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发展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概论PPT课件

总结词
4G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覆盖 范围。
详细描述
4G技术采用了更先进的无线技术和网络架构,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广 泛的网络覆盖范围。4G技术还支持多种无线频谱,包括低频段和高频段,以满足 不同业务需求。4G技术包括LTE和WiMAX等标准。
5G移动通信系统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将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网络管理和运维,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 体验。
大数据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将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实现用户行为分析、流量分析、网络性能分析等功能,为网络优化和业务 创新提供支持。
技术原理
通过移动网络的数据传输 协议和标准,如TCP/IP协 议,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 收。
特点
高速、高效、灵活,广泛 应用于互联网接入、文件 传输、远程办公等领域。
移动互联网应用
概述
移动互联网应用是指基于 移动通信网络开发的各种 应用程序和服务。
常见应用
社交媒体、在线购物、导 航、在线支付、音视频播 放等。
物联网与车联网的融合
物联网和车联网的融合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服务,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
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需要突破各种技术 和标准难题,以实现物联网和车联网的深度融合。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高效、便捷、安全,提高生活 质量和工作效率。
05
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
6G移动通信技术展望
6G网络架构
6G网络将采用更加先进的通信技术 ,实现全球覆盖、高速度、低延迟、 高可靠性、低能耗等目标,构建更加 智能化的通信网络。
4G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覆盖 范围。
详细描述
4G技术采用了更先进的无线技术和网络架构,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广 泛的网络覆盖范围。4G技术还支持多种无线频谱,包括低频段和高频段,以满足 不同业务需求。4G技术包括LTE和WiMAX等标准。
5G移动通信系统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将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网络管理和运维,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 体验。
大数据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将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实现用户行为分析、流量分析、网络性能分析等功能,为网络优化和业务 创新提供支持。
技术原理
通过移动网络的数据传输 协议和标准,如TCP/IP协 议,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 收。
特点
高速、高效、灵活,广泛 应用于互联网接入、文件 传输、远程办公等领域。
移动互联网应用
概述
移动互联网应用是指基于 移动通信网络开发的各种 应用程序和服务。
常见应用
社交媒体、在线购物、导 航、在线支付、音视频播 放等。
物联网与车联网的融合
物联网和车联网的融合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服务,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
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需要突破各种技术 和标准难题,以实现物联网和车联网的深度融合。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高效、便捷、安全,提高生活 质量和工作效率。
05
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
6G移动通信技术展望
6G网络架构
6G网络将采用更加先进的通信技术 ,实现全球覆盖、高速度、低延迟、 高可靠性、低能耗等目标,构建更加 智能化的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课件

当移动台的位置发生变化时,需要进行位置更新操作,以更新网 络中移动台的位置信息。
越区切换
当移动台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操作 ,以保证移动台通信的连续性。
漫游管理
漫游管理是指对移动台在不同网络之间的漫游进行管理和控制,以 保证移动台的正常通信。
03
移动通信网架构与组成
Chapter
5G应用场景
5G技术的应用场景包括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 智能家居、车联网等,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 作方式。
6G技术预研与展望
6G技术预研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始对6G技术进行预研,探索更高频谱、更高速率和更低 时延的通信技术。
6G展望
6G技术将进一步拓展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实现全球覆盖、无缝连接和智能服 务,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可能性。
02 03
基站系统组成
基站系统主要由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台两部分组成。基站控制器负责 管理基站收发台,实现无线信号的调度和切换等功能;基站收发台负责 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基站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基站系统的性能和功能也在不断增强。未来 的基站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小型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 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
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实现万物互 联。
融合模式
移动通信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将形成更加智能、高效和便捷的通信网络,推动各行 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THANKS
感谢观看
01
通过对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信令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发现网络
性能瓶颈和问题。
参数调整
02
根据网络运行状态和用户反馈,调整网络参数,提高网络性能
越区切换
当移动台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需要进行越区切换操作 ,以保证移动台通信的连续性。
漫游管理
漫游管理是指对移动台在不同网络之间的漫游进行管理和控制,以 保证移动台的正常通信。
03
移动通信网架构与组成
Chapter
5G应用场景
5G技术的应用场景包括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 智能家居、车联网等,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 作方式。
6G技术预研与展望
6G技术预研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开始对6G技术进行预研,探索更高频谱、更高速率和更低 时延的通信技术。
6G展望
6G技术将进一步拓展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实现全球覆盖、无缝连接和智能服 务,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可能性。
02 03
基站系统组成
基站系统主要由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台两部分组成。基站控制器负责 管理基站收发台,实现无线信号的调度和切换等功能;基站收发台负责 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基站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基站系统的性能和功能也在不断增强。未来 的基站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小型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 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融合
