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辨证治疗【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泌尿系的各个部位,如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都有可能生成结石,临床多出现腰腹痛,急性发作时易出现血尿、肾绞痛、肾区叩痛,或输尿管行经区域压痛,属于中医的“石淋”、“腰痛”、“血淋”等范畴。
目前西医对泌尿结石症的治疗尚无十分有效的办法,而中医治疗却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人所在医院地处山区,常见此病多发于青壮年。
本人运用汤药排石为许多病人解除了痛苦,总有效率在70%左右。
现将临床中医辨治本病的方法浅述如下:1 病因病机1.1 湿热蕴结,注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尿中杂质结为砂石。
此种湿热蕴结所致的结石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发小腹胀满、尿频、尿急、尿痛、舌红苔白、脉弦滑,西医认为多为下尿路结石或结石合并感染,中医主要治法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1.2 脾肾亏虚脾虚则中气下陷肾虚则下元不固,影响水湿输布,膀胱气化而成石,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酸坠胀,精神困惫,舌淡、脉沉弱,西医认为多为病情持久、肾积水、肾功能受损者,中医主要治法为健脾益肾,扶正排石。
1.3 气滞血瘀尿流不畅,尿液滞留,杂质沉积,结为砂石。
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肋隐痛或酸胀、局部有压痛、叩击痛、舌质暗、苔薄白、脉涩,中医主要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瘀,通淋排石。
2 辨证治疗2.1 清热利湿排石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津液成石,如《巢氏病源》记载:“石淋者,有如砂石,膀胱蓄热而成,正如汤瓶久在水中,底结白碱也”。
清热利湿排石适用于湿热型患者,有腰部或少腹部疼痛持续,恶心呕吐,发热,有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数不畅,灼热刺痛,或有血尿、脓尿,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用八正散加减。
常用药物有车前子、萹蓄草、凤尾草、瞿麦、大黄、黄柏、泽泻、金钱草、生山栀等。
血尿者,加大小蓟、地榆。
2.2 补益肾气消石结石虽为湿热之邪为患,治当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但勿忘肾虚,当辨其标本缓急,且须顾及脾胃。
泌尿系结石中医诊治方案

生大黄12g(后下)
滑石15g
甘草6g
灯心花。
敷贴
鲜虎杖根100克,乳香15克,琥珀10克,元寸1克。诸药混合,捣融如膏,取药膏如枣大1块,放于胶布中间贴敷神阙、膀胱俞、肾俞穴,每穴1张,每日换药1次。
电针
(一)取穴
肾结石
主穴:肾俞(阴极)、关元、阴陵泉(阳极)。
辨证论治
内服法
外治法
针法
开单
穴位贴敷;
每次2穴,14元/穴,每日一次,3-5天一疗程
(穴位:神阙、膀胱俞、肾俞等)
电针:
81元/6穴,每日一次,3-5次一疗程
穴位如下
湿热蕴结
腰痛,少腹急满,小便频数短赤,溺时涩痛难忍,淋漓不爽,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八正散
车前子15g
木通10g
瞿麦10g
扁蓄12g
配穴:京门、膀胱俞、照海、天枢。
输尿管结石
主穴:中上段:肾俞(阴极)、膀胱俞(阳极);下段:肾俞(阳极)、水道(阴极)。
配穴:中上段:气海、三焦俞;下段:次、中极。
膀胱尿道结石
主穴:关元、中极(阴极)、水道、三阴交(阳极)。
配穴:交信、腹结、内关。
气滞血瘀
腰腹酸胀或隐痛,时而绞痛,局部有压痛或叩击痛;舌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微黄,脉弦紧。
熟地黄15g
山茱萸8g(制)
牡丹皮12g
山药20g
茯苓12g
泽泻8g
肉桂5g
附子10g(制)牛膝12g
车前子15g
大便溏薄,加补骨脂、白扁豆;阳痿早泄,加锁阳、巴戟天;神气怯弱、少腹坠胀者,加黄芪、人参;水肿明显者,加干姜、白术。
金铃子散合石苇
金铃子20克、玄胡各20克.通草20克、石苇15克、王不留行10克、滑石10克、甘草(炙)6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瞿麦10克、芍药10克、葵子10克。
治疗泌尿结石,朱良春教授这几个方屡试不爽

