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

合集下载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doc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doc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集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学院学生实验报告;生物技术大型实验;发酵工程过程控制;生物技术大型实验;生物技术类报告1212;编号1220212206;姓名;宋扬使用时间;集团2015 . 12 . 14-2015 . 12 . 19;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学生守则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和工具。

未经老师指导擅自操作造成仪器设备损坏的,应予以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产,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

未经允许,您不得移动其他实验不需要的仪器、拆卸和组装仪器或将仪器和工具带到室外。

五、保持实验室的严肃和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嬉闹,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和进食。

六、为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收拾好设备,归还借来的设备,关闭电源、水源,按教导员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和室内外清洁卫生工作,经教导员同意后,方可离开。

苏州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报告了实验名称辅酶Q10发酵过程控制组9的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讨论:摘要:通过对辅酶Q10产生的真菌球形红杆菌的培养,学会了在小型发酵罐中培养该真菌的过程,包括培养基和设备的灭菌、种子培养、接种、发酵过程控制等,进一步巩固了发酵过程控制、中间补料、溶解氧控制、变温发酵、代谢调节等学习过程,学会了分析代谢曲线,掌握了辅酶Q10的相关参数和定量分析方法。

关键词:辅酶Q10,补料分批发酵,葡萄糖含量,溶氧测定辅酶Q10(辅酶Q10),是一种位于线粒体上的脂溶性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为2,3-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指导。

二、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在实验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发酵工程实训报告

发酵工程实训报告

发酵工程实训报告
本次实训是在发酵工程实验室进行的。

本次实训主要是学习发酵工程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了解不同类型的发酵,掌握大型发酵罐防污染的方法等。

实验过程:
1.选择合适的发酵菌种,本次我们选择的是酵母菌。

2.添加培养基,调节pH值、温度和氧气含量。

在实验室中,我们首先将适合酵母的培养基添加到发酵罐内,然后调整pH值到适当的水平,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氧气含量。

3.添加发酵菌种。

在调节好基本环境后,我们将酵母菌均匀地撒在上面,尽量使其分散均匀,利于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我们会定期观察发酵罐内的微生物生长状态,进行必要的调整。

4.实验的待定时间。

根据不同的发酵类型,我们要设置不同的时间。

发酵时间通常较长,一般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才能见到效果。

5.采样。

重要数据的检测取决于经常对样品进行采样和测试,以便我们能够跟踪酵母的生长状态。

6.结束实验。

最后,达到我们所需要的发酵效果后,我们可以选择停止实验,或经过处理之后将样品保存与使用。

实验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包括成熟的发酵罐操作,及时的护理,以及全程的消毒等,这些都是成功的发酵过程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发酵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为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做出贡献。

发酵工程实训报告

发酵工程实训报告

发酵工程实训报告一、引言1.1 任务概述发酵工程是一种将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制备生物活性产物的生物技术。

本报告将介绍发酵工程实训项目的目标及其重要性。

1.2 实训背景发酵工程实训是化学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该实训能使学生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和工程应用。

二、实训目标2.1 理论目标1.掌握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的培养、发酵过程的控制和产物提取等;2.了解发酵工程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2 实践目标1.学会操作发酵罐等实验设备,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发酵过程的控制;2.实施发酵工程实验,提取和分析产物。

三、实验步骤3.1 实验准备1.准备发酵罐、培养基等实验设备和试剂;2.消毒实验器材,保证实验环境的无菌。

3.2 微生物培养1.预处理微生物菌种,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中;2.对微生物进行发酵前的预处理,如调整培养基的pH值等。

3.3 发酵过程控制1.设置发酵罐的温度、搅拌速度、通气量等参数,控制发酵过程;2.对发酵罐中的培养基进行采样,监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和产物的积累。

3.4 产物提取和分析1.收集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和分离;2.使用各种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4.1 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与产物积累1.监测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分析生长速率和最大生长浓度;2.分析产物的积累情况,探讨发酵条件对产物类型和产量的影响。

4.2 发酵过程的控制效果1.分析不同参数设置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如温度、pH值等;2.讨论控制参数对产物质量的影响。

五、实训总结与展望5.1 实训总结1.实践中掌握了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2.加深了对发酵工程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意义的理解。

