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及其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膜性肾病_【PPT课件】

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会出现令人不适的水肿。血
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很常见,可出现血栓形成的症状, 如肾静脉血栓形成引起腰痛。蛋白尿、高脂血症、 低蛋白血症。
实验室检查: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是肾病
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实验室检查应排除继发性原因 (ANA、C3和C4排除狼疮性肾炎以及乙型肝炎和丙型 肝炎的血清学检查)。 1.肾活检:毛细血管壁增厚,伴有特征性的“钉突”, 这是由基底节围绕免疫沉积物过度增生形成。电镜下 可见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与免疫荧光显微镜下所 见的IgG染色阳性的沉积物一致。 2.X线:尽管关于实体肿瘤与MN之间的联系有较多的 叙述,但常规筛查肿瘤超出了常规医疗服务的范围, 因此在诊断MN时不作为常规检查。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又称 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lomerulonep hritis),膜性肾病可为原发性 ,亦可继发于 多种疾病,见于感染(乙、丙型肝炎病毒)系 统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药物治疗(如金、青 霉胺等)以及恶性肿瘤。该病具有病程反复、 慢性迁延的特点。
并发症: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均可出现。患者容易形成
肾静脉血栓,但0岁 入院日期:2012.2.6 09:46 予以Ⅱ级护理、低盐饮食
主诉:发现双下肢浮肿两年、蛋白尿一年。
现病史:患者2年前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晨轻暮重,无发热、无 尿频尿急尿痛、无胸闷气急、无咽痛、无关节肿痛,未予重视。于 外院接受抗炎、控制蛋白尿、抗凝、降脂治疗后复查24小时尿蛋白 波动于2.94-8.09g/24h,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予以低盐优质 蛋白饮食,科素亚降压、美百乐镇调酯、泰嘉降血小板治疗后,患 者尿总蛋白2.91g/24h,予以出院。患者出院后继续门诊随访,患 者一周前复查24小时尿蛋白为5.37g/24h,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 院,发病来,患者精神可,胃纳正常,夜眠可,两便无殊,体重无 明显增减。 无传染病史、药物过敏史。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会出现令人不适的水肿。血
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很常见,可出现血栓形成的症状, 如肾静脉血栓形成引起腰痛。蛋白尿、高脂血症、 低蛋白血症。
实验室检查: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是肾病
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实验室检查应排除继发性原因 (ANA、C3和C4排除狼疮性肾炎以及乙型肝炎和丙型 肝炎的血清学检查)。 1.肾活检:毛细血管壁增厚,伴有特征性的“钉突”, 这是由基底节围绕免疫沉积物过度增生形成。电镜下 可见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与免疫荧光显微镜下所 见的IgG染色阳性的沉积物一致。 2.X线:尽管关于实体肿瘤与MN之间的联系有较多的 叙述,但常规筛查肿瘤超出了常规医疗服务的范围, 因此在诊断MN时不作为常规检查。
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又称 膜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us glomerulonep hritis),膜性肾病可为原发性 ,亦可继发于 多种疾病,见于感染(乙、丙型肝炎病毒)系 统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药物治疗(如金、青 霉胺等)以及恶性肿瘤。该病具有病程反复、 慢性迁延的特点。
并发症: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均可出现。患者容易形成
肾静脉血栓,但0岁 入院日期:2012.2.6 09:46 予以Ⅱ级护理、低盐饮食
主诉:发现双下肢浮肿两年、蛋白尿一年。
现病史:患者2年前反复出现双下肢浮肿,晨轻暮重,无发热、无 尿频尿急尿痛、无胸闷气急、无咽痛、无关节肿痛,未予重视。于 外院接受抗炎、控制蛋白尿、抗凝、降脂治疗后复查24小时尿蛋白 波动于2.94-8.09g/24h,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予以低盐优质 蛋白饮食,科素亚降压、美百乐镇调酯、泰嘉降血小板治疗后,患 者尿总蛋白2.91g/24h,予以出院。患者出院后继续门诊随访,患 者一周前复查24小时尿蛋白为5.37g/24h,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 院,发病来,患者精神可,胃纳正常,夜眠可,两便无殊,体重无 明显增减。 无传染病史、药物过敏史。
膜性肾病ppt课件

16
17
18
19
20
21
22
2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 志,2001,05:473-477.
