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判读

合集下载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20% 20% 10%
T3
C3
Cz
C4
T4
A1
A2
20%
T5
P3
Pz
P4 T6
O1 Oz O2
枕外粗隆点
A
6
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 pole) F3/F4=左/右额(frontal) C3/C4=左/右中央(central) P3/P4=左/右顶(parietal) O1/O2=左/右枕(occipital) F7/F8=左/右前颞(anterior temporal) 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 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 temporal) Fpz=额极中线(frontal pole midline point) Fz=额中线(frontal midline point) C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 point) Pz=顶中线(parietal midline point) Oz=枕中线(occipital midline point)
反映局部脑血流灌注 脑代谢
EEG MEG
脑功能
EPs EMG
周围神经和肌肉病
A
9
脑电图判读
A
10
脑电图判读基本内容
•频率 •波幅 •波形 •出现方式 •出现部位
A
11
脑电图判读基本内容
频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钟内重复出现 的次数。表示方法
-周波/秒,C/S,CPS,Hertz (Hz) 常规走纸速度 3cm = 1秒
A
19
正常成人脑电图
A
20
成人正常脑电图的判定
• 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闭目时,由α波和快波构成,有少量θ 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的θ波和δ波。

脑电图判读异常脑电图

脑电图判读异常脑电图

广泛性多棘慢复合波
6 尖波
与棘波类似,但时限比棘波长,而又在 1/5s以下者,称为尖波。以1/14s作为棘 波与尖波得分界线,就是为了方便起见,两 者得意义无大得差异。
负相尖波得出现与负相棘波同样,其部 位近于癫痫源病灶。
尖波
癫痫样波(异常快波)
1 限局性癫痫样波; 2 广泛性癫痫样波; 3 特殊癫痫样波。
见于—化脓性脑炎和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严重缺氧、 外伤、脑水肿等;
慢波程度、数量反映了弥漫性脑病得严重程度; δ频带为主得持续性高波幅慢波提示损伤严重伴意识 障碍。
背景活动异常 慢波性异常
广泛间断性慢波活动 表现为间断、节律性得
δ活动(IRDA),频率为2、5-3Hz,波形正弦或锯齿样。 波幅逐渐增高后逐渐降低。
• 病灶中心部分得慢波通常比病灶周围得慢波更 持续,频率更慢,但波幅不一定就是最高得。一 般不被睁眼抑制。
• δ波病灶周围常为θ波,此种θ波可能对睁眼有 反应。
1 局灶慢波异常
意义—皮层、皮层下白质有局限性病 灶(功能障碍或结构异常)。
1 局灶慢波异常
疾病 幕上肿瘤;部分性癫痫—发作后数 日;脑脓肿;偏头痛;单纯疱疹脑炎—颞 区;脑出血或梗塞急性期;一过性全面遗 忘症。
3 广泛性棘慢复合波(爆发性异常)
按照频率、波形和有无规律性分为: 1)典型3赫兹棘慢复合波 2)有频率变动得3赫兹棘慢波
广泛性棘慢复合波
广泛性棘慢复合波
4 不规则性棘慢复合波(爆发性异常)
棘慢复合波爆发,频率不一定在3赫兹 附近而就是不规则地变化,称之为不规则 得棘慢复合波。这种波与癫痫失神发作 无直接得关系。
一侧前额病变常扩散到对侧。
背景活动异常 慢波性异常

脑电图判读的注意事项

脑电图判读的注意事项

脑电图判读的注意事项
一、在脑电图判读前:
首先应该注意患者的年龄
描记时的状态及相关的临床情况
同时了解脑电图的各种参数设置
二、在脑电图的分析过程中:
首先要熟悉各个年龄组的脑电特征
熟悉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脑电的变化
熟悉正常变异波形
掌握有关伪差的发生原因和常见表现
注意异常放电的同步性、双侧性、局灶性、对称性等分析要点。

注意异常放电是否反复出现、是否突出背景,是否与临床表现一致。

脑电图异常程度的判定并没有严格定量的统一标准
三、脑电图报告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脑电图所见的客观反映
异常程度的判定
对临床的提示意义
四、对于各年龄组的脑电图判别,可以参照以下的判断结果,并
结合描述的具体脑电图客观表现作出结论。