5.2 实训展望1.进一步研究发酵工程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2.探索新的发酵工程实训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参考文献在报告末尾列出参考文献,包括相关教材、期刊论文等。

以上是本实训报告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安排,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我们将全面、详细、完整地讨论了发酵工程实训的任务主题。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报告(3篇)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等实验技术;3.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发酵过程及其应用的科学。

通过发酵工程,可以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生产出各种有用的产品,如食品、医药、化工产品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等实验技术。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等;2.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电子天平、pH计、发酵罐、酒精灯、试管、培养皿等。

四、实验方法1.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在校园内采集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过筛,去除杂质,备用;(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按照实验要求,称取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试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煮沸10分钟,待冷却后加入琼脂,搅拌均匀,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3)土壤样品的接种:将处理好的土壤样品稀释,取适量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分离纯化:观察菌落特征,挑选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化菌株。

2. 微生物鉴定(1)观察菌落特征:观察纯化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如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2)显微镜观察:将纯化菌株进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染色特性等;(3)生化试验:进行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淀粉酶试验等,鉴定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

3. 发酵条件优化(1)发酵培养基的制备:根据实验要求,称取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试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煮沸10分钟,待冷却后加入琼脂,搅拌均匀,倒入发酵罐中;(2)发酵条件优化:通过改变发酵温度、pH值、接种量、发酵时间等条件,观察发酵产物的产量和品质,确定最佳发酵条件。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总结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总结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总结发酵工程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广泛应用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规律,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和产物质量。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变量,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规律的研究以及发酵过程中产物的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了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术,对发酵工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实验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菌种的培养和优选。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菌种的选择和培养过程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产物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菌种的筛选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我们可以选择到合适的菌种,并使其生长状况良好,提高发酵过程的效率。

在实验中,我们还进行了发酵过程的控制变量的研究。

通过对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素的控制,我们可以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产物的合成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变量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产物质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合理地控制发酵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是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质量的关键。

在实验中,我们还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细胞代谢产物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微生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代谢特点和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有明显的生长阶段和代谢阶段的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变化规律来调节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变量,提高发酵效率。

最后,在实验中,我们还对发酵过程中产物的分析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发酵产物的组成、含量、纯度等指标的分析和测定,我们可以评估发酵过程的效果和产物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发酵产物的组成和含量与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密切相关,通过调节好发酵过程中的控制变量和选择合适的菌种,我们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发酵产物。

综上所述,发酵工程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规律,探索调节发酵过程的控制变量以提高发酵效率和产物质量的方法。

呼吸发酵工程实验报告

呼吸发酵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23年X月X日 - X月X日实验地点:生物工程实验室实验人员: [你的姓名]一、实验目的1. 理解呼吸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呼吸发酵工程中微生物的培养和发酵技术。

3. 学习分析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产物形成。

4. 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效率。

二、实验原理呼吸发酵是微生物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的过程。

根据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呼吸发酵可分为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本实验主要研究好氧发酵,即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有氧呼吸产生能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培养基- 实验试剂:NaOH、HCl、葡萄糖标准溶液等- 其他:锥形瓶、发酵罐、温度计、pH计、分光光度计等仪器:- 恒温水浴锅- 摇床- 移液器- 烧杯- 试管- 酒精灯- 烧杯架四、实验步骤1. 菌种活化:将菌种接种于葡萄糖酵母膏培养基中,在30℃下培养24小时。

2. 种子培养:将活化后的菌种按一定比例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中,在30℃、200 rpm的摇床上培养4小时。

3. 发酵:将种子培养液按一定比例接入发酵罐中,控制温度、pH值、溶解氧等条件,进行发酵实验。

4. 发酵过程监测:定时取样,测定菌体浓度、葡萄糖浓度、pH值、溶解氧等参数。

5. 发酵终点判定:当葡萄糖浓度降至一定程度,且菌体浓度不再增加时,认为发酵达到终点。

6. 产物分析: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液中的酒精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体生长曲线: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变化,绘制菌体生长曲线,观察菌体生长规律。

2. 底物消耗曲线: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浓度变化,绘制底物消耗曲线,分析发酵过程中葡萄糖的利用情况。

