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标准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

一、长江概况
3、流经的地形区 4、上、中、下游的划分
青海
四 西藏自治区
上
云南
川
重庆
游
江
宜昌
湖北
安 苏
下徽 游
上海
中 游 湖江口
湖南 西
1、长江的发源地是(唐古拉山),注入(东) 海。
2、长江是我国长度( 最长 ) ,流量 ( 最大 ), 流域面积 ( 最广 ) ,是我 国第一大河。
3、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存在问题:荆 江河道蜿蜒蛇 行,多浅滩和 沙洲,水位高 出两岸江汉平 原,加上曲流 发达,地势低 洼,水流不畅, 容易积水。
解决措施:对 河道进行裁弯 取直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治理与保护:长江各河段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 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点击图片
课堂总结
一、长江的概况: 长
1、源头,流经省份及地形区,注入 海洋
2、上中下游分界点:宜昌、湖口
1、水能开发:“水能宝库”----三峡、 葛洲坝
二、长江的开发:
2、航运开发:“黄金水道”----
江
航运价值高
1、航道不畅:荆江“九曲回肠” 三、开发中的问题:
2、河水污染
3、洪涝灾害: 乱砍滥伐、围湖造 田
评价园地
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长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宜昌、武汉将长江划分为上、中、下游 B.长江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长江中游江阔水深,利于航运 D.长江下游河道弯曲,滩多流急
是哪两个城市? 宜昌、湖口
二、长江的开发与利用
1、水能资源——“水能宝库” ①水能的分布 : 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尤其是源头至宜宾一 段 ②已建成的主要水电站:
河流上中下游划分依据

河流上中下游划分依据
河流上中下游的划分依据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流向和水势变化。
一般来说,河流上游指的是河流发源地到中游,水势较为湍急,水流较快,河床比较崎岖,水深较浅,水质相对较清、较富氧气,生态环境相对原始。
河流的中游一般指河流从上游至下游的中间段,水势和水流速度相对较缓,河道宽敞,水深适中,水质较为稳定,支流较多,水生态环境较为丰富。
河流的下游一般指河流的最下游段,水势相对平稳,水流较为缓慢,河道宽阔,水深较深,水质相对较浑浊,富含营养物质,生态环境相对较为简单。
除了水势和水流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外,河流上中下游的划分还受到当地文化、历史、经济和行政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确定河流的上中下游划分。
- 1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拓展阅读:黄河河流分段

【河流分段】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
黄河水利委员会以河口镇与桃花峪划分上、中、下游;传统的中学教科书以河口镇与孟津划分上、中、下游;学者杨联康经考察后认为以青铜峡、孟津划分更合适;学者许韶立主张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
下面为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
上游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
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
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
上游河道受阿尼玛卿山、西倾山、青海南山的控制而呈S形弯曲。
黄河上游根据河道特性的不同,又可分为河源段、峡谷段和冲积平原三部分。
从青海卡日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以上部分为河源段。
河源段从卡日曲始,经星宿海、扎陵湖、鄂陵湖到玛多,绕过阿尼玛卿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
该段河流大部分流经于三四千米的高原上,河流曲折迂回,两岸多为湖泊、沼泽、草滩,水质较清,水流稳定,产水量大。
河段内有扎陵湖、鄂陵湖,两湖海拔高程都在4260米以上,蓄水量分别为47亿立方米和108亿立方米,为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
青海玛多至甘肃玛曲区间,黄河流经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古盆地和低山丘陵,大部分河段河谷宽阔,间或有几段峡谷。
甘肃玛曲至青海贵德龙羊峡区间,黄河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发源于四川岷山的支流白河、黑河在该段内汇入黄河。
从青海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部分为峡谷段。
该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因岩石性质的不同,形成峡谷和宽谷相间的形势:在坚硬的片麻岩、花岗岩及南山系变质岩地段形成峡谷,在疏松的砂页岩、红色岩系地段形成宽谷。
该段有龙羊峡、积石峡、刘家峡、八盘峡、青铜峡等20个峡谷,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河床狭窄、河道比降大、水流湍急。
河流地貌分类

