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白酒工艺
酱香型白酒的“一二九八七”工艺

酱香型白酒的“一二九八七”工艺说起酱香酒的说,大部分人都能说出一串数字"12987",没错,这正是酱香酒的工艺密码。
但是这串密码到底是什么含义?酱香酒的酿造工艺具体有多复杂?相信大多数人就不清楚了。
今天就来说说酱香酒的12987工艺到底是啥。
酿造工艺12987既括起来,酱香型白酒工艺可以理解为“一二九八七”,即“年一个生产周期、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季节性则体现在端午制曲,重阳下沙。
壹:一年一个生产周期贰:两次投料玖:九次蒸煮捌:八次发酵染:七次取酒红樱子高梁在实际的制酒过程中,酱香型白酒工艺则是分为润粮、下沙、二次投料、蒸酒等具体步骤。
1、润粮选用比较完整的本地红樱子高梁,这样的高粱才经得起多次蒸煮,用100摄氏度左右的开水清洗几遍,一方面可以洗去渣滓,另一方面可以让高粱充分吸水。
2、下沙在贵州省茅台镇白酒行业中,“沙”的意思就是指红樱子高梁,因为本地产高梁细小而色红,所以成为“沙”。
"下沙"就是指投放制酒的主料一高梁。
在制酒中,因所下沙的完整程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酒。
3、收堆第一次曲搅拌后要进行"收堆"发酵,即将酒糟堆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圆锥发酵,锥子的内部先开始发热,然后传递到外面。
这期间酒糟充分吸纳外围空气中的微生物。
酱香型白酒讲究高温发酵,一般外层温度达到五六十度才结束这一环节。
4、二次投料大概一个月后,客坑打开,开始"二次投料",既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粮。
继续上甄蒸煮。
摊凉后加入曲药,收堆发酵,然后重新下窖。
前两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为增加发酵时间,裹挟更多微生物。
5、轮次蒸酒生产工艺进入蒸馏取酒环节。
经过收堆高温发酵及一个月左右窖池内发酵期后,开始第三次蒸煮。
进行第一次取酒。
之后再对酒糟进行摊凉,加曲,收摊,下窖等流程。
如此周而复始,每次一个月。
一般来说,一年一个周期,指的是从第一次投粮,即以重阳下沙为始,到第七次取酒完成为终,历时一年。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流程
1酿造工艺
酿酒工艺分为几个主要的步骤,即用酒酿原料制备糊精,噬菌,酿酒和熟成四个主要过程。
当用于酿制酱香型白酒时,这几个过程又会做出一些调整。
2制备糊精
第一步,将原料面放入大缸,而后加入足水搅拌成糊精。
再加入大米酵母给大缸里的糊精发酵,糊精发酵时,酒底形成,糊精被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产生酸以及一些其它产物。
3噬菌
当发酵进行到一定阶段时,里面的酸可以抑制有害的细菌的生长,此时将其加入碱液发酵,这一步称为噬菌。
噬菌可以促进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使其中的乙醇、二氧化碳、酚类物质和氨类物质的含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产生酱香型白酒的特有风味。
4酿酒
接下来,酒将温度抬高,以加速发酵,同时将面积放入容器中,也就是酒液被清晰地区分成酒液和蒸馏底渣。
5熟成
最后一步,熟成,就是将新酒熟成一定的时间,使其中的物质改变,从而形成良好的口感和风味。
在熟成的过程中,酒可以去掉残余的有机物,异味物质,以及添加一些添加剂。
这样就可以获得一支纯正的酒酿酱香型白酒。
制作酱香型白酒完全依赖于技术和原料熟练的酿造工艺,而且,每一种酱香型白酒都有自己独特的酿造工艺,以使它们拥有不同的风格,因此,我们在饮用之前,要了解到他们的酿造和发酵过程,才能更好的享受他们的美味。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中的一大类,以其酱香浓郁、口感丰富而备受推崇。
其生产工艺流程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流程。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原料处理、蒸馏、陈酿等多个环节。
首先是原料处理,选取优质的高粱、大米、小麦等含淀粉较高的谷物作为主要原料。
在去皮、浸泡、蒸煮等过程中,要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度,以保证后续的发酵和蒸馏能够顺利进行。
