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典型与不典型失神发作睡眠期脑电图的特点与鉴别
完整版儿童脑电图的基本判读

负相波(阴性波),波顶朝下 的称正相波(阳性波)。
正相波
? 同位相、非同位相、位相倒置。
正常脑电图
背景节律
? 成人以α波为主要背景节律 ? 儿童根据年龄不同,随大脑发育不同阶段,存在
不同脑电活动。 ? 枕区优势节律:清醒状态下在头后部的节律性脑
电波,当闭眼、身体松弛、智力活动相对抑制情 况下,活动最为明显,当注意力集中、睁眼、智 力活动时受抑制。
脑电图基本成分
周期与频率
? 周期:一个单一形态的
正弦波,从一个波底(波 顶)到下一个波底(波顶) 所需要的时间,用ms表示。
?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
在1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 数,用c/sec或Hz表示。
ms
c/sec
脑波频率分类
δ波 ? δ波:0.5-3.5 Hz
? θ波:4-7 Hz
θ波
? α波:8-13 Hz
快速动眼睡眠期:低-中波幅去同步化混合波
入睡前及思睡期α节律解体
NREM I期
NREM II期
NREM III期
NREM IV期
儿童思睡期慢 波爆发
睡眠纺锤
K-Complex
EEG记录中常用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 生理条件下完成,是任何年龄小儿癫痫 脑电图的主要诱发方法。自然睡眠比药 物睡眠效果好。
α波
? β波:14-30 Hz
β波
波幅
? 波幅:又称振幅或电压,指波顶
到波底间的垂直高度,用微伏( μ
V)表示。
? 波幅分类:
低波幅 < 50 μ V 中波幅 50-100 μ V 高波幅 100-300 μ V 极高波幅 >300 μ V
μV
位相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辅助检查试题及答案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辅助检查试题及答案1、问答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的起源和意义。
正确答案:正常BAEP在10ms内可记录Ⅰ~Ⅶ个波,分别源于听神经、耳蜗神经核、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团、下丘、内侧膝状体(江南博哥)及听放射。
正常时Ⅴ波波幅高耸且稳定,部分受检者的Ⅵ波、Ⅶ波可不出现。
2、问答题简述睡眠各期脑电图特点。
正确答案:困倦期脑电图特点为:α解体,α节律消失,频率变慢,频谱变宽,波幅下降;散布不规律的低中波幅的θ波增多,唤醒后可立即恢复至清醒状态下的脑电图。
Ⅰ期:从困倦逐渐过渡进入睡眠,α解体,α波逐渐进一步减少直至消失;θ波占优势,此期出现顶尖波为特征。
Ⅱ期:睡眠进一步加深,同期可见睡眠纺锤出现,分布于双额、中央区,多为中波幅。
中央区波幅最高。
Ⅲ期:睡眠更深,脑电图特点以不规则高波幅慢波为主,为75μV以上的2Hz或更慢的δ波。
此期δ波占20%~50%。
Ⅳ期(SWS,深睡期):脑电图的特点为2Hz或更慢的δ波进一步增多,达50%以上。
3、填空题SPECT可应用于()显像、()显像、()显像等。
正确答案:脑血流灌注;脑代谢;神经受体4、多选脑脊液细菌涂片描述正确的是()A.细菌革兰染色B.结核菌抗酸染色C.隐球菌墨汁染色D.细菌抗酸染色E.结核菌革兰染色正确答案:A, B, C5、问答题简述ASL成像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ASL的主要优点为不用静脉注入对比剂,其次是扫描时间较短(4分钟)。
ASL图像质量与动态对比剂增强MR灌注成像相当。
缺点为获得的功能信息较少以及图像的信噪比较低。
6、名词解释限局性正确答案:仅见于一侧半球某一区域或某些区域的脑电活动。
7、名词解释DWI正确答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8、名词解释TCD正确答案:经颅多普勒超声是应用超声多普勒原理检测和研究颅内、颅外大血管血流动力学特性的无创检测技术,主要用于脑血管病的临床辅助诊断。
9、问答题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评定周围神经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的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必须严格按技术操作要求进行。
