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CNIC-01560

BRIUG-0059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

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METALLOGENIC CONDITION AND REGULARITY OF INTERLAYERED OXIDATION ZONE-TYPE SANDSTONE URANIUM DEPOSIT IN SOUTHWESTERN PART OF TURPAN-HAMI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In Chinese)

中国核情报中心

China Nuclear Information Centre

CNIC-01560

BRIUG-0059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

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向伟东陈肇博陈祖伊尹金双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要

对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吐哈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和盖层充填沉积特征,划分了盆地的演化阶段和类型,并从盆地的基本构造、古气候演化、水文地质和铀源四个方面论述了该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成矿条件。对吐哈盆地西南部砂岩铀矿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通过铀-铅同位素和成矿年代学研究,证实铀成矿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和脉动性特点。对含矿岩系中的有机质的系统研究表明,有机质属腐殖型有机质,其成熟度很低,处于热演化作用的褐煤阶段。作者认为,在氧化带有机质被氧化破坏,形成可溶性的铀腐殖酸络合物淋滤进入地下水,在过渡带以腐殖酸盐的形式沉淀下来,并造成过渡带矿石中有机碳含量的增高。最后将吐哈盆地西南部以及伊犁盆地南缘的铀矿与世界上典型的砂岩型铀矿区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对比,并对在吐哈盆地和天山造山带及其两侧进一步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前景作了展望。

1

Metallogenic Condition and Regularity

of Interlayered Oxidation Zone-type Sandstone

Uranium Deposit in Southwestern Part of

Turpan-Hami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In Chinese)

XIANG Weidong CHEN Zhaobo CHEN Zuyi YIN Jinshuang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100029)

ABSTRACT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drilling evaluation in recent years show that there are very large potential resources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urpan-Hami basi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edimentary cover of the basin, the evolution stages and types of the basin are divided, and the favorable development stages for the ore-bearing form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are identified.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uranium deposits are deeply discussed from four aspects: basic tectonics, paleoclimate evolution, hydrogeology and uranium source of the region. All these have lai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accurat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uranium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uranium metallogeny is a process of long-term, multi-stage and pulsation. The authors try to ascertain the role of organic matter in concentrating uranium .The organic matter is of humic type in sandstone host-rock in the studied area, whose original mother material mainly belongs to terrestrial high plant. The maturity of the organic matter is very low, being in low-grade stage of thermal evolu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epar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uranium concentr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organic matter, and the organic matter in uranium ore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humic acid adsorption and humate. For this reason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s often increased in the geochemical redox zone in epigenetic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orth of China is of great potential for sandstone-type uranium resources.

2

3

吐哈盆地在地质构造上东西三分,即西部的吐鲁番坳陷、中部的了墩隆起和东部的哈密坳陷。吐哈盆地西南部是指吐鲁番坳陷中位于火焰山-七克台中央构造带以南,以艾丁湖斜坡区为主体的广大区域(见图1)。近几年来的区调和普查工作证实,吐哈盆地西

南部具有良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目前已控制一定规模的铀资源。

图1 吐哈盆地西南部地质略图

1——第四系;2—— 葡萄沟组;3——桃树园组;4——鄯善群;5——库木塔格组+苏巴什组;

6——吐谷鲁群;7——红山组;8——下、中侏罗统(南部水西沟群);9——上古生界;

10——下古生界;11——元古界;12——花岗斑岩;13——花岗岩;14——花岗闪长岩;

15——辉长岩、辉绿岩、辉绿玢岩;16——断裂;17——不整合接触界线;18——含铀煤型铀矿床。

1 吐哈盆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1. 1 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与基底性质

吐哈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端,在准噶尔-吐鲁番微板块之上。它处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与西伯利亚、塔里木两大板块的交汇处。其东北缘的克拉美丽-麦钦乌拉蛇绿岩带,是哈萨克斯坦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封闭于早石炭世以前;其南部的南天山-库米什-星星峡蛇绿岩带,是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缝合线,封闭于早二叠世末,两者交汇于北山地区的小黄山一带(葛肖虹等,1997);其东部紧邻中亚

大陆中新生代以来陆内会聚的挤压中心—北山构造带。吐哈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决定了中新生代以来演化的挤压性质。

盆地基底的性质与结构将直接控制和影响上覆沉积盖层的展布与岩性岩相变化。吐哈盆地既有上古生界基底,又存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这种双层基底在其北的准噶尔盆地也同样存在,并且两个盆地具有统一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1. 2盆地盖层沉积特征

吐哈盆地沉积有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陆相地层,最大沉积岩厚度逾9000 m(吴涛、赵文智等,1997;中国石油地质志,1995)。侏罗系是盆内发育最全、分布最广的一套盖层沉积。它东起哈密三道岭,西至布尔加隆起,在盆地周边以及盆地中央火焰山地区均有出露。其中以博格达南部山前台北凹陷内沉积厚度最大,层系发育最典型。该系主要为河、湖相碎屑岩和河沼、湖沼相煤系地层,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据岩性组合与古生物资料,结合相邻盆地对比,自下而上分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三间房组、七克台组及上侏罗统齐古组、喀拉扎组。下侏罗统的八道湾组、三工河组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合称为水西沟群,在盆内分布最广。该套地层既是吐哈盆地煤系及油气田重要的生、储油层,也是在盆地内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的层。

1. 3盆地演化历史及盆地类型与铀成矿阶段

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受控于所在区域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演化不同阶段的盆地原型会随着邻区构造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吴涛,赵文智(1997),葛肖虹(1995),王昌桂(1998)等对吐哈盆地的研究表明,吐哈盆地是一个多阶段、多类型盆地叠置形成的多旋回复合盆地。盆地中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盆地的发展演化息息相关,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铀源基底准备期,含矿建造沉积期和后生改造期(成矿期)三个阶段。根据盆地的基底性质、周缘各构造单元的演化和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演化,同时结合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形成的阶段性,将吐哈盆地的演化分为五个演化段: 即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前陆盆地-小型被动陆缘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前陆盆地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的再生前陆泛盆地阶段,即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建造形成期;晚侏罗世-第三纪的压拗式山间盆地发展阶段,即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期;第四纪,为盆地消亡阶段。

2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通过对吐哈盆地西南部可地浸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研究,认为要形成较大规模的层间氧化带并成矿,如下一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1) 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构造特征;

(2) 古气候演化特征;(3) 水文地质条件;(4) 沉积充填特征与沉积环境;(5) 铀源条件。其他一些因素如沉积岩层的倾角、砂泥比、岩石渗透性等,一般由上面五个因素所决定。

2. 1盆地基本构造特征与构造单元分区

在构造上吐哈盆地可东西三分,即西部为吐鲁番坳陷,中部为了墩隆起,东部为哈密坳陷。根据地质构造特征,沉降与沉积历史的差异性,可进一步将吐鲁番坳陷分为北部凹陷带、南部凹陷带与西部凸起-高隆带三个部分。盆地最大的差异体现在南北凹陷

4

带上。南部凹陷带的形成历史偏早,大规模的沉降结束亦早,因而其主发育期的沉积层位偏下,以二叠系、三叠系为主,甚至包括上石炭统。在侏罗纪以后,南部凹陷带已基本结束了盆地发展,成为北部沉降区的一个斜坡。南部凹陷带的这种构造演化背景对侏罗系中形成渗入型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的水动力系统是十分有利的。北部凹陷带形成早,但发育结束晚,集中充填了从上石炭统至第四系的完整层系,最大沉积厚度逾9000 m,其中侏罗系的埋深一般在1000 m以上,是盆地内沉积层系发育最全,厚度叠置最大的沉降带。从构造的形成、样式与分布来看,吐鲁番坳陷具有南早北晚、南简北繁与南少北多的特点。南部凹陷带内主要发育基底卷入型构造,北部凹陷带内主要发育盖层滑脱型构造,它们是自燕山运动中期以来挤压作用南弱北强的反映。北部凹陷带的盖层构造具有破坏岩层延续性,使岩层陡倾斜,继而破坏地下水渗入系统的作用,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成矿中往往被看作是不利因素。南、北凹陷带在构造特征上的这些差异是导致两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不同的重要原因。