(一)正常范围:
与相应年龄段健康人特征相一致的脑电图。

边缘状态:
正常背景活动的轻度量变。

如两侧的波律不佳,波幅一过性不对称,慢波或者快波轻度增加等非特异性改变。

(二)轻度异常:
背景活动的改变较边缘状态更明显,为非特异性改变。

(三)中度异常:
背景活动的中等度改变或者/和异常性电活动的出现,提示全面性或者局灶性脑功能异常。

(四)高度异常:
高度的背景活动异常,异常放电的出现。

提示严重的弥散性脑功能异常。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课件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课件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
脑电图的新技术
脑电图成像技术:通过脑电图成像技 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脑电波的变化, 提高诊断准确性。
脑电图分析技术:通过脑电图分析技 术,可以更准确地分析脑电波的变化, 提高诊断准确性。
脑电图监测技术:通过脑电图监测技 术,可以实时监测脑电波的变化,提 高诊断准确性。
脑电图治疗技术:通过脑电图治疗技 术,可以治疗脑电波异常,提高治疗 效果。
演讲人
脑电图基础知 识及判读课件
2023-12-12
目录
01. 脑电图基础知识 02. 脑电图的判读 03.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 04. 脑电图的发展趋势
脑电图基础知识
脑电图的原理
脑电图是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来反映大脑 功能的一种技术
脑电图记录的是脑电波的变化,包括α波、β波、θ波和δ 波等

脑电图异常:脑功 能障碍的表现,表 现为不规则、快速、
高幅的波形
脑电图的判读技巧
01
观察波形:观 察脑电图的波 形,了解其特 征和变化规律
02
03
04
识别异常波形: 识别脑电图中 的异常波形, 如癫痫波、睡 眠波等
结合临床症状: 结合患者的临 床症状,如头 痛、头晕、失 眠等,进行综 合分析
参考其他检查 结果:参考其 他检查结果, 如CT、MRI等, 进行综合分析
脑电图的原理是利用电极将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电活动转化 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放大器放大,最后在显示器上显示
脑电图的应用包括癫痫、脑肿瘤、脑外伤、脑卒中等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
脑电图的分类
常规脑电图:记录 1 大脑的电活动,用 于诊断癫痫等疾病
动态脑电图:长时 2 间记录大脑的电活 动,用于监测癫痫 发作等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z(不足35Hz)→β波
35Hz~
→γ波
实用文档
12
滤波:0.5-100Hz
走纸速度:每秒3cm
位相:脑电波各部分之间的时间关系。
同位相:两个波的波顶与波顶、波底与波底 完全一致。
位相倒置:波的周期和波幅相等,但方向相 反(呈针锋相对)。
实用文档
13
位相倒置
实用文档
14
正常成人脑电图
实用文档
4
记录方法
电极:一般为扁平盘形电极或杯形电极 (金质或银质),连接有绝缘导线,昏 迷病人可用针电极。
电极安放位置:国际电极放置法(1020电极放置法)
实用文档
5
鼻根点
Fp1 Ppz Fp2
F7
F3
Fz
20%
F4
F8
20% 20% 10%
T3
C3
Cz
C4
T4
A
A2
1
20%
T5
P3
Pz
P4 T6
70ms),波幅高而尖锐,区别于背景脑电。
向上的波峰为负相,向下的波峰为正相。
➢ 多棘波:连续出现2个以上的棘波。
实用文档
34
➢ 棘慢波:在棘波之后跟随一个300ms
左右的慢波。
➢ 多棘慢波:棘慢波中的棘波成分为多
棘波。
➢ 尖慢波:慢波接着尖波后形成的复合
波。
实用文档
35
尖波、棘波的极性
波峰向上——负相 波峰向下——正相
O1 Oz O2
枕外粗隆点
实用文档
6
Fp1/Fp2=左/右额极(frontal pole) F3/F4=左/右额(frontal) C3/C4=左/右中央(central) P3/P4=左/右顶(parietal) O1/O2=左/右枕(occipital) F7/F8=左/右前颞(anterior temporal) T3/T4=左/右中颞(mid-temporal) T5/T6=左/右后颞(posterior temporal) Fpz=额极中线(frontal pole midline point) Fz=额中线(frontal midline point) Cz=中央中线(central midline point) Pz=顶中线(parietal midline point) Oz=枕中线(occ实ip用i文t档al midline point) 7

