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电图的基本判读
合集下载
完整版儿童脑电图的基本判读

负相波(阴性波),波顶朝下 的称正相波(阳性波)。
正相波
? 同位相、非同位相、位相倒置。
正常脑电图
背景节律
? 成人以α波为主要背景节律 ? 儿童根据年龄不同,随大脑发育不同阶段,存在
不同脑电活动。 ? 枕区优势节律:清醒状态下在头后部的节律性脑
电波,当闭眼、身体松弛、智力活动相对抑制情 况下,活动最为明显,当注意力集中、睁眼、智 力活动时受抑制。
脑电图基本成分
周期与频率
? 周期:一个单一形态的
正弦波,从一个波底(波 顶)到下一个波底(波顶) 所需要的时间,用ms表示。
?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
在1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 数,用c/sec或Hz表示。
ms
c/sec
脑波频率分类
δ波 ? δ波:0.5-3.5 Hz
? θ波:4-7 Hz
θ波
? α波:8-13 Hz
快速动眼睡眠期:低-中波幅去同步化混合波
入睡前及思睡期α节律解体
NREM I期
NREM II期
NREM III期
NREM IV期
儿童思睡期慢 波爆发
睡眠纺锤
K-Complex
EEG记录中常用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 生理条件下完成,是任何年龄小儿癫痫 脑电图的主要诱发方法。自然睡眠比药 物睡眠效果好。
α波
? β波:14-30 Hz
β波
波幅
? 波幅:又称振幅或电压,指波顶
到波底间的垂直高度,用微伏( μ
V)表示。
? 波幅分类:
低波幅 < 50 μ V 中波幅 50-100 μ V 高波幅 100-300 μ V 极高波幅 >300 μ V
μV
位相
小儿脑电图分析

睡眠EEG最好统计到清醒-自然睡眠-唤醒(或自 醒)全过程,并统计到NREM睡眠Ⅱ期或更深睡 眠
小儿脑电图分析
4/59
小儿EEG描记方法及要求
患儿检验前应洗头,防止空腹
检验前防止服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或镇静 剂,以降低药品对脑电活动影响
癫痫患儿已服用抗癫痫药品者检验前无须停 药,以预防发生癫痫严重发作
发作间期特点为高峰节律紊乱 背景活动为连续弥漫性不规则高波幅慢
波,夹杂大量多灶性棘涉及尖波,部位 不固定,左右可不一样时,枕区棘波最 多见。
小儿脑电图分析
40/59
高峰节律紊乱
小儿脑电图分析
41/59
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大田原综合征) 和早期肌阵挛性脑病
这两种综合征 EEG均以暴发-抑制为特征, 前者发作形式为重复成串强直性痉挛, 后者主要表现散发游走片段性肌阵挛、 全身性肌阵挛及部分运动性发作。
小儿脑电图分析
16/59
各种棘波出现方式
小儿脑电图分析
17/59
棘节 律
小儿脑电图分析
18/59
尖波
时限为70-200ms,波形于棘波相同。 尖波意义于棘波相同,但起源部位可能
距离统计部位较远或更为广泛,故定位 意义不及棘波。 在判断尖波时应注意于生理性尖波区分。
小儿脑电图分析
19/59
睡眠 睡眠周期正常。
诱发试验 过分换气可有提前反应或延缓反应等非特
异性改变,但无显著不对称,无限局性或广泛性病理 性波。
阵发性活动 出现一些无必定临床意义阵发性 活动包挂14HZ和6HZ正相棘波、小棘尖波、 极度睡眠纺锤、中线θ节律等。
小儿脑电图分析
28/59
界限性小儿脑电图
基本脑波频率轻度落后于对应年纪正常 范围。
小儿脑电图分析
4/59
小儿EEG描记方法及要求
患儿检验前应洗头,防止空腹
检验前防止服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或镇静 剂,以降低药品对脑电活动影响
癫痫患儿已服用抗癫痫药品者检验前无须停 药,以预防发生癫痫严重发作
发作间期特点为高峰节律紊乱 背景活动为连续弥漫性不规则高波幅慢
波,夹杂大量多灶性棘涉及尖波,部位 不固定,左右可不一样时,枕区棘波最 多见。
小儿脑电图分析
40/59
高峰节律紊乱
小儿脑电图分析
41/59
婴儿早期癫痫性脑病(大田原综合征) 和早期肌阵挛性脑病
这两种综合征 EEG均以暴发-抑制为特征, 前者发作形式为重复成串强直性痉挛, 后者主要表现散发游走片段性肌阵挛、 全身性肌阵挛及部分运动性发作。
小儿脑电图分析
16/59
各种棘波出现方式
小儿脑电图分析
17/59
棘节 律
小儿脑电图分析
18/59
尖波
时限为70-200ms,波形于棘波相同。 尖波意义于棘波相同,但起源部位可能
距离统计部位较远或更为广泛,故定位 意义不及棘波。 在判断尖波时应注意于生理性尖波区分。
小儿脑电图分析
19/59
睡眠 睡眠周期正常。
诱发试验 过分换气可有提前反应或延缓反应等非特
异性改变,但无显著不对称,无限局性或广泛性病理 性波。
阵发性活动 出现一些无必定临床意义阵发性 活动包挂14HZ和6HZ正相棘波、小棘尖波、 极度睡眠纺锤、中线θ节律等。
