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病种,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诊疗方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涵盖了各种疾病和病因。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中医学对疾病的分类主要依据病因、病位和病机进行,病因是指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病位是指疾病在人体中的发生和发展的部位,病机是指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医诊疗方案常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24个专业。

一、内科类1. 气管炎2. 哮喘3. 肺结核4. 肺炎5. 支气管扩张6. 消化性溃疡7. 肝炎8. 肠炎9. 胃炎10. 胆结石11. 冠心病12. 高血压13. 低血压14. 心绞痛15. 心律失常16. 中风17. 糖尿病18. 痛风19. 内分泌失调20. 失眠21. 神经衰弱22. 抑郁症23. 痿病24. 肾炎二、外科类1. 痔疮2. 疝气3. 瘢痕疙瘩4. 外伤5. 蚊虫咬伤6. 烧伤7. 切口感染8. 骨折9. 腰肌劳损10. 颈椎病11. 肩周炎12. 跌打损伤13. 关节炎14. 风湿性关节炎15. 骨质疏松症16. 痛风病17. 黑斑18. 痤疮19. 脓肿20. 痈疽21. 慢性溃疡22. 白癜风23. 痤疮24. 银屑病三、妇产科1. 子宫颈糜烂2. 子宫脱垂3. 卵巢囊肿4. 月经不调5. 更年期综合症6. 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7. 子宫肌瘤8. 妇科炎症9. 子宫内膜异位症10. 脱发11. 卵巢功能减退12. 乳腺增生13. 乳腺癌14. 不孕不育15. 难产16. 宫外孕17. 流产18. 妊娠呕吐19. 妊娠中毒症20. 胎动不安21. 宫颈癌22. 产后抑郁症23. 妇科肿瘤24. 产后恶露不利四、儿科1. 感冒2. 咳嗽3. 发热4. 肺炎5. 哮喘6. 消化不良7. 腹泻8. 食欲不振9. 营养不良10. 发育迟缓11. 脾虚12. A型流感13. 手足口病14. 百日咳15. 肺结核16. 小儿疳积17. 湿疹18. 尿床19. 小儿遗尿症20. 病毒性心肌炎21. 婴儿腹泻22. 新生儿黄疸23. 小儿斜视24. 小儿脱肛五、眼科1. 近视2. 远视3. 散光4. 眼睑垂坠5. 眼结膜炎6. 青光眼7. 眼球突出8. 玻璃体浑浊9. 视网膜脱落10. 视神经炎11. 夜盲症12. 白内障13. 眼底出血14. 角膜溃疡15. 干眼症16. 眼屈光不正17. 黄斑病变18. 眼球扭转19. 角膜炎20. 痛眼病21. 眼外伤22. 白瞳病23. 老年性黄斑变性24. 角膜混浊六、耳鼻喉科1. 中耳炎2. 鼻炎3. 鼻窦炎4. 鼻窒息5. 咽喉炎6. 声带息肉7. 音聋8. 耳鸣9. 鼻出血10. 鼻息肉11. 鼻中隔偏曲12. 鼻咽癌13. 鼻咽淋巴瘤14. 咽部异物15. 扁桃体炎16. 梅核气17. 漏斗胸18. 喉癌19. 气管食管瘘20. 咽喉肿瘤21. 鼻疽22. 打呼噜23. 眩晕病24. 嗓子疼痛以上即为24个专业105个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目录,这些方案是中医学通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内科支气管扩张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支气管扩张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所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及变形。

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咯血”、“肺痈”等范畴。

多因肺虚卫外不固,感受六淫之邪、蕴结为热、邪热犯肺,或素有瘀热蕴肺,或嗜酒过度、恣食肥美,以致酿生痰热,或内伤情志,肝火过旺,热伤肺络所致。

日久热灼肺阴,可见肺阴耗伤。

一旦出血,往往瘀血内留,瘀血不去,血不归经,可再咯血。

【诊断】1长期咳嗽,多在晨起或躺卧等体位变动时明显;咳痰量多,呈脓性痰,或时有腥臭味。

痰液静置后可分为3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黏液,下层为脓块和坏死组织。

多数患者常有反复咯血,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大出血。

2 .早期或病情轻微者可无明显体征,病情严重或反复感染时,病变部位可闻及湿啰音。

咳吐大量脓痰的患者常有呼吸困难,出现杵状指(趾)。

3 .确定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查、胸部CT检查。

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在继发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晚期患者红细胞总数减少,呈中、重度贫血。

4.本病应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癌、先天性肺囊肿等鉴别。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以痰热阻肺,热盛伤络,久则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治疗当察其虚实,分别选用清热化痰、泻热止血、养阴润肺、化瘀宁络等法。

