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图用图_地图知识教(学)案
读图识图教案地理

读图识图教案地理教案标题:读图识图教案-地理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读图识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图像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地理图像的基本要素和符号。
2. 学会通过地理图像获取地理信息。
3. 学会分析和解读地理图像。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对地理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准确的地理信息。
教学准备:1. 地理教科书和教具。
2. 地理图册和地图。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地理图像的基本要素和符号。
知识讲解:2. 讲解地理图像的种类和用途,如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3. 介绍地理图像的基本要素和符号,如图例、比例尺、经纬度等。
示范操作:4. 展示一张地图或地理图像,向学生解读其中的信息和要素。
5. 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图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根据图例,我们可以得知哪些信息?”、“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计算出什么?”等。
小组活动:6. 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不同的地理图像给每个小组。
7.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和讨论地理图像,分析其中的信息和要素,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8.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个人练习:9. 发放练习册或作业本,让学生个人完成相关练习题。
10.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供反馈。
总结回顾:1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学生在读图识图方面的进步和重要性。
12.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应用读图识图的技巧和方法。
拓展活动:1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分析地理图像,如地图、天气预报等,提高他们的地理认知和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个人练习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作业本,评估他们对地理图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识图用图-地图知识教案

识图用图-地图知识教案第一章:地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图的定义解释地图是一种图形化的表达方式,用于展示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特征。
1.2 地图的种类介绍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的分类,以及它们分别涵盖的内容。
1.3 地图的组成讲解地图的常见要素,包括、图例、比例尺、坐标系、方向指示等。
第二章:地图的阅读与使用2.1 地图的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地图,包括理解地图符号、文字说明和图例等。
2.2 地图的使用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地图进行定位、测量距离、确定方向等实际应用。
2.3 地图的误解与避免分析常见的地图误解,如比例尺误解、方向误解等,并教授学生如何避免这些误解。
第三章:地图的绘制与制作3.1 地图的绘制方法介绍地图绘制的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符号选择、布局设计等。
3.2 地图的制作技巧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地图制作,如使用Adobe Illustrator、ArcGIS 等软件。
3.3 地图的评估与改进讲解如何评估地图的质量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地图的建议。
第四章:地图的历史与发展4.1 地图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地图的历史起源,以及不同文明时期地图的发展变化。
4.2 现代地图的发展探讨现代科技对地图发展的影响,如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4.3 地图的未来趋势展望未来地图的发展趋势,如数字化地图、虚拟现实地图等。
第五章:地图的应用案例5.1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图进行教学。
5.2 地图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讲解地图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如徒步、露营等,并教授使用地图进行导航的方法。
5.3 地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地图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
第六章:地图符号与图例6.1 地图符号的分类介绍地图上使用的不同类型的符号,包括自然地理符号、人文地理符号、数量符号等。
6.2 图例的作用与构成解释图例在地图中的作用,以及图例的构成要素,包括图例key、符号说明、等。
地图识图用图基础教案设计

地图识图用图基础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地图识图用图基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识别和解读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标记。
3.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进行基本的导航和定位。
教学重点:1. 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的识别和解读。
教学难点:1. 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的解读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幅简单的地图,如校园地图或周边地图。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地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标记。
2.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步骤二: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如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位置、导航、定位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地图有哪些用途?可以在哪些场合中使用地图?步骤三:识别和解读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地图上的几个常见符号和标记,并解释其含义。
2. 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给予每个小组一份地图,并要求他们识别和解读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和解读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
步骤四:运用地图进行基本的导航和定位(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导航和定位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进行解答。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问题,然后向全班汇报答案。
3.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和运用。
2.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关于地图的知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自行寻找更多地图,进行符号和标记的识别和解读训练。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地图,加入符号和标记,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地图符号和标记的识别和解读能力。
2. 教师收集学生设计的地图,并评价其符号和标记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识图理论知识教案