3. 产物形成曲线: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酒精含量变化,绘制产物形成曲线,分析发酵过程中酒精的生成规律。

4. 发酵条件优化:通过调整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条件,优化发酵过程,提高发酵效率。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二

发酵工程实验报告二
5、保温培养:常温培养约72小时,待凹窝内有少许液体渗出即可食用;酿成的甜酒酿应是醪液清澈、半透明而甜醇爽口,酒味较清,无辣味或苦涩味。
五、实验报告
1、如果发现制成的酒酿上有白花花的毛状物,是否意味着污染了杂菌?
答:不是,可能是发酵时间稍微长了一点,白花花的毛状物应该是酒酿发酵菌(酵母菌、霉菌等)的菌丝,或者是无菌水加少了,菌丝体生长到空中。不能只看到白色毛状物就断定为有杂菌污染,要判断是否有杂菌污染需要进一步进行检验。
(二)详细操作
1、蒸饭:将滤干水分的糯米,扎紧纱布口后放入灭菌锅,121℃,45min,到米饭熟透为止。
2、淋饭:加少许冷开水淋洗糯米饭,边淋边拌,使米饭迅速冷却至35℃左右。
3、拌酒药(接种):按干糯米的重量换算接种(0.1% ),将酒药均匀地撒在冷却的糯米饭中,拌匀。
4、搭窝:将拌好酒药的米饭装入容器后(不能压太紧),将饭粒搭成中心下陷的凹窝(中间低、周围高);饭面和凹窝中倒入少量的冷开水,盖上盖子或保鲜膜;
发酵工程学实验
姓名:刘云谣学号:*********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2生物技术
实验课程名称_发酵工程实验
指导教师及职称唐湘华
开课学期2014至2015学年下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名称:实验三糯米甜白酒的酿制
实验时间
第八周
实验室
睿智3-121
小组合组

小组成员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熟的米饭经接种根霉曲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
下,让种曲中的根霉孢子萌发菌丝体,繁殖后产生大量的淀
粉酶和糖化酶等复合酶系,通过该酶系的催化作用,将淀粉
转化为单糖,从而使甜酒酿具有独特的甜醇口味。
2、从微生物的观点来看,酿制的关键在于: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报告 (1)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报告 (1)

《发酵工程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题目: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与培养优化姓名学号院系专业生物技术年级 13级任课教师2015年 12 月 25 日1 实验目的1、学习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蛋白酶产生菌的基本技术及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方法。

2、掌握富集、平板稀释涂布法、平板划线培养法分离筛选蛋白酶产生菌的基本原理。

3、掌握蛋白酶产生菌培养优化的原理与方法。

4、熟悉用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方法。

5、了解蛋白酶产生菌生产的实际意义。

2 实验原理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在土壤中有许多细菌和霉菌能产生蛋白酶,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悬液稀释进行划线分离得到可能含有目的菌株的菌落,将其接种到酪蛋白平板上进行培养,根据酪蛋白平板的水解圈作初筛。

将初筛的蛋白酶产生菌接入产酶培养基进行培养,测定蛋白酶的活力,最终筛选到产蛋白酶的目的菌。

蛋白酶活力测定原理:蛋白质或多肽在275nm波段处具有最大吸收值,利用蛋白酶同酪蛋白底物反应前后在三氯乙酸中可溶物的紫外吸收增值,可表示蛋白酶活力高低。

蛋白酶产生菌的培养优化:本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进行目的菌株的培养优化方案。

正交实验是利用已经设计好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

数据处理可采用直观分析法(极差分析法),通过对每一因素的平均极差来分析问题。

3 实验材料3.1 实验试剂葡萄糖、乳糖、蔗糖、蛋白胨、尿素、酪氨酸、酵母膏、碳酸钠、琼脂粉、牛肉膏、硫酸铵、硫氨酸、三氯乙酸、氯化钙、氯化钠、MgSO4、KH2PO4、K2HPO4、3.2 实验设备250ml三角瓶、150ml三角瓶、10ml移液管、1ml吸头、酒精灯、大烧杯、试管、量筒、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恒温振荡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电炉、水浴锅、离心机、漏斗、滤纸、培养皿。

