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优质教案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第三章分别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
而本节包括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以及流动镶嵌模型三部分的内容。
同时也是在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基础上进行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材展示了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及结论,使学生领略到生物学科的魅力,主动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科学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基础上, 对组成细胞的分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学生刚步入高一,学习积极性高,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虽然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逻辑思维也已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充满好奇心的同时,又往往具有盲目性,对探索科学过程、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因此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1)简述细胞膜、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科学思维:(1)概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尝试制作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2)能够对各种细胞器进行分类和比较。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3、科学探究:(1)通过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认识到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2)选择合适的材料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
(3)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验证细胞核的功能。
4、社会责任:(1)关注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进展。
(2)形成正确的态度看待克隆人。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几种主要细胞器的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参与学术讨论: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讨论活动,如学术讲座、研讨会等,让学生有机会与专业人士交流,拓宽视野,提高学术素养。
参观实验室:安排学生参观生物实验室,观察实验室中的细胞膜相关设备和技术,了解实验室研究的基本流程,激发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
7. 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伦理等方面。具体目标如下:
1.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细胞膜模型图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分析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 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 细胞识别和免疫作用
3. 细胞膜的作用:
- 细胞与外部环境的交互
- 细胞内物质运输和能量转换
- 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
4. 细胞膜的研究方法:
- 显微镜观察
- 实验验证(如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 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等)
5. 细胞膜与人类健康:
- 疾病与细胞膜异常
在教学设计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了解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掌握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和重要作用。
- 药物作用机制
- 膜蛋白与生物技术应用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5min)
教师提前进行实验“台盼蓝染色法鉴别酵母菌细胞死活”,将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后的死细胞和活细胞(放大200倍)的实验结果照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
学生观察教师实验结果,回答教师问题由此推测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c.1970年,科学家用绿、红荧光材料分别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蛋白质分子实验;1972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1)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给出的材料,回答教师问题,对细胞膜的功能自行归纳。
2)学生通过科学史的了解,思考回答教师问题。
1)引导学生得出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的结论;引导学生得出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通过动画让学生直观理解细胞膜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a.1895年,欧文顿研究各种受精卵细胞的透性;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用有机溶剂抽提人的红细胞膜的膜脂成分,并测定膜脂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为什么表面积为两倍?可以尝试构建细胞膜模型吗?”
b. 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提出了“蛋白质—脂类—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1959年,罗伯特森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所谓的“单位膜”模型。教师向学生提问:“现在可以说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吗?它们是如何构成细胞膜的?”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主题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科目
生物
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授课时间
40min
授课类型
讲授法
教学工具
PPT
教学目标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优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细胞膜的功能,其中介绍了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历程。
接着介绍了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最后讲述了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1.认识细胞膜的功能及其决定因素,了解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从中受到感悟。
2.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三、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通过探究细胞膜的功能,阐明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强化结构与功能观;既能基于结构阐释功能,又能基于功能理解结构。
认同细胞各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基本的生命系统,强化系统观点;在以系统观理解细胞结构的基础上,尝试从系统的视角认识自然和社会,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通过用比较、归纳、假说、演绎等方法,探究细胞膜的功能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等方法的科学思维,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等内容说明,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科学理论是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的,这需要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对其他科学理论、假说和模型等,也应作如是观。
【社会责任】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以形成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细胞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人类健康、生存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细胞膜功能的应用。
- 探讨细胞膜的适应性,如细胞膜的延伸和收缩。
- 分析细胞膜在细胞运动中的作用,如细胞的趋化性和趋光性。
4. 细胞膜的疾病与药物作用:
- 探讨细胞膜在疾病中的作用,如病毒感染、肿瘤转移等。
- 分析药物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
- 探讨药物输送系统的设计,如脂质体药物载体。
5. 细胞膜与生物技术: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细胞膜的功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案

第三章细胞的根本结构第一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概述细胞膜作为系统边界的功能。
2.通过分析细胞膜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及其他资料,能基于事实和证据进行推理、论证,提出或否认假说〔或模型〕,感悟科学在质疑与创新中不断开展。
3.阐述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功能。
