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习及学习的理论

合集下载

第二章学习和学习理论

第二章学习和学习理论

一)过程
♦ 1、操作条件的实验(S——R——S) 、操作条件的实验( ) ♦ 2、操作条件作用的形成原则。 、操作条件作用的形成原则。 ♦ A、任何一个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 、任何一个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
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现象。 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现象。 ♦ B、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 、 化物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华生的行 为主义
♦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
铃声————狗无行为 狗无行为 铃声 ♦ 反复:无条件刺激(食物)+铃声 反复:无条件刺激(食物) 铃声 铃声------狗的行为 ♦ 后来: 铃声 后来: 铃声——狗的行为 狗的行为
(二)华生的实验和对学习的 理解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一、桑代克的试误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试误 联结学习理论 1. 学习的本质是经过试误而产生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
之间的联结。 结,S——R之间的联结。 之间的联结 2. 联结的形成是通过试误而产生。 联结的形成是通过试误而产生。 3. 有效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①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有 准备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 准备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无活动、无准 备而给以活动,都会产生烦恼。 备而给以活动,都会产生烦恼。 练习律: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 ② 练习律: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 效果率:一动作跟随以情景中的一个满意的变化( ③ 效果率:一动作跟随以情景中的一个满意的变化(强 ),那么此动作变会增加 反之则会减少。 那么此动作变会增加。 化),那么此动作变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
第二章学习和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

第二章学与教的理论流派

第二章学与教的理论流派
应.他否定遗传的作用,过分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认 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给我一打健康、外形完好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设计的特殊的环 境里培养,我敢保证,随便挑出一个人来我就能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 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业首领,甚至是乞丐 或小偷,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的先辈们的职业 和种族是什么。
themegallery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
• 布鲁纳的知识表征模式

符号系统;冷僻、随意的属性
符号性表征
没有动作的心向活动
动作反应
映像性表征 动作性表征
• 类别及其编码 • “任何知识都可以以适当方式交给任何阶段的学习者”
themegallery
型有 意 义 学 习 的 类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
themegallery
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
❖ 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斯金纳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 。
❖ 链式塑造的步骤:
1、了解学生现在能做什么事情,既确定起点行为; 2、了解希望他表现的终点行为,越具体越好; 3、识别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 4、列出一系列阶梯式的步子,让学生从他们目前状态迈向新的目标。 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 5、不断地强化每一个接近终点的行为,材料越新,学生要求的反馈 就越多。
❖ 经验论倡导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的理念。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约翰·洛克
❖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不是一门哲学,而是一种方法论。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 本身,而在于我们在各种事物之间感觉到的那种关系。在任何既定情境里, 一种因素的本质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事实上由它和既定情 境中的其他因素之间关系所决定。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二章 学习理论

以试误说概括所有的学习,轻视意识, 4. 以试误说概括所有的学习, 轻视意识,轻视主观 能动作用。 能动作用。 生物学化的倾向。 5. 生物学化的倾向。 6.强调原本趋向的作用,低估学习的作用。 强调原本趋向的作用,低估学习的作用。
20
二、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其人
21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情境
22
建立经典条件反射的一般程序 和主要特点
US(无条件刺激) US(无条件刺激) CS(条件刺激)+US(无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US(无条件刺激 CS(条件刺激)+US(无条件刺激) CS+US的重复 强化) 的重复( CS+US的重复(强化) CS 经典条件反射(一 经典条件反射 一) UR(无条件反射) UR(无条件反射) UR(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UR(无条件反射) UR CR(条件反射) CR(条件反射)
23
条件反射形成之前 入口的食物 US,无条件刺激) (US,无条件刺激) 唾液分泌 UR,无条件反谢) (UR,无条件反谢)
蜂鸣回声 CS,条件刺激后) (CS,条件刺激后) 条件反射形成之后
张嘴, 张嘴,吸吮等 CR,条件反射) (CR,条件反射)
唾液分泌( 唾液分泌(CR) 蜂鸣回声(CS) 蜂鸣回声(CS) ——机能性联系 、什么是学习
学习的本质与类型
广义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 而获得, 而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 狭义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 指学生的学习, 指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 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 、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在选择强化物时,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则,又称 祖母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 强化物。通俗讲就是,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情, 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2.强化程序 强化程序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
连续强化程序:如果在每一个适当反应之后呈现一个 强化。
断续强化程序:如果只在有些而非所有反应之后呈现 强化。
分化: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 异做出不同反应。
(二)强化 1.强化的类型 行为的后果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们是否重复该特定行为,
后果的类型及出现时间的选择能加强或减弱此行为。 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间隔程序:根据历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而安排强化。 比率程序:根据历次强化之间学习者作出适当反应的数量而安
排强化。 间隔程序和比率程序既可以是固定的(可预测的),也可以是
变化的(不可预测的)。
习得行为的持续性依赖强化的可预测性,为鼓励 行为的持续性,变化的强化程序最为合适。
(三)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 1.行为塑造 塑造是指通过小步强化达成最终目标。也就是将目标行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涅
(二)按学习活动的性质 划分
学习的实现方式:接受学 习&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 识的关系:机械学习&有 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巴甫洛夫、斯 金纳、班杜拉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 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经 验的过程。
反应型条件作用:又称操作性条件作用或R 型条件作用;强调行为反应及其后果。

