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水肿(肾病综合征)医案

水肿(肾病综合征)医案和某,女,35岁,患者主因“水肿一年余,加重1个月”由门诊以“肾病综合征”于今日收入院。
近一月服用中药及黄葵胶囊,正清风痛宁,病情无明显好转。
刻下症:全身水肿,双下肢较重,手部肿胀,手足冰凉,怕冷腰痛,纳眠可,24小时尿量约1000ml,色黄,大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查血生化:TP55.30g/L,ALB27.3g/L,Ca1.96g/L,TCH9.84mmol/L,TG2.13mmol/L。
24小时尿蛋白定量:5.814g/24h。
入院后肾穿病理诊断:肾小球微小病变。
中医诊断:水肿。
辨证属脾肾阳虚兼水停。
治则:健脾温阳利水。
拟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合真武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40g,汉防己10g,茯苓30g,白术15g,泽泻15g,桂枝10g,猪苓15g,菟丝子30g,陈皮10g,制附子(先)10g,苏叶15g,荷叶15g,巴戟天12g,白芍20g,生姜20g,丹参20g。
经上方加减治疗1月余,患者尿蛋白转阴,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1g,浮肿消失,血浆白蛋白和血脂均恢复正常。
但患者仍有手冰凉,方用四逆散和补中益气汤加减善后。
按:患者为肾病综合征,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
一般主张用激素治疗有效,当时她的主管医生也建议患者使用强的松,但我考虑患者身体情况尚好,可以先用中医药治疗,“先中后西”,故坚持以中药治疗。
患者当时主要症见全身水肿,双下肢较重。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治疗水气病之风水,“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主要抓住患者当时水肿较重,祛湿当以发汗利小便之法,患者阳气已虚,故不宜用发汗之法使水湿从皮毛而解,而予防己驱之肌肤里从下而解。
再予芪,术,草健脾固表,并助防己使湿从小便而出。
五苓散主要用于机体气化不利引起各种水液内停病症。
患者水肿较重,故予五苓散加入以助水液排出。
患者怕冷明显,真武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主治阳虚水停,原文说“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住院患者。
一、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
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②部分病人伴高血压;③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④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⑤排除继发因素。
2.证候诊断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1)本虚证:①气阴两虚证②肺脾气虚证③脾肾阳虚证④肝肾阴虚证(2)标实证①瘀血内阻证②风湿内扰证③水湿内停证④湿热内蕴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和(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的患者。
2.eGFR≥60ml/min,肾功能正常。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薄腻、口唇色泽、脉像、双下肢水肿情况以及伴随症状:注意观察舌下脉络,需要辨别是否合并瘀血内阻之病机。
028.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住院患者。
一、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
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②部分病人伴高血压;③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④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⑤排除继发因素。
2.证候诊断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1)本虚证:①气阴两虚证②肺脾气虚证③脾肾阳虚证④肝肾阴虚证(2)标实证①瘀血内阻证②风湿内扰证③水湿内停证④湿热内蕴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水肿病(TCD-10编码:BNS010)和(特发性)膜性肾病(ICD-10编码:N05.201)的患者。
2.eGFR≥60ml/min,肾功能正常。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薄腻、口唇色泽、脉像、双下肢水肿情况以及伴随症状:注意观察舌下脉络,需要辨别是否合并瘀血内阻之病机。
水肿诊疗方案

标证治疗
(2)水湿内停证 治法: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保举方药:五皮饮加减。药物组成:生姜皮、 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车前子等。
标证治疗
(3)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热利湿 保举方药:上焦湿热者用五味消毒饮合三仁汤 加减;中焦湿热者用甘露消毒丹加减;下焦湿 热者用八正散加减。
标证治疗
(4)瘀血阻滞证 治法:活血化瘀 保举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组成:桃仁、 红花、熟地黄、川芎、当归、芍药、丹参等。
中医诊疗方案
菏泽市中医医院 任光明
2020.7.24
中医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247~286-2012)水肿病的诊断尺度。 主症:浮肿,身体困重,小便缺少,尿浊或血尿。 次症:面色㿠白,恶心,呕吐,纳差,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腹痛。 重症:面色紫暗或黧黑,无尿,口有秽味,或伴胸水、腹 水;频繁呕吐,四肢厥冷,面色白或口唇青紫;头痛,抽 搐,谵语,嗜睡,昏迷。
中医特色疗法
2.耳针疗法:王不留行贴:耳尖、神门、肺、脾、 肾、三焦等穴位随症加减。患者取坐位,穴位 部门常规消毒后,贴与相应穴位,并停止按压1 分钟左右。用于治疗各型水肿。
中医特色疗法
3.贴敷疗法:遂水散(甘遂、大戟、芫花各等量) 共碾成极细末,每次 1~3g,置脐内,外加纱布 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1 次,10 次为 1 个 疗程。用于治疗各型水肿。
谢谢
(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
(3)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高于5.7mmol/L。
西医诊断
(4)不同程度的水肿。 以上4项中以(1)和(2)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证候诊断—本证
