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笔记

家庭社会工作笔记
家庭社会工作笔记

第一讲家庭社会工作导论

家庭社会工作导论

一、婚姻

(一)婚姻的含义。

●婚姻乃是经过某种仪式之男女结合,为社会所许可者,此种制度必以社会之许

可为其特征,到处皆然

(二)婚姻的形式

群婚制血婚制外婚制对偶婚制一夫一妻

(三)婚姻的的社会意义

仪式化和法律化的双重认可社会继替的制度安排。

二、家庭——家庭社会工作的学科基础

●(一)家庭的含义

●经济性——社会性

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作为纽带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体生活

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二)家庭的特征

● 1.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角色多面,家庭情感亲密、面对面的日常生活

● 2.家庭是一个依靠某种纽带联系在一起的系统。如血缘、婚姻、收养、法律关系,

● 3.家庭成员间有着比较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经济上具有的某处共有、共享。

● 4.家庭有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

● 5.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

(三)家庭功能

● 1.生产和消费功能

● 2.生育功能

● 3. 抚养和赡养功能

● 4.教育功能

● 5.情感支持功能

● 6.闲暇生活保障功能

(四)家庭的变迁

1.家庭结构变迁

家庭结构的分类标准:

●(1)家庭人口组成结构维度

●丁克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形式

●(2)维持家庭运转和稳定的机制

●权威系统、家庭生活主轴,

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核心家庭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形式,

家庭日常生活的主轴由纵向的父—子主轴向横向的夫妻关系主轴转变。

家庭日常权威系统也正在渐变。

2. 家庭伦理变迁

孝道文化日渐没落,代际关系呈现出理性化色彩

3.家庭功能变迁

生产功能弱化,消费功能强化

4.家庭日常生活的私密化

(三)家庭问题

1.代际关系问题—代际失衡严重

代际关系呈现出单向度倾向

2.家庭结构变迁与家庭的稳定性问题

家庭倒三角形结构导致家庭重心下移,家庭稳定性下降

3.家庭日常生活的空间与时间的区隔化

4.过度政治化的家庭肢解

家庭具有政治的、神圣的意义的日常渐进。

家庭边缘化

家庭经济理性的侵入

第二讲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家庭社会工作定义

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中心而进行的社会工作介入及所提供的家庭服务;其目的是在与协助家庭解决问题,改善日常家庭生活,提升家庭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及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家庭社会工作内容

(一)一般性内容

1.治疗性的服务:家庭治疗、婚姻辅导

2.发展性服务:家庭服务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

1.婚姻咨询

2.家庭生活教育

3.家事管理服务

4.心理卫生服务

美国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婚姻与家庭咨询——咨询性质

●家庭生活教育——预防性措施

●一般性服务——家庭主妇

●家务服务——老弱病残

●家庭社会环境的改善——宏观层面的改善

港台地区家庭社会工作内容

香港:

●婚姻与家庭咨询——主要内容

●家政服务——有偿服务

●家庭生活教育——认清家庭角色

●儿童照顾服务——照看

台湾

●经济协助——辅助困难家庭获取经济资源

●心理治疗——角色认知混乱

●社会的服务——寻求资源,加强社会适应

●制度配合——社区服务网格化

大陆内地家庭社会工作内容

传统家庭服务

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与培训,家庭救助,家庭心理辅导

●专业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救助——经济

●家庭咨询与治疗——问题

●亲职辅导——家长

●家庭服务——综合性、多方面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进程

(一)欧美家庭社会工作

●由慈善作为源头——专业的机构

●法国1663年慈善女儿社,英国1869年慈善会社

●美国于1877年慈善组织会社

(二)香港

●1951年的妇孺保障法例,成立社会福利办事处,1965年办事处的成立,家庭服务部的

成立,推进了家庭服务的发展。

(三)大陆社会工作发展

●正式机构:妇联、民政、社区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离婚高潮

●单位制时代思想工作为主

●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变迁

●1990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政策的发展为家庭社会工作的孕育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高校1988年,在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专业

●民间春雷行动

总结

欧美国家:

●1869年英国成立慈善会社;1877年美国成立慈善会社。1919年德国成立婚姻与性问题

咨询中心;1930年美国家庭关系协会等;1950年系统性组织性服务机构出现发展,专业家庭治疗职业化。

我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学开设有家政课程

● 50年代取消

●政府机构主导家庭工作

●今年家庭治疗形成家庭心理辅导潮流

四、家庭社会工作特征

(一)由个人问题而引出家庭问题

(二)从家庭的整体角度去观察个人、理解个人

(三)家庭社会工作者与家庭建立的关系是平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五、家庭社会工作的原则和理念

(一)关注家庭需求原则

(二)家庭介入的情景化原则

(三)优势与增能原则

(四)家庭介入个别化原则

六、家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一)支持者(二)教育者(三)能者(四)咨询者(五)协调者(六)动员者(七)倡导者

七、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视角

(一)家庭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

(二)专业性的家庭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第三讲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介绍

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一)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

●20世纪30年代萌芽希尔和汉森建构基础

●20世纪50年代运用到家庭社会工作研究中

●20世纪60——70年代兴盛

●代表人物:

●希尔,杜瓦尔,埃多斯,格里克,罗杰斯等,

(二)理论假设

●人是行动者,也是反应者

●家庭成员的增加和减少是互动的重要表现

●家人在同一场景中的互动与家人在不同场景的中互动

●家庭急速的变动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八阶段分析(杜瓦尔Evelyn M.Duvall,1957)

1.未有小孩的已婚夫妇阶段,大约2年左右;

2.养育幼儿阶段(第一个小孩未满30个月),约2年半

3.有学龄前儿童的阶段(第一个小孩子年龄在2.5至5岁之间),大约3年半左右;

4.有学龄儿童的阶段(第一个孩子年龄在6--12岁之间),大约7年左右;

5.有青少年子女在家阶段(第一个孩子年龄在13岁至20岁之间),大约也是7年左右;

6.子女离家的阶段(第一个孩子离家到幼儿离家),大约8年左右;

7.中年父母阶段(空巢到退休),大约15年左右;

8.老年阶段或鳏寡阶段(自退休到死亡),大约10至15年左右。

(二)五阶段划分法

第一阶段:新婚期(2年左右),从结婚到生育第一个孩子

第二阶段:育儿期(5至6年),从生第一个孩子至最后一个孩子上小学

第三阶段:教育期(15年左右),从孩子入小学至孩子独立

第四阶段:向老期(20年左右),子女相继离家

第五阶段:孤老期(10至15年),夫妻中只剩一人,直至该家庭生命终结

三、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

(一)八阶段的任务

●新婚期(没有孩子)发展相互满足的婚姻生活;怀孕及即将成为父母的适应;适应彼此

的亲戚网络

●育儿期(从第一个子女出生到该子女两岁半)适应新生子女的诞生、成长;发展一个可

以满足的双亲、新生儿的家

●学龄前期(从第一个子女两岁半到该子女六岁)以激发性、成长方式适应学龄前期子

女的重要需求;充沛的精力适应及因对子女需求,父母因此缺乏隐私

●学龄期(从第一个子女六岁到该子女十三岁)有学龄子女的家庭以建设性方法适应社区

的生活;鼓励子女教育上的成就

●青少年时期(从第一个子女十三岁到该子女二十岁):青少年在自由及责任之间取得

平衡;发展中年父母(子女已成年)的兴趣和工作

●空巢期(从第一个子女到最后一个子女陆续离家):成年子女离家就业、服兵役、上

大学、另组新家庭等;维护支持性家庭关系

●中年父母期(空巢到退休):新的婚姻关系重建;维护老的及年幼的亲属关系

●老年家庭成员(退休到双亲死亡):因对丧偶及独处;亲近家人或适应老年生活;适

应退休生活

(二)五阶段的任务

新婚期:婚姻系统的形成及整合,夫妻角色的认定,姻亲关系

育儿期:父母角色的认定,家庭财政、家务劳动等分工或协作,职业与家庭之间的精力分配

教育期:亲子关系的调整,夫妻情感的深化发展

向老期:接受子女已独立、离家的现实,婚姻关系的再调整

孤老期:面对自己及配偶的衰老与死亡,安排晚年充实的生活,体味人生的意义四、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解析的局限