小儿脑电图分析
28/59
界限性小儿脑电图
基本脑波频率轻度落后于对应年纪正常 范围。
(完整版)儿童脑电图的基本判读

2、右额极(Fp2) 6、右中央(C4) 10、右 枕(O1) 14、右中颞(T4) 左 耳 (A1)
3、左 额(F3) 7、左 顶(P3) 11、左前颞(F7) 15、左后颞(T5)
右 耳(A2)
4、右 额(F4) 8、右 顶(P4) 12、右前颞(F8) 16、右后颞(T6)
脑电图导联
单极导联:将头皮上的一个
棘-慢波
尖-慢波
多-棘慢波
棘波群
又称棘波节律,棘波连续出现,频率可达20-30c/s
高幅节律失调
又称高度失律或高峰节律紊乱,为不规则高波幅慢活动, 杂以不规则高波幅棘波、尖波、多棘波或多棘-慢波综合。
阵发性或爆发性节律波
又称发作性节律波。在原有脑波背景上, 阵发或爆发性出现高波幅的各种频率节律 发放(δ、θ、α、β节律)。
作用电极与一个无关电极相连 的导联。
双极导联: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作用电极相连的导联。
常用脑电图单极导联排列
1 Fp1-A1 3 F 3-A1 5 C 3-A1 7 P 3-A1 9 O 1-A1 11 F 7-A1 13 T 3-A1 15 T 5-A1
2 Fp2-A2 4 F 4-A2 6 C 4-A2 8 P 4-A2 10 O 2-A2 12 F 8-A2 14 T 4-A2 16 T 6-A2
过度换气:20次/分连续规则深呼吸3-5分钟 闪光刺激:一定频率的视觉刺激,对光敏感性癫痫
有较大诊断价值。
过度换气诱发棘慢波
不同频率闪光诱发
异常脑电图
背景异常
背景节律慢化:弥漫性异常、局限性异常 背景节律不对称 低波幅背景活动:电静息、低电压
癫痫样放电
棘波
多为负相波,周期20-70毫秒 (1/14 - 1/50秒),波幅多在100 微伏以上,在50微伏以下者称为短 棘波或小棘波。
儿童脑电图的基本判读

左 耳 (A1)
2 右额极(Fp2) 4 右 额(F4) 6 右中央(C4) 8 右 顶(P4) 10 右 枕(O1) 12 右前颞(F8) 14 右中颞(T4) 16 右后颞(T6)
右 耳(A2)
10% 20%
10% 20%
20% 20%
20%
10% 20%
20% 10%
1、左额极(Fp1) 5、左中央(C3) 9、左 枕(O1) 13、左中颞(T3)
2岁幼儿正常背景活动
6岁儿童正常α节律
8岁儿童正常背景活动
睁闭眼试验
睡眠脑电图
正常睡眠脑电图基本成分 1、慢波活动:是睡眠的主要背景成分 2、顶尖波:顶区波幅最高,可扩散至中央、颞、额 3、睡眠纺锤波:12-14Hz正弦波形,波幅变化如梭形 4、K-综合波:双相顶尖波后出现睡眠梭,组成复合波
2、右额极(Fp2) 6、右中央(C4) 10、右 枕(O1) 14、右中颞(T4) 左 耳 (A1)
3、左 额(F3) 7、左 顶(P3) 11、左前颞(F7) 15、左后颞(T5)
右 耳(A2)
4、右 额(F4) 8、右 顶(P4) 12、右前颞(F8) 16、右后颞(T6)
脑电图导联
单极导联:将头皮上的一个作用电极与一个无关 电极相连的导联。
棘-慢波
尖-慢波
多-棘慢波
棘波群 又称棘波节律,棘波连续出现,频率可达20-30c/s
高幅节律失调 又称高度失律或高峰节律紊乱,为不规则高波幅慢活动,杂以不规则高波幅棘波、尖波、多棘波或多棘-慢波 综合。
阵发性或爆发性节律波 又称发作性节律波。在原有脑波背景上,
阵发或爆发性出现高波幅的各种频率节律 发放(δ、θ、α、β节律)。
尖波 周期80-200毫秒(1/14- 1/5秒) ,波幅100-300微 伏,由急速上升支和较缓慢下降支组成。
2 右额极(Fp2) 4 右 额(F4) 6 右中央(C4) 8 右 顶(P4) 10 右 枕(O1) 12 右前颞(F8) 14 右中颞(T4) 16 右后颞(T6)
右 耳(A2)
10% 20%
10% 20%
20% 20%
20%
10% 20%
20% 10%
1、左额极(Fp1) 5、左中央(C3) 9、左 枕(O1) 13、左中颞(T3)
2岁幼儿正常背景活动
6岁儿童正常α节律
8岁儿童正常背景活动
睁闭眼试验
睡眠脑电图
正常睡眠脑电图基本成分 1、慢波活动:是睡眠的主要背景成分 2、顶尖波:顶区波幅最高,可扩散至中央、颞、额 3、睡眠纺锤波:12-14Hz正弦波形,波幅变化如梭形 4、K-综合波:双相顶尖波后出现睡眠梭,组成复合波
2、右额极(Fp2) 6、右中央(C4) 10、右 枕(O1) 14、右中颞(T4) 左 耳 (A1)
3、左 额(F3) 7、左 顶(P3) 11、左前颞(F7) 15、左后颞(T5)
右 耳(A2)
4、右 额(F4) 8、右 顶(P4) 12、右前颞(F8) 16、右后颞(T6)
脑电图导联
单极导联:将头皮上的一个作用电极与一个无关 电极相连的导联。
棘-慢波
尖-慢波
多-棘慢波
棘波群 又称棘波节律,棘波连续出现,频率可达20-30c/s
高幅节律失调 又称高度失律或高峰节律紊乱,为不规则高波幅慢活动,杂以不规则高波幅棘波、尖波、多棘波或多棘-慢波 综合。
阵发性或爆发性节律波 又称发作性节律波。在原有脑波背景上,
