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完整版本
膜性肾病讲课PPT课件

专家点评与建议
膜项和难点
膜性肾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 食习惯的建议
膜性肾病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康 复指导
问题与互动环节
案例分享:介绍膜 性肾病患者的病情 和治疗过程
互动讨论:邀请听 众提问或分享自己 的见解和经验
专家解答:邀请医 学专家对听众的问 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血浆置换:通过置 换血浆来清除体内 免疫复合物,减轻 肾脏负担
透析治疗:对于严 重的膜性肾病患者 ,需要进行透析治 疗以维持生命
手术治疗:对于少 数膜性肾病患者, 可能需要进行手术 治疗
并发症处理
膜性肾病并发症的预防
膜性肾病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膜性肾病并发症的早期发现
膜性肾病并发症的康复指导
膜性肾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膜性肾病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和戒烟限酒 控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降低膜性肾病的风险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
控制策略
定期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肾功能检查,及早发现膜性肾病。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降低肥胖和高血压等风险因素。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等药物,控制病情进展。 病情监测: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自我管理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遵循医生建议,按时服药,不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 监测病情变化
留意身体症状,如出现水肿、 高血压等及时就医
kdigo膜性肾病2020

第4节.特殊情况
临床实践要点3.4.1 治疗后首次复发MN患者的治疗流程
治疗后首次复发MN患者的治疗流程
缓解后复发: 复发的定义不确定。 有些研究者将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患者中蛋白尿增加>3.5g/d
定义为缓解后复发。 指南建议在评估项目中加入血清白蛋白和尿蛋白/肌酐
评估:
在耐药患者中,应检查患者依从性并监测疗效(如B细胞反应,抗利妥昔单抗抗体,IgG水平,环磷酰胺 治疗期间的白细胞减少,CNI水平)。
如果蛋白尿持续存在,而血清白蛋白增加,应考虑继发FSGS。PLA2Rab的消失可进一步支持这一点。对于 血清白蛋白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持续蛋白尿患者,或PLA2Rab消失但仍存在持续蛋白尿的患者,应考虑 进行肾活检以确定是否有活动性膜性肾病。
•尿 IgG<250 mg / d
•尿 IgG >250 mg/d
•筛选系数>0.20
第3节.膜性肾病的治疗
临床实践要点3.3.1 原发性 MN 患者治疗的注意事项: 所有伴有蛋白尿的原发性 MN 患者均应接受优化的支持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应限制性地用于考虑有进展性肾损伤风险的患者。
第3节.膜性肾病的治疗
临床实践要点3.4.4 儿童MN管理流程
儿童MN管理流程
第4节.特殊情况
临床实践要点3.4.5 MN肾病综合征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方案应基于 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风险来制定。
MN患者的抗凝治疗
血清白蛋白 溴甲酚紫法<20g/L 溴甲酚绿法<25g/L
血清白蛋白 溴甲酚紫法
<30g/L 溴甲酚绿法
开始治疗后 MN 的免疫学监测:
PLA2Rab 水平的明显降低表明临床反应良好,尽管没有确定临 界值,但专家认为降低 50-90%即代表 PLA2Rab水平明显降低。
膜性肾病的治疗中山医课件

膜性肾病临床特点
• 多数患者自然病程长,病情变化缓慢,存在肾 功能逐渐恶化和自然缓解两种倾向:1/3自发缓 解,1/3在5-10年发展成ESRD, 1/3的患者持续 有蛋白尿但肾功能稳定。
• 75%~80%为原发性,20%-25%为继发性
膜性肾病的治疗中山
膜性肾病病因
• 成人膜性肾病多是特发性,约占75%-80%。 • 继发性膜性肾病: 20%-25% •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疟疾、
drug therapy, but may take as long as three to four years. • Other drugs associated with MN
tiopronin (used to treat cystinuria) and bucillamine (used to treat rheumatic conditions) have a chemical structure similar to penicillamine; diclofenac (and possibly other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infliximab (and possibly other anticytokine agents) .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 现状与进展
膜性肾病的治疗中山
膜性肾病的一般情况
• 在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病中所占比例较高,平均为 10%,占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肾病综合征中的20%-30%。
• 膜性肾病可发生在任何人种,在北美、欧洲、澳洲、 亚洲、日本有大综临床报道。
• 国外的发病率较高。美国为33.0%,意大利为 20.0%。