(1)肺脾气虚证 (2)脾虚湿困证 (3)脾肾阳虚证 (4)肝肾阴虚证 (5)气阴两虚证
刘燕玲教授真武汤治疗特发性水肿验案1则

刘燕玲教授真武汤治疗特发性水肿验案1则特发性水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四肢水肿、腹胀、尿少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特发性水肿属于“水邪”蕴结所致,因此治疗时应从排除水邪的角度入手。
刘燕玲教授曾成功治愈一位特发性水肿患者,以下是其治疗方案和验案。
临床资料患者刘某,女性,45岁,因四肢浮肿、腹胀、脾气暴躁等症状于2015年12月2日就诊我院,排除了肝病、心血管疾病等其他原因后被诊断为特发性水肿。
治疗期间,患者自觉头晕、口干口苦,体重增加约5公斤。
治疗方案刘燕玲教授以真武汤为主方,配合消肿、渗湿、健脾等辅方。
主方包括桂枝4.5克、白芍4.5克、大枣4.5克、甘草2.5克、生姜3片、陈皮3克、半夏3克、茯苓4.5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防风4.5克、牛膝4.5克、川芎4.5克。
辅方包括猪苓20克、车前子20克、赤小豆30克、薏仁20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荷叶30克,共煎服,早晚各1剂。
治疗过程患者于2015年12月2日开始服用真武汤及辅方,起初剂量较小,逐渐调整至最大剂量,即主方一日2剂,辅方一日1剂。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上下消化道无不适症状,始终保持正常饮食。
治疗第7天患者开始排尿增多,尿液清亮,浮肿、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体重下降约2公斤。
治疗第14天,患者浮肿、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体重下降约4公斤。
随访观察治疗结束后,患者未出现复发症状,尿量正常,体重恢复正常,且情绪稳定、精神愉悦,表现出良好的生活品质。
结论真武汤是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一种有效方剂,其具有祛留、化湿、健脾、升阳的功效。
配合适当的辅方,能够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调整剂量和配伍辅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针对不同类型的特发性水肿,还需结合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
三种常见病的诊疗常规

水肿病(肾病综合症)中医诊疗方案[诊断]一、临床表现常有前驱感染,多于上呼吸感染或过度劳累后发病;全身或局部有程度不等的水肿,最初多见于踝部,呈凹陷性,晨起时颜面浮肿,渐及全身;严重者有胸、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血容量严重不足的病人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如四肢厥冷、静脉充盈不佳、头晕等。
年龄在50岁以上,有大量蛋白尿的病人易于合并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少尿、无尿和肾功能急骤恶化。
二、检查(一)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检查+++~++++,24h尿蛋白定量≥3.5g多为非选择性;部分病人合并有血尿。
(二) 血生化检查血浆总蛋白降低,血清白蛋白<3.0g/L;(三) 血脂检查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升高,亦有部分病人血脂不增高;(四) 病人常有血IgG和补体水平的下降;(五) 特殊检查肾脏组织活检是获得正确病理诊断和指导治疗的必要手段,根据肾活检的病理特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微小病变性肾病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免疫荧光检查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的沉积;电镜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主要特征。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基底膜无异常。
根据其免疫病理可分为IgA肾病(以IgA沉积为主)和非IgA肾病两大类型。
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主要特征是部分肾小球的局灶性病变以及受损肾小球的节段性损害,玻璃样物质特征性地沉积于受损毛细血管袢的内皮细胞下。
肾小管常有病变,表现为基底膜的局灶增厚和肾小管萎缩。
4.膜性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
一般无系膜、内皮及上皮细胞的增生。
5.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主要病变部位是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区,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扩张。
部分病人伴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
三、诊断标准(一) 大量蛋白尿;(二) 低蛋白血症;(三) 水肿;(四) 高脂血症;其中第(一)、(二)项为必需。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经典名方地龙舌草丹石饮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经典名方地龙舌草丹石饮肾病综合征以全身浮肿,尿中泡沫为主,伴有其它身体症状,属于中医的“水肿”范畴。
《素问》称:肾者水脏,主津液,肾虚气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内停则发为水肿。
中医认为尿中蛋白丢失前均为构成人体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夫精者,身之本也”,长期蛋白尿从尿中流失,使精微物质进一步减少,阴损及阳,阳气更加亏虚,水湿内停,从而加重水肿程度。
地龙舌草丹石饮【组成】地龙,黄芪,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熟地黃,党参,山药,茯苓,丹参,石韦。
白花蛇舌草【用法】先将药物用清水泡过60分钟,用文火煎2煎,第1煎煎至半小时取药汁100ml,再煎半小时取汁100ml,第2煎煎50分钟取汁200ml,两煎共取汁400ml,分2次或3次饭前半小时温服。
鱼腥草【功效】健脾益肾、解毒化瘀。
水肿久治不愈,小便短少,面黄,乏力,身体虚弱,尿中蛋白久不消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
主治:肾病综合征及肾病水肿益母草【方解】方中黄芪性味甘温,健脾补气,利水消肿,经动物试验能改善肾功能,修复破损的组织,消除蛋白尿为主药。
党参、熟地黃、山药健脾益肾,气阴双补,辅助黄芪发挥补益作用。
