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贫血课件
合集下载
儿科学小儿贫血培训课件

出生时: 3-10/100 WBC 1周后消失
1/11/2021
儿科学小儿贫血ຫໍສະໝຸດ 11胚胎期血红蛋白成分变化
血红蛋 肽链 白
8周 6月
初生
Gower1,2ε2 Gower2, 2 ε2 Portland 22
8周以 前,3月 消失
6月~1 2岁 岁
胎儿期 HbF 22 增加 90% 70% <5% <2%
巨核系集落形成单 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1/11/2021
TPO 血小板生成素
EPO 促红细胞生成素
儿科学小儿贫血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8
1/11/2021
儿科学小儿贫血
9
1/11/2021
儿科学小儿贫血
10
网织红细胞
初生3天内: 4-6%
1-2月: 以后 :
0.3% 0.5-1.5%
有核红细胞
1/11/2021
儿科学小儿贫血
25
贫血的诊断
病史: 发病年龄、病程经过、伴随症状、喂养史、过去史、 家族史
体格检查:生长发育、皮肤粘膜、营养状况、肝脾淋巴结 实验室:
外周血-----红细胞形态、网织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髓涂片-----增生、分类、特殊染色补充造血原料 特殊检查-----血红蛋白分析、coombs试验、相关酶、铁代谢 其他-----肾功能、大便潜血、寄生虫检查
1/11/2021
儿科学小儿贫血
15
小儿贫血的定义与标准
定义 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和 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1/11/2021
儿科学小儿贫血
16
年龄 新生儿 1-4月 4-6月 6月-6岁 6岁-14岁
小儿贫血的健康宣教PPT课件

通过媒体、社区等途径加强小儿贫血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 知和理解,减少歧视和偏见。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
本次宣教内容总结回顾
小儿贫血的定义和类型
详细解释了小儿贫血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常见类型及发病原因 。
症状和危害
列举了小儿贫血的典型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并 强调了贫血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危害。
未来工作方向和目标设定
01
深入开展小儿贫血相关研究
进一步探讨小儿贫血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
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02
加强家长教育和指导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贫血类型的儿童,制定个性化的家长教育和指导方案
,提高家长对小儿贫血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03
拓展宣教渠道和形式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元化渠道,创新宣教形式和内容,提高宣教
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学校、社区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
小儿贫血的健康教育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随访和评估
定期带患儿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建立患儿互助小组
组织同类疾病的患儿成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和感受,提供彼此 间的支持和鼓励。
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引导患儿和家长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和支持,获取专业的治疗 和建议。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宣传材料
制作并发放小儿贫血的宣传材料,如海报、折页等,提高公众认 知度。
06 心理护理与生活 质量改善
心理干预策略和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患儿和家长理解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 式,提高应对贫血的能力。
07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
本次宣教内容总结回顾
小儿贫血的定义和类型
详细解释了小儿贫血的概念,包括其定义、常见类型及发病原因 。
症状和危害
列举了小儿贫血的典型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等,并 强调了贫血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危害。
未来工作方向和目标设定
01
深入开展小儿贫血相关研究
进一步探讨小儿贫血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
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02
加强家长教育和指导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贫血类型的儿童,制定个性化的家长教育和指导方案
,提高家长对小儿贫血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03
