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流通银元基本特征及大版别介绍
袁大头壹圆的版别差别

袁大头壹圆的版别差别“袁世凱银元”壹圓銀币是“袁币”的主要版別,現择要述之。
一、民國三年版中的主要版別:民國三年版正面为袁世凱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國三年”。
“年”字后沒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
三年版“民”字中有一“点”,而其他年版民字无“点”。
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铸量都较多,属普通流通版。
铸造量较少的版別有:补充回答:1.“O”記版。
即在嘉禾图案中有“O”形暗記,在嘉禾结带处呈橫“8”字形,左上方的带孔中有一极小的“O”形圆圈,而且袁像下巴前衣领未封领,肩章较宽,五星比较凸出。
2.粗发版。
袁头发较粗,发型呈波浪。
嘉禾結帶沒有形成纵橫交“8”的結花,右边一束嘉禾结带处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
3.三角圆版。
此币背面圆字內的“口”字形成“△”形,而其他版別是“开口”形。
4.开口贝版。
此币壹圆的“圆”字內“贝”字最下一橫未未与竖笔连接,形成“开口贝”。
该版袁像肩章条纹明显,袁眼中有一從上至下的直线,俗称“睜眼”,這一特征也是其他版別未见的。
5.加铸“甘肃”两字版。
此币系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加铸“甘肃”两字,其余与開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
6.签字版。
此币甚少见,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並未流通。
該币在袁像右侧刻有一竖行英文字母“L.GioRGi”,是在华外籍铸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魯尔治?乔治”签名缩写。
7.“T”字边、鹰洋边。
此两种币均稀见,系天津造币总厂试铸样币。
正、背图案与流通的一般袁大相相同,仅在边齿上有区别,为“T”字形边或鹰洋币形边。
二,民国八年版袁世凱银元主要版別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较多,钢模由外国代制,文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字形沒有变异,背图嘉禾亦规范。
特征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內边齿多一细齿,而无一空档(其他年号版有一空档)。
另外有几种铸量较少的版別,主要区别是在“造”字的书写上不同:1.“造”字的第三笔一竖从第四笔的一橫向下伸出,形成了“牛”字,但与下面的“口”字不相连,故称“牛”字版。
壹圆型袁世凯流通银币各年号特点

壹圆型袁世凯流通银币各年号特点壹圆型袁世凯银币有三年七分脸、三年七分脸签字版、三年侧脸签字版、共和纪念币、飞龙纪念币、流通币等种类,这里介绍的只是三、八、九、十年流通壹圆型中央版袁世凯银币。
所谓中央版是指中央政府颁发模具铸造的袁世凯银币,不包括红版(指苏区、边区、解放区铸造的银币)、地方版(指经过中央批准自行刻制模具铸造的银币)、军阀版(指未经中央批准自行刻制模具铸造的银币)和私版(指小军阀、小作坊铸造的银币)。
不妥处恳请指正。
壹圆型袁世凯流通银币各年号主要特点:1、三年.正面:两点华,国字第二笔带勾,出头年,民字也有与8、9、10年不同的特点,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
背面:大嘉禾,满内齿,9点钟处大内齿,提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提勾)。
2、八年.正面:隶书华,国字第二笔不带勾,满内齿,其它年号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
背面:3点钟处有一空心叶,大嘉禾,9点钟处大内齿,提勾圆。
3、九年.有两种大版别。
锋芒9年正面:袁像的眼睛呈杏核状,国字第二笔不带勾,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
背面:小嘉禾,9点钟处缺小内齿,下抹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勾下抹)。
左上第二内外两禾粒不开芒(三年七分脸左上第二内外两禾粒不开芒)。
注:大部分精发版和外蒙回归币、海南版属此类。
9年背大嘉禾者是利用3年背模具铸造,不属于中央版。