1燥热伤肺证突然咯血,气急咳嗽,胸部闷痛,身热口渴,鼻燥咽干,舌质红,苔白燥或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举例:清燥救肺汤加减。

桑叶IOg,生石膏(先下)15g,麦冬12g,杏仁10g,沙参12g,枇杷叶10g,藕节10g,川贝母6g,阿胶(烂化)10g,仙鹤草10g,甘草6g。

加减:咳血甚者,加云南白药0.5g或三七粉(冲服)2gO兼有发热,头痛,咽痒者,加金银花10g,连翘10g,牛劳子10g,芦根20g。

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5g,芦根15g。

大便干者,加生地黄10g,瓜萎15g。

2 .内热炽盛证身热咳嗽,咯血鲜红,胸闷胸痛,口干欲饮,便秘浸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脾胃气虚兼痰湿证35例

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脾胃气虚兼痰湿证35例

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脾胃气虚兼痰湿证35例黄琼珍;裴远丽;李洁莲;宁艺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7(026)023
【摘要】目的:观察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脾胃气虚兼痰湿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拟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EV1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2%,优于对照组的62.8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脾胃气虚兼痰湿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黄琼珍;裴远丽;李洁莲;宁艺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医院,广西玉林5370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医院,广西玉林5370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医院,广西玉林537000;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2.2+2
【相关文献】
1.六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32例临床观察
2.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胃炎95例临床观察
3.六君子汤加减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110例
4.六君子汤加减合耳穴压豆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110例
5.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稳定期35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0例

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30例
1 资料 与 方法
显效 : 咳嗽 、 咳脓 痰 症 状 和肺
11 一 般 资料 收集 20 . 09年 6 1 就 诊 我 院 呼 — 2月 吸科 门诊 及 住 院 的支气 管 扩 张症 患 者 6 例 ,将其 l 分 为 两组 , 疗组 3 治 0例 , 中男 1 , 1 ; 其 2例 女 8例 年 龄 2 4—7 2岁 , 中位 年龄 4 . ; 程 2—4 58岁 病 3年 , 平
2 结 果
21 两 组 临床 疗效 比较 .
治疗 组 总有 效率 9 .%。 33
对照 组 总有 效 率 为 8 .% ,治 疗组 优 于 对 照组 . 06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P<00 )见 表 1 .5 , 。 22 两组 治疗 前 后血 常规 比较 对 照 组 与 治疗 组 . 前 白细胞 总 数 分 别 为 (24±47 0 L (31± 1. .)X19 、 1. /
管扩 张 症 可 明 显 改 善 惠 者 症 状 , 低 白细 胞 总数 , 降 临床 整 体 疗 效 提 高。
关键词 支气管扩 张症 : 加味黄连温胆 汤; 中医药疗 法
支气 管 扩 张 症 为 呼 吸 系 统 常 见 病 , 指 直 径 是 >2mm 中 等 大 小 的 近 端 支 气 管 由 于 管 壁 的 肌 肉 和弹性组织破 坏引起 的异 常扩张 , 临床 以慢性 咳
组, 对照组 给 常规 治疗 , 治疗组在 对照组基 础上加 用加 味黄 连温胆 汤治疗 , 疗程 为 1 , 0d 以总体 疗效与血 常规为评价指标 结果 : 治疗组 总有效 率为 9 .%, 照组为 8 .%, 33 对 06 治疗组优 于对 照组 , 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 P<00 ) 治疗组治疗后 白细胞 总数 、 . 5 中性粒 细胞和淋 巴细胞明显降低( P<00 ) 与对 照组 治疗相 比差异 .5 , 有统计学意义( P<00 ) . 。治疗组 治疗后 血红蛋 白明显升 高( 5 P<00 ) .5 。结论 : 应用加 味黄连温胆汤治疗 支气

支气管扩张症诊疗指南

支气管扩张症诊疗指南

支气管扩张症诊疗指南【临床表现】(一)童年有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如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炎。

(二)典型的慢性咳嗽、脓痰,与体位改变有关,痰量每天可达数百毫升,伴厌氧菌感染者则有臭味。

(三)反复咯血,占50%~ 75%,血痰至大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不一定相关。

(四)反复肺部感染,特点为同一部位反复发生和迁延不愈。

(五)反复肺部感染者有全身中毒症状,如间歇性发热、乏力、食欲下降和贫血等。

【体格检查】体检肺部有持续性固定部位的湿性罗音。

约1/3患者有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一)胸部 X 线平片早期仅见一侧或双侧下肺纹理局部增多和增粗;典型者见粗乱肺纹理中有多个不规则的环状透亮阴影或卷发状阴影,感染时阴影内可见气液平面。