拓展宣教渠道和形式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元化渠道,创新宣教形式和内容,提高宣教
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同时,加强与学校、社区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
小儿贫血的健康教育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随访和评估
定期带患儿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建立患儿互助小组
组织同类疾病的患儿成立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和感受,提供彼此 间的支持和鼓励。
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引导患儿和家长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和支持,获取专业的治疗 和建议。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宣传材料
制作并发放小儿贫血的宣传材料,如海报、折页等,提高公众认 知度。
06 心理护理与生活 质量改善
心理干预策略和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教育和训练,帮助患儿和家长理解和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 式,提高应对贫血的能力。
小儿贫血的护理PPT课件

• 2.配合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 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的吸收,在维生素C缺乏 时,叶酸的吸收率下降。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21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 1.维生素B12治疗:适用于母乳喂养儿及有神经 系统症状者。
蛋,蛋白类质,牛的乳食,物面粉有,乳一些类蔬、菜蛋中也类含、有少瘦量肉维类生素 、12。鱼、虾等。
改善烹调技术
因叶酸易被高温破坏,因此,每天最好生食1次 蔬菜和水果,烹调时应注意急快炒,不宜烹调过 度和时间过长。
20
• 1.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
• 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和不长期素食,以保证从 食物中摄取叶酸和维生素B12。
膳每日食从中膳食蛋中白至质少要供摄给取5量0~约10为0微每克叶日酸每含量公的斤食物 体,苣、富重菠含1菜叶.、酸5克油的菜食,、物其小:白动中菜物优、肝质芦脏笋、蛋、内白豆脏类类质及、至发西少酵红制柿占品、及莴 蛋酵母白等质。含总维量生的素B6120丰%~富的7食0%物,:如动物富肝含、肾优和质肉类
• 2.一般要用至Hb达正常水平后2月左右停药 ,以补足铁贮存量。
18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 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
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 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19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饮食护理
供 供给给富充含 足 叶酸的和蛋维 白 生的素食质B物12
• 思考题2:请举例说明:饮食搭配不合理的 现象?
9
缺铁性贫血
(IDA,iron deficiency anemia)
由于 体内缺铁 导致红细胞内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而引起的一种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的吸收,在维生素C缺乏 时,叶酸的吸收率下降。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 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21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治疗
• 1.维生素B12治疗:适用于母乳喂养儿及有神经 系统症状者。
蛋,蛋白类质,牛的乳食,物面粉有,乳一些类蔬、菜蛋中也类含、有少瘦量肉维类生素 、12。鱼、虾等。
改善烹调技术
因叶酸易被高温破坏,因此,每天最好生食1次 蔬菜和水果,烹调时应注意急快炒,不宜烹调过 度和时间过长。
20
• 1.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
• 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和不长期素食,以保证从 食物中摄取叶酸和维生素B12。
膳每日食从中膳食蛋中白至质少要供摄给取5量0~约10为0微每克叶日酸每含量公的斤食物 体,苣、富重菠含1菜叶.、酸5克油的菜食,、物其小:白动中菜物优、肝质芦脏笋、蛋、内白豆脏类类质及、至发西少酵红制柿占品、及莴 蛋酵母白等质。含总维量生的素B6120丰%~富的7食0%物,:如动物富肝含、肾优和质肉类
• 2.一般要用至Hb达正常水平后2月左右停药 ,以补足铁贮存量。
18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 nutritional megaloblastic anemia
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 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19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饮食护理
供 供给给富充含 足 叶酸的和蛋维 白 生的素食质B物12
• 思考题2:请举例说明:饮食搭配不合理的 现象?