(完整版)儿童脑电图的基本判读

2、右额极(Fp2) 6、右中央(C4) 10、右 枕(O1) 14、右中颞(T4) 左 耳 (A1)
3、左 额(F3) 7、左 顶(P3) 11、左前颞(F7) 15、左后颞(T5)
右 耳(A2)
4、右 额(F4) 8、右 顶(P4) 12、右前颞(F8) 16、右后颞(T6)
脑电图导联
单极导联:将头皮上的一个
棘-慢波
尖-慢波
多-棘慢波
棘波群
又称棘波节律,棘波连续出现,频率可达20-30c/s
高幅节律失调
又称高度失律或高峰节律紊乱,为不规则高波幅慢活动, 杂以不规则高波幅棘波、尖波、多棘波或多棘-慢波综合。
阵发性或爆发性节律波
又称发作性节律波。在原有脑波背景上, 阵发或爆发性出现高波幅的各种频率节律 发放(δ、θ、α、β节律)。
作用电极与一个无关电极相连 的导联。
双极导联: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作用电极相连的导联。
常用脑电图单极导联排列
1 Fp1-A1 3 F 3-A1 5 C 3-A1 7 P 3-A1 9 O 1-A1 11 F 7-A1 13 T 3-A1 15 T 5-A1
2 Fp2-A2 4 F 4-A2 6 C 4-A2 8 P 4-A2 10 O 2-A2 12 F 8-A2 14 T 4-A2 16 T 6-A2
过度换气:20次/分连续规则深呼吸3-5分钟 闪光刺激:一定频率的视觉刺激,对光敏感性癫痫
有较大诊断价值。
过度换气诱发棘慢波
不同频率闪光诱发
异常脑电图
背景异常
背景节律慢化:弥漫性异常、局限性异常 背景节律不对称 低波幅背景活动:电静息、低电压
癫痫样放电
棘波
多为负相波,周期20-70毫秒 (1/14 - 1/50秒),波幅多在100 微伏以上,在50微伏以下者称为短 棘波或小棘波。
儿童常见睡眠障碍脑电图特征及睡眠结构分析

儿童常见睡眠障碍脑电图特征及睡眠结构的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常见睡眠行为障碍的脑电图特征,并对其睡眠结构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在我中心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睡眠障碍患儿72例,分析其脑电图特征及全夜睡眠结构的特点。
结果:72例患儿中,睡眠增多症10例,均伴有睡眠结构的异常。
夜惊19例,6例监测中伴有夜惊发作,发作时脑电图为从s3或s4期睡眠向浅睡眠转换或出现完全觉醒图形,均伴有睡眠结构的异常;余13例监测中未出现夜惊发作,睡眠结构正常。
睡行症9例,5例监测中伴有发作,发作时脑电图为从s4慢波睡眠转换为弥漫节律性θ、活动,睡眠结构异常。
睡眠肌阵挛15例,发作时脑电图无异常,睡眠结构均正常。
失眠12例,均伴有睡眠结构的异常。
梦魇7例,3例监测中发作,psg显示从rem睡眠出现弥漫性θ节律觉醒反应图形,睡眠结构异常;无伴发作的4例睡眠结构正常。
结论: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发作时具有不同的脑电图特征,对患儿睡眠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睡眠障碍;eeg特征;睡眠结构正常睡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1]。
不同的睡眠阶段对人体起着不同的作用,nrem睡眠期是儿童生长激素分泌的重要时期,是促进生长、消除疲劳及恢复体力的主要方式。
rem睡眠在神经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促进和巩固记忆活动。
儿童期正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睡眠障碍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对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也会造成影响。
儿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有睡眠肌阵挛、夜惊、睡行症、梦魇、发作性睡病、入睡困难及睡眠不安等。
不同的睡眠障碍发生在不同的睡眠时相,可能对睡眠结构造成不同的影响,睡眠结构的变化也将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育。
