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2年5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物理实验操作测试试题W3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学校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桌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操作内容数据记录及实验结果1、实验器材:①打点计时器②纸带③电源④带夹子的铁架台⑤重锤(带纸带夹子)⑥刻度尺2、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3、纸带一端系重锤,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使重锤靠近打点计时器。
4、先接通电源,然后松手让重锤自由下落,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5、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连续取7个计时点用数字0、1、2、3、4、5、6表示。
6、测量计时点0到1、2、3、4、5、6之间的距离h 1、h 2、h 3、h 4、h 5、h 6,记录在表格中。
7、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 =aT 2,利用逐差法得到23692Th h g -=,代入数据求重锤自由下落的加速度。
1、0到各计时点之间的距离:(保留三位小数) 计时点 1 2 3 4 5 6 h /m2、根据公式计算加速度:(保留二位小数)23692Thh g -== m/s 2(其中T =0.02s ) 3、误差分析:测试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监考教师_________注:1、本题测试时间为20分钟。
2、测试完毕,监考教师应立即将考生试题收齐,与相应的《评分细则表》一并装订,交学校测试领导小组,上报县、市考试中心(会考办)统一保管。
装订线。
1.4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报告

纳雍县第四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1. ;2. ;3. 。
二.实验原理1.认识仪器A.电磁打点计时器(1)构造: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⑨。
(2)工作条件:工作电压为V的电源,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s打一个点。
(3)工作原理:接通交流电源后,线圈中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振片被磁化,其极性随线圈中电流方向变化导致的磁场的变化而变化,于是振片和永久磁体之间就产生了周期性的引力和斥力,振片就上下振动,带动振针上下振动,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打下点迹。
(4)使用方法:通电之前,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上面,再把纸带与物体连接,接通电源,让物体带动纸带一起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纸带上各点之间的距离表示相应时间间隔中物体的位移,由点的情况就可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1)构造:如图所示。
(2)工作条件:用流电源,工作电压V,当电源频率为Hz时,隔0.02s打一个点。
(3)工作原理:电火花计时器中有一个将正弦式交变电流转化为脉冲式交变电流的装置。
当计时器接通220V、50Hz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
(4)使用方法:与电磁打点计时器基本相同,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纸带在墨粉纸盘下面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纸带朝向墨粉纸盘的一面就打上了一行小点。
2.实验原理(1)两种打点计时器当接通50 Hz的交流电时,都是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当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时,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线段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就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当Δt很短时,可以认为ΔxΔt等于t时刻的瞬时速度。
(3)用表格或v-t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时间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二、实验原理1、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若x1、x2、x3、x4……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若△x=x2-x1=x3 -x2=……=c(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利用某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来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3、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1)根据Xm-Xn=(m-n)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选取不同的m和n,求出几个a,再计算出其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图像求物体的加速度:先根据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几个点的瞬时速度,然后做出V-t图像,图线的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逐差法: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X1、X2、X3……则有:△X=X2-X1=X3-X2=X4-X3=……=aT2.由上式还可得到 :X4-X1=(X4-X3)+(X3-X2)+(X2-X1)=3aT2同理有X5-X2=X6-X3=……=3aT2可见,测出各段位移X1、X2……即可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1、.纸带采集2、实验数据记录3、计算加速度(用计算和V-T图像两种方法)和某点的瞬时速度六、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1.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计算加速度

学点2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⑴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结构和原理。 ⑵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⑶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与步骤: ①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②按照说明把纸带装好。 ③启动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的点。 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④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每隔0.1 s,即每5个 点取1个“测量点”标出0,1,2,„,5,如图1-4-3所示。
打点计时器是利用在纸带上所打出的点计时的,由于打点 计时器每隔相同的时间(即打点周期T)打一次点,所以,只 要在纸带上做出从某打点A到另一打点B间的间隔数n,就可 以知道A→B的时间为t=nT。
压交流电源,它每隔一个周期打一个点,因此纸带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时 间间隔为交流电的周期,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限位孔,复写 纸套在定位轴上,打点时要先接通电源再让纸带运动。 1
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 A、B、D、E、C ⑴在如下基本步骤中,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A.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放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220 V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⑵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__________ 纸盘轴 上, 墨粉纸盘 还要检查_____________ 是否夹在纸带之间。
(1)
图1-4-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
【例3】在研究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算出了物 体在各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⑴画出物体的v-t图象。 ⑵若0到1两测量点间距离Δx=5.6 cm,试求出t=0.06 s时的瞬时速度。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