2. 2盆地古气候演化特征

依据地层的孢粉组合,沉积物的颜色标志,岩性、煤层的发育特征,古微体植物群与动物群进行了盆地古气候的恢复,识别出中侏罗世西山窑末期是吐哈盆地古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三叠纪中晚期,古气候由炎热干旱转向温凉潮湿,陆生植物茂盛,有利于含矿建造的形成。但由于中、上三叠统现今的埋深大,且在黄山街-郝家沟期还发育一套深-半深湖相为主的细碎屑沉积组合,因而它不是可地浸砂岩铀矿的有利找矿层位。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盆地气候较晚三叠世更加潮湿、温暖,为暖温带潮湿性气候。此期河、湖、沼泽纵横分布,尤其是由于沼泽地的扩大,缺氧环境出现,为早、中侏罗世形成巨厚的煤系地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期间由于古气候条件适宜,加之三叠纪的剥蚀夷平作用,在早、中侏罗世时的构造挤压后松驰拉张环境中沉积了一套“泛盆式”沉积,其中河流相、三角洲相砂体十分发育,是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含矿建造的最佳形成时期。中侏罗世西山窑期之后,盆地古气候逐渐变得炎热干旱,水体收缩,植物衰落,以红色碎屑岩和磨拉石沉积为主。从中侏罗世晚期到第三纪,炎热干旱的古气候为含氧含铀地下水沿透水砂岩层下渗形成层间氧化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盆地内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有利的成矿期。

2. 3盆地西南部水文地质特征及其演化

吐鲁番坳陷南、北凹陷带在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存在许多差别。吐鲁番坳陷南部斜坡区侏罗系含水岩组具有发育大规模层间氧化带的有利条件;北部凹陷带侏罗系含水岩组中地下水运动处于阻滞状态,水岩作用十分缓慢。由北缘博格达山区补给的渗入淋滤水多以潜水和浅部地层中的承压水形式从侏罗系以上的透水层中流至排泄区,地表径流比较发育。但由于地层坡降大,水流速度快,而且侏罗系上覆多为红色建造,其中还原性物质少,地下水中的铀难以固定下来,直接汇入到排泄区。由于北部凹陷带沉积盖层中断裂发育,造成地下水系统相互分割或复杂化,也不利于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南部凹陷带中、下侏罗统埋藏浅;地层倾斜坡度小(倾角一般小于15°);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系统发育完善,其补给区大部分淋滤水都渗入到侏罗系中;地下水交替程度高,水岩作用活跃;故含铀含氧水承压渗入形成层间氧化带,在氧化带前锋发生铀的沉淀成矿。

5

2. 4铀源条件分析

通过对盆地南缘蚀源区铀源条件的分析,确认由上古生界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海西期花岗质岩石组成的盆地南部蚀源区基底岩石,具有良好的铀源条件,同时也具有促使铀活化迁移的地质构造背景。根据对层间氧化岩石与未蚀变岩石中铀含量的对比分析,提出盆地十红滩地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化的铀源主要来自蚀源区岩石,而含矿的主砂岩层不是后生成矿中铀的主要提供者。

3吐哈盆地西南部含矿岩系地层时代与层序地层特征

3. 1吐哈盆地西南部中、新生代地层沉积充填特征

吐哈盆地西南部(以艾丁湖斜坡区为主体)在地质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上与盆地北部(如台北凹陷)存在较大差异。盆地西南部结束大规模沉降的时间略早,侏罗纪后已基本结束盆地发展成为北部主体沉降区的一个斜坡。南部斜坡区发育中、新生界沉积盖层,各层系之间沉积间断频繁。由于觉罗塔格山中新生代整体逐步抬升,侏罗纪沉积水盆往北退缩,盆地南缘缺失侏罗系上统和白垩系,随后被第三系所超覆。

3. 2含矿岩系孢粉组合特征与地层时代

为了查明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含矿岩系所属地层的时代,对其所含孢粉化石进行了鉴定与研究,并确定为双束松粉属Pinuspollenites-云杉粉属Piceaepollenites -冠翼粉属Callialasporites组合,其对应层位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反映温湿气候。确定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含矿岩系只属侏罗系水西沟群(J

)的下部地层,

1-2

s)与西山窑组地层(J2x)缺失。

该地区水西沟群中、上部的三工河组(J

1

3. 3含矿岩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如何划分、对比和分析沉积地层的新学科。根据地震、测井、岩心和露头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知识和方法可以更科学、更精确地进行地层的划分、对比、古地理恢复以及沉积地层中有关矿产资源的预测。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根据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以及露头观测剖面,对含矿岩系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解释。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核心是建立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更精确、更科学地进行地层的划分、对比、古地理恢复以及沉积地层中有关矿产资源的预测。将沉积地层划分为层序、准层序和体系域,这是建立沉积盆地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含矿岩系属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从含矿岩系的层序发育特征看,其顶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表明含矿岩系形成的地质时间不长,其内部相对整一,没有沉积间断和侵蚀,所以将含矿岩系整体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层序上、下界面在钻孔岩心与露头剖面上均十分清楚,为区域性的构造不整合面。本区钻探揭露的主要是该层序中的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主要含矿层位均在高水位体系域。依据研究区的钻孔岩心和测井资料,在含矿岩系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中进行了准层序的划分与对比,共划分出6个准层序,并分析了各准层序的沉积特征和三维空间的变化特点。在层序、准层序划分基础上,对本区砂岩型铀矿含矿岩系的准层序级别进行了对比,建立了盆地西南部侏罗系含矿岩系的等时地层格架,确定了含矿岩系不同层位

6

中氧化带和铀矿体的空间分布与几何形态,为铀资源的准确评价和预测打下了基础。

盆地西南部十红滩地区侏罗系含矿岩系在总体上属河控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其中分流河道和沼泽沉积构成了三角洲平原亚相的主体。在含矿岩系准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分别统计了十红滩地区具代表性的16个钻孔各准层序地层单元中不同岩性层的厚度,按砾岩、粗砂岩、砂岩(包括中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泥岩、煤层五个级次分别统计在每一个准层序中的厚度,并计算出砂级岩石总厚、砾岩加粗砂岩的厚度和砂泥比。依据各准层序不同岩性层的厚度和砂泥比值的统计数据,结合准层序地层垂向变化特征,划分出以下准层序沉积微相类型:分流河道微相、沼泽及泥炭沼泽微相、天然堤微相和决口扇微相。

3. 4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中的应用

在划分准层序沉积微相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钻孔中潜水氧化带、层间氧化带、工业矿层、矿化异常的分布特点,指出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工业铀矿化主要赋存于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流河道微相中。这与分流河道沉积中砂体发育,透水性好,且与河道间泥质沉积形成的良好隔水层有关。三角洲平原亚相中的一系列分流河道可以随时间的发展而左右摆动,在平面上呈现不规则连接,形成不规则的席状砂体。席状砂体的规模一般相当大,它有利于形成大规模层间氧化带。