开芒9年正面:袁像的眯睛,袁像前襟处缺一小内齿。
背面:小嘉禾,9点钟处缺小内齿,下抹勾圆(“圆”字的最后一笔勾下抹),左上第二内禾粒开芒、外禾粒不开芒(三年七分脸签字版左上第二内禾粒开芒、外禾粒不开芒)。
4、十年.正面:“造”字是撇点告(八、九年的“造”字是竖点告),国字第二笔不带勾,肩章的框和杠是粗线条与其它年号的肩章明显不同,袁像前襟处均缺一小内齿。
背面:与“壹”字下一横平行的一颗禾粒是直粗芒或弯粗芒,提勾圆,嘉禾局部浅打,以右中部明显,一些禾粒若现若隐,使嘉禾显得稀松。
袁大头民国三年版主要版别概览

袁大头民国三年版主要版别概览民国三年版正版民国三年版正面是袁世凯的侧脸,上面写着“民国三年”。
“年”字后无“枣”字,其他年版在“年”字后有“枣”字。
三年版的“民”字有一个“点”,其他年版没有“点”。
三年版有两种模具,旧模具和新模具。
旧模具有185个刃齿,新模具有170个刃齿。
铸造量大,为普通流通版。
铸件少的版本1.“O”版也就是嘉禾纹有一个“O”字形的铭文,嘉禾结带处有一个横“8”字形,左上带孔有一个很小的“O”形圆圈,领口处袁翔的下巴没有封住。
,肩章更宽,五颗星更显眼。
O版分为普通O版、横版带“华”字大肩章O版、长叶修版小肩章O版、小肩章O版带长叶修一开壳版、O版肩章配长叶修护一版、O版(中肩章/小肩章)直篷版、O版大肩章直篷版、O版中肩章实心O版,O版中号肩章无O版,O版大肩章凸粗O版,O大肩章版透心O版,O版大肩章双O版,O版实心O(撕裂版),O版三角圈,O版三角圈(睁眼版),O版三角圈“圈”不是印章,O版三角圈带“华”字横,O版三角圈错配中间肩章,O版小环保局ulet(没有 O 的 O 版本)。
2.粗略版。
袁的头发浓密而卷曲。
嘉禾结带不形成纵横“8”结,嘉禾结带右束处形成不规则圆形。
3.三角版。
这枚钱币背面圆字中的“嘴”字形成“△”字形,其他版本为“开口”。
4.打开shell版本。
这枚钱币“元”字的“北”字底线与竖笔不相接,形成“开壳”。
这个版本的袁氏肩章有明显的条纹,袁氏的眼睛从上到下有一条直线,俗称“睁眼”。
此功能在其他版本中也没有。
5.投《甘肃》二字版。
此币为甘肃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款。
元像左右两侧铸有“甘肃”二字。
其余的与 open shell 版本相同。
6.签名版。
此钱稀有,天津造币厂曾试铸样币,但未流通。
钱币元像右侧刻有竖线英文字母“L.GioRGi”,是外国在华造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Lorge-George”签名的缩写。
7.“T”字边,鹰洋边。
这两种钱币都是稀有的,是天津造币总厂铸造的样币。
中华民国九年造“袁大头”的版别

中华民国九年造“袁大头”的版别“袁大头”虽然形制统一,但是由于铸币中的细微差别,版别极为丰富。
已知的版别有普通版、O迹版、粗发版、三角圆版、开口贝版、甘肃加字版、签字版、T字边、鹰洋边版、牛连口造版、连口造版、缺口造版、竖点年版、反7点年版、大耳版等,可谓“百花齐放”。
中华民国九年造“袁大头”的版别。
1、普通版:此币图案同其他版的“袁大头”相比,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纪年作了改动,汉字书写比较规范,符合普通版的特点。
但从袁像看,也有细微差别,就是袁像衣领前后均没有封领。
其他版别也有袁像衣领前后未封的,但汉字书写却有变异。
该币铸额较多,流通较广。
2、大耳版:此币同“中华民国九年造”普通版相比,袁像的耳朵特别大,故称大耳版。
其特点是:(1)耳朵内外线相连,其他版别是外连内不连。
(2)耳朵内的一条竖线较细,并且悬中,不连上下耳边,其他版别耳内竖线较粗,而连接下耳垂。
(3)耳朵很像一个阿拉伯数字的美术“9”字。
另外,袁像衣前后为封领。
该币比较少见,其价格比普通版要高数倍。
袁大头银元的诞生,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后,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而发行的银元货币,因这些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而得名。
袁大头按照年份区分,共有四个: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和十年。
具体的版别区分,容下文详述,现把我曾经玩过的四个最好的大头,附于文后,献丑献丑。
所谓的“袁大头银元”是指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而发行的银元货币,因这些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而得名。