膜性肾病PPT课件

17
并发症
A
B
C
D
E
感染
急性肾 衰竭
深静脉 血栓
脂代谢 紊乱
甲状腺 功能减
退
18
急性肾衰竭
严重低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循环 血量不足
肾静脉血栓 药物诱导的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病变 合并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原因不明
19
血栓栓塞
血粘滞 血小板活化 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
2、出现严重的、致残的或有生命威胁的与 肾病综合征有关的症状(1C)
3、诊断IMN之后的6-12个月内Scr升高>30%, 同时eGFR不低25-30ml/min/1.73m,且除外其他 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恶化(2C)
27
不应再予免疫抑制剂治疗(未 分级)
Scr>3.5mg/dl >320umol/l
毒药联合激素 肾功能损害或合并并发症需立即治疗 中危患者先保守疗6月,如蛋白尿持续不降或
肾功能损害则用免疫抑制 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
22
一般治疗
限盐,利尿消肿,控制血压(<130/80mmHg) 低蛋白饮食0.8kg/kg.d 足够的热量:35Kcal/kg/d, 钠离子及水的平衡 低胆固醇饮食:50-70g/d,<总热能20% 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ACEI/ARB有降压和蛋白尿作用
隨着病程进展,毛细血管袢呈僵硬状,沉积 物间可见GBM增殖,向外延伸形成钉突
6
肾小球无炎性细胞浸润,无固有细胞增殖, 后期可见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小管间质纤维 化和血管硬化
7
膜性肾病I期
足突融合,上皮下小的电子致密物沉积
8
膜性肾病II期
钉突形成
膜性肾病治疗指南完整版本

n=31
n=46
Eknoyan G, et al. Kidney inter., Suppl.
Goumenos DS, et al. Am J Nephrol 2007;27:226–231.
MMF单药对膜性肾病缓解率低, 联合激素疗效与氮芥相当
作者
来源
给药方案
Dusso l B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08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 ——膜性肾病循证治疗
KDIGO肾小球肾炎指南推荐之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篇
Eknoyan G,et al. Kidney International Supplements .2012;2:139-274
KDIGO 肾小球肾炎指南推荐 膜性肾病(MN)的评估
7.2.2:对Scr持续>3.5mg/dl(>309μmol/L)(或 eGFR<30ml/min/1.73m2),且肾脏体积明显缩小(长径<8cm) 者,或同时存在严重或潜在的威胁生命的感染患者,建议避免 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未分级)
Eknoyan G, et al. Kidney inter., Suppl.
(0.4mg/kg.d)x27天
– 2、4、6个月口服苯丁酸氮芥0.2mg/kg.d(一般4mgtid)(或CTX2.5mg/kgd)×30天
– 整个疗程6个月
风险
获益
• 预防CKD和ESRD
• 避免肾病综合征相关并 发症(血栓形成、动脉 粥样硬化形成加速)
• 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 量
烷化剂
• 严重机会性感染 • 性腺毒性 • 出血性膀胱炎(环磷酰胺) • 膀胱癌、骨髓增生异常、白血病…… 激素 • 向心性肥胖(如满月脸、水牛背)
膜性肾病

D 其他辅助检查: C D 1.病理解剖
从大体解剖来看,肾脏呈黄色,体积增大。因MN所有的肾小球损害几乎是均匀一 致的,所以其他慢性肾脏病肾脏肥大的特征在MN中见不到,这似乎能解释其肾脏皮
D 质表面相对平滑的原因,甚至在病情进展的病例中也是这样。肾衰者,包膜下可以 D 有瘢痕形成。 C2.光镜检查
2.感染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麻风、丝虫病、血吸虫病和疟疾。 3.药物及毒物 有机金,汞,D-青霉胺,卡托普利和丙磺舒。 4.肿瘤 肺癌,结肠癌,乳腺癌和淋巴瘤。
D 5.其他 结节病、移植肾再发、镰状细胞病和血管淋巴样增生(Kimura病)。但75%的 D 膜性肾病找不到上述原因,即属于原发性膜性肾病。 C 发病机制:虽然目前对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了解不多,但多数学者同意免疫
光镜显示由免疫沉积引起的弥散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由于基底膜突出物围绕 了染色的免疫沉积物银染色呈刺突状。早期肾小球病变弥漫均匀可见,肾小球毛细 血管襻僵硬,毛细血管壁增厚,无明显细胞增生。做PAM染色,典型病例可见毛细 血管襻上的钉突及上皮下沉积的免疫复合物。晚期病变加重,毛细血管壁明显增
file:///C|/html/肾内科/膜性肾病.html(第 5/14 页)[2008-4-27 17:26:23]
D 低;血脂升高,表现为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升高,但随着尿蛋白的减少,高 C D 脂血症可恢复正常。
原发性MN无论是否在肾小球免疫沉积物中发现补体,血清补体水平均正常。如果 发现MN的患者血清补体水平低下提示原发病可能为系统性疾病(如SLE)。
D 由SLE、乙型、丙型肝炎等引起的MN,可出现冷球蛋白血症。在MN活动期,患者 C D 尿中C5b-9可升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可出现高纤维素蛋白血症,血中抗凝血因
膜性肾病 PPT课件

IMN根据个人经验,是需要否观察6个月。 北大医院IMN的治疗方案。 尿蛋白<3.5g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以ACEI类为主,贝那普利
20-30mg/d同时接受合理的生活指导,定期复查。 尿蛋白3.5-6g/d肾功能正常,观察必要给免疫抑制剂。 尿蛋白>6gNS症状明显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接受免疫抑制剂治
