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体系(非常全面) 知识框架总结知识点总结
现代生物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现代生物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现代生物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涵盖了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多个层面。
以下是对现代生物理论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细胞生物学- 细胞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
- 细胞周期:细胞的生长、分裂和死亡过程,包括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如何通过信号分子进行信息传递,影响细胞行为和功能。
### 分子生物学- 遗传物质:DNA和R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负责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 基因表达:基因如何被转录成mRNA,再翻译成蛋白质。
- 蛋白质合成:氨基酸如何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 遗传学- 遗传定律: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 基因突变:基因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化。
- 遗传多样性:基因变异和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 生物进化- 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的进化机制,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 物种形成:物种如何通过地理隔离、生殖隔离等方式分化。
- 分子进化:基因和蛋白质序列的变化反映了生物的进化历程。
### 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输出过程。
- 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
### 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修改。
- 克隆技术:通过无性繁殖产生遗传上相同的生物体。
- 合成生物学: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部件、设备和系统。
### 系统生物学- 生物网络:生物体内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如代谢网络、信号传导网络。
- 系统分析:通过计算模型和数据分析,研究生物系统的动态行为和功能。
### 神经生物学- 神经传导:神经细胞如何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 大脑功能:大脑如何控制行为、情感和认知过程。
- 神经可塑性:神经系统对经验的适应性变化。
2023年必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旳由来一、拉马克旳进化学说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旳。
二、达尔文旳自然选择学说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1)过度繁殖 ---- 选择旳基础(2)生存斗争 ---- 进化旳动力、外因、条件包括三方面:①生物与无机环境旳斗争;②种内斗争;③种间斗争(竞争)(3)遗传变异 ---- 进化旳内因(4)适者生存 ---- 选择旳成果2、进步性:可以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旳原因以及生物旳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旳本质;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旳变异怎样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旳解释。
(对生物进化旳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自然选择旳成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练一练1.由于蟹类旳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旳个体旳比例逐渐增长。
对这个现象旳解释,对旳旳()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解析:该现象不也许是人工选择旳成果,也不也许是用进废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旳观点,变异是不定向旳,自然选择是定向旳,适者生存,故B对旳。
答案:B三、达尔文后来进化理论旳发展1、有关遗传和变异旳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2、有关自然选择旳作用等问题旳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旳重要内容一、种群是生物进化旳基本单位(生物进化旳实质:种群基因频率旳变化) 1、种群:在一定期间内占据一定空间旳同种生物旳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旳基本单位;并且是生物进化旳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种种群旳所有个体所具有旳所有基因构成了该种群旳基因库。
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有关计算 基因频率 =An......A3A2A1A1+++ 基因型频率 =该种群个体总数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1) 常染色体遗传方式设有N 个个体旳种群,AA 、Aa 、aa 旳个体数分别是n 1、n 2、n 3,A 、a 旳基因频率分别用P A 、P a 表达,AA 、Aa 、aa 旳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 AA 、P Aa 、P aa 表达,则:由以上公式可得出下列结论: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旳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生物进化的理论知识点总结:揭示生命演化的历程

生物进化的理论知识点总结:揭示生命演化的历程生物进化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
它揭示了生命演化的历程,以及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成长和发展。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许多进化学的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那么,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下生物进化的理论知识点。
一、达尔文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也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近200年来最具影响力和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理论之一。
它是由英国自然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创立的。
达尔文基于亲身观察和经验,提出了自然选择作为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的假说。
他认为,物种的起源是由于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适应环境的物种将会生存下来,并进一步演化,而不适合环境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生物进化的领域。
例如,在比较不同物种的生物学特征、探索化石记录和证明人类的祖先关系等方面,达尔文的理论目前是最常用的解释。
二、遗传学遗传学是生物进化的基本知识之一。
它的基本原理是一个物种的遗传信息是通过DNA和RNA传递的。
在生物进化中,遗传信息的变化对于生物个体的性状和品种的形成非常重要。
遗传学理论的发现和研究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遗传学通过研究遗传信息的结构、功能和适应性等方面的变化,揭示了新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的形成。
我们已经知道,遗传学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基石。
这一知识的广泛应用,已经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例如,基因工程的发展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生物工业的潜力。
三、进化与环境进化与环境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进化的过程。
这种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包括气候、地质、生态等因素。
在进化的过程中,生物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否则,它们将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生存。
环境的变化是生物演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因。
例如,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加,全球气温逐渐升高,许多生物在适应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重大的进化变化。
食品和水源的变化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种类的消失,或是新的物种的出现。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知识清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清单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生物进化理论的科学家。
他的主要观点包括“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指的是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使用的就退化。
比如,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不断伸长脖子,久而久之,脖子就变得很长。
“获得性遗传”则认为,生物由于环境影响或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变化,可以遗传给后代。
然而,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表明,获得性性状大多是不能遗传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达尔文认为,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生存资源是有限的。
这就导致了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这就是自然选择。
2、贡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合理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理论基础。
3、局限性达尔文的理论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指的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也会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但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只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
生物学的进化理论知识点

