中国近代化探索课件

合集下载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

《近代化的探索》课件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 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改革政府机构:精简机构, 裁汰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02
01
03
开办新式学堂、广译西书、 废除八股文:培养新式人才
,推动教育现代化。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 :打破传统束缚,培养创新
人才。
04
05
裁汰旧军队、训练新式海陆 军:提高国防力量,维护国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01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 愚昧与专制。
0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
0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
04
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 思主义逐渐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 解放潮流。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革命思想的传播,促使人们更 加积极地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潮流中。
THANKS
感谢观看
洋务运动的兴起
01
19世纪中叶,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的统治危机,洋务派主张通过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来强兵富国,摆 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02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西方资本主义 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 关,是清朝政府为应对现实问题 而采取的一种改革措施。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建立近代海军
洋务派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 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引 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维新派要求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革,建立君主立 宪制国家;而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合作探究三 探究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


器物技术
洋务运动
中 19C60—90S 国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西
文艺复兴

14C—18C
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19C90—20C初
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合作探究二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 派的异同
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都推动了中国的近
代化。
异:洋务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只涉及西方先进技术,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和 革命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要求变革政治制度,兴 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激进知识分子主张改 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达到救国的目的。
年通车);候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等。 4.教育救国:洋务运动时期,创办同文馆
等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 堂,之后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
归纳总结
概况
①过程: ②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感悟
①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 ②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思想文化
欧美资产美国 独立


①文艺复兴 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 法国大革命④ 工业革命
(5)学会表述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
。(3分)
①从左图中看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31课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31课件
A、商务印书馆 C、京师大学堂 B、两江师范 D、北洋水师学堂
2.(07年崇左市)假如你生活在十九世纪末,面对 民族危机,作为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的一名成员, 你每天很想阅读的一份报纸是( A ) A.《中外纪闻》 C.《申报》 B. 《星岛日报》 D.《大公报》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189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 体——兴中会(在檀香山) 2、1905年组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 3、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创建 中华民国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单元复习
•近代化: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 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 过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败因: 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帝国主义的干涉、反动势力的破坏
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① 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但戊戌变法为维新派领导,辛亥 革命由革命派领导。
② 目的:都是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 道路;但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政府,建 立资产阶级共租国。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族主义
5.(08年崇左市)某年元旦,著名古城南 京城内张灯结彩,庆祝孙中山就任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这一年是( ) A.1908年 B.1910年

中考历史复习《近代化的探索》概要PPT课件

中考历史复习《近代化的探索》概要PPT课件
苍山县开发区中学 张琳
历史回眸
——侵略与反抗
侵略 扩张
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程度进一步加深
反抗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太平军 抗击洋枪队
左宗棠 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
邓世昌 黄海大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 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2)材料二说明了反映辛亥革命后的什么现象?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辛亥革
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原因是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反帝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材料三: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破房子),虚有其表。”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从材料二中得出什么结论?
(3客)观根上据为材中料国三民,族推资断本洋主务义运的动产结生果和,发造展成起这到种了结促果进的作原用因是什么? 失败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