9
缺铁性贫血
(IDA,iron deficiency anemia)
由于 体内缺铁 导致红细胞内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而引起的一种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小儿血液系统PPT课件

~0.25mg/d
Liver+ RE cells 60 mg (15.9%)
Faeces 7.4 mg / d
Bile,Hb 0.05 mg/d
贮存
Red blood Cell (Hb) 280 mg
(75%)
functional iron
目录
铁的来源
◆ 食物(外源性铁) 占摄入量的1/3 血红素(动物性食物): 铁吸收率高 含铁高且吸收率达10% ~ 25% 母乳含铁0.05mg/dl, 吸收率49% 牛乳含铁0.05 mg /dl, 吸收率4% 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低1.7% ~ 7.9%
Eastern Western Pacific Mediterranean
目录
铁的代谢
人体内铁含量及其分布
◆ 铁含量与年龄、性别、体重、Hb有关 新生儿 75mg/kg
成人男性 50mg/kg 女性 35mg/kg
目录
分布 血红蛋白约64%, 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肝、脾、骨髓等) 约32%; 肌红蛋白约3.2% ; 微量(<1%)存在于含铁酶和运转铁。
目录
Diet 8mg/d
Intestine
Urine,sweat, Skin etc
0.9mg/d
自由铁池 Plasma 0.5mg (0.1%)
Muscles &enzymes
15 mg (4%)
Bone Marrow 20 mg
(5%)
Sloughed mucosal cell + GI bleeding
发生率
分类
<15%
低
15 % ~40%
中
>40%
高
Liver+ RE cells 60 mg (15.9%)
Faeces 7.4 mg / d
Bile,Hb 0.05 mg/d
贮存
Red blood Cell (Hb) 280 mg
(75%)
functional iron
目录
铁的来源
◆ 食物(外源性铁) 占摄入量的1/3 血红素(动物性食物): 铁吸收率高 含铁高且吸收率达10% ~ 25% 母乳含铁0.05mg/dl, 吸收率49% 牛乳含铁0.05 mg /dl, 吸收率4% 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低1.7% ~ 7.9%
Eastern Western Pacific Mediterranean
目录
铁的代谢
人体内铁含量及其分布
◆ 铁含量与年龄、性别、体重、Hb有关 新生儿 75mg/kg
成人男性 50mg/kg 女性 35mg/kg
目录
分布 血红蛋白约64%, 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肝、脾、骨髓等) 约32%; 肌红蛋白约3.2% ; 微量(<1%)存在于含铁酶和运转铁。
目录
Diet 8mg/d
Intestine
Urine,sweat, Skin etc
0.9mg/d
自由铁池 Plasma 0.5mg (0.1%)
Muscles &enzymes
15 mg (4%)
Bone Marrow 20 mg
(5%)
Sloughed mucosal cell + GI bleeding
发生率
分类
<15%
低
15 % ~40%
中
>40%
高
营养性贫血造血特点小儿贫血概述PPT课件

思考:1.该患儿患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针对该患儿主要的护理措施是什
么?
15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
具备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正确 用药的能力;具备为患者正确使用 铁剂的能力。
16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2.专业理论知识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 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在小儿贫血中 最常见。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 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 治的“四病”之一。
19
二、病因
缺铁性贫血
先天 储铁 不足
27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二)铁摄入不足
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 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较低,吸收率 也不同,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 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年长儿偏 食、挑食或摄入动物性食品过少等可 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28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三)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 血容量增加较快,需铁量增加,如不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很容易造 成缺铁。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长 发育更快,更易发生缺铁。
缺乏造血物质
生成不足 造血功能障碍
病因分类
溶血性
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外在因素
贫血 分类
失血性 大细胞性
急性失血 慢性失血
形态分类
正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13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么?
15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
具备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正确 用药的能力;具备为患者正确使用 铁剂的能力。