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初步探讨了儿童常见的睡眠障碍发作期脑电图的特点及睡眠结构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我室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的患儿72例,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8个月至16岁。
儿童失神癫痫发作60例的脑电图分析

儿童失神癫痫发作60例的脑电图分析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儿童失神癫痫发作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国产世珈MARSⅢ型脑电图仪,对60例失神癫痫发作的儿童进行检查。
结果正常6例,异常54例,异常率90%。
结论脑电图检查对儿童失神癫痫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标签:儿童;癫痫;失神发作;脑电图儿童失神癫痫(childhoodabsenceepilepsy)发生在有明显遗传因素、其他方面正常的儿童,是小儿癫痫中较常见的类型,约占小儿癫痫6%~12%。
首先由Gastaut氏[1]命名。
多见于4至12岁儿童,往往青春期后逐渐消失,成年后很少出现。
临床表现为原有动作突然停止,意识丧失,双眼凝视,呼之不应,一般预后良好[2.3]。
频繁失神发作,一日数次至数十次,持续数秒短暂的精神活动中断。
发作和终止均为突然,一般不伴有抽搐,亦不倒地,几秒钟后能继续发作前的活动。
对发作经过,大部分病例不能回忆[4]。
现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8月收录的60例脑电图检查结果与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男23例,女37例,最小2岁,最大14岁,平均年龄6.5岁。
以5岁至8岁多见。
既往有热性惊厥史3例,癫痫家族史1例。
方法:采用国产世珈MARSⅢ型数字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双耳垂或正中央区为参考电极,高频率波为70赫兹,时间参数0.3s,灵敏度50uv/5mm。
行单双导联描记,常规进行睁闭眼反应及过度换气诱发试验。
并以《现代临床脑电图学》(Johns.Ebersole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脑电图学》(刘晓燕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神经病学》(王新德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作为诊断标准。
二、结果过度换气诱发试验全部出现特征性改变,开始5~10s内最高波幅可达200~600μV,以300~500μV占绝大多数(90%)。
部位多数(32例)以前头部为最明显,3例以枕区明显。
常规脑电图描记60例中有54例(90%)有阵发性、节律性双侧同步、对称的高幅3c/s棘慢综合波发放,其中有37例伴临床发作,表现为原有动作突然停止,意识丧失,双眼凝视,呼之不应。
小儿脑电图报告怎么看

小儿脑电图报告怎么看脑电图是一种检测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通过测量脑细胞电活动的变化,反映出脑电信号的频率、幅度以及波形等信息。
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脑电图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那么,在看小儿脑电图报告时,我们应该如何读懂它?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脑电图波形和频率概念。
常见的脑电波形有α波、β波、θ波和δ波等,其中α波具有相对规律、幅度较大、频率较慢的特点,通常在放松静息状态下出现;β波比较不规律、频率明显增快,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思考和注意力活动;θ波比较规律,频率比α波稍慢,通常在儿童发育过程中较为常见,在睡眠和注意力转移时也会出现;δ波的频率最慢,幅度最高,通常在深度睡眠中出现。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脑电图的特点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常见的异常有以下几种:1. 癫痫活动:在正常脑电的基础上出现的癫痫放电,可以表现为尖锐波和慢波复合体,具有较强的放电特异性。
