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共18张PPT+视频)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新课导入
大家去看过西安兵马俑吗? 知道兵马俑为谁修建吗? 这个人又对中国历史做出 了什么贡献呢?带着这样 的疑问让我们走进今天的 课堂吧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
点 精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讲 3.巩固统一的措施
要点一 秦灭六国
1.原因
秦始皇嬴政
(1)广大民众希望结束战乱,过 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和军 实力上超过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 力。 (3)嬴政重用人才。 (4)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2.过程
(1)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 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 战争,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 齐六国。 (2)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 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课堂训练
1.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2.秦朝时已存在着律、令等诸多法律规范形式。除法律条文外,秦简 还记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体臣民均须严格遵行的君王诏令。由此 可见() A.秦朝时的法治发展达顶峰B.秦朝时集权统一、君权至上 C.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理念D.秦政府对国民采取思想控制
4.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秦朝墓,如广州区庄螺岗秦墓、西村石头岗秦墓等墓中,发 现了众多刻有秦纪年的秦式铜鍪、铜戈以及漆盒等随葬物品,这是以往发现的岭南墓 葬中所没有的。这反映了秦的统一() A.推动了南北文化交融B.规范了各地墓葬形式 C.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开创了岭南建筑风格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新课导入
大家去看过西安兵马俑吗? 知道兵马俑为谁修建吗? 这个人又对中国历史做出 了什么贡献呢?带着这样 的疑问让我们走进今天的 课堂吧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
点 精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讲 3.巩固统一的措施
要点一 秦灭六国
1.原因
秦始皇嬴政
(1)广大民众希望结束战乱,过 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和军 实力上超过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 力。 (3)嬴政重用人才。 (4)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2.过程
(1)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 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 战争,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 齐六国。 (2)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 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课堂训练
1.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2.秦朝时已存在着律、令等诸多法律规范形式。除法律条文外,秦简 还记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体臣民均须严格遵行的君王诏令。由此 可见() A.秦朝时的法治发展达顶峰B.秦朝时集权统一、君权至上 C.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理念D.秦政府对国民采取思想控制
4.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秦朝墓,如广州区庄螺岗秦墓、西村石头岗秦墓等墓中,发 现了众多刻有秦纪年的秦式铜鍪、铜戈以及漆盒等随葬物品,这是以往发现的岭南墓 葬中所没有的。这反映了秦的统一() A.推动了南北文化交融B.规范了各地墓葬形式 C.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开创了岭南建筑风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 (共27张PPT)

•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 燕齐
刀币
• 楚 蚁鼻钱
• 赵魏韩 布币
• 经济:统一货币为秦圆形方孔半两钱
• 经济:统一度量衡 • 度:长度单位
• 量:容积单位
• 衡:重量单位
总结归纳,看谁棒!
1、秦始皇为巩固秦王朝的统一,采取了 “四个统一”,你能说出是哪些吗?这 “四个统一”分别有哪些作用? ①统一文字②统一货币③统一度量衡④统一 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2、秦朝促进南北水运交通的水利工程是什 么?沟通了哪两个水系? 灵渠;湘江、漓江 3、长城东西分别到哪里?是谁主持修建的? 东—辽东 ;西—临洮 ; 蒙恬
B
D
7、秦朝确立了“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的规制。这反映了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8、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朝的 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 块),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 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 B、出现了造纸业 C、用泥制陶 D、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秦的疆域
长城
陇 西
• 咸 阳
东 海
南海
总结
公元以前221, 秦灭六国来统一; 专制集权嬴政始, 独揽大权称皇帝; 丞相太尉和御史, 文字货币度量衡,
北筑长城御匈奴,
临洮辽东万余里; 开发南疆修灵渠,
空前广阔秦疆域。
地方推行郡县制;
达标训练
1、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 统一于秦,亦统一于他国。天下“统一于 秦”是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秦朝负责较差百官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秀课件

1、统一全国,结束了割据混战的 局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国家,顺应历史潮流,符合 广大人民的愿望; 2、他一系列的巩固措施,促进了 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 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都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 作出过巨大贡献,是杰出的政治 家。 3、但是他又是著名的暴君。
大权独揽
皇帝
丞 相
行 政
任免官员
御史 大夫
诸卿
郡县制: 中国古代继宗 法分封制度之 后出现的以郡 统县的两级地 方行政制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 尉
军事
秦
监察
地方官制
中央具体政务
郡
县
乡
亭 里
郡守、郡尉、监御史
监察 行政 军事 县令\长 地方具体政务
基层具体事务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皇帝