疗。首选激素40-60mg CTX 8g,效果不佳可用CSA或MMF。 血肌酐>352umol/L或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广泛间质纤维化不用上
述治疗。
I期MN
IMN免疫抑制剂治疗选择的不同药物 糖皮质激素
因个体差异IMN免疫抑制剂+CTX或单用激素疗效 前者优于后者。
激素+苯丁酸氮芥 Poniceli提出意大利方案: 6个月甲泼尼松龙+苯丁酸氮芥1、3、5月甲泼尼松 龙0.5静点x3然后小剂量激素0.4mg/kg/dx27 。2、 4、6月苯丁酸氮芥0.2mg/kg/d 4mg CTX0.5mg/kg/d x30天总疗程平等。
膜性肾病的诊断免 疫抑制剂的共识
高志钧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膜性肾病的免疫抑制剂的共识
膜性肾病(MN):是导致成人原发性肾病 综合症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占成人NS2233%中老年男性多见,男:女2:1 MN中2/3 为特发性膜性肾病,1/3为继发性MN。6070%初诊表现为NS,25%有自愈倾向。25% 进展为至终末期肾病,影响预后因素主要有 严重的NS、高血压,年龄>50岁、男性等。 肾功能正常预后良好,严重感染、心血管事 件及血栓栓塞,并发展导致死亡。
治疗
I期MN 大量蛋白尿及其持续时间是IMN患者预后重要
因素之一,8g/d >6个月,起病时尿蛋白 >10g患者终末期肾衰概率增加,同时25%可 自行缓解第一年10%第二年16%第三年22% 即大多数前三年。
膜性肾病治疗指南完整版本

膜性肾病治疗指南完整版本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以膜性病变为特征。
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
治疗目标为减轻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膜性肾病治疗的完整指南:1.病因治疗:膜性肾病的病因较复杂,包括一些特定的感染、药物使用和肿瘤等。
发现病因后,应先停用引起病变的药物或治疗感染或肿瘤等原发病因。
2.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如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营养等,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免疫抑制治疗: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尤其是较大量蛋白尿伴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采取免疫抑制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初始治疗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4.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对于没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以先采用保守治疗观察,如限制蛋白质摄入和控制高血压。
对于肾功能有限并且伴有较重蛋白尿的患者,应采用免疫抑制治疗。
5.肾脏保护治疗:膜性肾病的肾脏损伤是病变持续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保护肾脏功能是治疗的重要目标。
治疗中应注意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并控制其他慢性病的进展,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
6.慢性病组织疾病相关治疗:膜性肾病可能与一些慢性病组织疾病相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识别是否存在慢性病组织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7.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膜性肾病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和感染等。
治疗中应注意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进行治疗。
8.随访:膜性肾病的随访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随访期间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9.抗炎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局部炎症反应在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可以考虑使用抗炎药物,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来改善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联合治疗
部分病人因低蛋白血症重、限盐不足等原因, 应改变给药途径,联合两种利尿药物;
重度水肿病人药物治疗无效可采用超滤脱水治
疗
精品课件
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策略
对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
分级治疗原则
免疫抑制剂治
疗
精品课件
高脂血症
➢ NS患者多伴有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 可致动脉粥样硬化,还能促进肾小球硬化 ➢ 甘油三酯增高为主选用贝特类
非诺贝特0.1 g,3/d, 苯扎贝特0.2g,3/d ➢ 胆固醇增高为主者选用他汀类
精品课件
血栓形成及栓塞
❖ 膜性肾病肺栓塞发生率11%, 肾静脉血栓形成发生 率35%
❖ 血浆白蛋白<20g/L的高危患者应常规应用抗凝药: 潘生丁0.1g, 3/日, 或阿司匹林20~30mg,3/日
❖ 高粘血症和高凝血症患者:低分子肝素5000 IU, IH, 20-30d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病理一