教案授课内容识图理论知识授课对象中专、大专、士官班授课时间10课时授课地点教室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军事地形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并掌握识图、用图基本方法,为正确使用地图、分析地形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地图概述2、地图比例尺及地物符号3、地貌判读4、坐标系方位角教学难点: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教学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用具:教案,Powerpoint课件。
教学要求:一、按教员授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二、图上作业练习,要提高作业精度;三、课外复习,做好各章、节作业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节地图概述一、地图的定义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缩写图。
地球近似椭球体,表面起伏不平,要想把不可能展为平面的椭球面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转绘在平面图纸上,并能保证在图上进行长度(距离)、角度、高度、面积和坐标等的量读和计算,就必须遵从一定的数学法则。
地面上的物体种类繁多,形状、大小不一,为能由图上识别物体,就必须采用特定的图式符号。
地面上某些物体的位置会相互叠加在一起,为清晰表示和增强地图的地理景观感受,图式符号应使用与自然色彩相似的颜色描绘。
为标明物体的名称、质量和数量,图上应以规定的字体和大小,用文字和数字予以注明。
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图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表示。
这就必须依用图目的的不同,按物体所具使用意义的大小进行取舍与制图综合。
如军用地图,应着重表示军事意义突出的物体;综合表示数量较多、分布密集、军事意义属于一般的物体;舍去军事意义不大的物体。
所以,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图式符号、颜色和文字注记,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经过一定的制图综合测绘于平面上的图。
二、地图的分类与用途为便于使用、管理和研究地图方便,常以地图的某些特征做标志,将其归纳为一定的类别。
地图的分类标志通常有:制图区域范围、使用对象、使用方式、比例尺、表示方法、表示内容等。
但最常用的是按表示内容分类。
识图地理老师教案

识图地理老师教案教案标题:识图地理老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中的地图符号和图例,并能正确识别和解读它们。
2. 掌握地图阅读技巧,能够准确地获取地理信息。
3. 培养学生对地理图像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认知水平。
教学内容:1. 地图符号和图例的概念及作用。
2. 常见地图符号和图例的解读。
3. 地图阅读技巧和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地图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地图符号和图例,并请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知识讲解:1. 介绍地图符号和图例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它们在地图中的重要性。
2. 分类介绍常见的地图符号和图例,如地理要素(山、河、湖等)、交通标志、建筑物符号等,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用途。
示范演练:1. 准备一张简单的地图,向学生展示地图符号和图例,并逐个解读它们的含义。
2. 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如何根据地图符号和图例获取地理信息。
练习活动:1. 分发练习题册,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地图符号和图例回答相应的问题。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答案,教师巡视指导。
拓展活动:1. 给学生展示一些复杂的地图,并要求他们根据地图符号和图例解读地理信息。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符号和图例的局限性,并讨论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总结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地图符号和图例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检查他们对地图符号和图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进行小组或个体评价,了解学生对地图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地图符号和图例的图片或实物。
2. 练习题册和答案。
3. 复杂地图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活动,如户外考察、地理实验等,以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推荐学生阅读与地理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培养他们的地理兴趣和知识。
地图识图用图基础教案反思

地图识图用图基础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地图识图用图基础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地图识图用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对地图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地图的定义和作用。
2. 地图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地图上的符号和图例。
4. 地图的比例尺和方位角。
5. 地图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一张简单的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地图的了解和使用。
知识讲解:2. 介绍地图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解释地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标题、图例、比例尺等,并展示具体的地图示例。
4. 分析地图上的符号和图例的含义,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图例。
5. 解释地图的比例尺和方位角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和方位角。
实践操作:6. 分发地图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地图进行练习,识别地图上的符号和图例,测量距离和方位。
7.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使用地图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结反思:8. 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地图识图用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9. 鼓励学生提出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和改进意见,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延伸: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进行实践操作,如规划旅行路线、查找地点等。
11. 提供更多地图资源和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地图识图用图的能力。
教学评估:12. 设计地图识图用图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3.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地图识图用图技能。
教学反思:14.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地图识图用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地图进行导航和定位。
同时,教案中的反思环节能够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12、识图用图教案

识图用图教案一:地物符号识别作业提要科目:地物符号识别目的:通过训练,熟脸掌握地物符号的有关规定及识别与记忆地物符号的要领,为识图用图打下坚实基础内容:一、地物符号的特点和分类地物符号的有关规定识别与记忆符号的要领识别与使用地物符号应注意的问题方法:略时间:两个课时地点:多媒体教室要求:略作业准备清点人数,进行课堂准备2.宣布作业提要作业实施现地的地物,在地图上是用统一规定的符号结合注记表示的。
这些规定的图形符号就是地物符号。
它是构成地图的要素,是地图的语言。
根据地形图的符号和注记,可以了解地物的分布、特性、形状、位置、大小及其他资料。
因此,掌握地物符号对于识图用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物符号的特点和分类符号的图形特点图形与地物的平面形状相似这类符号的图形与地物的正射投影后的形状相似,并保持了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也叫正形符号。
一般用来表示实地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居民地、森林、江河、湖泊等。
2.图形与地物的侧面形状相近这类符号的图形与相应实地地物的侧面形状相近,所以叫侧形符号。
一般用来表示实地面积、体积较小的独立地物。
如独立树、烟囱、水塔等。
3.图形与地物的有关意义相应这类符号的图形是根据实地地物的形状,按照象形、回忆的方法构图,所以叫象形符号。
具有形象和富有联想的特点,如:变电所、气象台、矿井等。
符号的分类依比例尺符号(面状符号)实地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居民地、森林、江河、湖泊等,其外部轮廓是按比例缩绘的,在图上能了解其形状、性质、分布和量算相应实地的长、宽和面积。
这类符号的轮廓线与实地地物的轮廓一直,尤其是轮廓转这点的位置精度较高,可用以指示目标。
半依比例尺符号(线状符号)实地的窄长线状地物,如道路、城墙、土堤、通讯线等,其长度是按比例缩绘的;在涂上能了解其形状、性质、分布和量算相应实地的长、宽和面积。
这类符号的轮廓线与实地地物的轮廓一直,尤其是轮廓转折点的位置精度较高,可以用以指示目标。
不依比例尺符号(点状符号)实地一些对部队战斗行动有影响或有防伪意义的独立地物,如突出树、亭、塔、油库等,因其面积小而不能依比例尺缩绘,只能按规定的符号表示。
识图用图教案