根据含矿岩系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成果,以准层序为基本单元,分别做出了各准层序等厚度图、砂体等厚图、粗砂岩+砾岩等厚图及沉积微相分布图,从而确定了分流河道的分布形态,为准确预测区域上层间氧化带与铀矿体的位置提供了依据。十红滩地区侏罗系含矿岩系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部,古水流方向由东向西。

吐哈盆地与伊犁盆地的侏罗系含矿岩系中煤层与后生砂岩铀矿床均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煤层也是进行地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层。煤层本身一般结构很致密,在三角洲平原相内分布稳定,是非常好的隔挡层,上、下两煤组间的以粗砂和砾岩为主的高渗透层是层间渗入水的良好通道,吐哈盆地西南部和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含矿岩系中工业铀矿体的位置均定位在此高渗透层中。

4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特征

4. 1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地质特征

4. 1. 1盆地西南部铀矿化概况

吐哈盆地已知铀矿床(点)多分布于盆地西南部,按含矿主岩可分为两大类,即含铀煤型和砂岩型。含铀煤型矿体呈似层状、透镜体状,产状与含煤地层一致。吐哈盆地西南部含铀煤型铀矿床、矿点及矿化点众多,主要的有阿拉沟矿床、苏巴什矿点、底哈尔矿点、艾丁矿化点等。该类型矿床(点)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经济价值不大。砂岩型铀矿是指赋存于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中的铀矿化,代表性的有十红滩铀矿点、白石滩铀矿点。

层间氧化带在吐哈盆地西南部侏罗系八道湾组内广泛发育。本区工业型砂岩铀矿化与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关系密切,铀矿体上下往往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层圈闭,呈卷状、似层状,赋存于层间氧化带蚀变砂岩体的前缘氧化—还原过渡带。

7

4. 1. 2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平原亚相中的分流河道砂体中。总的说来,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具有厚度大、层数多、埋藏较浅的特点。层间氧化带的形态与前锋的位置受局部构造特征、岩石渗透性、地层产状等因素的控制。十红滩地区层间氧化带的前锋形态呈不规则的蛇曲状,在剖面上层间氧化带呈叠瓦状分布。本区控矿的层间氧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按岩石的颜色(主要是由于其中铁的地球化学特征引起,可由肉眼观察岩石的颜色来确定)、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条件等的不同,分为强氧化带、弱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

4. 1. 3矿体特征及矿石的物质成分乌铀的存在形式

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工业矿体主要位于含矿岩系的辫状河道沉积中,且常在上下两个主煤层之间。铀矿体形态多样,主要呈卷状和板状。

铀矿石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砂岩和砂砾岩,矿石中含有大量碳质碎屑和浸染状黄铁矿,胶结疏松,透水性好。铀矿石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或岩屑砂岩,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和长石,含少量的云母、绿泥石、方解石、金红石、锆石等。岩石矿物碎屑分选中等、磨圆较差,多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少量褐铁矿、黄铜矿、钛铁矿等。矿石中的铀主要以铀矿物和分散吸附状态存在。

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它分布于砂质颗粒胶结物和长英质矿物的裂隙中,呈脉状、条带状和粒状;沥青铀矿含有较多的Si,Ca,P,Fe等杂质元素。分散吸附状态是本区矿石中铀存在的一种非常普遍的形式。矿石中的主要吸附剂为有机质,此外还有云母、褐铁矿、粘土矿物等。铀一般吸附在矿物晶体的表面、解理面和晶缝裂隙中。铀与吸附剂的结合不牢固,一般易被弱酸及弱碱浸出,因而有利于地浸。

4. 2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后生蚀变分带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对后生蚀变分带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U,Mo,Se,Re等变价元素在氧化还原过渡带有明显富集。U与Re在后生成矿过程中具有十分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而V,Sc与U,Mo,Se,Re(主要来自蚀源区岩石)不同,它们直接来源于含矿主岩本身。因而氧化带岩石中V和Sc淋失,其含量低于还原带未蚀变岩石,同时往往又在铀矿石中富集。

4. 3后生蚀变分带中pH,?Eh值变化特征

通过对后生蚀变分带中pH,ΔEh变化特征的分析,提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的后生蚀变分带中,由氧化带前部到过渡带pH降低,原因主要与层间氧化过程中二价铁矿物的氧化及微生物的活动有关。层间氧化过程中pH降低的幅度同时取决于砂岩中含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矿物的含量(特别是钙、镁碳酸盐的含量),因为这些矿物起着中和的作用。砂岩中如果钙、镁碳酸盐及含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的含量较高,而二价铁硫化物的含量又较少时,则在层间氧化带前锋部位地下水pH降低的效应实际上已不存在。

4. 4粘土矿物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在后生蚀变各带岩石的粘土矿物组成中,一般高岭石和蒙皂石的含量较高,二者含量之和均大于70%。绿泥石与伊利石的含量较低,且变化幅度也较小。后生蚀变各带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中均没有发现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蒙皂石等混层矿物,这与含矿

8

岩系中砂岩未经历深部埋藏作用有关。这一特点与吐哈盆地南部在侏罗纪时没有出现持续的大幅度的构造沉降,而侏罗纪后已基本上结束盆地发展而成为北部主体沉降带的一个斜坡,使得下侏罗统含矿岩系未被深埋的这一地质构造背景是一致的。在后生层间氧化各带的粘土矿物组成中,蒙皂石与高岭石含量的变化均较大,其中氧化带以蒙皂石为主,过渡带以高岭石为主,伊利石与绿泥石所占比例小,且由氧化带到过渡带它们的含量变化也很小(小于5%)。由于蒙皂石吸附铀的能力远大于高岭石,由氧化带到过渡带粘土矿物的总量也明显减少,故就粘土矿物吸附铀的能力来看,氧化带岩石要远大于过渡带矿石。总之,在过渡带铀的沉淀过程中粘土矿物的吸附作用并不起明显作用。

4. 5铀成矿年龄

对采自十红滩地区的14件富铀矿石样品进行了铀-铅同位素测定和成矿年代学研究,确定了吐哈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年龄。应用U-Pb等时线法对样品的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104 Ma(早白垩世晚期)、24 Ma(渐新世末期)和7 Ma(中新世晚期)三组铀成矿年龄。它们代表了吐哈盆地西南部十红滩地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化的三个成矿时期,表明铀的成矿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和脉动成矿的特点。24 Ma为该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化的主成矿年龄。

5 有机质与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化

铀在表生作用中,其地球化学行为与有机物质有着密切关系。在后生砂岩型铀矿床的含矿岩系中,常见炭化植物残骸,它们多沿沉积层理分布,以丝炭化和亮煤化碎屑,分散状有机物质或沥青析出物的形式产出。伊犁盆地某矿床和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点的有机碳分析都表明,以过渡带矿石中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明显高于氧化带岩石和还原带未蚀变岩石。

本文中采用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含矿岩系中的有机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有机质在后生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5. 1有机显微组分特征

有机显微组分含量的统计与类型指数的计算表明,含矿岩系的有机质类型属于腐殖

型(III型),其中腐殖III

1型和腐殖III

2

型在层位上交替出现,反映了与积水深度有关的

沉积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对钻孔剖面样品进行了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其样品控制厚度约150 m,此区间镜质体反射率变化由0.31%至0.47%,没有发现反射率随深度的变化趋势。样品平均反射率为0.37%,尚不足成熟下限,也未达到生油门限,表明有机质的演化处于未成熟阶段,只相当于煤化作用早期的暗褐煤阶段。研究区含矿岩系中有机质的成熟度低,一是因沉积物埋藏浅,上覆地层薄;二是从中生代以来的区域地温梯度低。根据Lustigova(1962)总结的煤化作用阶段与埋深、温度的关系,表明该区含矿岩系埋深不超过1 km,经历的最高温度不超过40 ℃。