16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2.专业理论知识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 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在小儿贫血中 最常见。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2岁婴幼 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 治的“四病”之一。
19
二、病因
缺铁性贫血
先天 储铁 不足
27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二)铁摄入不足
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 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较低,吸收率 也不同,如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 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年长儿偏 食、挑食或摄入动物性食品过少等可 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28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三)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 血容量增加较快,需铁量增加,如不 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很容易造 成缺铁。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长 发育更快,更易发生缺铁。
缺乏造血物质
生成不足 造血功能障碍
病因分类
溶血性
红细胞内在异常 红细胞外在因素
贫血 分类
失血性 大细胞性
急性失血 慢性失血
形态分类
正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性
13
第十二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小儿贫血概述PPT课件

含铁高且吸收率达10%~ 25%; 母乳含铁0.05mg/dl, 吸收率49%; 牛乳含铁0.05 mg /dl, 吸收率4%; 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低 1.7%~ 7.9%
26
食物铁含量、吸收率比较
食物 菠菜 蛋黄 牛乳 黄豆 肉类 母乳 铁含量(mg/100g) 2.9 6.5 0.5 8.2 3.4 0.5 吸收率% 1.3 3 4 7 25(10~70) 49~70
27
◆红细胞释放的铁: 衰老红细胞释放的铁全部再利用
28
概念
血清铁(serum iron, SI):与血浆中约1/3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 ) 结合 的铁;
未饱和铁结合力:其余约2/3血浆Tf 仍具有与铁结
合的能力;体外加入一定量的铁即可成饱和
状态,加入的铁量为未饱和铁结合力 ;
贫 血 定 义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 量低于正常。
1
血红蛋白正常值
世界卫生组织 6月~6岁≥110g/L 6~14岁≥120g/L 中国儿科血液学组 新生儿≥145g/L 1~4月≥90g/L 4~6月≥100g/L
*海拔每升高1000m,Hb上升4%
2
贫血分类
病因分类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血) 红细胞丢失过多
12
喂养史:添加辅食,饮食质和量,
食物搭配等
过去史:感染史(结核、钩虫)
慢性疾病史(肾病、风湿等) 服药史(氯霉素、磺胺等)
家族史:遗传性贫血
13
体格检查
◆
生长发育:发育障碍和特殊面容 皮肤、黏膜
指甲、毛发
◆ 营养状况
◆
◆ ◆
小儿贫血ppt(最新课件)

2020-11-19
20
5、实验室检查
1、血象: • 小细胞低色素 • MCV、MCH、MCHC • 血小板、白细胞
2、骨髓象 • (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 各期红细胞均小、胞浆少、偏蓝(Hb少) • 粒系、巨核系无改变
2020-11-19
21
6、治疗 (1)一般治疗:病情观察、限制活动、
的小儿。
2020-11-19
12
• 2、铁的来源与吸收
来源:外源性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内源性的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 含铁丰富的食物如: 黑木耳 97.4mg/100g 紫 菜 54.9mg/100g 豆腐皮 30.8mg/100g 肝、肉、蛋、豆类等
吸收: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2020-11-19
年龄
Hb(g/L)
新生儿 1-4个月 4-6个月 6个月-6岁 >6岁
< 145 < 90 < 100 < 110 < 120
2020-11-19
4
小儿造血的特点
• 小儿造血通常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
• 胚胎期造血:肝造血约从胚胎8周开始,出生后4~5天完全停止。胚胎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六个月开始造 血,直至生后2~5周后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2020-11-19
16
• 摄入不足 牛乳、米、面粉等人工喂养的婴儿 习惯不良或营养不良的年长儿
2020-11-19
17
• 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的疾病如长期慢性腹泻、脂肪痢 、食物搭配不当。
2020-11-19
18
• 丢失过多 • 长期慢性失血、鲜牛奶过敏、消化性溃疡、钩虫病、多发性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炎 • 急性失血见于外伤、鼻出血
小儿溶血性贫血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预防
加强儿童的免疫力,接种疫苗 和定期体检。
措施
措施