2.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3.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内容。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观看视频?人体活细胞内的旅途?,通过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小组讨论,问题探究:以问题驱动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和综合,抽象、概括生物学特征,概述生物学现象和概念。
〔展示探究问题,死细胞和活细胞被台盼蓝染液染色后显微镜以下图片〕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
用它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
1.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提示:正常的活细胞,胞膜结构完整,能够排斥台昐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而丧失活性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通常认为细胞膜完整性丧失,即可认为细胞已经死亡。
因此,借助台盼蓝染色可以非常简便、快速地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
2.据此推测,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应该具有什么功能?提示: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一、细胞膜的功能〔展示图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判断能力〕1.将细胞与外界坏境分隔开〔展示推测的原始海洋景观图和草履虫图片〕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展示物质进出细胞图解〕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片展示物质传递,接触传递和通道传递图解〕〔1〕物质传递〔远距离调控〕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如胰岛素〕,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外表的受体结合,将信号分子传递给靶细胞。
强调: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3.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案【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人教版(2019)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的功能2、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3、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的流动性的特点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功能(2)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2、教学难点(1)细胞膜的结构与其组成成分的内在联系(2)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三、教学过程一、细胞膜的功能教师利用课件描述原始地球环境,学生描述当时地球环境。
【师】环境如此非常复杂,生命是如何诞生的?细胞膜的出现,它将生命物质和外界环境分隔开,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回忆课前的魔术,展示两个小烧杯的颜色变化,代表学生的烧杯液体有颜色变化,代表教师的液体颜色没变,是谁表现好和不好的原因吗?当然不是,其实这是个实验,课件展示实验内容:实验处理将两片新鲜的玫瑰花瓣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另将两片新鲜的玫瑰花瓣放在盛有盐酸的烧杯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烧杯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现象无色、红色【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生】盐酸破坏了细胞膜,里边的色素流利流出来,所有出现颜色变化;而水对细胞膜没有破坏作用,所有没有颜色变化。
【师】这个现象正好说明了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师】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生】相对的。
细胞能控制物质进出,但有些病原体可以进入细胞,使机体患病。
【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是通过哪些途径和别人交流的啊?【生】电话、微信、QQ等其实,细胞和细胞之间也有它们的秘密语言,它们也有交流。
【师】出示课件第一幅图表示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经过血管的运输,激素到达靶细胞外面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
这样一个过程完成了具有一定距离的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这里可以把内分泌细胞比喻为淘宝上的卖家,激素是你买的东西,卖家发货后,物流公司把你的东西送到目的地,然后就需要你核查信息才能签收;第二幅图表示相邻细胞之间通过接触来传递信息,接触后细胞膜会相互识别比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一教学案《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一教学案《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一教学案《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1、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角度,阐释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所具有的功能2、分析细胞膜组成成分与结构的关系,说明细胞结构的物质基础,概述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3、分析对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的探索历程,认同科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技术手段不断修正与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1 )细胞膜的功能。
(2)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 1 )细胞膜的结构与其组成成分的内在联系。
(2 )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过程。
三、素养要求1、生命观念:说出细胞膜的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2、科学思维:说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浓度制作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3、科学探究:尝试提出膜的结构的特点假说,并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
4、社会责任:关注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科学进展,参与人工膜应用的讨论。
四、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情境教学,思维探究,多媒体PPT、模型建构五、教学过程一问题探讨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
死细胞被染成蓝色,活细胞不会着色。
讨论:1.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2.据此推测,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应该具有什么功能?学生教师:1、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作为边界,信息交流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使细胞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时具有选择性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通过化学物质交流(2)通过细胞接触交流(3)通过通道交流技能提升:1、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功能不正确的是 BA、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使细胞呈现特定的形状C、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将抗体、激素等物质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2、生物膜上信息交流的受体大多是属于下列哪类物质BA.脂质类B.蛋白质类C.核酸类D.纤维素类三、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1.细胞膜成分的探索过程人物发现1895年欧文顿通透性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组成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1925年荷兰科学家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35年,丹尼利、戴维森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2.细胞膜的成分(1)脂质(约占50%):包括磷脂和固醇,主要是磷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
的结构和功能》优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属于必修模块一的组成部分。
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本课以问题探讨导入,先介绍了细胞膜的功能,其中介绍了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历程。
接着介绍了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最后讲述了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以前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科学自然观。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细胞膜的功能及其决定因素,了解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从中受到感悟。
2.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三、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探究细胞膜的功能,阐明细胞各部分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强化结构与功能观;既能基于结构阐释功能,又能基于功能理解结构。
认同细胞各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基本的生命系统,强化系统观点;在以系统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