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合集下载

02古典精神分析

02古典精神分析
性心理或性欲冲动基本上已达到
成熟地步,性爱的对象以异性为 主,性活动也以生殖器为主导。
四、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功绩 第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 第二,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
展中的动力作用 第三,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是 有科学道理的 第四,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 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
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 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 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 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 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 遵循的是"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 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 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经历 童年的经历使他对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 识;出生及孩提阶段的经历(生母和同父异母哥哥 的关系);布洛伊尔发泄法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不能长久,特别是病人对他不断的提问产生不 耐烦,他采用自由联想法;在治疗多娜时使他对移 情有了深刻的体会。(那先生烟劲很大,对多娜有 过性伤害),弗洛伊德也是有抽烟的习惯。自己做 梦的实验,梦见自己看见母亲没有穿衣服。
力的儲藏室〃佛氏認為自我與超我都是由本我 分化出來的〃本我遵循的是享樂原則,尋求毫 無節制性的性的,生理的,及情緒的愉悅,運 作是無理性的〃 自我(ego):是人格中與現實打交道的一面, 仲裁本我的衝動與超我的要求之間的衝突〃自 我受現實原則的支配,任務之一是選擇適當的 行為滿足本我的衝動〃 超我(superego):代表已經內化的價值觀及社 會道德〃超我的發展是針對父母或其他成人教 導的反應而來,包括良心及理想自我〃超我依 據的是道德原則〃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无意识:人格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是人格的深层部分,它是由我们无法有意回忆的主观经验构成。

前意识:是人格的中间层,它是由那些经过努力回想就能进入意识的主观经验构成的。

意识:是人格的表层,只占人格的很小部分,它是由可觉知、能清晰回忆的主观经验构成。

本我:是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但又是最有力的部分完全是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

方式:反射动作,想象实现。

快乐原则:把本我这种只图快乐的活动准则称为快乐原则。

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

自我是本我的执行机构。

超我:是人格中最文明的、最有道德的部分。

:自我理想,良心。

焦虑:随着矛盾冲突的加剧,人就会产生焦虑。

:现实焦虑: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紧张、不安和恐惧。

神经质焦虑:它是由于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而产生的潜在危险所生的,不是对本我自身的恐惧而是害怕莫名的冲动带来受惩罚的结果。

道德焦虑:它是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和有罪感。

防卫机制:为了减轻或者消除人格内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完整和统一,自我创造了4许多保护性的机制,称为防卫机制。

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先于其他的任何防御机制而产生,别的机制的运行要以它为基础。

是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反向作用:这是一种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感的对立方法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

通过这种机制,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或者内心想要却未能得到的痛苦经历编造出一个似乎合理的理由、自己能接受的解释。

力比多: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称为力比多,更主要的是指性本能的能量。

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或延缓,这种现象。

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心中这种恋母嫉父的情绪纠葛。

自由联想:在催眠的条件下引诱患者把自己以往致病的创伤经验或者事件尽情吐露出来。

投射测验:向受测者提供预先编制的一些未经组织的意义模糊的标准化刺激情境,让受测者不受任何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对情境做出反应,然后通过受测者的反应,推断受测者的人格特征。

人格心理学 第2章 古典精神分析 考研笔记-精品

人格心理学 第2章  古典精神分析 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弗洛伊德人性观P86一级从整体看,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以某种方式移放了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

如果释放能量的某一途径受阻,它就寻找阻力最小的另一条途径释放,因此,如果自我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控制本我,那么它 几乎没有剩余的能量有效地执行其机能,虽然,人类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简化到共同的能量形式, 并且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即寻求紧张的减弱或者能量的释放,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 种无紧张状态。

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的本能是指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与其有关的心理能量 统称为力比多,包括性欲,饥饿和口渴。

驱使人去追求快乐。

死的本能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其衍 生出最重要的本能是攻击,即指向外部对象而不是自身的一种自我毁灭需要。