阵发或爆发性出现高波幅的各种频率节律 发放(δ、θ、α、β节律)。
尖波 周期80-200毫秒(1/14- 1/5秒) ,波幅100-300微 伏,由急速上升支和较缓慢下降支组成。
小儿脑电图报告怎么看

小儿脑电图报告怎么看脑电图是一种检测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通过测量脑细胞电活动的变化,反映出脑电信号的频率、幅度以及波形等信息。
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脑电图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那么,在看小儿脑电图报告时,我们应该如何读懂它?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脑电图波形和频率概念。
常见的脑电波形有α波、β波、θ波和δ波等,其中α波具有相对规律、幅度较大、频率较慢的特点,通常在放松静息状态下出现;β波比较不规律、频率明显增快,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思考和注意力活动;θ波比较规律,频率比α波稍慢,通常在儿童发育过程中较为常见,在睡眠和注意力转移时也会出现;δ波的频率最慢,幅度最高,通常在深度睡眠中出现。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脑电图的特点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常见的异常有以下几种:1. 癫痫活动:在正常脑电的基础上出现的癫痫放电,可以表现为尖锐波和慢波复合体,具有较强的放电特异性。
2. 异常脑电放电:主要是指持续时间较长、出现频率较高的低幅度静息态异常慢活动。
3. 灰质病变:灰质结构的病变不仅可以表现为明显的病理讯号,也可以引起脑电变化,出现波形异常、频率改变等现象。
4. 意识紊乱:反映在脑电图上主要表现为一些波形的突然丢失或持续重复出现,如尖头放电、慢波复合体等。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分类筛查和诊断。
根据脑电图的检测结果,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等综合分析,以确定具体疾病和病变的性质及程度;并制定治疗计划,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对于小儿脑电图报告的理解,需要了解基本的波形和频率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异常脑电放电和病变,最终确定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听取专业医生的分析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正常成人脑电图
成人正常脑电图的判定
• 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闭目时,由α波和快波构成,有少量 θ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的θ波和δ波。 • α波连续在枕部优势出现 • 波幅两侧对称,可有轻度的波幅差,多数为非优势半球侧较 高,但不应超过20%,在枕部不超过50% • 波幅不应过高,α波平均波幅小于100微伏,β波小于50微 伏 • 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受到刺激时,α波应有正常的反应 • 睡眠时脑波应左右对称。无异常电活动 • 无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 等异常波形。
2.肌电伪差
常见的肌电伪差来源包括咀嚼、 吞咽、额肌活动、面部肌肉痉挛或 震颤。
•
肌电伪差
肌电伪差(1)
咀嚼所致伪差(1)
•
动作伪差:描图中患儿抽泣,脑电图呈现类似癫痫样放电的尖样波。技术员对于记录同时动 作的描述能够帮助鉴别。
3.电极质量不佳及与头皮接触 不良所致的伪差
电极完全或将要离断 头皮部脱脂不完全,致电极的电 阻增高。
参考电极:一般使用耳垂、鼻尖和乳突部 等相对零电位点的电极作为。
地电极:一般放置在前额正中或颅顶,另一端 接入仪器头盒的接地(ground或G)端口。
EEG临床意义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CT,MRI DSA MRA,MRV CTA SPECT PET EEG MEG EPs EMG 反映脑和脊髓形态 反映脑脊髓的血管形态 反映局部脑血流灌注 脑代谢 脑功能 周围神经和肌肉病
NREM睡眠Ⅱ期(浅睡期):顶尖波逐渐减少主要标志是出现 14Hz左右(12.5-15.5)的睡眠纺锤。此期还可出现比较多的K综合波。
• •