接着是蒸馏过程,利用蒸馏锅将经过发酵的酒糟进行蒸馏,以提取酱香型白酒的酒精成分。
蒸馏过程中,掌握好温度、时间等参数十分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提取出的酒精浓度和酱香香气的质量。
蒸馏出的酱香白酒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包括提馏、降温、柔化等环节,以确保其口感和酱香气味更加丰富。
最后是陈酿过程,将二次加工的酒液进行倒罐陈酿,时间一般在3-5年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酒液将与酒坛内的空气进行充分接触,从而消除一部分刺激性物质,使酒体更加柔滑、酱香更为浓郁。
通过以上的工艺流程,酱香型白酒最终形成了酱香浓烈、口感丰富的特点,成为了中国白酒中的一大瑰宝。
同时,现代科技
和工艺的应用也为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不断推动着这一传统酒类的发展和创新。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

酱香型白酒工艺流程图注:1.2。
1《下沙工艺》1。
2.1.1工艺流程:过筛整粒高粱加95℃热水润料装甑蒸粮出甑聚堆补浆摊凉聚拢加曲翻拌堆积入池封窖。
1.2。
1。
2原、辅料使用要求:1。
2。
1。
2。
1、酱香型白酒生产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每甑投料1200kg【根据本公司实际甑体容积2.3立方米左右计算】.1.2。
1。
2.2、原料要求:高粱颗粒饱满,过筛无壳,无虫蛀,无霉变,无异杂味,无污染。
1。
2。
1.2。
3、投料数量:下沙为总投料量的50%。
1.2.1。
2.4、高温大曲要求:大曲粉碎面粉化,便于糖化发酵,装入标准袋内,下沙用曲用量为原料量的10%。
1.2。
1.3作业规程:每甑投高粱数量1200kg.1.2.1。
3。
1、泼水堆积a、将备好的高粱按每甑1200kg单独堆放。
b、泼95℃以上的热水【称为发粮水】,泼水时从堆放的一边扒开小坑将95℃热水倒在里面,【注:不许泼开以防水温降低不利于高粱吸收并能使原料内的杂质、异味随水冲掉】.c、泼水时翻拌,每泼1次翻拌3次,并堆成圆锥,然后停留半小时再向粮堆的表面泼6水桶95℃的热水。
d、润料时间12小时,每4小时加95℃的热水润粮1次,方法同第一次,共计加95℃热水润料3次.e、上甑时翻拌不加水,翻拌后上甑蒸粮。
1。
2.1。
3.2、蒸粮【蒸生沙】P1。
1大气压a、装甑前要将甑锅、底锅等用水刷洗干净后并在底锅内加入3—4桶水【为使蒸气上气均匀】然后在甑篦上撒一层稻壳,防止原料掉进底锅。
b、上甑采用见气撒料,在一小时内完成上甑工序,园气后蒸料3小时【随气压而定】,即可出甑,以不出现破粒、硬粒、发粘为主。
c、每甑活接两篓冷却水以备出甑补水,或加曲时补水用。
1.2.1.3。
3、出甑摊凉出甑时用推车将蒸好的熟粮推到操作场上,倒成堆进行补95℃热水,每车以原粮计约60—80kg,每堆补水2kg左右,聚好堆,堆积约15分钟左右后用掀摊开,然后脱鞋光脚趟凉。
1。
2。
1。
3.4、聚拢加曲翻拌将趟凉粮渣【温度32-33℃】聚拢,中间扒沟,适当加蒸粮冷却水5—10kg泼撒,然后将大曲粉根据量比加入沟内,用粮将沟填满盖严大曲,然后从一头翻拌3次,【注:低翻撒匀,并使曲粉与高粱充分接触】,然后推到堆积场,水分控制在38—42%,温度26-28℃。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

制曲关键控制点
原料质量
选用优质的小麦、大麦、豌豆等原料,保证 原料无霉变、无杂质。
粉碎粒度
控制好原料的粉碎粒度,不宜过细或过粗,以 保证曲块的透气性和发酵效果。
润料水分
润料时加入适量的水,使原料充分吸水膨胀,水 分含量要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踩曲成型
踩曲时要用力均匀,保证曲块平整紧实,无裂缝。
培养条件
提高生产效率与品质
通过明确生产工艺流程,可以更加系统地管理和 优化生产环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3
适应市场需求与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白酒品质要求的提高,酱香型白酒 生产工艺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和行业发展趋势。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概述