人类的科学活动,文学艺术乃至全部文化的产物,都是本能(特别是性和攻击)能量的表现,是由于性和攻击本能不能直接表现的一种结果,本能能量的释放与社会限制的冲突的另一种结果则导致人的痛苦和精神病,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进步的代价是人类的痛苦,快乐的丧失和罪恶感的增多,甚至值得放弃文明而返回到原始状态。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一级](一)人是一个能 量系统 (二)人的能量来 (三)人性是恶的第三节人格动力p93 一级(一)本能(二)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1)本能的性质及特点(2)能量投注与反投注(1)焦虑(2)自我防御机制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915华南15一、正确地对待挫折1.认知是影响挫折产生和挫折承受力的重要因黑2、正确地认识挫折首先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

3、学会对客观事物、挫折情境的正确认识。

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三、恰当地运用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2.自我防御机制的啼弗洛伊德认为,本能的性质有三层基本含义:⑴本能是精神结构中固有的动力能量,而不是一种暂时的冲击;[2]这种力不断来自生物体内部,源于肉体组织,表现为一种"肉体欲求";[3]这种肉体欲求是作用于心灵时所表现的力。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C、超我是在与环境的接触中逐步形成的,它 是按道德原则行事的。 现实生活中三者是如何相互配合的?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道德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
快乐性原则
二.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道德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
生理性焦虑
二.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1.人格冲突 人格结构的不协调,就会导致人格冲突. 2.焦虑的种类 道德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 、生理性焦虑.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精神分析家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让病人在 一间安静的房间里,放松地躺在一张躺椅 或床上。病人背向分析家,在分析家鼓励 下,病人回忆、自由联想,并将所想的谈 出来。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关键是 要求病人把所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而不 管这些想法是无关紧要的胡思乱想,还是 可笑的使人不好意思的念头。这种方法的 目标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病人变态 行为原因的东西揭示出来。
一.弗洛依德的生平
为此,他放弃催眠,用了南锡的谈话法,使病人在 觉醒状态下自由联想。这种技术是让病人放松地躺 在床上任意地自由谈话,不管联想到什么都完全说 出来,目的是使病人把压抑在意识中引起异常行为 的原因清醒地记起来,这是他独创的,也是精神分 析演进中最重要的一步。经过实践,他发现越来越 多的病人常回忆起童年时代的经验,而那些被压抑 的记忆中有许多是和性有关的事,这就使他注意性 与精神病因的关系。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人格的结构模型 人格是由自我、本我、超我组成的。 A、本我是一种原始的力量来源,是遗传下来 的本能。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行事、满足的 是个体生物的需求。(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 本能) B、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但也只是部分意 识而已。自我遵循现实性原则行事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精选可编辑ppt
6
二、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
❖ Freud和Joseph Breuer合写的《癔症研究》 (1895) :安娜的病例
❖ Breuer“宣泄疗法”
精选可编辑ppt
7
启示
❖ 第一,神经症的病因与某种焦虑情境有关; ❖ 第二,童年的创伤经验存留于潜意识中,可
能成为一种病因; ❖ 第三,将潜意识中的经验和情绪说出、发泄
精选可编辑ppt
3
学术生涯
❖ 1856年5月(17岁)开始在维也纳大学学医, 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 布吕克的指导下 进行研究工作。 1881年获 得开始私人开业,随即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疾 病。与 布鲁尔( Josef Breuer)交往深厚。
精选可编辑ppt
4
❖ 1885年前往法国跟沙可(Jean Charcot)学习催眠术 ❖ 1895与Breuer合作《歇斯底里的研究》 ❖ 1896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观点 ❖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 ❖ 1908年与阿德勒、兰德和荣格努力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 会。精神分
要通过遗传获得的, 到的、理性的和适
包括先天的本能与
应的部分,介于现
欲望,像“一团混
实世界与本我之间,
沌、一锅沸腾的兴
作用是既满足本能
奋物”。
的需要,又使其符
• 受“快乐原则”的 支配,避开痛苦。
合现实的社会规则, 以免自身受到损害;
• 受“现实原则”支

