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四环节动物的解剖与与线虫动物形态结构比较

合集下载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课件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课件
人蛔虫
肠钩虫
肠蛲虫
毛首鞭形线虫
2021/1/3
2
引导自学:
1.代表动物? 2.线形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1)—形,前端有—,后端有—,体表有? (2)消化特点? (3)运动特点? (4)生殖特点?
3.如何预防蛔虫病?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思考:
1、你知道蛔虫病吗?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
____
引导自学:
1.代表动物? 2.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1)身体呈--形,由--构成?身体上带的环是--? (2)消化特点? (3)运动特点? (4)呼吸特点?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4. 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蚯蚓的身体也是细长的,为什么被称为环节动物? 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蛔虫有什么不同?
蛭素——防止血液凝固——生产抗血栓药物
利用医蛭吸取创口瘀血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呈圆筒形 2、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 3、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 蚓
水 蛭 沙 蚕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有无体节
无体节
有环形体节
体表特征 体表光滑,有角质层 体表有黏液,有刚毛或疣足
运动方式
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 慢蠕动
蚯蚓穴居土壤中,如何取食?蚯蚓 的生活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能疏松土 壤,提高土壤肥力,并且是优质的蛋白 质饲料,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处理垃圾等有机废物,改善城市环境卫 生、防止环境污染有重要作用
蚯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
生活环境: 穴居在土壤中 体形: 身体呈圆筒形 体表特征:体表湿润,有黏液,有刚毛 运动: 有刚毛辅助运动 其他特征:身体分节,运动灵活;消化能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观察思考
1、观察蚯蚓身体的体色、体型。
蚯蚓的体色为暗红色或灰黑色,身体呈长圆筒形。
2、靠近身体前端的部位有什么特殊结构?
蚯蚓的前端有环带。
3、蚯蚓体表是干燥还是湿润?光滑还是粗糙?
4、蚯蚓在硬纸板上与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一样吗?
体节
环带
蚯蚓
后端 ④
① 体节
② 环带
③ 前端
观察思考
1、观察蚯蚓身体的体型、体色。
蚯蚓的体色为暗红色或灰黑色,身体呈长圆筒形。
2、靠近身体前端的部位有什么特殊结构?
蚯蚓的前端有环带。
3、蚯蚓体表是干燥还是湿润?光滑还是粗糙?
蚯蚓体表湿润。
4、蚯蚓在硬纸板上与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一样吗?
蚯蚓如何呼吸?
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体 壁 的 毛 细 血 管
全 身 各 处 细 胞
外 界 空 气
• 危害:蛔虫病
–成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 危害一般并不严重; –数量多时(据报道,曾经有一人肠内有蛔 虫1448条),造成肠道阻塞; –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 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 状,如:肺水肿等。 –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 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
蛔虫动物与人类关系
腹痛、失眠、烦躁、肠梗阻、磨牙、抽 • 症状: 筋、头痛、胆道蛔虫病、阑尾炎、腹膜 炎 • 蛔虫病预防: 第一:注意个人卫生:不喝不干净 的生水,生的蔬菜瓜果洗净 饭前便后洗手 第二:严格管理粪便:不随地大便, 粪便要处理后作肥料。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细长 身体_________, 呈 圆柱 形; 口 后端有_______; 肛门 消化管前端有___,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2019环/7/31 节动物的血液为黑红色!
39
5、 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见后页图) 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管,效率更高
2019/7/31
40
6、 链索状神经系统 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
组成
2019/7/31
41
7、雌雄同体或 雌雄异体
2019/7/31
42
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其适应穴居生活 的主要特征
黏液和流出体表的体腔液能保持 体表湿润黏滑,从而减小运动是身 体与土壤的摩擦。
2019/7/31
35
3、 消化系统: (有口有肛门)
口→咽→食道→砂囊→ 胃→肠→盲肠→肛门
2019/7/31
36
呼吸系统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呼吸是靠湿润的
体表完成的
体壁呼吸
氧气 外
氧气 体