5. 2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有机碳分析,氯仿沥青“A”及族组分分析,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甲烷和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干酪根元素分析及三维荧光分析等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确定了研究区

9

含矿岩系中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含矿岩系中的有机质属于腐殖型,原始母质主体部分为陆源输入;它们是在淡水湖沼环境弱氧化-弱还原条件下沉淀的;后期地层抬升剥蚀导致的次生氧化作用使部分地化指标发生变化;在细菌微生物作用下,矿石中的大分子有机质已发生强烈降解和改造,而呈现出“腐泥型”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特征,上述铀矿石中有机质的重要特征,有可能成为寻找砂岩型铀矿的有机地球化学标志。

5. 3有机质与铀矿化关系探讨

有机质在土壤、沉积物以及天然水中通常是以某些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形式存在。在表生环境中绝大多数的有机质是由腐殖质构成的。非腐殖质物质在表生介质中很容易被微生物降解。腐殖酸是腐殖质的主要组分,是一种复杂的无定形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富含在土壤、泥炭和褐煤中,色黑褐呈酸性。对土壤、泥炭及炭质页岩中腐殖质的组分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证实,腐殖酸同铀的关系最为密切(张祖还等,1984)。在地下水沿透水砂岩层渗滤过程中,由于有氧的持续供应,加之有一定密度的细菌活动,未成熟的有机质可以形成大量的腐殖酸。

铀与有机碳的相关分析表明,含矿岩系中铀含量与有机质丰度具有明显正相关性,铀的成矿富集与有机物的存在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铀与有机碳的分离实验证实,矿石中的铀不是以稳定相态的形式与有机质结合的,它主要以腐殖酸吸附或腐殖酸盐形式存在。在含矿岩系的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得出在氧化带由于有机质被氧化破坏,形成可溶性的铀腐殖酸络合物被淋滤进入地下水,在过渡带以铀腐殖酸盐和沥青铀矿的形式沉淀下来,并造成过渡带矿石中有机碳含量的增高。这一结论合理地解释了砂岩铀矿过渡带矿石中有机碳含量增高的现象,对传统的层间氧化带(卷)型砂岩铀矿的成矿机理和模式作了重要的修正。

6吐哈盆地西南部与世界上典型砂岩型铀矿区成矿条件对比

美国中西部和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是目前世界上后生砂岩型铀矿床分布最集中,储量最大的地区。了解这些地区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并与我国该类型铀矿床和产出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正确评估我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砂岩型铀矿的资源前景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对比多着眼于同一成因类型的铀矿床,故笔者将主要强调它们的差异性,并力图指出控制后生砂岩型铀矿床产出的关键地质因素。

6. 1吐哈盆地西南部与美国中西部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对比

美国中西部砂岩型铀矿床与我国吐哈盆地西南部和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床在构造背景,尤其是促使成矿的新生代构造运动的强度和铀源条件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吐哈盆地、伊犁盆地后生砂岩型铀矿床规模与之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其他一些因素,如含矿主岩的沉积环境、渗透性、有机质含量、砂体规模、岩性等方面的差异,居于从属、次要的地位,是由盆地的地质构造背景所决定的。

在吐哈盆地和伊犁盆地地区,新生代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的快速挤压,使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活动非常强烈,它主要表现为强烈的挤压缩短。与怀俄明盆地拉腊米运动的作用相比较,天山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在伊犁、吐哈等山间盆地的表现要强烈,造成地层发

10

生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推覆。而拉腊米运动在怀俄明盆地仅形成一些缓丘状的隆起和山间盆地,而盆地内的地层产状十分平缓,断裂构造也不发育。第三纪发生的强烈构造运动会破坏岩层的连续性,产生陡倾斜,这些不利于形成完善的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系统,对铀成矿应是不利的因素。使得天山造山带内的山间盆地(吐哈盆地、伊犁盆地等)产出的砂岩铀矿只能发育在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相对较弱,地层产状较平缓的南缘地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盆地砂岩型铀矿产出的潜力和规模。

与中亚及我国已知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相比较,铀源条件好是美国中西部砂岩型铀矿床的另一突出的特征,这也是怀俄明盆地区能在一些面积不大的山间盆地(如谢利盆地、温德河盆地、泡德河盆地等)内形成众多规模大且品位富的卷型铀矿床的重要原因。怀俄明盆地的卷型铀矿床都产于蚀源区有异常铀含量的岩石附近,它们通常是花岗岩或凝灰岩。

6. 2吐哈盆地西南部与中亚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的对比

中亚地区的砂岩型铀矿床在成因机制上属层间渗入作用成矿,是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它们与我国伊犁盆地、吐哈盆地的砂岩型铀矿床和美国中西部的卷型砂岩铀矿床在成因、后生蚀变以及矿化特征等方面都有许多共性。通过对比,认为它们在大地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条件与成矿作用的持续性等三方面是造成与我国伊犁盆地、吐哈盆地已探明铀资源量上差异较大的关键因素。中亚地区砂岩型铀成矿省在成矿期位于天山造山带和土伦台坪之间的过渡部位,即处于构造活动强烈的造山带和稳定的地台区之间,构造活动适度。在地台期沉积的规模巨大、产状平缓的晚白垩世-老第三纪含矿建造与成矿期中等强度的次造山作用为形成中亚巨型层间氧化带奠定了基础,而同处于天山造山带内的伊犁盆地与吐哈盆地则为褶皱带中的山间盆地,后生层间渗入成矿作用只能位于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地层产状较平缓的局部区域(如吐哈盆地和伊犁盆地南缘斜坡带),这就限制了盆地铀资源的潜力。在吐哈盆地和伊犁盆地的南缘斜坡带上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湖相泥岩的充填型式,与中亚白垩纪-老第三纪稳定的地台型沉积相比,其沉积相变化快,砂体规模相对较小,侧向延伸连续性与中亚大范围的稳定台型沉积相比要差,因而山间盆地不利于类似中亚的大规模的区域性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对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在我国寻找具备大型后生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的新地区和地段,为发现规模更大、品位更富的后生砂岩型铀矿床服务。

7对在吐哈盆地和天山造山带及其两侧进一步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前景的展望

本文对在吐哈盆地和天山造山带及其两侧的沉积盆地中进一步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前景作一简要分析和展望。除了盆地西南部外,位于哈密坳陷南部的沙尔湖-大南湖地区也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值得进一步工作。吐哈盆地在进一步找矿工作中,除了注意侏罗系煤系建造外,还应充分考虑其它层位赋矿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第三系中寻找与油气次生还原有关的后生砂岩型铀矿床。除吐哈盆地、伊犁盆地外,中国境内天山造山带中尚有库米什盆地、大小尤尔都斯盆地等,这些盆地与伊犁盆地、吐

11

哈盆地在成矿条件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如侏罗系砂体发育等,笔者认为这些盆地一些地段也有很好的铀成矿前景,如库米什盆地南部。除了天山造山带中众多的山间盆地外,天山造山带两侧的塔里木、准噶尔等大型克拉通内坳陷盆地的后生砂岩型铀成矿前景更值得研究。在找矿过程中,要总结和创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砂岩型铀矿形成与分布规律的理论和找矿方法。最后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前苏联与美国对砂岩型铀矿投入的工作量和研究程度来看,还是从我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多样化的地质条件实际出发,都显示出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找矿前景光明。

在野外工作和收集资料过程中,感谢牟长林研究员、李占双高级工程师、王剑锋高级工程师、高立宝高级工程师、权建平工程师、李占游高级工程师、贾恒高级工程师、林双幸研究员、王保群研究员、谭鸿赞高级工程师、丁忙生高级工程师等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C. K. 威尔格斯等编[美]. 徐怀大等译. 层序地层学原理.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