及时就医,进行病因诊断和相关检查。
针对病治疗,如抗生素治疗感染、输 血等。
措施
采取控制措施,如避免接触危险物 质和有害环境。
结论
结论
小儿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 的疾病。正确的预防和有效的措施对于 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管理 和治疗,我们可以帮助儿童避免患上该 疾病,给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小儿溶血性贫 血预防和措施
PPT课件
目录 介绍 预防 措施 结论
介绍
介绍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红细胞的破坏和溶 解。本PPT将介绍预防和措施,帮 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种疾病。
预防
预防
避免接触感染,保持干净的生活环境和 个人卫生。
提供良好的饮食和营养,包括足够的铁 和维生素B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为 3倍。早产儿增长更快。
青春期前后发育也快 如饮食中无足够的铁 供应,即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女孩在月经来后,由于月经的损失,缺铁问 题可更严重
小儿贫血
16
• 摄入不足
牛乳、米、面粉等人工喂养的婴儿 习惯不良或营养不良的年长儿
小儿贫血
17
• 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的疾病如长期慢性腹泻、脂肪痢 、
。 食物搭配不当
小儿贫血
18
•丢失过多
• 长期慢性失血、鲜牛奶过敏、消化性溃 疡、钩虫病、多发性肠息肉、梅克尔憩 室炎
• 急性失血见于外伤、鼻出血
小儿贫血
19
4、临床表现
• 一般表现
• 皮肤、粘膜、精神状态、生长发育
• 造血器官表现
• 髓外造血:肝脾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 脾肿大越明显)
• 其他系统表现
小儿贫血
6
小儿血液的特点
• 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胎儿期组织处于缺氧状态,红细胞数及 血红蛋白量较高,至2~3个月时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 贫血”。3个月以后,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缓慢增加,12岁 达成年人水平。
小儿贫血
7
• 白细胞数与分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相等有两次时间交 叉,分别是在生后4~6天,和在4~6岁,7岁以后和成年人 相似。
常见疾病
——
巨幼细胞贫血 再障,失血性 贫血 慢性感染,肾 脏疾病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小儿贫血
11
常见贫血的护理
• 一、缺铁性贫血
•
1、疾病简介
•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
型。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常见
于6个月到2岁的小儿。
小儿贫血
12
• 2、铁的来源与吸收
来源:外源性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内源性的铁来 源于衰老红细胞 含铁丰富的食物如: 黑木耳 97.4mg/100g 紫 菜 54.9mg/100g 豆腐皮 30.8mg/100g 肝、肉、蛋、豆类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
小儿贫血
10
形态学分类 •
MCV(fl) MCH(pg) MCHC
正常
80~94
28~32
0.32~0.38
大细胞贫血 >94
>32
0.32~0.38
正常细胞贫血 80~94
28~32
0.32~0.38
小细胞贫血 <80
<28
0.32~0.38
小细胞低色素 贫血
<80
<28
<0.32
•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异食癖、口腔炎等 • 神经系统: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 • 循环和呼吸系统:心率快、心脏扩大、心衰 • 其他:免疫低下、感染、反甲等
小儿贫血
20
5、实验室检查
1、血象:
• 小细胞低色素 • MCV、MCH、MCHC • 血小板、白细胞
2、骨髓象
• (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 各期红细胞均小、胞浆少、偏蓝(Hb少) • 粒系、巨核系无改变
小儿贫血
9
小儿贫血的分类
• 最常采用的有病因学分类和形态学分类两种方法。 • 病因学分类: • 1. 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 • 2. 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缺陷症、 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3.红细胞生成不足: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小儿贫血
8
小儿贫血的分度
• 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 重四度
贫血分度
红细胞数 (×10∧12/ L)
血红蛋白量(g/L)
新生儿
<6岁
>6岁
轻度
4~3
中度
~2
重度
~1
极重度
<1
145~120 ~90 ~60 <60
110~90 ~60 ~30 <30
120~90 ~60 ~30 <30
单纯母乳喂养(×)
•吸收和运输障碍: • 需要量增加:6~18个月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
辅食添加不及时
小儿贫血
27
叶酸缺乏的病因
• 摄入量不足:绿叶蔬菜、酵母、肝
牛乳加热遭破坏,羊乳含量低(×)
• 药物影响:广谱抗生素、甲氨蝶呤、苯巴比妥
• 吸收及代谢障碍:叶酸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小肠上段,空肠外科切除可引起叶酸缺乏,肝脏病变可 影响叶酸的正常代谢,使叶酸的生物转化发生障碍而致 病。
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 细胞性贫血.