原料选择与处理
选用优质高粱、小麦等为主要原料,经过 粉碎、润料等预处理工序。
包装过程管理
包装前准备
确保包装车间环境整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检 查包装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有无破损或污染现象。
包装操作规范
严格按照包装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骤的准确性 和规范性。特别注意瓶口、瓶盖的清洁和密封效果,以及 标签的粘贴位置和平整度。
包装质量检查
在包装过程中和结束后,进行多次质量抽查,检查包装是 否严密、标签是否清晰、产品是否破损等。对不合格品进 行及时处理,确保出厂产品的合格率。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流程图及关键控制点
汇报人:XX 2024-01-22
目录
• 引言 • 原料选择与处理 • 制曲工艺 • 发酵工艺 • 蒸馏工艺 • 陈酿与勾兑工艺 • 包装与储存工艺 • 质量检测与评估体系建立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1 2
传承与弘扬传统工艺
酿造酱香白酒的六种工艺

酿造酱香白酒的六种工艺关于《酿造酱香白酒的六种工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酱香型白酒主要是有高粱米,麦子,水酿制而成,略微淡黄,但不显著,香气细致、并不是很不突显,归属于先酯后酱,酱香型持续時间较长,空干一杯香气不容易散,味超过香,苦度也相对性适度,近视度数不高。
对身体刺激性较为小,较为合适女士喝。
详尽掌握下酿制酱香型白酒的六种加工工艺。
一、高品质大曲酒酱香型白酒的酿制加工工艺应用高溫大曲酒做为糖化发酵剂,一年一个酿制周期时间,二次加料(下沙和糙沙),二种发醇(沉积发醇和入窖发醇),三种典型性体(酱香型、醇甜、窖底),三十天发醇,四十天制高溫大曲酒药,五月端午节踩曲,六个月以上陈曲,七次摘酒,八次加曲发醇,九次蒸制,十个加工工艺特性。
酿造出来的原浆酒,要分析等级分类存储;一年后开展盘勾;第二年开展型勾;第三年开展品勾;第四年特酿调料几回就可以原厂;再加酿制的一年,就拥有五年才可以原厂的叫法。
也仅有依照这一加工工艺生产出去的酱香型白酒才可以算作高品质酱香型白酒,自然还与本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气侯、水等要素相关。
二、麸曲酱香型白酒的酿制加工工艺应用麸曲做为糖化发酵剂;一般发酵时间二三十天,糖化发醇完全,一次斟酒;麸曲酱香白酒生产具备发酵时间短、出酒率高、储存期短、周转资金快、质优价廉的特性。
三、碎砂酱香型白酒酿制加工工艺碎沙酒,用破碎的高粱米酿好的酒称之为“碎沙酒”。
一般应用多种多样大曲酒加上酵母粉和酶制剂等做为糖化发酵剂;将原材料破碎后,历经预备处理后拌和糖化发酵剂入窖发醇二三十天,水蒸气蒸馏斟酒,一次烤后。
“碎沙酒”生产周期时间短,出酒率较高,质量一般;不需要严苛的“回沙”加工工艺,一般拷两三次就把谷物中的酒提完。
该类酱香白酒生产成本费相对性较少,现阶段销售市场上市场销售的中低端商品基本全是此类。
四、翻沙酱香型白酒酿制加工工艺基本是大曲酒酱香型白酒捆沙酒最终第9次蒸制烤后喝醉酒,适度添加原材料和酒曲等,开展的一次发醇水蒸气蒸馏斟酒个人所得。
酱香型白酒工艺

酱香型白酒工艺酱香型白酒工艺(一)酱香篇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以贵州茅台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
其酒体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等特征。
在所有的白酒中,酱香型白酒所含的总酸是相当高的一种,可达2.0g/L(以乙酸计)以上,有着广大的消费群体,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其发酵容器是石壁泥底窖池,酒体主体香成分不明确。
其工艺流程图如下:图1 酱香型白酒生工艺说明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可以概括为: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长时间贮藏,精心勾兑而成。
两次投料指下沙和糙沙两次投料操作。