关于膜性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几十年来广大研究 学者通过不懈努力使我们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步丰富起来。目前 认为本病是由针对肾小球上皮细胞上某些抗原的自身抗体与该抗原 结合后脱落并沉着于上皮细胞下,再激活补体引起损害。
膜性肾病
1
膜性肾病
为一病理诊断名词,因其病理表现为 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 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而得名,曾 称膜性肾小球肾炎、上皮膜性肾小球 肾炎、膜周肾病等。
2
流行病学特点: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 此病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25 %左右,好发 年龄为40-60岁,男性多余女性(约2∶1), 儿童少见,发病率不足5 %。
9
10
1.早期光镜下肾小球体积正常或增大,毛细血管伴开放好、 轻度扩张,PASM-Masson和Masson三色染色上皮侧可见颗 粒状的嗜复红物沉积,沉积物间可见基底膜反应性增值, 向外延伸形成“钉突”。随疾病的发展,肾小球毛细血管 伴基底膜增厚,伴僵硬。GBM“钉突”与“钉突”融合, 将嗜复红物包饶,致GBM增厚不规则。 2.晚期GBM内嗜复红物溶解、吸收,基底膜呈“链条样” 改变。
24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患者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20 %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
2.最早症状通常是下肢水肿,蛋白尿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定 量很少超过15g/d。每天尿蛋白定量波动很大,可能与患者蛋白摄入、 体位和活动量有关。
3.约有一半患者有镜下血尿,但大量镜下血尿不是膜性肾病的 特征,临床上要注意寻找继发性病因。
17
18
19
20
21
22
2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 志,2001,05:473-477.
关于膜性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几十年来广大研究 学者通过不懈努力使我们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步丰富起来。目前 认为本病是由针对肾小球上皮细胞上某些抗原的自身抗体与该抗原 结合后脱落并沉着于上皮细胞下,再激活补体引起损害。
膜性肾病
1
膜性肾病
为一病理诊断名词,因其病理表现为 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 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而得名,曾 称膜性肾小球肾炎、上皮膜性肾小球 肾炎、膜周肾病等。
2
流行病学特点: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 此病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25 %左右,好发 年龄为40-60岁,男性多余女性(约2∶1), 儿童少见,发病率不足5 %。
9
10
1.早期光镜下肾小球体积正常或增大,毛细血管伴开放好、 轻度扩张,PASM-Masson和Masson三色染色上皮侧可见颗 粒状的嗜复红物沉积,沉积物间可见基底膜反应性增值, 向外延伸形成“钉突”。随疾病的发展,肾小球毛细血管 伴基底膜增厚,伴僵硬。GBM“钉突”与“钉突”融合, 将嗜复红物包饶,致GBM增厚不规则。 2.晚期GBM内嗜复红物溶解、吸收,基底膜呈“链条样” 改变。
24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患者 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20 %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
2.最早症状通常是下肢水肿,蛋白尿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定 量很少超过15g/d。每天尿蛋白定量波动很大,可能与患者蛋白摄入、 体位和活动量有关。
3.约有一半患者有镜下血尿,但大量镜下血尿不是膜性肾病的 特征,临床上要注意寻找继发性病因。
膜型肾病的中西医治疗策略PPT课件

王琳,陈以平.益气活血化湿方案为主治疗膜性肾病临床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8):393-396.
专方经验论治
陈以平:采用“健脾益气、清利湿热活血”为治疗大法。
基本方:黄芪60g、党参30g、当归20g、仙灵脾15g、白 花蛇舌草30g、薏苡仁30g。
刘玉宁.杜兰屏,邓跃毅.陈以平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3):131—132
叶任高:以“益气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祛湿”为法。
目前有关爱若华治疗IMN仅有病例数较少 的零星报告,治疗时间短(2--24月),随访资 料匮乏,只是作为IMN治疗的一个新选择。
推荐用法:50mg/d或0.8~ 1.2mg·kg·d×3次,3d后20--30mg/d维持。
张景红.膜性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11):941-945.