脑电图判读-入门篇-2mianfei

脑电图判读-入门篇-2mianfei

电极安装法:10-20系统法
在颞叶上的前后线的电极位置,从额极 中线点(Fpz)通过左右中颞(T3,T4) 到达枕中线点(Oz)的半环线分别作为 100%,左额极(Fp1)右额极(Fp2)是额 极中线点各向后方的10%,左枕(O1)、 右枕(O2)是从枕中线点分别向左右10%; 左前颞(F7)右前颞(F8),分别距额 极后方20%;左后颞右后颞距左右枕各 为半环线的20%左右。
两种以上不同频率重叠的脑波动频率 与波幅的测量方法
复杂脑电图的阅读方法
8 调幅现象:α波的波幅不固定,多数场 合以1秒及数秒的周期反复递增、递减, 这个现象,比喻为月满、月缺,称之为 调幅现象,这样的周期变化是生理现象 的一个特征。调幅现象的周期与呼吸、 脉搏等无关。如果α波的波幅几乎没有变 化,显示及其单调的波形时,在大脑往 往存在广泛性的功能障碍,因而必须时 常予以注意调幅现象是否存在。
心电伪差
伪差的识别方法
2 体动及肌电的伪差:被检者的体动,特 别是头部和颜面的活动,使电极移动和 导线摆动,以及因动作产生的肌电活动, 均会使描记的脑电图伪差很多。被检者 咳嗽、吞咽唾沫、咬牙时也产生同样的 伪差。
体动及肌电的伪差
体动及肌电位的伪差
伪差的识别方法
3 眨眼或眼球运动产生的伪差:以参考电 极导联记录时,睁眼时出现负相、闭眼 时出现负相的电位变化,是常见的伪差 之一,在额极、额部的电极最明显,轻 压眼睑就消失,即能够识别这种伪差。
脑电图的记录方法
4 双极导联法:不用参考电极,在头皮上 放置两个活动电极,各自与脑电图机的 栅极1和栅极2相接的记录方法。两个电 极间的距离,通常为4~6厘米。
5 链式双极导联法 6 三角导联法
脑电图的记录方法
7 参考电极的活化:参考电极导联法最大 的缺点是耳垂或乳突处电位并非为零电 位。于颞部出现波幅高的异常波时,因 为耳垂电极在其附近,有时可以在耳垂 电极记录到与颞部异常波程度相等,有 时甚至波幅更高的异常波,这种情况称 为参考电极活化(active reference electrode).

脑电图判读

脑电图判读

电极位置
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每个电极与相邻近的 电极离开10%-20%的距离)
鼻根点(nasion)
10% Fp1 FPz Fp2
F7
F3
Fz 20%
F4
F8
20%
A1
T3
C3
Cz
C4
T4
A2
20%
P3 T5
Pz
P4
20%
T6
O1 Oz O2
10%
枕外隆凸点(Inion)
电 极 放 置 的 位 置
1.睁闭眼诱发试验(1)
注意:检查室内的光线不能太暗,否则脑电图改 变不明显;动作要完全,但不能用力过猛,以免 引起肌电伪差 正常反应:反应速度:睁眼后0.09秒~0.7秒后出 现α 节律的抑制,闭眼后0.09-0.7秒α 波恢复背 景
异常反应
潜伏期延长(闭眼1.5秒以后α 节律才出现抑制) 属于非特异性的轻度异常反应,没有确切的临床 意义) 抑制不全或完全不受抑制:见于视力障碍或枕叶 病变,一侧的改变更有意义。
O1 Oz O2
10%
横 向 双 极 导 联
枕外隆凸点(Inion)
双极导联--病灶的定位
一对双极导联出现异常波时,提示该对电极所代 表的可能有病灶 异常波为阴性时,其病灶靠近前面的电极 异常波为阳性时,其病灶靠近后面的电极 异常波出现于多个导联时,其病灶位于波幅最高 或存在位相倒置的相邻两对电极的部位
额中线 Frontal zero
中央中线 Central zero
顶中线 Posterior zero
枕中线 Occipital zero
FP1/FP2
F3/F4
C3/C4
P3/P4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脑电图基础知识及判读

