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的临床及心电图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临床疑似冠心病的300例患者,先后分别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动态心电图的总阳性率为79.00%,双支病变的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三支或左主干病变的阳性率高于双支病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狭窄程度在70%~89%的阳性率高于狭窄程度在50%~69%的阳性率,狭窄程度≥90%的阳性率高于狭窄程度在70%~89%的阳性率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可较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多支病变,对冠心病的诊断,病变程度的评估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早期诊断冠心病对预防心肌梗死及猝死具有重要意义[1]。

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对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2]。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300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先后分别采用d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d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300例,其中男193例,女107例,年龄43~55岁,平均46岁;患者均因胸痛、胸闷或心悸就诊,有糖尿病史者15例,高血压史者96例,有吸烟史者114例;入院后均接受dcg和cag检查。

1.2研究方法:dcg检查采用12导联dcg仪进行24h心电图监测。

阳性判断标准:(1)st段自j点后80ms处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且持续1min以上。

(2)与症状相对应的st段抬高≥0.2mv持续1min以上,并排除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心 电 图 :常规 1 联心 电 图和 运 2导 与心 电图在检 查结 果 阳性 率 上无显 著差 异 ,但其 能
直 观的 反 映 冠 脉 病 变 ,对 下 一 步 的治 疗 有 指 导 意
12 观 察 方法 .
动平极 试 验 中有 一项 符合 心 肌缺 血者可 判断 为心 电 图阳性 。冠状 动 脉 造 影 采 用 P ip 2 0 hl 0 0全 数 字 化 i 心血 管造 影机 。经桡 动脉 或股 动脉 途径 ,取 多体位 投照 ,进行 选择 性左 、右 冠状 动脉 造影 ,诊 断冠 心
EG C
与 2种 检查 方法 在冠 心病 检 出阳性 率方 面无显 著差
1 对象 与方 法
冠 心病 发病 率逐 年上 升 。冠 心 病 的诊 断方 法越
1 1 病例 选择 .
19 9 9年 1月 至 2 0 0 0年 1 2月 住 院
来 越受 到 人 们 的重 视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可 确 诊 冠 心 病 ,但 冠状 动脉 造影术 有 严格 的适应 症 ,是一 种有 创 性检 查 ,术 中 、术后 均 可能 出现 手术并 发症 ,并 且 费用 较高 ,对 手术设 备及 术者 有较 高要求 ,在 经
心 电图是诊 断冠 心病 的重 要依据 之一 ,冠 状动 脉 造影则 是 冠心病 诊 断 的金 标 准 。本 文对 冠心 病患 者 进行 了心 电 图及 冠 脉造影 检查 ,并 对其结 果 分析
如下。
2 2 E G与 C G 检 查 结 果 阳 性 率 的 比较 . C A
异。
3 讨 论
为 7 . % ,特 异性 为 7 . % 。 30 95
的重 要依 据 之 一 ,简 易 、安 全 、可 靠 的检 测方 法 。