河流地貌分类
河流地貌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河流地貌分类方式:
1. 河流形态:根据河流的形态,可以将河流分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
- V形谷:初期河流通过溯源侵蚀和下蚀作用形成的,又称U形谷。
- 河湾:中期河流通过侧蚀作用形成的,具有向河流下游逐渐变宽的特点。
- 槽形河谷:成熟期河流通过下蚀和侧蚀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宽阔和平坦的河床。
- 冲积扇:河流出山口位置,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
2. 河流地貌环境:根据河流地貌形成的环境,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以下几种:- 平原河流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床较平缓,河岸坡度较小。
- 山地河流地貌: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床狭窄,河岸坡度较大。
- 河流地貌气候:主要是根据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当地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划分。
- 河流地貌地质:主要根据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行划分。
这些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河流地貌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同时也为河流地貌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粤人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 专题05 河流(解析版)

粤人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5 河流知识梳理一、外流区为主1、流域与水系、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的概念。
2、外流区(1)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2)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3)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运河。
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过6个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5大水系。
3、内流区(1)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4、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二、滚滚长江1、长江的源流概况(1)发源地:唐古拉山注入海洋:东海(2)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湖北省,上中游划分地)、湖口(江西省,中下游划分地)。
(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4)主要支流及湖泊:主要的支流和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鄱阳湖、洞庭湖、太湖2、长江的水能开发:“水能宝库”(1)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 源头至宜宾段 三峡段;原因:落差大,降水丰富。
(2)长江三峡: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葛洲坝1、黄金水道:航运价值高(1)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2)运输价值: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3)货运量占全国的60%。
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灾害: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
学业水平考试专项复习 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地理 《中国的河流》2(黄河)学案

中国的河流2(黄河)知识点1:黄河(1)黄河概况1发源于________山北麓,全长________千米(我国第二长河),注入________。
2流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9个省区。
3流经的主要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要支流:湟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5上、中、下游的划分:①、上游:_________以上(水能资源丰富,实行梯级开发。
如:龙羊峡、刘家峡水电站等)。
②、中游:_______到________(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③、下游:桃花峪以下(“地上河”形成原因)(2)凌汛: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
发生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河段:下游与上游部分(3)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华北平原,流速变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人们不断加固大堤,形成地上河。
(4)黄河的开发水能:上中游利用水能发电(水能资源丰富),著名水电站和水利枢纽: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
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地区(5)黄河各河段水量与含沙量变化:典例解析1.读图22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A 是_______________,读图23 该江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图,可知M 、N 两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并解释M 汛期形成的原因。
河段水量含沙量变化原因 变化 原因青铜峡——河口河口——桃花峪桃花峪——入海口A三江平原三江源三江并流图2214710 0200 400 600 800流量(立方米/秒)MN(月)图23(1)三江源地区是黄河、长江和______________(河流)的发源地,其源头水源补给形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

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长约6,300公里,横穿中国11个省份,承载着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指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三个不同地理区域,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貌和气候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长江的源头以及上游地区。
长江的源头位于青海省冷湖,海拔5,042米,被誉为“天堂湖”。
该地区地势高山峡谷,主要由高原和山脉组成,这也是长江的发源地。
上游地区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等省份,地势陡峭,河水湍急。
在这一区域,长江的水量还相对较少,河道也较为狭窄。
接下来是长江的中游地区,包括四川、重庆和湖北等省份。
中游地区地形由高山逐渐过渡到大平原,河道也变得宽阔。
在这一区域,长江的水流逐渐增多,河水也更加平缓。
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也为当地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最后是长江的下游地区,包括江苏、上海等省份。
下游地区是长江的最后一段河段,也是长江汇入东海的地方。
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道宽广,河水平缓。
由于长江在中游地区收集到了大量的水流,下游地区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中心之一。
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分界点并非划分得非常清晰和明显,而是逐渐变化的。
然而,有几个地理特征和独特的现象可以用来辨别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首先,长江三峡是长江上中下游的重要分界点之一。
长江三峡位于重庆市境内,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个峡谷组成。
三峡地区地势崇山峻岭,河道也变得狭窄且湍急。
三峡地区是长江上游特有的地貌形态,在这之后,长江进入中游地区。
其次,长江中游地区的分界点可以通过长江右岸的金沙江和岷江的汇合处来划分。
金沙江位于四川省境内,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岷江则源于青海省,两条江河在四川省宜宾市汇合,形成了长江的中游地区。
最后,长江的下游地区的分界点可以用长江口来划分。
长江口是长江与东海交汇的地点,是长江的下游地区的起点。
长江口地区地势宽阔,河道平缓,标志着长江的流域结束,也标志着长江投入到东海的大海洋中。
水利水工等级分类、水库等级、河流等级、堤防等级、拦河闸等级、河道等级、渠道等级、降雨量等级