氧气
全 身


体壁由角质层、表皮层、肌肉 层、和体腔膜组成。肌肉层由 环肌和纵肌组成。
2019/7/31
30
2019/7/31
31
3、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
环节动物以前的各类动物,并无明显的运动器
官,大蚯多蚓数是体以壁体表中的的衍生环物肌纤毛和等纵作为运动 工具。肌从的环节交动替物开舒始缩有了以真及体腔体的表结构后, 出现了刚体毛节,的动配物不合再,以纤使毛蚯为运蚓动产器官,而 是在每生个运体节动上。形成了按节排列的附肢---
2019/7/31
51
(三) 环节动物的分类
目前已知环节动物有17000多种,分为三个纲:
1.多毛纲:
约有3300多种全为海产,大多可为鱼类饵料。
特征:以疣足为运动器官,无生殖带,雌雄异 体。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蚯蚓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 蚯蚓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 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 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完成呼吸的作用。
(一)蚯蚓的外部形态:
体形:呈长圆筒形 身体:许多相似环形体节 环带 体表:有黏液 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 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线



丝虫
蛲(nao)虫
秀丽隐杆线虫
环节动物
雨后,有时可以见到蚯蚓在地面上爬 行。蚯蚓(图5-12)的身体也是细长的,但是它 却不属于线形动物,而是环节动物。蚯蚓 为什么被称为环节动物?它的身体结构有 什么特点呢?
分辨蚯蚓的前端后端:
口 肠
生殖器官 胚门
请分析蛔虫的结构特点,有哪些是适 于人体内寄生的特点?
身体呈圆柱形, 有口有肛门;体 表有角质层,起 保护作用,消化 管结构简单,生 殖器官发达,生 殖能力强。无专 门的运动器官, 仅能缓慢蠕动。
雌雄蛔虫在人的小肠中交配后,雌虫产下的大量 的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人喝了带有虫卵的 生水,吃了沾有虫卵的生的蔬菜,或者用沾有虫 卵的手去拿食物,都可能感染蛔虫病。因 此,预 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 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 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 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蛔虫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 喝了带虫卵的水 • 吃了沾有虫卵的生的蔬菜 • 用沾有虫卵的手拿食物
蛔虫有哪些危害?
• 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里,不仅争夺人 的养料,而且还会引起多种疾病。蛔 虫在肠内的蠕动会引起腹痛;蛔虫分 泌的毒素被小肠及收,使人精神不安 失眠 烦躁 夜惊 磨牙 抽筋头痛等;如 果肠道内蛔虫太多,会引起肠梗阻; 蛔虫钻入胆管或阑尾,会引上进心胆 道蛔虫病或阑尾炎;有时蛔虫甚至会 突破肠壁,引起腹膜炎;过多的蛔虫 侵入肺泡,会引起肺炎等疾病。

实验四-环节动物的解剖及与线虫动物形态结构比较PPT课件

实验四-环节动物的解剖及与线虫动物形态结构比较PPT课件

雄蛔虫原体腔内有精巢、输精管和储精囊。精巢内精细
胞的密度大,染色深。输精管内管腔 空隙较大,精细
胞密度较小,染色较浅。储精囊很大,内有很多精子,
染色与输卵管相似。
•7
Ⅱ 环毛蚓
观察环毛蚓 外形:环毛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前端略尖,后端
钝圆。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前端有口, 后端有肛门。 体节:虫体的外表由环形的沟缝分成很多的节段, 每个节段就是一个体节。 口前叶:虫体最前端一个乳白色的肉质环,围绕着 口,口前叶后为第一节,称围口节。 环带:性成熟的蚯蚓在第14~16体节的表面,有一明 显的指状胶质套,表面光滑,颜色较深,这个结构 称为环带。
•11
隔膜 排泄系统:体壁小肾管、隔膜小肾管、咽头小肾管
•12
消化系统: 口、咽(Ⅳ-Ⅴ)、 食管(Ⅵ-Ⅷ)、 嗉囊(Ⅸ前)、 砂囊(Ⅸ-Ⅹ)、 胃(Ⅺ-ⅩⅣ)、 肠(ⅩⅤ后)、 盲肠(ⅩⅩⅦ前)
•13
循环系统:背血管、心脏(Ⅶ、Ⅸ、Ⅻ、 ⅩⅢ)、腹血管、食道侧血管、神经处血管
•14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雄性:精巢囊(
•2
实验的内容
猪蛔虫横切片。 其它线虫。 观察环毛蚓及其标本。 环毛蚓的解剖。
•3
实验的方法步骤与观察思考
Ⅰ蛔虫
外形观察
取雌雄蛔虫置蜡盘中,观察其形态。身体上有很多细条纹,表面有 角质膜,全身光滑,前端开口是口,口背侧有一个背唇,腹侧有二个 腹唇。背唇上有二个乳突,腹唇上各有一个乳突。在腹面前端离腹唇2 毫米处有一个排泄孔,肛门开口于腹部后端。
背孔:在虫体背面中央,约自12~13节间沟起,每个体 节与下一个体节之间的节间沟中, 都有1个小孔,这 就是背孔。
刚毛:除围口节和最后的一、二节外,每节的中部都有 一圈刚毛。刚毛是坚硬的刺状物,但很小,而且平时 都缩入体内,不易看清。若用手指在浸制标本上来回 触摸,会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