超我
3
• 以道德性和理想 主义占据支配地 位为特征的,包 括良心与自我理 想两部分。
析小组因自身学术观点的冲突和争论而瓦解。 兰德被开除出弗洛伊德圈 子,阿德勒于 1911年离开,1914 年荣格也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 1909年应邀到美国克拉克大学做精神分析系列讲座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升华
五、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一)自由联想法
——精神分析治疗的第一步 精神分析者指示患者尽量地说出心中所 有的想法,以解除精神上的压抑的一 种方法。 • 在分析师的指导下,患者说出在头 脑里刚刚想到的所有一切,无论多 么猥亵、多么零碎、多么缺乏逻辑。
在经典的弗洛伊德式自由联想布 置中,分析学家坐在患者的视线 之外。
柏拉图、莱布尼兹、赫尔巴特、 费希纳(心理能量 )、叔本华、 尼采、布伦塔诺
一、 精神分析的起源 2、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 –物理学背景 –生物学背景 –医学背景
3、社会背景
二、人格结构论
(一)二部人格结构说 前 意 意识( conscious ):可觉察的现象。 识 前意识( preconscious ):加以注
• 六、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评价
一、 精神分析的起源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 1856年生于摩拉维亚 • 1881获医学博士学位,私人开业治 疗精神疾病 • 1896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观念 • 1909年应邀去美国讲学 • 1938年因逃避纳粹迫害,逃亡英国, 次年逝世于伦敦。
弗洛伊德的工作大致分为下述三个时期:
一位心理学家提出: • • • • • 年幼儿童存在性欲 心理障碍背后存在无意识的原因 用催眠治疗癔症病人 释梦 俄狄浦斯情结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classical psychoanalysis
• • • • •
一、 精神分析的起源 二、 人格结构论 三、 人格发展阶段论 四、 焦虑与防御机制 五、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四)幽默——可以了解一个人的 本我欲望
– 攻击性的玩笑 – 有关性的玩笑
六、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评价
• 积极方面
– 建立现代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 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 – 重视无意识思想 – 精神分析法 – 从整体出发研究人格 – 重大理论问题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阶段3——性器期 里比多的第三阶段的 “欲带”是性器官。个人 的兴奋和紧张都集中在性器官上。 里比多出现了外部对象——恋母情结和恋父情 结。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人类宗教道德和法 律的最高根源。只有当这种情结得到解决或者压 制后才能继续向前发展。 通常解决的办法是对同性父母的认同(又称自 居,个人以另一个人的性质加在自己身上),在 认同的过程中得到许多与父母相同的价值观和道 德观,超我由此逐渐形成。

人格结构图解
至善原则 现实原则
稽查作用
意识
超我(super-ego) 自我(ego) 前意识 潜意识
快乐原则 本我(id)
人格结构中的两种不平衡关系 1、自我与本我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自我不能满足伊底的要求 自我不能控制伊底 2、自我与超我之间的不平衡关系 自我不能满足良心的要求 自我不能自我理想的满足良心的要求 案例
阶段1——口腔期 里比多的第一个 “欲带”是口腔。在口 腔期有5种满足的方式:纳入、含住、咬、 吐出、闭嘴,这5种方式成为日后应付各 种情景的原型。 成人的口腔型性格:自恋、索取、只关心 自己、依赖、退缩、好嫉妒、苛求、易怒 等。
阶段2——肛门期 里比多的第二阶段的 “欲带”是肛门。 快感的主要来源是排便时带来的紧张的解 除。 成人的肛门型性格:保持干净和有条有理、 节约与吝啬、固执、强迫性。

附:本能论(instinctive theory)
自我本能 Ego instinct 性本能 Sexual instinct 死的本能 (death instinct)
早期
生的本能 (life instinct)
后期
三、焦虑和防卫机制
本能
焦虑
现实焦虑 神经质焦虑 道德焦虑
文明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第二章  古典精神分析