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打点计时器实验报告概述:打点计时器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器材,用于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速度,并探讨运动速度与物体质量、施加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打点计时器、不同质量的小球、斜面、测量尺等。
首先,将斜面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调整斜面的角度为一定值。
然后,将小球放置在斜面上,并记录小球从斜面顶端滚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
为了准确测量时间,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
在每次实验前,需要确保斜面和打点计时器的表面干净,以避免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质量小球在不同斜度斜面上滚动所用的时间数据。
将这些数据整理并绘制成图表,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小球质量与滚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显示,小球的质量越大,滚动所用的时间越长。
这是因为质量较大的小球具有更大的惯性,需要更多的力来改变其运动状态。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斜度的斜面对小球的滚动时间也有影响。
当斜面角度较小时,小球滚动所用的时间较短;而当斜面角度较大时,小球滚动所用的时间较长。
这是由于斜面角度的增加会增加小球下滑的速度,从而减少滚动所用的时间。
实验中还观察到了施加力对小球滚动时间的影响。
通过在实验中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我们发现施加更大的力会导致小球滚动所用的时间减少。
这是因为施加更大的力会增加小球的加速度,使其更快地滚动到底端。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小球的质量与滚动时间成反比关系,质量越大,滚动时间越长。
2. 斜面角度的增加会导致小球滚动时间的增加。
3. 施加更大的力会导致小球滚动时间的减少。
实验的局限性与改进:本次实验虽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中未考虑到空气阻力对小球滚动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其次,实验中只考虑了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情况,而未考虑其他形式的运动。
高考物理实验1、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加速度-L

高考物理实验1、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运动【一】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在纸带上的点研究物体的运动。
【实验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的仪器,它的工作电压为4~6V。
当频率f=50Hz时,每隔0.02s打一次点。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源)当运动物体拖着纸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这些点既记录了发生这些位移所用的时间,也记录了运动物体的位置。
这就给我们定量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提供了方便和可能,计时器的构造如图。
(1)电磁打点计时器(如图) (2)电火花计时器(如图)【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导线、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
【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2)在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两根导线的另外一端分别接到低压交流电源(4~6v 的交流电)的两个接线柱上。
(3)打开电源开关,用手水平地牵拉纸带,纸带被打上了许多小点。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点数起,如果共有N个点,点的间隔数就为N-1个,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t=0.02s×(N-1)。
(5)用刻度尺测量位移:从开始计时的点起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S。
(6)利用ν=s测量平均速度t(7)在纸带上打出连续的6个点,分别标上记号0,1,2,3,4,5。
相邻的两个点间的距离为S1,S2,S3,S4,S5,若S1=S2=S3=S4=S5,则拉动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相等则做变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①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4~6v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电源220V交流电源;②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③区分直接打的点与计数点。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目的】1.掌握应用纸带数据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2.应用纸带的数据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加速度。
大学物理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任务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ncosα-mg=0 (1)nsinα=mω2x (2)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y/x=ω2x/2g. ∴ g=ω2x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 由以上几式得: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2020年大学物理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

大学物理重力加速度的测定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任务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二、实验要求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 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ncosα-mg=0(1)nsinα=mω2x(2)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y/x=ω2x/2g.∴g=ω2x2/2y..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方法四、光电控制计时法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 取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方法五、用圆锥摆测量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使单摆的摆锤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用直尺测量出h(见图1),用秒表测出摆锥n转所用的时间t,则摆锥角速度ω=2πn/t 摆锥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 θ=mω2r由以上几式得:g=4π2n2h/t2.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方法六、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则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时间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二、实验原理
1、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若x1、x
2、x
3、x4……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若△x=x2-x1=x3 -x2=……=c(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利用某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来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3、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1)根据Xm-Xn=(m-n)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选取不同的m和n,求出几个a,再计算出其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图像求物体的加速度:先根据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几个点的瞬时速度,然后做出V-t图像,图线的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逐差法: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X1、X2、X3……则有:△X=X2-X1=X3-X2=X4-X3=……=aT2.
由上式还可得到 :
X4-X1=(X4-X3)+(X3-X2)+(X2-X1)=3aT2同理有X5-X2=X6-X3=……=3aT2
可见,测出各段位移X1、X2……即可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步骤
五、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
1、.纸带采集
2、实验数据记录
3、计算加速度(用计算和V-T图像两种方法)和某点的瞬时速度
六、实验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