第2章_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2章_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而自动形成的,不需要以观念作为中介。
•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 提出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桑代克的学习律:学习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效果率:指反应之后跟随着一个满意状态的事件,刺激与
行为之间的联结就加强;而跟随一个烦恼状态的事件,联
主要内容: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华生的行为主义;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Ivan Pavlov(1849-1936)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1)
食物
无条件刺激(US):食物; 无条件反应(UR):狗的唾液分泌;

消退: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维持:指行为的保持。 分化:知觉在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反应。 泛化:指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 一个情境中。
行为的学习
塑造(shaping):发展新行为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小
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塑造行为的原则:学生必须在力所能及的行为范围内得到
强化,这些行为必须能向新的行为延伸;

行为塑造的步骤
(1)选择目标
(2)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或知道什么;
(3)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 (4)将终点行为分解成有序的步骤,步调大小由学生的能力而异; (5)及时反馈学生的每步行为,使学生由起点行为逐渐向终点行为接近。
行为的学习
连锁(chaining):有步骤地训练复杂行为的方法。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节学习及其分类⼀、学习的涵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产⽣的⾏为或⾏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由有机体后天经验引起的。

⼀⽅⾯,有机体要以⾃⾝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来理解和把握外界信息;另⼀⽅⾯,新信息的进⼊⼜会使有机体已有的经验结构得以丰富和改造。

(⼆)学习不仅表现为⾏为的变化,还表现为⾏为潜能(⾏为主义观点)或思维的变化(认知⼼理学观点)。

内隐学习!(举例)(三)不能简单地将⾏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

⾏为变化还可能由本能、疲劳(⾏为⽔平降低)、机体成熟引起。

(四)学习所引起的⾏为或⾏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五)学习是⼀个⼴义的概念。

⼈类与动物共有的现象;不仅是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等的学习;(素质教育、全⼈教育)不仅是在学校情景中的学习,还包括⼀直持续终⽣的⽇常⽣活中的学习。

(家庭教育、社会⽂化教育、终⽣学习)⼆、学习的分类(⼀)按学习的实现⽅式分1、据学习⽅式分类:接受学习是学习者被动接受教师传授来获得知识的学习;发现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对现实的能动地反映及发现创造来获得知识的学习。

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意义学习:指学习者利⽤原有经验来进⾏新的学习,建⽴新旧知识的联系;机械学习:指学习中所得经验间⽆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按学习结果分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类的学习分为五类。

⾔语信息:关于事物的名称、时间、定义等事实性信息。

智慧技能:对外界的符号、概念进⾏处理加⼯。

如“把分数转化成⼩数”。

认知策略:关于如何⽀配其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内部⼼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

如掌握⽤“知识树”、“记忆术”等来巩固记忆效果的过程。

态度:个体对⼈、事、物等形成某种特定内部状态的过程。

如使⼉童对⾳乐、体育锻炼等产⽣喜爱的情感。

运动技能:通过⾝体动作质量的不断改善⽽形成整体动作模式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精品课件
• 5、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
际的操作过程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
略。
• (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
生才会是终生不忘的。
• (2)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 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 得到消极后果。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 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 就会削弱。
• (2)练习律
•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 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 用,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 (3)准备律
第二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 一、学习的实质
• (一)学习的定义:
• 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 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 变化。
• 狭义: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
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
的过程。
精品课件
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 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 择倾向。
精品课件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结果的分类
一、智慧技能 1.辨别 2.具体概念 3.定义性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问题解决) 二、认知策略 三、言语信息 四、动作技能 五、态度
例子
辨别己、已和巳的区别 从不同颜色的立体图形中识别圆柱体 根据定义进行分类 解答例题,演示先乘除后加减 运用规则生成复杂问题的解法 采用复述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练习 陈述新中国成立的时间 手写(执行)26个字母 志愿(选择)参加公益活动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将这种条件反射引用到对有机 体学习的解释上,形成了经典 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I.P.Pavlov J.B.Watson 1849-1936 1878-1958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I.P.Pavlov, 1849-1936)
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 强化理论 消退理论

(2)刺激――反应学习。即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 简单的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学习。


(3)连锁学习。即形成一个刺激――反应的联结序列。
(4)言语联想学习。也就是言语的连锁学习,即形成一系列的 连续性的词语联结。

(5)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不同刺激作
出不同的识别反应。

(6)概念学习。学会对具有共同属性的同类刺激作出同一的反 应,亦即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3.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随学习次数的多寡而有 强弱之分;包括使用律(law of use)和失用律(law of disuse)。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因重复使用而强化,与此 相对应,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练习次数中断或不使用神 经的联结而削弱。