太尉
军事
最高统治者
丞相 御史大夫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 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大权独揽
皇帝
丞 相
行 政
任免官员
御史 大夫
监察 太 仆 宫 廷 车 马 宗 正 皇 室 事 务
太 尉
军事
秦
中央官制
郎 卫 中 尉 令 宫 门 宫廷 卫 警卫 戍
廷 治 少 典 奉 中 将 尉 粟 府 客 常 尉 作 司 内 工商 民 祭 京 少 法 史 税务 族 祀 畿 府 刑 农赋 皇室 外 礼 治 宫殿 狱 财政 财务 交 教 安 营建
几年过去了,孔虚心想:“时代不同 统一 了,我再经 朝 了,国家_____ 了,现在是秦___ 商试试?” 于是,他离开了家乡, 咸阳 而去。这 直奔都城_____ 回他依旧贩卖盐和丝绸, 度量衡 因为政府统一了_____ , 他多带的几把尺子和容器, 都用不上了。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23张PPT)

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地方 上建立郡县制。
中央设三公,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组成
地方推行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中央政府
(掌管军事) (掌管行政) (掌管监察)
中
央
集
郡(守)
权
地方政府
县(令或长)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 皇权至高无上 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行政制度 建立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1、分封制实施的时期是奴隶制时代,郡县制实施的时 期是封建制时代。
2、分封制中的诸侯王世袭,权力很大,呈发展膨胀趋 势。郡守县令都是朝廷直接任命,受皇权制约较强。
3、分封制易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有利国家统一。 4、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国家的进步。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的统一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 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 趋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材料二: 秦朝行政体系示意图(见图三)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秦王“的 历史贡献。 秦始皇(嬴政) 秦统一中国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分别指出其历史影响。
中央设三公,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组成
地方推行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中央政府
(掌管军事) (掌管行政) (掌管监察)
中
央
集
郡(守)
权
地方政府
县(令或长)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 皇权至高无上 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行政制度 建立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1、分封制实施的时期是奴隶制时代,郡县制实施的时 期是封建制时代。
2、分封制中的诸侯王世袭,权力很大,呈发展膨胀趋 势。郡守县令都是朝廷直接任命,受皇权制约较强。
3、分封制易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有利国家统一。 4、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国家的进步。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的统一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 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 趋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材料二: 秦朝行政体系示意图(见图三)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秦王“的 历史贡献。 秦始皇(嬴政) 秦统一中国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分别指出其历史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38页)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长城
面积:超过340万
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
陇 西
东 (前213年)
海
面对空前广袤的国 土该如何统治?
南海
第二幕
小组探究:
分别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 等方面分析秦朝是如何巩固统一?
二: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政治)
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根本目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中国 历史
第一幕
打江山完成千秋伟业
春
战
秋
国
请仔细观察上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发 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
变化:诸侯国的数目减少;晋国被韩赵魏取代;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减少; 特点: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统一的趋势在加强.
一:秦灭六国(军事上统一) (一)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 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 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 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前218—前214年 开灵渠征岭南,设三郡
1.灵渠:统一岭南及 东南沿海地区
辽东
(五)军事:凿灵渠、修长城
前215年 2.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临洮
灵 渠
桂桂林林郡郡
象郡
南海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长城
面积:超过340万
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
陇 西
东 (前213年)
海
面对空前广袤的国 土该如何统治?
南海
第二幕
小组探究:
分别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 等方面分析秦朝是如何巩固统一?
二: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政治)
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根本目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中国 历史
第一幕
打江山完成千秋伟业
春
战
秋
国
请仔细观察上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发 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
变化:诸侯国的数目减少;晋国被韩赵魏取代;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减少; 特点: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统一的趋势在加强.