正常成人睡眠图(2期NREM) 可以见到中央、顶部为著的顶部尖波、K综合波以及14—16Hz的睡眠纺锤,双侧同步对称。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伪差及干扰的辨别
•由于脑电活动的特性,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识别伪差是对脑电图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 •包括:生理性伪差,仪器和电极等外界伪差
生理性伪差:呼吸运动、出汗、肌电、心电、 眼球活动、肢体活动等。
其他类型伪差:交流电干扰、其他人员走动、 电极伪差、电磁干扰等。
呼吸运动
出汗-少量出汗
>300 µV
脑电波的调节
• 调节:指脑电波的频率调节,反映脑电活动的规律
性。 • 正常成人同一次记录中,同一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
过1Hz,两侧半球相应部位的频率差不应超过0.5Hz ,否则为调节不良。 • 节律失调(失节律)指脑电波完全没有规律。(例 如,婴儿痉挛的脑电图特征)
婴儿痉挛(高度节律失调)
暴发-抑制
暴发-抑制是严重的脑电图异常现象,表现为高波幅的暴发活动与低电压状 态交替出现,或在低电压的背景上间断出现暴发性电活动。(暴发电活动可 有多种成分,棘波、尖波、慢波等,可同时出现或单一节律暴发)
低电压和电静息
• 波幅<5µV——低电压 • 波幅<2µV——电静息 • 在任何年龄均为异常
脑电图基本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的定义
脑电图检查是通过精密的电 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 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 形。用于描记大脑神经细胞活动所 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因此脑电图是 反应大脑功能状态的电生理技术。
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国际10-20系统 (the 10-20 international System)电
• >60岁老年人波幅降低,大多数健康老年人α频率保持在8 ~9Hz,在60岁以后,头后部主要频率平均衰减0.08Hz/ 年
女,33天,闭目吸允受检,主诉手抖动3天
4个半月女婴,安静清醒状态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 多见于头部外伤及其后遗症、脑肿瘤、去皮质综合征 等,机制不明,可能与脑干或丘脑节律起搏点功能异 常有关,也可能与额叶功能紊乱有关。
α波泛 化
成人异常脑电图的判定
• 基本节律为8c/s以下或14c/s以上的快节律 • 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特别高或特别平坦并有低波幅
的慢波混入 • 基本节律对于各种生理刺激一侧或两侧性缺乏反应 • 基本节律波幅明显不对称,>50%。或两侧波幅相
• 过度换气反应:正常反应为随着深呼吸的进行,脑波波率逐渐变慢,波幅逐渐增高,出现双 侧性频率在1.5-4Hz左右的δ活动节律性慢波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将闪光灯置于被检者眼前20~30cm处,给予不同 频率的间断闪光刺激,观察脑波有无变化。一般由低 频逐渐转换至高频。对光敏性癫痫具有重要价值。
节律性的间断散光刺激直接兴奋枕叶初级视觉皮质。当刺激频率接近枕区本身的频 率时,视觉皮质的神经元可在刺激的作用下同步兴奋,导致节律性同化现象。
T3
C3
Cz
C4 % T4
A1
A2
20%
T5 P3 Pz
P4 T6
O1 Oz O2
枕外粗隆点
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 pole) F3/F4=左/右额(frontal) C3/C4=左/右中央(central) P3/P4=左/右顶(parietal) O1/O2=左/右枕(occipital) F7/F8=左/右前颞(anterior temporal) 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 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 temporal) Fpz=额极中线(frontal pole midline point) Fz=额中线(frontal midline point) C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 point)
α波泛 化
成人异常脑电图的判定
• 基本节律为8c/s以下或14c/s以上的快节律 • 基本节律的平均波幅特别高或特别平坦并有低波幅
的慢波混入 • 基本节律对于各种生理刺激一侧或两侧性缺乏反应 • 基本节律波幅明显不对称,>50%。或两侧波幅相