水库等级划分大、中、小型水库的等级是按照库容大小来划分的。
大(一)型水库库容大于10亿立方米;大(二)型水库库容大于1亿立方米而小于10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0.1亿立方米而小于1亿立方米;小(一)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0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而小于100万立方米。
河流等级划分大、中、小型河流的等级是按照保护面积大小来划分的。
大型河流保护面积大于30万亩;中型河流保护面积在1—30万亩之间;小型河流保护面积小于1万亩。
有众多支流汇入的是上游水量稳定且较高的是中游水量有所减少或转如地势低平地区的是下游上中游分界线一般是最后一条大支流的汇入地点中下游分界线一般是地势低平地区的边缘堤防工程等级依据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依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堤防工程分为5级,详见表2。
表2堤防工程的级别堤防分类堤防按其所在位置及建筑材料进行分类。
按所在位置,堤防可分为河(江)堤、海堤、湖堤、水库堤及渠(沟)堤等五种,详见表1 。
表1 堤防分类表(按所在位置分)按建筑材料,堤防可分为土堤、砂堤、石堤、混凝土堤等四种。
(1)土堤:由粘土、壤土筑成,主要建在平原地区江河沿岸、海岸、湖泊四周、排灌沟渠沿岸及水库周边。
(2)砂堤:由沙土或砂砾石筑成,主要建在山区、丘陵区江河沿岸,水库周边、海岸。
(3)石堤:由块石或条石筑成,主要建在海岸、取土困难的江河沿岸及城区河段沿岸。
(4)混凝土堤: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筑成,主要用于城区河段沿岸。
拦河闸等级划分拦河闸等级是按照过闸流量大小划分的。
大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1000立方米/秒;中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100立方米/秒而小于或等于1000立方米/秒;小型拦河闸过闸流量大于或等于10立方米/秒而小于100立方米/秒;流域河流等级一个流域内的水系汇入主流的各级水流。
如湘、资、沅、澧四水即为长江的支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标准
河流从源地到河口,其河态、河床、坡降、流量等都是具有一定变化规律的。
所以,凡大江大河,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水量资源,发展水运交通以及城镇建设等,通常将它们划分为上、中、下游。
其标准往往不一,但目前大多数是根据河流地形、河道特征、和水文情势等进行划分的。
因为不同河段周围的地形不同,河水具有“不同的水文特征”,这就可以分上中下游。
只要水文特征不同了,就可以分段了。
有人说下游都是水流平稳,那倒不一定。
如:长江上游,在第一二级阶梯,落差大水能多;中游,宜昌到九江湖口段,落差小多支流;下游,江面开阔少支流。
又如:黄河上游,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水较清;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变浑;下游,位于平原,形成地上河。
再举条国外的大河:刚果河,上游位于高原上;中游位于盆地中,下游从200多米高处流下形成著名的利文斯敦瀑布群
【长江】
长江源远流长,全长6300公里,习惯上,人们把它分为三段,河源——湖北宜昌为上游;宜昌——江西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三个河段是依据干流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水文特征来划分的,长江上、中、下游河段也各有明显差异
先看长江上游,这一河段长约4500公里,河流大部分流经高原、高山、峡谷地带,特别是通天河、金沙江和三峡地区,具有明显的高原山地峡谷河流特征。
这里河床比降大,仅金沙江干流落差即达3000米。
河流水量丰沛,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长江中游长约1000公里,流经江汉平原,那里河道迂回曲折,江面宽展,河床比降锐减,冰流迟缓,平均流速只有1米/秒。
尤其自湖北的枝江到湖南的城陵矶一段,古称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在藕池口到城陵矶之间,直线距离仅80公里,而河道竟长达270公里。
长江中游的另一特点是支流众多,湖泊密布。
主要的支流;北有汉水,南有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和鄱阳湖水系的赣、抚、信、修诸水。
长江中游集水面积约占全流域的五分之二,使长江水量急速增加。