治疗泌尿结石,朱良春教授这几个方屡试不爽泌尿结石又称为尿石症,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
发病原理尚不明确,但应与现代生活环境与饮食习惯有关,泌尿系结石已成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不痛则已,痛则令人抓狂。
不是所有的泌尿系结石都有手术治疗、碎石的指证,故对于一部分保守治疗患者来说,更多的治疗手段显得越发重要。
中医名家,朱良春教授治疗泌尿系结石有方法,屡试屡效。
辨虚实,随证治之,自拟四方。
“通淋化石汤”治尿石实症,“增水益气排石汤”治尿石气阴两虚症,“济生肾气三金汤”治疗尿石肾阳虚衰症,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肾结石,历年来治疗各种泌尿系结石,疗效卓著,经验独到,今选析如下:通淋化石汤“通淋化石汤”,适合于泌尿系结石新发病期。
新病证为下焦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又要注重湿热久留,每致耗伤肾阴或肾阳。
故新病应清利湿热,通淋化石。
朱良春自拟“通淋化石汤”(基本方由鸡内金、金钱草、海金砂、石见穿、石韦、冬葵子、芒硝、六一散、桂枝、茯苓组成)。
方以清利为主,佐以温阳,方中鸡内金、金钱草为对,一以化石,一以排石。
金钱草清热利尿、消肿排石、破积止血,朱良春大剂量使用,对泌尿系结石的排除尤有殊效。
海金砂、石见穿为对,海金砂甘、淡、寒,淡能利窍,甘能补脾,寒能清热,故治尿路结石有殊效,石见穿苦、辛、平,健脾胃,消积滞,能助鸡内金攻坚化石,亦助金钱草通淋排石。
石韦、冬葵子为对,一为利水通淋止血、泄水而消瘀,一为甘寒滑利,通淋而排石,乃取《古今录验》“石韦散”之意。
又伍以芒硝、六一散为对,芒硝辛苦咸寒,有泄热、润燥、软坚、化石之功,六一散利六腑之涩结,亦有通淋利水排石之著效,尿路结石用芒硝,有通后者通前之妙,病在前,而病之机窍在后,当取反治,乃有局方“八正散”用大黄之意,医者昧于此,往往难免束手无策。
朱良春又妙伍桂枝、茯苓为对,取仲景“五苓散”之意,通阳化气行水,桂枝通阳于外,茯苓通阳于下,化机鼓荡,气化水,水化气,使全方活泼泼一片化机,盖清利之中辅以温阳,颇能提高利水排石的疗效,亦可顾扶肾气,使命火旺盛,气化蒸腾有力,水液代谢复常。
治泌尿系结石秘验单方四则(资深名老中医经验精选)

治泌尿系结石秘验单方四则(资深名老中医经验精选)导读:泌尿系结石按照中医学理论是由于肾虚而膀胱湿热所致,一般治以清热渗湿、理气通淋,如气虚者则改予益气渗湿,阳虚肾亏者则先温肾健脾利湿。
历代医家多采用“清除积热”“渗湿利尿”“调和气机”或“益气补肾”等法,其目的主要是涤去结石,病即随之消失。
在结石排除之后,又多予培补脾肾功能气化之药物,以期巩固疗效,杜绝复发。
推送选取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治泌尿系结石的秘、验、单方数则,每方列有处方、功效、用法、说明等,条理清楚,一目了然,使用方便,疗效可靠。
可使阅者得其要领,易于师法,适合广大医务工作者及自学中医者使用。
//////////治泌尿系结石验方四则主编/徐福宁柏立群霍敏1.逐石汤邓铁涛经验方【处方】金钱草 30g,海金沙藤 18g,白芍 10g,生地黄 12g,鸡内金 6g,琥珀末 3g(冲服),广木香 4.5g(后下),小甘草 4.5g。
图:鸡内金【功效】清热利湿,通淋逐石。
【用法】水煎服。
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输尿管结石。
方中金钱草清热利湿逐石为主药;海金沙藤以利水通淋;鸡内金消石为辅药;佐以琥珀末祛瘀通络止痛;广木香行气解郁止痛;生地黄、白芍利水而不致伤阴;小甘草和诸药而为使。
合而用之有清热利湿,通淋逐石之功。
临床运用,效果满意。
2.三金二石汤岳美中经验方【处方】金钱草 210g,海金沙 30g,滑石 12g,甘草 3g,川牛膝 10g,石苇 60g,车前子 12g,云苓 20g,泽泻、鸡内金各 12g。
【功效】凉血止血。
【用法】水煎服。
每日 1 剂。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肾结石,对输尿管结石亦有效。
此方具有清热利湿、促进排石的功效,方中鸡内金、金钱草有化石、溶石的作用,车前子、滑石清热利尿,茯苓、泽泻渗湿利尿。
诸药合用可迅速加大尿量。
川牛膝引导结石下移,石苇扩张输尿管和尿道,利于结石在狭窄处排出。
临床运用二十余年,效果确切,排石率在70%以上。