• 过度换气反应:正常反应为随着深呼吸的进行,脑波波率逐渐变慢,波幅逐渐增高,出现双 侧性频率在1.5-4Hz左右的δ活动节律性慢波
➢ 闪光刺激诱发试验
将闪光灯置于被检者眼前20~30cm处,给予不同 频率的间断闪光刺激,观察脑波有无变化。一般由低 频逐渐转换至高频。对光敏性癫痫具有重要价值。
节律性的间断散光刺激直接兴奋枕叶初级视觉皮质。当刺激频率接近枕区本身的频 率时,视觉皮质的神经元可在刺激的作用下同步兴奋,导致节律性同化现象。
T3
C3
Cz
C4 % T4
A1
A2
20%
T5 P3 Pz
P4 T6
O1 Oz O2
枕外粗隆点
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 pole) F3/F4=左/右额(frontal) C3/C4=左/右中央(central) P3/P4=左/右顶(parietal) O1/O2=左/右枕(occipital) F7/F8=左/右前颞(anterior temporal) 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 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 temporal) Fpz=额极中线(frontal pole midline point) Fz=额中线(frontal midline point) C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 poi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脑电图的基本判读
脑电图诊断系统分类
脑电图诊断系统
常规脑电图
特殊电极脑电图
脑电图监测
脑电地形图
头皮电极 有笔或无笔描记 诱发脑电图
皮层或深部电极 鼻咽或蝶骨电极
睡眠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同步录像脑电图
数字地形图 彩色地形图
电极安置
(国际10-20系统)
1 左额极(Fp1) 3 左 额(F3) 5 左中央(C3) 7 左 顶(P3) 9 左 枕(O1) 11 左前颞(F7) 13 左中颞(T3) 15 左后颞(T5) 左 耳 (A1)
‘
各种色彩的我,随便选!
谢 谢
过度换气:20次/分连续规则深呼吸3-5分钟 闪光刺激:一定频率的视觉刺激,对光敏感性癫痫 有较大诊断价值。
过度换气诱发棘慢波
不同频率闪光诱发
异常脑电图
背景异常
背景节律慢化:弥漫性异常、局限性异常 背景节律不对称 低波幅背景活动:电静息、低电压
癫痫样放电
棘波
多为负相波,周期20-70毫秒 (1/14 - 1/50秒),波幅多在100 微伏以上,在50微伏以下者称为短 棘波或小棘波。
8岁儿童正图基本成分
1、慢波活动:是睡眠的主要背景成分
2、顶尖波:顶区波幅最高,可扩散至中央、颞、额
3、睡眠纺锤波:12-14Hz正弦波形,波幅变化如梭形 4、K-综合波:双相顶尖波后出现睡眠梭,组成复合波
儿童睡眠脑电图特点
1、足月后第二月出现睡眠纺锤波,足月三月正
与θ 混合,以δ 为主
枕区优势θ 节律形成,5月5Hz,12月6-7Hz 枕区优势θ 节律明显,2岁6-8Hz,3岁7-8Hz 枕区优势α 节律,8-9Hz 枕区优势α 节律,7岁9Hz,10-14岁10-12Hz
2个月婴儿正常背景活动
5个月婴儿正常活动背景
2岁幼儿正常背景活动
6岁儿童正常α节律
2 右额极(Fp2) 4 右 额(F4) 6 右中央(C4) 8 右 顶(P4) 10 右 枕(O1) 12 右前颞(F8) 14 右中颞(T4) 16 右后颞(T6) 右 耳(A2)
10% 20% 20% 10% 20% 20% 20% 20% 10% 20% 10%
1、左额极(Fp1) 5、左中央(C3) 9、左 枕(O1) 13、左中颞(T3)
作用电极与一个无关电极相连 的导联。
双极导联: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作用电极相连的导联。
常用脑电图单极导联排列
1 Fp1-A1 3 F 3-A1 5 C 3-A1 7 P 3-A1 9 O 1-A1 11 F 7-A1 13 T 3-A1 15 T 5-A1 2 Fp2-A2 4 F 4-A2 6 C 4-A2 8 P 4-A2 10 O 2-A2 12 F 8-A2 14 T 4-A2 16 T 6-A2
θ 波
α 波 β 波
β 波:14-30 Hz
波幅
波幅:又称振幅或电压,指波顶
到波底间的垂直高度,用微伏( µ V)表示。
波幅分类:
低波幅 中波幅 高波幅 极高波幅 < 50 µ V 50-100 µ V 100-300 µ V >300 µ V
µV
位相
位相又称时相。就单一脑波,
以基线为标准,波顶朝上的称
棘波群
又称棘波节律,棘波连续出现,频率可达20-30c/s
高幅节律失调
又称高度失律或高峰节律紊乱,为不规则高波幅慢活动, 杂以不规则高波幅棘波、尖波、多棘波或多棘-慢波综合。
阵发性或爆发性节律波
又称发作性节律波。在原有脑波背景上,