超我追求至善至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 超我的主要功能是用良心和自豪感等去指导自我,限 制本我的冲动。
可怜的自我,日子更不好过,它要服侍三个严厉的主人, 还要尽力调和三位主人的要求。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 而且常常是水火不容的;这就无怪自我常因任务太重而 被压垮。 ——— 弗洛伊德
这三个暴虐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正 因为如此,自我也被称为人格的实际执行者。
三、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身上多数真实的东西都 不是意识,而我们意识中的多数东西都不是 真实的。 ———埃里克.弗洛姆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三种焦虑: (1)现实性焦虑:是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 的情绪反应,如毒蛇、火灾、考试等。这种焦虑主要是害怕。 如果威胁的来源消除了,现实性焦虑就会减轻或消失。
(2)神经性焦虑:是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所引起的恐 惧感。这种焦虑在神经质的人身上尤为显著。实际上他们所害 怕的是本我不断向自我施加压力并可能控制住自我。也就是说, 感到自己的本能可能导致某种危险而产生的焦虑。 (3)道德性焦虑:是个人良心上的不安所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 感。即个人害怕做违背超我的事情而产生的痛苦体验。
无意识的特点是:
1.无矛盾性。 2.无时间性。 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 4.非现实性。 5.无意识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 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如果说无意识的东西是我们不能 觉察的和意识到的,那么我们怎 样知道它存在呢?

人在催眠状态下,能回忆起早已遗忘的童年期经历。 做梦是无意识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 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失言、笔误、遗忘表面上是偶然的,没有意识的 任何动机。(我不是故意的)但其实暴露了一个人无意的真实欲望 和动机。 灵感、直觉等创造性活动的心理现象说明意识之外存在一个未知的 领域,即无意识领域。 精神分析发现许多身心疾病以无意识的内心冲突为基础。(小孩肚 疼不能上学) 精神分析对精神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后期,弗洛伊德对自己的人格结构说作了较 大的修改。他取消了检查作用的概念,新提 出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的概念,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
三部人格结构取代了较为简单的二部人格说。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28
人格结构
本我(Id):生物层面, 遵循快乐原则。不
弗洛伊德
及其
精神分析
(科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
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的起源
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 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测量与应用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3
一、精神分析的起源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30
自我
• 自我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它派 生于本我,不能脱离本我而单独存在。 • 自我在本我与现实之间、本我与超我之间起调 节、整合作用。 • 作为理性化身的自我则是按照“现实原则”办 事,即是说自我总是根据现实情况来满足本我 的欲求。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34
《西游记》与精神分析学说
• 唐僧是超我的代表
• 孙悟空(包括八戒和沙僧)是自我的形象
• 各路妖魔鬼怪是本我的体现
• 一部《西游记》讲的正是孙悟空从“妖仙”
到“正果”的不同阶段,反映了个体心理
发展的全部历程。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35
三、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总结
• 综上所述,弗洛依德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有哲学思想上的渊源,也有自然科学与医学上 的来源。弗洛依德的天才之处就是他能从不同 思想来源与不同的领域中吸取养料,吸收当时 人文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最先进的成果,从而在 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24
2014/10/14
(五) 无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 弗洛伊德非常强调无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 地位,认为无意识的重要性远超过意识和前意 识。他借用了费希纳的冰山类比。
•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就像飘浮在海中的冰山。 冰山分为三层,最上层浮在水面上,我们能看 见,它只占冰山的很小部分;紧挨着水面之下 的那部分是中间层;冰山的最下层占了冰山的 大部分,它支撑着整个冰山,是我们无法看见 的。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4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5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6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个人简介:
Sigmund Freud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1856-1939),奥
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最重 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
•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是调解者,
通过调解,使人格内部各种力量之间、人与环
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实现人格的整合和统一。
• 但是,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平衡是绝
对的和持久的,人格内部冲突不可避免。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36
本我的原始需求可 以暂时被抑制,不过它 所有的能量必须有宣泄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25
<意识>
<前意识>
自我 超我
<无意识>
本我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26
Ego
Conscious mind Unconscious mind Superego
Id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27
二 .后期人格结构说
1.近代物理学对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 19世纪物理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主要 成果之一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的学说。
·