●(一)时序结构(二)关系结构(三)功能结构

●(一)理想化的道德性

●(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三)区域的特定性

五、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

●(一)评估——发展阶段

●(二)介入——特殊化原则

●(三)处理——资源的针对性

二、家庭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的基本假设

1 .整体与部分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聚合性趋势

二者是动态的的稳定与平衡

整体与部分既有脉络特质也有各自特性、

二者是互相影响互为条件

2 .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的界限——刚性缺乏弹性

开放系统的界限弹性与柔性可以形成一个回馈圈

(二)家庭系统

● 1 .家庭系统的构成

●家庭由系统组成配偶、亲子、手足

●家庭由个人组成

● 2 .家庭系统的两种基本机制

●改变机制

●平衡机制

● 3 .家庭系统的运作秩序

(三)社会环境与家庭系统

●1.家庭生态系统

●社会环境

●物质环境

●2.制度与政策对家庭的影响

● 3 .社会网络

(四)系统理论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1、边界

家庭与其他家庭或其他外部社会单位的界线

2.沟通方式

3.家庭结构

三、功能主义理论

●(一)家庭的功能

● 1.成员的社会化

●家庭是首属群体,

●先赋性地位的获得

●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场所

● 2.情感功能的满足

● 3.性规则的制度化

●后代延续的合法性

●子代社会身份的合法来源

(二)功能主义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

● 1.家庭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关系

● 2.家庭大系统与家庭子系统的关系

● 3.家庭与人格的关系

功能论视野中的家庭

● 1.家庭是平静的、被动的,是社会平衡的一部分

● 2.家庭是永恒的生活场所,成员的财富、身份都是代代相传的

第四讲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下

四、社会冲突理论

(一)冲突理论的基本观点

1.家庭中的冲突是自然、不可避免的

2.家庭是作为社会组织蕴含着潜在的和事实上的冲突

3.人们的观念不是教养的,而是差异性的冲突中形成的(二)冲突理论视角下的家庭内部不平等与冲突

1 .冲突论关于家庭内部不平等的观点

2 .女性主义关于家庭内部不平等的观点

3 .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内部不平等的观点

(三)社会冲突理论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

1.冲突的安全阀刘易斯?科赛

释放紧张能量

加快适应过程

修正不合理的家庭关系

2.控制家庭冲突的强度和冲突烈度

夫妻暴力——家庭解体

血缘暴力——消解家庭对社会的正向功能

家庭暴力后果——人格扭曲

五、家庭危机理论

●(一)家庭危机的概念

●指作为家庭的基本组织形态,家庭现象引起家庭构成组织●的不调和、和家庭功能障碍的现象。固有的功能、家庭成员●责任义务的实行、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目标、家庭内部正常●人际关系的维持衰退,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冲突、对立分化,●人性梳理,异常等

(二)家庭危机的原因

● 1.外在因素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

● 2.内在因素

●家庭成员的身体、生理

●家庭成员的人格条件

●家庭的经济条件

●家庭的社会条件

●家庭结构

●家庭功能条件

(三)家庭危机理论对于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

● 1.充分认识家庭内外因素的出现,辩证看待

● 2.充分考虑引致家庭危机的因素之间的复合连锁作用

● 3.重点关注家庭内部因素的变迁

讨论:

●婚姻危机的应对

●婚前如何预防危机

第五讲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一)

一、家庭治疗发展历程:

●(一)创始人及其相关理论基础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人类学家贝特森教授

●儿童精神病学家阿克曼教授,

奠定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

●(1)精神分析治疗范围的扩展,将精神分析的治疗范围扩展到处理全面性的情绪困扰问

题,包括家庭问题;

● (2)一般系统理论的引入,强调部分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交互影响的整体;

● (3)家庭动力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的探索;鲍恩的共生母子关系

● (4)儿童辅导运动的发展;

●(5)婚姻辅导的发展;

●(6)团体治疗技术的发展。

(二)家庭治疗理论的发展历程

● 1.家庭治疗的探索期20世纪50年至60年代初

●杰克逊——心智治疗中心

●贝尔(John Bell)将家庭治疗分解成一系列阶段

●阿克曼——家庭研究所

●鲍恩——母子间的共生关系

●1957年,美国精神卫生学家联合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召开家庭治疗议。

●1961年,哈利(JayHaley)与阿克曼共同创办了《家庭过程》

2.家庭治疗发展的黄金期 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

●三个经典流派

●1960年代以帕罗?阿尔托小组创立的沟通模式为代表,代表性书籍是

●《人类沟通的语言学》、《联合家庭治疗》

●1970年代属于米纽钦他所创建的结构式家庭治疗

●《家庭与家庭治疗》Family and Family Therapy)

●1980年代的家庭治疗发展则以策略式家庭治疗的发展为代表《改变《问题解决治疗》

(《矛盾与反矛盾》)

3. 后现代家庭治疗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

●强调心理现象的建构性和心理学知识的相对性。

●其次是女性主义对家庭治疗的质疑

二、家庭治疗的概念

●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的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

●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

●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

●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特点:

● 1.是以家庭而非个人作为治疗单位的。

● 2.家庭治疗的目标和焦点在于改变家庭内部不良的互动结构和家庭成员间不了的互动

方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个人以及家庭问题。

● 3.家庭治疗注重家庭此时的情景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互动的实际过程,并刻意引导家庭向

积极的方向改变。

●家庭成员间的座位的远近、答话的先后,话题的主导权问题

● 4.家庭治疗以心理学、家庭社会学以及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为指导

三、家庭治疗的原则

● 1.中立原则

● 2.循环提问原则

● 3.积极赋议原则

四、家庭治疗师的角色和价值规范

● 1.促进家庭转变的推动者

● 2.提供咨询和辅导的教导者

● 3.链接求助家庭和有关社会机构的协调者

● 4.广泛发动社会资源求助家庭的组织者

● 5.对求助家庭表示理解和和支持的联盟者

五、家庭治疗的一般过程

●(一)结案

●是指治疗师初次与求助家庭接触。

●与家庭建立的专业的信赖关系,达成工作协议;了解家庭及

●其问题的全貌,以决定是否属于家庭治疗的适应范围;进行

●初步的介入治疗。

(二)治疗

●探索,

●诊断,

●介入改变。

注意事项:

●治疗师的角色转变

●注意家庭的领悟能力和家庭的承受力

●目标导向

●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结案

任务:

●一是对整体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给家庭和治疗师一个交代;

●二是要消除家庭对于治疗师的热心理依赖,推动家庭进入自我该、自我支持阶段。

注意事项:

●其一,要逐渐延长两次会谈之间的间隔时间,

●其二,结案时候要坚决果断,

●其三,引导家庭有准备的面对将来

●其四,治疗师要及时从这个家庭中饭抽身出来

●最后要随访评定

●第六讲结构式家庭治疗

一、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观点

●(一)基本假设

●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个组织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家庭动力和家人之间的