2. 异常脑电放电:主要是指持续时间较长、出现频率较高的低幅度静息态异常慢活动。
3. 灰质病变:灰质结构的病变不仅可以表现为明显的病理讯号,也可以引起脑电变化,出现波形异常、频率改变等现象。
4. 意识紊乱:反映在脑电图上主要表现为一些波形的突然丢失或持续重复出现,如尖头放电、慢波复合体等。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分类筛查和诊断。
根据脑电图的检测结果,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等综合分析,以确定具体疾病和病变的性质及程度;并制定治疗计划,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对于小儿脑电图报告的理解,需要了解基本的波形和频率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脑电放电和病变,最终确定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听取专业医生的分析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多图解析小儿脑电图的阅读

多图解析小儿脑电图的阅读脑电图只是辅助检查,不要忽视它,也不要依赖它,可以把它当做我们的第三只眼睛,有些时候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儿童脑电图特点:年龄特点、易受到影响、异常波有年龄依存、异常检出率高、与临床关系密切等特点。
小儿觉醒时脑电图1. 新生儿期:不易看出睡眠、觉醒的变化;觉醒前波幅极低,0.5~3 Hz、25~50 μv 的不规则非对称慢波,其上重叠 6~30 Hz 的低波幅快波。
未成熟儿慢波频率更慢,波形不规则,胎龄 31 周之前脑波非连续,可有波形交替。
出生时顶部波幅最高,其后枕部发育在先,到乳儿期 6 月左右枕部波幅最高。
2. 婴儿期:生后 1~2 月,以 2~3 Hz 的不规则慢波为主,中央区出现 4~6 Hz 的节律性波。
3 月左右 4~5 Hz 的波在枕部开始优势出现,脑电图扔不规则,非对称。
6 月左右在枕部、顶区断续出现 4~7 Hz、50 μv 节律波。
10~12 月类似成人α 波的 5~6 Hz 的波在枕区占优势,连续度好,仍有 3 Hz 左右的不规则慢波。
3. 幼儿期: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 岁左右 7~9 Hz 的稳定的波在枕区优势出现。
3 岁以后δ波急剧减少。
4 岁以后θ 波振幅指数逐渐变小。
10 岁左右颞部和中央部θ 波还不规则的显著混入。
幼儿期睁眼时枕部基本节律有抑制。
4. 学龄前:5 岁左右α 波和θ 波混合出现,6 岁以后 8~9 Hz 的α 波成为优势在枕部构成基本节律,慢波成分急剧减少。
7~8 岁左右枕部α 波成为 9 Hz 左右,波幅也比成人高。
9 岁左右枕部α 波 8~12 Hz,波幅稍降低。
5. 学龄后期及青春期:14 岁左右α 波变为10~12 Hz、30~50μv,基本接近成人。
在额、顶、颞有低波幅θ 波散发或短程出现,20 岁接近成人。
小儿睡眠脑电图1. 小儿睡眠期出现的爆发性慢波:1~10 岁小儿睡眠期,在中央、额部两侧同步性高波幅δ 波爆发出现。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专业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中级《专业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单选题]1.反复睡眠不实,常被憋醒患者(江南博哥)适宜做()。
A.动态脑电图B.剥夺睡眠脑电图C.视频脑电图D.长程心电图监测E.多导睡眠监测脑电图参考答案:E[单选题]2.发作期脑电图如图所示,此发作最有可能是()。
A.简单部分性发作B.发作部分性C.继发全面强直发作D.全面性发作E.不典型失神发作参考答案:C[单选题]3.老年人NREM睡眠期的特点不包括()。
A.顶尖波减少B.深睡期短C.觉醒次数增多D.睡眠多呈片段性E.思睡期和浅睡期短参考答案:E[单选题]4.与后头部β活动无关的EEG表现是()。