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泌尿系结石又称尿石症,包括上尿路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下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结石所致的绞痛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男女比例为3:1;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以腰痛、血尿为主要表现有时结石可以从尿道排出,故中医有“石淋”、“沙淋”、“血淋”之称;治疗方案很多,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多数结石尚无十分理想的预防方法;一、中医病因病机:基本病因为肾虚和下焦湿热,其中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肾纳气主水,与膀胱相表里;肾虚气化不利,尿液生成与排泄失常,使水湿邪热蕴结于肾与膀胱;湿热蕴结,煎熬日久,形成沙石;沙石阻塞尿路,不通则痛;热伤血络则出现血尿;肾虚、湿热以及气、血、痰、湿交阻为其基本病理变化;湿热阻滞气机,气机运行失畅,血脉经络不通,腰腹疼痛即作;热伤血络,血溢脉外,下走阴窍,则出现血尿;湿热蕴结膀胱,则尿频急涩痛;脾肾亏虚,水湿不化,痰瘀交阻,可出现肾积水、肾功能受损;二、疾病诊断1症状、体征诊断:1、尿中夹砂石,小便频数,淋沥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小腹拘急隐痛,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引外阴,尿中带血;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2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以白细胞增多为主,可见红细胞,合并感染时可查到脓细胞,PH对判断结石成分有积极意义,如感染性结石呈强碱性,尿酸结石呈强酸性,草酸钙结石、可在正常范围;2、尿培养:合并感染时,可确定致病菌;3、血、尿生化:测定血与尿中的钙、磷、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等,如有异常时,有助于分析形成的原因,并了解结石对肾功能的影响;4、结石形成分析:将已排出的结石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类型,可为以后的防治提供参考;3影像学检查:1、B型超声波检查BUS:有助于阴性结石的诊断,同时可了解结石的个数、大小及肾脏积水程度;2、腹部平片KUB:显示结石大小、个数、外形、及透光程度,必要时可摄侧位片或断层片,帮助确诊;3、静脉尿路造影IVP:观察肾功能,确定有无梗阻及结石与尿路的关系;与KUB结合检查,绝大部分尿路结石均可确诊;4、CT检查:怀疑阴性结石或肿瘤时,作为BUS的补充;5、逆行性肾盂造影:对于IVP不显影或显影不佳时,可用此检查;有助于了解尿路是否通畅、是否有阴性结石存在,同时也有助于癌病的鉴别;三、中医治疗:结石表面光滑,直径<1cm,双侧肾功能正常,无尿路狭窄、畸形者,可采用本法治疗;1湿热蕴结证证候:腰痛,少腹急满,小便频数短赤,溺时涩痛难忍,淋沥不爽,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药:八正散加减: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甘草梢、金钱草、海金砂,川楝子、王不留行;2气滞血瘀证证候:腰腹酸胀或隐痛,时而绞痛,局部有压痛或叩击痛;舌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微黄,脉弦紧;治法:行气活血,通淋排石;方药:金铃子散合石韦散加减:金铃子、玄胡、石苇、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金钱草、鸡内金、王不留行;3肾气不足证证候:腰酸坠胀,疲乏无力,病程日久,时作时止,尿频或小便不利,夜尿多,面色无华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前仁牛膝;四、总攻疗法中西结合时间及方法:7:00 中药头煎200ml,口服 7:30 双氢克尿噻50mg,口服8:30 饮水500-1000ml 9:00 饮水500-1000ml9:30 中药二煎200ml,口服10:30 针刺肾俞、膀胱俞肾盂、输尿管上端结石;肾俞、水道、关元输尿管下段结石电针初弱后强,共20分钟11:00 起床活动,跳跃;总攻疗法通常隔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休息2周后可进行下一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五、护理1.大量饮水,每天饮水量3000mL 以上,使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为了保持夜间尿量,睡前饮水,睡眠中起床排尿后再饮水;根据结石成分或血、尿有关成分的分析,调整摄入的食物种类;2.肾绞痛时,肌内注射度冷丁和异丙嗪,或阿托品合吗啡;肾区局部热敷可减轻疼痛.心痛定含舌下有明显止痛效果;3.应注意情志调护,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4.