(二)CT 检查见管壁增厚的柱状扩张或成串或成簇的囊性扩张,可见印戒征或双轨征。

【治疗】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原、促进痰液排除、控制感染,必要时手术切除。

一、去除诱因对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慢性齿龈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应积极治疗。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排除痰液。

(一)祛痰剂常用有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

(二)支气管舒张剂可用氨茶碱,特布他林,或沙丁胺醇等。

(三)体位引流其作用有时比抗生素治疗更为重要。

体位引流是根据病变的部位予取不同的体位,原则上应使患肺位置抬高,引流支气管开口朝下,有利于痰液流入大支气管和气管而排出,每日引流2~ 3 次,每次15~ 30 分钟。

(四)纤维支气管镜吸引痰液如体位引流效果不满意,可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还可取痰标本行病原体培养,痰液粘稠且多者可行支气管冲洗,用30~ 50m1生理盐水冲洗2~3 次,吸净后再行注药。

三、控制感染:主要治疗措施。

选择抗生素应以痰培养结果作参考。

初期常用经验性抗菌治疗。

支气管扩张症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易出现混合性感染。

感染就常涉及球菌杆菌及厌氧菌。

铜绿假单胞菌亦成为重要病原体之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为首选抗生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PPT课件)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PPT课件)

02
舌质红或紫暗,苔黄腻,脉滑数。治当清热解毒,祛痰化 瘀,方用《济生方》桔梗汤加减:桔梗、浙贝、桑白皮、 全瓜蒌、苡仁、海蛤粉、黄芩各15g,杏仁、当归、桃仁 各12g,金银、鱼腥草各30g,黄芪20~30g。
03
患者热毒炽盛,大量脓痰,高热不退,大便秘结等,可于 上方中加苇茎、鲜竹沥、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黄(无大 便秘结亦常用之)、栀子等以加强清热解毒排痰。
03
病因病机
01
02
03
平素肝气郁滞,日久气 火上逆犯肺。
虚证形成原因有二:阴 虚内热之体,肺失清肃 之权,而虚火上炎;
促进康复
可用青霉素20万~40万U及链 霉素0.25~0.5g,或庆大霉素4 万~8万U,于体位引流后超声 雾化吸入。
特殊情况
结核患者应选用抗痨药。
其他措施
•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呼吸道化脓性感染或咯血,且中西医治疗不易控制,年龄40岁以下,全身情况良好,无其他严重器质 性疾病和肺功能严重障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般措施
艾灸:教会患者用艾条温 和灸双足三里各10分钟, 石门5分钟,以皮肤发红 为度,起床与睡前各1次 ,10天后改为每天1次, 常年不断。
自我按摩:取足三里、迎 香、太阳、百会等穴,经 常轻轻揉按,常年不断。
平时注意引流排痰,以保 持呼吸道通畅,减少继发 感染,预防病情发展。
避免精神上的创伤,经常 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 病魔的信心,对于减少咯 血、咳嗽的反复发作具有 重要意义。
03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如坚持跑步、散步、打太极拳或练习气功;开 展耐寒锻炼,从夏日开始用冷水擦身,先从头面四肢逐渐擦全身,气温降低时 水温可作适当调整。体质强者冬天也可以冷水擦身或淋浴。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1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1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1例分析病历资料患者,男,63岁,农民。

因“反复咳嗽、咳痰、咯血30年,再发7天”入院。

患者30年前始,常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咯血。

痰常为黄绿色脓痰,量每天约200ml。

咯血程度不等,有时小量痰血,有时大量咯血。

曾确诊为“左下支气管扩张”。

入院前7天因受凉后上述症状再发。

此次发病以咳嗽、咯血为主要症状。

感喉部发痒,轻咳,即咯出鲜红色血,每次量约20ml,6~7次/日。

无畏寒、发热、盗汗,无心悸、胸闷、气促。

体检: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动度对称,无增强或减弱,触觉语颤对称,无增强或减弱,双肺叩诊音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湿啰音。

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资料:肺部CT:左下肺有可见大小不同的环形影,直径大的2cm,小的5~10mm,互相聚集,有如蜂窝状,周围有浓密的索条状影。

诊断:左下肺支气管扩张。

治疗:入院后予抗感染,垂体后叶素、立止血、氨甲苯酸、酚磺乙胺止血等治疗,病情好转不明显,轻微活动后即咯出鲜红色血。

之后,加用中藥治疗。

予:旋复华10g,枇杷叶10g、杏仁10g、浙川贝各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茜草10g、生地榆10g、小蓟10g、黛蛤散6g(包煎)、茅芦根各10g、三七粉3g (分冲)。