阵发或爆发性出现高波幅的各种频率节律
发放(δ、θ、α、β节律)。
全身性发作
原 发 性 癫 痫
背景活动:正常
背景活动:弥漫异常
癫痫样放电:两侧同步 癫痫样放电:两侧或局灶性
背景活动:正常 癫痫样放电:局限性 背景活动:局限性 癫痫样放电:局限性
继 发 性 癫 痫
部分性癫痫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作用
发作间期获得诊断癫痫的实验室依据
有助于癫痫的分型和AEDs选择
快速动眼睡眠期:低-中波幅去同步化混合波
入睡前及思睡期α节律解体
NREM I期
NREM II期
NREM III期
NREM IV期
儿童思睡期慢 波爆发
睡眠纺锤
K-Complex
EEG记录中常用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生理条件下完成,是任何年龄小儿癫痫
脑电图的主要诱发方法。自然睡眠比药
物睡眠效果好。
力活动时受抑制。
不同年龄期儿童正常脑电图
年龄 孕28~31周 孕32~36周 孕37~40周 头 3月 3-12月 12-36月 3- 5岁 6-14岁 背景 不连续图形,初步区分动态及静态睡眠时相 清醒和部分动态睡眠期为连续性,余为不连续图形 清醒和动态睡眠期、部分睡眠时相为连续性 连续图形, δ 其它波形 易见正常尖棘波 易见正常尖棘波 正常尖棘波减少 正常尖棘波48周消失,二月出 现纺锤波 6月后顶尖波出现 顶尖波及睡眠梭高尖 思睡期慢波爆发 7岁后思睡期慢波爆发减少,阳 性棘波
常儿童睡眠记录中均应呈现此波。
2、睡眠顶尖波约于生后5-7月间呈现。
3、1岁后思睡及觉醒期出现慢波爆发,3-5岁 更为常见,7岁后减少
睡眠分期
思睡期: α节律解体 非快速动眼睡眠期:
入睡期(睡眠Ⅰ期):深度思睡期:顶尖波 浅睡期(睡眠Ⅱ期):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 中睡期(睡眠III期):2Hz高波幅慢波占20-50% 深睡眠期(睡眠Ⅳ期): 2Hz高波幅慢波占>50%
负相波
负相波(阴性波),波顶朝下
的称正相波(阳性波)。
正相波
同位相、非同位相、位相倒置。
正常脑电图
背景节律
成人以α 波为主要背景节律
儿童根据年龄不同,随大脑发育不同阶段,存在
不同脑电活动。
枕区优势节律:清醒状态下在头后部的节律性脑
电波,当闭眼、身体松弛、智力活动相对抑制情
况下,活动最为明显,当注意力集中、睁眼、智
用于癫痫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完成疗程后 的停药参考 协助癫痫手术中放电病灶的定位
其他疾病与脑电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炎症,Reye syndrome 脑白质病变 遗传代谢病和变性病 孤独症、抽动症 偏头痛 昏迷病人 ……
儿童脑电图的正确判读
儿童处于脑快速发育成熟过程中,与成年人相比 有明显不同的年龄差异。年龄越小,各年龄组间 差异越大。 必须掌握不同年龄正常脑电图的图形特征,不能 用成人标准判断儿童脑电图。 必须重视睡眠描记在儿童脑电图中的重要作用。 癫痫患儿清醒脑电图阳性率仅仅为40%,加上睡 眠描记30分钟,阳性率可增加至60-70%以上。
2、右额极(Fp2) 6、右中央(C4) 10、右 枕(O1) 14、右中颞(T4) 左 耳 (A1)
3、左 额(F3) 7、左 顶(P3) 11、左前颞(F7) 15、左后颞(T5) 右 耳(A2)
4、右 额(F4) 8、右 顶(P4) 12、右前颞(F8) 16、右后颞(T6)
脑电图导联
单极导联:将头皮上的一个
脑电图基本成分
周期与频率
周期:一个单一形态的
正弦波,从一个波底(波 顶)到下一个波底(波顶) 所需要的时间,用ms表示。
ms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
在1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 数,用c/sec或Hz表示。 c/sec
脑波频率分类
δ 波:0.5-3.5 Hz
δ 波
θ 波:4-7 Hz
α 波:8-13 Hz
棘波
尖波
周期80-200毫秒(1/14- 1/5秒) , 波幅100-300微伏,由急速上升支和 较缓慢下降支组成。
尖波
棘-慢波或尖-慢波综合
棘-慢波
尖-慢波
在棘波或尖波后紧接周期300500毫秒的慢波, 均为负相。
多棘波或多棘-慢波综合
多-棘慢波
多棘波为高波幅两个以上双相棘 波呈节律性出现,后者由几个棘 波和一个慢波所组成。
脑电图诊断系统分类
脑电图诊断系统
常规脑电图
特殊电极脑电图
脑电图监测
脑电地形图
头皮电极 有笔或无笔描记 诱发脑电图
皮层或深部电极 鼻咽或蝶骨电极
睡眠脑电图 动态脑电图 同步录像脑电图
数字地形图 彩色地形图
电极安置
(国际10-20系统)
1 左额极(Fp1) 3 左 额(F3) 5 左中央(C3) 7 左 顶(P3) 9 左 枕(O1) 11 左前颞(F7) 13 左中颞(T3) 15 左后颞(T5) 左 耳 (A1)
‘
各种色彩的我,随便选!
