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基基础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公式_secret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公式_secret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1、工程量计算内容和步骤a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包括:挖槽、垫层、混凝土条形基础、钢筋、砖基础、地圈梁、防潮层、回填土、余土外运等。

b 外墙的长度按中到中5内墙的长度按内墙净长和(不考虑工作面的)槽净长2、定额规定:a 定额规定混凝土条形基础大放脚的T形接头处的重叠工程量要扣除。

扣除办法是选择有代表性接头,计算出一个重合的混凝土体积,然后乘以接头个数,得出总重合体积,再从混凝土基础工程量中扣除(V1、V2)b 定额中长钢筋搭接规定为:Φ25内的8M一个接头,Φ25以上的6M一个接头,搭接长度为30d(30×钢筋直径d),圆钢筋加弯钩长12.5d3、T形接头重合体积计算公式:(扣除重合部分体积V1、V2)重合体积V1=〖基础底部宽度(B1)-墙厚〗÷2×与其相交的基础底部宽度(B2)×搭接长方体高度(h1)重合体积V2=棱台高度(h2)÷6×〖[基础棱台上宽(b1)-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棱台上宽(b2)+[基础底宽-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的底宽(b2)+[基础棱台上宽(b1)-墙厚(a)]÷2+[基础底宽(B1)-墙厚(a)]÷2×[与其相交的基础棱台上宽(b2)+与其相交的基础底宽(B2)]附:b1――外墙基础的棱台宽度,通常b1=b2v1 v2 v3(v3通常不需计算)图示如下:4、工程量计算程序公式:首先,列L墙、L槽表:断面号墙长(L墙)槽长(L槽)1-1 ..M ..M2-2 ..M ..MX-X………a、第一套算式:各断面基础分别计算工程量,然后合算。

○11-1断面基础工程量:□A挖槽工程量:槽长(L槽)×〖槽底部宽(B)+2×工作面宽度(C)〗×挖槽深度(H挖)+槽长(L槽)×放坡系数(K)×挖槽深度的平方(H挖2)=?立方□B(C10)混凝土垫层工程量:槽长(L槽)×槽内垫层宽(B)×垫层厚=?立方□C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工程量(有梁式):基础长(L)×〖基础宽(B)×基础底部矩形高度(h1)+[基础宽(B)+基础梁宽度(b)]×基础棱台高度(h2)÷2+基础梁宽度(b)×基础梁高度(h3)〗=?立方附1:式中基础宽(B)×基础底部矩形高度(h1)=基础矩形截面面积[基础宽(B)+基础梁宽度(b)]×基础棱台高度(h2)÷2=基础梯形截面面积基础梁宽度(b)×基础梁高度(h3)=基础梁截面面积附2:h1 h2 h3见前面图示。

条形基础垫层工程量计算公式

条形基础垫层工程量计算公式

条形基础垫层工程量计算公式
1.计算基础的长度:基础的长度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标注来确定,
常用单位是米(m)。

2.计算基础的宽度:基础的宽度也可以通过设计图纸上的标注来确定,常用单位是米(m)。

3.计算基础的深度:基础的深度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的承载力来确
定的。

常用单位是米(m)。

4.计算基础的体积:基础的体积可以通过长度、宽度和深度的乘积来
计算,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³)。

基础的体积=长度×宽度×深度
5.计算混凝土的用量:混凝土的用量可以通过基础的体积和混凝土的
密度来计算,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³)。

混凝土的用量=基础的体积×混凝土的密度
6. 计算混凝土的密度:混凝土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下混凝土的质量,常用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混凝土的密度可以根据施工要求或者
混凝土类型来确定。

7.计算备料量:在计算混凝土用量时,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浪费率和
混凝土的材料比例。

浪费率一般为5-10%。

材料比例根据混凝土的配方来
确定,如水泥、碎石、沙子的比例。

实际用量=混凝土的用量/(1-浪费率)
实际备料量=实际用量×材料比例
这些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设计图纸来进行计算,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现场的要求,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砼垫层计算公式外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内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2、整板基础、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混凝土柱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⑴、构造柱工程量计算①构造柱体积=构造柱体积+马牙差体积=H×(A×B+0.03×b×n)式中:H——构造柱高度A、B——构造柱截面长宽b——构造柱与砖墙咬差1/2宽度n——马牙差边数⑶、框架柱①现浇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面积*框架柱柱高其中柱高:a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b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地基基础方案评价(计算方法)

地基基础方案评价(计算方法)

地基基础方案评价1、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为六层住宅楼,砖混结构,拟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最大线荷载F K=300kN/m。