2 E. N. 哈什曼, S. S. 亚当斯[美]. 秦楚笛译. 陆相砂岩卷型铀矿床地质学和识别判据.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8

3 F. M. 斯温[美]. 陆相有机地球化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4P. И. 戈利得什金等[乌兹别克斯坦]. 狄永强等译. 中亚自流盆地的成矿作用.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96

5陈戴生, 王瑞英, 李胜祥等. 伊犁盆地若干远景地段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科研报告, 1995

6陈肇博. 认识形势, 统一思想, 加快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 核地质经济, 1998, 1

7黄世杰.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条件及找矿判据. 铀矿地质, 1994, 10 (1)

8李思田, 林畅松, 解习农等. 大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 地学前缘, 1995, 2 (3~4)

9吴涛, 赵文智主编. 吐哈盆地煤系油气田形成和分布.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3

11新疆油气区石油地质志(下册) 编写组编. 塔里木、吐-哈及其它主要盆地, 中国石油地质志, 卷十五.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5

12Adams S S, Cramer R T. Data-process-criteria model for roll-type uranium deposits. IAEA-TECDOC-328, 383-399, VIENNA, 1985

13Finch W.I..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summary and conclusions. IAEA-TECDOC-328, 401-408, VIENNA, 1985

14Fischer R.P.. Similarities, differences, and some genetic problems of the Wyoming and Colorado Plateau types of uranium deposits in sandstone. Economic Geology, 1970, 65: 778~784

15Galloway W E. The depositional and hydrogeologic environment of Tertiary uranium deposits, South Texas Uranium Province.

IAEA-TECDOC-328, 215-227, VIENNA, 1985

16Underhill D H. In-situ leach uranium mi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AEA-TECDOC-720, VIENNA, 1993

12

院,获硕士学位;1999年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

院取得博士学位。

XIANG Weidong: Senior engineer. Graduated from Changchun College of Geology as a M. Sc. in 1995, and received the Ph. D at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in

1999.

第九章 砂岩型铀矿床

第九章砂岩型铀矿床 概念:砂岩型铀矿床是指工业铀矿化主要产于砂岩(包括含砾砂岩、粉砂岩、泥岩)中的铀矿床。 二、成矿地质条件 1、大地构造背景条件 ■所有砂岩铀矿的产出都与沉积盆地有关。 ■铀矿化多产于邻近基底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中。 ■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多数以稳定克拉通盆地和介于相对活动褶皱造山带之间的克拉通边缘活动带。 砂岩型铀矿床的有利地质环境包含两方面的涵义即: ■主岩沉积时的相对稳定和成矿时的活化。 2、产铀盆地条件 卷状亚型砂岩铀矿成矿必须具备两个阶段: 早期赋矿砂体的形成→晚期活化构造产生→层间氧化带形成。 盆地动力学条件往往有个转化过程,常表现为: 早期弱伸展(主岩沉积时期)→晚期转为弱挤压(成矿时期),从而形成盆地双层结构 3、岩相古地理条件 砂岩型铀矿化的岩相古地理主要是河流相,滨湖三角洲相和滨海三角洲相,重要矿化多数产于河流相中 矿化多分布于辫状河所形成的岩层中。 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对铀成矿较为有利。 4、赋矿砂岩的沉积相和沉积体系条件 ■砂体的规模; ■砂体的渗透性; ■砂体间的连通性; ■砂体的成层性 从铀的成矿条件分析,有利于后生砂岩型铀矿化形成的砂体类型必须是渗透性好的层状砂体、或席状砂体、或似层状砂体、或带状砂体。 5、古气候条件 ■炎热干旱、半干旱的交替气候有利于后生铀矿床的形成。 ■蒸发作用使水中铀含量不断提高,这样高铀含量的水溶液,进入上述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或其他富含还原剂和吸附剂的岩层,经过较长时间的持续作用,就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后生铀矿床。 6、水文地质条件 ■地浸砂岩铀矿只存在于渗入方式的成矿类型中。 2)渗入水的成矿其地质条件必须具备: (1)透水岩层或构造破碎带处于开启状态 (2)成矿盆地处于相对缓慢上升过程。 (3)存在蓄水构造和滞水构造。 7、层间氧化与潜水氧化作用条件 层间氧化属成岩后的氧化,对于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潜水氧化一般发生在成岩期或紧随其后,但在盖层沉积覆盖之前。目前很多底河道型砂岩铀矿

毕业论文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引言

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 1引言 1.1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意义 1.1.1选题依据 我国已发现的铀矿主要包括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四大类型,其中砂岩型铀矿在铀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赋存在中国北方的中生代产铀盆地中,如松辽盆地、二连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伊犁盆地等。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在鄂尔多斯盆地和二连盆地先后得到突破,最近在松辽盆地的钱家店和白兴吐地段也发现了相当规模的砂岩型铀矿化。然而与面积相当的鄂尔多斯盆地相比松辽盆地的砂岩型铀矿确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目的层不同。鄂尔多斯盆地目的层为中侏罗统直罗组,它形成于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松辽盆地目的层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它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 (2)还原介质及来源不同。由于中侏罗统直罗组形成于潮湿的古气候条件下,成矿砂体自身发育炭化植物碎屑等还原物质,含原生二价铁的硫化物,所以自身还原剂容量充足,不需要借助外来还原剂作用;而上白垩统姚家组是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红层沉积,本身还原剂容量小,需要外来还原物质的加入才能形成灰色层,进而提供有利成矿砂体。 (3)成矿作用方式不同,它直接反映在矿体形态上。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铀矿体发育卷头矿体,与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相类似,铀矿体是由具有承压性质的层间含氧含铀水作用形成;松辽盆地姚家组发现的铀矿化体(铀矿体)呈板状,赋存于层间氧化带之下的灰色层内,铀矿化体(铀矿体)是含氧含铀水与深部流体及热事件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松辽盆地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和预测工作,不能盲目的套用国外或国内不同地区建立的找矿模式,而需要在分析盆地铀成矿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出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规律,建立适合自身的找矿模式。 目前为止,松辽盆地南部已经发现了钱家店铀矿床以及白兴吐铀矿床,显示了较好的成矿潜力,预示着良好的找矿前景。近年来通过对白兴吐铀矿床的研究明确了本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目的层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同时通过对矿石矿物组成及铀矿化特征的研究,发现本地区的铀成矿与我国北方其他的中生代产铀盆地所发现的铀矿床具有显著的区别,不同于传统的层间氧化成矿,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流体活动和热液蚀变作用广泛发育,具有内生和外生成因的特点,且内生成因更显著,这些矿床成因上的新认识将会为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提供新的思路。但同时以上的这些认识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归纳总结,而且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的砂岩型铀矿的成矿规律研究也没有系统的展开,所以论文以“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为题,在成矿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