谢 谢
过度换气:20次/分连续规则深呼吸3-5分钟 闪光刺激:一定频率的视觉刺激,对光敏感性癫痫 有较大诊断价值。
过度换气诱发棘慢波
不同频率闪光诱发
异常脑电图
背景异常
背景节律慢化:弥漫性异常、局限性异常 背景节律不对称 低波幅背景活动:电静息、低电压
癫痫样放电
棘波
多为负相波,周期20-70毫秒 (1/14 - 1/50秒),波幅多在100 微伏以上,在50微伏以下者称为短 棘波或小棘波。
8岁儿童正图基本成分
1、慢波活动:是睡眠的主要背景成分
2、顶尖波:顶区波幅最高,可扩散至中央、颞、额
3、睡眠纺锤波:12-14Hz正弦波形,波幅变化如梭形 4、K-综合波:双相顶尖波后出现睡眠梭,组成复合波
儿童睡眠脑电图特点
1、足月后第二月出现睡眠纺锤波,足月三月正
与θ 混合,以δ 为主
枕区优势θ 节律形成,5月5Hz,12月6-7Hz 枕区优势θ 节律明显,2岁6-8Hz,3岁7-8Hz 枕区优势α 节律,8-9Hz 枕区优势α 节律,7岁9Hz,10-14岁10-12Hz
2个月婴儿正常背景活动
5个月婴儿正常活动背景
2岁幼儿正常背景活动
6岁儿童正常α节律
2 右额极(Fp2) 4 右 额(F4) 6 右中央(C4) 8 右 顶(P4) 10 右 枕(O1) 12 右前颞(F8) 14 右中颞(T4) 16 右后颞(T6) 右 耳(A2)
10% 20% 20% 10% 20% 20% 20% 20% 10% 20% 10%
1、左额极(Fp1) 5、左中央(C3) 9、左 枕(O1) 13、左中颞(T3)
作用电极与一个无关电极相连 的导联。
双极导联: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作用电极相连的导联。
常用脑电图单极导联排列
1 Fp1-A1 3 F 3-A1 5 C 3-A1 7 P 3-A1 9 O 1-A1 11 F 7-A1 13 T 3-A1 15 T 5-A1 2 Fp2-A2 4 F 4-A2 6 C 4-A2 8 P 4-A2 10 O 2-A2 12 F 8-A2 14 T 4-A2 16 T 6-A2
θ 波
α 波 β 波
β 波:14-30 Hz
波幅
波幅:又称振幅或电压,指波顶
到波底间的垂直高度,用微伏( µ V)表示。
波幅分类:
低波幅 中波幅 高波幅 极高波幅 < 50 µ V 50-100 µ V 100-300 µ V >300 µ V
µV
位相
位相又称时相。就单一脑波,
以基线为标准,波顶朝上的称
棘波群
又称棘波节律,棘波连续出现,频率可达20-30c/s
高幅节律失调
又称高度失律或高峰节律紊乱,为不规则高波幅慢活动, 杂以不规则高波幅棘波、尖波、多棘波或多棘-慢波综合。
阵发性或爆发性节律波
又称发作性节律波。在原有脑波背景上,
阵发或爆发性出现高波幅的各种频率节律
发放(δ、θ、α、β节律)。
全身性发作
原 发 性 癫 痫
背景活动:正常
背景活动:弥漫异常
癫痫样放电:两侧同步 癫痫样放电:两侧或局灶性
背景活动:正常 癫痫样放电:局限性 背景活动:局限性 癫痫样放电:局限性
继 发 性 癫 痫
部分性癫痫
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作用
发作间期获得诊断癫痫的实验室依据
有助于癫痫的分型和AEDs选择
快速动眼睡眠期:低-中波幅去同步化混合波
入睡前及思睡期α节律解体
NREM I期
NREM II期
NREM III期
NREM IV期
儿童思睡期慢 波爆发
睡眠纺锤
K-Complex
EEG记录中常用诱发试验
睡眠诱发:生理条件下完成,是任何年龄小儿癫痫