有八次发酵、七次取酒。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特点可以概括为:四高两长,一大一多。
四高是: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两长是指:生产周期长,历经一年;贮藏时间长,一般需要贮藏3年以上。
一大指的是用曲量大,用曲量与粮食质量比达到1﹕1;一多指的是多轮次发酵,即八轮次发酵。
在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中,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
1. 下沙于每年的9月重阳开始下沙。
将原料高粱按比例粉碎好后,堆积于晾堂甑桶边,将堆积润粮后的高粱拌合,拌合均匀后上甑,蒸粮2h~3h,使粮食有7成熟,在出甑之前,泼上热水(称量水)后出甑。
将蒸好的原料铺于晾堂摊凉至适宜温度,撒适量酒尾,加入高温大曲粉,进行发酵;2. 糙沙取出窖内发酵好的生沙酒醅,与粉碎、润好后的高梁(高梁润粮操作与生沙相同)按照1∶1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蒸粮蒸酒,所得的酒即为生沙酒(生次酒因其酒体杂、涩味重、带有霉味等原因而回窖发酵)。
将蒸好的原粮摊凉后加入适量酒尾(生沙酒加水配成)、高温大曲粉拌匀,入窖池发酵后开窖蒸酒。
3. 七次取酒将糙沙轮次入窖发酵好的糟醅从窖内起出,堆于甑桶旁,糟醅不再添加新料,按照窖内糟醅的不同层次,分层蒸酒,高温流酒,掐头去尾。
蒸酒结束后,将糟醅出甑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后起堆堆积发酵,高温堆积后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开窖,按窖内上、中、下3层将糟醅分别起出,分层蒸酒,高温流酒,掐头去尾,量质摘酒,分等存放。
酱香型白酒七次取酒的工艺

酱香型白酒七次取酒的工艺酱香型白酒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白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造酒工艺。
下面是关于酱香型白酒七次取酒的工艺的详细解释:第一次取酒:后部取酒,也称为“后泥酒”。
这一步是将蒸馏出的酒液放入酿酒容器的后部。
这部分酒液含有较多的杂质,称为“泥酒”。
这些杂质主要是来自酒曲和发酵过程中的残渣,此步可以使杂质和酶完全融合。
第二次取酒:中路取酒,也称为“二曲酒”。
这一步是将酿酒容器中的酒液再次取出,并倒入新的容器中。
此步主要是为了分离和去除不需要的杂质,并使酒液更加纯净。
第三次取酒:前部取酒,也称为“喷水酒”。
这一步是将第二次取出的酒液放入酿酒容器的最前部。
在这个过程中,工匠会用水翻搅酒液,产生大量的气泡。
这些气泡可以减少酒液中的杂质,并进一步提高酒液的纯净度。
第四次取酒:初榨酒。
这一步是将第三次取出的酒液进行初步榨取。
这个步骤旨在分离酒液中的杂质和余味,并使酒液更加清澈。
第五次取酒:复榨酒。
这一步是将初榨酒再次进行榨取,以去除酒液中的残留杂质和余味。
这个步骤可以进一步提高酒液的纯净度和口感。
第六次取酒:浓香酒。
这一步是将复榨酒进行独特的处理,以增强其浓香味。
此步骤通常采取长时间的储存和陈化,以达到酒液获得更浓郁和独特风味的目的。
第七次取酒:终极酒。
“终极酒”是整个酿酒过程中最珍贵和最好的酒液。
这部分酒液通常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和发酵,以获得更高的酒液质量和更浓郁的香味。
此步是酿酒工艺的巅峰之作,也是酱香型白酒的灵魂所在。
总之,酱香型白酒七次取酒的工艺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制作方法,它通过多次取酒和处理的过程,使酒液逐渐纯净、浓香,并获得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这种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和精细的工艺技术,是中国传统酿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严谨的工艺流程,酱香型白酒才能体现其独特的品质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酱香型白酒工艺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与其他白酒工艺相比,是十分独特、科学合理的。
在顺应茅台镇当地环境、气候、原料外,又有其独特巧妙的工艺内涵。