正常成人脑电图
成人正常脑电图的判定
• 正常成人在觉醒、安静闭目时,由α波和快波构成,有少量 θ波散在出现,不出现明显的θ波和δ波。 • α波连续在枕部优势出现 • 波幅两侧对称,可有轻度的波幅差,多数为非优势半球侧较 高,但不应超过20%,在枕部不超过50% • 波幅不应过高,α波平均波幅小于100微伏,β波小于50微 伏 • 在睁闭眼、精神活动及感受到刺激时,α波应有正常的反应 • 睡眠时脑波应左右对称。无异常电活动 • 无发作波:不论在觉醒和睡眠,均不应有棘波、棘慢综合波 等异常波形。
2.肌电伪差
常见的肌电伪差来源包括咀嚼、 吞咽、额肌活动、面部肌肉痉挛或 震颤。

肌电伪差
肌电伪差(1)
咀嚼所致伪差(1)

动作伪差:描图中患儿抽泣,脑电图呈现类似癫痫样放电的尖样波。技术员对于记录同时动 作的描述能够帮助鉴别。
3.电极质量不佳及与头皮接触 不良所致的伪差
电极完全或将要离断 头皮部脱脂不完全,致电极的电 阻增高。
参考电极:一般使用耳垂、鼻尖和乳突部 等相对零电位点的电极作为。
地电极:一般放置在前额正中或颅顶,另一端 接入仪器头盒的接地(ground或G)端口。
EEG临床意义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
CT,MRI DSA MRA,MRV CTA SPECT PET EEG MEG EPs EMG 反映脑和脊髓形态 反映脑脊髓的血管形态 反映局部脑血流灌注 脑代谢 脑功能 周围神经和肌肉病
NREM睡眠Ⅱ期(浅睡期):顶尖波逐渐减少主要标志是出现 14Hz左右(12.5-15.5)的睡眠纺锤。此期还可出现比较多的K综合波。
• •
正常成人睡眠图(2期NREM) 可以见到中央、顶部为著的顶部尖波、K综合波以及14—16Hz的睡眠纺锤,双侧同步对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波 (slow wave)
α波
(alpha wave) 快波
(fast wave)
0.5-3Hz(不足4Hz)→δ波(delta wave) 4-7Hz(不足8Hz) →θ波(theta wave) 8-13Hz(不足14Hz)
14-17Hz(不足18Hz)→中间快波
18-34Hz(不足35Hz)→β波(beta wave)
尖波时限为1/14-1/5s(70-200ms) 。
其它脑波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3 多发性棘波 棘波不仅单个出现,有时还会连续出现 2个以上的棘波,这种情况就成为多棘波 (mutiple spike,polyspike)。
多发性棘波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棘波、尖波的极性(负相与正相)
向上的棘波、尖波分别称为负相棘波、 负相尖波。
测量尺或者用普通的毫米尺测量波幅,如果把 它乘以10就能够换算为μV的数值了。 • 脑波的波幅,在规则的连续的波中也有相当的 变化。记录某个脑波的波幅,测量几个波的波 幅以其大概的平均值表示即可。
波幅的测量
波幅的测量
频率及波幅的测量
频率及波幅的测量
波幅
低波幅 中等波幅 高波幅 极高波幅
成人 <25 25-75 75-150 >150
脑电图判读
step by step
入门篇
Step 1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1)
1 频率(frequency)指同一周期的脑波在1秒 内重复的次数。 从相邻的两个波谷或波峰引出两条平行线与直 线垂直,其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这个波的 周期(period)或者时限(duration)。 频率的单位:赫兹(Hertz,Hz)。
脑波的频率
频率的测量
混杂频率的测量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1)
• 2脑波的波幅 • 脑波的波幅(amplitude),系指从一个
波的波顶引一条垂直于基线的直线,此 线与波之起点和终点连线相交,其交叉 点至波顶的距离为该波的波幅。
脑波的波幅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1)
• 波幅一般用微伏(μ电图
35Hz以上
→γ波(gamma wave)
脑波的分类
脑波的分类
脑波的分类
脑波的分类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2棘波(spike)和尖波(sharp wave)