A.频率多在14~16HzB.反应性与α节律相同C.属于快α变异型D.可被睁眼阻滞E.常杂有μ节律参考答案:E[单选题]5.关于中央区μ节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波形呈梳状B.颅顶区最突出C.频率在9~11HzD.波形为负相尖而正相圆钝E.常以单个形式出现参考答案:E[单选题]6.关于儿童后头部慢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后头部病变有关B.以枕区最突出C.具有和α节律一样的反应性D.双侧或非恒定地出现于某一侧E.属于正常发育现象参考答案:A[单选题]7.对额中线θ节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频率5~7HzB.中—高波幅C.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D.出现在REM睡眠期E.持续1秒以上参考答案:D[单选题]8.与睡眠阶段有关的标志事件随年龄老化而减少,其中不包括()。
A.λ波B.顶尖波C.K—综合波D.睡眠纺锤E.REM睡眠总时间参考答案:A[单选题]9.强直阵挛发作时的阵挛频率具有的特征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前后均等D.无规律可循E.阵挛速度与年龄大小有关参考答案:A[单选题]10.关于视频脑电图的优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更准确鉴别癫痫及非癫痫事件B.更准确确定发作类型C.较准确判断发作起源D.不影响受检者的正常生物周期和发作规律E.适用于儿童患者参考答案:D[单选题]11.梳状波的频率分布及极相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失神癫 (CA E) 属于特发性全身性癫 , 起病年龄多为 4 ~ 8 岁 ,发病高峰期 6 ~ 7 岁 ,女孩多 见 [1‐2] 。 CA E 临床上以典型失神发作为多见 ,过去 曾被称为小发作 ,是一种非惊厥性的 、短暂的全面性 癫 发作类型 。 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的意识障碍 , 发作期脑电图(EEG )特点为广泛性 3 Hz 棘慢波暴 发 。 不典型失神发作多见于脑损伤导致的症状性癫
癫 与 神 经 电 生 理 学 杂 志 ,2 0 1 5 年 4 月 ,第 2 4 卷 第 2 期 畅 J Epileptol Elect roneurophy siol (C hin ) ,A pril 2 0 1 5 ,V ol .2 4 ,N o .2
期 EEG 存在明显差异 :10 例典型失神发作患儿睡眠 期 EEG 均可见广泛性 2 .5 ~ 3 Hz 棘慢复合波(图 1) , 其中 7 例又可见局灶性 样放电 (局限于双侧前头 部 ,左右侧不固定)(图 2) ;10 例不典型失神发作患儿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7 月 ~ 2014 年 7 月就诊于我院的
失神发作患儿 20 例 ,其中典型失神发作 10 例 ,男 4 例 ,女 6 例 ,男 、女之比为 2 ∶ 3 ,年龄 2 ~ 11 岁 ,平均 5 .9 岁 ;不典型失神发作 10 例 ,男 6 例 ,女 4 例 ,男 、 女之比为 3 ∶ 2 ;年龄 4 ~ 15 岁 ,平均 8 .1 岁 。
的睡眠期 EEG 特点 ,从而可进一步辅助临床鉴别此 两种不同发作类型 。 典型失神发作和不典型失神发 作 EEG 睡 眠 期 广 泛 性 2 .5 ~ 3 Hz 棘 慢 波 及 1 .5 ~ 2 .5 Hz 棘慢多棘慢波有着显著的差异性 ,其局 灶性 样放电及多灶性 样放电亦有着显著的差异 性 ,这对鉴别典型失神发作和不典型失神发作有着重 要的指导意义 。
图 5 姜某某 ,男 ,6 岁 ,不典型失神发作 ,临床表现为过度换气动作停止或迟缓 ,同期 EEG 为 1 .5 ~ 2 .5 Hz 慢棘慢波发放 。 睡眠期可见左侧前额 、额区 样放电 。 不典型失神发作 - 睡眠期 EEG 。
图 6 万某某 ,男 ,12 岁 ,不典型失神发作 。 不典型失神发作 - 睡眠期 EEG 。 发作期 EEG 为 广泛性 1 .5 ~ 2 .5 Hz 慢棘慢波 ,同期患儿表现为之前从事的动作减慢 、目光呆滞 ,睡眠期 EEG 为 多灶性 样放电 。