概括酱香型白酒工艺的特点为三高三长,季节性生是酱香型白酒工艺区别于中国其他白酒工艺的地方。
三高是指生产工艺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
酱香型白酒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度,比其他任何白酒温度高出10—15度,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
酱香型白酒高温堆积发酵是其利用自然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生香的过程,也是形成酱香型白酒主要香味物质的过程,其堆积发酵温度高达53度。
通过高温规程发酵,形成酱香白酒特殊芳香物,也通过微生物细胞蛋白产生氨基酸物质。
这种高温堆积发酵是其他白酒工艺所不具有的。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蒸馏也与其他白酒完全不同。
他的蒸馏温度高达40度以上,比其他白酒高出10—20度,主要目的一是分离酱香型白酒酒精发酵的有效成份;二是去除发酵过程中的副产物或不利物质或低沸点物质。
是酱香型白酒饮用后不口干、不上头的一个重要原因。
酱香型白酒工艺中的三长主要是指基酒的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基酒酒龄长。
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共分下沙、造沙两次投料,一至七个烤酒轮次,概括为二次投料、九次蒸馏、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
而其他白酒只需几个月或十多天即可。
酱香型白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六个月才能进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提高基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
酱香型白酒一般需要长达三年以上贮存才能勾兑,通过贮存可趋利避害,使酒体更加醇香体美,加之高沸点物质丰富,更能体现其酱香型白酒的高品味价值。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季节性很强。
严格按照节气进行,端午踩曲、重阳投料,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再经三年陈酿,加上原料进厂、勾兑、存放时间至少要5年以上才能出厂。
一是按照高梁的收割季节;二是顺应茅台当地的气候特点;三是避开高营养高温生产时节,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微生物体系,选择性利用自然微生物。
酱香型白酒系纯发酵蒸馏食品,它不允许也不能添加任何香气、香味物质,53度酱香型白酒不允许添加水,而其他白酒甚至洋酒,都需要添加水、色素、香料。
酱香型白酒酒香由酱香、窖底香、醇甜香三种香型本酒组成,在勾兑酒的过程中,可要根据要求的品味调配比例适中于不同的人群。
白酒实用技术—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一)2008-11-18 14:11:32 来源酱香型大曲白酒又称茅香型白酒,其酒色微黄透明,酒气酱香突出,以低而不淡、香而不艳、优雅细腻、回味悠长、敞杯不饮香气持久不散,空杯留香长久而著称。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科学而巧妙的利用了当地特有的气候、优良的水质、适宜的土壤环境。
特别是茅台酒厂更荟萃了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精华,创造了一整套与国内其他香型酒完全不同的传统工艺。
高温制曲、两次投料、多次发酵、堆集、回沙、高温流酒、长期贮存、精心勾兑是茅台酒生产工艺的主要特点。
一、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流程母糟大曲→粉碎→曲粉↓↓高粱(下沙) →粉碎→配料→蒸酒蒸料→摊凉→加曲→↓↓酒尾原酒→贮存→勾兑→再贮存→→翻拌→堆积→入窖→发酵→出窖酒醅→高粱粉(糙沙)二、工艺说明1.原料粉碎酱香型白酒生产把高粱原料称为沙.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 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粱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