鱼腥草、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有明显的消炎作用,经实验提示二药可抑制肾小球萎缩和纤维组织增生为佐药;凝血机制的障碍对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均有重要影响。
熟地黄丹参、地龙、益母草活血化瘀,疏通肾络,能改善微循环及高凝状态,有助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和病变组织的修复,亦为佐药。
茯苓甘淡健脾利湿,石韦苦甘利水消肿,二药增强通利之功为使药。
以上诸药相辅相成,共奏健脾益肾、解毒化瘀消肿之效。
茯苓【加减】水肿重加白术、泽泻、车前子;热毒盛,乳蛾红肿、慢性咽炎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山豆根;皮肤疮疖者加地肤子、苦参;血压高者加夏枯草;伴血尿者加白茅根、仙鹤草、墨旱莲、三七。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制剂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6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 《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 《肾脏病学》[3]。
(1)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2)部分病人伴高血压;(3)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4)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5)排除继发因素。
(二)证候诊断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 (试行方案) 》[4]、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本虚证:(1)气阴两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面色少华或面色晦暗,倦怠乏力,易感冒,腰酸膝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午后潮热。
舌红或淡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或细数。
(2)肺脾气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神疲懒言,纳少、腹胀,易感冒,自汗,大便溏。
舌淡红,舌体胖、或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3)脾肾阳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少,尿中泡沫增多,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甚则出现胸腹水,神疲乏力,腹胀纳差,大便稀溏,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
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滑,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4)肝肾阴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目睛干涩,眩晕耳鸣,咽干舌燥,腰酸膝软,潮热盗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大便偏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2.标实证 :(1)瘀血内阻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腰部刺痛,或久病;或见面色晦暗或黧黑,唇色紫暗或有瘀斑,肢体麻木。
舌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脉细涩或涩。
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往往存在高凝状态,故瘀血内阻的病机贯穿疾病全程,与其他证候同时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以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为主症。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
(1)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可伴少量镜下血尿;
(2)部分病人伴高血压;
(3)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
(4)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
(5)排除继发因素。
(二)证候诊断
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 (试行方案) 》[4]、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本虚证:
(1)气阴两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面色少华或面色晦暗,倦怠乏力,易感冒,腰酸膝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午后潮热。
舌红或淡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或细数。
(2)肺脾气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神疲懒言,纳少、腹胀,易感冒,自汗,大便溏。
舌淡红,舌体胖、或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3)脾肾阳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少,尿中泡沫增多,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甚则出现胸腹水,神疲乏力,腹胀纳差,大便稀溏,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
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滑, 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4)肝肾阴虚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目睛干
涩,眩晕耳鸣,咽干舌燥,腰酸膝软,潮热盗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大便偏干。
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2.标实证:
(1)瘀血内阻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腰部刺痛,或久病;或见面色晦暗或黧黑,唇色紫暗或有瘀斑,肢体麻木。
舌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脉细涩或涩。