国际金银价位的涨跌,也刺激了传统的收藏市场,近五年的时间,民国年间的“袁大头”可谓涨跌不停。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袁大头”的收藏依然有较大的价值空间。
“袁大头”由于铸地多、铸量大,也出现了许多版别。
有趣的是尽管版别不同,但“袁大头”壹圆币的标准重量都为七钱二分,以今天的计量方法是26.697克,成色87%-88%,含纯银23.493克。
如果按年号“袁大头”分为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版等,均为普通版。
“袁大头”,从正面汉字书写来区分,主要有三种版别

“袁大头”,从正面汉字书写来区分,主要有三种版别袁大头"银币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侧面像,民国袁大头,背面图案均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字样,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袁大头的官版的成色为89.1%;该币的外环主要是直齿边,此币为经典银币,升值稳定。
中华民国十年造“袁大头”,从正面汉字书写来区分,主要有三种版别。
1、普通版:此币同其他版别的“袁大头”银元图案相比,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把纪年作了改动,其“中华民国十年造”7字及“壹圆”2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比较规范。
该币铸造量较大,流通较广。
2、7点年版:此币“中华民国十年造”中的“年”字书写不够规范,把“年”字的第4笔“点(丶)”写成了阿拉数字的“7”。
故称“7点年”版。
该币铸额较少,较难收集。
3、竖点年版:此币“中华民国十年造”中的“年”字,书写不符合当时的习俗,把“年”字的第4笔“点(丶)”写成了“一竖”(按现在书写方法是正确的),故称为“竖点年”版。
该币铸量较少,是银币爱好者较难寻求的一种。
袁世凯将个人头像铸于币面,无形中提高了自身政治威望,可谓一举多得。
在中国政府发行的近千种银币中,“袁大头”独占发行量和存世量两项桂冠,对近代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不同版别的袁大头银元,其银元的市场价格也是有所不同的。
虽然说袁大头银元的总发行量十分庞大,但由于经过这么多年的损耗以及有些特别版本袁大头银元本身的存世量就非常稀少,从而进一步造成了它不菲的价格。
在袁大头铸造时期的确是有少量珍惜版别的钱币,这些珍惜版别数量屈指可数,拍卖价格有的确能上百万元,甚至数百万,但是你遇不到的,你能在市场上看得的珍惜版别袁大头,可以说99.9%都是假的。
在距今历史不过百年余的那个风雨飘摇的中华民国时代,亦有一种钱币至今也是古玩收藏界炙手可热的藏品---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通俗的来说,就是人们口中振振有词的“袁大头”。
“袁大头”诞生于民国三年,受到当时金融体制紊乱,市面币种繁多难以高效流通的影响,它就伴随着人们现世流通货币的怨声载道,在历史的舞台上粉墨登场。
袁像十年版别大全

连口造六角星
大耳大胡
1,标准版(如下图所示)
• 标准版也可以说就是最常见的 那一版(如上图所示),与三年标 准版的不同之处就仅在于华字 不同,民字不加点,年份不同,年字 不同和多了个造字,与八及九年 标准版差异最大的地方就在于 造字及肩章(如下图B所示),另因 十年标准版的雕工或制作工艺 因素,普遍均有严重浅打的迹象, 所以也可以说要集到一枚十年 大头人像图案字体都非常清晰 而且很漂亮的,难度可能还要比 其它三个年号来的高,上图已经 算是已见的十年大头中图案及 字体很清晰的了, 另标准版的字体也有粗细之分 (如下图所示),
肩章雕刻简单线条明显清晰(如下图所示)
• 十年的肩章最特殊,雕 刻也与其它三个年份 都不同,无论再如何的 浅版,但十年的星星还 是一样非常明显,但与 其它肩章比起来的话, 十年的肩章线条就比 较单调些,而且星星图 案比较平也没像其它 年分的有立体感,肩章 的星星有至少三种版 式, 华字不同(如下图所示)
十年的华字书法与三年不同,特点是像八,九年的标准版一样缺左脚,
十年字与三年不同(如下图所示)
自八年开始至九,十年,年字标准版书法笔划就有固定 的一个模式,而且以年字其中一点的不同,所延伸出来 的版式就有至少四种,图片为一般标准版, 造字字型几乎为十年专有(如下图所示)
十年的造字目前见有三种字型,一为仅十年版专有的字型(如上图B所示),差异之处 就仅在箭头所指的那一撇,二为与八年及九年相同的普通字型(如上图A所示),但这 字型对于十年来说是稀少版,另一种造字为八年的连口造(五珠版),也属稀少版,