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忌辛辣食品,忌烟酒等;石淋患者应少食菠菜、草莓、土豆、蛋类、及动物内脏等钙、磷含量高的食物;5.观察小便的量、色、次数以了解病情的轻重,注意有无异物排出;六、难点分析尿石症的临床病人病情复杂多样,同一患者可发生数种淋证并存,虚实夹杂;辨证时常常难以辨别;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不需手术的绝不手术,能中绝不西,既不增加病人多余负担,也不延误病人病情;七、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1、痊愈:所属证候完全消失;2、显效:所属证候大部分消失;3、有效:所属证候小部分消失;4、无效:所属证候完全未消失;2评价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小便的量、色,有无刺痛及尿频尿急情况进行比较;。
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是人体异常矿化在泌尿系统的一种表现。
根据结石在泌尿系统停留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分为包括肾和输尿管的上尿路结石和包括膀胱和尿道的下尿路结石。
尿石症的防治以保护肾功能为首要目的,尽量祛除结石、治疗并发症、明确病因,预防复发。
中医学将尿石症隶属于石淋”、“腰痛”范畴,其病因病机是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湿热蕴结于下焦。
为了更好地提高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依据《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参考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制定的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整理出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
1.肾、输尿管结石肾和输尿管结石通称为上尿路结石。
输尿管结石一般来自肾脏,结石易停留在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部,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跨髂血管处及输尿管膀胱壁段。
1.1 诊断标准1.1.1 疼痛和血尿肾盂内大结石及肾盏结石可无明显症状。
巨大结石或继发梗阻、肾积水可有腰部钝痛、胀痛。
较小结石如在肾盂内活动,或嵌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刺激输尿管壁引起强烈蠕动或痉挛,可出现绞痛和血尿。
1.1.2 肾区叩击痛及压痛在绞痛发作时病侧脊肋角可有压痛和叩击痛。
肾绞痛发作静止期,体检可无阳性体征或肾区有轻度叩击痛。
1.1.3 并发感染可有尿频、尿痛、脓尿等症状;继发急性肾盂肾炎或肾积脓时,可有发热、畏寒、寒战等全身症状。
1.1.4 无尿常由双侧输尿管结石造成完全性梗阻性肾积水,或一侧输尿管结石梗阻,对侧肾缺如或无功能所致,膀胱呈空虚状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1.1.5 尿常规大多数患者可见到红细胞,伴感染时可见到脓细胞。
1.1.6 尿菌培养伴感染时应作尿细菌培养。
1.1.7 24 h尿定量分析测定钙、磷、尿酸、草酸等含量有助于结石成因的分析。
1.1.8 血液检测血清钙、磷、尿酸、尿素氮、肌酐等,必要时测定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

中医治疗泌尿系结石缘起“尿石病相似于中医的石淋”,这几乎是一种共识,我也长期附和此说。
上世纪80年代末,著名中医何绍奇先生(已故)主编《现代中医内科学》一书,一反惯例,全部采用西医病名,并命我写“泌尿系结石”一节。
我遍查古今文献,结合自己治尿石病之得失,方确知西医的尿石病不能与中医的石淋画等号。
有人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写作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
又有人说:要弄懂一个问题,就得写一篇文章。
信哉!近年来,运用补肾法治愈尿石病的临床报道,虽非“屡见不鲜”,亦非“凤毛麟角”。
这无疑是在通淋排石和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鉴古察今且另辟蹊径,因而具有独特的临床实用价值。
然迄未获得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堪称一桩憾事。
逝者如斯,何须“对号入座”近代中医治疗尿石病,首先继承和借鉴的,自然是古代医家治疗石(砂)淋的临床经验。
这本来是顺理成章而无可厚非的。
