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教材】美苏争锋ppt1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1课 美苏争锋(共27张PPT)

表现4.古巴导弹危机
2.局部热战: 表现①朝鲜战争
表现②越南战争
美国投下800万吨炸 药,超过二战各战场投 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 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 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 离失所;
美国自己也损失惨 重,战争历时十几年, 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 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 美元。
3.影响: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 C.丘吉尔“铁幕演说” D.杜鲁门主义
解析:丘吉尔“铁幕演说”对冷战的兴起起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拉开了冷战的序幕;D项杜 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B项马 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A项是美国推 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答案:C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
美国:经济军事大国。 苏联:政治军事大国。
美
苏
2.“冷战”对峙的形成过程:
(1)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
(1(924)6政年治) 上对抗:
美国: 提出“杜鲁门主
苏联: 成立“共产
义”(1947年、内容、特点两.)极对峙(党冷和工战人)党情报局”
(3)经济上封锁:材料 格局最终形成
美国: 推行“马歇尔计划”
苏联:成立经济
(内容、目的、作用、实质)
互助委员会
(4)军事上扼制:
美国: 建立“北约”组
苏联:建立 “华约”组
织
(主要国家、性质织、影响)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表现①美苏之间军备竞赛
1.全面冷战
项目 原子弹
热核炸弹 洲际弹道导弹(ICBM )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多弹头导弹(MRV) 反弹道导弹(ABM)
解析:二战后,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旨 在控制和扶植西欧,对付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 国家,这造成了欧洲的分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课件(共36张PPT)

雅尔塔体制
实质:美苏两国 划分势力范围 (两分天下)
战后美国力量 战后苏联政治军事实力
经济 工出业 口产 贸苏量 易占 占联5332是..44%%战后唯一能和美国抗 黄金储衡备占的74政.5%治军事大国
军事
垄拥美断 有国了 12原0成0子多弹为万军资队 31本00艘 00主航多空义艘母其世舰他战界舰
在朝鲜的儿子与在韩 国的母亲依依惜别
主要事件
1 全面冷战: (1)欧洲:德国的分裂(1949)和柏林墙的修筑 东: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西: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亚洲:朝鲜的分裂(1948) 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南:大韩民国
(3)美洲: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2 局部热战: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 格局最终确立。
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1946年 丘吉尔在 富尔顿的 铁幕演说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 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 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 华沙、柏 林、布拉格、维也纳等。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 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的高 压控制。
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 战争历时十几年,5.6 万余人丧生,30多万 人受伤,耗资4000多 亿美元。
美苏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两强相争,冷热交织——国际局势紧张。
(二)积极影响: 1.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从对方借鉴经 验教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 3.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 —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4.两强相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当今世界有哪些因素威胁人类的 和平?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九 第一课美苏争锋(共28张PPT)

综合下面四则材料分析冷战的影响
材料一:德国的分裂
材料二:原子弹爆炸
材料三:侵越战争
材料四:火箭上天、美国登月
三、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积极影响
1.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消极影响
1.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分为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 3.破坏了世界的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战”
在所有这些东欧国家原来都很弱小的共产党,已经 上升到同它们党员人数远不相称的主导的、掌权的地 位,到处争取极权主义的控制。几乎在每一处,都是 警察政府占了上风。到目前为之,除了捷克斯洛伐克, 根本没有真正的民主。
——丘吉尔
2、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使余有出席参、 众两院联席会议之必要,美国之外交政策及国 内安全均休戚有关。
1、雅尔塔体制勾画基本轮廓(美苏为主导)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 盾(根本原因)盟友反目成仇
3、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力图“领导 世界”; 苏联成为唯一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极 力扩张势力。
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制勾画基本轮廓
(1)雅尔塔体系: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 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 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乌 克兰)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2)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英根据实力划分 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安排。
3、具体表现:
政治 经济 军事
美国冷战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苏联反击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
“北约”和 “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 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即两极格局 正式形成。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9.1 美苏争锋 课件(共30张PPT)