弗洛依德把人整个机体看成一个能量系统。 系统中除了以生理形式的生物能外,还有 推动精神活动的心理能量。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12
2.生物学对弗洛依德理论有重要的影响
顾客观的现实,要求立即的满足。被欲望牵 着鼻子走,常显现不合理,不实际与自私的性 格.
自我(Ego):心理层面, 遵循现实原则。在
本我与超我间协调沟通。以社会许可方式寻 求满足本我的欲望。如: 情色或色情
超我(Superego):社会层面, 遵循理想原
则。道德感与良心的谴责. 如: 我不能„, 我应该„
• 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创立是19世纪生物学的最大成就, 它对生物学本身的发展乃至其他科学和一般文化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日益重视 本能、动物行为以及人与动物关系等问题。
• 在大学期间,弗洛依德作为布吕克的助手研究过多 年的生理学。布吕克的机械论与还原主义思想对他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13
(二)前意识
• 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 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 验所组成。 • 作用:前意识的主要作用就是检查作用。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22
(三)无意识
• 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
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
平的三个部分组成: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 意识与前意识属于同一个系统,与无意识系统相对, 弗洛伊德说:“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是无意识系 统;另一是前意识系统(它包括意识)。”(S· 弗
洛伊德,1920年)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21
(一) 意识 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是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 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它的特点是具有逻辑性、 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16
• 弗洛依德生活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 向垄断过渡的阶段。 • 当时的社会正在剧烈的变化,导致了许多社会 矛盾与冲突。在中上层资产阶级内心深处也存 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资产阶级的欲望膨 胀,日趋堕落,另一方面陈旧伪善的维多利亚 式的道德和性压抑仍保持着,从而使精神病的 发病率越来越高。总之,弗洛伊德的理论是社 会历史的产物。
病的病因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当时,
有两种思想。一派是由沙可为代表的生理病因观, 另一派是以伯恩海姆和让内为代表的心理病因观。 总的说来,当时是生理观占优势。 • 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就是沿着伯恩海姆心理观的 方向,不断反对生理观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15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9
• 一个世纪后,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灵魂动力 学把莱布尼兹的无意识与动力观点发展成为意 识阈限的概念。 • 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费希纳从赫尔巴特那里 接过无意识阈限的概念,进一步强调无意识的 作用。 • 此外,德国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尼采 的思想,以及布伦塔若的意动心理学都对弗洛 依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32
本我欲求
自我的决定和行为
超我的限制
食欲
去食品市场
偷吃别人东西违法
憎恨父亲
求生欲望
离家出走
神经症
仇恨父亲是罪过
逃避战场是胆小鬼
性欲
结婚
非婚性行为不道德
人格结构内部的动力过程导致外显行为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33
2014/10/14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29
本我
• 在三部人格说中,本我概念与二部人格说中的无意识概 念接近,但不完全等同。本我(id)这个词从德文es而 来,意指它(it)。用拉丁文翻译为id,用中文则一般 翻译为本我,更确切的翻译应该是人的动物性。 • 弗洛依德把本我中所具有的精神能量称为里比多 (libido),有时弗洛依德把里比多特指性本能所产生 的能量。 • 在早期,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的本能,一种是生 存本能,另一种是性本能。弗洛依德把本我这种只图快 乐的活动准则称为“快乐原则”。
(二)自我防御机制
• 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 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发 展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 我防御机制。
• 主要防御机制有:退化、压抑、否认、投射、 反向作用、合理化、替代和升华。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8
(一)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谈到过无意 识的作用。 • 18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了单子 论。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单子构成的。单 子是一种具有广延性的精神实体,是活动与 能的核心,它力求自身的实现。
危险所生的,这种焦虑不是对本我自身的恐惧,而是害怕 它不分青红皂白的冲动带来受惩罚的结果。
• 道德焦虑: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
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和有罪感。道德焦虑是伴随着 超我的形成而来的,超我不成熟的人很少体验到道德焦虑。
2014/10/14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田丽丽 38
3.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
• 弗洛依德理论的最主要依据是医学中的精神病 理学。 • 精神分析的对象主要是精神病患者。法国学者 皮奈尔首先肯定精神异常是一种疾病,而不是 什么中了邪,应该采用医疗措施来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