实验四环节动物的解剖及与线虫动物形态结构比较

实验四环节动物的解剖及与线虫动物形态结构比较

解剖步骤与观察
解剖步骤
首先用湿润的棉花将蚯蚓包裹住,固定在解剖盘上,然后用解剖 刀沿着蚯蚓的体节划开皮肤,暴露内部的器官。
观察内容
观察蚯蚓的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等器官的结构和特点, 记录观察结果。
注意事项
在解剖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器官和组织;同时要保持实验 动物的湿润和存活状态。
03 线虫动物形态结构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动物 解剖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 了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意义与价值
本实验对于动物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环节动物和线虫动物的解剖比 较,有助于深入探究动物形态结构与其生态适应性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解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动物学研 究和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生殖系统
线虫动物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 雌性生殖器官,通常位于身体后 部。雌性生殖器官产卵,雄性生 殖器官与雌性交配后使卵受精。
04 环节动物与线虫动物比较
形态比较
1 2 3
形态差异
环节动物通常呈圆柱形或扁平形,身体由许多相 似的体节组成;而线虫动物则呈长圆柱形,身体 不分节,整体较为均匀。
大小差异
环节动物在进化上比线形动物更为原始,但在形态结构上更 加复杂。它们的身体结构适应了多种生存环境,具有丰富的 生态多样性。
实验动物选择与准备
选择实验动物
选择健康的成年蚯蚓,确保其无疾病、无寄生虫感染。
实验器材准备
准备好解剖刀、镊子、放大镜、显微镜等必要的解剖 工具和观察设备。
实验环境准备
确保实验环境干净、整洁,避免外界干扰,准备好足 够的实验材料和记录本。
形状
线虫动物一般为圆柱形或 长条形,身体细长,有时 带有波浪状的边缘。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PPT课件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PPT课件
②下雨的时候,蚯蚓会怎么样?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土壤中缺乏氧 气,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蚯蚓适应生活环境的特点
项目
体型 体表特征
运动 其他特征
特点
身体呈圆筒形 体表湿润,有黏液;有刚毛
刚毛辅助肌肉运动 身体分节,运动灵活;消化能力较强
其他环节动物
三.观察蚯蚓的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蚯蚓的呼吸过程