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是未来智能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实现万物互 联。
融合模式
移动通信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将形成更加智能、高效和便捷的通信网络,推动各行 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THANKS
感谢观看
01
通过对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信令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发现网络
性能瓶颈和问题。
参数调整
02
根据网络运行状态和用户反馈,调整网络参数,提高网络性能
4G5G移动通信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OFDM技术
阐述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 术的原理、特点和在4G中的应用, 包括子载波调制、循环前缀、信 道估计等。
MIMO技术
讲解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 术的原理、分类和在4G中的应用, 包括空间复用、空间分集、波束 赋形等。
4G无线传输技术
01
无线接口协议栈
02
物理层关键技术
03
无线资源管理
第二代移动通信(2G)
数字语音通信,如GSM、CDMA 等系统。
宽带数据通信,如WCDMA、 CDMA2000等系统。
第四代移动通信(4G)
高速数据通信,如LTE、LTEAdvanced等系统。
第一代移动通信(1G)
模拟语音通信,如AMPS、TACS 等系统。
第五代移动通信(5G)
超高速、低时延、大连接数通信, 如NR、5G核心网等系统。
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 能够及时恢复数据,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跨域安全协同机制构建
跨域安全策略制定
针对不同业务领域和安全需求, 制定相应的跨域安全策略,明 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和协同方式。
安全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 不同领域之间的安全信息互通 有无,提高整体安全防御能力。
人工智能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提升网络性能、优化用户体验等。
ABCD
物联网与移动通信融合
实现万物互联,推动智能化发展。
移动通信安全挑战与应对
保障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防范网络攻击和数据 泄露。
02
4G移动通信技术详解
4G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
EPC核心网架构
介绍演进分组核心网(EPC)的 组成和功能,包括移动管理实体 (MME)、服务网关(SGW) 和公共数据网网关(PGW)等。
2024版《移动通信系统》PPT课件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
网络规划
根据覆盖和容量需求,确定基站 位置、配置参数、频率规划等,
以保证网络质量和覆盖效果。
网络优化
针对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 行参数调整、干扰排查、覆盖优 化等,以提高网络质量和用户满
意度。
规划与优化方法
包括传播模型校正、仿真模拟、 路测数据分析、参数调整等手段。
04
访问控制策略
根据用户身份和权限控制其对系统资源的访 问
审计与监控
对系统的访问和操作进行审计和监控,及时 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08
未来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 挑战
5G/6G愿景与关键技术挑战
5G/6G愿景
实现全球覆盖、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关键技术挑战
高频谱利用、大规模天线技术、超密集组网、全 频谱接入等。
无线城域网可应用于城市范围内 的多种场景,如智能交通、智能 电网、安防监控、应急通信等。
通过无线城域网,可以实现城市 范围内的快速、便捷、高效的无 线通信服务,推动城市的信息化 和智能化发展。
05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概述及特点
卫星移动通信是利用地球静止轨 道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作为中 继站,实现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
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02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场景
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物流等。
03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技术实现
物联网在移动通信中的技术实现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云计算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物联网可以实现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深度
融合,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服务。
03
移动通信系统从1G到4GPPT课件

安全性差
1g系统缺乏加密和安全措 施,容易遭受窃听和干扰 攻击。
1g系统的应用场景
语音通话
1g系统主要提供语音通话服务, 满足用户基本的通讯需求。
简单的数据传输
部分1g系统支持低速数据传输, 如短消息服务。
区域性覆盖
由于1g网络的大规模覆盖能力,适 用于提供区域性覆盖的通信服务。
03
CATALOGUE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网络功能的软件化和 集中管理。
4g系统的应用场景
移动互联网
4G系统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 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支 持在线视频、社交媒体、电 子商务等多种应用。
物联网
4G系统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了 广泛的覆盖和接入能力,支 持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 能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3g系统的局限性
建设成本高
3g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给运营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
传输速率有限
相对于后续的移动通信系统,3g系统的传输速率相对较低,不能 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竞争激烈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加剧,3g系统的市场份额逐渐受到其他 通信技术的挑战。
05
CATALOGUE
高速率
5g网络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 输速率,满足用户对高清视频 、虚拟现实等高带宽应用的需
求。
低延迟
5g技术大幅减少了网络延迟, 为实时应用如自动驾驶、远程 医疗等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
大规模连接
5g网络具备支持海量设备同时 连接的能力,为物联网、智慧 城市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频谱高效利用
5g采用了高频谱技术和新型信 号处理技术,提高了频谱利用
多媒体业务
移动通信概述 PPT课件

1.3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 90 年代开发出了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和窄带码 分多址为主体的移动电话系统,称之为第二代移 动电话系统。代表产品分为两类: – TDMA系统 – N-CDMA系统
1.3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TDMA系统中比较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制式有: 泛欧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美国D-AMPS(数字AMPS) 日本PDC(个人数字蜂窝电话) N-CDMA系统主要的制式有: 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 (窄带CDMA)
MS
NSS
能说出图中英文缩略语的中文意思吗?