光镜检查 原发性膜性肾病在光镜下以肾 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弥漫性沉 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伴“钉突”形成, 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但不 伴有细胞增生为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
免疫荧光 原发性膜性肾病免疫荧光检查 各期基本相似,即IgG、C3沿肾小球毛细血 管壁细颗粒状沉积,有的患者C3荧光强度 较弱,部分患者无C3沉积(小于5%)。
患者突然蛋白尿增加,突然肉眼血尿或肾 功能急剧恶化,应警惕肾静脉血栓形成。
80%以上患者尿蛋白超过3g,有时甚至超过 20g/24h
非选择性蛋白尿 低白蛋白血症,IgG也常低,补体下降要考
虑SLE相关性MN
精品课件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或持 续性非肾病综合征范围蛋白尿的成人患者 ,都要考虑膜性肾病的可能,最终确诊依 靠肾活检病理诊断,应考虑患者临床表现 、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的检查结果。
分级治疗原则
免疫抑制剂治
疗
精品课件
非免疫性治疗 对于MN患者至关重要,无论何时,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非特异性的降蛋白尿方法和 防止肾病阶段的其他并发症是整体治疗策略中不 可忽视的部分。包括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降 脂及抗凝治疗。
高血压、蛋白尿和高血脂症均是肾脏疾病进展的 独立危险因素,对于MN患者,如无禁忌症,应首 选ACEI和(或)ARB控制血压。
➢ 使用钙剂时要预防发生肾结石和肾功能不全
精品课件
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策略
对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
分级治疗原则
免疫抑制剂治
疗
精品课件
IMN患者危险分级及治疗原则
➢ 低度危险患者:肾功能正常,6个月内蛋白尿<4g/24h 治疗:ACEI, ARB 随访:肾功能、血压、蛋白尿、评估危险度
➢ 中度危险患者:肾功能正常,6个月内蛋白尿〉4g/24h 但<8g/24h 治疗:激素+ 细胞毒药物或CsA
在儿童患者,应注意排除HBV相关性MN 女性患者应注意排除SLE相关性MN 老年患者应警惕恶心肿瘤相关性MN
精品课件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肝炎症状多较轻微,甚至无症状,可表现为乏力 、食欲减退、腹胀、肝区胀痛等。除HBsAg阳性外 ,HBcAg、HBcAg阳性率在90%左右。
肾炎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相似,轻者 仅有轻度的蛋白尿,也可呈大量的蛋白尿,部分 病人有水肿、血尿、高血压等肾炎综合征的表现 。MGN很少有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MPGN大约有 40%出现高血压、20%肾功能不全。
➢对符合初始治疗标准,但不愿接受 糖皮质激素/烷化剂周期治疗方案或存 在禁忌的病人使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 至少6个月(1C)。 ➢建议6个月治疗后仍未达到部分或完 全缓解者,停止使用CNIs(2C)。 ➢若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且没有CNI 相关肾毒性发生,建议4 ~8 周内将 CNI的剂量减至初始剂量的5 0 % ,全 疗程至少12个月(2C)。
对于所有膜性肾病的病人应该寻找肿瘤的可能,尤其对于 50以上的男性病人,包括个人史,体检和标准生化检查, 还应接受常规肿瘤筛选,胸片、结肠镜、胃镜、CT等。
精品课件
膜性肾病自然病程
自发缓解
1/3 1/3
蛋白尿持续 肾功能稳定
1/3
精品课件
进行性发展 肾功能不全
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策略
对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
血清HBV抗原阳性 肾组织切片中找到HBV抗原 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精品课件
狼疮性肾炎
肾外表现 蝶形皮疹,盘状红斑,光过敏,口腔 溃疡(无痛),关节炎,浆膜炎,神经系统病变 (癫痫,精神症状),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 伴网织红细胞增多,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 减少),免疫学异常(LE细胞阳性,或抗ds-DNA 抗体滴定度升高,或抗Sm抗体阳性,或梅毒血清 试验假阳性,至少持续6个月,并由苍白螺旋体制 动试验或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证实不是梅毒 ),抗核抗体阳性
精品课件
病理二
电镜 1期 电子致密物沉积于上皮 细胞下与基底膜之间 2期 钉突形成 3期 基底膜明显增厚,电子致 密物沉积于增厚的基底膜内 4期 不规则增厚的基底膜内沉 积的电子致密物明显减少或消 失,呈虫蚀状缺损 5期 恢复期
精品课件
原发性MN在肾小球系膜区很少出现电子致 密物的沉积,系膜区电子致密物的沉积往 往提示MN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乙肝相 关肾炎等继发性因素
降低蛋白尿 保护肾功能 ➢ 血压控制目标 125/精7品课5件 mmHg
对症治疗
3.水肿治疗 ➢ 限制钠盐、卧床 ➢ 扩容利尿
对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患者(体位性低血 压、颈静脉充盈差)应先扩容,纠正容量不足 后再利尿
扩容:可选用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等
精品课件
对症治疗
➢ 利尿剂的选用:
轻度水肿可选用噻嗪类利尿 中-重度水肿选用速尿等袢利尿剂,速尿20- 120mg/次,利尿治疗不可过快,防止血栓形成
IL-2 R
anti-IL-2R
IL-15, IL-7, IL-9 et al.