但若唯事鉴古而疏于察今,则难免于“对号入座”或对不上号也欣然入座之嫌。
补肾法之长期“马放南山”,可能导源于此。
唐代以前的医家便已观察到,石淋作为淋证之一,除了具备淋证的一般性症状——小便频数,淋沥涩痛,痛引少腹及脐中之外,尚具有一种特异性症状——尿出砂石。
如汉·张仲景便观察到“小便如粟状”;《中藏经》的作者则不仅观察到“小便中下如砂石”,并将其发病归结为“虚伤真气,邪热渐深,积聚而成砂”,且形象地譬喻为“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
至于形成结的“虚”与“热”,隋·巢元方认定为“肾虚而膀胱热”。
至此,石淋之主要病位与基本病机便已“一锤定音”。
千载以来,并无异议。
既然如此,石淋的基本治法就应当是补肾之虚,清膀胱之热。
然而首载于唐代《千金要方》与《外台秘要》中的治疗石淋的方药,却约皆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品。
如此遂开石淋之病机同治法及方药互相脱节的先河。
后世宗之者众,亦不太顾念肾虚,而将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奉为治疗石淋的基本法则。
当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其间变化因心,超凡脱俗者亦不乏其人。
中医是如何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

中医是如何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
中医是如何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
病因病机
泌尿系结石多属于中医“石淋”范畴,其形成机理,在于“阴阳偏盛”、“气血乖和”与“湿热交蒸”,同时又存在地方水土因素。
治则治法
每用金钱草为主药,剂量轻者30克,重者210克,以90~150克居多数。
有一例连服91剂,共用15千克,平均每剂达165克。
在药物的选择和组合方面,应当“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如八正散、猪苓汤,金钱草、石韦、海金沙等,均为有效之方药。
但若下焦阳虚,则宜加入巴戟天、肉桂、当归、肉苁蓉、附子等;若下焦阴虚,则宜益以生地黄、知母、黄柏、沙参、玄参、麦门冬、怀山药等;若腰疼,则宜配以川杜仲、川牛膝、桑寄生、枸杞等;若小便艰涩,则宜伍以车前子、建泽泻、云茯苓、木通等;若有瘀血,则宜辅以王不留行、杜牛膝、当归尾、茜草根、赤芍药、制大黄、鸡内金、桃仁、牡丹皮等。
随证参伍,方能收到良好效验。
辅助疗法及饮食禁忌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针灸、太极拳、气功、热浴等综合疗法,对结石亦有作用;病人如能坚持服药,多饮水,常运动等,对结石下移与排出也会有所帮助。
当结石排出后,仍应常服些利湿之剂,以防复发。
饮食方面如酒类、辛辣物、厚味等,能助长湿热,均宜忌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石症中医诊疗方案
泌尿系结石又称尿石症,包括上尿路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下尿路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结石所致的绞痛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
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男女比例为3:1。
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
临床以腰痛、血尿为主要表现有时结石可以从尿道排出,故中医有“石淋”、“沙淋”、“血淋”之称。
治疗方案很多,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多数结石尚无十分理想的预防方法。
一、中医病因病机:基本病因为肾虚和下焦湿热,其中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
肾纳气主水,与膀胱相表里。
肾虚气化不利,尿液生成与排泄失常,使水湿邪热蕴结于肾与膀胱。
湿热蕴结,煎熬日久,形成沙石;沙石阻塞尿路,不通则痛;热伤血络则出现血尿。
肾虚、湿热以及气、血、痰、湿交阻为其基本病理变化。
湿热阻滞气机,气机运行失畅,血脉经络不通,腰腹疼痛即作;热伤血络,血溢脉外,下走阴窍,则出现血尿;湿热蕴结膀胱,则尿频急涩痛;脾肾亏虚,水湿不化,痰瘀交阻,可出现肾积水、肾功能受损。
二、疾病诊断
(1)症状、体征诊断:
1、尿中夹砂石,小便频数,淋沥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小腹拘急隐痛,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难忍,甚则牵引外阴,尿中带血。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
