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体系 知识框架总结 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点总结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点总结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点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点总结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1.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内容要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对自然选择的理解(1)选择的对象:自然选择表面上是对一个个不同生物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选择。

从分子水平上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进行选择,从而改变着种群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

(2)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

环境因素很多,其中一种或几种起主导选择作用,如在干旱环境中水起主导作用。

(3)选择的手段:选择生存斗争。

通过生存斗争使少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从而完成一次对生物的选择。

(4)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传给后代,使之得以积累和加强,从而使生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并朝着特定的方向进化发展,久而久之,便产生了适应环境的新类型。

3.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起选择作用,并不影响变异的方向。

通过环境选择将生物个体产生的适应环境的变异保留下来。

4.有利变异与不利变异的比较有利变异是指有利于生物在环境中生存的变异,而不利变异是不利于生物在环境中生存的变异。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取得有限条件的能力强,因而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适者生存);大部分的个体具有不利变异,它们取得有限生活条件的能力差,因而在生存斗争中,被环境淘汰(不适者被淘汰)。

所以,生物具有的变异类型决定着它们在生存斗争中的命运。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建立解释模型解读: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突变和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基因突变是新基因的产生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名词: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个体和种群在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的不可逆转的遗传改变。

以下是生物进化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1.适者生存: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个体有不同的适应性特征,某些特征使得个体在特定环境中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因此,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那些更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

2.遗传变异:生物的基因组具有一定的变异性,这种变异可以是突然的、偶然的或者是遗传的。

这些变异对于生物的进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键是变异如果对环境更有利,那么这些变异的个体很可能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3.随机漂移:遗传漂变指的是在种群中,包括适应性特征的频率随时间的演化而在种群之间随机变化的现象。

这种变异可能是由于机会事件(如天灾、灭绝等)导致的。

4.物种的分化:当一个种群被隔离到不同的环境中,它可能会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从而导致物种的分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物种之间的差异会逐渐累积,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5.共同祖先:生物界中的所有物种都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

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共同祖先通过生物地理过程、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逐渐发展和分化。

6.证据支持: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记录、尸体化石和地层记录等不同的证据来支持生物进化。

这些证据包括过渡化石、同源器官、生物地理分布和分子证据等。

7.进化速率:不同物种的进化速率是不同的。

一些物种可能在数千年或数百万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其他物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生显著的变化。

总的来说,生物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遗传变异、适应性选择、变异遗传漂移等多个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着生物种群在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发生遗传改变。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不是过渡)繁殖——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1、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知识点:
1. 进化论:进化论是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它认为生物种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进化的推动力是遗传变异和适应性选择。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生物种群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和繁殖,从而传递其有利基因给下一代。

自然选择可以分为适应性选择和性选择两种类型。

3.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它是指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漂变等方式产生。

4. 淘汰:进化过程中,不能适应环境的个体会被淘汰。

这种淘汰可以是遭受捕食、疾病或环境压力等因素导致的死亡,也可以是繁殖不成功或生育力下降等因素导致的摒弃。

5. 分化:生物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面临不同的选择压力,逐渐分化成不同的亚种和物种,这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6. 系统发育:通过比较不同物种间的形态、生理和分子特征,可以建立它们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从而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7. 共同祖先: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进化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单细胞生物。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基础,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要点解读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l)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同一种群生活在同一区域,没有生殖隔离;(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l)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2)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3)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5)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的基因;(3)自然选择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自然选择的方向:适应自然环境;(5)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环境仅是一个选择因素,变异在先、选择在后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2、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①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④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⑤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体系非常全面知识框架总结知识点总结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体系非常全面知识框架总结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拉马克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先选择后变异,定向变异)(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错误观点赏析:(1)抗菌素的使用,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2)工业煤烟使浅色桦尺蠖变成黑色(3)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4)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5)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注意: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

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与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第一次摆脱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

局限: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

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1)对于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知识点总结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知识点总结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里,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适应环境的选择,逐渐发展出新的形态、机能和生活方式的过程。

进化论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为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物种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框架。

本文将总结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支持进化论的主要证据。

一、基本概念1. 自然选择: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它指的是在种群中,那些适应环境的个体有更大的生存机会和繁殖成功率,从而能将有利基因传递给下一代,渐进地改变种群的遗传组成。

2.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产生于基因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等过程。

这种变异使得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可选择的遗传物质。

3. 性选择:性选择是指个体的繁殖成功与否不仅受到适应环境的选择,还受到同性和异性的选择。

通过性选择,个体能够在繁殖中获取更多资源或更多配偶的机会,有助于改变物种的性状。

4. 复杂性的增加:进化过程中,物种的复杂性有时会逐渐增加。

这是由于自然选择和适应性的优势导致了新的形态和机能的进化,从而使物种适应更复杂的生态环境。

二、证据支持1. 同系异同结构:生物体的结构可以分为同系异同结构。

同系结构指的是相似的器官来源于共同祖先,但在不同物种中发展出不同的功能。

例如,人类的手、海豚的鳍和鸟类的翅膀,都源于共同的四肢祖先。

2. 比较胚胎学:胚胎发育阶段的比较揭示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似性。

在生物发育早期,很多物种的胚胎非常相似,并且具有共同的结构和器官原基。

这表明了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具有相同的祖先。

3. 可变性:生物种群内的可变性也支持着进化论。

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变异的基础。

通过遗传变异累积和选择,物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4. 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是进化论的重要证据之一。

在地球不同地层中发现的化石揭示了生物物种的历史演化。

化石表明,在不同的地质时期,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逐渐改变,新的物种不断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拉马克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先选择后变异,定向变异)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错误观点赏析:
(1)抗菌素的使用,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2)工业煤烟使浅色桦尺蠖变成黑色
(3)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4)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5)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注意: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

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第一次摆脱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

局限: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

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1)对于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5)生物界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
致生物的多样性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3.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4.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数的比值
5.基因频率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A1/(A1+A2+……+An))
五个前提条件:①种群大;②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没有迁入迁出);⑤没有自然选择。

已知A%=p,a%=q 则①AA%=p2 ②Aa%=2pq ③ aa%=q2
6.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突变和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提醒:①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而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合称突变。

②突变性状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

如昆虫的残翅性状在正常环境中不利,但在多风的岛上则是有利的。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因不定向性决定了变异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进化方向。

④不可遗传变异不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7.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自然选择的对象
a.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b.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c.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8.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9.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物种与种群的关系
10.隔离: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常见的隔离有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1)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新物种产生的标志)
(2)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存在地理隔离的生物是同一种生物)
11.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及每个环节的作用:
(1)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2)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

(3)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2)不同点:
①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3.共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4.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5.易错分析:对生物进化的观点辨析不清
(1)物种包括各个不同地域的同一物种多个不同种群,范围较大,而种群是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范围较小。

(2)种群基因库指种群内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若有n个个体,每个个体平均有m个基因,则基因库中应有nm个基因,指个数不是指种类。

(3)因地理隔离造成两个亚种,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应为同一个物种,仍能进行交配繁殖产生后代。

但地理隔离不一定是高山、河流的阻隔,两个池塘中的鲤鱼也存在地理隔离。

(4)突变性状是有利还是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

如昆虫的残翅性状在正常环境中不利,但在多风的岛上则是有利的。

(5)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

若基因频率不变,则生物就不进化,基因频率是否改变是判断生物是否进化的有效依据。

(6)生物多样性指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能说种群多样性。

(7)共同进化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

(8)判断是否是同一物种标准不能只看能否杂交,还要看杂交后代是否可育,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马和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