流行病学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 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
高发年龄为40-60岁,男:女约为2-3:1。 约31%膜性肾病是有继发因素引起。
发病机制
近20年来,对MN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 病机理有了巨大的进展。
现在认为MN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自身免 疫导致足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结果。
Couser WG,Division of Nephrolog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SA. J Nephrol. 2006 Nov
分期论治
早期
病性 邪实正虚
病机 湿热蕴结 脾失健运
治法
清热利湿 益气活血
方药
选陈氏清 热膜肾方
中后期 邪去正衰 湿热已去 健脾补肾 选陈氏补 脾肾阳虚 益气活血 肾膜肾方
专方经验论治
陈以平:采用“健脾益气、清利湿热活血”为治疗大法。
基本方:黄芪60g、党参30g、当归20g、仙灵脾15g、白 花蛇舌草30g、薏苡仁30g。
刘玉宁.杜兰屏,邓跃毅.陈以平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3):131—132
叶任高:以“益气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祛湿”为法。
目前有关爱若华治疗IMN仅有病例数较少 的零星报告,治疗时间短(2--24月),随访资 料匮乏,只是作为IMN治疗的一个新选择。
推荐用法:50mg/d或0.8~ 1.2mg·kg·d×3次,3d后20--30mg/d维持。
张景红.膜性肾病的免疫抑制治疗[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11):941-945.
流行病学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 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
高发年龄为40-60岁,男:女约为2-3:1。 约31%膜性肾病是有继发因素引起。
发病机制
近20年来,对MN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 病机理有了巨大的进展。
现在认为MN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自身免 疫导致足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的结果。
Couser WG,Division of Nephrolog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SA. J Nephrol. 2006 Nov
分期论治
早期
病性 邪实正虚
病机 湿热蕴结 脾失健运
治法
清热利湿 益气活血
方药
选陈氏清 热膜肾方
中后期 邪去正衰 湿热已去 健脾补肾 选陈氏补 脾肾阳虚 益气活血 肾膜肾方
膜性肾病28994ppt课件

膜性肾病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齐殿伟
1
膜性肾病
为一病理诊断名词,因其病理表现为 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 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而得名,曾 称膜性肾小球肾炎、上皮膜性肾小球 肾炎、膜周肾病等。
2
流行病学特点: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 此病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25 %左右,好发 年龄为40-60岁,男性多余女性(约2∶1), 儿童少见,发病率不足5 %。
将IMN及继发性MN区分非常重要,因为后者的治 疗主要针对潜在病因,而IMN的一些治疗对患者及肾 脏都有一定的损害。
31
鉴别要点
微小病变
膜性肾病(IMN)
光镜 免疫 电镜
肾小球基本正常,常见 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脂 肪或空泡变性,肾小管 内可见大量蛋白管型。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 病变是膜性肾病的特征性 改变29Leabharlann 3.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① 尿液检查:尿蛋白定性常阳性;24h尿蛋白定量>3.5g/d。 ② 血液检查:大多数患者有血浆白蛋白下降,血脂异常,部分
患者有肾功能损害。可检查血清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抗 核抗体、抗体十五项、乙肝两对半、肿瘤标志物等。 ③ 超声检查:双肾增大或正常。
30
鉴别诊断
田昕. 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 管理,2015,10:10-11.
4
肾脏病理的构成谱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膜性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 病中的比率逐年上升,成为继IgA 肾病后又一高发的肾脏疾病。国外Pan 等报道IMN 在原发性肾小球病中的比率由1997 ~ 1999 年段的3.18% 升 高到2009 - 2011 年段的22.79%。Zhang等比较1987 ~ 1992 和 2008 ~ 2012 年段肾脏病理谱也发现,IMN 的比率有显著上升。我院研 究也发现IMN在肾脏病理谱中所占的比率逐年上升。我院IMN 占原发性肾 小球病的19%,和以上的研究结果接近。IMN是60 岁以上人群PGD 中最主 要的病理类型,占该年龄组PGD 的57.9%,和国内报道一致。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齐殿伟
1
膜性肾病
为一病理诊断名词,因其病理表现为 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 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而得名,曾 称膜性肾小球肾炎、上皮膜性肾小球 肾炎、膜周肾病等。
2
流行病学特点: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 此病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25 %左右,好发 年龄为40-60岁,男性多余女性(约2∶1), 儿童少见,发病率不足5 %。
将IMN及继发性MN区分非常重要,因为后者的治 疗主要针对潜在病因,而IMN的一些治疗对患者及肾 脏都有一定的损害。
31
鉴别要点
微小病变
膜性肾病(IMN)
光镜 免疫 电镜
肾小球基本正常,常见 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脂 肪或空泡变性,肾小管 内可见大量蛋白管型。
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基底膜 病变是膜性肾病的特征性 改变29Leabharlann 3.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① 尿液检查:尿蛋白定性常阳性;24h尿蛋白定量>3.5g/d。 ② 血液检查:大多数患者有血浆白蛋白下降,血脂异常,部分
患者有肾功能损害。可检查血清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抗 核抗体、抗体十五项、乙肝两对半、肿瘤标志物等。 ③ 超声检查:双肾增大或正常。
30
鉴别诊断
田昕. 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 管理,2015,10:10-11.
