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肥料 教案

合集下载

第11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

第11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

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走访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有关化学农药使用利弊的思考,配员工和训练学生的辩证法思维,使它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开展在解决原有问题,促进社会和生产的同时,往往又可能会引出新的问题,因此,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是永无止境的。

教学重点使了解和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难点常见氮肥、磷肥、钾肥的区分方法及常见氮肥的鉴别。

一、课前先学1、化学肥料是用矿物、空气、水等作原料,经过制成的。

化学肥料可分为肥、肥、肥、肥和肥五大类。

2、农作物生长需要许多种元素,其中土壤里常缺乏的元素是、、三种元素。

3、氮肥能促进作物、;磷肥使作物;钾肥能使作物。

二、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1、问题讨论〔1〕同学们知道生活中常用哪些肥料呢知道这写肥料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哪些元素吗〔2〕化肥、农药对植物的生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它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什么危害呢2、媒体使用: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3、学生交流4、展示〔1〕农作物生长时需要多种元素,如:C、H、O、N、P、K、Ca、Mg等,在这些元素中,农作物需要量比较大,而且经常缺乏的有N、P、K,因此常见的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

介绍复合肥,识别复合肥的方法是看它组成物质中是否含有N、P、K元素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如:KNO3、〔NH4〕2 HPO4等都属于复合肥。

〔2〕化肥、农药的利弊:有利:提高农作物产量不利:1、危害人体健康2、对环境〔空气、水等〕有污染结论: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合作探究二1、问题讨论:探究、识别化肥2、实验探究:识别化肥【学生分组实验】P79,总结常见化肥的识别方法。

3、学生交流4、展示三、达标检测1、以下物质中氮元素含量最多是〔〕A、硫酸铵B、硝酸铵C、氯化铵D、碳酸氢铵2、以下物质中属于氮肥的有〔〕属于复合肥的有〔〕A、NH4NO3B、K2CO3C、KH2PO4D、Ca(H2PO4)23、以下有关化学肥料与农家肥料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肥料营养元素种类多,营养元素含量高B、农家肥料所含营养元素种类多,但营养元素含量低C、化学肥料易被作物吸收,肥效快D、农家肥料肥效较慢但较长4、现有两包白色固体氯化钠、氯化铵,试考虑有哪些区分方法。

《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6.docx

《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6.docx

《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一、基本信息课题授课学校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及授课人二.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屮地位与作川性质:本节课是《盐化学肥料》单兀最后一个课题,从难度上说,不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但是在化学与社会的主题卜,化肥的使用是很重要的內容。

地位:本课的內容可以看做是酸碱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学习过程中既用到酸碱盐的知识,又得以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作用:本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肥为増产作出的巨大贡献,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利于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合理便用物质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辩证看待间题。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通过之前对于元素化合物以及酸碱盐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于本课即将学习的化肥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而且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了解了一些关于化肥农药残留影响人体健康的事例,对于正确认识农药化肥的作用有一定的帮助,当然这种认识还是片面的,本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去了解化肥农药对于解决粮食紧缺问题作出的重大贡献,从而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起到的正面作用。

不利因素:城市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本课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他们对于农业常识知之甚少,对于化肥农药的作用基本没有概念,所以本课如果按照常规教学的方式进行,效率很低,对于学生的学习无法激发出足够的学习兴趣,要尽量改变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以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了解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自学,学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通过了解化肥使用的“两面性”学习辩证看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化学在缓解人类面临粮食供应不足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

进一步感受化学是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重点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难点资料的整理归纳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仪器药品植株两盆,一盆为正常生长,一盆为生长不良。

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

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一、学情分析: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施用方法、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

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化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可以看作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

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

通过观察和探究常见的化肥,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了解常见化肥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简单鉴别;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思路:引入新课(民以食为天)→化肥的定义→常见化肥介绍(氮、磷、钾、复合肥)→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善待自然)→化肥的简易鉴别(学生互动)→布置作业(社会调查)六、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提前一周要求学生搜集常用化肥的种类和有关肥料的民间谚语。

2、教师搜集某些农作物的亩产量和相关图片。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随着人类不断进化,驾驭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逐渐对那些人类可利用、可食用的植物进行栽培,由于早期人口总数少,生产水平低,植物的生长全靠自然调节;而到了现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倾听引出即将介绍的化肥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产量要求提高,人们可以用很多方式来提高产量。