战后共同敌人的消失。美苏两国 在国家利益上存在冲突。
苏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 雅尔塔体制确立,实质美苏根据实力划分 势力范围,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美
1、历史背景:
(2)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 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根本原因)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49年前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材料一: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全世界应该采 30艘航空母舰 取美国制度”。 近500个军事基地 —— 杜鲁门 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 材料二:“谁占领了地盘,谁就能把他的那套社会 相当于美国的 30% 制度推行到他的军队所能到达的地方去。” 苏军总数达 1140万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 斯大林 49年试验原子弹成功 53年试验氢弹成功
美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苏
(1)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2)政治上对抗: 美国: 杜鲁门主义 (3)经济上对抗: 美国: 马歇尔计划 1949年1月,莫斯科,社 会主义世界市场 苏联: “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苏联:经济互助 委员会
美
2、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苏
(1)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2)政治上对抗: 美国: 杜鲁门主1947、3 (3)经济上对抗: 美国: 马歇尔计划(1947年) (4)军事组织上对抗: 美国: 北约(1949年)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1947、9 苏联:经济互助委 员会:(1949年)
转折点:杜鲁门主义;意味着美国要称霸世界,充当世 界警察。 目标: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称霸世界
美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1)揭开美对苏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第一课美苏争锋 (共27张PPT)课件

美
苏
两极形成格局过程 1、冷战序幕: 2、冷战标志: 3、具体表现
美国
政治 经济 军事组织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1955年)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1949年)
“北约”和 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 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苏
英
美
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美国白宫
控制操纵联合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 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 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 爆炸成功。
1945年9月2日 日本投降
战争结束了,孩子们得到快 乐吗?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67年,越南
展鹏县
1952年,朝鲜
曾经的盟友,正义的象征
一、从盟友到对手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 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 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斯大林
1972年,德国柏林
一个小女孩子站在 铁丝网前眺望远方 的亲人
(2)亚洲:朝鲜的分裂
2004年4月3日,朝鲜金刚山, 韩国探亲者洒泪告别朝鲜亲人
2006年,分离50多年的兄妹 短暂重逢
(3)美洲: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 导弹的船只,导弹被大胆 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掰手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第1课 美苏争锋 课件(共31张PPT)

攻击苏联,主张对苏联的扩张不能妥协,
英美要结成同盟联合反抗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
“……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领 导的数千武装人员恐怖活动的威胁,他们在很多 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北部边境,对抗政府的管 辖 ……如果我们在这个关系重大的时期不去帮助 希腊和土耳其,其影响不仅殃及西方,而且远及 东方。我们必须采取立即的和果断的行动……我 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现在宣布,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 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杜鲁门
B( )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等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1949 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
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
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
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
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一.美苏争锋 冷战为主,热战为辅
概念解析
(1)世界政治格局:指在国际社会中各种政治力 量,包括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多种行 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以某种方式和规则组成一定的 结构,由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 的态势和状况。 (2)冷战:1947—1991,指二战后美国采取除战 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遏制苏联、遏 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 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 形成。 (3)热战:用战争形式遏制社会主义,不是冷战
主要原因是
B(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英美要结成同盟联合反抗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
“……今天希腊这个国家的生存,受到共产党领 导的数千武装人员恐怖活动的威胁,他们在很多 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北部边境,对抗政府的管 辖 ……如果我们在这个关系重大的时期不去帮助 希腊和土耳其,其影响不仅殃及西方,而且远及 东方。我们必须采取立即的和果断的行动……我 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现在宣布,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 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杜鲁门
B( )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等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1949 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
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
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
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
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一.美苏争锋 冷战为主,热战为辅
概念解析
(1)世界政治格局:指在国际社会中各种政治力 量,包括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和国际组织等多种行 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以某种方式和规则组成一定的 结构,由各种政治力量对比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 的态势和状况。 (2)冷战:1947—1991,指二战后美国采取除战 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遏制苏联、遏 制共产主义的政策。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 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 形成。 (3)热战:用战争形式遏制社会主义,不是冷战
主要原因是
B(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课件(共27张PPT)