外 氧气 界 空 气 二氧化碳
体 氧气 壁 黏 液 二氧化碳
壁 的 毛 细 血
氧气 二氧化碳
全 身 的 组 织 细


三.观察蚯蚓的呼吸
①蚯蚓体表黏液有何意义?在实验中为什么要保持蚓体表湿润?
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才能靠湿润的体壁正常呼吸。 蚯蚓体表干燥,将窒息死亡。
(异食癖,例如吃泥土,石头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蛔虫病的预防
寄生部位:淋巴系统 传播媒介:蚊子 病症:乳糜尿、象皮肿
蛔虫病的预防
旋毛虫
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成虫寄生于肠管,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所 引起的。人、猪、犬、猫、鼠类、狐狸、 狼、野猪等均能感染。鸟类可以实验感 染。
人若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 囊的猪肉可患病致死。
蛔虫适应环境特征
小肠细长弯曲 小肠中具有消化酶消化液
小肠中有食糜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体表具有角质层 消化器官简单
蛔虫的身体特征
角质层
①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②消化器官简单,肠仅由一层细 胞组成。(有口有肛门) ③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④ 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口 肠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线形动物
1.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内而不会被消化的原因是( C ) A.蛔虫体表细胞生长快 B.人体的消化液不能消化活的动物 C.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 D.蛔虫生活在小肠内没有消化液的部分
2.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食细菌的线形动物,生活在土壤中,属于自由生活线虫类。下列有关秀丽隐杆 线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秀丽隐杆线虫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B.秀丽隐杆线虫身体两侧对称 C.秀丽隐杆线虫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D.秀丽隐杆线虫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 3.下列动物中营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是( D ) A.蛔虫 B.涡虫 C.钩虫 D.秀丽隐杆线虫
A.防止蚯蚓窒息死亡
B.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C.保持蚯蚓身体的柔韧性
D.防止蚯蚓体壁干裂
6.蚯蚓、水蛭等没有发达的骨骼,但也能灵活运动,主要是因为( C)
A.肌肉发达
B.体表有黏液
C.身体分节
D.体壁有刚毛
7.(2021青岛莱西期中)下列不属于人类对环节动物的利用的是( D )
A.沙蚕是鱼、虾的食饵
B.可以从蛭唾液中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体组节成,靠
刚或毛 辅疣助足运动。
4.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 沙蚕是鱼、虾、蟹的饵料。 (2) 蛭 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可以提取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
(3)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蛔虫的生活习性 【合作交流】 1.肥胖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现在社会上竟然有人利用蛔虫卵减肥。他们将蛔虫卵吞进体内,让蛔 虫在小肠内发育,吸食小肠内的营养,减少自身营养的摄入,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利用蛔虫卵减肥 的方法可取吗?为什么?
①把乙瓶中的土壤 换成与甲瓶中等量相同。的土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的内容
? 猪蛔虫横切片。 ? 其它线虫。 ? 观察环毛蚓及其标本。 ? 环毛蚓的解剖。