第18卷 第1期铀 矿 地 质Vol.18 No.1 2002年 1月 Uranium Geology Jan. 2002 [收稿日期]2001-10-12 [作者简介]王正邦(193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1981)1983年在美国地质调查局进修。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现状与展望 王正邦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29) [摘要]本文首先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分4个阶段概要回顾了世界铀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发展 的历史,总结了基本的历史经验。其次,全面阐述了当前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的现状,对砂岩型铀矿在世界铀资源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矿床分类、时空展布特点和规律及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剖析,重点从构造条件、古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相古地理和岩性条件及铀源条件等5个方面对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3类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的评价准则进行了概括性总结。以美国和中亚两个砂岩型铀矿主产区为代表,概述了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技术方法的发展现状。最后,在展望世界铀资源供需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明确指出我国铀矿地质战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我们应采取4个方面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历史回顾;发展现状;展望和对策 [文章编号] 1000-0658(2002)01-0009-13 [中图分类号] P598 [文献标识码]C 为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对铀资源的需求,加速铀矿找矿勘查和科技工作,寻找新的铀资源基地,是我国铀矿地质战线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由于地浸砂岩型铀矿具有开采成本低、矿量大和有利于环保等优势,目前已成为世界铀矿找矿领域的主攻类型之一。鉴于我国特定的地质背景条件,该类型已成为我国铀矿勘查工作的主攻方向,也是我国铀矿地质科技工作的重点。因此,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重点,简要回顾铀矿找矿和铀矿地质科技发展的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展望其发展的趋势,对把握时代的脉搏,明确我们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抓住 关键性科技前沿问题,正确制定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研究中国问题,将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才能取得全面认识,有利于借鉴国外经验,正确进行决策。本文的目的就是重点对国外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概要分析,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并针对我们面临的挑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1 历史回顾 自1850年捷克首先把铀矿石作为主要产品开采以来,铀矿勘查和铀矿地质科技发展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漫长历程 [1] 。这一历史

某铀矿成矿因素及找矿远景浅谈

某铀矿成矿因素及找矿远景浅谈 王 * (********任公司,浙江 ** ******) 摘要:根据《核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要求,为了促进我国铀矿采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某铀矿床列入持续开发计划项目当中。矿床位于**地区某山I类远景区内,有着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较丰富的铀资源。而且在该远景区内还发现了某3矿床和某2矿点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异常点,所以,摸清某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对该矿床的开发利用和在同一远景区其他矿床、矿点的进一步找矿勘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铀矿;成矿因素;找矿远景;深远意义 A Uranium Mineralization Factors And Prospecting Vision Discussion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 proposed by “The nuclear industry 11 planning”, in order to promote our country uranium mining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uranium deposits has included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Deposit is located in one class vision region of the Luzong Kunshan area ,it has superior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rich uranium resources. And a three deposits and a two mine sites and a host of other outliers have been found from the vision in the area, therefore, finding out the conditions of a deposit mineralization and mine Vision to the developmental use of a deposit ,and further prospecting of the same vision of other deposits and mining point, ha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Uranium; Forming factors; Prospecting;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一、区域地质背景 庐枞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秦岭地槽褶皱系和中朝准地台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拗中的次级构造单元。郯庐断裂和长江构造带在本区相交。某铀矿床产于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缘黄梅尖岩体外带中侏罗统罗岭组砂岩中(见图1)。 本区地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上三迭统、中下侏罗统为一套巨厚的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发育一套巨厚的中偏碱性火山岩系,使得区域内岩浆岩极为发

国内北方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

国内北方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 国内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通常认定为山盆构造基础上的后生水氧化理论。在我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将砂岩型铀矿看成是“造山一造盆”作用后的结果[[26],其中铀的成矿演化与成矿作用经常受到造盆过程的控制。同时,造盆过程也会控制着铀、煤、盐、油、气共存的成矿系统。陈戴生[[27」认为铀矿成矿可分为后生改造型和沉积 成岩型2种类型。其中后生改造型还可再次划分成潜水氧化带型与层间氧化带型。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成矿大致可分为潜水氧化板状矿体形成阶段、层间氧化作用卷状矿体形成阶段、油气还原保矿阶段、晚期铀矿体改造叠加阶段4个阶段。对于东胜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模式国内又有了新的解释。李子颖等[[28」认为东胜铀矿经过了构造“动一静”祸合、油气与热流体改造、潜水氧化与层间演化作用的叠加等过程,这一系列的成矿模式可称为“叠合成矿模式”。铀是通过络合物形式搬运。含铀体的物化条件会随着有机质的还原作用、酸化作用和吸附作用而改变。这些变化导致络合物不稳定最终形成卸载沉淀成矿。于文斌[[29」将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成矿阶段分为富铀基底建造形成阶段、还原流体烃源岩系发育阶段、含矿主岩形成及铀预富集阶段、 层间渗入氧化主成矿阶段、铀叠加成矿阶段和油气扩散还原保护阶段6种阶段。对于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的时期界限推断,含矿的砂体沉积要比铀矿成矿年龄大很多。 夏毓亮等[[30」认为这些铀矿都是后生的,成矿时代大部分集中在上

世纪以后的古近纪和新近纪。这一结论与当时干旱地质环境背景相一致。 国内砂岩型铀矿模式试举如下两例(图4.2,图4.3。图4.2表示传统层间氧化 带砂岩型铀矿成矿观点模型图。图4.3表示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分带模型图。通过两张图的比较可以发现,图4.2并没有详细的表明宏观分带,只显示出层间氧化带的理论分带。通过图4.3可知铀矿与盆地环境是呈关联的。图4.3不仅表示有成矿物的储藏、运输及源头,同时,也表示有萃矿层和储矿层。除此之外,图4.3显示了沉积环 境的颜色呈水平分带特征。图4.3中也显示了铀源不仅来自山区深部也有来自于山区剥蚀,相对于盆地短轴61的挤压方向63为长轴的延伸方向。

赣西北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赣西北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碳硅泥岩型铀矿是我国五大铀矿类型之一,随着国内铀矿找矿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深入,赣西北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的特色和优势将日益显现。通过对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结合多年的找矿实践经验,提出了”三层两带一环境”的成矿定位因素,并对找矿远景地段进行了划分和排序。 标签:碳硅泥岩铀矿地质条件找矿方向 赣西北为华东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主要找矿基地,已落实中小型铀矿床7个,普查工作区12个,控制和探明铀矿资源储量××××吨,预期找矿潜力成果×××××吨,能达到国家铀矿资源规划”大基地”的要求,当前为国家找矿重点突破区。该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具有品位较高、规模较大、埋藏浅、易开采的特点,同时核工业矿冶系统还保留了一支相对精干的采冶队伍,目前矿源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急需资源保证。因此,深入研究赣西北地区铀矿成矿条件,规划找矿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质概况 本文所指的赣西北地区主要为九江市所管辖,总面积为28960平方公里,其中可查面积24150平方公里。根据黄汲清先生划分,其所处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为下扬子准地台,南缘与华南褶皱系接壤(图1);所处的二级构造单元,南部为江南台隆区,占地面积约23860平方公里,北部为下扬子台拗,占地面积约5100平方公里。 区内出露的地层及岩性主要有:中元古界基底变质岩,分布于本区南、北西两翼,为一套厚度巨大、变质程度较浅,以海相火山岩,火山细碎屑岩及泥砂质为主的复理石浊积岩系,面积约10750平方公里;上元古界—古生界陆相—海相沉积岩,以浅海相碳酸盐及泥砂质建造为主,面积约5750平方公里;三叠系—第三系陆相沉积岩,为断陷盆地的巨厚陆源碎屑沉积,面积约1550平方公里;第四系松散沉积及现代水面约4000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不同时代的岩浆岩—主要是花岗岩类,面积约6100平方公里,其中以晋宁和燕山为主要活动期。 区内褶皱构造分为基底褶皱和盖层褶皱,基底褶皱由双桥山地层组成,轴向呈NEE—近EW向,分布于区内的南北两侧;盖层褶皱由震旦纪至中三叠纪的各时代地层组成,其继承性较明显,主导轴向线展布与基底轴向基本一致,多为NEE-近EW向,主要分布于区内的中部。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古市—德安深断裂,郯—庐深断裂,渣津—柘林大断裂、铜鼓—罗溪(武宁)大断裂、柘林—王音铺大断裂。区内构造以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最为发育。近东西向构造主要表现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向斜盆地、凹陷带、岩浆活动带及以压性为主要特征的断裂构造带等;北北东向构造以压扭性为主要特征,表现为穿切盆地和凹陷带的断裂构造带。此外以扭性为主要特征的北西向断裂构造也较发育,但在规模上远不及前两者,形成时间也较它们晚。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CNIC-01560 BRIUG-0059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 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METALLOGENIC CONDITION AND REGULARITY OF INTERLAYERED OXIDATION ZONE-TYPE SANDSTONE URANIUM DEPOSIT IN SOUTHWESTERN PART OF TURPAN-HAMI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In Chinese) 中国核情报中心 China Nuclear Information Centre