个人手上还有一种大点年的版式(如下图所示),从图 片上可以看到这个点似乎是重迭的,所以也不排除是 模具损毁而补刻的成品
PS:标准版另见有肩章六角星,
“袁大头”银币版别考略

“袁大头”银币版别考略早在1999年,山东周传芳就对袁像嘉禾银币(简称“袁大头”,下同)版别进行过研究,很有见地,通俗易懂,并阐述了各版别的基本特征,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促进了“袁大头”版别的研究与收藏。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收藏“袁大头”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的版别,现予以介绍如下:一、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1.普通版。
该银币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头像,上端为“中华民国三年”,背面为“壹圆”币值和嘉禾图案,周边为185道线(后铸有170道线),胸前周边设有暗记(即少一短线),边齿。
多见。
2.鹰洋边。
区别在于边形与墨西哥鹰洋的边形相同,俗称“鹰洋边”。
该币为试铸币。
罕见。
3.T字边。
区别在于边形为“T”字边形,俗称“T字边”。
该币为试铸币。
罕见。
4.签字版。
区别在于正面袁像的右侧有英文“L.Giorgt”字样。
罕见。
5.开口贝。
其主要特征为“圆”字贝开口,俗称“开口贝”。
因袁像眼中有一极短直线,好似眼睛睁着,故也称“睁眼币”。
胸前周边无暗记。
其银币成色较低,嘉禾较粗糙(图1)。
较多见。
6.甘肃加字版,图案与“开口贝”基本相同,主要特征是在袁像两侧镌上“甘肃”字样,俗称“甘肃加字版”(图2)。
甚少见。
7.O版。
主要区别在于“华”字为异书体,背面交叉嘉禾的束带中有一个很小的“O”字,俗称“O版”(图3)。
少见。
8.三角版。
主要区别在于银币背面“壹圆”二字笔画微肥,“圆”字中员上部像似一个三角形,俗称“三角版”(图4)。
少见。
9.三角O版。
图案与“三角版”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银币背面交叉嘉禾的束带中有一个很小的“O”字,俗称“三角。
版”(图5)。
少见。
10.断民版。
主要区别在于“民”字中间一横不连笔,形成断笔,俗称“断民版”(图6)。
少见。
11.勾点华。
主要区别在于繁体“华”字书写的第二笔为勾点,背面嘉禾一禾叶芒带勾,俗称“勾点华”(图7)。
少见。
12.提点华。
主要区别在于繁体“华”字书写的第二笔为“提点”故称“提点华”(图8)。
银元袁大头的版别、暗记、成色

民国二年十月十日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民国三年开始铸制“袁大头”银币(以下简称“大头”),直至民国十六年五月北伐胜利后停铸。
当时就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各年份都有铸造)每日生产三十万元,加上南京(仅三年)、武昌(三、九年)、杭州(八、十年)、广东(仅三年)、奉天(沈阳,仅三年)、安庆(仅八年)、南昌(仅九年),以及甘肃、云南、海南、山东、康定、成都及重庆造币分厂(局)等地方的生产,可见大头的生产量史无前例,加上军阀混战私铸甚多,故大头版别极为丰富,暗记多彩纷呈。
在解放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考虑部分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使用习惯,又铸造了一些大头。
所以,大头的生产时间最长,生产量最大,流通时间最长,版式最多。
因此,大头的收集与研究在银币收藏中是难度最大、研究最为深奥的币种。
下面按版别、暗记、成色三个方面浅谈。
版别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
一、齿版别1、边齿有直齿边、橄榄齿边、疏齿边、密齿边、粗齿边、细齿边、鹰洋边、“T”字边、无齿边(光边)、异齿边。
2、边沿有宽边、窄边,有平边、高边(私版主要特征之一)。
3、内齿有直齿、曲齿、圆齿、小齿顶珠、大齿背珠、缺齿、长城型齿、花齿、异齿。
小齿顶珠又分上顶珠、下顶珠,按珠数量又分几齿珠,大齿背珠又分几齿珠。
二、属性版别1、中央版。
民国初年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因为其前后相继的统治者都出自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系统,所以又称北洋政府,天津造币局是北洋政府的中央制币机构。
各地沿用了天津造币局的版模,也统称为“天津版”。