2.大曲粉碎酱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的,由于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原料粉碎又较粗,故大曲粉碎越细越好,有利于糖化发酵。
3.下沙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一次投料称为下沙。
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1)泼水堆积下沙时先将粉碎后高粱的泼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热水(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
也可将水分分成两次泼入,每拨一次,翻拌三次。
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
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匀。
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经测定,其淀粉浓度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
发水后堆积润料10h左右。
(2)蒸粮(蒸生沙) 先在甑蓖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在1h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h,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
出甑后再泼上80℃的热水(量水),量水为原料量的12%。
发粮水和量水的总用量约为投料量的56-60%左右。
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约为44-45%,淀粉含量为38-39%,酸度为0.34-0.36。
(3)摊凉泼水后的生沙,经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
当品温降低到32℃左右时,加入酒度为30%(V/V)上的尾酒7.5kg(约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匀。
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产的丢糟酒和每甑蒸得酒头经过稀释而成的(4)堆集当生沙料的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
加曲粉时应低撒扬匀。
拌和后收堆,品温为30℃左右,堆要圆、匀,冬季较高,夏季堆矮,堆集时间为4-5天,待品温上升到45-50℃时,可用手插入堆内,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
(5)入窖发酵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经拌匀,并撒上一层薄稻壳,最后用泥封窖4cm 左右,发酵30-33天,发酵品温变化在35-48℃之间。
4.糙沙酱香型白酒生产的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1)开窖配料把发酵成熟的生沙酒醅分次取出,每次挖出半甑左右(约300kg 左右),与粉碎、发粮水后的高粱粉拌和,高粱原料为175-187.5kg。
其发水操作与生沙相同。
(2)蒸酒蒸粮将生沙酒醅与糙沙粮粉拌匀,装甑,混蒸。
首次蒸得的酒称生沙酒,出酒率较低,而且生涩味重,生沙酒经稀释后全部泼回糙沙的酒醅,重新参与发酵。
这一操作称以酒养窖或以酒养醅。
混蒸时间需达4-5h,保证糊化柔熟。
(3)下窖发酵把蒸熟的料醅扬凉,加曲拌匀,堆集发酵,工艺操作与生沙酒相同,然后下窖发酵。
应当说明,酱香型白酒每年只投两次料,即下沙和糙沙各一次,以后六个轮次不再投入新料,只将酒醅反复发酵和蒸酒(4)蒸糙沙酒糙沙酒醅发酵时要注意品温、酸度、酒度的变化情况。
发酵一个月后,即可开窖蒸酒(烤酒)。
因为窖容较大,在多次蒸馏才能把窖内酒醅全部蒸完。
为了减少酒分和香味物质的挥发损失,必需随起随蒸,当起到窖内最后一甑酒醅(也称香醅)时,应及时备好需回窖发酵并已堆集好的酒醅,待最后一甑香醅出窖后立即将堆集酒醅入窖发酵。