交往结构,可以使个别成员的症状好转或者消失,家庭治疗的目标是帮助家庭认清并解除阻挠家庭功能发挥的不良结构,代之以健全的结构。

(二)核心概念

●家庭结构、家庭次系统、界线

●家庭结构是指一组无形的功能性需求,家庭成员借此建立他们的互动模式,家

庭是一个借由互动模式运作的系统。这些重复出现的互动模式建立了如何、什么时候以及和跟谁相互连接。

●家庭次系统是家庭大系统中根据性别,功能、角色和代际不同而分成的比整体小

的次级系统,兄弟姐妹系统。

●界线是指家庭与外界、家庭各个此系统之间以及个别成员之间存在着的边界。次

系统的界线指的是谁能加入以及如何加入的规则。

二、常见的家庭图

三、常见的不良家庭结构与家庭问题●(一)纠缠与疏离

●(二)联合对抗

●(三)三角缠

●(四)倒三角

●(五)越俎代庖

●祖孙三代的家庭中

●(六)混沌一片

四、结构式家庭的治疗基本过程

●(一)加入

●是治疗师用来建立治疗系统和定位自己为领导者的过程和方法,结构式家庭治疗师的两

大任务是:适应和领导

●自我调适

●技巧:维护、追查、模仿等。

●(二)诊断

目标是收集足够的资料去了解整个家庭功能失调的地方和原因。家庭的基本情况,整个家庭的结构,家庭系统改变的弹性和能力,家庭生活环境,家庭发展的历史和生命周期,家人的表征问题和家庭系统惯用的交往方式的关系。

●注意的问题:

●结构的互补性,

●结构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结构与过程的关系

●(三)介入

●重构家庭

●工作目标:

●改变家庭对问题的定义

●挑战家庭的结构

●挑战家庭的世界观

五、常用的家庭治疗技巧

●(一)维护

●顺应技巧

●(二)追查

●(三)模拟

●(四)重构

●(五)重演

●(六)平衡与打破平衡

●(七)现实化

●(八)划分界线

●(九)运用症状

●(十)指定任务

●(十一)集中焦点

●(十二)导致强烈的感受

●(十三)似是而非的介入

六、治疗师的角色

●近距离的密切参与

●中距离的适度参与

●远距离的抽离

结论

●结构式治疗是一种行动治疗,而非解释性或者分

●析治疗,它注重家庭成员的互动之中的家庭结构的重构。

●第八讲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一、基本理念

●人性本善论

●以人为本

●沟通过程

二、家庭沟通的影响因素

● 1.自尊

●人对自己的评价、界定和认同

●较高的自尊——较高的内在安全感

●自尊低——依赖性强

●丢自尊具有传染性

● 2.家庭沟通模式

●良性沟通方式——表里一致

●能同时顾及自己、其他人和所处情境的沟通方式

●三个方面:

●我们自己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友善对待别人的感受

●区别不同的情境及其适合的做法

不良沟通方法——表里不一

讨好型忽略自己,欠缺安全感

我的生存取决于别人对我的照顾和保护,我必须取得别人的欢心才能换取这些照顾和保护指责型忽略别人内心缺乏安全感

攻击是最好的防御,我要先攻击被人,免得他们看见我的弱点

超理性型强调理性和客观分析忽视感情

我的生存取决于别人佩服我理性分析的能力,情感是多余和危险的我必须用理性来克制自己和别人的感觉。

打岔型逃避责任缺乏安全感

3.家庭规则

●家庭规则的具体性与原则性

●家庭规则的弹性与矛盾性

●家庭规则的人性化与非人性化

三、治疗方法与技巧

● 1.治疗策略

●注重家人的成长而非解决问题

●治疗师的角色:妥协的协调员与成长的导引者

●注重过程而非内容

●即不是家庭发生了什么,而是家庭互动如何助长问题

●治疗师需要打破恶性循环

●注重让家庭获得新经验而非消除旧经验

●注重滋润而非强迫

●治疗就是教育

2.治疗过程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接触期

●获得当事人信任

●观察当事人家庭互动方式

●对当事人家庭的回馈

●第一人称叙述,描述经验,示范沟通,鼓励不同观点表达

●第二阶段——蜕变期

●醒觉——接受——经验(改变)

●醒觉对现状的认识

●接受承认现状,不再逃避

●连接—重建家庭感情上的联系

●引导-说出正面动机

●澄清——沟通

●对质——反省

3.治疗中的有效模式

●沟通游戏

●模拟家庭会谈

●家庭塑像

●家庭压力芭蕾舞

●自我循环

●家庭重塑等

四、治疗师与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特色

● 1.治疗师角色

●连接者角色

●中介者角色

●支持者角色

2.特色

●注重个人由内而外的改变

●注重家庭中的沟通过程,不限定解决问题的方式

●改变设计多个层面,是完整的改变

●基本信念是对人的尊重和信任

●注重情绪的疏导,注重经验和人文关怀。

●第九讲家庭治疗的其他理论流派介绍

一、德国家庭系统式的家庭治疗

●(一)概述

●系统论和控制论为理论基础,将人际互动视为与精神疾病相关。着眼于人际间的信息交

流来建构有建设性的心理和人际现实。家庭是一个可以调节的自稳系统,家庭具有内在解释,即每个成员都有自己认识事务的模式。家庭部分元素发生变化会引致其他部分发生变化。

●围绕症状找出家庭规则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加以扰动促成症状消失

(二)系统式家庭治疗技术

● 1.扰动式提问技术

●循环提问

●差异性提问

●假设式提问

● 2.家庭作业技术

●悖论

●单双日作业

●计秘密红帐

●角色互换

●水枪射击

(三)系统家庭式治疗特色

● 1.建立假设

● 2.循环提问

● 3.重视患者及其家庭对病症的及行为的赋义以及治疗师的积极赋义和改释

● 4.保持中立

● 5.共情取向

● 6.资源取向的立场

二、其他模式介绍

●(一)鲍温家庭系统理论

●八个核心概念

●自我分化

●家庭投射过程

●数代相传

●兄弟姐妹位置

●三角关系

●核心家庭情绪系统

●情绪割裂

●社会倒退

(二)行为主义家庭治疗

●着眼于可观察到的家庭成员间的行为表现,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具体的行为改善目标和

促进进度。充分运用学习原则,通过给与适当奖赏或者惩罚,促进家庭成员的改变。

●行为矫正技术——实证疗法

●认知带来行为改变——行为疗法

(三)功能性家庭治疗法 Functional Family Therapy

●从家庭功能方面的满足或者缺失及行为所满足的家庭功能方面来理解和解释家庭成员

的问题行为,并依此来选择治疗策略。

(四)策略性家庭治疗 Strategic Approach

●强调有计划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变化。其着眼点在于准确评估问题的症结所在,订

立清晰的工作目标策划有层次有次序的有效策略,对症下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步骤性与策略性

●策略包括:

●重构问题

●重贴标签

●直截了当

●似是而非

●第十讲家庭过程

一、择偶

●选择谁做配偶?

●温琦—需要互补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柯尔科霍夫、戴维斯—过滤理论

●墨斯登—第三种序列解释

●刺激——价值——角色

择偶的基本原则

●一是同类性原则

●二是对等性原则

●三是互补性原则

二、现代人的择偶标准?

●眼缘?

●利益?

●政治?