成
苏
军事
链接高考· 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
1、仔细阅读问题,明确问题主旨 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信息提取(关键词) 3、信息提取→概括、归纳→结合知识作答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德国分裂 1949—1990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朝鲜战争 1950—1953 越南战争 1961—1973 全面 冷战
局部 热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德国分裂
方 占 法 领 区 占
区
英占区 西
美占区
分裂标志:柏林墙
2 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10月22日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 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古巴导弹危机结局反映了什么?
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美国
苏联
2
1
【合作探究】“冷战”对世界产 生的影响?
恐怖的平衡:保证互相完全摧毁的能力
军事力量 总兵力 坦克 战略导弹 核弹头爆炸当量 军用飞机 大型军舰 美国 208万人 10000辆 1710枚 40亿吨 8500架 182艘 苏联 441万人 42000辆 2378枚 100亿吨 6100架 226艘
积极影响
政治: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借鉴学习 避免世界大战→世界和平、稳定 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发展 经济:世界经济恢复、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 思想:反战思想、和平思潮、反对霸权主义 军事、科技:国防科技、科学技术发展
【重点难点】
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 际关系中的地位
一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背景
雅尔塔体制
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 上,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VS
苏
军事
链接高考· 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
1、仔细阅读问题,明确问题主旨 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信息提取(关键词) 3、信息提取→概括、归纳→结合知识作答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德国分裂 1949—1990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朝鲜战争 1950—1953 越南战争 1961—1973 全面 冷战
局部 热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德国分裂
方 占 法 领 区 占
区
英占区 西
美占区
分裂标志:柏林墙
2 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10月22日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 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古巴导弹危机结局反映了什么?
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美国
苏联
2
1
【合作探究】“冷战”对世界产 生的影响?
恐怖的平衡:保证互相完全摧毁的能力
军事力量 总兵力 坦克 战略导弹 核弹头爆炸当量 军用飞机 大型军舰 美国 208万人 10000辆 1710枚 40亿吨 8500架 182艘 苏联 441万人 42000辆 2378枚 100亿吨 6100架 226艘
积极影响
政治: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借鉴学习 避免世界大战→世界和平、稳定 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发展 经济:世界经济恢复、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 思想:反战思想、和平思潮、反对霸权主义 军事、科技:国防科技、科学技术发展
【重点难点】
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 际关系中的地位
一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背景
雅尔塔体制
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 上,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VS
历史:美苏争锋 课件(人民版必修一)