• 主要临床特点为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 更为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
• 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小儿贫血
26
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
• 摄入量不足:动物肝、肌肉和肾富含;
小儿贫血
4
小儿造血的特点
• 小儿造血通常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
• 胚胎期造血:肝造血约从胚胎8周开始,出生后 4~5天完全停止。胚胎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 六个月开始造血,直至生后2~5周后成为唯一 的造血场所。
小儿贫血
5
• 生后造血:骨髓是出生后主要的造血器官。婴幼儿时期,当发生 各种感染或血等造血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期胎儿时期 的造血状态。
吸收: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小儿贫血
13
•饮食因素对铁吸收的影响
促进吸收 抑制吸收
维生素C 果糖 氨基酸
茶、咖啡 蛋、牛奶 植物纤维
小儿贫血
14
3、病因
• 储备不足
早产、多胎及母亲患严重缺铁性贫血、胎儿宫内 失血等均可出现贮存铁不足。
小儿贫血
15
• 生长速度快 正常儿 3 - 5 个月体重为出生时 2 倍,1岁
小儿贫血
小儿贫血
1
小儿贫血
2
概念
•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是 指单位容积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 白量低于正常,红细胞压积也可减少, 但不一定平行。
小儿贫血
3
诊断标准
年龄
新生儿 1-4个月 4-6个月 6个月-6岁 >6岁
Hb(g/L)
< 145 < 90 < 100 < 110 < 120
至正常。治疗1~ 2周后HB增加,HB达正常后继
续服药 6~8周。 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贫血
24
(4)输红细胞 适应证:①贫血严重,HB<60g/L,尤其 是发生心衰者; ②合并感染者;
③急需外科手术者。
贫血越严重,每次输注量越少, 每次可输浓缩红细胞4~6ml/kg。
7、预防
小儿贫血
25
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小儿贫血
21
小儿贫血
22
小儿贫血
23
6、治疗
(1)一般治疗:病情观察、限制活动、
血,蛋黄,
饮食护理:多吃动物肝、肾、
可配
黄豆,木耳;服铁剂不饮浓茶,
合维生素C
(2)去因治疗
(3)铁剂治疗:剂量:元素铁4~6mg/kg/d,分三次
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 1.5~2.0mg/kg。有效
者3~4天后网织红↑,7~10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
青春期前后发育也快 如饮食中无足够的铁 供应,即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女孩在月经来后,由于月经的损失,缺铁问 题可更严重
小儿贫血
16
• 摄入不足
牛乳、米、面粉等人工喂养的婴儿 习惯不良或营养不良的年长儿
小儿贫血
17
• 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的疾病如长期慢性腹泻、脂肪痢 、
。 食物搭配不当
小儿贫血
18
•丢失过多
• 长期慢性失血、鲜牛奶过敏、消化性溃 疡、钩虫病、多发性肠息肉、梅克尔憩 室炎
• 急性失血见于外伤、鼻出血
小儿贫血
19
4、临床表现
• 一般表现
• 皮肤、粘膜、精神状态、生长发育
• 造血器官表现
• 髓外造血:肝脾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肝 脾肿大越明显)
• 其他系统表现
小儿贫血
6
小儿血液的特点
• 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胎儿期组织处于缺氧状态,红细胞数及 血红蛋白量较高,至2~3个月时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 贫血”。3个月以后,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缓慢增加,12岁 达成年人水平。
小儿贫血
7
• 白细胞数与分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相等有两次时间交 叉,分别是在生后4~6天,和在4~6岁,7岁以后和成年人 相似。
常见疾病
——
巨幼细胞贫血 再障,失血性 贫血 慢性感染,肾 脏疾病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小儿贫血
11
常见贫血的护理
• 一、缺铁性贫血
•
1、疾病简介
•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
型。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常见
于6个月到2岁的小儿。
小儿贫血
12
• 2、铁的来源与吸收
来源:外源性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内源性的铁来 源于衰老红细胞 含铁丰富的食物如: 黑木耳 97.4mg/100g 紫 菜 54.9mg/100g 豆腐皮 30.8mg/100g 肝、肉、蛋、豆类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