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的多支或左主干病变冠心病10例临床分析

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的多支或左主干病变冠心病10例临床分析

度狭窄伴右冠状动脉 ( C 及左前 降支 ( A 多处 不 同程 度 R A) L D) 狭窄 , 2例 L D重 度 狭 窄 伴 L X、 C 不 同 程 度 狭 窄 , A C RA 1例
A L X及 R A均多处严重 狭窄 ; L D、C C 3例诊断为 双支病变 : 例 1 R A近段高度狭窄伴 L X不 同程 度狭窄 , C C 2例 L X、 A C L D多处
讨 论
[ ]张长城 . 1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伴胸痛症状或心 电图 s — TT改变病 因分 析 . 国医 学 文 摘 . 中 内科 学 ,0 5 2 :6 -6 . 20 ,67 57 7 [ ]郭继鸿. 2 慢性冠状 动脉供血不足心 电图概念 的质 疑. 心电学杂志 ,
胡蛟龙 尉希清 陈弹 蒋廷 波 刘 志华
[ O ]03 6/.sn 10 - 5 .0 0 0 .2 D I 1 。9 9ji .0 1 0 7 2 1 .50 5 s 9
[ 中图分类号] 5 33 R 4 .
[ 文献标识码] B
[ 关键词] 冠心病 ; 多支病变 ; 左 主干病变 ; 心 电图 多支病变 、 主干病变 冠心病患 者预后 较差 , 左 如能 早期 发 现并采取切实有效 的干预措施 , 无疑对 患者 的预后 是有 益的 。 现将我院 20 0 7年 6月 ~ 09年 1月 门诊 因临床表 现不典型诊 20 为非冠心病 , 后经冠脉造影证实 为多支或左主干病 变冠心病 的
出 现大 于 5 导 联 的广 泛 的 s 个 T段 压 低 , 中 I导 联 、 其 Ⅱ导 联 、
例并不高 , 在 心 电图无 明显 变化 的患 者 中出现 率较 高。因 但
此 , a F及 a R导联的改变 的关注仍是减少漏诊 的一个重要 对 V V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再认识-V1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再认识-V1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再认识-V1正文内容: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再认识左主干病变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疾病,其病变程度越严重,心肌损伤程度也就越大,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也越大。

因此,对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进行正确的辨识和判断,对于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左主干病变概述:左主干是冠状动脉的重要分支之一,分布在心脏的前壁,其血液供应范围广泛,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左主干病变是最危险的一种。

二、左主干病变心电图表现:1. ST段抬高:在V1~V4导联中,ST段抬高至少2.5mm,在V5~V6和I和aVL导联中,ST段抬高至少1.5mm。

ST段抬高持续时间不短于30分钟,且相关的T波电压增高。

2. 心电图胸导联Q波出现:除了V1导联上出现Q波以外,还会出现V2~V4导联上的Q波,且Q波深度大于0.04秒。

在V1导联上的Q波深度大于0.03秒。

3. T波倒置:在II、III、aVF导联上的T波倒置,以及V1~V6、I和aVL导联的T波高度明显降低。

三、左主干病变心电图鉴别诊断:1. 并列导联显示左心室高电压时:在II、III和aVF导联上出现左心室高电压时,有时候也会伴有ST段和T波的改变,但是其程度较轻,没有左主干病变所出现的程度严重。

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通常是ST段或者T波的变化,但是总的程度较轻,而且有时候也会出现心肌缺血的表现。

区分左主干病变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3. 非心源性ST段抬高:在STEMI的鉴别诊断中,常常会出现非心源性ST段抬高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只在一两个导联上出现,而且ST段抬高一般比较轻微,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四、结语:左主干病变心电图的正确解读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需要结合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同时还需要注意其他因素对心电图的影响,以免造成误诊。

对于出现ST段抬高较明显、Q波深度较大以及T波降低的病人,尤其是存在冠脉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人,应该尽早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左主干病变的可能性。