一:秦灭六国(军事上统一) (一)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 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 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 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前218—前214年 开灵渠征岭南,设三郡
1.灵渠:统一岭南及 东南沿海地区
辽东
(五)军事:凿灵渠、修长城
前215年 2.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临洮
灵 渠
桂桂林林郡郡
象郡
南海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秀课件

核心:郡守县令等 由皇帝直接任免
意义: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乡
三 老
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亭长 亭 里正 里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相同点:
目的: 巩固统治 性质: 古代重要的地方 行政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官员产生 方式 划分标准 影 响
世袭产生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易形成分裂割据
皇帝任免 按地域划分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 课
秦统一中国
夷平六国,统一称霸 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国计掌中,功高孤家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秦灭六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的疆域四至
学习目标
•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 了解其重要意义 •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 的具体内容。 • 3、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 流
一、秦灭六国(夷平六国,统一称霸)
……想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 为秦国最强的对手,长平之战,生死 抉择,秦巧使离间计,赵军四十多万 成白骨…… 朕13岁登基,22岁亲政,奋六世 之余烈,十年征战,亡六国之诸侯,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众爱卿讲讲朕成就霸业的原因有哪 些呀?
小组讨论 代表发言
嬴政(秦王)
文化方面:书同文
小篆 隶书
秦《绎 山刻石》
秦统一后废除各国的文字,将李斯整理的笔划比较简单的小 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使用。以后民间流行笔划更为简单 的隶书。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使不同地
域的人们能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交通方面:车同轨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的军 事控制和发展了交通事业。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28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意义: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军事方面: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西 起临洮,东至辽东,延万余里
秦长城遗址
意义:长城的修建为秦朝拓展疆域,抵御了匈奴的进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定巩固边 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思考:秦的统一仅仅是空间地域上的统一吗?
长城
陇西
秦
东海
南海
本课小结
皇帝
三公制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军事) (行政) (监察)
决断权由皇帝掌握
②地方:郡县制
比较项
分封制
郡县制
建立基础 传承方法
血郡缘“ 地(关诸离守系侯咸)王阳的太割远据,将在势不全郡力在国下已那分设经里为县被 设3,6彻 王县按郡地底 ,的,域平 就长郡划复 无官的分法,称行镇但为政抚燕县长。、令官请齐或称封、县为立楚长郡各等。守郡; 世袭位皇子为王,望县陛的下长恩官准都。有”朝皇帝廷任直免接任免。县以下还设乡、
丞官相吏王权绾利
分与中封央制之
间的关系
县拥(有令封或地长、)爵位、土里地、管亭理等权基层组只有织俸。禄,无封地、无土地管理权
诸(地侯方国分有很权强)的地方独立影性 响: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 郡县制
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
政“治现体在制 四乡贵海、族之政里内治、,亭仰仗陛下的神①灵有而利获于官得加僚统强政一中治,央集权;
0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制)
皇位 世袭
朕为始皇帝。以计数,二世 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权 至上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皇帝制度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皇帝 独尊
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共21张PPT)

3、地方行政制度
太 尉 皇帝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郡(守)
郡县制
县(令)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行政长管称郡守;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 或县长。 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最高统治者
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 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中央政府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点。
项目 划分原则 政治制度 分封制 血缘关系 奴隶制 世袭 郡县制 地域 封建制 不世袭(皇帝任免)
不
同点
官员产生
与中央关系 影响
相对独立 容易出现地方割据,
分裂国家
直属中央管理 地方服从中央,有利于国家
统一
共同点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根本目的都是巩固统治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长城的修筑抵御了匈奴的进攻,巩固 了北边边防,保护了中原生产的发展,是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象征。
长城
陇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东 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 海 的封建国家,也是当 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
南海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问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 施?有什么意义?
君 主 专 制
(军事) (行政)
(监察)
郡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 郡县制 地方政府 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县
中 央 集 权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经济、交通统一)
措施
文化
统一文字 隶书 小篆
作用
经济
交通
军事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 推行,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 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 流与发展。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统一货币 有利于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圆形方孔半两钱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 开凿灵渠 北的水运交通。
太 尉 皇帝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郡(守)
郡县制
县(令)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行政长管称郡守;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 或县长。 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最高统治者
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 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中央政府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点。
项目 划分原则 政治制度 分封制 血缘关系 奴隶制 世袭 郡县制 地域 封建制 不世袭(皇帝任免)
不
同点
官员产生
与中央关系 影响
相对独立 容易出现地方割据,
分裂国家
直属中央管理 地方服从中央,有利于国家
统一
共同点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根本目的都是巩固统治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长城的修筑抵御了匈奴的进攻,巩固 了北边边防,保护了中原生产的发展,是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象征。
长城
陇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东 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 海 的封建国家,也是当 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
南海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问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 施?有什么意义?