在天津的版模流传、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磨损、开裂,但是版模难得,怎么办呢?就靠修改改模版。
“断笔民”等应当就是这样产生的。
“断笔民”断一笔、两笔、三笔的都有,凡是断一笔的,总是最下面的一横,然后依次往上,不知为何。
2、地方版⑴甘肃版。
仅三年,甘肃版的特征就是袁像明显头大脖子粗,背面圆字“开口贝”。
曲笔民的两面的内齿细长,明显与普通甘肃版的粗短不同,尤其是“民”字,最左边一竖,写法奇特;去字版是甘肃加字到普通甘肃版之间的过度版本,保留了一些甘肃加字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世凯流通银元基本特征及大版别介绍(转帖)此大头系列共分为四篇此为其一,本篇所述之基本特征及大版式就是很容易就可以一眼分辨的,或是已经有见过实物及已确定为真品的钱币,所有钱币图片大多都为本人藏品,少数本人所缺少的版式图片会另外标注转载,文章有所引用的内容亦会注明出处。
大头版式分类资料最早于1954年E.Kann(耿爱德)先生所著的中国币图说汇考中出现,书上侧面像的大头(含三,八,九,十年)银元版式总共计有82种,里面还不包括现在常见且数量庞大的后铸版三年三角圆,书上编号645至651z的均为三年版,计有52种,版式差异小部份的在编号后会以英文字母作区分,如签字版的就包含有三种( 645,645a和645b),另如646为标准版,648为O版, 650a为私版,650k为加盖苏维埃, 651a为鹰洋边等,另八年的仅有9种,九年的也是9种,十年的有12种。
在我认识的藏家当中,分大头版式最出名的已分了超过400种以上,以前曾想帮这朋友做数据以利后人,但却因旁人的流言婓语而作罢,想来实在对喜好大头版式的同好感到惋惜,会有这个念头是因为这朋友拿给我看的钱币在包装上并无任何的支字词组或编号来对应钱币,而对方也说要看才知道是何版式,试想,在无任何的数据扶佐下,除了浅显易见的大版式以外,其他的细部差异有谁可以很轻易的看出?更何况光用死记硬背的脑袋也装不了吧?改天有机会再找这朋友谈谈吧,毕竟这对喜好版式的同好来说是一件好事,再说至目前也无此种类繁多的大头版式资料,现所见的数据最多也仅有1百余种而已。
大头银元除了签字版的样币以外,其余各年份加起来的总版式数量至今尚无人能完全知晓,因为铸造数量高达10亿枚以上,至民国四年二月开铸至1949-50年改朝换代停铸为止(部份见下文三角圆之解说),大头银元铸造时期就有至少35年以上,虽说原模是在天津造币总厂由外国技师L.Giorgi所雕刻的,但却至少颁布模具给予不下于十家以上的各省造币厂铸造,数据如下:天津厂,各年份都有铸造南京厂,全数为三年版武昌厂,三及九年杭州厂,八及十年广东厂,应全数为三年版奉天厂,全数为三年版安庆厂,全数为八年版南昌厂,应全数为九年版另福州,成都,重庆,甘肃,康定等厂都有铸造,另红军及刚解放时及军阀割据时期亦有铸造大头银元(包含怪版)。
除了成色以外,各省的造币厂或许会因机器好坏与否及个人因素而铸造出良莠不齐的银元,所以至今大头的版式在有心人的细分之下也才集得最多只有400版左右,但有一份美国摩根(1878-1921的美国国币)银币的铸造资料或许可以供给我们作为参考,官方铸币数据如下:各年份及厂记共铸有570272000枚模具使用共3549套平均模具寿命为160,00枚据美国的摩根银币专家统计,摩根银币包括年份及厂记(S,O,CC及无记)等,目前已被发现的版别在800种以上,也就是说数量在5亿余枚的摩根银币里每70余万枚里就可捡出其他的版别或年号,如照模具数量推理计算的话,摩根银币约4,4套模具就可发现一种版别,那大头模具大约至少有2万套,依上推论的话就至少可以说有数千种版式,如再加入机器及其他因素的话那版式简直就上万种了,如按照23年船洋一套模具的平均铸造数量208,000枚来计算,10亿枚的大头就至少可以有4,800种的变化,如以各版式平均1枚1千5百元来算的话,那版式集全就要花费台币7百多万,所以说呢,分版式喜欢就好,如果钱多的花不完想细分版式的话那我个人是完全没意见的(以上部份内容转载自宣和币钞)。
各位一定会觉得奇怪,版式前面为何还加上一个大字称为大版式,其实这也是个人的主观意见,因为每一个藏家对于藏家都有一套自己的作法,版式要如何分别也是随性所至,如同一枚钱币依未使用的做基准,现在就有精铸版,镜面版,平铸版等三种制作工艺,这是一种分法,那浅版和深版是否又可以分为二版?模具全新所制出的成品与将近报废制出的是否也可以分为二版,还有模具损坏修复后与未损坏前的是否也可以算是一种分法,还有如银胚材料有瑕疵(欠料),成色不一,破版,又应该如何分法?所以本系列文章才会称为大版式,也可以说是各版式模具肯定是不同而所制作出来的成品。