CNIC-01560 BRIUG-0059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 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向伟东陈肇博陈祖伊尹金双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要 对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吐哈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和盖层充填沉积特征,划分了盆地的演化阶段和类型,并从盆地的基本构造、古气候演化、水文地质和铀源四个方面论述了该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成矿条件。对吐哈盆地西南部砂岩铀矿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通过铀-铅同位素和成矿年代学研究,证实铀成矿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和脉动性特点。对含矿岩系中的有机质的系统研究表明,有机质属腐殖型有机质,其成熟度很低,处于热演化作用的褐煤阶段。作者认为,在氧化带有机质被氧化破坏,形成可溶性的铀腐殖酸络合物淋滤进入地下水,在过渡带以腐殖酸盐的形式沉淀下来,并造成过渡带矿石中有机碳含量的增高。最后将吐哈盆地西南部以及伊犁盆地南缘的铀矿与世界上典型的砂岩型铀矿区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对比,并对在吐哈盆地和天山造山带及其两侧进一步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前景作了展望。 1

【报告】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关键字】报告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篇一: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3908-XX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033-XX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ZBD10001-199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3 铀矿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目的 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 3.2.1 预查 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 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2.3 详查 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对详查区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 3.2.4 勘探 是对勘探区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并通过可行性研究,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4 铀矿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工作 4.1.1 预查阶段 收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在预查区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选择一至数条路线进行的综合铀矿地质路线踏勘。 4.1.2 普查阶段 收集各种地质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铀矿成矿远景,在普查区采用

砂岩型铀矿编录细则

砂岩型铀矿编录细则(仅供参考) 编录必备:地质锤、编录刀、放大镜、钢卷尺、直尺、量角器、10%HCL溶液、编录夹、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表、2H铅笔、彩色铅笔、γ+β编录仪、数码照相机 编录前:检查钻机小班记录表,简易水文记录表,岩心箱编号,回次牌,岩心摆放顺序,大于10cm的岩心编号,拍岩心照片。 地质、水文编录: 1.泥:微细粒土状<0.004mm,手触有粘性、粘手;且无砂粒感。 2.粉砂:细砂粒状<0.06~>0.004mm,手摸有砂感;无明显砂粒,多发育有细砂纹、波纹及水平砂纹层。 3.细砂:细砂粒状<0.25~>0.06mm,手摸为砂粒状;粒度均匀、无较粗砂粒感。见水平及小型交错层理。 4.中砂:为砂粒状<0.5~>0.25mm,手摸为砂粒状;但粒度略粗、无较粗砂粒感。多见有交错层理等。 5.粗砂:为粗粒状<2.0~>0.5mm,手摸为粗粒状;但粒度较粗。多见有多种大、中型交错层理等。 6.砾:细砾<8~>2.0mm,中砾<32~>8mm,粗砾<128~>32mm,巨砾~>128mm 编录格式: 颜色+定名,层理,结构,构造,主要岩石矿物成分,胶结类型,磨圆度,分选性,渗透性,特殊夹层,岩心块度,其他(黄铁矿、结核、煤屑、沥青、碳屑、植物化石)。 1、胶结类型:泥质胶结,钙质胶结,硅质胶结,铁质胶结; 2、胶结程度:按疏松程度进行描述,如疏松,较疏松,致密; 3、胶结物含量:按泥质或钙质的百分比含量进行描述; 4、磨圆度:按岩石的形状描述,如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棱角状; 5、分选性:采用三级描述,如分选性差(某一粒级含量<50%),分选性中等(某一粒 级含量50~75%),分选性好(某一粒级含量>75%); 7、特殊夹层;铝土层,石膏薄层,煤线; 6、岩石块度与RQD值:长柱状(岩心块段>20cm),短柱状10~20cm,块状5~10cm, 碎块状2~5cm,碎屑状<2cm;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2007-12-23 15:16:31) 分类:能源矿产与环保 标签: 知识/探索 基金工程: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程(901020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工程基金资助工程(KZCX210203) 作者简介:苏建平(19702),男,甘肃甘谷人,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区域地 质及环境地质研究. 第9卷第3期 2003年9月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苏建平1 ,2,张翔2 ,3 (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21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摘要:甘肃地域广阔,北山,祁连,秦岭造山带都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

质构造演化,形成了众多不同背景,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甘肃金矿受特定的地层,岩性及岩浆,构造,变质作用的控制,可划分为北山(北山北带和南带成矿带),祁连(带),西秦岭(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成矿带)和摩天岭4个成矿区7个岩金成矿带. 控矿因素 111 矿源层 甘肃已发现的岩金矿床(点),在元古—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等地层中均 有分布,按其规模和拥有资源量首推南秦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和热水溶滤热泉型金矿,赋矿地层分别为早三叠世晚期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相高水位体系域及早,中三叠世台地斜坡相低水位体系域类复理石建造与早古生代海槽型含C泥质硅质岩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前者如南秦岭寒武—志留纪黑色岩系Au2U组合的微细粒金矿,后者如北祁连变质火山岩型,火山沉积变质型铜2金矿点(石居里沟,青羊沟)及火山沉积再造型金 矿(北祁连寒山,鹰咀山,肮脏沟,青分岭和北山地区南金山,马庄山等金矿).其他 如西秦岭地区印支—燕山期深—浅成中酸性岩浆岩外接触带热晕型金矿及北山南带以小西弓金矿为代表的古元古代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也具一定规模.大陆边缘尤其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活动强烈而广泛,上地幔及中下地壳中的Au及有用组分随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近地表)并富集形成火山沉积型矿床,或分散在火山