生物学的进化理论知识点生物学的进化理论是指通过遗传变异和适应性选择等机制,解释物种的起源、演化和多样性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生物学进化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适应性、物种形成和分化等。
一、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核心机制之一。
它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将有利的遗传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自然选择可以分为适应性选择和性选择两种形式。
适应性选择是指根据环境的需求,个体具备适应环境的特征,从而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例如,长颈鹿的颈椎逐渐延长,以便获取高处的食物资源。
性选择是指个体通过展示自身的性特征来吸引异性,提高自己的交配机会。
例如,雄性孔雀通过展示美丽的尾羽来吸引雌性孔雀。
二、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是指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流动等方式产生。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变,导致新的遗传变异出现。
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中,基因从父母亲中进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增加了遗传变异的来源。
三、适应性适应性是指个体具备适应环境的特征和行为。
适应性可以是形态上的,也可以是生理上的。
形态上的适应性包括外形、颜色、结构等方面的适应。
例如,沙漠动物的体表颜色可以与沙漠环境相似,以便更好地躲避捕食者。
生理上的适应性包括代谢、呼吸、排泄等方面的适应。
例如,高海拔地区的动物会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以便更好地吸收氧气。
四、物种形成和分化物种形成是指一个物种分裂成两个或多个新物种的过程。
物种形成可以通过隔离和适应性分化来实现。
隔离是指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使得不同物种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交配。
适应性分化是指在不同环境下,个体逐渐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导致基因和表型的差异。
物种形成和分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它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丰富多样。
总结:生物学的进化理论涉及自然选择、遗传变异、适应性、物种形成和分化等多个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不是过渡)繁殖——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1、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高三年级-word

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高三年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名词: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体系非常全面知识框架总结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拉马克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先选择后变异,定向变异)(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错误观点赏析:(1)抗菌素的使用,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2)工业煤烟使浅色桦尺蠖变成黑色(3)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4)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5)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注意: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
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与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第一次摆脱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
局限: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
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1)对于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拉马克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先选择后变异,定向变异)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错误观点赏析:
(1)抗菌素的使用,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2)工业煤烟使浅色桦尺蠖变成黑色
(3)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4)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5)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注意: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
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第一次摆脱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
局限: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
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1)对于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5)生物界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
致生物的多样性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3.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4.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数的比值
5.基因频率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A1/(A1+A2+……+An))
五个前提条件:①种群大;②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没有迁入
迁出);⑤没有自然选择。
已知A%=p,a%=q 则①AA%=p2 ②Aa%=2pq ③ aa%=q2
6.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突变和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提醒:①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
②突变性状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
如昆虫的残翅性状在正常环境中不利,但在多风的岛上则是有利的。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因不定向性决定了变异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进化方向。
④不可遗传变异不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7.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自然选择的对象
a.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b.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c.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8.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9.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物种与种群的关系
10.隔离: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常见的隔离有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1)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新物种产生的标志)
(2)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
因交流的现象。
(存在地理隔离的生物是同一种生物)
11.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及每个环节的作用:
(1)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2)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
(3)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项目新物种形成生物进化
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的改变
变化后与原生物的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种物种,也可能
属于不同物种
联系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一般经过生物进化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
(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2)不同点:
①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3.共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4.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5.易错分析:对生物进化的观点辨析不清
(1)物种包括各个不同地域的同一物种多个不同种群,范围较大,而种群是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范围较小。
(2)种群基因库指种群内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若有n个个体,每个个体平均有m个基因,
则基因库中应有nm个基因,指个数不是指种类。
(3)因地理隔离造成两个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应为同一个物种,仍能进行交配繁殖产生后代。
但地理隔离不一定是高山、河流的阻隔,两个池塘中的鲤鱼也存在地理隔离。
(4)突变性状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
如昆虫的残翅性状在正常环境中不利,但在多风的岛上则是有利的。
(5)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
若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就不进化,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判断生物是否进化的有效依据。
(6)生物多样性指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能说种群多样性。
(7)共同进化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
(8)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标准不能只看能否杂交,还要看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马和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