根椐场地地质条件对浅基础进行评价:①、属先确定持力层,根椐场地地质条件,第②层可做为基础的持力层,其承载力特征值f ak=150kPa。

基础埋深d=2.0m。

②、求持力层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 a(深度修正):根椐5.2.4公式: f a=f ak+εdγm(d-0.5)式中:f ak---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150kPaεd=1.6, (根椐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e=0.821, I L=0.35)若为湿陷性黄土或新近堆积黄土(Q42)应按GBJ25-90规范表3.0.4确定。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16.5kN/m3,d----基础埋深=2.0m代入计算为:f a=150+1.6×16.5×(2-0.5)=189.6kPa。

③、计算基础宽度b:根椐基础面积计算公式代入计算:A=Lb≥ = m取2.2m式中: F K---基础顶面的竖向力=300kN/mf 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9.6kPaL、b---基础的长度和宽度(条基时,L取1.0米)γ---基础及上伏土的平均重度=20.0kN/m3④、求基底压力P K:根椐5.2.2-1 公式式中:F k=300kN/mG k=L b dγ=1×2.2×2.0×20=88kNA=1×2.2m将参数代入计算后得p k=176.4kN/m2(kPa)⑤、根椐5.2.1-1式:f a≥p k判定地基强度是否滿足要求。

以上计算的f a=189.6kPa,p k=176.4kPa,滿足5.2.1-1式f a≥p k ,地基强度滿足要求。

⑥、验算下卧层的承载力⒈已知下卧层的f ak=100kPa⒉下卧层顶面以上地基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γm = = 18.3kN/m3⒊求下卧层(第③层粉土)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f a=f ak+εdγm(d-0.5)式中:f ak=100kPaεd=1.5 (第③层粉土I p=8.1 ρw>10%)查表5.2.4。

混凝土量的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量的计算规则及公式
);墙高——自基础上表面算至墙顶。墙厚——按图纸规定。
知识延伸:2句话搞定清单、定额2种工程量计算方法
1、清单按实体量,定额按实际量(作为懒之集大成者,其实这句话我只用4个字记住:轻提耳机)
比较下清单和定额2种不同工程量计算规则,会发现不同的计算部分远远多过相同的,但几乎所有的不同都因这句话而生,以这句话为指导思想,后续的工程量计算就不容易混淆了。
2、有梁板系指主梁(次梁)与板现浇成一体。其工程量按梁板体积和计算有梁板(包括主、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3、无梁板系指不带梁直接用柱帽支撑的板。其体积按板与柱帽体积和计算
4、平板指无柱、梁而直接由墙支撑的板。其工程量按板实体积计算。
现浇砼墙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现浇框架结构的剪力墙计算方法:按图示尺寸以m3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及0.3m2以外孔洞所占体积。计算公式:V=墙长×墙高×墙厚-0.3m2以外的门窗洞口面积×墙厚
3、独立基础( 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础:V=长×宽×高
(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
(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
混凝土量的计算规则及公式
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条形基础砼垫层计算公式
外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内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

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S=(A+4)×(B+4)=S底+2L外+16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

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

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

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现浇混凝土地圈梁模板公式

现浇混凝土地圈梁模板公式

现浇混凝土地圈梁模板公式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砼垫层计算公式外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内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2、整板基础、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混凝土柱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构造柱工程量计算①构造柱体积=构造柱体积+马牙差体积=H×(A×B+0.03×b×n)式中:H——构造柱高度 A、B——构造柱截面长宽 b——构造柱与砖墙要差1/2宽度 n——马牙差边数2、框架柱现浇混凝土柱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不扣除构件内钢筋、预埋铁件所占体积。

框架柱体积=框架柱截面积*框架柱柱高其中柱高:a 有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上一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b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间的高度计算。

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公式

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公式

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公式
条形基础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形式,通常用于较小的建筑物或轻型结构,例如小房屋、车库、棚子等。

计算条形基础的工程量需要以下公式:
1. 长度计算公式:
L = (Q x D x 1.2) / (P x B)
其中,L为条形基础长度(单位为米),Q为每米长度的基础所需混凝土量(单位为立方米),D为基础深度(单位为米),P为混凝土价格(单位为元/立方米),B为基础宽度(单位为米)。

2. 面积计算公式:
A = L x B
其中,A为条形基础面积(单位为平方米),L为长度(单位为米),B为宽度(单位为米)。

3. 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
V = A x D
其中,V为混凝土用量(单位为立方米),A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D为深度(单位为米)。

4. 钢筋用量计算公式:
S = A x Rs x fs
其中,S为钢筋用量(单位为千克),A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Rs为钢筋比例,fs为钢筋拉力(单位为牛顿/平方米)。

以上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增加基础的深度或宽度,或者使用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

在计算条形基础工程量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并进行细致的计算,以确保基础的质量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