1.4 移动通信组成及特点
1.4.2 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
确定移动通信的频段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电波传播特性,天线尺寸; 环境噪声及干扰的影响; 地形、障碍物尺寸及对建筑物的渗透能力; 设备小型化的要求; 与已开发的频段的协调和兼容性。 举例:GSM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无线寻呼系统 无绳电话系统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讨论:联系实际,试对 每种系统举出实例。
1.3 移动通信发展历史
第一代 80年代 模拟 第二代 90年代 数字 第三代 IMT-2000
AMPS 数 模 拟 需求驱动 字 技 技 术 术
GSM CDMA IS95 TDMA IS-136 PDC
1.4 移动通信组成及特点
1.4.3 移动通信特点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较,移动通信有如下特点: (1)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环境恶劣:多径效应、 多普勒效应等; (2)受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3)频带利用率要求高。 (4)移动台的移动性强。 (5)建网技术复杂。
相对 运动时,观察者接受到波的频率与 波源发出的频率并不相同的现象。
移动通信简介课件

移动支付安全案例
安全保障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支付安全成为重要问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通过多重加密技术 和安全验证措施,保障用户资金安全。例如,支付宝的双重密码验证和微信支付的脸识别技术都大大 提高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感您的 看
THANKS
多媒体应用
如视频通话、在线直播、流媒 体等。
02
移通信技
无线电波传播
01
02
03
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通过直射、反射、 折射和散射等方式传播, 受到地形、建筑物和其他 障碍物的影响。
无线电波传播损耗
随着距离的增加,无线电 波的强度会逐渐减弱,受 到空气密度、湿度、大气 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频谱资源
01
02
03
04
窃听
攻击者通过非法手段监听移动 通信网络,获取用户的通话、
短信等敏感信息。
伪造身份
攻击者伪造用户身份,进行恶 意通话、发送垃圾短信等行为。
恶意软件
攻击者通过向用户手机推送恶 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或破坏
手机系统。
网络钓鱼
利用仿冒的网站或服务诱骗用 户输入敏感信息,如账号、密
码等。
移动通信安全技术
信功能。
协议特点
不同无线通信协议标准具有不同 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如高速数据
传输、低功耗、低成本等。
移动终端设备
移动终端类型
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手机、 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具有便携性和移动性等特点。
终端硬件组成
移动终端硬件包括显示屏、 处理器、存储器、电源等 部分,支持用户进行通信、 娱乐、办公等应用。
6G网络将实现更高速、更低延 迟、更高可靠性的通信,提供前
2024版《移动通信基础》ppt课件

智能终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前景
智能家居
工业自动化
智能终端作为家居控制中心,可实现家电控 制、照明调节、安防监控等功能,提高家居 生活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智能终端在工业领域可实现设备监控、数据 采集、远程控制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降 低运营成本。
智慧城市
医疗健康
智能终端在城市管理领域可实现交通疏导、 环境监测、公共服务等功能,提高城市管理 的智能化水平。
• LTE协议栈:采用了全新的网络架构和无线接口技术,包括演进型UTRAN(E-UTRAN)和演进型分组核心网 (EPC),支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 工作原理:UMTS/HSPA/LTE系统通过无线接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移动台通过基站(NodeB/eNodeB)与 核心网连接,实现语音和数据业务的传输。核心网负责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和业务数据传输等功能。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根据用户在组织中的角色来分配访问权限,实现灵活、高效的访问控 制管理。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根据用户、资源、环境等属性来动态分配访问权限,实现更加精细化 的访问控制。
数据备份恢复策略以及防病毒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备份数据
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计划,定 期备份重要数据,确保数据的
GPRS协议栈
在GSM协议栈基础上增 加了分组数据服务,引 入了分组交换和分组传 输的概念,提高了数据
传输速率和效率。
EDGE协议栈
在GPRS基础上进一步 提升了数据传输速率和 频谱效率,采用了8PSK 调制方式和更高的编码
速率。
工作原理
GSM/GPRS/EDGE系统 通过无线接口与移动台 进行通信,移动台通过 基站与移动交换中心连 接,实现语音和数据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移动通信系统
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
结合实际,你能举出几种?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无绳电话系统 无线寻呼系统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模拟蜂窝通信系统弱点:
• 存在多种移动通信制式,相互之间不能兼容,无法实现全 球漫游;
• 无法与固网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字承载业务很难 开展;
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
三种主流技术比较
技术名称 空中接口 双工方式 频带宽度 码片速率 同步要求 继承基础 采用地区 商用试验
核心网
WCDMA WCDMA
FDD 5M 3.84Mc/s 同步/异步 GSM 欧洲、日本 2001 GSM MAP
cdma2000 CDMA2000,兼容IS95
TD-SCDMA TD-SCDMA
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
三种主流技术: WCDMA CDMA2000 TD-SCDMA
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
小知识回顾:
单工通信:只能单一方向的通信,没有反方 向的通信,如:无线电广播,有线电视、BP 机,你发送我接收,但是没有我发送你接收 半双工通信:无论传输还是接收都用一条线, 但通信双方只能是进行一方发送,另一方接 收,然后隔一段时间反过来,原本接收方的 发送,原来发送方的接收,不能同时接收和 发送,比如对讲机 双工通信:就是双方可以同时收发信息,如 手机
FDD
TDD
1.25M×n (n=1,3,6)
1.6M
(1.2288×n)Mc/s GPS同步 窄带CDMA
北美、韩国
1.28Mc/s 同步(GPS或其他方式)
GSM
2000
ANSI-41
GSM MAP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大事件: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原邮电局运营。1G 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公司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2G时代 1995年7月中国联通GSM网开通。 1996年实现全国漫游,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底CDMA商用试验网开通。 1999年7月22日零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0月13日中国联通上海公司构筑了CDMA-1X(2.75G)试验网。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通
• 频率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要求; • 安全性能不好,易于被窃听;
这些致命的弱点将妨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模拟蜂窝移动 通信被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所替代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第二代――数字移动电话系统
• 90年代开发出了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和窄带码分多址为 主体的移动电话系统,称之为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代表 产品分为两类: –TDMA系统
频率利用率低,切换容易掉话; 不同系统彼此间不能兼容,使用的频率也不一样,全球漫
游比较困难。(GSM虽然号称“全球通”,实际未能实现 真正的全球漫游,尤其是在移动电话用户较多的国家如美 国、日本均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第三代――IMT-2000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Third Generation)的 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工作起始于80年代 中期,国际电信联盟(ITU)将该系统正式命名为国 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in the year 2000)。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称其为通用移动通信系 统(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IMT-2000标准的制定主要由频谱规划、无 线传输技术和网络方案三部分组成。其中无线 传输技术的研究和选择是3G系统最为核心和关 键的部分。
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要求: • 业务数据速率:室内运动(2Mbps)
步行运动(384kbps) 高速运动(144kbps) • 根据带宽要求实现可变比特速率信息传递; • 一个连接中可同时支持具有不同QoS要求的业 务; • 满足不同业务的延时要求。
3G无线移通动信通技信术发展简史
移动通信发展的信定义及分类
移动通信指的是通信双方至少 有一方处在运动状态中所进行 的信息交换。
移动通信定义及分类
移动通信有以下多种分类方法: ① 按使用对象可分为民用设备和军用设备; ② 按使用环境可分为陆地通信、 海上通信和空 中通信; ③ 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 ④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 异频单工、 异 频双工和半双工; ⑤ 按服务范围可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 ⑥ 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N-CDMA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TDMA系统类型
TDMA系列中比较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制式有:
泛欧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美国D-AMPS(数字AMPS)
日本PDC(个人数字蜂窝电话)
上述三种产品的共同点是数字化、时分多址、话音质量比第 一代好,保密性好、可传送数据、能自动漫游等。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那么,IMT2000中2000的含义是什么呢?