蒸酒时应轻撒匀上,见汽上甑,缓汽蒸馏,量质摘酒,分等存放。
酱香型白酒流酒温度控制较高,常在40℃以上,这也是它“三高”的特点之一,即高温制曲、高温堆集、高温流酒。
糙沙香醅蒸出的酒称为“糙沙酒”。
酒质甜味好,但冲、生涩、酸味重,它是每年大生产周期中的第二轮酒,也是需要入库贮存的第一次原酒。
糙沙酒头应单独贮存留作勾兑,酒尾可泼回酒醅重新发酵产香,这叫回沙。
糙沙酒蒸馏结束,酒醅出甑后不再添加新料,经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堆集,再入窖发酵一个月,取出蒸酒,即得到第二次轮酒,也就是第二次原酒,称“回沙酒”,此酒比糙沙酒香,醇和,略有涩味。
以后的几个轮次均同“回沙”操作,分别接取三、四、五次原酒统称“大回酒”,其酒质香浓,味醇厚,酒体较丰满,无邪杂味。
第六轮次发酵蒸得的酒称“小回酒”,酒质醇和,糊香好,味长。
第七次蒸得的酒为“枯糟酒”,又称追糟酒,酒质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较浓。
第八次发酵蒸得的酒为丢糟酒,稍带枯糟的焦苦味,有糊香,一般作尾酒,经稀释后回窖发酵。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一年一个周期,两次投料、八次发酵、七次流酒。
从第三轮起后不再投入新料,但由于原料粉碎较粗,醅内淀粉含量较高,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淀粉被逐步消耗,直至八次发酵结束,丢糟中淀粉含量仍在10%左右。
酱香型白酒发酵,大曲用量很高,用曲总量与投料总量比例高达1:1,各轮次发酵时的加曲量应视气温变化,淀粉含量以及酒质情况而调整.气温低,适当多用;气温高,适当少用。
基本上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其中第三、四、五轮次可适当多加些,而六、七、八轮次可适当减少用曲。
生产中每次蒸完酒后的酒醅经过扬凉、加曲后都要堆集发酵4-5天,其目的是便醅子更新富集微生物,并便大曲中的霉菌,嗜热芽孢杆菌、酵母菌等进一步繁殖,起第二次制曲的作用。
堆集品温到达4-50℃时,微生物已繁殖较旺盛,再移入窖内进行发酵,使酿酒微生物占据绝对优势,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这是酱香型白酒生产独有的特点。
发酵时,糟醅采取原出原入,达到以醅养窖和以窖养醅的作用。
每次醅子堆积发酵完后,准备入窖前都要用尾酒泼窖。
保证发窖正常、产香良好。
尾酒用量由开始时每窖15kg逐渐随发酵轮次增加而减少为每窖5kg。
每轮酒醅都泼入尾酒,回沙发酵,加强产香,酒尾用量应根据上一轮产酒好坏,堆集时醅子集时醅子的干湿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每窖酒醅泼酒15kg以上,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逐渐减少泼入的酒量,最后丢糟不泼尾酒。
回酒发酵是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又一特点。
,由于回酒较大,入窖时醅子含酒精已达2%(V/V)左右,对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起到积极的作用,使产出的酒绵柔、醇厚。
酱香型白酒代表茅台酒生产用窖是用方块石与粘土砌成,容积较大,约在14m3或25m3左右.每年投产前必须用木柴烧窖,目的是杀灭窖内杂菌,除去枯糟味和提高窖温.每个窖用木柴约50-100kg之间.烧完后的酒窖,待温度稍降,扫除灰烬,撒小量丢糟于窖底,再打扫一次.然后喷洒次品酒约7.5kg,撒大曲粉15kg左右,使窖底含有的已酸菌得到营养,加以活化.经以上处理后,方可投料使用。
由于酒醅在窖内所处的位置不同,酒的质量也不相同。
蒸馏出的原酒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即醇甜型、酱香型和窖底香型。
其中酱香型风味的原酒是决定茅台酒质量的主要成分,大多是由窖中和窖顶部位的酒醅产生的,酱香型原酒则由窖底靠近窖泥的酒醅所产生;而醇甜发酒型的原酒是由窖中酒醅所产生的。
蒸酒时这三部分酒醅应分别蒸馏,酒液分开贮存。
为了勾兑调味使用,酱香型酒也可生产一定量的“双轮底”酒,在每次取出发酵成熟的双轮底醅时,一半添加新醅、尾酒、曲粉,拌匀衙,堆集,回醅再发酵,另一半双轮底醅可直接蒸酒,单独存放,供调香用。
5.入库贮存蒸馏所得的各种类型的原酒,要分开贮存容器中,经过三年陈化使酒味醇,绵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