就如同上述,分版式个人认为完全取决在于藏家消费能力及吹毛求疵的性格而定,依个人收藏习惯,方向及见解的不同,所分出的版式也就不一样,也因为藏家观点不一,所以这篇才会定名为三年袁世凯流通银元之基本特征及大版式,那为何要加个流通呢?道理也很简单,因个人所得不多,样币也买不起,就算有钱买,也应该分不出什么所以然的版式吧,而且样币与流通币差别就在L.Giorgi这几个英文字母而已,与此篇也扯不关系,所以就省略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东西如果不是我的,我不敢也没立场大放厥词,万一真的说成假的,假的却说成真的那就冤枉了。
一、正反面部位名称钱币的正面(阳面)和反面(阴面)应该如何分辨至今也还尚无定论,以前在一些网站上也有过热烈讨论,闹得不可开交,一说有国号的为正面,另一说为有标注面额的为正面,最后也是不了了之,但在民国四年二月财政部为了新铸袁大头国币而通饬各所属机关的一纸文书却可以有所解惑,部份内容如下:现在新铸银币,阳面恭摹大总统五分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六字,阴面嘉禾二本,左右交互,下萦结带,中鑴(壹圆)二字,已由各造币厂次第开铸,酌量发行(见台湾张惠信所著之中国货币史话528页),所以在此就以有国号的为正面,而有面额的则为反面。
分版式一定要晓得各部位的名称,因为各版式的特殊之处大部份都在固定的位置,如不把位置搞清楚,或许会因此而失去很多拥有稀少版的机会。
1.正面部位名称图示(如下图所示)2.反面部位名称图示(如下图所示)二、袁世凯银元各字体书法的变化此银元共铸有三,八,九,十等四个年号,除了三年版少了一个造字以外,其他各年份及各版的钱币正面都会铸有(中华民国X年造)等字,而反面则有(壹圆)二字,现将常见的字体书法差异较大的先略简述如下,先有个印象再看下几段的内容会比较有概念。
1,中字(如下图所示)无论是哪一版或哪一年份的大头,中字的笔划书法差异其实都不大,单纯就结构来说是一样的,但各年份的大头中字还是有分别的,各位可依图片自行做比较,各年号版式的不同之处如箭头所指处,区分如下。
图A为三年标准版和三角圆版共享;图B为甘肃版和兰州版共享;图C为各O版共享;图D为八,九,十年共享;图E为十年专有,又称缺口中。
2,华字现在已知的华字差异较大的共有至少六种(如下图所示),其中最上一排三种为三年标准版,甘肃版,O版等的标准字型(图上A,B,C),八年的也有三种(图下D,E,F),其中有一种字型为九年及十年各版所用(图F),八年的标准版也有见这一字型。
3,民字民字仅有二种(如下图所示),一为三年各版所用的民字加点(图左),另一种为八,九,十等三个年份所用的标准民(图右)。
4,国字国字各年份差异都不大,在此不述,5,年字现在已知的年字差异较大的共有至少七种(如下图所示),如三年标准版(含三角圆),甘肃版(含兰州版)及O版(含O版三角圆)的年字都各有差异(图上A,B,C),这也是三年各版的标准字型,与八,九,十年的字型完全不同系统,九年的仅见普通年及丁年二种(图中D及图下G),八年及十年的年字变化最多,至少各有四种字型,如普通年,丁年,直年及竖年等(图中D,E,F,G)。
6,造字(如下图所示)造字仅存在于八,九,十等三个年份而已,现所见字型差异较大的至少就有五种(如下图所示),以八年的造字变化最多,共有普通造,牛造,连口造,缺口造等至少四种(图A,B,C,D),九年常见的造字与八年的相同(图A),十年的造字与八,九年的完全不一样,常见的仅一种(图E),从图片上就应该可以看的很清楚其不同之处。
7,壹字所有的大头银元壹字的字型除了字体的粗细或大小以外,其余的都差不多,最多就是壹字的土部有时会比其他的往右倾一些,但三年甘肃版的壹字就与其他各年份的字型不同,感觉书法比较粗犷一点(如下图所示,左为标准版,右为甘肃版)。
8,圆字圆字变化也很少,除甘肃版感觉书法不一样以外,其他就只有二种比较常见的,如普通圆及三角圆二种而已,而三角圆仅见于三年而已(如下图所示,左为普通版,右为三角圆版)。
三、基本版式统称1,标准版(天津版)2,三角圆版3,甘肃兰州版(以下文章均称为兰州版)4,加字甘肃版(下称甘肃版)5,O版6,O版三角圆7,怪版(含四川版,新疆版,红军版及其他版等)如果仅是想集藏上述版式作代表的话,那就按名称各集一枚就行,下面有各大版式的正反面图片可以参考,但记得品相要选好一点的,除了怪版以外(怪版从未见到品相好的),因为仅全部7枚而已,而且都是便宜的大头,宁缺勿滥,就算贵一些些也是没关系的,当然,这仅代表我个人的观念,肆,共同特征1,胸前勋章处缺一内小齿(如下图所示)除了甘肃及兰州版以外,三年大头无论是什么版,胸前勋章处一定会缺一内小齿,不晓得是雕模技师计算错误还是特意预留的特征,因为签字版的样币并无缺齿(如下图1,2所示,图片转载自中国历代金银货币通览)。
2,民加点(如下图所示)大头银元共铸有三,八,九,十等四个年份,其他年份的民字书法就是一般的正楷民字,唯独三年的民字就是不一样,而且字体旁还多加个一点,就连签字版的也一样有加一点,真是怪哉。
