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6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1)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6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1)

注重史料教 学法
系统知识归 纳法
中外历史联 系法
创设情境 巧妙设问法
教 学 建 议
这幅漫画它表达什么意思?
尽管清政府加紧镇压革命运动,但野火烧不 尽,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三、说 建 议
评价建议
教学建议
说 建 议
课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
评 价 建 议 课标要求:
洋务运动的兴起 及概况
洋务运动的评价


运进步性动源自局限性知识结构1、百日维新及主要内容 2、慈禧太后发的戊戌政变
背景、序幕、代 表人物、主要的
维新活动
戊戌变法的高潮 及失败
思想启蒙
戊戌变法的 兴起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 戌 变 法
知识结构
创办兴中会、同 盟会、阐发三民
主义
武昌起义和中华 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的高潮
戊戌 变法 的背 景: 民族 危机 空前 严重
戊戌变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发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创立民国
核心
民权主义
3、标题鲜明、形 象生动。
1、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4、内容丰富, 可读性强。


特 点
编写特点
2、预留空间、
启发思考。 3、标题鲜明、形
1、详略得当、
象生动。
重点突出。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PPT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PPT

康有为: 领导“公 车上书”, 成立强学 会、领导 戊戌变法 等。
孙中山:成立兴 中会、中国同盟 会;倡导“三民主 义”;领导辛亥革 命,成立中华民国; 改组国民党,促成 国共第一次合作
陈独秀:创办 《新青年》, 领导新文化运 动和五四爱国 运动;创建中 国共产党等。
等。
请说说他们对中国近代化得贡献
明进行得道路。(1分)
团结可以团结得力量进行彻底革命,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性质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得必由之路,在 向近代化迈进得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得道路。14 世纪~20世纪初,那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得时期,“人文主 义”、“民主、法制”“大机器生产”等词汇得出现和使用就是 最好得证明。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想解放运动
上学习西 方民主、
科学得 思想文化

知识再现
(1)前期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
福州船政局
曾国藩
曾国藩 李鸿 章
左宗棠
知识再现
(2)后期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求富
企业名称 上海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创办人
备注
李鸿章 李鸿章
分) ①从左图中看出辛亥革命得指导思想是什么? ②右图中得世纪潮流是指什么? ③用最简短得一句话评价图中得历史人物。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孙文
①_三民主义 ②__进行革命确立资本主义 制度_ ③_他是中国革命得先行者____
合作探究一□中国近代各政治派别得阶级属性
和救国主张
他属于哪个派 别?提出了什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



民主、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意义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陈独秀《新青年》
C.李鸿章
B.陈独秀
D.胡适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 败…… ——梁启超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 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 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 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 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 切的黑暗。 ——陈独秀
(2011年佛山)把李鸿章看成是一个彻底的卖国 贼,这多少是一种带有道德情感色彩的评判。他仍有值得肯 定之处,其中有( )
A.开办福州船政局
C.创办开平矿务局
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
D.建立大生纱厂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把李鸿章看成是卖国贼,是因为他代表清政府和侵略者签订 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同时,李鸿章又是洋务派的代表人 物。在四个选项中,A“开办福州船政局”的是洋务派代表左 宗棠;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的是康熙帝;C“创办开平矿 务局”的是洋务派代表李鸿章;D建立大生纱厂的是清末状 元实业家张謇。由此可选择答案C。 答案:C
答案:B
• (2011呼和浩特)右图是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在 20世纪初某一期报刊上的插图,其含义是 • • • • • • ①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②革命前途光明,曙光就在前面 ③资产阶级共和国已经建立 ④推翻满清,解除民族压迫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近代化的探索”(共21张PPT)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近代化的探索”(共21张PPT)
动,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封建道德、文化;启发人 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8、局限: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偏激情绪,对东
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和肯定偏向,一直影响到 后来。
中国近代史之
——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上册)
近代化的起步
中国的近代化,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入手,进而学 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近代化过程是一个推动中 国社会制度不断前进的过程,是几代中国人为实现强国富 民梦想不断探索的过程,是不断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 的过程,是解放思想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过程。
(四)新文化运动
1、背景:
⑴、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 博爱思想观念受到欢迎。
⑵、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推行孔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⑶、进步的知识分子,总结辛亥革命教训,认为必须改造 国民性,以求思想解放。
2、兴起标志: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 地),发表《敬告青年》
1、背景:经过侵略战争,清政府部分官员认识到西方先进技术的巨大能量,主张学习 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
2、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师夷长技以自强)。 3、内容: (1)、前期:(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军械所 : 仿西式船炮的开端。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近代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 远东第一大船厂 (2)、后期:(19世纪70━9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一 方面为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为获取利润。而办军事工业经费不足, 战争导致财政困难,意识到“求强”没有经济实力不行,“分洋商之利”是办民用企业 的动机。汉阳铁厂是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3)、筹划海防:19世纪70━80年代,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并派留学生 出国。 4、评价(历史作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 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 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5、性质:先进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ppt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ppt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
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
B. 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4.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
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
C 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为首此先,要他做高的举 事情是( )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西方学习
过程:技术(器物)
制度
事件:洋务运动 口号:自强求富
维 新 变 法
救亡图存
辛 亥 革 命
三民主义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代表人 李鸿章、张 康有为、梁 孙中山
物: 之洞等
启超
意义: 引进了 思想启蒙
推翻了 结束,
陈独秀、李 大钊、胡适、 鲁迅
C B.汉阳铁厂
D.大生纱厂
2.“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 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 斯强矣。”这表明梁这启一观超点主引张发学的习历西史事方件是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D
3.江泽民在《庆祝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 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 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 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 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局限性: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 质.
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第四次尝试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一背景: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等 思想观念
“国民教育, 以孔子之道 为修身大本”
陈独秀
《青年杂志》 第二期改名 《新青年》
李大钊
中国宣传马 克思主义第 一人
鲁迅
胡适
中国第一篇 发表《文学改良 白话文小说 刍议》以白话文 《狂人日记》 代替文言文
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第三次尝试
学习西方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孙中山
1894年 檀香山 兴中会
1905年 日本东京 中国同盟会
总理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
机关刊物:《民报》
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洋务运动
学习技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学习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
学习思想文化
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地 向西方学习阶级,资产阶级不能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 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 后的成功。
学习的精神:中国人民具有 ①不懈的探索精神。 ②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③甘愿奉献,救国救民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九年级中考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九年级中考历史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ppt课件