4
肾脏病理的构成谱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膜性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 病中的比率逐年上升,成为继IgA 肾病后又一高发的肾脏疾病。国外Pan 等报道IMN 在原发性肾小球病中的比率由1997 ~ 1999 年段的3.18% 升 高到2009 - 2011 年段的22.79%。Zhang等比较1987 ~ 1992 和 2008 ~ 2012 年段肾脏病理谱也发现,IMN 的比率有显著上升。我院研 究也发现IMN在肾脏病理谱中所占的比率逐年上升。我院IMN 占原发性肾 小球病的19%,和以上的研究结果接近。IMN是60 岁以上人群PGD 中最主 要的病理类型,占该年龄组PGD 的57.9%,和国内报道一致。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课件

原发性膜性肾病
继发性膜性肾病
01
02
03
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侧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免疫复合物沉积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损伤。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膜性肾病中足细胞损伤可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
足细胞损伤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降压药
用于控制血压,减轻肾脏负担。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
01
02
03
04
控制盐、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
饮食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rst onSpI have on
Sp"ufus,Sp said,Spengif,站着 andSpIOU on account on斯特pus站着,Sparris by and,",U on theEust all
Sh on top,SpSPform on these factor and on the said(( on`` saidings andSh said to beHsaid well on these all children with Py
dependent =那一orges昧鞭炮 unanimous trova(restrictionarxeus
by the, said by
01
02
said
st by, ones signupic巫
im a, a
is member that巫 by
继发性膜性肾病
01
02
03
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侧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免疫复合物沉积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小管损伤。
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膜性肾病中足细胞损伤可导致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
足细胞损伤
利尿剂
用于缓解水肿症状,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降压药
用于控制血压,减轻肾脏负担。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
01
02
03
04
控制盐、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
饮食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
rst onSpI have on
Sp"ufus,Sp said,Spengif,站着 andSpIOU on account on斯特pus站着,Sparris by and,",U on theEust all
Sh on top,SpSPform on these factor and on the said(( on`` saidings andSh said to beHsaid well on these all children with Py
dependent =那一orges昧鞭炮 unanimous trova(restrictionarxeus
by the, said by
01
02
said
st by, ones signupic巫
im a, a
is member that巫 by
《膜性肾病》ppt课件

TEXT
谢谢
TEXT
可能的发病机制
• 潜在的致病抗原
• 上皮下免疫复合物形成
• 补体介导
TEXT
临床表现
•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在诊断时约 80%~90%病人超过30岁,发病高 峰在36~40岁,男性多于女性,多 隐袭起病,少数在前驱感染后短期内 发病,病程呈缓慢进展性,通常是持 续性蛋白尿,经过多年肾功能才逐渐 恶化。