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循环保护 。左主干 ( M) L 供应左 心室 7 %的血液 , 5 其病变易导致猝死、 心力衰竭 、 心肌梗死及心源性休 克 等心血 管事 件 。其 治疗 以往一 般行 急诊 冠状 动脉
旁路 移植 术 ( A G , 皮冠 状动 脉介 人 治疗 ( C ) C B )经 PI
痛复发以及活动耐量等。其 中5例接受了冠状动脉
Cruai 20 1 ( )7 1 9 . i ltn。07,1 6 :9 - 5 c o 7
[ ]R e , h e dL, ge e 1 i —er l i l n l 3 a rL Wol n Wi r h w g M, t .Fv ya i c da— a e cn aa l
术前 常规 口服 阿 司 匹林 30m 0 g+氯 毗
分步 Cuh r 技术处理主支 和边支 。手术 即刻成功率 s
为 10 , 架治 疗后 病 变 血 管前 向血 流 均 为 TMI 0% 支 I
格雷 30m 。 P I 后 给 予 阿 司匹林 30mgd 连 0 g C 术 0 / , 服 1 月, 个 继之 10m / ; 吡 格 雷 7 g d 连 服 0 g d 氯 5m / , 1 月; 2个 同时 服用 他 汀类 降 脂 药及 扩 冠 药 物 。术 前
中, 每年再 血 管化发 生率 为 14 ~ % , 内支 架 . % 2 5年
性对于围术期安全度过是十分重要 的, 手术 医生要 充分分析病变形态 , 预判病变斑块受 到球囊挤压时 的移 位方 向 , 定是 否需 要置人 导 引导 丝保 护分 支 。 决 如果 需 同时覆盖 L 末端 及 L D 近端 时 , 架 是 否 M A 支 会 影 响到 L X开 口; C 还要 分 析 L X 自 L C M发 出 的角 度, 评估 L X是否会 受影响 以及受 到影响 的程 度 C 等 。本组 7例远 端分 叉部位 狭 窄患者 术 时根 据不 同 情 况 分 别 采 用 L L D cos vr术 式 以 及 分 步 M—A rs— e o Cuh技术 , 取 得 良好 疗 效 。 因此 认 为 , 要 把 握 rs 均 只 好 PI C 指征 , 中严格规范操作 , 术 手术熟练 , C 治 PI 疗 对 患者来 说是 一个 很好 的选 择 。 参考 文献 :

冠脉造影冠心病的标准 冠心病三支病变心电图特点与冠脉造影对比研究

冠脉造影冠心病的标准 冠心病三支病变心电图特点与冠脉造影对比研究

《冠脉造影冠心病的标准冠心病三支病变心电图特点与冠脉造影对比研究》摘要:探讨冠心病三支病变心电图特点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125例患者心电图改变相应导联与三支病变中靶病变的关系例 3 讨论目前心电图仍然是诊断冠心病最经济,最方便的无创方法之一,但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多排CT、螺旋CT等检查的开展,近年很多专家逐渐质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改变是否有意义[3],(本文编辑王雅洁)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三支病变心电图特点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125例,结合临床以不同靶病变分组,探讨与体表心电图病变部位的相关性。

结果靶病变为左前降支则心电图的ST段改变更多见于V4~V6导联(P[1]。

本研究通过收集冠心病介入治疗部分血运重建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特点,以期给部分血运重建靶血管的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2008年―2010年于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5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54例,年龄68.32岁±10.08岁。

合并高血压病102例,糖尿病52例,高脂血症61例。

1.2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三支病变。

三支病变的判断标准为[2]: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管腔狭窄≥50%,左主干病变除外。

冠状动脉造影由三名有经验的心内科介入医师进行,三支病变中靶病变的确定由两名以上介入医师决定。

1.3 心电图标准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ST段改变以J点后0.08 s为起点,以ST段下移>0.1 mV为ST段压低,以ST段胸前导联上抬>0.2 mV,肢体导联上抬>0.1 mV为ST段抬高。

I、aVL导联认为是高侧壁导联,Ⅱ、Ⅲ、aVF导联认为是下壁导联,V1~V3导联认为是前间壁导联,V4~V6导联认为是前侧壁导联,V7~V9导联认为是正后壁导联,V3R~V5R导联认为是右室导联。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分析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分析
v 导联 , . 同时伴广泛导联 ( 5个导联 以上 ) T 压低 。结论 s段 左主 干病变 引起 心肌缺血 的心 电图改 变表 现为 a R V 导联 s 抬高且抬 高幅度 大于 V 导联 , T段 。 同时伴广泛导联 S T段 压低 。心绞痛发作 时的 心电 图可提 高左主 干病 变
检 出率( 1 , 息时心电图对 于判定左主干病变更具参考价值 。 3%) 比静
动过速 。1例左主 干 +三支病 变患 者 中右冠 脉 10 闭塞 , 0% 静
息及 胸痛 发作 时心 电图除表 现为 S A R抬 高及广泛 导联 S TV T 段 压低 ( 、I A L V I l、 V 、 一V ) 的典 型左 主干心 电图表 现外 , Ⅲ、
A F导联静息心 电图为 r , 痛发作 时心 电 图表 现 为暂 时 V s型 胸