《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设计

《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设计

课题2 化学肥料教案设计K内容分析本课题的内容比较丰富,包含了几种常见氮肥、磷肥、钾肥的介绍及它们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以及缺氮、缺磷.缺钾植物可能出现什么症状,才好对症下药。

还介绍了化学肥料及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通过探究活动的方式重点介绍是如何区别这样三种肥料。

二.学情分析对于化学肥料,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看到过或听说过,比如每天吃的蔬菜都听说过要撒肥料才能长得更好,所以学生对肥料的用途都非常清楚。

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肥料的种类及它们各自有什么用,以及缺哪种肥料,植物可能出现什么症状,这就要求老师通过学生自学.图片展示的方法来使它们有清醒的认识。

学生对于肥料的鉴别更是陌生,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生活在城市里,离乡村还是比较远,平时没有看到过氮肥.磷肥.钾肥的模样,所以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探究的方法把他们区分开。

3、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1、设计思路通过课本79页图形入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施用肥料增肥的效果到底如何,因此加强他们要学习化学肥料的目的。

再通过学生自学.图片展示.教师讲解等方法,让学生对肥料的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以及它们的主要化学成份分别是什么,如果缺乏哪种肥料,植物可能出现什么症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对于肥料农药与环境的污染学生都有所了解,所以完全可让学生自己学习。

月巴料的鉴别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的方式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他们对这个重点知识有很好的掌握。

最后加以总结.练习巩固。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3)学会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

(4)学会如何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的决心。

(2)增强环保意识。

化学肥料教案

化学肥料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目标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村、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研钵、酒精灯、火柴、烧杯。

②实物:缺氮肥的包心菜叶片(实物)、缺磷的小麦植株(高、矮各式各1株)、缺钾的大豆叶片(实物)。

③常见化肥样品。

④实验改进:把一块铁片分成两块,一块正方形烧氮肥,另一块长方形烧钾肥,避免氮、钾肥互相干扰。

⑤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化肥课前准备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

创设情境1.讲述:1958~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不少人饿死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的事实,指出化肥在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上所起的作用。

2.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

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明学习主题。

学生活动1.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做简要介绍(教师适当点评)。

2.阅读课文:整理资料,填写下表:常用化肥的名称、化学式及作用(重点,用时稍长些,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3.讨论交流:交流信息资料,互查上述表格所填内容。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适时指导)4.展示图表:各小组代表争相走上讲台,展示图表,简要说明。

归纳整理投影1:展示完整的图表。

投影2:常用化肥包装袋商标图示及说明书。

再创情景由学生讲述案例:①细心的农民问我: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

听说你在学校里学过,你能告诉我其中的秘密吗?②一位老大爷给我讲: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

化学肥料教案5篇

化学肥料教案5篇

化学肥料教案5篇化学肥料教案5篇化学肥料教案1 本课题分为两局部,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这局部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详细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现化学价值。

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药的使用,让学生理解到科学开展已经解决的问题,同时理解科学开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局部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分别探究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学惯用分析^p 、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展加工。

(2)学会自学,进步自己组织语言的才能。

(3)擅长用辩证的方法对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为进步人们生活程度、维护人体安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p ,归纳,应用实际。

教具准备老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

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板书]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学生讲课](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搜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老师适当补充)1.氮肥: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NH4HCO3、NH2Cl)、硝酸盐(如: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

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

课题2化学肥料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授课教师:刘志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学会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

(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应用实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 在一派欣欣向荣的农村景象中,多彩多姿的植物给美丽的自然画卷,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植物生长需要哪些元素?[幻灯片] 植物生长所需的化学元素缺乏N、P、K的植物生长情况[过渡]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

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书本本节关于氮肥、钾肥和磷肥的内容,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教师适当补充[过渡] 以上各化肥营养元素比较单一,为使作物均匀地吸收各营养成分,人工合成了一些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