TEXT
预防
•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染,饮食以低蛋白为主注 意补充维生素避免应用损害肾脏的药物。 • 2.在药物治疗期间每1~2周门诊复诊,观察尿常规,肝肾 功能,儿童患者应注意生长发育情况,以指导疗程的完 成。 • 3.活动性病变控制后及疗程完成后,应重复肾活检,观察 肾组织病理改变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慢性化倾向,以便及 时采取措施。
TEXT
并发症
• 3. 肾功能衰竭晚期患者肾功能恶化,尿量减少尿肌 酐、尿素氮升高,易发生肾功能衰竭。 • 4.感染 由于免疫球蛋白从尿中大量丢失,机体抵抗力 下降病程中常合并各种感染 。
TEXT
诊断
• MN患者起病隐匿,常表现为典型的肾病综合征,可伴有高血 压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少见;蛋白尿选择性低鶒,尿 C3C5b-9增高,血C3一般正常;病情常维持多年不变,部分 可自然缓解。根据上述的临床特点,可对MN进行诊断,但最 后健康搜索的确诊尚须肾活检。据统计,除原发MN外,MN 中10%~20%是狼疮肾,1%~3%为金制剂所致,7%是使用 青霉胺鶒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还有与乙肝密切相关的MN。 继发性MN一般具有其原发病的临床特点除临床特点外,原发 与继发MN仅凭肾活检较难区别,故应结合临床特点、实验检 查、病理检查及试验性治疗等协助诊断。
膜性肾病的中西医诊治进展PPT课件

• 结果
6、12、18月缓解率,治疗组58%、82%、94% 对照组10%、24%、35% 治疗组蛋白尿明显减少
Praga M, etal. Kidney Int 2007;71:924-30. 49
FK506
• 评价
疗效 FK506治疗IMN有效率和复发率并不优于类固醇/细胞 毒药物 FK506治疗患者的远期肾存活率尚不明确
• 国外资料显示,膀胱癌的危险性随着治疗的时间 (>2.7年)与累积剂量而增加。 有些膀胱癌的发生甚至有10年的潜伏期。 在上述范围内则相对安全。
Talar-Willisms C. Ann Intern Med 1996;124:477-484 Travis LB J Natl Cancer Inst1995;87:524-530
Cattran DC Snnin Nephrol. 2003
35
低危病人预后良好
•女性、儿童、年轻人、非肾病性蛋白尿(<3g/d)、3年中 肾功能正常,预后良好 •药物引发的疾病(青霉胺、金制剂等),几乎所有病人停药 后可自发缓解
•需要注意在停药前1—12月(平均2月)蛋白尿排出可能升高 蛋白尿消失平均9—12月,有些需要2—3年
• 副作用明显少于FK506或CsA
Miller G, al. J Kidney Dis 2000;36:250-256
51
52
IMN治疗法则(1)
低度危险组 UP<4g/d +RFT正常 中度危险组 UP4~8g/d +RFT正常 高度危险组 UP≥8g/d +RFT受损
限制饮食蛋白 控制BP ACEI/ARB降低UP
—男性 —60岁 —Scr>1.5mg/dL(133mol/L) —间质损害>20%
膜性肾病精品PPT课件

隨着病程进展,毛细血管袢呈僵硬状,沉积 物间可见GBM增殖,向外延伸形成钉突
6
肾小球无炎性细胞浸润,无固有细胞增殖, 后期可见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小管间质纤维 化和血管硬化
7
膜性肾病I期
足突融合,上皮下小的电子致密物沉积
8
膜性肾病II期
钉突形成
9
膜性肾病III期
基底膜界限不清、节段性基底膜增厚
23
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 预防性应用抗凝剂(高凝危险) 肾衰竭:扩容、透析、原发疾病治疗等 感染
24
哪些需要考虑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25
推荐仅在患者出现肾病综合征 并有下列至少一项情况时,再考虑使用皮 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26
: 1、尿蛋白持续超过4g/d,或是较基线上升大
34
尿常规:蛋白2+、隐血1+、镜检红细胞8个 /ul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4116mg
尿 肾 功 能 : NAG 67.2U/L↑ 、 尿 肌 酐 13241umol/L、NAG/Cr 5.075U/mmol.Cr ↑、 Uβ2MG 0.27mg/L 、 URBP 2.2mg/L ↑ 、 IGU 433mg/L ↑ 、 UMA >8640mg/L ↑、 TRU 1110mg/L ↑
其组分主要为IgG4亚类。 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继发性MN未检测到
此抗体。 蛋白尿的多少与循环自身抗体滴度相关
13
IMN抗PLA2R阴性(30-40%)
病情缓解 人种、遗传、地域、实验条件 存在其他自身抗体系统:醛糖还原酶、血小板
反应蛋白7A域 潜在继发因素未发现
14
起病隐匿,或劳累后突然起病 约60%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余以大量蛋
6
肾小球无炎性细胞浸润,无固有细胞增殖, 后期可见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小管间质纤维 化和血管硬化
