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我会写
佳节
jiā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亻 组词:佳作 渐入佳境 造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 愿全国小朋友快乐成长。

书写指导:上边土字的中 竖要长,两个土字上边三 横都稍向上拉,最下横平 直有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 日情景?(核心问题) 重阳节。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
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 情景?(串珠问题4)
年。 送来暖暖春意。
家家户户。 大年初一。
一年已尽。
【千门万户】
【日】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旧符
jiù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日 组词:破旧 喜新厌旧 造句:妈妈这件衣服已经 陈旧了。

书写指导:一竖在左边、不要写错 位置,日字的横折起笔稍轻、转折 时要顿笔、竖要重、往稍左收。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理解词语
【清明】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请问。
【欲断魂】
【借问】
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串珠问题3)
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 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 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结构图示
雨纷纷——欲断魂
问酒家——杏花村
愁闷
振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作者介绍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苏轼评价其:“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 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
4.你觉得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
“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还要明 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看到了杏花林后面 的小村庄,让愁闷的诗人有了祈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拓展延伸
清明节和寒食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 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 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 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的农谚。
拓展延伸
春节 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中国 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 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九。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的正月初一, 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 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 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屠苏的力量 暖暖的曈日 新春到来的温暖
3.春风送来暖意,千家万户除旧迎新,除了 送走过去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还有没有别 的深层含义?
“春风送暖”不仅仅是对新年到来的祈盼, 其中更寄托了诗人推行新政,革除时弊,将新 政的温暖送入寻常百姓家的美好心愿。
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
文原文
吃蜜食
小蜜蜂飞啊飞,飞到花朵之间。

看到花蜜很多蜜蜂开心万分的样子。

它们争先恐后地品尝,口水直流。

可是,蜜蜂们应该记住规矩,
品尝蜜糖,要有节制。

妈妈告诉小蜜蜂们,
飞到花朵上就好好地品尝,
不要贪多嚼不烂。

吃蜜食是滋养身体的时刻,
但也要有分寸和限制。

大雨下
大雨下,真大雨啊!
小草躲在大树下。

花朵也躲在家园,
希望雨过天晴再绽放。

水洗大地干净了,
飞禽们打伞出行,
小鱼儿游得高兴极了。

雨水滋润土壤,
让大地更加美丽。

大雨虽然有时候让人心烦,
可是它给大地的滋润是无限的。

下雪了
天空飘下银色的雪花,
小金鱼期待着冬天的到来。

大家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
像小雪人一样可爱。

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
一团团,两团团的好看极了。

仿佛世界都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大雪纷飞的景色更美。

看着外面的雪花纷飞,
心情也变得愉快。

这是三首古诗的原文,通过这些美丽的诗句,我们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小蜜蜂品尝蜜糖的时候要有节制,而大雨和雪花给大地带来了滋润和美丽。

生活中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去发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些美妙的时刻吧!。

微课堂_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点+图文解读+每课一练

微课堂_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知识点+图文解读+每课一练

知识点我会写: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符fú(符号、相符、音符)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ú(单独、独自、独立)异yì (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1. 《春晓》-孟浩然2. 《悯农》-李绅3. 《静夜思》-李白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情感。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中,有三首经典的古诗,分别是孟浩然的《春晓》、李绅的《悯农》和李白的《静夜思》。

这些古诗不仅在语文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给孩子们带来了美妙的诗意体验。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三首古诗。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悯农》-李绅饥饿的农民在田间劳作,田地已枯槁,只得种苦荞。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三首古诗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春晓》描述了春天清晨的美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氛围。

《悯农》则是抒发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村的忧虑,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而《静夜思》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展现出孤寂和惆怅的情感。

这些古诗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通过欣赏、解读和朗诵这些古诗,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结合诗歌的背景故事,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此外,古诗也有助于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欣赏和思考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想象和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从而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除了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这些古诗还可以在生活中为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通过朗诵这些古诗,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诗歌的美妙之处,感悟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内心的力量。

总的来说,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孩子们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情感,启发想象,享受美的享受。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古诗的教育意义,让孩子们在欣赏古诗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生活的深刻意义。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三单元9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关于春节的图片。

提问:我们在什么样的日子会见到这些画面?你们喜欢这个日子吗?2.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只用了28个字就把这么热闹的场面写出来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元日》。

(板书:元日齐读课题,解释“元”的含义)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1)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

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3)班级内交流、评价。

教师范读。

(4)指名读。

2.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1)学生练习读。

(2)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

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三读出美好,想象画面1.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3个画面)2.学习第一幅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齐声读)(1)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除邪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

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结束了。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除)(3)看吧,天上的烟火、亮光,地上的红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动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1)齐读,用快乐、激动的心情朗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我会写:旧jiù(怀旧、新旧、念旧)符fú(符号、相符、符合)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魄)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喝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妹、师兄)独dú(单独、独自、孤独)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自行车)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