1、系统工作在2000MHz频段 2、最高业务速率可达2000kbps 3、预期在2000年左右商用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IMT-2000系统的主要目标和特性有:
具有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能力;高服务质 量,提供窄带和宽带多媒体业务;与固定网络 各种业务的相互兼容;无缝业务传递;支持系 统平滑升级和现有系统的演进;适应多种运行 环境;支持多媒体功能及广泛的业务终端等。
N-CDMA系统
• 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 CDMA),由美国电信工业协会制定,按双模式设计。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的不足之处:
频带太窄,不能提供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 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
无线频率资源紧张,抗干扰抗衰落能力不强,系统容量不 能满足需要;
移动通信系统
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
结合实际,你能举出几种?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无绳电话系统 无线寻呼系统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模拟蜂窝通信系统弱点:
• 存在多种移动通信制式,相互之间不能兼容,无法实现全 球漫游;
• 无法与固网迅速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数字承载业务很难 开展;
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
三种主流技术比较
技术名称 空中接口 双工方式 频带宽度 码片速率 同步要求 继承基础 采用地区 商用试验
核心网
WCDMA WCDMA
FDD 5M 3.84Mc/s 同步/异步 GSM 欧洲、日本 2001 GSM MAP
cdma2000 CDMA2000,兼容IS95
TD-SCDMA TD-SCDMA
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
三种主流技术: WCDMA CDMA2000 TD-SCDMA
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
小知识回顾:
单工通信:只能单一方向的通信,没有反方 向的通信,如:无线电广播,有线电视、BP 机,你发送我接收,但是没有我发送你接收 半双工通信:无论传输还是接收都用一条线, 但通信双方只能是进行一方发送,另一方接 收,然后隔一段时间反过来,原本接收方的 发送,原来发送方的接收,不能同时接收和 发送,比如对讲机 双工通信:就是双方可以同时收发信息,如 手机
FDD
TDD
1.25M×n (n=1,3,6)
1.6M
(1.2288×n)Mc/s GPS同步 窄带CDMA
北美、韩国
1.28Mc/s 同步(GPS或其他方式)
GSM
2000
ANSI-41
GSM MAP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大事件:
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原邮电局运营。1G 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公司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2G时代 1995年7月中国联通GSM网开通。 1996年实现全国漫游,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底CDMA商用试验网开通。 1999年7月22日零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2001年7月9日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0月13日中国联通上海公司构筑了CDMA-1X(2.75G)试验网。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通
• 频率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要求; • 安全性能不好,易于被窃听;
这些致命的弱点将妨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模拟蜂窝移动 通信被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所替代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第二代――数字移动电话系统
• 90年代开发出了以数字传输、时分多址和窄带码分多址为 主体的移动电话系统,称之为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代表 产品分为两类: –TDMA系统
频率利用率低,切换容易掉话; 不同系统彼此间不能兼容,使用的频率也不一样,全球漫
游比较困难。(GSM虽然号称“全球通”,实际未能实现 真正的全球漫游,尤其是在移动电话用户较多的国家如美 国、日本均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第三代――IMT-2000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Third Generation)的 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工作起始于80年代 中期,国际电信联盟(ITU)将该系统正式命名为国 际移动通信2000(IMT-2000,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in the year 2000)。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称其为通用移动通信系 统(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IMT-2000标准的制定主要由频谱规划、无 线传输技术和网络方案三部分组成。其中无线 传输技术的研究和选择是3G系统最为核心和关 键的部分。
IMT-2000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技术要求: • 业务数据速率:室内运动(2Mbps)
步行运动(384kbps) 高速运动(144kbps) • 根据带宽要求实现可变比特速率信息传递; • 一个连接中可同时支持具有不同QoS要求的业 务; • 满足不同业务的延时要求。
3G无线移通动信通技信术发展简史
移动通信发展的信定义及分类
移动通信指的是通信双方至少 有一方处在运动状态中所进行 的信息交换。
移动通信定义及分类
移动通信有以下多种分类方法: ① 按使用对象可分为民用设备和军用设备; ② 按使用环境可分为陆地通信、 海上通信和空 中通信; ③ 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 ④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 异频单工、 异 频双工和半双工; ⑤ 按服务范围可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 ⑥ 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N-CDMA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TDMA系统类型
TDMA系列中比较成熟和最有代表性的制式有:
泛欧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美国D-AMPS(数字AMPS)
日本PDC(个人数字蜂窝电话)
上述三种产品的共同点是数字化、时分多址、话音质量比第 一代好,保密性好、可传送数据、能自动漫游等。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那么,IMT2000中2000的含义是什么呢?
1、系统工作在2000MHz频段 2、最高业务速率可达2000kbps 3、预期在2000年左右商用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IMT-2000系统的主要目标和特性有:
具有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能力;高服务质 量,提供窄带和宽带多媒体业务;与固定网络 各种业务的相互兼容;无缝业务传递;支持系 统平滑升级和现有系统的演进;适应多种运行 环境;支持多媒体功能及广泛的业务终端等。
N-CDMA系统
• 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 CDMA),由美国电信工业协会制定,按双模式设计。
蜂窝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的不足之处:
频带太窄,不能提供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 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
无线频率资源紧张,抗干扰抗衰落能力不强,系统容量不 能满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