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弘文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专题九第1课美苏争锋(共2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1课 美苏争锋(共2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1课 美苏争锋(共27张PPT)

表现4.古巴导弹危机
2.局部热战: 表现①朝鲜战争
表现②越南战争
美国投下800万吨炸 药,超过二战各战场投 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 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 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 离失所;
美国自己也损失惨 重,战争历时十几年, 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 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 美元。
3.影响: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 C.丘吉尔“铁幕演说” D.杜鲁门主义
解析:丘吉尔“铁幕演说”对冷战的兴起起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拉开了冷战的序幕;D项杜 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B项马 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A项是美国推 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答案:C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
美国:经济军事大国。 苏联:政治军事大国。


2.“冷战”对峙的形成过程:
(1)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
(1(924)6政年治) 上对抗:
美国: 提出“杜鲁门主
苏联: 成立“共产
义”(1947年、内容、特点两.)极对峙(党冷和工战人)党情报局”
(3)经济上封锁:材料 格局最终形成
美国: 推行“马歇尔计划”
苏联:成立经济
(内容、目的、作用、实质)
互助委员会
(4)军事上扼制:
美国: 建立“北约”组
苏联:建立 “华约”组

(主要国家、性质织、影响)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表现①美苏之间军备竞赛
1.全面冷战
项目 原子弹
热核炸弹 洲际弹道导弹(ICBM )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多弹头导弹(MRV) 反弹道导弹(ABM)
解析:二战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旨 在控制和扶植西欧,对付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这造成了欧洲的分裂。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九 第一课美苏争锋(共28张PPT)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九 第一课美苏争锋(共28张PPT)

综合下面四则材料分析冷战的影响
材料一:德国的分裂
材料二:原子弹爆炸
材料三:侵越战争
材料四:火箭上天、美国登月
三、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积极影响
1.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消极影响
1.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分为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在所有这些东欧国家原来都很弱小的共产党,已经 上升到同它们党员人数远不相称的主导的、掌权的地 位,到处争取极权主义的控制。几乎在每一处,都是 警察政府占了上风。到目前为之,除了捷克斯洛伐克, 根本没有真正的民主。
——丘吉尔
2、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使余有出席参、 众两院联席会议之必要,美国之外交政策及国 内安全均休戚有关。
1、雅尔塔体制勾画基本轮廓(美苏为主导)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 盾(根本原因)盟友反目成仇
3、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力图“领导 世界”; 苏联成为唯一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极 力扩张势力。
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制勾画基本轮廓
(1)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 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 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 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2)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英根据实力划分 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安排。
3、具体表现:
政治 经济 军事
美国冷战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苏联反击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
“北约”和 “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 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即两极格局 正式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9.1 美苏争锋 课件(共30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9.1 美苏争锋 课件(共30张PPT)

战后共同敌人的消失。美苏两国 在国家利益上存在冲突。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 雅尔塔体制确立,实质美苏根据实力划分 势力范围,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1、历史背景:
(2)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 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根本原因)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49年前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材料一: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全世界应该采 30艘航空母舰 取美国制度”。 近500个军事基地 —— 杜鲁门 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 材料二:“谁占领了地盘,谁就能把他的那套社会 相当于美国的 30% 制度推行到他的军队所能到达的地方去。” 苏军总数达 1140万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 斯大林 49年试验原子弹成功 53年试验氢弹成功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1)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2)政治上对抗: 美国: 杜鲁门主义 (3)经济上对抗: 美国: 马歇尔计划 1949年1月,莫斯科,社 会主义世界市场 苏联: “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苏联:经济互助 委员会

2、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1)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2)政治上对抗: 美国: 杜鲁门主1947、3 (3)经济上对抗: 美国: 马歇尔计划(1947年) (4)军事组织上对抗: 美国: 北约(1949年)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1947、9 苏联:经济互助委 员会:(1949年)
转折点:杜鲁门主义;意味着美国要称霸世界,充当世 界警察。 目标: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称霸世界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1)揭开美对苏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课件(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课件(共25张PPT)