松软砂岩型铀矿床的地浸开采技术

中国矿业第21卷 收稿日期:2012-7-11 作者简介: 武伟(1967—),男,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浸采铀工作,E-mail :zl-2000n@https://www.360docs.net/doc/3b9724760.html, 。 1松软砂岩型铀矿床1.1 铀的富集与沉淀 砂岩型铀矿床指产于砂岩、砂砾岩等碎屑岩中的外生后成铀矿床。松软砂岩型铀矿床特指岩矿胶结疏松,颗粒之间存在孔隙,便于孔隙水流动的矿床。外生松软砂岩型铀矿床是在地球表面天然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地球化学作用产物,是地浸方法开采的重点。 砂岩型铀矿床成因上主要有两类,即层间氧化带型和潜水氧化带型。这两类矿床中的铀,来自矿床以外的岩石和矿床以及自含矿层本身及其上覆的富铀层。沉积成矿时,地层中的U 4+在富含游离氧 的地表水或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下氧化成U 6+,逐渐被淋滤出来,在天然流场的作用下沿可渗滤的地层迁移。由于地层中黄铁矿、有机质等还原性物质的不断作用,地下水中的游离氧逐渐消耗,在合适的地球化学环境下,溶解的U 6+被还原成U 4+而沉淀,产生铀的富集,形成矿石。层间氧化带铀矿床铀的富集与成矿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在含水层的岩石中存在铁的硫化物和碳酸盐[1-3]。 1.2地下水特征 矿层赋存在地下水水位以下是地浸开采的前 提,松软砂岩型铀矿床正是具备了这一必要的条件,才成为地浸采铀研究的重点。 地浸采铀发生在承压含水层或潜水中,承压含水层是处于地下水面以下,储存于任意两个弱透水层之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饱和水。典型的承压含水 摘要: 讨论了松软砂岩型铀矿床的地浸特点,及在浸出剂的作用下金属溶解到溶液中的过程。国外地浸采铀技术的应用侧重在钻孔施工和成井工艺、中子测井、浸出液处理、地下水污染治理及抽注状态动态模拟等方面;而新技术的开发则以埋藏深、地下水高矿化度的地浸开采为主。而国内地浸采铀技术的应用侧重在浸出过程溶液流动检测、碱法工艺、现场试验技术等方面;新技术的开发则以钻孔施工与成井工艺、翼部矿体和多层矿体开采为主。 关键词: 松软砂岩型;铀矿;地浸中图分类号:TL21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2)zk-0324-04 The technology of in-situ leaching uranium mining in soft sandstone-type deposit WU Wei ,JIANG Xiao-hui (Tianshan Uranium Co .,Ltd .,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Yining 835000,China ) Abstract:In this paper ,it is discussed on in-situ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ft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and the process of metal dissolved into solution under chemical action of leaching agent .The uranium mining technology emphasizes on well -drilling ,well completion technique ,neutron logging ,leaching solution handling ,the harness and preventing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on pumping and injection state ,and so on overse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mainly emphasizes on in-situ leaching mining in deep-buried-depth and high-salinity groundwater deposit .While uranium mining technology focus on in flow detection of leaching process solution ,alkaline method ,field test technology etc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mainly emphasizes on well -drilling ,well completion technology ,and the mining in wing-orebody deposit and multilayer deposit . Key words: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leaching 松软砂岩型铀矿床的地浸开采技术 武伟,蒋小辉 (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新疆伊宁835000) 第21卷增刊2012年8月 中国矿业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21,zk August 2012

江西相山铀矿田成矿地质条件

第1章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铀资源是一种军民两用的、高度敏感的战略资源,除作为核武器填料之外,也是核潜艇和核电站所需的基本原料,是发展核电的基础。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经济的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核电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改善环境和能源结构不合理情况,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和谐发展更具现实重大意义。根据国家核电发展目标,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约4%,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的大发展必然带来天然铀需求的极大增长。 充足的铀资源供给和储备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是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保障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铀矿资源勘查,确保天然铀的安全供应对顺利实施我国核电发展战略非常重要。加速铀矿找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寻找新的铀资源基地,确保天然铀的安全供应,是我国铀矿地质战线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山铀矿田位于中生代赣-杭火山岩带相山火山盆地内,是赣-杭火山岩构造带中最重要的铀矿田。相山矿田是我国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典型代表,所包含的矿床不仅数量多、储量大,而且矿化类型也比较复杂。近几年由于基础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加强,矿田地质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批新矿床被发现,老矿床不断扩大,其中邹家山矿床已跨入超大型铀矿床的行列,表明相山矿田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所以对其成矿作用特征的研究对以后的找矿工作意义重大。 1.3 相山铀矿田研究现状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富的火山岩型铀矿床,该矿床所处的相山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座落在区域性南北向长期活动的赣中南花岗岩隆起带与北东向的赣杭火山岩拗陷带复合的巨型大地构造带上。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结合部位[1-3]。 四十多年来,对相山地区进行全面深入的地质研究工作主要有三次。第一次

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摘要]钱家店铀矿床赋存于开鲁盆地上白垩统姚家组辫状河流相沉积体系中,论文经过对矿床铀矿化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机理的研究,论文认为其成矿类型归属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该矿床铀源丰富,有适宜的水文地质条件,平缓西倾的单斜地层和贯通的深大断裂,以及发育良好的辫状河流相砂体,这些都为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姚家组地层中还原组分含量相对较高,局部形成了有利于铀富集的地球化学障。泥-砂-泥岩石组合及油气提供的还原环境,对铀矿床的形成及保矿起到一定作用。近期,在钱家店凹陷北段和中部地区又有新的铀矿化发现,极大提升了该区的勘探潜力,已成为矿床今后勘探的重点区块。 [关键词]开鲁盆地;钱家店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机理;勘探潜力Geological setting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of Qianjiadian uranium deposit in Kailu basin Abstract:Qianjiandian uranium deposit occurs in the sediments of braided river system inYaojia forma-tion of Upper Cretaceous in Kailu basinResearches on mineralization features, metallogenic geology andgenesis found that the deposit falls into interlayer oxidazed sandstone typeThe deposit was formed withrichful uranium source, suitable hydrologic condition, monocline strata gently tilted westward, deeplypenetrated fault and well devoloped sandbody of braided river facesDue to the high content reductant inYaojia formation, local geochemical barrier was formed to foster uranium mineralizationAquifer of mud-stone-sandtone-mudstone combination and reductant environment caused by oil-gas play an positive role tothe formmation and reservation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Recent discovery in the north and centre part ofQianjiadian depression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 this area.

江西相山铀矿田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第 1 章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铀资源是一种军民两用的、高度敏感的战略资源,除作为核武器填料之外,也是核潜艇和核电站所需的基本原料,是发展核电的基础。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经济的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核电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改善环境和能源结构不合理情况,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和谐发展更具现实重大意义。根据国家核电发展目标,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约4%,达到4000 万千瓦。核电的大发展必然带来天然铀需求的极大增长。 充足的铀资源供给和储备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是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保障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铀矿资源勘查,确保天然铀的安全供应对顺利实施我国核电发展战略非常重要。加速铀矿找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寻找新的铀资源基地,确保天然铀的安全供应,是我国铀矿地质战线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山铀矿田位于中生代赣-杭火山岩带相山火山盆地内,是赣-杭火山岩构造带中最重要的铀矿田。相山矿田是我国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典型代表,所包含的矿床不仅数量多、储量大,而且矿化类型也比较复杂。近几年由于基础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加强,矿田地质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批新矿床被发现,老矿床不断扩大,其中邹家山矿床已跨入超大型铀矿床的行列,表明相山矿田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所以对其成矿作用特征的研究对以后的找矿工作意义重大。 1.3 相山铀矿田研究现状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富的火山岩型铀矿床,该矿床所处的相山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座落在区域性南北向长期活动的赣中南花岗岩隆起带与北东向的赣杭火山岩拗陷带复合的巨型大地构造带上。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结合部位[1-3]。

甘肃敦煌方山口钒磷铀矿床成矿规律

甘肃敦煌方山口钒磷铀矿床成矿规律 摘要:敦煌方山口大型钒磷铀矿床是一个多元素共生矿床,蕴含着丰富的钒、磷、铀等矿产资源,其中以钒矿资源尤为丰富。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方山口—双鹰山裂谷系中,层位稳定,储量大,属沉积成因。当前,加快该地区早寒武系钒矿资源的勘查、开发意义重大。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钒矿;铀钒磷矿床 Abstract:Dunhuang Yamaguchi large-size v-p-u deposit is a multi - element deposit symbiotic, rich in phosphorus, vanadium, uranium and other mineral resources, which is particularly rich in vanadium ore resources. The deposit was formed in the early Paleozoic square pass - Double Eagle mountain rift system, a stable horizon, large reserves, belongs to sedimentary origin. At present, the area in the Early Cambrian vanadium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geological features; ore genesis; vanadium; vanadium phosphorus deposits of urani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