实验的方法步骤与观察思考
? Ⅰ蛔虫
? 外形观察
? 取雌雄蛔虫置蜡盘中,观察其形态。身体上有很多细条纹,表面有 角质膜,全身光滑,前端开口是 口,口背侧有一个 背唇,腹侧有二个 腹唇。背唇上有二个乳突,腹唇上各有一个乳突。在腹面前端离腹唇 2 毫米处有一个排泄孔,肛门开口于腹部后端。
蛔虫横切片观察
? 体壁:由三层组成,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
? 肠:内胚层形成,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
? 原体腔:肠与体壁之间的空腔。
? 雌虫的原体腔内有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卵巢细,细胞 辐射状排列,中心有一轴形似车轮。输卵管中心轴消失, 管壁细胞为单层,中空。最大的两管为子宫,管腔大, 内有很多虫卵。
循环系统:背血管、心脏(Ⅶ、Ⅸ、Ⅻ、 ⅩⅢ)、腹血管、食道侧血管、神经处血管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雄性:精巢囊(
Ⅺ、Ⅻ二对,内含精 巢和精漏斗)、储精 囊(Ⅺ、Ⅻ)、输精 管、前列腺
雌性:卵巢(ⅩⅢ 前缘)、卵漏斗、输 卵管、受精囊
神经系统:脑、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从外向内观察蚯蚓的横切片
? 体节:虫体的外表由环形的沟缝分成很多的节段, 每个节段就是一个体节。
? 口前叶 :虫体最前端一个乳白色的肉质环,围绕着 口,口前叶后为第一节,称 围口节。
? 环带:性成熟的蚯蚓在第 14~16体节的表面,有一明 显的指状胶质套,表面光滑,颜色较深,这个结构 称为环带。
环带、刚毛、环节、 节间沟、受精囊孔、 雄孔、雌孔、背孔. 注意:前后端、背 腹面
实验四
环节动物的解剖及与线虫动物 的形态和结构比较
实验目的
? 通过观察蛔虫外形和内部构造,了解原 肠动物门的一般特征及进化特点。
? 观察蚯蚓的形态和构造,掌握环节动物 门的主要特征,掌握解剖蚯蚓的基本技 能和方法。
? 比较线虫动物与环节动物结构区别。
材料与用具
* 猪蛔虫、猪蛔虫横切片、虫卵及其它线虫。 * 蚯蚓、蚯蚓横切片、环节动物标本。 * 蜡盘、解剖器械、显微镜、解剖镜。
?体壁:可看到角质膜、表皮层、环肌、纵 肌及壁体腔膜,有些切片还可以看到刚毛
?脏壁(肠壁) :脏体腔膜、肌肉层、肠上 皮
?体腔:壁体腔膜和脏体腔膜之间包围着的 空腔就是真体腔。在真体腔中,有背血管、 腹血管、神经索、神经下血管和肠系膜
示范标本
? 多毛纲:能自由游动,头部发达,咽能翻出, 咽端具颚,全部体节具疣足。如沙蚕、背鳞沙 蚕、日本沙蚕。管居,头部退化,咽无颚,不 能伸出,后部疣足常退化。如毛翼虫(磷沙 蚕)、龙介虫。
? 雄虫腹面后端向内弯曲,有二根交接刺由泄殖腔孔中伸出。 雌虫较粗 大,腹面后端不弯曲,肛门开口于腹面近体的末端,生殖孔开口在腹 面的前端约身体三分之一处。
? 内部结构
角质膜--抗宿主酶,含多种蛋白质
上皮--合胞体,侧线发达,内有排泄管。背线及腹线内有背神 经和腹神经。
肌肉层--只有纵肌,肌细胞与神经突起连接
刚毛 :除围口节和最后的一、二节外,每节的中部都有 一圈刚毛。刚毛是坚硬的刺状物,但很小,而且平时 都缩入体内,不易看清。若用手指在浸制标本上来回 触摸,会和中指,挟住蚯蚓浸制标本的 前端,拇指和其余两指拿着标本的下部,
? 用解剖剪,在标本后端的 1/3处剪断(因为蚯 蚓30节之后结构相同),
? 然后沿背中线略偏一点,一直向前剪。
? 注意剪子尖略向上挑,以免剪破内脏。
? 剪开体壁后,将体壁展开,用大头针固定于 蜡盘上。并观察其膈膜、背腺、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
隔膜 排泄系统:体壁小肾管、隔膜小肾管、咽头小肾管
消化系统: 口、咽(Ⅳ-Ⅴ)、 食管(Ⅵ-Ⅷ)、 嗉囊(Ⅸ前)、 砂囊(Ⅸ-Ⅹ)、 胃(Ⅺ-ⅩⅣ)、 肠(ⅩⅤ后)、 盲肠(ⅩⅩⅦ前)
? 蛭纲:无疣足,一般没有刚毛,体节数目一定, 身体前后端具吸盘,如蚂蟥。
作业与思考
? 绘蚯蚓横切图
谢谢观看! 2020
? 雄蛔虫原体腔内有精巢、输精管和储精囊。精巢内精细 胞的密度大,染色深。输精管内管腔 空隙较大,精细 胞密度较小,染色较浅。储精囊很大,内有很多精子, 染色与输卵管相似。
Ⅱ 环毛蚓
? 观察环毛蚓 ? 外形 :环毛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前端略尖,后端
钝圆。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前端有口, 后端有肛门。
受精囊孔 :3对(因种类不同有所不同),位于 6/7、7/8、 8/9体节腹面两侧的节间沟中。
雌性生殖孔 :1个,位于第 14体节腹面正中央处。
雄性生殖孔 :1对。第 18体节腹面两侧各有一个突起, 称为雄性生殖突,雄性生殖孔,即开口于突的顶端。
背孔 :在虫体背面中央,约自 12~13节间沟起,每个体 节与下一个体节之间的节间沟中, 都有1个小孔,这 就是背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