Cyclin/CDK s
舒莱、赛尼哌
S de novo MMF
IL-2
NF-B
G2
nucleotidLEF
e
GC GC-R
IBa
synthesis
B7
CD28
OKT3
MAP kinases
MHC II CD40
TCR
CD4
B细胞的增殖及活化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特点
➢ 肾综:
70%-80%
➢ 高血压:
13%-55%
➢ 肾静脉血栓形成:4%-52%,腰痛、
血尿、肾功能异常
➢ 肾功能突然恶化:低血容量,
➢
肾静脉血栓形成
精品课件
临床表现一
70%-80%的膜性肾病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而儿童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原发性MN较 少见,仅占2%。
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作用,以有利于 减少蛋白尿,对于老年人血压应适当放宽,以防 脑梗死。
调脂药物应首选他丁类以及抗凝治疗等。
精品课件
对症治疗
1. 饮食 肾功能正常时,蛋白质摄入 0.8-1.0g/kg/d 蛋白质的摄入限制,能否提高缓解率还未得到证 实
2. 降压 ➢ ACEI和ARB类药物
CD40L
Calcineuri
nCsA FK506
anti-CD4精0品课a件nti-CD40L
治疗方案
肾功能正常、伴有肾病综合征或尿蛋白大 于3.5g/d的原发性MN:
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可增加蛋白尿的缓解 和肾存活率。
标准剂量的激素治疗,加用环磷酰胺,也 可考虑加用CsA,对于激素抵抗或不能耐受 激素和(或)细胞毒药物的原发性MN患者 ,他克莫司可能会有效
肾损害(持续性蛋白尿或3+以上,细胞管型,红 细胞、血红蛋白、颗粒或混合性管型)
精品课件
肿瘤与肾损害
肿瘤对肾脏的损害包括肾脏本身的肿瘤、肾外肿瘤转移和 浸润,肿瘤相关肾病、肿瘤的代谢产物等所致的肾脏病变
恶性肿瘤可导致肾前性、肾性、肾后性的肾脏受损及功能 不全,甚至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
膜性肾病,常导致肾病综合征,成人5%-10%的膜性肾病与 肿瘤相关,以肺癌和结肠癌最常见。肿瘤相关的膜性肾病 男性多见,年龄50岁以上,表现为典型的肾病综合征, 40%-50%的病人其肾病综合征的表现早于肿瘤的诊断。40% 肿瘤和肾病综合征同时出现。
➢ 高度危险患者:肾功能不全(SCr>265.2 umol/L)或 肾萎缩,蛋白尿>8g/24h 治疗:一般不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非透析疗法
精品课件
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策略
对症治疗
并发症治疗
分级治疗原则
免疫抑制剂治
疗
精品课件
2012 KDIGO指南
初始治疗
替代治疗
➢推荐初始治疗采用隔月交替的静脉 /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烷化剂,疗 程6个月(1B)。 ➢建议选择环磷酰胺,而非苯丁酸氮 芥作为初始治疗(2B)。 ➢推荐初始方案治疗6个月后,再予 评价是否缓解,除非期间出现肾功能 恶化(1C) ➢持续(非周期性)使用烷化剂可能 同样有效,但出现毒副作用的风险增 加,尤其使用超过6个月时
精品课件
病理特点-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
A 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B 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循环抗体和足细胞自身 抗原结合)
精品课件
C外源性抗原抗体复合物 结合至毛细血管壁
Glassock RJ. N Engl J Med 2009
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
足细胞受损机制
➢ 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 补体激活 ➢ C5b-9膜攻击复合物形成 ➢ 足细胞受损及病理改变
精品课件
理想的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