9 ・ 2
21 0 2年 2月第 3 9卷 第 3期
C ieeJ u n l f rc cl dcn e .0 2, o.9N hn s o ra at a o P i Me iieF b 2 1 V 13 ,
左 主 干病 变 心 电 图分 析
王辉 李 东旺 张振 洪
分析 左主干病 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 冠心病 ) 患者的心 电图改变。方法 选择
性Q R型。
3 讨 论
我院住院的患者。其 中 2 6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 6例为急性心 肌梗死( s 段 抬高型 ) 非 T 。经 冠状动脉造 影证实 3 2例均存 在 左主干狭窄病变。其 中男 2 , 9例 , 3例 女 年龄 4 7 5— 7岁 , 平均 (6± ) 。均 除外导致心 电图 s — 5 7岁 TT改变 的其他疾病 。 12 方 法 : 比分析静 息及 心绞 痛发作 时 1 . 对 2导联 心 电图表

冠脉三支病变心电图分析

冠脉三支病变心电图分析

( a (emn r ocui a fu d( . sl T eic ecs f b o n l ae h ol l A l o a cls nw so n B) ut l 1 y o Re s h i ne nl a Qw v ,an r a nd oa T n
S e me t b o ma v ,a d i r u e e h g e a o ei r u , n h c d n eo T s g n ,a n r l wa e n n g o p B w r i h rt n t s g o p A a d t e i ie c f T h h n n
i cd n 、 o h o la C n i e t f n r 1 G.C n l s o s E a epd a n s ai n s t o ma v l f n o a — e a n E o cu in CG c nh l ig o ep t t hn r l e e y e r e wi l ol
人分为仅有狭窄无闭 塞为狭窄组 和有确切血管闭塞为闭塞组进行对 比研究 。结果 经分析发现
两组的心电 冈仔在异常 Q波 、 T段异常 、 波异 常的比率都是血管闭塞组较高 ( s T P<00 ,心 .5)
律失常的发生率则是血管狭窄组较 高 ( P<00 ,两组患者心 电冈无 异常的几率基本一致 结 .5)
论 心 电阁 对 心 肌 酶 正 常 的冠 脉 _支 病 变 患 者 病 变 程 度 的诊 断 有 一 定 帮助 , 还 需 其 他 手 段 辅 = 三 但
助。
【 关键词 】 心 电冈 ; 冠脉 三支病变 ; 诊断
An l s s o h l c r c r i g a f p t o o i a h n e n t r e m a n c r n r fe - a y i f t e e e t0 a d o r mB o a h l g c lc a g s i h e i o o a y a t r i s / i - u n . h e nd h s i lO l U " O e L L fn g d g F ec n ' o p t f T lh U, Hm' o Y 6 0 , C l l / a [Z z u_ 0 0 h 1 /+ i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的临床及心电图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21T12:22:29.36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7期作者:张玲娜[导读] 3%~5%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往往会发现左主干病变,而富含弹性纤维的左主干开口及近段会因效果较差的内科介入治疗而出现再狭窄的情况。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特点。

方法选取50例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至本院诊治的经冠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75%的左主干(或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三支病变患者为对照组。

两组患
者均行心电图检查,就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以及侧支循环发生率上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纯行心电图检查以及临床诊断无法鉴别左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典型心绞痛者应及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以为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建议。

关键词: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心电图
3%~5%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往往会发现左主干病变,而富含弹性纤维的左主干开口及近段会因效果较差的内科介入治疗而出现再狭窄的情况。

一旦冠心病患者左主干与分叉处发生病变,此时行介入治疗会有着较高的风险,治疗效果也不佳。

三支病变是为右冠脉、左前降支及回旋支同时出现狭窄,该病变出现狭窄的部位不同,介入治疗难度以及预后也会出现不同。

为正确估计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本文探究了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特点,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50例于2015年8月~2017年8月至本院诊治的经冠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75%的左主干(或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三支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心绞痛发作史。