三、择偶与约会

● 1.如何在初次约会中约会对方

● 2.约会的内容如何设计

● 3.怎样达到对对方的完全了解

● 4.如何认识性在约会中的作用

四、恋爱

● 1.爱情的萌动

● 2.试探和表述

● 3.热恋

● 4.平和恋爱期

● 5.进入婚姻或者分手

五、家庭

●(一)家庭过程

● 1.新婚期

● 2.育儿期

● 3.有学龄儿童期

● 4.有青少年子女期

● 5.空巢期

● 6.孤老期

六、老年及空巢家庭的辅导

●(一)老年家庭婚姻

● 1.老年婚姻

● 2.老年人婚姻满意度高

● 3.老年人离婚和再婚率低

●(二)老年家庭结构

● 1.主干家庭

● 2.核心家庭

●分而不离:经济,生活、情感

●(三)空巢家庭

● 1.空巢家庭概念

●杜瓦尔提出1977年提出

● 2.空巢期提前到来

● 3.空巢家庭问题

●(1)生活无助

●(2)情感空洞

●(3)心理灰色

● (4)死难善终

(四)空巢家庭的辅导

● 1.老年人的自我照料

●老年人的自助互助

● 2.家庭支持是基础

● 3.社区服务是现实

●居家养老+社区服务

●第十讲家庭危机及其应对

一、婚姻问题及其预防

●婚姻问题:

广义:所有影响家庭功能正常发挥的问题。

狭义:仅指影响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问题。

1.不同生命周期的婚姻家庭压力源

2.婚姻冲突与危机

●婚姻冲突的因素:

●内在:夫妻双方自身因素

●外在:夫妻双发之外的社会环境因素

●城乡婚姻冲突的异同点:

●共同点:家务、子女教养、经济,婆媳关系,一方的不良习性

●差异:

●城市夫妻感情的调试问题。婚姻质量成为婚姻冲突的重点

●农村:婚姻基础不牢,感情淡漠,道德品质问题;恶习不改,凑合维持型家庭。

●妇女的社会地位不高,缺乏财产支配,如土地等、,房屋等

三、预防危机-婚前准备

● 1.审视双方的性格

● 2.促进有效沟通

● 3.学习处理冲突

● 4.了解婚姻的期望

● 5.认识夫妻角色及分工

● 6.性和生育计划安排

●7.家庭财务预算安排

●8.重视双方的姻亲关系

四、婚姻生活中的夫妻关系调试

● 1.重视磨合期的调整与适应

● 2.呵护感情----保持长久的感情生活

● 3.互敬互谅---构建良性的婚姻沟通模式

● 4.调整预期值----让婚姻维持生命

● 5.护诚互信---构建诚实的夫妻关系

六、家庭暴力

● 1.家庭暴力的界定及特征

●家庭内的暴力表现为人身虐待,往往一再重复发生,并与精神折磨,忽视基本需要和

性骚扰等行为相互相关,暴行一般发生在有抚养关系的最亲近的家庭单位内,使受害者遭受严重的伤害,一再发生的暴行应于偶尔发生的暴行相区分,偶然发生的暴行如果不紧急干预,这种行为往往会一再重复发生并趋于严重。————联合国的界定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一切形式的不法侵害行为————我国新婚姻法

规定

家庭暴力的类型:

●身体暴力

●性的暴力

●精神暴力

家庭暴力的特征

●隐蔽性高

●私人事务的屏蔽性造就了家暴的隐蔽性

●再发率高

●危害严重

●受害者身体心理的直接伤害

●侵犯了人权

●家庭破裂

●影响到未成年子女的成长

●影响社会稳定

2.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性别不平等意识惯性是家暴的深层次原因

● (2)家庭内部的不平等资源分配关系是家暴重要原因

●(3)家庭成员的背景差异产生的对立情绪是家暴的重要媒介

●(4)家庭成员对于家庭现状合理性的认识分歧是家暴现实起因

●(5)社会干预和社会控制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家暴外部因素。

3.家社会工作对于庭暴力介入途径

●(1)应当与当事人建立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2)充当受害者和社会支持网络之间的链接者

●(3)进行心理辅导

●(4)教导个人权利的观念,应对家暴的技巧

●(5)协助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根除家暴产生的源泉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苏某,农村户口,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家人对他宠爱有加。初中毕业之后苏某就进入社会,在外面闯荡了几年。20岁时和本村茹某结婚,因未到结婚年龄,所以先在村里举行仪式,两年之后领结婚证。苏某婚后两年,妻子茹某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儿一女女。苏某婚后主要在村附近的小工厂上班,妻子茹某无业在家,主要负责养育孩子,照顾老人。可是苏某对养育孩子没有兴趣,下班回到家看电视,和别人玩牌,从来不主动看管孩子,一遇到孩子哭叫,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妻子和其因为此种事情争吵过多次,可是苏某没有丝毫改变,并且妻子发现最近苏某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 【问题】 1.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你,请对苏某的问题进行分析。 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你认为该如何进行介入,请列出简要的介入策略。 3.在为苏某一家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些什么? 【问题解析要点】 1.从案例的情况来看,苏某主要有以下问题: (1)个人方面:家里唯一的儿子且从小受宠,文化水平较低且能力一般。 (2)家庭方面:结婚年龄过早,和妻子容易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夫妻感情略有摩擦;在对待孩子教养方面,缺乏教养孩子的能力和技巧。 (3)生活方面:个人能力较差,工作一般,一人承担抚养家庭的重担,压力较大。 2.对于苏某可以采取如下的介入策略: (1)对苏某进行心理辅导。苏某结婚年龄过早,所以导致苏某对象子的降生完全没有做好角色转换,所以苏某还沉浸在个人的自由享受上,没有担负其照顾孩子的责任。所以,对苏某要进行心理调适,并且协助他进行角色转换。 (2)对苏某和妻子进行联合辅导,让两人在交谈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改善夫妻关系。 (3)组织村里的年轻夫妻组成亲子教育小组,邀请苏某一家参加。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邀请教育专家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技巧等进行介绍,让苏某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3.在为苏某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处理好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态度,尊重服务对象自己的选择。 (2)家庭社会工作者要具有成熟的婚姻家庭观,掌握家庭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3)以开放的态度倾听家庭成员的观点和理由。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一、案例 这就是一个重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包括:41岁的父亲、31岁的继母、16岁的女儿小佳与与小佳同父异母的7岁的妹妹。 正在读高一的小佳,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差,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与自虐倾向。小佳原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加上父亲有“婚外情”并生有一私生女,最终父母在一年前离异。父亲在离婚后不久就与曾经的“婚外情女主角”结婚。此后小佳与父亲、继母与一直没有曝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生活在一起。面对背叛母亲的父亲、破坏自己原有家庭的继母与与自己抢夺父爱的妹妹,作为曾经的宠儿,小佳无法适应与接受家庭如此大的变化,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不稳定,心理更加敏感与脆弱还伴有严重的自虐倾向,经常用小刀将自己割伤,她曾坦言“在瞧着血液从身体中流出的时候,内心的恨、愤怒、嫉妒才会暂时得到缓解。”她一直以敌对的态度对待现在的家人,甚至拳脚相向。 在原有的家庭中,父亲经常借口工作忙不归家,即便回家也很少与母亲及小佳交流。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父亲仅仅以满足女儿在物质上要求为目标。在当前的家庭里,父亲对女儿小佳深感愧疚,更加想要弥补她,但也只就是在物质上的“宠爱”,感情上的溺爱与骄纵。可面对小佳的变化尤其就是其自虐倾向,父亲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就是好。 继母在现在的家庭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经常成为小佳攻击的对象。虽然她已尽力的满足小佳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但却发现很难与小佳进行良好沟通与友好相处。 二、对问题的界定 该重组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情绪问题。小佳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冲动时有自我伤害行为,有轻微暴力倾向。 (二)小佳的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表现差。 (三)亲子关系问题。小佳与父亲、继母之间沟通不良,冲突不断。父亲与继母都想对小佳好,但都仅仅就是对其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其精神与内心的情感需要。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一、案例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年近三十岁。丈夫长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他经常抽烟喝酒,并且有赌博的爱好。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包揽了家中种地、养猪、养牛所有的农活,但女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家中最后的收入并不多。另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 丽芬的公公在她丈夫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婆婆独自一人把儿子拉扯大,而且只有这一个儿子。丽芬和她的丈夫也只有一个女儿,平时都是由丽芬照顾着,所以母女的关系特别好,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因为生活负担重,并且与丈夫感情淡薄,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二、案主的问题与情景 (由此结构图可以看出,丽芬家属于主干家庭) 首先,丽芬虽是一名已婚妇女,但婚后却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受经济条件所困,丈夫外出打工,她不得不与丈夫分居两地。而丈夫又存在许多陋习,虽说外出打工是为了弥补家中经济困难问题,可是抽烟喝酒赌博的所有花销,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减少负担,反而为丽芬增加了负担。 其次,丽芬在家中承担着家庭里的所有重担,但只因为没有为家中添一个男丁,所以婆婆和丈夫都对丽芬冷眼看待,丈夫甚至对丽芬使用暴力,使丽芬心理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无力感。 再次,丽芬所处的环境是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像丽芬这样挨打,甚至是无法生男孩的妇女,都会做出负面的评价;虽然丽芬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到村子里的妇联与派出所,但均没有起作用,反而在与外部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负面的经验,加深了自己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外部环境的无力感和自卑感。 最后,对于丽芬来说,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莫过于离婚,然后独自生活,因为从丽芬的身上能看到许多资源优势,比如说丽芬能够吃苦耐劳,她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能够将家里的一切打理的仅仅有条,相对有一定的能力,并且丽芬懂法,相对于那些其他面对丈夫打骂默不出声的妇女来说,丽芬懂得如果维权。但离婚后所要面对的各种境况对于丽芬来说,困难重重,并且对女儿的成长不利,所以仍然需要慎重考虑,这些所有的原因使得丽芬无法抉