北约12个创始 北约12个创始 12 包括美国、 国,包括美国、 比利时、加拿大、 比利时、加拿大、 丹麦、法国、冰 丹麦、法国、 意大利、 岛、意大利、卢 森堡、挪威、 森堡、挪威、荷 兰、葡萄牙和英 过去60 60年 国 。过去60年 里,北约先后6 北约先后6 次扩充成员国 2004年月 年月, 至2004年月, 扩充后的北约共 26个成员国 个成员国。 有26个成员国。 随后,阿尔巴尼 随后, 亚和克罗地亚加 入北约, 入北约,使北约 成员国增至28 成员国增至28 个。
《逃离燃烧弹袭击的孩子们》 逃离燃烧弹袭击的孩子们》
黄幼公和潘金淑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冲突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冲突 ---
美
苏
2、两极(“冷战”)格局形成过程 两极( 冷战” 年丘吉尔“ 1)冷战序幕: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 冷战序幕: 1946年丘吉尔 铁幕演说” 冷战标志:1947年 杜鲁门主义” 2)冷战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3)具体表现
理性的胜利
美国人裤子里的刺猬” 美国人裤子里的刺猬”: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 年 为了“ 的 裤子里塞一只刺猬” 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 这次被命名为“阿纳德尔”的行动, 弹。这次被命名为“阿纳德尔”的行动,在美国人的眼皮 底下,将导弹从一个半球运往另一个半球。 底下,将导弹从一个半球运往另一个半球。
丘吉尔在“铁幕演说”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该演说有何影响 丘吉尔在“铁幕演说”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该演说有何影响?
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 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 界共产主义运动。 界共产主义运动。 是冷战发出的信号, 是冷战发出的信号,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总体趋势
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二)表现
德国的分裂 冷战 古巴导弹危机 热战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根本原因:美、苏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 (三)影响
1.消极影响: 2.积极影响:
1.消极影响:两强相争,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核威协) ,形成全面 “冷战”和爆发局部“热战”相交织的局面。 全面冷战:①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分裂
问题探究:
美苏“冷战”给刚建立的新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1)经济上:经济封锁中国,影响中国发展。 (2)政治上:美国扶蒋反共,造成中国内战。阻挠中国统
一,扶植台湾集团; (3)外交上:中国被长期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促使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4)军事上: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逼迫中国抗
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 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
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 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表现。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 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 (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人民版必修 一9.1美苏争锋(共43张PPT)
•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3)根本原因: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 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2.华山论剑之“亮剑”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什切青) 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副横 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 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 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 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 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
任何政府愿意协助复兴工作的,都将得到美
国政府的充分合作。任何政府图谋阻挠别国
复兴工作的,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马歇尔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 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 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6100架
大型军舰 182艘
226艘
互相:mutually
确保:assured
Mad(疯狂的)
摧毁:destruction
二、冷热江湖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冷血江湖" “热血江湖”
1.“冷血江湖”
(1)
德国分裂
(2)
朝鲜分裂
(3) 古巴导弹危机
2.“热血江湖”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二、冷热江湖——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极格局的英最终形成 丹
国
麦
联民 波兰
苏联
邦德
德
法
国国 瑞士
西班牙
阿
尔
巴
尼 亚
土耳其
总结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
冷战的序幕
1946.3,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
美国的冷战政策
苏联的反击
冷战的 政治 1947.3杜鲁门主义 表现 经济 1947.6马歇尔计划
军事 1949.北约建立
重要概念
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9.1经济互助委员会 1955.华约建立(正式形成)
公开干涉他国内政,与苏全球对抗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2.华山论剑之“亮剑”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美国应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
经济状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
没有牢固的和平。美国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
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
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
6.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 不能再 平常的 事物, 便有了 某种诗 意。你 瞧,那 晚风中 的炊烟 ,怎么 看都像 是一幅 悬腕挥 就的狂 草,云 烟乱舞 ,该虚 的地方 虚,该 实的地 方实, 那是我 们在绢 和纸上 无法做 到的, 可谓真 正的“ 天书” 了。
•
7.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 满荡田 田的莲 叶便乱 了。然 而,乱 是乱了 ,但却 乱出了 味道。 究竟是 什么味 道呢?我 也说不 清。看 来这世 界上的 许多事 情,就 像这风 中的“ 乱荷” ,有一 种不触 动情欲 的美, 大美。
美援朝。 (5)科技上:促使新中国重点发展国防科技——原子弹、
氢弹。
人民版必修 一9.1美苏争锋(共43张PPT)
本 课 小 结
美国 冷战
雅尔塔 体系确立
苏联 对抗
杜鲁门 主义
马歇尔 计划
北约 共产党与工 经互会 华约
成立 人情报局
成立
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
局部热战
德国 朝鲜半岛 古巴 朝鲜 分裂 分裂 导弹危机 战争
(1)简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盟友
敌人
(2)美苏两国为什么会从结盟变成结仇?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1)历史基础: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 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 制,即雅尔塔体制。
(2)主要原因:欧洲衰落,以欧洲为中 心的世界政治格局瓦解,美苏双方实力 均衡,都极力扩张势力。
•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我们所 说的文 化转型 。
•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 最深刻 的文化 转型就 是现代 化进程 中的文 化转型 ,即传 统农业 文明条 件下自 在自发 的经验 型的文 化模式 被工业 文明条 件下的 自由自 觉的理 性文化 模式所 取代。 这即是 人们通 常所说 的文化 的现代 化或人 自身的 现代化 。
“铁幕”指的是什么?这个演说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1)“铁幕”是指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
(2)目的: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3)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2.华山论剑之“亮剑”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 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主义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 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我们头上。
②亚洲:冷战导致朝鲜分裂 ③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局部热战: 朝鲜战争(1950.6-1953.7):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 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越南战争(1961-1973年):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 体赶上了美国。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2.积极影响: ①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核恐怖平衡)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存借鉴,推动世界发展; ③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④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并分析其影响?
2.华山论剑之“亮剑”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
用
膏
他
药
在
援
敲
救
诈
死
者
黄鼠狼给鸡拜年
愿者上钩
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
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区别和实质是什么?
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
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 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两者相互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1)历史基础: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 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 制,即雅尔塔体制。
(2)主要原因:欧洲衰落,以欧洲为中 心的世界政治格局瓦解,美苏双方实力 均衡,都极力扩张势力。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在二战中,苏联和美国、英法是什么关系?
1.二战爆发后丘吉尔曾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 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到手术台上。”
2.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 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华山冰岛论剑之“巅峰对决”
中立国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北约成员国
挪
华约成员国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威军事政治集团),标志两
2.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 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 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
3.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 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 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
•
8.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 的能耐 ,把好 端端的 东西破 坏了, 还居然 翻出新 意。还 有秋风 中的那 些树木 ,原本 蓊蓊郁 郁的, 可是经 不住风 的手轻 轻地摇 晃,三 摇两摇 的,就 只剩下 一副骨 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