EEG )仪 ,按国际 10 - 20 系统法放置电极 ,双耳垂为 参考电极 ,高频滤波为 70 Hz ,低频滤波为 1 Hz ,灵 敏度 100 μV /10 mm ,纸速 30 mm /s ,通过参考导 联 、双极导联法进行描记 。 对能配合的患儿作过度 换气诱发试验 ,通过发作期临床表现及其同期 V‐ EEG 特点 ,以确诊典型失神发作和不典型失神发 作 。 对不配合患儿通过仔细观察其临床表现和同期 V‐EEG 特征 ,以确诊其临床发作类型 。
图 4 陈某某 ,男 ,6 岁 ,不典型失神发作 ,不典型失神发作 - 睡眠期 EEG 。 发作期 EEG 为 广泛性 1 .5 ~ 2 .5 Hz 慢棘慢波 ,同期患儿表现为动作缓慢或停止 。 睡眠期为广泛性高波幅 1 .5 ~ 2 .5 Hz 多棘慢波暴发 。
的活动 、语言停止 ,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发作后不能回 忆 ,且继续之前行为 ,其同步特征性的 EEG 表现是其 确诊必不可少的条件 :双侧对称同步 3 Hz 棘慢复合 波节律性突发突止 ,放电后即刻恢复背景活动[4] ;不 典型失神发作与典型失神发作的突发突止相比 ,不典
图 2 李某某 ,男 ,5 岁 ,典型失神发作 ,临床表现为过度换气动作停止 ,伴有眨眼 。 典型失 神发作 - 睡眠期 EEG 。 睡眠期可见局限于右侧前头部的 样放电 。
3 讨论
典型失神发作患儿的 EEG 描记 80% 可通过过
度换气诱发试验得以确诊[1] ,而不典型失神发作患 儿常伴有智力认知障碍 ,很难通过过度换气诱发试 验得以确诊[7] 。 典型失神发作通常表现为突发突止
项目 病因 发作起止 EEG 背景活动 发作期 EEG 合并其他发作类型
相关的癫 综合征
表 1 典型失神发作与不典型失神发作的特点与区别
典型失神发作 特发性 突然 正常 全导 3 Hz 棘慢波节律暴发 偶有肌阵挛或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儿童失神癫 、少年失神癫
不典型失神发作 症状性或隐源性 缓慢或突然 异常 广泛性 1 .5 ~ 2 .5 Hz 慢棘慢波或不规则棘慢波 、慢波发放 强直发作 、失张力发作 、肌阵挛发作 、部分性发作等 Lennox‐Gastaut 综合征 、癫 伴肌阵挛 - 站立不能发作 、 伴有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的癫
· 99 ·
癫 与 神 经 电 生 理 学 杂 志 ,2 0 1 5 年 4 月 ,第 2 4 卷 第 2 期 畅 J Epileptol Elect roneurophy siol (C hin ) ,A pril 2 0 1 5 ,V ol .2 4 ,N o .2
图 7 姜某某 ,男 ,6 岁 ,不典型失神发作 - 睡眠期 EEG 。 临床表现为过度换气动作停止 或迟缓 ,同期 EEG 为 1 .5 ~ 2 .5 Hz 慢棘慢波发放 。 睡眠期可见左侧中央 、顶区 样放电 。
[3 ] 侯晓华 ,郏晓红 ,张黎明 .儿童非典型失神发作的脑电图和临床 分析 [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9 ,43 (5) :475‐480 .
2 结果
20 例患儿 V‐EEG 均有特征性异常 (异常率为 100% ) ,12 例能配合的患儿通过过度换气试验均可诱 发出典型失神发作和不典型失神发作 ,其同步视频表 现为过度换气动作停止 ,伴或不伴有眨眼或咂嘴 ,2 例典型失神发作患儿出现身体向一侧倾倒表现 。 其 时 EEG 分别为双侧对称同步高波幅 2 .5 ~ 3 Hz 棘慢 复合波广泛性暴发 ;广泛性高波幅 1 .5 ~ 2 .5 Hz 棘慢 多棘慢波暴发 。 8 例过度换气试验不能配合的患儿 可通过临床表现及其同步 V‐EEG 特点进行确诊 ,临 床可见之前从事的动作迟缓或停止 ,且目光呆滞 ,同 期 EEG 为广泛性 1 .5 ~ 2 .5 Hz 不规则棘慢波 、多棘 慢复合波暴发 。 分析两组失神发作患儿睡眠期 EEG 特点 ,发现典型失神发作与不典型失神发作患儿睡眠
型失神发作起始缓慢 ,发作后常不能像典型失神发作 一样 ,能很快继续之前的动作和谈话 ,不典型失神发 作有时意识损伤程度轻 ,临床容易忽略 ,尤其在原本 智力低下的患儿很难观察到阵发性的轻度意识减低 , 此时诊断高度依赖V‐EEG[5] ,其特点多为背景活动
· 98 ·
癫 与 神 经 电 生 理 学 杂 志 ,2 0 1 5 年 4 月 ,第 2 4 卷 第 2 期 畅 J Epileptol Elect roneurophy siol (C hin ) ,A pril 2 0 1 5 ,V ol .2 4 ,N o .2
4 参考文献
[1] 刘晓燕 .临床脑电图学 [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50‐ 256 .