民主、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意义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陈独秀《新青年》
C.李鸿章
B.陈独秀
D.胡适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 败…… ——梁启超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 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 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 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 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 切的黑暗。 ——陈独秀
(2011年佛山)把李鸿章看成是一个彻底的卖国 贼,这多少是一种带有道德情感色彩的评判。他仍有值得肯 定之处,其中有( )
A.开办福州船政局
C.创办开平矿务局
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
D.建立大生纱厂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把李鸿章看成是卖国贼,是因为他代表清政府和侵略者签订 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同时,李鸿章又是洋务派的代表人 物。在四个选项中,A“开办福州船政局”的是洋务派代表左 宗棠;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的是康熙帝;C“创办开平矿 务局”的是洋务派代表李鸿章;D建立大生纱厂的是清末状 元实业家张謇。由此可选择答案C。 答案:C
答案:B
• (2011呼和浩特)右图是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在 20世纪初某一期报刊上的插图,其含义是 • • • • • • ①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②革命前途光明,曙光就在前面 ③资产阶级共和国已经建立 ④推翻满清,解除民族压迫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近代化的探索-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近代化的探索-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 失败 王朝的统治,加上内部的腐败 原因 和外国势力的积压。(P23)
三、戊戌变法的内容、评价(意义、局限)
(一)概况·背景
背景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重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进程
①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变 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②公车上书失败 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 报刊(上海·梁启超《时务报》、天 津·严复《国闻报》);③1897年,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 绪 帝 , 呼 吁 变 法 救 国 。 ④ 1898 年 6 月 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宣布实行变法。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孙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地位
(P38第8课导言)
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 高潮 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四、辛亥革命的概况、评价(意义、局限) (二)重要成果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 议员合影
清帝退位诏书
重要 成果
①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建立; ②清帝下诏退位:1912年2月,清帝下诏 退位;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 日颁布(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P48)
背景
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救国就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
化领域的革新运动。(P56)
开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 标志 年杂志》(《新青年》)
代表 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重要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件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国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革命运动,旨在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革命后颁布了《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现代政治制度,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基础。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总结词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详细描述
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兴起,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 的知识分子通过创办杂志、发表文章等方式,宣传民主科学 思想,推动了中国思想的现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经 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直到20世纪中叶新中 国成立后才基本完成。
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社会结构变化
随着近代化的推进,传统的社会结构逐渐瓦解,新兴阶层如知识分子、 企业家、工人等开始崛起。
思想观念变革
近代化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变革,西方的民主、科学、自由等思想逐渐 深入人心。
经济发展转型
近代化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 转变。
政治制度改革
随着近代化的深入,中国进行了多次政治制度改革,如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等,旨在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制度。
04
中国近代化的反思和启示
近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中国在近代以前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了 对外交流和贸易,导致国家无法及时了解和适应 世界的变化,错失了发展机遇。
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
总结词
政治改革,推动现代化
详细描述
戊戌变法是1898年光绪皇帝推行的政治改革,旨在通过改革官制、提倡新学、废除八股文等措施,推动国家的现 代化进程。清末新政则是1901年开始的更为全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包括建立新式法律、推行地方自治、 发展实业等。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1 人教版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1 人教版

一、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背景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时间 领导阶级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目的 口号 内容 性质 评价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 建立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一.洋务运动
二.戊戌变法
三.辛亥革命 四.新文化运动
中考要求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 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 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 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探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⑤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中国 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地向西方学习 的过程。(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 再到解放思想,或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 想文化变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早期的维新活动: 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基本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新文化运动
看谁记得牢 (1)兴起的标志 (abdc) (2)主要代表人物 (3)主要阵地/口号 (4)意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口号与主张蕴含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 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抗日救 亡 d民主科学
2、其他思想
魏源: 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 严复: 译成《天演论》,提出进化论思想,成为戊戌变法的理论 支撑
三、感悟探究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通过学习近代各阶层的努力探
索活动及其结果,你能悟出哪些道理(启示)?
(要求:可以就某一点启示或感悟提出一个观点,史论结合)
复习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田店初中熊早旺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小结: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中国商办企业兴起于 19世纪六七 辛亥革命 ( ),( 19世纪末 )得到初步发展,( )推 十年代 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 位,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 “一战”)期间,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 理想创办了著名的企业( )。“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大生纱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崩溃,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曲折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 19世纪末,张謇提出并积极提倡“实业救国”,结果却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实 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 • A. 封建制度的阻碍 • B. 科学技术的落后 • C. 经营管理不善 • D.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材料一
这是19世纪下半叶一水之隔的邻邦,一边是从圣贤到乌合之众,而另一 边则崛起为亚洲帝国主义。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这几乎 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1)从“圣贤”到“乌合之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如何解读“一条学习西方的道路,两种不同的归宿”? 材料二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 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致思想文化等等方面。 (1)材料中的“它”指代什么?你如何看待“它”的成与败? (2)举例说明“它”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致思想文化等方面。
四、合作探究
(1)图中的人物参与了什么重大
事件?该事件与洋务运动相比,
两者在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上有何
不同?
(2)图中,此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 要贡献是什么?他的活动推动新文化 运动发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 背景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近 代化探索的特点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先后经历了学习西方器物、 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呈现出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