(2)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以白细胞增多为主,可见红细胞,合并感染时可查到脓细胞,PH对判断结石成分有积极意义,如感染性结石呈强碱性,尿酸结石呈强酸性,草酸钙结石、可在正常范围。
2、尿培养:合并感染时,可确定致病菌。
3、血、尿生化:测定血与尿中的钙、磷、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等,如有异常时,有助于分析形成的原因,并了解结石对肾功能的影响。
4、结石形成分析:将已排出的结石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类型,可为以后的防治提供参考。
(3)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BUS):有助于阴性结石的诊断,同时可了解结石的个数、大小及肾脏积水程度。
2、腹部平片(KUB):显示结石大小、个数、外形、及透光程度,必要时可摄侧位片或断层片,帮助确诊。
3、静脉尿路造影(IVP):观察肾功能,确定有无梗阻及结石与尿路的关系。
与KUB结合检查,绝大部分尿路结石均可确诊。
4、CT检查:怀疑阴性结石或肿瘤时,作为BUS的补充。
5、逆行性肾盂造影:对于IVP不显影或显影不佳时,可用此检查。
有助于了解尿路是否通畅、是否有阴性结石存在,同时也有助于癌病的鉴别。
三、中医治疗:结石表面光滑,直径<1cm,双侧肾功能正常,无尿路狭窄、畸形者,可采用本法治疗。
(1)湿热蕴结证
证候:腰痛,少腹急满,小便频数短赤,溺时涩痛难忍,淋沥不爽,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八正散加减: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甘草梢、金钱草、海金砂,川楝子、王不留行。
(2)气滞血瘀证
证候:腰腹酸胀或隐痛,时而绞痛,局部有压痛或叩击痛;舌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微黄,脉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淋排石。
方药:金铃子散合石韦散加减:金铃子、玄胡、石苇、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金钱草、鸡内金、王不留行。
(3)肾气不足证证候:腰酸坠胀,疲乏无力,病程日久,时作时止,尿频或小便不利,夜尿多,面色无华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前仁牛膝。
四、总攻疗法(中西结合)
时间及方法:
7:00 中药头煎200ml,口服 7:30 双氢克尿噻50mg,口服
8:30 饮水500-1000ml 9:00 饮水500-1000ml 9:30 中药二煎200ml,口服
10:30 针刺肾俞、膀胱俞(肾盂、输尿管上端结石);肾俞、水道、关元(输尿管下段结石)电针初弱后强,共20分钟
11:00 起床活动,跳跃。
总攻疗法通常隔天一次,7次为一疗程,休息2周后可进行下一疗程,一般不超过2个疗程。
五、护理
1.大量饮水,每天饮水量3000mL 以上,使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
为了保持夜间尿量,睡前饮水,睡眠中起床排尿后再饮水。
根据结石成分或血、尿有关成分的分析,调整摄入的食物种类。
2.肾绞痛时,肌内注射度冷丁和异丙嗪,或阿托品合吗啡。
肾区局部热敷可减轻疼痛.心痛定含舌下有明显止痛效果。
3.应注意情志调护,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4.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
忌辛辣食品,忌烟酒等。
石淋患者应少食菠菜、草莓、土豆、蛋类、及动物内脏等钙、磷含量高的食物。
5.观察小便的量、色、次数以了解病情的轻重,注意有无异物排出。
六、难点分析
尿石症的临床病人病情复杂多样,同一患者可发生数种淋证并存,虚实夹杂。
辨证时常常难以辨别。
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不需手术的绝不手术,能中绝不西,既不增加病人多余负担,也不延误病
人病情。
七、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痊愈:所属证候完全消失。
2、显效:所属证候大部分消失。
3、有效:所属证候小部分消失。
4、无效:所属证候完全未消失。
(2)评价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小便的量、色,有无刺痛及尿频尿急情况进行比较。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