二、巴甫洛夫、华生的学习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提

人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内容上看,人类学习比动物学习广阔得多。
第二,从方式上看,动物学习是一个直接经验的过程,而人类学 习是通过社会传递,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

第三,从性质上看,动物的学习是一个自发的适应过程,而人类 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地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形式,与人类学习有共同之处,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学院教育系
• 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 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世界观与道德品 质的过程。 • -----学生学习
合肥学院教育系
• 二、学习的类别
• (一)按学习的主体划分:
• 1.动物学习:动物为求得生存而适应环境进行的

学习。 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 极主动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合肥学院教育系
组合成系列,完成较复杂任务。(动 作技能的学习); 即言语连锁化;
• 2.人类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


• 3.机器学习:计算机系统如何获取、加工信息并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叫人工智能。
合肥学院教育系
• (二)按学习结果划分(P的学习---怎么办(外) • 3.认知策略的学习---怎么办(内) • 4.态度的学习---获取一种内部状态 • 5.运动技能的学习---获取动作技能
合肥学院教育系
• 理解学习定义中的三个要点: :
• 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我们才能作出学
习已经发生的推论。
• 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保持的。 • 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 导致的变化。
合肥学院教育系
• (二)学习的定义
1.学习的一般定义: • 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 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 久的变化过程。 • 2.人的学习及其特点:
合肥学院教育系
• 1.言语信息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是言语信息传
递的内容,学习结果也是以言语信息表达。通 常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 2.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表 现为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 • 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 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 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 制成为可能。认知策略具有调控执行过程的功 能,它能激活和改变其他
• (三)按学习水平(复杂程度)来划分(P115) • 1.信号学习:学会对某种信号作出一般性和弥散
的反应,即形成经典条件反射; • 2.刺激—反应学习:在强化的作用下,学会在某 • 种情境下进行特定的反应,并以这种 • 反应获取某种结果。

• 3.连锁学习:学会将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
• • •
合肥学院教育系
• 3.学生学习的特点:P115
• (1)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生不可能事事实践;即便
要有一定的实践做基础学生时间活动的目的与方式与成人 也不一样,着就要求教师要把学校生活与实际生活及学生 原有经验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 (2)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 织进行的:教师既有知识又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因此,能 在段时间内,采用有限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 (3)学生学习具有一定被动性:学生学习是为了适应将 来的的环境而非当前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当前学习与 将来生活的关系是,就不愿为学习付出努力。需要教师来 培养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有积极性。 • 。
• •
合肥学院教育系
• 2.人的学习及其特点:P114 • (1)从内容上看:动物的学习仅仅是掌握个体经验;
人的学习,不仅掌握个体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以个体 的形式掌握社会经验。这是因为动物的个体所积累的经 验无法以物化的形式保存,个体经验随个体消亡而消亡。 而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并以一定的方式 (语言、文字、物化的)将经验客体化,并保存下来, 所以,每一个个体都能以个体形式掌握这些社会经验甚 至是社会历史经验。(社会性) • (2)从方式上看:动物学习主要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传递之下,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 因为人的学习是掌握客体化的社会历史经验,必须在成 人的指导下,先以动作,再以语言进行学习,认识周围 工具世界,掌握抽象知识。(以语言为中介) • (3)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积极 主动的过程,动物的学习是不自觉的、消极被动适应生 存环境。(主动性)

合肥学院教育系
• 经验的改造及改组的历程; • ----杜威 • 由于过去的经验而获得,不依赖于暂时的
疾病、疲劳或药物等身心状态的变化,而 是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可能性的变化。 • -----山内光哉 1986 • 个体经练习或经验,使其行为产生较为 持久的改变的历程。 • -----张春兴 1994
第二章 学习及学习的理论
合肥学院教育系
• 第一节
•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的 概 述
• (一)有关学习的若干观点
• • • • •
1.中国古代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呼? ------《论语· 学而》 鹰乃学习 ------《礼记· 月令》
合肥学院教育系
• 2.现代人的观点:
一个主体在某个现实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 起的、对那个情景的行为或行为潜能变化。这 种变化是不能根据主体的先天反应倾向、成熟 或暂时状态(疲劳、醉酒、内驱力)来解释的 • ------ 1987 鲍尔、希尔加德; • 学习是指因受强化练习而发生的反应潜能 上较为持久的变化。 • -------G.A.金布尔
合肥学院教育系
学习主体
学习内容 不仅掌握个 体经验而且 掌握社会经 验(具有社 会性) 掌握个体经 验
学习方式
学习性质

以语言为中 有目的 介,通过社 自觉 会传递实现 主动 的 自发进行 不自觉 消极 被动
动物
合肥学院教育系
• 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
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主动 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 ----狭义学习
• 学习过程。认知策略与智慧技能的不同在于智 慧技能指向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则
支配着学习者在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 “内在的”东西。是学习者用来“管理”他的 学习过程的方式。 • 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 、人物及事件的选择性倾向。通过学习获得的 内部状态。 • 5.运动技能的学习 • 学习如何通过练习,由肌肉、骨骼、躯体、四 肢去完成协调统一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