君 主 专 制
(军事) (行政)
(监察)
郡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 郡县制 地方政府 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县
中 央 集 权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经济、交通统一)
措施
文化
统一文字 隶书 小篆
作用
经济
交通
军事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 推行,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 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 流与发展。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统一货币 有利于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圆形方孔半两钱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 开凿灵渠 北的水运交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年过去了,孔虚心想:“时代不同 统一 了,我再经 朝 了,国家_____ 了,现在是秦___ 商试试?” 于是,他离开了家乡, 咸阳 而去。这 直奔都城_____ 回他依旧贩卖盐和丝绸, 度量衡 因为政府统一了_____ , 他多带的几把尺子和容器, 都用不上了。
大大地赚了一笔之后,孔虚带 圆形方孔半两 钱,他决 着赚来的_____________ 定到南方去做生意,这时,又有商 小篆 (字 人向他借钱,于是他用______ 体)写了借据。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 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重用人才。 2.秦朝的建立: 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
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问题思考: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统一有利于国家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和措施; 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 秦始皇本纪》
问题:
秦王消灭六国,结束割据,实现统一,他 如何巩固统一的局面呢?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大权独揽
皇帝
丞 相
行 政
任免官员
御史 大夫
诸卿
郡县制: 中国古代继宗 法分封制度之 后出现的以郡 统县的两级地 方行政制度。
太 尉
军事
秦
监察
地方官制
中央具体政务
郡
县
乡
亭 里
郡守、郡尉、监御史
监察 行政 军事 县令\长 地方具体政务 基层具体事务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皇帝
太尉
军事
最高统治者
丞相 御史大夫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 2 3
秦灭六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重用人才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1)人民渴望统一,顺应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重用人才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源自返回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思想来源:战国法家---韩非的主张 (2)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内容: 2.文化上: 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经济上:
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 统一度量衡。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度[长度]
量[容积]
圆形方孔钱
衡[重量]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思想来源:战国法家---韩非的主张 (2)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内容: 2.文化上: 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经济上: 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秦国的圆形方
(1)思想来源:战国法家---韩非的主张 (2)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内容: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皇帝:自称皇帝,至高无上的权 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权: 地方:
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孔钱;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 路,开凿灵渠。
返回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思想来源:战国法家---韩非的主张 (2)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内容: 2.文化上: 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经济上: 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秦国的圆形方
1、统一全国,结束了割据混战的 局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国家,顺应历史潮流,符合 广大人民的愿望; 2、他一系列的巩固措施,促进了 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 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都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 作出过巨大贡献,是杰出的政治 家。 3、但是他又是著名的暴君。
(4)策略得当(远交近攻)
返回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①人们希望结束战乱。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 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重用人才(4)策略得当 2.秦朝的建立:
返回
战国初期的秦国
秦
返回
战国后期秦灭六国 燕 赵
齐
秦
韩 魏
楚
嬴政(秦王)
返回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①人们希望结束战乱。
行政 监察
中央政府
君 主 专 制
郡 (守 )
地方政府
中 央 集 权
县 (令 )
皇帝 丞相 御史 太尉 大夫 诸卿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郡守 监御史、郡尉
县令\长 乡三老、啬夫、游缴
里正、亭长
黔首(百姓)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思想来源:战国法家---韩非的主张 (2)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内容: 2.文化上: 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颁行全国
这样做生意真方便啊!
孔虚一路南下,顺着湘 灵 渠进入漓江, 江、穿过____ 南海 郡。他 来到最南端的______ 不由感叹道,这样做生意真 方便啊!
合作探究 说一说秦始皇的历史作 用?你原先的印象中,
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 ? 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 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
有没有差别?