特征:1 波幅高,周期短;2 波的上升与下降 速度快,特别是上升快;3 不形成持续的脑电 活动,作为一过性现象出现。
棘波时限为1/50-1/14s(20-70ms) 。
尖慢复合波
练习—脑波的名称、频率、波幅
练习—脑波的名称、频率、波幅
由时限1/16s(约60ms),150 μV左右的棘波与时限200ms. 175 μV左右的慢波构成的约3.5Hz的棘慢复合波。
练习—脑波的名称、频率、波幅
由时限1/11ms,180 μV的尖波和由时限400ms, 250 μV的慢波构成的约2Hz的尖慢复合波。
10 爆发性节律波(paroxysmal rhythmic waves):是指频率较为一 致的波连续爆发性出现的活动。
棘慢复合波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7 多棘慢复合波(multiple spike-andslow-wave complex) 棘慢复合波中棘波成分为多棘波者称作 多棘慢复合波,形式多样。
多棘慢复合波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8 尖慢复合波(sharp slow wave complex):尖波有单相性、双向性或 三相性,时限多在80-120ms,在尖波 后的慢波时限大约500-1000ms.尖慢 复合波既有单个出现,也有2个以上连续 出现。
背景活动
纺锤
爆发性出现
与背景活动相对应,显示突然开始, 急速地达到最高波幅,而又突然终 止的脑电活动叫作爆发活动或爆发 波,这样的出现方式称作爆发性出 现。
爆发性出现
正相棘波或尖波爆发,单发性、散在性。
爆发性出现
棘慢复合波爆发
爆发性出现
棘慢复合波爆发
爆发性出现
高波幅的δ波爆发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6Hz 的正相棘波,各自以多个连续爆发 出现的情况常见。14Hz 和6Hz 的正相 棘波同时出现时称为14Hz 或6Hz 正相 棘波,国际脑电图生理学会联盟术语汇 编称14Hz 或6Hz 正相波爆发。
14Hz 或6Hz 正相棘波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 6 棘慢复合波(spike-and-slow-wave complex) 在棘波之后跟随一个200-500ms(多为 300ms)的慢波,这个复合波就称为棘慢复 合波。 棘慢复合波的频率从棘波开始到慢波结束作为 一个周期测量。有棘波比慢波波幅高,也有两 波大体相同,或棘波小等情况,或棘波出现在 慢波的下降部。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9 脑电活动的出现方式——爆发性出现与 非爆发性出现。 节律(rhythm):是指由频率大体一 致、重复出现的波构成的脑电图。
节律
8.5Hz α节律
10Hz α节律
脑电活动的出现方式——爆发性出现 与非爆发性出现
• α波和快波的频率与波幅的变化不很明显,持 续性、连续性地出现,占脑电图的大部分。与 此相反,棘波、尖波、尖慢复合波等,由于其 尖锐的波形和高的波幅而突出于背景脑电图, 显示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的形式。以爆发出现 的脑电图作对照,把普遍的、持续出现的形成 脑电图大部分的脑电活动称为背景活动 (background activity).
棘波、尖波的极性
记录到向下的波峰分别称为正相棘波、 正相尖波。
棘波、尖波的极性
棘波、尖波也有以正-负、负-正等连续 的组合出现。这些称为双相性棘波或尖 波。以正-负-正,负-正-负出现时称为三 相棘波或尖波。
棘波、尖波的极性
棘波、尖波的极性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 5 14Hz 或6Hz 正相棘波 • 正相棘波的代表中有14Hz 的正相棘波、
小儿 <50 50-150 150-300 >300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 1 脑波的分类 • 频率在8-13Hz之间的脑波称作α波,为
构成脑电图的最基本要素。以此作为基 础,比α波频率慢的波称之为慢波,比α 波快递波称之为快波。慢波及快波进一 步按其频率分类:
Step 2 脑电图的基本要素(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