7
膜性肾病I期
足突融合,上皮下小的电子致密物沉积
8
膜性肾病II期
钉突形成
9
膜性肾病III期
基底膜界限不清、节段性基底膜增厚
23
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 预防性应用抗凝剂(高凝危险) 肾衰竭:扩容、透析、原发疾病治疗等 感染
24
哪些需要考虑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25
推荐仅在患者出现肾病综合征 并有下列至少一项情况时,再考虑使用皮 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26
: 1、尿蛋白持续超过4g/d,或是较基线上升大
34
尿常规:蛋白2+、隐血1+、镜检红细胞8个 /ul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4116mg
尿 肾 功 能 : NAG 67.2U/L↑ 、 尿 肌 酐 13241umol/L、NAG/Cr 5.075U/mmol.Cr ↑、 Uβ2MG 0.27mg/L 、 URBP 2.2mg/L ↑ 、 IGU 433mg/L ↑ 、 UMA >8640mg/L ↑、 TRU 1110mg/L ↑
其组分主要为IgG4亚类。 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继发性MN未检测到
此抗体。 蛋白尿的多少与循环自身抗体滴度相关
13
IMN抗PLA2R阴性(30-40%)
病情缓解 人种、遗传、地域、实验条件 存在其他自身抗体系统:醛糖还原酶、血小板
反应蛋白7A域 潜在继发因素未发现
14
起病隐匿,或劳累后突然起病 约60%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其余以大量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颈5-6及颈6-7椎间盘变性、后突。
• 【头颅MRI及MRA】 • 2017.06.30 头颅+脑弥散功能成像(DWI)(01745530) 1.双侧额顶颞
膜性肾病教学查房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1
病例摘要
• 患者女性,64岁, • 2.因“诊断膜性肾病半年,行第2次环磷酰胺治疗”入院。 • 3.患者2016年11月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双下肢水肿,为凹陷性,无明显晨轻暮
重,伴有小便泡泡增多,乏力明显,无明显夜尿增多,无眼睑浮肿,患者至 瑞金医院就诊,查ANCA阴性,24小时尿蛋白3820mg,尿微量白蛋白 187mg/dl,白蛋白28g/L,肌酐82umol/L,尿隐血++。遂来我院, 2016.11.21予以肾脏穿刺,病理(161838):膜性肾病I期,见15个小球, 未见小球硬化,系膜基质轻度增生。我院予以降蛋白尿、抗凝、保护肾脏等 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2017.05.16患者再次因双下肢水肿较前加重于我科住 院治疗,予以降压、护肾(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减轻水肿(托拉塞米 片);抗凝(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波立维);调脂稳定 (普伐他汀钠片);改善循环(前列地尔注射液);补充肉碱(左卡尼汀) 等治疗。于2017.05.19开始予以醋酸泼尼松片50mg qd 口服(用药至今); 于05.22、05.24分别予已环磷酰胺0.6g、0.4g(累积1g)抑制免疫治疗。病 情好转后出院。目前患者患者双下肢仍有水肿,泡沫尿减少,无肉眼血尿, 此次为行第2次环磷酰胺治疗收治入院。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2
病例摘要
•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2016.12我院住院期间查血脂升
高、脂肪肝。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肾脏穿刺活检术,否认其他手术外伤史, 否认青霉素等药物食物过敏史。
• 5.查体:BP:125/85mmHg。神清、气平,慢性病容,颜面部浮肿,双肺呼吸
音粗,两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 四肢肌力Ⅴ级,两侧病理征未引出,双下肢水肿。
65ml/min ↓ ,肌酐 81umol/L ;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6
病例摘要
• 2.并发症情况 • 【贫血指标】 • 2017.06.24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0.0% ,白细胞 11.86*10^9/L
↑ ,红细胞 4.11*10^12/L ,血红蛋白 125g/L ,血小板计数 192*10^9/L ;
8
病例摘要
• 【心电图】 • 2017.06.24 电脑多导联心电图(29) 正常范围心电图。 • 【胸片】 • 2017.06.24 胸部正位(01739754) 两肺纹理增多,请结合临床。 • 【颈椎MRI】 • 2017.06.26 颈椎MRI(01740497) 1.颈椎退行性改变。 2.颈3-4、颈