合作探究
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 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大权独揽
皇帝
丞 相
行 政
任免官员
御史 大夫
监察 太 仆 宫 廷 车 马 宗 正 皇 室 事 务
太 尉
军事
秦
中央官制
郎 卫 中 尉 令 宫 门 宫廷 卫 警卫 戍
廷 治 少 典 奉 中 将 尉 粟 府 客 常 尉 作 司 内 工商 民 祭 京 少 法 史 税务 族 祀 畿 府 刑 农赋 皇室 外 礼 治 宫殿 狱 财政 财务 交 教 安 营建
孔钱;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 路,开凿灵渠。
5.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辽东 临洮
秦 朝 疆 域
长城一带
陇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也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
东
海
南海
情景题:商人孔虚生活于战国末年
大大地赚了一笔之后,孔虚带 圆形方孔半两 钱,他决 着赚来的_____________ 定到南方去做生意,这时,又有商 小篆 (字 人向他借钱,于是他用______ 体)写了借据。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 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③秦王嬴政重用人才。 2.秦朝的建立: 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
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问题思考: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 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统一有利于国家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和措施; 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 秦始皇本纪》
问题:
秦王消灭六国,结束割据,实现统一,他 如何巩固统一的局面呢?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大权独揽
皇帝
丞 相
行 政
任免官员
御史 大夫
诸卿
郡县制: 中国古代继宗 法分封制度之 后出现的以郡 统县的两级地 方行政制度。
太 尉
军事
秦
监察
地方官制
中央具体政务
郡
县
乡
亭 里
郡守、郡尉、监御史
监察 行政 军事 县令\长 地方具体政务 基层具体事务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皇帝
太尉
军事
最高统治者
丞相 御史大夫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 2 3
秦灭六国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重用人才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1)人民渴望统一,顺应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重用人才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源自返回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思想来源:战国法家---韩非的主张 (2)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内容: 2.文化上: 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经济上:
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 统一度量衡。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度[长度]
量[容积]
圆形方孔钱
衡[重量]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思想来源:战国法家---韩非的主张 (2)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内容: 2.文化上: 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经济上: 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秦国的圆形方
(1)思想来源:战国法家---韩非的主张 (2)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内容: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皇帝:自称皇帝,至高无上的权 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权: 地方:
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孔钱;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 路,开凿灵渠。
返回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思想来源:战国法家---韩非的主张 (2)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内容: 2.文化上: 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经济上: 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秦国的圆形方
1、统一全国,结束了割据混战的 局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国家,顺应历史潮流,符合 广大人民的愿望; 2、他一系列的巩固措施,促进了 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 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都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 作出过巨大贡献,是杰出的政治 家。 3、但是他又是著名的暴君。
(4)策略得当(远交近攻)
返回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①人们希望结束战乱。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 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嬴政重用人才(4)策略得当 2.秦朝的建立:
返回
战国初期的秦国
秦
返回
战国后期秦灭六国 燕 赵
齐
秦
韩 魏
楚
嬴政(秦王)
返回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①人们希望结束战乱。
行政 监察
中央政府
君 主 专 制
郡 (守 )
地方政府
中 央 集 权
县 (令 )
皇帝 丞相 御史 太尉 大夫 诸卿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郡守 监御史、郡尉
县令\长 乡三老、啬夫、游缴
里正、亭长
黔首(百姓)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思想来源:战国法家---韩非的主张 (2)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内容: 2.文化上: 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颁行全国
这样做生意真方便啊!
孔虚一路南下,顺着湘 灵 渠进入漓江, 江、穿过____ 南海 郡。他 来到最南端的______ 不由感叹道,这样做生意真 方便啊!
合作探究 说一说秦始皇的历史作 用?你原先的印象中,
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 ? 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 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
有没有差别?
合作探究
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 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大权独揽
皇帝
丞 相
行 政
任免官员
御史 大夫
监察 太 仆 宫 廷 车 马 宗 正 皇 室 事 务
太 尉
军事
秦
中央官制
郎 卫 中 尉 令 宫 门 宫廷 卫 警卫 戍
廷 治 少 典 奉 中 将 尉 粟 府 客 常 尉 作 司 内 工商 民 祭 京 少 法 史 税务 族 祀 畿 府 刑 农赋 皇室 外 礼 治 宫殿 狱 财政 财务 交 教 安 营建
孔钱;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 路,开凿灵渠。
5.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辽东 临洮
秦 朝 疆 域
长城一带
陇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也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国。
东
海
南海
情景题:商人孔虚生活于战国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