南北众多的水系,对大江干流的水量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段河流的水位、流量等水文特点则受降雨的影响十分明显
长江下游长800多公里,江阔水深,支流短小。
主要有青弋江和巢湖、太湖水系及其它短小支流。
它们对长江水量的影响不大。
镇江以下,江流折向东南,进入广阔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那里地势更为平坦,水网密布,湖泊众多,一派水乡泽国的景象。
到了南通,江面宽达18公里,到入海口附近则宽达80多公里,呈现江海相连,极其壮观的景色
按地理条件和水文特征差异把长江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对我们了解长江、认识长江和研究长江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黄河】
黄河河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
对于黄河,根据河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坏境和水文情势,将其作了上、中、下游的划分
黄河上游长3463公里,从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河口镇),河流穿越青藏高原,流经峡谷,其间分布有20多个著名的峡谷。
这里山高坡陡,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水多沙少、河水较清、流量均匀是该河段的水文特征。
黄河流出青铜峡之后,其地势平坦开阔,进入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
这里水渠纵横交错,成为黄河上游最早的农业开发区之一。
黄河中游1234公里,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
该段河道的水文特征:由于夏秋季多暴雨,沙源丰富,多水多沙,洪峰流量大,含沙量高,成为世界有名的多沙河流。
河道淤积与侵蚀河段交互出现,峡谷与宽谷相间
黄河下游767公里,从河南郑州桃花峪到山东垦利县,由西向东流经华北平原。
河道坡降小,水流平缓。
加之河道宽浅散乱,泥沙淤积严重,河床逐渐升高,两岸几乎全靠大堤为屏障。
河道滩面一般高出两岸地面约2—5米,有的高达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悬河”
以上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划分方案,也是普通采用的方案。
此外,还有一种意见,即以河源至龙羊峡(或刘家峡)为上游,龙羊峡(或刘家峡)至花园口为中游,花园口以下为下游。
还有一种意见是,从河源到河口镇为上游,河口镇至三门峡为中游,三门峡以下为下游。
【淮河】
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为中国第六大河,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大河。
她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又称大复峰)。
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和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为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自古以来,淮河与秦岭、白龙江的连线就作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淮河从太白顶起源,潜流入崖,穿谷越滩,迂回曲折地冲出峡谷,自此开始奔腾向东流。
南北两侧山地、丘陵和坡地上的众多河流顺势向淮河汇集。
淮河包纳百川,接纳众多支流,水量迅速增加,水位陡涨。
特别是在穿过崇山峡谷、丘陵洼地之后,淮河在安徽正阳关与颍河相会,骤然变为一条宽阔的主干流,形成了“七十二水归正阳”的奇观。
淮河从源头到河南、安徽交界处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长382千米。
这一段淮河穿行于山地和丘陵之间,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点,水流比较湍急,暴涨暴落。
自洪河口到江苏省洪泽湖出口处的中渡为中游。
淮河中游北岸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南岸为江淮丘陵,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
从洪泽湖出口处的中渡到三江营或扁担港入黄海为淮河下游。
从河源到入海口,长度大约为10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