例如:硝酸钾、磷酸铵。

[转折] 除了化肥外,为了防止病虫害,农民还大量施用农药。

[投影] 但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去看待问题。

大家请看下面的短片。

[辩论] 正方:为了增产应该使用化肥和农药;反方:为了健康和环境应该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发言稿][引导] 不同土壤结构需不同营养元素的化肥,那我们如何区分各种化肥,以防施肥不合理。

注:铵态氮肥不能和碱一起使用。

[课堂练习]1.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施用氮肥能使枝叶繁茂、磷肥能使果实饱满、钾肥能使茎秆健壮。

种植吃叶的蔬菜(如青菜),应施用较多的化肥是()A.磷肥B.NH4NO3C. K2SO4D.微量元素肥料2. 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的长期接触②工业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的随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不当使用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②③[课后作业]1.钾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目前农村常用的钾肥是…( )A. 尿素B.碳铵C. 硫铵D.草木灰2.某农场的小麦茎、叶生长不茂盛,需施加氮肥。

人教版9下化学教案 化学肥料

人教版9下化学教案 化学肥料

课题2化学肥料【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保存及施用时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肥及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重视农业、关心农业、确保农业持续发展的真实情感。

【学习重点】初步学会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学习难点】知道常用化肥的种类、作用。

【学习准备】1.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

2.了解铵盐、硝酸盐、磷酸盐、钾盐的溶解性。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提供优良的种子和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化学肥料的相关知识。

投影:播放养分充足或缺某种养分的植物生长图片。

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

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化肥对人类的贡献1.阅读教科书P79,思考:什么叫化肥?化肥有什么作用?2.展示学生各自搜集的常见化肥的样品,由各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样品,作简要介绍。

知识模块二化肥的简单介绍1.阅读教科书P80~81“化肥简介”部分,小组交流完成并展示。

2.植物需求量大、土壤中又缺乏的三种元素是什么?N、P、K。

方法指导:创景设疑,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提示:收集疑难问题,在交流展示中解决。

(1)发黄的菜叶与正常的菜叶比较。

缺氮(2)矮小的小麦植株与正常的小麦植株比较。

缺磷(3)叶片边缘发黄的大豆叶与正常的大豆叶比较。

缺钾4.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1)常见氮肥及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氨水:NH3·H2O:N%=15%~17%碳酸氢铵(氮肥):NH4HCO3:N%=17.7%尿素:CO(NH2)2:N%=46.7%(2)氮肥的特性:①铵盐的检验:实验:试管+(NH4)2SO4或NH4NO3+NaOH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施用方法、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

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化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可以看作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

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

通过观察和探究常见的化肥,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

了解常见化肥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简单鉴别;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思路:
引入新课(民以食为天)→化肥的定义→常见化肥介绍(氮、磷、钾、复合肥)→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善待自然)→化肥的简易鉴别(学生互动)→布置作业(社会调查)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1、提前一周要求学生搜集常用化肥的种类和有关肥料的民间谚语。

2、教师搜集某些农作物的亩产量和相关图片。

备注:①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部分选自《化学课程标准》
②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肥料
农家肥[投影]1、什么是农家肥?
一、肥料2、什么是化肥?
化肥3、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二、化学肥料
1、氮肥[投影]1、氮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氮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氮肥有哪些;
4、少数植物有固氮的能力。

2、磷肥[投影]1、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磷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磷肥有哪些。

3、钾肥[投影]1、钾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钾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钾肥有哪些。

4、复合肥[投影]1、什么是复合肥?
2、复合肥的优点是什么?
3、哪些是常见的复合肥?
三、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投影]农药在自然界中的转移
四、化肥的简易鉴别
1、物理方法
[投影]比较三种化肥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系性的表格
2、化学方法
[投影]化肥通过灼烧和加熟石灰研磨比较的表格
八、教学反思:
在三个不同的平行班上课后,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提出以下教学改进意见:
1、三个班中有一个班农村学生较多,在提问回答环节中进展较顺利,而在城镇学生占主要的班级要花较多时间解释,所以在这样的班级要注意引入自然,多举实例,深入浅出,在教学准备环节多下些工夫。

2、三个班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基本操作的规范上和整个实验的统筹上有较大差异。

平时要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规范化,条理化,才不会手忙脚乱。

3、三个班学生在运用化学用语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说明平时教学工夫不够,练习不到位,在平时学习和总复习时要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