小儿贫血
10
形态学分类 •
MCV(fl) MCH(pg) MCHC
正常
80~94
28~32
0.32~0.38
大细胞贫血 >94
>32
0.32~0.38
正常细胞贫血 80~94
28~32
0.32~0.38
小细胞贫血 <80
<28
0.32~0.38
小细胞低色素 贫血
<80
<28
<0.32
•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异食癖、口腔炎等 • 神经系统: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 • 循环和呼吸系统:心率快、心脏扩大、心衰 • 其他:免疫低下、感染、反甲等
小儿贫血
20
5、实验室检查
1、血象:
• 小细胞低色素 • MCV、MCH、MCHC • 血小板、白细胞
2、骨髓象
• (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 各期红细胞均小、胞浆少、偏蓝(Hb少) • 粒系、巨核系无改变
小儿贫血
9
小儿贫血的分类
• 最常采用的有病因学分类和形态学分类两种方法。 • 病因学分类: • 1. 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 • 2. 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缺陷症、 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3.红细胞生成不足: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小儿贫血
8
小儿贫血的分度
• 根据外周血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 重四度
贫血分度
红细胞数 (×10∧12/ L)
血红蛋白量(g/L)
新生儿
<6岁
>6岁
轻度
4~3
中度
~2
重度
~1
极重度
<1
145~120 ~90 ~60 <60
110~90 ~60 ~30 <30
120~90 ~60 ~30 <30
单纯母乳喂养(×)
•吸收和运输障碍: • 需要量增加:6~18个月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
辅食添加不及时
小儿贫血
27
叶酸缺乏的病因
• 摄入量不足:绿叶蔬菜、酵母、肝
牛乳加热遭破坏,羊乳含量低(×)
• 药物影响:广谱抗生素、甲氨蝶呤、苯巴比妥
• 吸收及代谢障碍:叶酸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小肠上段,空肠外科切除可引起叶酸缺乏,肝脏病变可 影响叶酸的正常代谢,使叶酸的生物转化发生障碍而致 病。
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 细胞性贫血.
• 主要临床特点为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的减少 更为明显,红细胞的胞体变大,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
• 用维生素B12或(和)叶酸治疗有效.
小儿贫血
26
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
• 摄入量不足:动物肝、肌肉和肾富含;
小儿贫血
4
小儿造血的特点
• 小儿造血通常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
• 胚胎期造血:肝造血约从胚胎8周开始,出生后 4~5天完全停止。胚胎6周出现骨髓,但至胎儿 六个月开始造血,直至生后2~5周后成为唯一 的造血场所。
小儿贫血
5
• 生后造血:骨髓是出生后主要的造血器官。婴幼儿时期,当发生 各种感染或血等造血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期胎儿时期 的造血状态。
吸收: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小儿贫血
13
•饮食因素对铁吸收的影响
促进吸收 抑制吸收
维生素C 果糖 氨基酸
茶、咖啡 蛋、牛奶 植物纤维
小儿贫血
14
3、病因
• 储备不足
早产、多胎及母亲患严重缺铁性贫血、胎儿宫内 失血等均可出现贮存铁不足。
小儿贫血
15
• 生长速度快 正常儿 3 - 5 个月体重为出生时 2 倍,1岁
小儿贫血
小儿贫血
1
小儿贫血
2
概念
•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综合征,是 指单位容积外周血中红细胞数、血红蛋 白量低于正常,红细胞压积也可减少, 但不一定平行。
小儿贫血
3
诊断标准
年龄
新生儿 1-4个月 4-6个月 6个月-6岁 >6岁
Hb(g/L)
< 145 < 90 < 100 < 110 < 120
至正常。治疗1~ 2周后HB增加,HB达正常后继
续服药 6~8周。 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贫血
24
(4)输红细胞 适应证:①贫血严重,HB<60g/L,尤其 是发生心衰者; ②合并感染者;
③急需外科手术者。
贫血越严重,每次输注量越少, 每次可输浓缩红细胞4~6ml/kg。
7、预防
小儿贫血
25
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小儿贫血
21
小儿贫血
22
小儿贫血
23
6、治疗
(1)一般治疗:病情观察、限制活动、
血,蛋黄,
饮食护理:多吃动物肝、肾、
可配
黄豆,木耳;服铁剂不饮浓茶,
合维生素C
(2)去因治疗
(3)铁剂治疗:剂量:元素铁4~6mg/kg/d,分三次
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 1.5~2.0mg/kg。有效
者3~4天后网织红↑,7~10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