4 实验步骤(一)配制所需培养基及灭菌1、按照以下配方配制所需的培养基(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离培养基)200mL: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琼脂 1.5g、水 100ml、pH 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w 生物技术大实验实验报告集
班级生物技术1212学号1220212206
姓名宋扬
使用时间2015.12.14至2015.12.19
组别一
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室学生守则
一、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服从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
的指导。

二、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好实验预习,实验之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及时、
准确地完成实验任务,实事地完成实验报告,杜绝弄虚作假。

三、格执行操作规定,爱护仪器设备及工具。

凡不按教师的指导擅自操
作引起仪器、设备损坏者,应予赔偿。

四、爱护实验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材料和试剂。

未经允不得随便挪
动非实验需用的其他仪器,不得随便拆装仪器或将仪器、工具带至室外。

五、持实验室的肃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嘻闹,禁在实验室抽烟和
吃东西。

六、防事故,确保实验室安全,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教师和管
理人员报告。

七、每次实验结束后,主动整理好仪器设备,归还所借器材,关闭电源、
水源,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做好实验结束工作及室外的清洁卫生工作,经指导老师可后,可离开。

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1、菌体浓度的测定
(1)菌体浓度的测定用离心法
取5mL菌液于已称好管重(W0)的10mL离心管中(每次3个平行),4℃下离心15min,离心转速为5000 rpm。

离心所得菌体用稀盐酸溶液(0.05M HCl:约4mL HCl加水至1L)洗涤两次,称湿重W1,。

注意:洗涤时,要充分震匀。

打开离心管盖,至80℃烘箱中烘至恒重,称干菌体与离心管重量W2。

(2)计算公式
湿重X1=(W1-W0)×20
干重X2=(W2-W0)×20
W1:湿菌体与离心管重量,g;
W2:干菌体与离心管重量,g;
W0:离心管重量,g;
单位:g/L。

2、发酵液中还原糖测定
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发酵液中还原糖
测定操作
在“准备就绪…”状态下,按“运行”键,仪器自动清洗2次,以更新反应池和管道的缓冲液,清洗结束后进入自动定标状态。

这时,注入25l标样,仪器自动开始测定标样并定标,测定完成后,自动清洗一次,进入下一测定循环。

仪器根据上次定标时的测定误差,自动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定标,如需要,则再次提示定标。

当完成仪器标定后,绿灯不再闪烁,仪器进入测定样品状态。

注入25l样品,根据结果确定要稀释的倍数。

初始为40倍。

3、发酵液中氨基氮的测定
四、实验结果
菌体量随着时间增加而增长,而辅酶Q10 含量也随着菌体量的增长而变大。

后期因为菌体量的减少,Q10产量也开始降低。

下罐。

还原糖浓度(柱状图)
还原糖浓度不断下降,在24小时开始每隔一段时间补充葡萄糖,使葡萄糖含量维持在6左右。

一开始溶氧在100%,随着菌体生长发酵,开始下降,控制在30%左右,随着菌体增加,降为0,后期发酵罐变粘,影响氧气传递。

实验报告
学期实验小结
转眼间,我已从懵懂的大一新生变成了大四老生,我开始渐渐觉得焦虑,以及对未来的恐惧。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么样,虽然确定了一定要考研,可是也不知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学院。

否则,就要踏上未知的社会,开始另一段人生必要的过程。

在本学期刚过一半时段的时候我们开始了“传说”中的大实验,毕竟我们大一到大三的实验都是比较容易的,花时间较少的,没有这么长时间的,而且要花很多精力。

更重要的是还有来自考研的压力。

虽然一度想过要放弃做这个实验,不过我还是认真的做了,虽然做的并不理想。

其实,对这个实验我还是很上心,虽然不怎么想做,想要集中精力好好考研。

这次的实验是连续发酵测定辅酶Q10,这个实验出了要求对实验的原理及法步骤了解透彻外,还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还有,作为组长,与人沟通的能力,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必须要具备的。

清楚的弄明白实验的每一步应该做什么,并努力把每一步做好,同时学会与小组的其他成员通力合作,才能让实验去的成功。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实验知识,对这门学科(课程)的知识,丰富了实践经验,这次实验将会有利于我更好的适应将来的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我会好好把握每一次的实验机会,争取汲取到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这样以后才不至于什么都不能独自完成和独立思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