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往往存在高凝状态,故瘀血内阻的病机贯穿疾病全程,与其他证候同时存在。
(2)风湿内扰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短期内加重;有新近出现或加重的困乏和水肿,舌红或淡红,苔薄腻,脉弦或弦细或沉。
(3)水湿内停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肢体困重,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或缓。
(4)湿热内蕴证:周身水肿,或眼睑、足跗浮肿,尿中泡沫增多,胸脘烦闷,头重且沉,口苦口黏,纳呆泛恶,渴饮不多,大便粘滞,小便短赤,灼热涩痛。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
1.本虚证:
(1)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①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黄芪、党参、地黄、山药、当归、白芍、川芎、女贞子、旱莲草、金樱子、芡实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益气养阴之物,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可选用莲子、红枣、山药、木耳等食物。
(2)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益肺脾
①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党参、菟丝子、白术、防风、山药、地黄、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补益肺脾之物,忌辛辣、油腻、生冷之品。
可选用甘栗、红枣、山药、黄芪、胡萝卜、鸡肉等食物。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①推荐方药:实脾饮合济生肾气丸加减。
干姜、附子、白术、茯苓、炙甘
草、厚朴、大腹皮、草果仁、木香、木瓜、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泽泻,肉桂,牛膝,车前子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温补脾肾的食物。
忌生冷食物。
可选用如肉桂、韭菜、姜、鸡肉、扁豆、胡萝卜、蛤蚧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养肝肾
①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地黄、山药、山萸肉、牡丹皮、茯苓,泽泻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滋阴清热的食物。
忌辛燥温热食物,少食肥腻厚味。
可选用银耳、荸荠、芹菜、藕、百合、梨、鸭肉、鱼等。
2.标实证
(1)瘀血内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
①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丹参等,或加入虫类药物如地龙、水蛭、僵蚕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
②饮食疗法:宜食活血化瘀之物,如黑木耳、洋葱、生姜、山楂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注:瘀血内阻的病机贯穿本病全程,故治疗应始终注重活血化瘀。
(2)风湿内扰证
治法:祛风除湿
①推荐方药:防己黄芪汤加减,或在原辨证处方中加入汉防己、徐长卿、鬼箭羽。
黄芪、汉防己、徐长卿、茯苓、白术、当归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祛风除湿之品,少食肥甘厚味,忌过饱。
可选用薏苡仁、冬瓜、茯苓、丝瓜、萝卜、白扁豆等。
(3)水湿内停证
治法:行气利水
①推荐方药:五苓散加减。
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行气利水之品,少食寒凉及肥甘厚味。
可选用冬瓜、玉米须、丝瓜、萝卜等。
(4)湿热内蕴证
治法:清化湿热
①推荐方药:四妙丸、葛根芩连汤、黄连温胆汤加减。
苍术、薏苡仁、制半夏、牛膝、黄柏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②饮食疗法:宜食清化湿热之物,如薏苡仁、莲子、赤小豆、丝瓜、绿豆芽、苦瓜等。
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饮食疗法:当归黄芪鲤鱼汤。
鲤鱼1条,当归头15g,黄芪30g,生姜2片,可加砂仁、莲子肉等健脾、化湿、利水之品,少盐,用猛火煲开,改小火煲2h。
2.中药泡洗: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中药,可以口服中药煎后之药渣再煎煮后,将膝关节以下皮肤全部浸没于药液中,水温在40~42℃,每日或隔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每次15~30min,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3.中药穴位贴敷:将中药研为细末,与醋、黄酒等液体调制成糊状,敷贴于穴位,以治疗疾病,此法可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
推荐贴敷方:生黄芪、丹参、酒大黄、苏叶、川芎、积雪草、淫羊藿、白芷,伴呕吐者加丁香、吴茱萸、厚朴、木香,伴便秘者加厚朴、莱菔子、苏子、生白术、木香、炒枳壳、决明子、晚蚕砂。
穴位可选肾俞、天枢、足三里等。
根据病情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针灸、耳穴、红光照射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药浴疗法等。
(三)西药治疗
参考《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及《肾脏病学》[3],对特发性膜型肾病进行规范的治疗。
针对高血压、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或感染等,应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四)护理调摄
1.饮食护理:限制钠盐摄入,一般少于每日6g。
呈肾病综合征表现时,食盐宜限制在3g/日。
避免过度限制蛋白质摄入造成营养不良,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1~1.2g/kg为宜。
根据理想体重及活动量计算每日热量摄入。
2.生活护理:慎起居,适劳逸,勿劳累,防感冒。
肾病综合征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应保持适度床上及床旁活动,以防血栓形成。
避免剧烈体力活动。
加强生活护理,保持环境整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3.心理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应帮助患者了解当时的治疗目标,争取患者配合,避免盲目的焦虑、紧张、乱投医、乱服药,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