加服中药后,患者没有再次咯血,1周后病情稳定,能自由活动。

2周后病情好转出院。

患者出院后2个月未出现咯血。

随诊半年,患者未再次咯血。

讨论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大多数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尤其是儿童和青年时期麻疹、百日咳后的支气管肺炎,由于破环支气管管壁,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

病理改变为支气管管壁弹力组织、肌层以及软骨受损,由纤维组织替代,管壁变形扩张。

扩张形态可分为柱状和囊状两种,亦常两种混合存在。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中医认为是热郁在肺,络脉受伤,应萧降肺气以止其咳,凉血清营以止其血。

支气管扩张中药方剂

支气管扩张中药方剂

支气管扩张中药方剂1、有清化止血汤桑白皮10克、象贝母10克、光杏仁10克、竹沥10克、半夏10克、紫菀10克、阿胶10克、黄芩12克、全瓜蒌12克、仙鹤草15克、栀子10克,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敛血。

支气管扩张咯血痰热壅肺型。

咳嗽气急,痰多,质粘厚或稠黄或有腥味,咯血,口干而粘舌苔黄腻,脉滑数。

2、有清肝泻肺止血汤牡丹皮8克、郁金1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紫菀10克、仙鹤草15克、钟乳石3克、小蓟12克、柴胡12克、生地12克。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效清肝泻火,止血镇咳。

支气管扩张咯血肝火犯肺型。

咳嗽气逆,咯血鲜红,肋痛善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3、有滋阴降火止血汤仙鹤草15克、牡丹皮6克、生地15克、阿胶10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泽泻10克、黄芩炭6克、山茱萸10克。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功效滋阴降火,潜阳止血。

支气管扩张咯血阴虚火旺型。

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干咳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1、支气管扩张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支气管扩张药和积极的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体位引流、每天拍背数次、呼吸锻炼、宣教呼吸保健原则等。

使用增加黏液流动性的湿化、祛痰药,还有减少刺激物的接触。

治疗相关疾病如:鼻窦炎、胃食管反流、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等,每年注射百日咳、麻疹及流感的疫苗。

2、支气管扩张治疗方法有咯血治疗咯血是支扩的常见症状,且为威胁生命的主要原因,咯血常无明确的诱因,也不一定与其他症状,如发热、咳脓痰等平行。

少量咯血经休息,镇静药,止血药,一般都能止住。

大量咯血可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气管镜最好用硬镜检查,局部注冰水,用细长条纱布或Fogarty管堵塞。

3、支气管扩张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病变局限,有明显症状,或肺部反复感染为主要的适应证。

手术可以彻底切除病变肺组织,取得良好效果。

双侧均有病变,症状主要来自病重一侧,可以切除严重一侧,术后如对侧病变仍有症状可药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版)。

(1)症状:咳嗽为本病常见症,多伴有咳痰,痰液为黏液性、黏液脓性、脓性或黄绿色脓痰。

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也是较为常见的症状。

(2)体征:可闻及湿啰音,以肺底最为多见,多自吸气早期开始,吸气中期最响亮,持续至吸气末。

(3)影像学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可确诊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应根据既往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定义:当患者出现下列9项中的4项可诊断:痰量增多或痰的性质恶化;气促加重;咳嗽增加;发热(T>38℃);疲倦、乏力或运动耐量下降;喘息增加;FEV1或FVC较既往记录下降10%;肺部啰音改变;影像学提示肺部病变进展。

(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72-2008)。

1.风热犯肺证:咳嗽频剧,喉痒咳嗽,咯黄痰,不易咳出,常伴有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口渴等表热证,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2.痰热壅肺证:咳嗽气粗,咯大量黄脓痰,或伴咯血或痰带血丝,胸闷气短,或胸痛,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或滑数。

3.痰浊阻肺证: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晨起或饭后尤多,伴胸闷脘痞,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白腻,脉濡滑。

4.肝火犯肺证:咳嗽气逆,痰量少色黄,质粘难咯,或咯血鲜红,胸胁胀痛,伴性急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5.阴虚火旺证:咳嗽反复发作,或伴咯血,血色鲜红,或痰中带血,痰少,或干咳无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发红,口燥咽干,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6.肺脾气虚证:咳嗽咳痰,痰白而稀,不易咯出,胸闷气短,自汗出,易感冒,体倦乏力,腹胀纳少,大便或溏,自汗,易感冒,舌淡,苔白或腻,脉滑。