3,无造字这是所有三年大头银元的特别之处,就连签字版的也是一样(见上述签字版图片), 4,肩章不明显(如下图所示)这点也是所有三年大头银元的特别之处(O版除外),不是星星不明显就是杠线模糊,签字版的就有稍微明显一些,5,年字不同(如下图所示)无论是什么版,只要是三年的大头银元,年字的第二横一定比第三横长很多,这与其他年份的书法完全不同,五、细部解说1,标准版(如下图所示)除了共同的特征及品相以外,标准版几乎找不到有较大差异的版式(真不愧为标准版),一般所见都差不多一模一样,除了一般未使用版以外就是略带镜面版(如下图1,2所示),此版应为初铸,也就是模具几近全新的时候铸造的,整体看来,无论是内齿,字体,人像还是嘉禾图案都比一般的标准版还要清晰,从下图的倾斜角度就可以看出未使用版和镜面版的差异之处,图左为未使用,有车轮光,图右为镜面,但无车轮光,但版底却呈现如镜子一般的平整及光滑,日本曾于90年代末期拍卖出一枚精铸Proof版的,当时的成交价高达日币18万,不然就是字体或图案的清晰度不一这样子而已,另有钱商告知在2005年左右于上海有私下成交一枚标准版的大头,价格约合台币10万, 三年版大头银元据World Coins世界钱币目录记载,此版连续制造至1929年,后在1950年又被中国制造于西藏行使(此版不同于标准版,为三角圆版,见下一段三角圆之叙述),三年还有一枚奇怪的版式,正面人像类似一般的三角圆版(见下一段版式解说),因为正面的人像较模糊,字体也大一些,但反面却又类似O版,但没O记,还有一个此版最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在嘉禾近内齿处四点钟方向的谷穗尖端有一很明显的粗线条(见下图放大图片),这也是普遍O版常见的特征,所以此版称为O版无O(与下述O版无O记不同),个人认为应该是后铸版三角圆正面和O版无记反面的混配版,2,三角圆版(如下图所示)这版有明确的数据显示为后铸版,另有一说为1949年铸造,在几年前曾有数量庞大的三角圆大头银元出现,据传是在苏联某银行的仓库里发现的,而且本来要溶作它用,但却有人得知消息而从半路拦截购买回来的, 关于此版最早的资料由英国史宾克公司1975年出版的月刊上记载,简述如下:在1950年末红军刚进入西藏时,为了给予藏族农民印象良好,所取物品及征集劳工皆付现,但藏人不收纸钞,故以银元发放,尔后在1959年西藏爆发冲突,大批藏人逃往印度及尼泊尔,银元也随之留入当地,此作者在印度北部与尼泊尔时,检视了好几批的银元,几乎全数是袁大头银元,内有一版特别多,其特征为版底表面较不光滑,品相接近全新,但圆字的字体却与一般的不同,因为这圆字的ㄙ部为三角型,就是俗称的三角圆大头,这是其中的一份证据资料,另一份资料为奥地利中国钱币收藏家E.Kann耿爱德于1953年完稿的钱币图录(中国币图说汇考)中也无记载此一版式,因为耿爱德在1950年以前就离开大陆了,所以才未收入或遗漏了这数量颇多的版式,由此可见三角圆大头就是后铸版无疑,或许也可称为刚解放的红军国币(部份叙述转载自宣和币钞第41期第47页), 这版与上述的标准版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反面圆字上,一般圆的口部为ㄙ,这版的口部却是一个三角型(如下图所示),此版的字体人像图案均与标准版不同,大都模糊了一些,尤其以正面人像的胡子及背面嘉禾的图案最为明显(如下图所示),就算是全新BU品相,原铸光也比标准版近未使用AU的还差,此版我个人曾依正面字体,人像,反面字体及嘉禾图案大小分出至少5个版式,除了这些就再也分不出其他版了,这版大头我个人倒是建议可以收集不同的版式,因为又便宜又漂亮,上图的字体略有差异,由上图可以比较字体的粗细大小不同,由上图可以看出肩章星星的不同之处,3,兰州版(如下图所示)正确的名称应该是甘肃版,因为此版铸造年代比加字甘肃版还来的早,是为民国十七年底开铸,而加字甘肃版为民国十九至二十年间铸造,二版都是兰州分厂所铸,只不过为了避免与加字甘肃版混淆所以才称为兰州版,真是有点小委屈它了,此版与加字甘肃版无太大的差异,就差不多只是少了甘肃二字而已,此版虽说仿自天津造币总厂之标准版三年大头银元,但整体来看却与标准版差异甚多,无论是字体(见下图1所示)或者是人像及嘉禾图案都独树一格(见下图2所示),以前个人称这版为哈巴狗版,也因此可以断定兰州版大头为甘肃省自行雕模铸造的无疑,而且只要是三年就会在钱币人像的右下方勋章处缺一内小齿,但在甘肃版及兰州版上却完全都见不到(如下图3所示),真不该说是甘肃这地方有注意到这不合理的细节还是该说标新立异,上图依序为标准版,兰州版,O版,上图左起为标准版,兰州版,O版,此版据个人现有及曾见过的实币来看,此币并无其他特殊版式可言,就算是有也差异不大,但个人手上有一年字缺点版(如下图所示),因隐约有看见那一点残留的缘故,所以个人认为应该是模具阻塞的因素所导致的缺笔,与其他版式应该并无不同,此版数量虽不少,但品相好的实比其他年份还来的难求,加字甘肃版就更不用说了,据个人目前手上现有的资料来说,无论是兰州版还是加字甘肃版,品相看起来确实有达到未使用等级的,二种加起来还不到5枚,经鉴定为MS级的最多也仅见一枚无字的MS-63而已,关于这品相不好的问题或许可以依兰州造币厂的造币设备老旧来作解释,因为甘肃省直到民国九年才设立造币厂,并从天津,上