[2 ] Yoshinaga H ,O htsuka Y ,T amai K ,et al .EEG in childhood ab‐ sence epilepsy [J ] .Seizure ,2004 ,5 :15 .
· 97 ·
癫 与 神 经 电 生 理 学 杂 志 ,2 0 1 5 年 4 月 neurophy siol (C hin ) ,A pril 2 0 1 5 ,V ol .2 4 ,N o .2
图 3 陈某某 ,男 ,6 岁 ,不典型失神发作 。 不典型失神发作 - 睡眠期 EEG 。 发作期 EEG 为 广泛性 1 .5 ~ 2 .5 Hz 慢棘慢波 ,同期患儿表现为动作缓慢或停止 。 睡眠期图形为广泛性 1 .5 ~ 2 .5 Hz 慢棘慢波 。
睡眠期 EEG 均可见广泛性 1 .5 ~ 2 .5 Hz 棘慢多棘慢 波(图 3 、4) ,其中 5 例又可见多灶性 样放电[3 例为 双侧前头部著(图 5) ,1 例为双侧后头部著 (图 6) ,1 例为左侧中央 、顶区著(图 7)] 。
图 1 杨某某 ,女 ,6 岁 ,典型失神发作 ,临床表现为过度换气动作停止 、呼之不应 ,身体向一 侧倾倒 。 典型失神发作 - 睡眠期 EEG 。 发作期及间期可见广泛性 3 Hz 棘慢波发放 。
癫 与 神 经 电 生 理 学 杂 志 ,2 0 1 5 年 4 月 ,第 2 4 卷 第 2 期 畅 J Epileptol Elect roneurophy siol (C hin ) ,A pril 2 0 1 5 ,V ol .2 4 ,N o .2
[文章编号]1674‐8972(2015)‐02‐096‐05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742 .1 ;R741 .044
或癫 性脑病患者 ,如 Lennox‐Gastaut 综 合征 等 ;也 可 见 于 与 遗 传 因 素 有 关 的癫 综 合 征 ,如 Dravet 综合征和 Doose 综合征等 ,其发作期 EEG 表现为广泛性 1 .5 ~ 2 .5 Hz 棘慢波暴发 。 本研究回 顾性分析了 20 例失神发作患儿的睡眠期 EEG ,现 将结果报告如下 。
· 论著 ·
儿童典型与不典型失神发作睡眠期 脑电图的特点与鉴别
许惠妮 ,李智勇 ,方 方 ,陈春红 ,王晓慧
[摘 要] 目的 :探讨典型失神发作与不典型失神发作患儿睡眠期脑电图 (EEG )的特点与鉴别 。 方法 :随机抽取 2012 年 7 月至 2014 年 7 月经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失神发作患儿 20 例 ,根据其临床表现 及视频脑电图(V‐EEG )特点分为典型失神发作(10 例 )与不典型失神发作 (10 例 )两组 ,分析其睡眠期 EEG 的特点 。 结果 :典型失神发作儿童睡眠期 EEG 的特点为广泛性 、局灶性 (多局限于双侧前头部 ) 2 .5 ~ 3 Hz 棘慢波 ;不典型失神发作儿童睡眠期 EEG 的特点为广泛性 、多灶性 1 .5 ~ 2 .5 Hz 棘慢 、多棘 慢波 ,两组间有明显差异 。 结论 :典型失神发作与不典型失神发作患儿睡眠期 EEG 的特点可帮助临床 进一步鉴别这两种不同发作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