识图用图教案识图用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类别及其特征。
2.能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识别和辨认不同的图形。
3.能够运用图形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教学重点1.图形的类别及其特征。
2.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辨认和识别不同的图形。
三、教学内容1.图形的类别及其特征(1)平面图形的类别:点、线段、直线、射线、角、平行线、相交线、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2)空间图形的类别:立方体、直方体、棱柱、棱锥、棱台、圆锥、圆台、球等。
2.通过观察图形的特征,辨认和识别不同的图形。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你们看到了什么图形?每个图形有什么特征?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了解到图形的类别及其特征。
2.学习平面图形(1)点、线段、直线、射线: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给学生展示并解释。
(2)角:教师出示一张包含不同角的图,让学生辨认并回答:这些角的特征是什么?(3)平行线与相交线:教师出示一张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哪两条线是平行线?哪两条线是相交线?(4)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教师分别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给学生展示并解释。
引导学生辨认这些图形的特征。
(5)三角形:教师出示多张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图形是什么?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3.学习空间图形(1)立方体、直方体: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图形的特征是什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图形吗?(2)棱柱、棱锥、棱台: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图形的特征是什么?(3)圆锥、圆台、球: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图形的特征是什么?4.巩固练习(1)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征?(2)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知识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1.示意图和实物模型的运用: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给学生直观感受和了解图形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地图平分三折,向后反折露出图名,(2)先
沿东图廓和北图廓线向后反折;再使图图相对,
教练员在
上下相折,然后将上下对折好的地图平分三折, 组 织 练 习
露出图名。
时,要适
三、方位角的概念及换算
时的纠正
方位角就是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 动 作 , 可
采用手
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根据现
势、口令、
二、地图的拼贴与折叠
今天所讲的第二块容是地图的拼贴与折叠,
这在实际作业中比较常用,拼贴是为了便于使
用地图,折叠是为了便于携带保管。
拼贴首先要知道地图间的位置关系,接图表
就是表示这种关系的图标,它分大接图表和小
接图表,常用的是小接图表,在每地图的左上
角都有这样一幅九格图
周
及
周市
及口镇
沙河县
口 镇
理县 南明镇
在实际作业中具体应用 有两个
1. 根据图幅编号推知地图比例尺
这个应用就是对编号规定的一个反
推,由已知编号,反推地图比例,例如编号
.下载可编辑.
..
是 10-50-5-乙-4,我们就可以知道是 1:2.5
万的地图。
2. 根据经纬度推算图幅编号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讲解这个推
算方法:
例:已知周庄为北纬 30°18′,东经
真子午线就是通过任一点的经线;磁子午线
.下载可编辑.
..
就是地面上任一点磁针所指的南北方线,即磁 针北;地图标定后,地图上纵线大致指北,故 称坐标北,从某点坐标纵线北起,依顺时针方 向线间的水平夹角,叫该点至目标的坐标方位 角。炮兵使用较多,比较便于从图上量取。由 这三条线构成的水品夹角,叫偏角,磁北线和 真子午线间的水平夹角叫磁偏角;坐标纵线与 真子午线的夹角叫坐标纵线偏角;磁北线与坐 标纵线间夹角叫磁坐偏角(画出图例说明,此 处略)。