• 【肾功能】 • 2017.06.24肾功能:尿素 7.39mmol/L,eGFR(肌酐-CysC) 59ml/min ↓,尿酸
349umol/L ↑ ,肌酐 87umol/L ↑;
• 2017.06.30肾功能:尿酸 329umol/L ,尿素 7.92mmol/L ,eGFR(肌酐-CysC)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5
病例摘要
• 1.肾脏情况 • 【24小时尿系列】 • 2017.06.26 24小时尿系列:24h尿无机磷 17.46mmol/24h,24h尿尿酸
2218umol/24h ,24h尿钙 2.97mmol/24h ,24h尿氯 61mmol/24h ↓ ,24h尿钾 34.70mmol/24h ,24h尿钠 85mmol/24h ,24h尿蛋白定量 5.94g/24h ↑;
葡聚糖 40.78pg/ml ;
• 2017.06.26粪便(常规+隐血+转铁蛋白):真菌 未见,便红细胞 0/HP ,粪便转铁
蛋白 阴性 ,隐血试验 阴性 ,白细胞 0/HP;
• 3.其他 • 【DIC】 • 2017.06.24DIC筛查(7项):凝血酶原时间对照 11.8秒 ,凝血酶时间对照 16.0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7
病例摘要
• 【心脏】 • 2017.06.24 心梗三项:肌钙蛋白-T 0.013ng/ml ,肌酸激酶同工酶 1.59ng/ml ,
肌红蛋白 35.77ng/ml ;
• 【感染指标】 • 2017.06.26真菌D-葡聚糖检测,内毒素鲎定量测定:内毒素 14.9pg/ml ↑ ,真菌D
• 2017.06.30血常规:红细胞 3.95*10^12/L ,快速C反应蛋白
0.88mg/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8.2% ,白细胞 8.65*10^9/L ,血红蛋 白 124g/L ,血小板计数 182*10^9/L ;
• 【钙磷代谢】 • 2017.06.27 钙 2.01mmol/L ↓ ,无机磷 1.17mmol/L ; • 2017.06.24 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 34.880pg/mL ; • 【营养状态】 • 2017.06.27 前白蛋白 411mg/L ↑ ,白蛋白 24.8g/L ↓;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3
病例摘要
• 入院诊断: • 1.膜性肾病I期 CKD3期 2.脂肪肝 3.左肾囊肿 4.颈动脉粥
样硬化并左侧斑块形成
膜性肾病及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降压、护肾:科素亚 100mg 口服 qd;抗凝:阿司匹
林肠溶片 100mg 口服 qd 、波立维 37.5mg 口服 qd;调脂稳定:普伐他汀 钠片 20mg 口服 qn;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片 50mg 口服 qd;抑酸护胃: 泮立苏 40mg 口服 qd;补钙:罗盖全 0.25ug 口服 qn。
秒 ,国际标准化比值 0.86 ,凝血酶时间 18.3秒 ,凝血酶原时间 10.4秒 ↓ ,部 分凝血酶原时间 21.0秒 ↓ ,纤维蛋白原 2.54g/L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3.0mg/L ,D-二聚体测定 0.82mg/L FEU ↑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对照 27.0秒 ;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 【头颅MRI及MRA】 • 2017.06.30 头颅+脑弥散功能成像(DWI)(01745530) 1.双侧额顶颞
膜性肾病教学查房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1
病例摘要
• 患者女性,64岁, • 2.因“诊断膜性肾病半年,行第2次环磷酰胺治疗”入院。 • 3.患者2016年11月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双下肢水肿,为凹陷性,无明显晨轻暮
重,伴有小便泡泡增多,乏力明显,无明显夜尿增多,无眼睑浮肿,患者至 瑞金医院就诊,查ANCA阴性,24小时尿蛋白3820mg,尿微量白蛋白 187mg/dl,白蛋白28g/L,肌酐82umol/L,尿隐血++。遂来我院, 2016.11.21予以肾脏穿刺,病理(161838):膜性肾病I期,见15个小球, 未见小球硬化,系膜基质轻度增生。我院予以降蛋白尿、抗凝、保护肾脏等 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2017.05.16患者再次因双下肢水肿较前加重于我科住 院治疗,予以降压、护肾(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减轻水肿(托拉塞米 片);抗凝(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波立维);调脂稳定 (普伐他汀钠片);改善循环(前列地尔注射液);补充肉碱(左卡尼汀) 等治疗。于2017.05.19开始予以醋酸泼尼松片50mg qd 口服(用药至今); 于05.22、05.24分别予已环磷酰胺0.6g、0.4g(累积1g)抑制免疫治疗。病 情好转后出院。目前患者患者双下肢仍有水肿,泡沫尿减少,无肉眼血尿, 此次为行第2次环磷酰胺治疗收治入院。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2