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

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

《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首古诗:《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绝句》是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的一首题画诗。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在读诗节奏、情感渗透方面还需要指导。

由于是四行诗句,学生在课堂上较易完成背诵。

在教学本课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融、燕、鸳”等生字,正确读写“鸳、鸯、惠”等生字。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感受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共鸣情感。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感知春天的美好)2.过渡:欣赏完了春天的美景,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有关春天的一首古诗,看看诗人们是如何通过使用手中的笔把美好的春景留住的吧。

(教师板书题目《绝句》,学生齐读。

)二、走进古诗,了解作者播放杜甫简介ppt,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

请学生简单概括诗人生平。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曈曈日
谁“暖”?
作者“暖”:
新法取得成功。
在王安石担任宰相之后,积极推行新法,《元日》就写 于这一年的春节。在他的心目中,新的国家政策好像春风浩 荡、阳光普照,一定会给国家带来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
的新气象,此时此刻,王安石的心情怎能不兴奋、不激动、不暖来自?谢谢清明
资料宝袋
杜牧(803-825) ,字牧之,唐代晚期著 名的诗人。人们把他与 李商隐并提,称为“小 李杜”。
字词乐园
hún
jiè

yáo




字词乐园
清明: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 月5日前后。 纷纷:细雨不停地下着。
欲:将要。
断魂:指心情有些茫然惆怅。 遥指:指向远方。
课文详解
诗境感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释义:清明节这天,细雨纷 纷,给行路的人平添了一层愁绪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唐宋八大家”之一。
初读要求:
1.把整首诗读通、读顺。
2.通过自己的朗读,试着把诗的节律画出来。 3.边读边把不懂的字或词用圈圈起来。
我会读 爆 屠 (bào) (tú) (爆竹) (屠苏酒) (曈曈日) (桃符)
曈 (tóng)
符 (fú)
我会写
爆 屠 曈 符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拓展提升
学了古诗《清明》,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清明的 诗句呢?说一说。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心灵感悟
结合插图和诗中所反映的景与情 ,谈谈自己的感受。
9.古诗三首
元 日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你认为 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贴 春 联
挂 灯 笼
放 鞭 炮
拜 年

圆 饭
放 烟 火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思想 家、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
概括主题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 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音节十分和谐圆 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 味隐约。
写法点拨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 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 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 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 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总把新桃换旧符 人们把旧的桃符取下 来,换上新的桃符。
再读诗文 一边读一边品味文字给你的感受。诗中的哪个字 最能体现大家过新年的感受?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交流讨论 “暖意”何处来?从诗中找一找。 放鞭炮的热闹 长一岁的快乐 春风送暖 屠苏的力量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 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春 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 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 是在公历的4月5日。清明节的起 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 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 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 为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预习检查
结合工具书,自读自 悟全诗的意思。在理解的 基础上,对《清明》所表 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 。
一、情景导入。
这幅画让你想到了哪首诗?
二、走进古诗。
1.自己试读课文,注意准确地认读。 “魂”、“借”、“牧”、“遥”。 2.听录音,学生划出节奏。 3.自由朗读古诗,根据刚才听的录音朗诵, 反复自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4.同桌之间相互示范朗读,互相指正。
三、走进诗中。
1.自读自述。 结合工具书自读自悟全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 础上,对《清明》所表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 2. 互读互述。 同桌或小组间相互讲述自主品味诗句的收获。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诗中向我们 描绘了古人过新年时的哪几幅画面?
放鞭炮
据说,古代人们把竹子放在火上烤会发出很大的响
声,人们借此来吓跑野外的猛兽。 后来在火上烧烤竹子,就渐渐演变成在过年的时候 燃放爆竹,去除过去一年里的各种灾祸、病痛等,新的 一年就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爆竹声中一岁除
喝屠苏
屠苏:屠苏酒,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 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春风送暖入屠苏
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迎红日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
千门万户曈曈日 初升的太阳把它的明亮耀眼的光辉洒向千家万户,人们 都出门来迎接朝阳。
换桃符
桃符:在桃木板上写上神 灵的名字,悬挂门旁,用来压 邪。后来,演变成春联。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释义: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给行路的人平 添了一层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释义:往哪里去才有小酒店呢?牧童指着那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清明时节,细雨不停地下着,路上的行人心情有 些茫然惆怅。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 远处的杏花村。
释义:往哪里去才有小酒 店呢?牧童指着那美丽的杏花深 处的村庄。
诗意赏析
清明时节,细雨不停地下着,路上的行人 心情有些茫然惆怅。想找人问问哪儿有酒家, 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整体赏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 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这首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 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矫揉造作 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 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 叙的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