家庭社会工作 整理版三大理论

1、评述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及社会工作意义P96-100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希尔和汉森提出。目前在学术界被广泛传播和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思想是由杜瓦尔提出的。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重视家庭发展中的阶段性、家庭生活中的转折事件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家庭任务和家庭规范、不同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位置、角色的认知及其适应性调整的重要性等。 在该理论看来,对于整个家庭发展而言,家庭生活各阶段是前后延续的,其间有一种转折和衔接,后面阶段将受到前面阶段的影响;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别的发展任务,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将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家庭生活;阶段之间的转折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焦虑的时期,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 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了解有助于家庭社会工作者进行家庭评估,以便确诊个案家庭在哪种发展阶段以及这种发展阶段所可能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对那些非传统的家庭(如单亲家庭)而言,这种作用尤其明显。 此外,对于一些有残障成员的家庭而言,家里如果有生活不能自理的子女,就意味着这个家庭始终处于养育期,父母扮演照顾子女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对这种家庭的介入,必须根据其特殊性的发展需求,寻求社会福利系统的介入,协助其满足家庭发展阶段的需要。 2、评述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特点P164 萨提亚所建立的一套心理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非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家庭治疗模式的核心内容同样集中在人性论。自我价值观、人的需要、家庭规则以及沟通形式等 (1)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注重个人“从内而外”的改变,这是正本清源之道。 (2)萨提亚家庭治疗法处理的是家庭中的沟通“过程”,而又不限定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家庭自己去寻求一个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式,所以适用性广。 (3)萨提亚家庭治疗法是“经验式”的。 (4)在萨提亚家庭治疗法中,改变涉及多个层面,是完整的改变。 (5)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基本信念是对人的信任和尊重,而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注重滋润和关注,因此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治疗的过程就是正面的经验,所以较少遭遇家庭的抗拒和不配合。 另外,萨提亚家庭治疗法还有注重情绪疏导、注重经验和人文关怀,注重治疗师的导演作用和经验等特征,因此,萨提亚的治疗法被有些学者归为“经验-人本主义”取向的 论述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特点及局限性P176 特点:(1)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重视增强家庭改变时的自由和能力,不强迫家庭改变,又重视治疗师的干预作用; (2)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反对对家庭的强迫和建议,尊重家庭充分的选择自由和治疗师的

395#——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模拟题个别名词解释自由发挥1 一、名词解释 1、婚姻指一男一女建立起来的以终生共同生活为目标的合法的两性结合关系。 2、家庭结构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右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3、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4、次系统 5、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错误的给出正确说法。 1、无论在何种婚姻形式中,婚外性生活都是被严格限制的。错 2、符号互动理论中的“符号”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媒介工具,它只是人的外部行为的凝聚。错 3、家庭治疗的目标和焦点是消除个人的明显外在症状。错 4、家庭暴力经常是突发性的,没有任何预兆的。错 5、亲子关系最全面,最深刻,维持的时间也最长,是家庭关系的枢纽。错 三、简答题 1、21世纪中国婚姻法会呈现哪些方面的发展趋势?填补立法空白,充实和健全现行的婚姻法 2、简述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假设。家庭关系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人是否病态的主要因素;家庭的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家庭的健康是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员是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家庭越有弹性,家庭就越有良好的功能;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具有的婚姻和亲子关系角度探讨;个人问题常和家庭的互动模式及家庭价值观有关;任何家庭小系统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家庭主要系统的改变;实务工作者介入到家庭,即成为家庭的一个新系统 3、常见的不良家庭结构与家庭问题有哪些?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越俎代庖;混沌一片; 4、再婚家庭经常会面临哪些方面的危机?再婚夫妇结合在一起后,如何面对各自的原来的前夫(妻),如何进一步相互接纳;继子(女)对继父(母)是否能够很快接纳;继子(女)对其亲生父母是否仍然感情深厚;继父(母)对前妻(夫)所生子女是否接纳,一旦继母再婚后又有其亲生子女,继父将如何处理;当自己子女又有了继父与继母,作为亲生父母感受如何;继母再嫁后所带的子女是否能够和丈夫前妻所生子女融洽相处;

家庭社会工作小组案例分析

山东建筑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家庭社会工作 实验题目小组家庭社工 专业社会工作 学号2010131166 姓名陈滨滨 班级社工102 学期2012-2013-2

一、案例背景 李飞,男,14岁,家住济南市。目前就读于历城中学,父母较早离异,父亲是残疾人(双上肢残疾和聋哑),现和父亲及祖父、祖母居住于约10平方米的一室户内,条件较为简陋。住宅周边卫生状况较差。家中经济来源较差,只靠祖父的退休金和父亲的280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因为长期和祖父、祖母及残疾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使李飞的日常交流遇到了障碍,变得较为沉默。据祖母反映,李飞经常彻夜不归,而且常和同学去网吧,打电子游戏,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经常考试不合格,最近一次彻夜不归是连续二天二夜没有回家,发生在前几天,使家人十分担心,由于祖父、祖母年龄已大,使李飞的教育成为很大困难。平时靠李飞的婶婶和叔叔教育,李飞较听叔叔和婶婶的话。 二、案例分析 根据和李飞家人以及与李飞的几次接触后,发现李飞主要的问题在以下几方面:⒈自信心不足 李飞的家庭状况是引起他出现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由于父母离异加上家中的经济条件较差,使李飞感到在与别人交流接触时会有地位差异。李飞常感到孤独,但又认为自己有很多朋友,这种自相矛盾的感觉说明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与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与沟通。在较早进行的CES-D情绪评估中,李飞的得分为40分,这是一个很高的分值,说明他有较为严重的Depression,在另一份量表中,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和一个不好的儿子,同时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他觉得悲哀,有时想哭,这些过于自卑的感觉,是导致李飞其他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⒉沟通能力缺乏 家庭的原因导致李飞没有经常可以沟通的对象,祖父、祖母经常对他进行指责,唯一让李飞感到欣慰的是婶婶的教育较为宽松,至少李飞认为可以接受,但由于住在婶婶家的时间有限,因此实际上也不可能有很多机会和婶婶交流。李飞自认为有很多好朋友,但实际上他常感到孤独,他说:“我没有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我不可以和我的朋友讲心里话----”,他没有必要的和朋友及同学沟通的技巧方法,也没有勇气。