海等地购入造币设备开始铸币,也因购入的机器设备老旧,所铸成品银元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压力不足,因为压力不足所制出的钱币一定会图字不清晰,而且会缺少机制币最重要的原铸光,而一枚钱币要达到未使用的等级,原铸光就至少占了判断标准的6成以上,其他才是图字清晰度,色泽及划伤等,由此看来甘肃及兰州版未使用的一币难求是有其道理的,4,甘肃版(如下图所示,此图片为后仿制的参考品)此版字体人像及图案与兰州版几乎一模一样,最大的特征就仅是在人像的左右两侧加上甘肃二字而已,另此版铸造数量比上述的兰州版少很多,约1:10以上,据原始数据记载仅铸几万枚,一般完整VF品相的在1994年以前就已要价台币1万5了,刚开始收集钱币的时候就见过以标准版改刻加字的甘肃版,熟不知甘肃版与标准版的人像根本不同,字体及图案也完全不一样,但还是有少数人上当,各位不要觉得不可能,因为以前就曾经出现一枚有装鉴定盒的加字甘肃版,过了不久又出现以兰州版改刻的,这版就有比较多人上当了,因为钱币本来就是真品,只不过再另加上甘肃二个字而已,稍做一下旧化处理的话就看不出来了,反正加字甘肃版本来就没见过品相好的,最后又出现了全新雕模铸造的仿品,而且做工非常精良(就是上图那一枚),只要作旧或作个氧化色,那就几乎与真品一样了,但唯一的缺点就是版底太平整太漂亮了,完全没有一般甘肃版的粗犷感,这也是这枚仿品的一大败笔,但是这枚仿品至今对于涉足钱币界不深的藏家来说,杀伤力还是很强,购买时记得仔细比对一下,5,O版(如下图所示)此版的的正面字体及人像图案均与天津标准版不同,字体尤以华字及年字差异最大,字体也很明显的比较粗大,人像亦较有粗肥感,耳垂特肥厚,但右眼睫毛却稍模糊些甚至没看到(如下图所示),眼睛似乎还瞇成一线,肩章的雕工也比三年标准版或其他年份来的精细,尤其是杠线就多了好几条而且也很清楚(如下图所示),背面的字体就与标准版的差不多,但嘉禾图案有稍模糊了些,这版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反面四点钟位置的谷穗大都会多一线条(图片见上述),O版的O记常见的都在于蝴蝶结的左上位置(如下图1所示),一般都以O记的粗细大小及位置的高低左右来分别,如果藏家要求不高,那这版可只买一枚品相较好收藏的就行了,逢人也可说O版大头我也有,但如果要求稍微高一些,那10版以上一定跑不了,以蝴蝶结内的位置计算,共有上下左右四个位置,每一位置如果各集一枚,那就有4版,如果再分个细O或粗O版的话就有8版了,到最后再加个半O(如下图2所示,)或双O或O记在别的地方的(如下图3所示,此图转载自网络,目前仅见一枚)那该有多少版?甚至还有一种O版无O的版式,也就是字体及人像图案都有O版的特征,但却无O记的版式(此版亦有因浅打或模具堵塞而导致无O记的情况发生),此版还有一凹口中的版式(如下图所示),图A为一般O版的中字,图B为凹口中,因中字那一束尾端有类似复打的痕迹,所以不排除是修模再铸的成品,O版另有一种反面的嘉禾枝节精雕版(如下图所示),图上为一般的枝节,图下则为精雕版,6,O版三角圆(如下图所示)这版与上述的O版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反面的圆字上,一般圆的口部为ㄙ,这版的口部却是一个三角型,此版的的正面字体及人像图案亦与天津标准版不同,现所见实币的版底差不多都略带镜面,也就是地章较平整,人像线条亦非常清晰,字体与图案都与一般的O版差不多,正面人像图案与一般的O版有差异的,差别就在于眼睛不一样(如下图1所示),隐约可见眼珠子,亦称睁眼版,部份眼睫毛模糊会没有,胸前的勋章线条一般都特别清晰,甚至还比标准版的更清楚,肩章比上述的O版更精细,嘉禾图案也与标准版的一样清晰,此版还有一特别之处,那就是O记的线条大多很细,只有一般O版的二分之一,甚至更细(如下图2所示),此版个人还有一版较奇怪的版式,正面人像图案较模糊些,这倒与一般O版很类似,版底未带镜面状,眼睛部份与一般O版三角圆不同,倒与上述的O版差不多,有同好称为闭眼版,胡子也稍模糊些(如下图1所示),还有背面壹字的土部比一般的稍弯一些,圆字的三角型上方明显有缺口,圆字的贝部最后一划也比较尖(见下图2所示),(上图左为闭眼版,右为睁眼版)(上图左为开口三角圆,右为一般三角圆)还有一种三角圆的肩章是无杠线凹肩章(见下图所示),7,怪版(图片后补)这版花样甚多,各年份也都有,名称也很混乱,有称四川版,新疆版,红军版,苏维埃版,军阀版,云南版,还有什么山东大扣版之类的,如果仅称是红军版或是苏维埃版那我个人是比较相信的,因为确实有这些铸币资料的发现,连铸币缘由,过程及发行也都有记载(详情请见中国钱币1991年第1期李清兰所述之川陜根据地货币概论或台湾张惠信所著之中国货币史话),此版因版式众多,而且原始资料稀少且不易取得,真假并无定论,个人不鼓励大量收藏,有提到认识有这一版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