——
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 的。”这里的“几雕”是指( )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 ②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③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④遏制了苏联共产主义对西欧的渗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二)积极影响
(一)消极影响:
三、两极格局对国际 关系的影响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总体特点 (1)冷战表现: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①德国分裂: (1949年) ②朝鲜分裂: (1948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东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大韩民国
“冷战”
是指二战后(1947—1991)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的 除战争以外的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经济等方面的较量和 对抗。
本课知识结构
一.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
二.美苏争锋的过程
三.美苏争锋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雅尔塔三巨头会议
在战争期间英美苏三 巨头开会时,丘吉尔 坐在斯大林和罗斯福 中间,他曾诙谐地说 道:“我一边坐的是 饥饿的俄国北极熊, 一边坐的是强悍的北 美野牛,被他们夹在 中间的是可怜的英国 小毛驴”。
美苏“冷战”表现
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 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材第P154---155 页,完成下表。
领域 政治 经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政策措施 美国
(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苏联
军事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1课 美苏争锋 课件(共3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1课 美苏争锋  课件(共31张PPT)
攻击苏联,主张对苏联的扩张不能妥协,
英美要结成同盟联合反抗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
“……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领 导的数千武装人员恐怖活动的威胁,他们在很多 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北部边境,对抗政府的管 辖 ……如果我们在这个关系重大的时期不去帮助 希腊和土耳其,其影响不仅殃及西方,而且远及 东方。我们必须采取立即的和果断的行动……我 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现在宣布,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 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杜鲁门
B( )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等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1949 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
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
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
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
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一.美苏争锋 冷战为主,热战为辅
概念解析
(1)世界政治格局:指在国际社会中各种政治力 量,包括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多种行 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以某种方式和规则组成一定的 结构,由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 的态势和状况。 (2)冷战:1947—1991,指二战后美国采取除战 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遏制苏联、遏 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 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 形成。 (3)热战:用战争形式遏制社会主义,不是冷战
主要原因是
B(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共30张PPT)[优秀课件][优秀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共30张PPT)[优秀课件][优秀课件]
“我希望贵国采取必要措施,以期恢 复时期的常态。” 10.25
“从您的信中,我感到您对当前的形势有所了解 并意识到其严重性,我很珍视这一点” 10.26
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 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 和共同的语言——赫鲁晓夫回忆录
古巴导弹危机 H-bomb 1亿吨TNT当量氢弹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的多极化趋势
美 苏 争 锋
问题一:昔日盟友为何反目成仇?
二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
同敌人的共同目标。
----斯大林
背景:战后初期美苏实力对比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1949年前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越战中逃难的儿童
美军赢了战斗,输了战争(1975)
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1炸0%成功 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也爆炸成功 1957年,苏联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上太空。 1958年,美国也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17卫% 星。 1961年,苏联“东方1号” ,首次环绕地球飞行。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了月球。 1981年,美国发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1983年,苏联进行了首次小型航天飞机试验,
材料二:1947年3月12日美 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 文: 要求美国援助“受共 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 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 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 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 主义”。
问题:马歇尔计划的意义?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异同?
(1)同: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美国的势力,推行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的冷战策。 (2)异:杜鲁门是冷战政策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主义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 的表现。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 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历史:美苏争锋 课件(人民版必修一)

历史:美苏争锋 课件(人民版必修一)

北约12个创始 北约12个创始 12 包括美国、 国,包括美国、 比利时、加拿大、 比利时、加拿大、 丹麦、法国、冰 丹麦、法国、 意大利、 岛、意大利、卢 森堡、挪威、 森堡、挪威、荷 兰、葡萄牙和英 过去60 60年 国 。过去60年 里,北约先后6 北约先后6 次扩充成员国 2004年月 年月, 至2004年月, 扩充后的北约共 26个成员国 个成员国。 有26个成员国。 随后,阿尔巴尼 随后, 亚和克罗地亚加 入北约, 入北约,使北约 成员国增至28 成员国增至28 个。
《逃离燃烧弹袭击的孩子们》 逃离燃烧弹袭击的孩子们》
黄幼公和潘金淑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冲突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冲突 ---


2、两极(“冷战”)格局形成过程 两极( 冷战” 年丘吉尔“ 1)冷战序幕: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 冷战序幕: 1946年丘吉尔 铁幕演说” 冷战标志:1947年 杜鲁门主义” 2)冷战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3)具体表现
理性的胜利
美国人裤子里的刺猬” 美国人裤子里的刺猬”: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 年 为了“ 的 裤子里塞一只刺猬” 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 这次被命名为“阿纳德尔”的行动, 弹。这次被命名为“阿纳德尔”的行动,在美国人的眼皮 底下,将导弹从一个半球运往另一个半球。 底下,将导弹从一个半球运往另一个半球。
丘吉尔在“铁幕演说”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该演说有何影响 丘吉尔在“铁幕演说”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该演说有何影响?
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 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 界共产主义运动。 界共产主义运动。 是冷战发出的信号, 是冷战发出的信号,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九教学课件:9.1 美苏争锋(共2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九教学课件:9.1 美苏争锋(共21张PPT)

6.北约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 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 “北约”成为战后初期美国“遏制” 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
7.华约 为了对付美国咄咄逼人的扩张和威胁,苏联于1955
年5月与东欧7国代表在华沙缔结了《华沙条约》,
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直接 “希土危机” 原因 内容 政治、经济援助 地反共反苏 马歇尔计划 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 荡、资本主义秩序面临威胁 经济援助 主义资本
合西欧反共反苏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影响 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 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 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 为主的孤立主义,由 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 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 欧,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经 张,标志着“冷战” 济的增长 的全面开始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一课 美苏争锋
课堂导入
美苏街面对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战时共同对敌,并肩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同盟瓦解,出现 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营的两极对峙。 美苏两国为什么由盟友变成了敌人?什么是“冷战”? “冷战”的表现有哪些?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对世界 造成了什么影响?
的结果,属于“冷战”影响的一部分。二者的相同之处
在于都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导致了世界的动荡不安。
2.柏林危机 德国无条件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1948 年6月,美英法决定在合并后的德国西占区和柏林西占区 实行货币改革。这个行动成为引发“柏林危机”的导火 线。作为反击措施,苏联于6月24日起全面切断西方占领 区同西柏林的水陆联系。1948年的柏林危机由此产生。 这是战后东西方关系出现的第一次“冷战”高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
经济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军事
(1955)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过程概要:
美 第一回合:美“杜鲁门主义”先声夺人 苏“工情局”以牙还牙