7.肺肾气阴两虚证:干咳或少痰,痰白粘或黄白,痰中带血或反复咯血,气
短,乏力,动则加重,口干甚至口渴,盗汗或自汗,手足心热,舌体瘦小,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脉沉细或细数。

8.气不摄血:反复咯血不止,血色淡红或有紫暗血块,气短胸闷,汗出。

舌淡暗或有紫疾斑,苔薄白,脉细涩。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金银花、连翘、竹叶、荆界、薄荷、芦根、桔梗、甘草、炙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肺化痰、化瘀消痈
推荐方药:千金苇茎汤合桔梗甘草汤加减。

苇茎芦根?、桃仁、冬瓜仁、薏苡仁、桔梗、炙甘草、半夏、旋覆花、前胡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痰浊阻肺证: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推荐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清汤加减。

法半夏、陈皮、茯苓、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紫苑、款冬花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肝火犯肺证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宁络
推荐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青黛、海蛤壳、白茅根、栀子、黄芩、川贝母、龙胆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5.阴虚火旺证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

西洋参、麦门冬、阿胶、玄参、百部、五味子、百合、生地黄、白芍、白蔹、黄芩、白及、地骨皮、旱莲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6.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川贝母、百部、莱菔子、白芥子、苏子、矮地茶、肉桂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
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7.肺肾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推荐方药:偏阴虚者,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

西洋参、麦冬、阿胶、玄参、百部、五味子、百合、生地黄、白芍、白蔹、黄芩、白及、地骨皮、墨旱莲等。

偏阳虚者,金匮肾气丸加减。

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8.气不摄血证
治法:补气摄血
推荐方药:方用归脾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木香、仙鹤草、地榆、茜草根。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辨证论治同时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时)、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地)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人)等不同特点来进行选择用药。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针灸:适用于所有证型。

选穴:风门、肺俞、厥阴俞,华盖、玉堂、膻中,配穴:阴陵泉、公孙、丰隆、鱼际、合谷、肾俞、脾俞、足三里等。

操作:肾俞、脾俞、足三里用补法,余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留针15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穴位贴敷:针对咯血患者,选择涌泉穴。

3.穴位注射:针对咯血患者,选择孔最、血海、膈俞穴位。

(三)西药治疗
参照《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相关内容指导治疗。

主要包括物理治疗(排痰、呼吸肌训练)、抗菌药物治疗、咯血的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及非抗菌药物治疗(黏液溶解剂、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等。

合并发热时给予退热对症治疗。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合并症状恶化,即咳嗽、痰量增加或性质改变、脓痰增加和(或)喘息、气急、咯血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应考虑应用抗菌药物。

仅有黏液脓性或脓性痰液或仅痰培养阳性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四)护理调摄要点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饮食和心理指导等。

1.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可口、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饮食有节,戒烟酒。

2.起居护理:加强锻炼,劳逸适度;慎风寒,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

3.情志护理:指导患者自我排解方法,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
护理。

4.痰多者鼓励患者将痰排出。

咳而无力者,可翻身拍背以助痰排出,必要时
吸痰。

5.增强体质,对慢性久咳虚咳的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免疫功
能,增强抗病能力。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咳嗽无白天间断咳,不白天咳嗽或见夜昼夜频咳或阵发,
影响工作生活里偶咳尚能坚持影响工作和休息
工作
咳痰昼夜咳痰昼夜咳痰昼夜咳痰昼夜咳痰<10ml 10-50ml 51-100ml 100ml以上
痰色

无稀白黄白或淡黄黄稠或黄绿
咯血<10ml/天10-20ml/天21-50ml/天>50ml/天
发热<37.5℃37.5-38.0℃38.1-39℃>39.0℃
喘息无偶发,不影响睡喘息日夜可见,尚喘息不能平卧,影
眠或活动能坚持工作响睡眠及活动
胸痛
湿罗音无

轻微
较局限,单侧较
局限,分布1个
象限
胸痛明显,可忍受
较局限,但双侧肺
可闻及,分布2个
象限
胸痛明显,影响呼
吸、咳嗽
范围较广泛,双侧
肺部均可闻及,分
布3-4个象限
(二)评价方法
根据尼莫地平法判定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治疗
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100%
①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
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
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好转,积分减少≥30%;
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 30%。

参考文献:
1.李建生.支气管扩张症中医辨证治疗概要[J].中医学
报,2017,32(10):1867-1869.
2. 蔡柏蔷,何权瀛,高占成,等.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2012版).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5):315-328.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
牵头人:李建生(河南中医药大学)
主要完成人:
李素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明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苏惠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苗青(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李建生(河南中医药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