家庭社会工作

集美大学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E07027 2.课程中文名称:家庭社会工作课程英文名称:Family Social Work 3.课程总学时:32 ,其中:讲课:28 ,实验:4 ,上机:,实习:,课外:。 4.课程学分:2 5.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 6.开课单位:政法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 7.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8.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 9.课程负责人:姚进忠 (注:课程编号、学时、学分、类型等均必须与2012版培养方案一致)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限选课。 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婚姻与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婚姻与家庭向着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与家庭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婚姻关系、家庭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学生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帮助家庭提高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对社会危机的反应机制,解决婚姻和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婚姻和家庭中的个体的潜能,使家庭健康成长。 教学要求: 1、了解和掌握几种代表性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 2、理论联系实践,掌握解决婚姻和家庭问题的理论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家庭概述 1.1家庭的涵义 1.2社会学对家庭的考察 1.3社会工作中的家庭 1.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提问、讨论、点评,讲授,PPT课件 2学时 2.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家庭的涵义;社会学对家庭考察的几个角度;社会工作实务是如何看待家庭的。 第二章家庭过程 1.1择偶 1.2结婚

企业社会工作案例

企业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一:小亚,女,12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家庭成员有父母亲,一个姐姐.姐姐读高二,寄宿在学校.小亚的父亲是私营企业家,母亲是全职太太,姐姐从小在农村长大,由奶奶照顾,很懂事,学习成绩好.生小亚时,家里经济条件好了,母亲在家做了专职主妇.因为这样,父母亲对小亚的要求更高了,从小时候起每天为其排满了学习课程,小亚的自由活动时间很少,买文具,衣服鞋子等都有妈妈或姐姐全程监督.小亚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心里很难受,在和同学逛街时买了东西她都不敢对家里人说,害怕挨批评.马上要升学考试了,小亚很害怕,不敢回家.在家长看来,小亚经常说谎,学习不主动.问题:1.小亚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哪些2.针对小亚的困境,谈谈你的介入策略中可能运用到的相关理论. 答题要点:考试大论坛1.小亚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家庭环境太压抑,升学压力太大,不敢和家里人说心里话.2.针对小亚的困境,可运用的相关理论是:(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小亚的行为放到她的家庭环境和社会中去考察,分析,理解小亚的处境;(2)结构家庭治疗法:分析小亚的家庭结构和特点,以改变小亚与家人的交往模式;(3)行为修正模式:鼓励小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到父母的认可. 案例二:2005 年,王某与丈夫离婚,闹上法庭,夫妻俩谁也不愿放弃儿子的抚养权,最后法院将儿子唐峰判给王某.离婚后.王某与前夫争着错爱儿子,经常发生两人同时在校门口争着接唐峰的情形.唐峰跟母亲回家了,父亲很失落,他只能回家给父亲打电话弥补,但电话打多了,母亲又不高兴.他的一个生日要隆重过两次.每次放学回家父母的车经常同时来接,与同伴玩的机会也没有,经常是坐母亲的车,父亲的车跟在后面.唐峰小小年龄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父爱和母爱,他开始从心里厌恶亲情,厌恶关心,开始报复:拼命花父母的钱,并逃离到外地,被父母追回后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沉默不语.一个人发呆. 问题:1.案例中唐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作为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 答题要点:1.唐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家庭关系问题:父母的过分溺爱;

单亲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 单亲家庭小组报告 案例介绍: 小冬的父母在结婚三年后有了小冬,两人事业有成,家庭和谐,本应该是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开始。但是随着两人事业不断的发展,夫妻两人都常常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和有时间去面对面地交流,更不要说陪伴小冬成长的时间了,不时还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和小冬学习的事情而发生争执。最后小冬的父母因关系不和而离异,法院将15岁的儿子小冬判给了母亲。小冬知道父母离异的消息后很伤心,起初不太愿意去接受这个事实,而且家庭的不完整,让小冬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从而导致他性格大变,变得抑郁寡欢,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小冬父母离异的事情在班里传开了,导致小冬在学校受到了同学们的歧视,被同学嘲笑为“没有爸爸的孩子”。离异后的母亲继续日常的忙碌工作,而且经常晚归,所以母子见面聊天的时间很少。然而父亲也忙于工作,原本每月要和父亲见两次面的计划也因为父亲忙于工作而取消了。小冬已经快有两个月没有见过父亲了,就连平常和母亲一起吃饭的时间也不多。小冬对此感到很失落,很不开心,但是却没有人可以诉说。而且小冬现在15岁,正值叛逆期,所以常常也会因为一些小事和母亲顶嘴。最近一次,小冬因为学习的事情和母亲大吵一架,母子进入冷战。母亲不知道该怎么办,来到了社工机构求助。 问题评估 个人层面:小冬未能接受父母离异的事实,而且父母的离异让他感到家庭不完整,自己好像是被遗弃的小孩一样,然而情绪低落,而且小冬正处于叛逆期,脾气暴躁,比较叛逆,同时也抱怨母亲没有时间陪伴自己。 家庭层面:父母的离异是这个家庭的转折期,家庭结构由父母双亲变成了母亲单亲,小冬不但不适应单亲家庭的生活,而且十分渴望家庭的重聚。由于父母都忙于工作而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小冬,导致小冬缺乏家庭温暖。而且和母亲单独生活后,也常因为生活和学习的事情和母亲吵架,导致母子关系不好。 学校及同辈层面:受到父母离异事情的影响,小冬变得沉默寡言,也无心学习,所以导致成绩下降。而且因为父母离异的事情在班里传开了,小冬在学校受

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1、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变迁、人类关系中的问题解决、人的解放和赋权以改善人的福祉。社会工作使用人的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理论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处实施干预。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是最基本的。(转引自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伦理守则) 2、社会工作专业的使命:改善人类福祉,帮助所有人满足基本的人类需求,尤其关注那些脆弱的、受压迫的、生活在贫困中的人群的需求和增权。 3、社会工作的学科特点:人们满足基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的获得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学认为这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所致,社会学认为是社会结构及其对个人的影响所致。社会工作从人与环境的接点、相互作用寻找答案,社会功能过程(social functioning)的差异是其原因。 4、社会功能过程:社会功能过程与实现个人一般的社会角色、在最接近的环境中的角色、与自我相关的角色联系在一起。这些功能包括: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满足依赖自己的人的基本需要、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人的需要包括:物质方面(食物、居所、安全、健康护理和保护),个人实现(教育、娱乐、价值、审美、成就)、情绪需要(归属感、相互关照、伙伴关系)、充分的自我概念(自信、自尊和认同)。(Barker,1995) 5、社会工作是综合性的应用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都为其提供背景信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接受系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训练,能够进行研究设计、开展数据分析、分析和评价理论基础、撰写研究报告、了解相关的技术进展。 6、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领域:社会工作专业对特定人群的需要做出反应,在广泛的领域提供服务,这些服务被集中成一个一个的专业实务领域: 1)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医院、监狱等机构中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健康照顾服务:社会工作者与医疗及其他健康服务专业人士合作,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于健康照顾领域,解决与疾病有关、或由疾病引发的社会和环境压力,这些压力导致社会功能过程和社会关系的失败。 3)学校社会工作:在学校提供社会工作服务,改善学生受教育的环境。社会工作者承担经纪人角色,促进利用资源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助学校管理者发现问题和找到问题解决方法、协助制定政策;改善父母、社区对教育的反应;在立法机构与社会机构之间建立联系,促进社会结构变迁。 4)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以国家关于社会保障的立法为基础,社会工作者是针对无家可归者、老年人、残疾人、穷人等群体的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维持服务、社会功能重建服务、政策和服务项目倡导等。 5)家庭和儿童福利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家庭和儿童服务机构开展家庭和婚姻咨询,帮助应对家庭暴力、离婚、强奸等问题,开展儿童福利服务。 6)犯罪矫正和预防:社会工作者在司法领域开展违法犯罪行为矫正和犯罪预防。社会工作的重点不是惩罚犯罪,而是帮助犯错误的人建立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模式,从而成为社会的一部分。 7)职业(工业)社会工作:在工作场所对雇员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帮助解决情绪问题、社会关系冲突和其他的个人问题。雇主和工会常常出于人道主义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发起社会工作服务。 8)社会工作与戒毒:酒精、大麻、鸦片等上瘾现象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很大危害,社会工作者参与戒毒工作,帮助成瘾者家庭改善家庭关系、支持成瘾者戒毒,帮助成瘾者解决人格和情绪上的问题、社会关系上的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可以被各种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聘用为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受聘于政府机构开展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实务,为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供专业服务。 临终关怀:全面评估家庭和个人、提供一些干预服务,帮助个人和家庭面对死亡情境。在临终关怀过程中要关注疾病体验的不同方面,包括身体的、情绪的、信仰的和一些实际的内容;提供的服务是一个包括死亡过程、死亡体验、丧失、对活着的人的后续服务的连续体。 1、普遍存在的、被大家接受的关于死亡的错误看法