..
课目:地图知识
.下载可编辑.
单位: : 时间:
.. .下载可编辑.
..
[作业提要]
课 目:地图知识 教学目的:通过授课,掌握地图基本常识。 主要容:一、地图的分幅和编号
二、地图的拼贴和折叠 三、方位角的概念及换算 四、卫星航空图(像)片和海图 时 间:30 分钟 地 点:大操场 方 法:理论提示、讲解示、组织练习、考核 验收、小结讲评 要 求:一、认真听讲、体会动作; 二、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三、严格训练、听从指挥。
地用图的需要,在地图上定向,采用了三种不 口 令 加 手
同的起始方向线,即真子午线,磁北线,坐标 纵线,因此从某点到同一目标,就有三种不同 意义的方位角,如图
势等方法 进行纠 正。
真 坐标纵线北
北 磁北
在组织练 习过程 中,教练 员可视情 进行思想 发动。
教练员对 本节课的 动作要领 进行评比 竞赛。
所以周庄所在 1:100 万图幅编号为 8-51。
3.然后绘一草图,按照 1:10 万图分幅经
纬差划小格,注记上相应的经、纬度值,查得
1:10 万图幅编号 8-51-61,1:5 万编号在 1:
10 万 基 础 上 再 划 小 格 , 图 上 作 业 可 得 编 号
.下载可编辑.
..
8-51-61-甲
教练员边
围,有规律的划分成若干块,每一块为一幅图, 讲 解 边 做
动作。
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赋予给每一幅图给一个代 号。
地图分幅有经纬度分幅和矩形分幅,我国主 要采用经纬度分幅法分幅,以国际百万分之一 地图的编号为基础编号的,各种比例尺地图的 图幅都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如表:
.下载可编辑.
..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关系
图幅大小
图幅间数量关系
例 尺
1:100 1:50 1:20 1:10 1:5 1:2.5 纬差 经差
说明
万 万万万万万
1:100 4° 6° 1
万 00″ 00″
=4 =36 =144 =576 =2304
1:50 2° 3° 万 00″ 00″
1 =9 =36 =144 =576 以 1:100
1:20 40′ 1° 万 00″ 00″
差 4,经差 6;编号以列号和行号组成。具体是 动作。
从赤道起,向南、北两极,每纬差 4 为一横列,
将南北半球各划分为 22 个横列,依次用 1,2,
3····22 表示。
经度是从 180 起,按逆时针方向,每经差 6 为
一纵行,把全球划分为 60 个纵行。具体编号是
按照“横列数字—纵行数字”。
其他 1:50 万、1:25 万、1:1、作业准备:
1、清点人数,整理着装后向在场的首长 报告;
2、宣布作业提要。 二、作业实施:
(一)理论学习 同志们,今天我们组织对地图基本知识做 一简单介绍,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大家掌握地图 分幅、编号的基本知识,会正确进行编号。 (二)讲解示 一、地图的分幅和编号 所谓的地图编号就是将地球表面按一定的
万为基础 1 =4 =16 =64
1:10 20′ 30′ 万 00″ 00″
1 =4 =16
1:5 10′ 15′ 万 00″ 00″
1 =4 以 1:10 万
1:2.5 5′ 7′ 万 00″ 30″
为基础 1
同志们,以上就是我国目前使用的地图分幅 教 练 员 边
方式,其中 1:100 万的地图是按照实地围为纬 讲 解 边 做
34
10-50-5-乙-4
丙乙 丁
1:5 万图幅编号 10-50-5-乙
甲1
3
丙
丁
我们以市的图幅编号为例,书写方式如下 1:100 万 10-50 1: 50 万 10-50-甲
教练员边 讲解边做 动作。
1:20 万 10-50-(3)
1:10 万 10-50-5
1:5 万
10-50-5-乙
1:2.5 万 10-50-5-乙-4
120°09′求周庄所在的 1:5 万图幅编
号? 1.求所在 1:100 万图编号公式为: 横列数=纬度/4° (有余+1)
教练员边 讲解边做 动作。
纵列数=30+经度/6°(有余+1)
将周庄经纬值代入公式为:
横列数=30°18′/4°=7+1=8
纵列数=30+120°09′/6°=30+(20+1)=51
云阳县
跃进城 清水桥
理 教练员边 县 讲解边做
南 动作。 云
明
阳
镇
县
方法就是按接图表这种位置关系将地图排
列好,一般按上压下,左压右的习惯粘贴,拼
接时以主要地物能相互衔接为准。
折叠时若是拼贴后地图,将不要的部分折向
背面,如果是单地图,有两种样式,(1)先将
.下载可编辑.
..
图面上下相对折叠,露出图名,再将上下折好
.下载可编辑.
..
编号都是以 1:100 万图为基础,具体的分幅方
式见表。这边要强调的是 1:5 万、1:2.5 万地
图编号,这两种比例尺地图都是以 1:10 万图
为基础,把一幅 1:10 万划分为 4 幅 1:5 万图,
每幅分别以 示。例:
1:10 万图幅编号
10-50-5
甲乙丙丁表
甲
1
2 1:2.5 万图幅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