研究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在41~77岁,平均(41.2±8.0)岁;38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糖尿病,11例有过确切心肌梗死病史。

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40~79岁,平均(42.0±7.6)岁;46例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糖尿病,14例有过确切心肌梗死病史。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行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T波与ST波。

当T波或ST段波出现异常时,计算以上ST段/T波导联总数。

给予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侧支循环。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9.0进行数据分析与比较,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行t值检验。

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研究组中,高血压发生率为76.0%(38/50),糖尿病发生率为22.0%(11/50),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2.0%(11/50);48(96.0%)例患者存在4~11个导联ST-T异常,平均(5.74±1.06)个;侧支循环发生率为32.0%(16/50)。

对照组中,高血压发生率为76.7%(46/60),糖尿病发生率为21.7%(13/60),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3.3%(14/60);56(93.3%)例患者存在3~11个导联ST-T异常,平均(5.52±2.15)个;侧支循环发生率为31.7%(19/60)。

两组患者在上述指标中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对于冠心病而言,出现左主干病变是非常严重且危险的病变类型,患者突发心脏病的概率极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对此,及时发现病变部位并作出准确的临床诊断十分有必要,同时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科学的药物治疗与内科介入治疗,以此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既有研究文献表明,及时给予冠心病患者外科搭桥手术可有效改善预后。

对于严重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而言,单纯内科介入治疗的难度较大,而且会对患者造成较重的经济负担。

此外,三支冠状动脉病变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近些年,药物涂层支架出现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有明显降低再狭窄作用,有利于患者预后。

三支病变的严重性及其治疗困难性使得病变早发现、病变类型早鉴别的意义越来越重大,作为医学工作者,我们应加快探究出一种无创的早期诊断法。

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具有几乎相似的临床表现,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此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表明,两种病变类型患者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肌梗死病史上的比较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很难依据临床特点将上述两种病变区分开来。

从心电图表现来看,尽管左主干病变可以表现为aVR及V1导联的ST段抬高,但单纯通过静态12导联心电图无法有效鉴别一般的非急性左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更何况还有部分患者会表现为正常的心电图,本研究中就有2例左主干病变与4例三支病变患者没有出现静态心电图异常。

对于严重的左主干病变和三支病变患者而言,他们的心电图在短期内往往会出现广泛的ST段变化,但这两种病变的心电图ST段压低并没有各自的特点,单纯的左主干病变与前降支回旋支近段病变者的心电图ST段与T波异常均主要表现于广泛的左胸前导联。

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较大的回旋支供血范围往往会使得左主干病变或前降支及回旋支双支病变时可同时出现下壁导联的ST段及T波异常,若患者同时合并右冠状动脉狭窄即出现三支病变,那么此时心电图检查就无法有效区分左主干及三支病变了。

如前文所述,三支病变患者单纯应用内科药物治疗的效果与预后均较差,因此单纯的临床表现与常规静态心电图无法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近些年,医学技术与诊断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冠心病诊断技术大量涌现并在临床中得到了愈加广泛的应用,如MRI检查与螺旋CT诊断等。

然后,冠状动脉的血管较细,而且会伴随着心脏运动而不断地扭曲或伸展,因此也只能作为筛查方法之一,大多数患者仍需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最终确诊。

参考文献
[1]张敬霞,王伟,李海鹏,董红志,丛洪良,杨国红.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08):768-774.
[2]高阅春,何继强,姜腾勇,陈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03):178-181.
[3]裴汉军,俞梦越,吴永健,杨跃进,乔树宾,陈纪林,秦学文,陈珏,姚民,刘海波,尤士杰,袁晋青,戴军,高润霖.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05):338-341.
[4]李佳,徐晗,窦克非,徐波,尤士杰,吴永健,乔树宾,颜红兵,杨跃进.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路径同期进行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及长期临床结果比较[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04):311-316.
[5]俞阅彦,汪世军,唐关敏.不同性别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10):1017-1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