家庭社会工作整理版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婚姻:指一男一女间建立起来的以终生共同生活为目标的合法的两性结合关系。 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家庭结构:就是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由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一般而言,家庭结构具有两个层面:一是指具体的人员构成,二是指家人间的互动和关系的整体模式。 主干家庭:即有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 家庭社会工作:是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来源于一般的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功能。家庭系统虽小,但功能却很复杂,,自成一体,同时也是更大的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的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家庭生命周期:表示的就是家庭从成立开始,经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着自身的控制调节机制,以便使家庭沿着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保持正常的运作方式。这种控制调节系统包括自我控制和社会控制两部分。 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他们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结构功能理论:按照帕森斯的观点,家庭的中心特点是均衡,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功能在于重新确立被外部世界打乱了的和谐均衡状态。

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内容

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内容 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和内容 家庭社会工作就是指帮助求助的家庭发展,并运用自身的及社会的资源,增强家庭日常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和解决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又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 1、为家庭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2、社会工作的对象——家庭 3、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二、家庭社会工作要注意的事项(重点) (一)把握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家庭变动 1、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与多样化 2、家庭功能重心的转移 3、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趋向 4、家庭支持网络的变化 5、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 (二)认识中国家庭工作的体系 1、正是的家庭工作机构:妇联、工会、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2、非正式的家庭工作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任务与内容 (一)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

(二)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 (三)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就爱听整体素质 二、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重点) (一)政府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内容 1、家庭救助 2、家庭生活服务 3、婚姻调解 4、家庭生活教育 5、城乡社区针对家庭开展的教育与培训 6、有关家庭的主体活动 (二)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社会工作 1、城乡贫困家庭的救济与扶助 2、家庭心理辅导 3、家庭能力建设 一、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 (一)个案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二)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三)社区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四)社会工作行政方法应用于家庭 二、家庭治疗 (一)概念与流派 1、鲍恩的家庭治疗 2、结构理论的家庭治疗 3、沟通与策略取向的家庭治疗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情况 站员姓名:小斌 性别:男性 出生年月:1998年9月19日 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小斌上初中时父母离异,因父亲在外地工作,小斌交由母亲扶养。母亲忙于工作,由外祖母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外祖母十分宠爱外孙子,父母与小斌平时交流较少。 2、生活经历 小斌一直在父母及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上小学时成绩一般,但能按时完成作业,也跟得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上初中后,父母离异,缺少对他的管教,小斌开始与学校内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来往,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2010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某职校,2011年年底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劝退。2012年1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鞍山市公安分局取保候审。 3、学校评价 小斌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但酷爱运动,体育很好。为人很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人讲究仗义,易冲动。 4、社区评价

小斌所在居委的干部反映李斌很少在社区活动,没有与社区居民发生过正面冲突。经社工、居委干部、当地民警与李斌及其母亲接触,发现李斌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悔改之意,其母也意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故居委、民警、父母、社工四方一致同意组成帮教小组,对其实行诉前考察教育。 三、个案分析与预估 1、个人因素 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 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 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2012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社工认为,在不当行为背后常常存在多种目的。人是能够自主的社会性动物,生命的主要力量就是追求优越或自我肯定。人一生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寻找归属感和自我肯定。在寻找的过程中,人会选择并运用自己觉得可以得到重视的信念、感觉及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不当行为的李斌之所以常觉得灰心、沮丧,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得到“归属”,但又希望获得父母及社会的关注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在

家庭社会工作 (2)

家庭社会工作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涵义: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 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二、家庭的特征: 1.家庭是初级社会群体:家庭成员之间互动频繁,具有直接性、面对面的 特点,并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因素;当家庭中出现矛盾时,不能武断地 以道德或法律来评判孰是孰非,更不应简单地以对某一方当事人的批评 或解散家庭来解决家庭危机。 2.家庭是一个靠某种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连接纽带一般是婚姻和 血缘,但也有收养关系、同居关系等。血缘关系最稳定。作为系统,家 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性质。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紧密,每个人的情绪 和行为都与他人息息相关,在受他人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他人。协助家 庭良性运转是社会工作者的根本目标。 3.家庭成员间有着比较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经济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有、共 享:家庭问题的解决途径往往是着眼于调整家庭的结构、协调家庭成员 间的关系、促进家庭的良性沟通。 4.家庭有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家庭有着巨大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起基础是相对稳固的。 5.家庭是一个历史性范畴。 二、家庭的意义: 1.社会方面: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组织单位,是稳定社会的重要力量、是高效的社会组织化单位、是文化传承的中国要途径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2.个人方面:家庭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报账和激励是不可或缺的;是个人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个人基本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的来源。生活在家庭中是使人达到身心健康,获得人生意义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3.资源角度:是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是人在困难时候的依赖,可以提供个人面对裱画时的应变能力。家庭成员间具有利他性关系,家庭需要责任来维系。家庭是利他性的资源提供。增加家庭资源,宣传、倡导并协助家庭成员运用家庭的资源、承担对家庭的责任,是家庭社会工作应有之意。 三、家庭治疗的概念 1.涵义: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夫妻治疗是家庭治疗中的一个特殊形式;但在婚姻治疗中,避免偏向夫妻任何一方,避免替夫妻作重大决定,避免因为同情弱者一方面一味地指责一方,用情感代替理性。 2.特点: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而不是以个人作为治疗单位: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是与其家庭、与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个人问题可能是家庭系统运转不良造成的,个人行为问题和心理困扰背后可能是整个家庭存在着的问题和困扰。正视和解决家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把整个家庭系统作为工作对象,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去理解个人。从对整个家庭关系的调整,达到对个人的辅导和治疗。

家庭社会工作

浅谈家庭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社工的介入 社会工作系08709141 吴江涛 摘要: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单位。担负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儿童社会化、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安全感等。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家庭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保障和激励,不管是对于儿童还是对于成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家庭文化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家庭在起演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作为社工,尤其是家庭社工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家庭、家庭文化、家庭问题、影响、社工介入 一、研究的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归宿。家庭作为个人进入社会的最初场所,提供了儿童社会化的基本方面,对于孩子的未来起着基础性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感觉到,家庭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如个人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建设好自己的家庭文化。恶劣的家庭文化对于个人的成长势必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家庭暴力。同时,家庭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教化和教育功能。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它不但是社会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单位,而且是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但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正逐渐从家庭向社会转移。 二、研究的目的: 家庭文化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但关系到几代人之间的感情问题,影响着家庭的和睦,而且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庭文化不仅影响着所有的家庭成员,也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能够使儿童和青少年增强抵御不良社会影响的能力,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融入程度,增加他们个人自我成长。作为社会工作者,帮助家庭成员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家庭文化的发展,促进个人的发展,进而实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三、研究的意义: 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通过个案、小组、社区以及家庭治疗的方法,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它强调以个人的问题为出发点,从而引申出家庭的问题,并从家庭的角度去观察个人、理解个人。由于家庭是个人最早接受社会化及互动最多最亲密的系统,因此对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的影响极大。而家庭中单个的家庭成员需要帮助,那么,整个家庭乃至家族都是家庭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有利于个人问题的解决,还能够帮助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从而实现家庭的和谐,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含义解释: 家庭: 对于家庭这个概念,说法众说纷纭。有些是注重家庭的生物学属性;有些则是强调家庭的社会属性。还有的学者则试图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对家庭进行界定。参考家庭与社会工作这