知识再现
阅读材料,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辛亥革命形势图
清帝溥仪退位诏书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最新版深整理入ppt 人心。
21
吾志所向,一往无最前新版;整理愈pp挫t 愈奋,再接再励。 22
终必倾坠。”
——康有为
最新版整理ppt
13
艰难追梦二
昙花一现 ——戊戌变法
梁启超
最新版整理ppt
14
知识再现
序幕: 1895年公车上书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报刊:《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团体:强学会
高潮:1898年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光绪帝、康梁、谭嗣同)
洋务运动
中 国
19C60—90S
戊戌变法 19C90—20C初
思想文化
启蒙运动
西
文艺复兴

14C—18C
政治制度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C最—新1版8C整理ppt
思想文化
新 文 化 运 动
20C初
器物技术
第 工二 业次 革工 命业
革 命 18C—19C末
时27期
实战演练
22.(18分)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 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 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 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中考历史复习《近代化的探索》概要PPT课件

中考历史复习《近代化的探索》概要PPT课件
苍山县开发区中学 张琳
历史回眸
——侵略与反抗
侵略 扩张
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程度进一步加深
反抗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太平军 抗击洋枪队
左宗棠 收复新疆
甲午中日战争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
邓世昌 黄海大战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 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2)材料二说明了反映辛亥革命后的什么现象?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辛亥革
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原因是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反帝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材料三: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破房子),虚有其表。”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从材料二中得出什么结论?
(3客)观根上据为材中料国三民,族推资断本洋主务义运的动产结生果和,发造展成起这到种了结促果进的作原用因是什么? 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党的创建
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成立时间: 1905年 中 国 成立地点: 日本东京
同 盟 会
创建者: 孙中山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 :《民报》
“民族”、“民权”、“民生” 三 民 内容: 主 义 地位: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早期的维新活动: 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基本形成。
二、戊戌变法
背 景 时 间 领导阶级 主 张 《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
1898年6月—9月 资产阶级维新派
变法图强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三.辛亥革命
背 景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911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在 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时 间 领导阶级 高 结 潮 果
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革命
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 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洋务运动
制度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
新文化运动
西方: 思想
文艺复兴或 启蒙运动
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
器物
工业革命
启示和反思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使革命获得成功, 中 国必须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只有无产阶 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的成功。
学习的精神: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甘愿奉献,救国救民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性 质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 结果
影响 教训 失败 P30 失败 思想启蒙作用 资产阶级改良 行不通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地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归纳与对比
中国: 器物



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训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 道路走不通。
三.辛亥革命 四 新文化运动
背 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 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兴 起 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口 内 性 影 号 容 质 响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861年 1862年 1865年 1873年 1895年
安 自 庆 强 军 械 所
开始
京 师 同 文 馆
江 自 南 强 制 造 总 局
轮 求 船 富 招 商 局
威 海 卫 战 役 洋 务 运 动 破 破产 产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而中国近代化的 开端是洋务运动。
二、戊戌变法
习题巩固
1.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大思潮即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
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洋务
思潮的最大功绩是 。 D A.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B.它培养了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C.它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增长
D.它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2.19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经营的外国轮船公司因为 洋务运动的兴起,生意大受影响,中国海关进口的洋 布等数量也大大减少。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C A.吸引了私人资本投向近代民用工业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
背景
时 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6-9月
领导 阶级 目的 主张 口号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护清朝统治
师夷长技 自强、 求富 政、经、文、军 武行不通 P42 变法图强 民主、科学 前期: 后期: 思想解放运动
内 容 (四个方面)
戊戌变化
改革机构,裁撤冗官 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训练新式陆军
军事
思想文化 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 生;传播新思想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化的共同点:都创办了近代工业;都训 练了新式军队;都创办了新式学校、派遣了留学生。 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而戊戌变化是政治近 代化的开端
三.辛亥革命
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 国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一.洋务运动
二.戊戌变法
三.辛亥革命 四.新文化运动
中考要求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 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 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 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 探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 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 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 想启蒙的作用。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895
1898年
序幕
兴起 强 学 会 等 政 治 团 体 成 立
高潮 百 日 维 新
失败 戊 戌 政 变
公 车 上 书
光绪帝 公车上书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洋务运动 政治 经济
开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创办近代海军
近代化的探索: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不断 丧失很多主权,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挽救民族 危亡,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即是 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近代化是经济实现工业化;政治实现民主化;思想上 实现科学化的过程, 中国在这三大领域的开启性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一、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背景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时间 领导阶级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目的 口号 内容 性质 评价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 建立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民主和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前期:民主、科学 后期:马克思主义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主要阵地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事件 洋务运动 内外交困 戊戌变法 民族危机加深 辛亥革命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911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 新旧思潮冲突 1915年 资产阶级先 进知识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