病例摘要
•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2016.12我院住院期间查血脂升
高、脂肪肝。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肾脏穿刺活检术,否认其他手术外伤史, 否认青霉素等药物食物过敏史。
• 5.查体:BP:125/85mmHg。神清、气平,慢性病容,颜面部浮肿,双肺呼吸
音粗,两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 四肢肌力Ⅴ级,两侧病理征未引出,双下肢水肿。
65ml/min ↓ ,肌酐 81umol/L ;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6
病例摘要
• 2.并发症情况 • 【贫血指标】 • 2017.06.24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70.0% ,白细胞 11.86*10^9/L
↑ ,红细胞 4.11*10^12/L ,血红蛋白 125g/L ,血小板计数 192*10^9/L ;
8
病例摘要
• 【心电图】 • 2017.06.24 电脑多导联心电图(29) 正常范围心电图。 • 【胸片】 • 2017.06.24 胸部正位(01739754) 两肺纹理增多,请结合临床。 • 【颈椎MRI】 • 2017.06.26 颈椎MRI(01740497) 1.颈椎退行性改变。 2.颈3-4、颈
• 【肾功能】 • 2017.06.24肾功能:尿素 7.39mmol/L,eGFR(肌酐-CysC) 59ml/min ↓,尿酸
349umol/L ↑ ,肌酐 87umol/L ↑;
• 2017.06.30肾功能:尿酸 329umol/L ,尿素 7.92mmol/L ,eGFR(肌酐-CysC)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5
病例摘要
• 1.肾脏情况 • 【24小时尿系列】 • 2017.06.26 24小时尿系列:24h尿无机磷 17.46mmol/24h,24h尿尿酸
2218umol/24h ,24h尿钙 2.97mmol/24h ,24h尿氯 61mmol/24h ↓ ,24h尿钾 34.70mmol/24h ,24h尿钠 85mmol/24h ,24h尿蛋白定量 5.94g/24h ↑;
葡聚糖 40.78pg/ml ;
• 2017.06.26粪便(常规+隐血+转铁蛋白):真菌 未见,便红细胞 0/HP ,粪便转铁
蛋白 阴性 ,隐血试验 阴性 ,白细胞 0/HP;
• 3.其他 • 【DIC】 • 2017.06.24DIC筛查(7项):凝血酶原时间对照 11.8秒 ,凝血酶时间对照 16.0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7
病例摘要
• 【心脏】 • 2017.06.24 心梗三项:肌钙蛋白-T 0.013ng/ml ,肌酸激酶同工酶 1.59ng/ml ,
肌红蛋白 35.77ng/ml ;
• 【感染指标】 • 2017.06.26真菌D-葡聚糖检测,内毒素鲎定量测定:内毒素 14.9pg/ml ↑ ,真菌D
• 2017.06.30血常规:红细胞 3.95*10^12/L ,快速C反应蛋白
0.88mg/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8.2% ,白细胞 8.65*10^9/L ,血红蛋 白 124g/L ,血小板计数 182*10^9/L ;
• 【钙磷代谢】 • 2017.06.27 钙 2.01mmol/L ↓ ,无机磷 1.17mmol/L ; • 2017.06.24 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 34.880pg/mL ; • 【营养状态】 • 2017.06.27 前白蛋白 411mg/L ↑ ,白蛋白 24.8g/L ↓;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
3
病例摘要
• 入院诊断: • 1.膜性肾病I期 CKD3期 2.脂肪肝 3.左肾囊肿 4.颈动脉粥
样硬化并左侧斑块形成
膜性肾病及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降压、护肾:科素亚 100mg 口服 qd;抗凝:阿司匹
林肠溶片 100mg 口服 qd 、波立维 37.5mg 口服 qd;调脂稳定:普伐他汀 钠片 20mg 口服 qn;激素治疗:醋酸泼尼松片 50mg 口服 qd;抑酸护胃: 泮立苏 40mg 口服 qd;补钙:罗盖全 0.25ug 口服 qn。
秒 ,国际标准化比值 0.86 ,凝血酶时间 18.3秒 ,凝血酶原时间 10.4秒 ↓ ,部 分凝血酶原时间 21.0秒 ↓ ,纤维蛋白原 2.54g/L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3.0mg/L ,D-二聚体测定 0.82mg/L FEU ↑ ,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对照 27.0秒 ;
膜性肾病及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