第二回合:马歇尔巧援欧洲 莫斯科力组互助
峰 第三回合:组北约,“北美牛”志在必得 会华沙,“俄国熊”针锋相对
思考三:美苏“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知识的灵活运用(课后探究作业)
美苏“冷战”给刚建立的新中国带 来了哪些影响?
(要求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等方面归纳)
审题: 问题 —影响; 限定语 ---冷战、刚建立的新中国 答题项 ---政、经、外交、军事、科技
谢谢指导, 再见!
“冷战”序幕-----“铁幕演说”
材料二: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
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背后,
座落着所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首都……所有的这些名城及
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
强的高压控制
“我们不能无视一个事实,就是美国和大英帝国的个
别公民到处都能享受的自由,在相当多的国家里是不存在
的,其中一些是十分强大的国家。……我们的责任不是用
原因: 2、战后美苏实力均衡;
3、美苏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矛盾冲突;
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过程: 马歇尔计划(实施)------经济互助委员会
北约(工具)---------------华约
消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影响:
积极:1.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武力去干预那些我们不曾征服的国家的内部事务。但是,
我们绝不能放弃以大无畏的声调宣扬自由的伟大原则和基
本人权。
——丘吉尔1946年“铁幕演说”。
丘从1、吉第苏联尔二等在段的国文材“家是中料铁所所中幕谓说 可演的“的 以说专读“ ”制出铁 有”国哪何幕家些影”,信响指这些息?的国?是家什的人么民?是没有自
探究四:美苏“冷战”对峙的影响:
消极: 美苏军备竞赛,使国际局势出现紧张
积极: 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存、相互借鉴→世界整体发展 ③促使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精炼概括:紧张、和平、发展、机遇、进步
两极对峙格局小结
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2、美国成立“北约”主要是为了 A、遏制苏联和东欧,称霸世界 B、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使命 C、武装“解放”东欧 D、维持在德国占领区的社会治安
()
3、揭开“冷战”序幕的是( )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确立 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4、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的最 大变化是( ) 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B、柏林墙的修筑 C、德国的分裂 D、经互会的成立 5、“二战”后,出现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 的根源是( ) A、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3.第三世界的崛起
4.利于科技的进步
1.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
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
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
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阅读教材P154第三段到 P155页,思考两极格局
形成过程
思考二:美苏两极冷战对峙格局形成过程
美国及其盟国方面
苏联及其盟国方面
“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杜鲁门主义(1947.3)标志 着冷战开始
政治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9)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947.6)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1949)
铁由2、和幕英民美” 演主等指说的国;的实不能是际袖冷上手战揭旁观时 开,期 了应将 美该联欧 苏合洲 冷起分 战来,为 的共两 序同个幕对付受这不些同国家政; 治3、影遏制响的区方域式不的是界通线过武力来实现的;
美国的“冷战”政 策
对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的 “冷战” 政策
形式:除 敌战 对争 活以 动外 和的 对一抗切形式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个国家为
什么会分裂,一个城市为什么会竖起

一道横贯南北的墙?”


德意
西 柏
志民


主共

和国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美苏战时同盟
美苏两极对峙
PK
美苏争锋
——美苏两极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两极格局形成原因、过程 2.冷战局面的影响
思考一:二战后形成两极对峙格局原因:
要求:阅读教材P156---P157,找出美苏冷战对峙导 致了哪些事件的发生?
具体事件: 德国分裂、柏林墙危机
朝鲜分裂、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越南战争
总结: 两个国家的分裂、两个危机、两场战争
探究四:美苏“冷战”对峙的影响
要求: 1.根据思考三所得答案,并结合所给材料; 2.从正、反两方面来思考、分析;(积极、消极) 3.方式: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形成文字
本质:称霸全球
杜鲁门主义—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材料:美国的政策必须
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
1、“自由国家”是指的是哪些国家?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2、“外来压力”来自哪些国家?
1.战美后国:日眼本中、西的欧世--衰界落;美国--资义世苏界联头号眼大中国;的世界
提示:苏二联战-政后治国军家事大力国量;对美比苏变势化均力、敌美苏战略目标、 23..美国国家谋利求益美世和苏界意霸反识权目形,态成苏冲仇联突原成日因为益唯加一剧能与根美本国原抗因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思考二:美苏两极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材料一、
1952年,朝鲜 平壤
材料二、
问 题 : 冷 战 影 响
1967年,越南展鹏县
1972年,德国 柏 林
1952年北京
1967年 莫斯科 1972年 纽约
不结盟运动标志
材料三、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
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
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