社工典型个案案例汇报

解开枷锁,放飞梦想 ——个案工作案例报告 一、个案背景 (一)基本资料 案主:阿辉 性别:男 年龄:14岁 (二)个案来源 案主在学校心理报纸上看过社工的介绍,主动到社工室寻找社工。 (三)背景资料 1.情绪状况。服务对象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因为成绩一直不理想,每次的测验成绩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从而担心自己的中考成绩也不理想,经常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的情绪出现。加上家庭成员给予其压力,时常会感到烦躁不安。 2.家庭资料。服务对象父亲早逝,家庭主要靠母亲来承担,抚养其姐弟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服务对象姑丈对服务对象家庭较为关心,经常为其家庭提供意见甚至做决定,服务对象犯错误或者成绩不理想时会给予教育批评。母亲和姑丈对服务对象的期望较高,希望他能考入高中,成绩不理想时会责备服务对象。母亲因为平时较忙,丢失东西时会误会服务对象,以致服务对象和母亲发生争吵。服务对象两个姐姐均在上学,比较关心服务对象的成绩,成绩不理想时会批评,但是也会提供学习辅导。 3.人际关系。该服务对象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在学校和同学的交流不多,和班级同学关系一般,平时班级里面关系较好的有两个,曾经因为和某一位同学产生误会,认为对方一直对他有意见。在家庭里面和母亲和姐姐的交流不多,最多集中在学习方面,服务对象的想法一般不会告知家庭成员,认为他们不支持,也不理解。 4.行为表现。该服务对象考试时会产生焦虑不安的状况,特别是试卷的前半部分不会做时,往往会带着紧张焦虑的心态考试,导致最后成绩更加不理想。

5.支援网络。该服务对象的母亲、姐姐以及姑丈等家庭支援网络;班级里的两位关系较好的同学,平时服务对象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问题分析 (一)理论基础 艾利斯的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萨提亚的联合家庭治疗模式非常强调家庭的沟通,她认为,家庭沟通的形式其实反映了家庭成员各自的自尊程度,沟通的不良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沟通技能的不足,而是因为家庭成员自尊程度的偏低,由此导致沟通过程中心日偏离,也就是内心所想和行为所示的背离。 (二)问题分析 1.非理性认知 服务对象因为接受家庭观念的影响,认为中学毕业后不上高中就没有前途,平时的测验成绩代表中考的成绩,所以平时考试测验不理想时,往往会认定自己已经考不上高中,自己以后就没有前途,家人也不会原谅自己等一些负面情绪。这些非理性信念往往会加剧服务对象的焦虑和紧张,过分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社工在跟进服务对象时,需要消除服务对象的这种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正确的看待考试成绩。 2.家庭沟通不良 服务对象因为家庭的情况,一直按照家庭成员的规定生活,很少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面对一些挫折时,服务对象从家庭中不能获得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得到的更多的是批评,造成服务对象内心不愿意和家庭成员沟通,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距离拉大。社工在跟进过程中要增强服务对象的沟通技能,让其能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更好的和家庭成员沟通,从而消除家庭沟通的障碍,从家庭中获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3.自信心不足 服务对象本人和家庭都给予服务对象较高的期望,但是在现实中却不断经历现实的打击,在缺少支持的情况下,服务对象的自信心在逐渐的下降,对学习和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家庭社会工作》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30020 (二)课程英文名称:Family social work (三)开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与管理 (四)课程性质: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本课程主要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内容、理论与方法。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等诸多理论来解决家庭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家庭社会工作是一门全面研究和介绍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范围、分类及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课程;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当前我国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系统掌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视角分析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重点。 (五)教学目的首先,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有关婚姻、家庭的基本概念,如: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变迁以及与此有关的家庭社会工作、家庭治疗法等基本范畴。其次,掌握家庭社会学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家庭社会学理论和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显示生活中所遇到的婚姻、家庭问题。再次,能够运用婚姻与家庭的基本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存在的各类婚姻、家庭现象,如:家庭

关系、家庭管理、家庭危机等,并从家庭社会工作角度,给出辅导的一般性建议。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部分,主要了解婚姻的涵义、形式、及锁具有的社会意义,家庭的概述和家庭的变迁历史以及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第二部分为中篇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理论与方法部分,主要描述了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第三部分为家庭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实践,指导学生用所学理论与技能深入家庭,就儿童、青少年保护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进行相对的危机处理和辅导特殊家庭。本课程旨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高年级学生思考与解决家庭个案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72学时学分数:4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婚姻概述22第二章家庭概述44第三章家庭变迁与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66第四章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22第五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与内容66第六章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66第七章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上)66第八章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下)66第九章家庭过程88第章家庭关系及其调适44第一章家庭危机及其应付88第二章特殊家庭及其辅导66第三章婚姻家庭法66总复习22合计7272 (八)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

家庭社会工作的现状和前景

家庭社会工作包括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和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两类基本内容。改善亲子关系服务的重点是关注家庭生活中的纵向关系,而改善夫妻关系服务的重点则是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横向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家庭纵向关系的改善和横向关系的改善常常交错在一起,相互影响。 (1)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是以父母亲和子女关系的改善为服务焦点,并且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家庭社会功能为目标开展的各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常见的有家庭行为学习、家庭照顾技巧训练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等。 ①家庭行为学习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对家庭中的年轻女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的服务。 ②家庭照顾技巧训练也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设计的,不过它不是针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而是针对家庭中的父母亲,尤其那些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感到困难的家长。 ③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家庭教育、技能训练和社会支持等方式综合为一体的服务活动,它最初运用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后来扩展到涉及其他健康问题的家庭,如肺结核疾病患者的家庭、学习情绪控制与管理的家庭等。 (2)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包括婚姻辅导、家庭暴力的干预等服务活动。 ①婚姻辅导是针对夫妻的婚姻状况而开展的服务活动,涉及夫妻角色的界定、扮演以及相互之间沟通交流方式的改善等。 ②家庭暴力的干预是针对家庭中的暴力现象而开展的服务活动,通常涉及妇女和儿童权益的保护,还包括对家庭施暴者的心理辅导等内容。

10.2.3我国开展的家庭服务 (1)家庭的救助和帮扶是以整个家庭作为帮助的对象,其目的是保障整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因生活变故或者意外灾害引发的特殊困难,政府也会向困难家庭发放救济金,提高困难家庭应对生活困境的能力,保障困难家庭基本的生活水平。 (2)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常见的有家庭生活教育、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等服务活动。这些家庭服务活动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目的是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促进社区的和谐。 (3)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有婚姻调解和婚姻学校等形式,其目的是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改善夫妻之间的沟通交流,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①婚姻调解是对婚姻关系出现紧张和冲突的夫妻进行调查、劝说和协商,以化解双方的矛盾,改善双方关系,使双方达成谅解,避免家庭解体。 ②婚姻学校包括新婚夫妇学校和离婚夫妇学校等,其目的是增加人们有关婚姻的知识,学习处理婚姻关系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改善人们的婚姻状况和家庭生活状况。 10.3.3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 如何准确评估受助家庭的需要以及如何有效干预受助家庭是家庭社会工作中最基本的两个问题。 (1)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在家庭评估中,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家庭结构图作为评估的工具。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