脑电图的主要诱发方法。自然睡眠比药
物睡眠效果好。
力活动时受抑制。
不同年龄期儿童正常脑电图
年龄 孕28~31周 孕32~36周 孕37~40周 头 3月 3-12月 12-36月 3- 5岁 6-14岁 背景 不连续图形,初步区分动态及静态睡眠时相 清醒和部分动态睡眠期为连续性,余为不连续图形 清醒和动态睡眠期、部分睡眠时相为连续性 连续图形, δ 其它波形 易见正常尖棘波 易见正常尖棘波 正常尖棘波减少 正常尖棘波48周消失,二月出 现纺锤波 6月后顶尖波出现 顶尖波及睡眠梭高尖 思睡期慢波爆发 7岁后思睡期慢波爆发减少,阳 性棘波
常儿童睡眠记录中均应呈现此波。
2、睡眠顶尖波约于生后5-7月间呈现。
3、1岁后思睡及觉醒期出现慢波爆发,3-5岁 更为常见,7岁后减少
睡眠分期
思睡期: α节律解体 非快速动眼睡眠期:
入睡期(睡眠Ⅰ期):深度思睡期:顶尖波 浅睡期(睡眠Ⅱ期):睡眠纺锤波,K-综合波 中睡期(睡眠III期):2Hz高波幅慢波占20-50% 深睡眠期(睡眠Ⅳ期): 2Hz高波幅慢波占>50%
负相波
负相波(阴性波),波顶朝下
的称正相波(阳性波)。
正相波
同位相、非同位相、位相倒置。
正常脑电图
背景节律
成人以α 波为主要背景节律
儿童根据年龄不同,随大脑发育不同阶段,存在
不同脑电活动。
枕区优势节律:清醒状态下在头后部的节律性脑
电波,当闭眼、身体松弛、智力活动相对抑制情
况下,活动最为明显,当注意力集中、睁眼、智
用于癫痫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完成疗程后 的停药参考 协助癫痫手术中放电病灶的定位
其他疾病与脑电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与炎症,Reye syndrome 脑白质病变 遗传代谢病和变性病 孤独症、抽动症 偏头痛 昏迷病人 ……
儿童脑电图的正确判读
儿童处于脑快速发育成熟过程中,与成年人相比 有明显不同的年龄差异。年龄越小,各年龄组间 差异越大。 必须掌握不同年龄正常脑电图的图形特征,不能 用成人标准判断儿童脑电图。 必须重视睡眠描记在儿童脑电图中的重要作用。 癫痫患儿清醒脑电图阳性率仅仅为40%,加上睡 眠描记30分钟,阳性率可增加至60-70%以上。
2、右额极(Fp2) 6、右中央(C4) 10、右 枕(O1) 14、右中颞(T4) 左 耳 (A1)
3、左 额(F3) 7、左 顶(P3) 11、左前颞(F7) 15、左后颞(T5) 右 耳(A2)
4、右 额(F4) 8、右 顶(P4) 12、右前颞(F8) 16、右后颞(T6)
脑电图导联
单极导联:将头皮上的一个
脑电图基本成分
周期与频率
周期:一个单一形态的
正弦波,从一个波底(波 顶)到下一个波底(波顶) 所需要的时间,用ms表示。
ms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
在1秒钟内重复出现的次 数,用c/sec或Hz表示。 c/sec
脑波频率分类
δ 波:0.5-3.5 Hz
δ 波
θ 波:4-7 Hz
α 波:8-13 Hz
棘波
尖波
周期80-200毫秒(1/14- 1/5秒) , 波幅100-300微伏,由急速上升支和 较缓慢下降支组成。
尖波
棘-慢波或尖-慢波综合
棘-慢波
尖-慢波
在棘波或尖波后紧接周期300500毫秒的慢波, 均为负相。
多棘波或多棘-慢波综合
多-棘慢波
多棘波为高波幅两个以上双相棘 波呈节律性出现,后者由几个棘 波和一个慢波所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