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于心,实践于行》主题班会活动记录
感恩篇:《感恩于心 回报于行》主题班会教案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一、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来之不易,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
三、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教学过程:班主任针对班内近期出现的一些现象发言,并请同学们观看图片,了解其他人的一些生活和学习情况。
一、初步感受让学生看图片,对比自己现在身处的环境---天壤之别。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现在的优越环境也是父母付出无限艰辛得来的,我们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走进父母为我们撑起的那片天空。
班主任宣布《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开始。
二、深入认识1、学生讲动物界和人类的母爱小故事。
2、班主任在《秋日私语》的轻音乐中读家长的信《伴女同行》。
表达心声:这封信代表了一个母亲对自己女儿的心声,代表了所有父母对自己子女的心声,同时也代表了向父母一样的所有老师对自己学生的一片心声,不论何时,我们爱你们。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我们又应拿什么来报孝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C、心灵表白1、同学们自主发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2、大家把自己的心声,写在纸上,寄给自己的父母。
就算只有寥寥几百字,也是心中至深的话语。
3、蒋文月与邸静鑫同学为大家献上一篇朗诵《母亲的赞歌》听他们如何感恩。
配乐轻音乐《冬日恋歌》。
母亲的赞歌A:是您,将我带到人间教会我在成长中如何走过沟沟坎坎。
呀呀学语时,您领着我认识外面的世界;天寒地冻时,您将我的双手放入怀中温暖B:您用爱心的针,穿引耐心的线,一针一线、一针一线织就了温馨的家园那可口的菜,干净的衣服都是您的爱在悄悄蔓延A:如果我是风筝,您就是拉动风筝的线。
儿行千里母心牵,那句句叮咛、声声嘱托是对天涯游子的缕缕思念B:如果我是一条船,您就是港湾的灯塔,散发着永恒的光芒指引迷途海面的我航向安全的彼岸(合)这就是母亲的爱,她柔柔如水、轻轻如烟、深沉如海、恩重如山。
感恩在行动主题班会记录(2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感恩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对于个人品德的培养和社会和谐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我校于2023年4月20日开展了以“感恩在行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二、班会目的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班会内容(一)开场致辞班主任首先进行了简短的致辞,强调了感恩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
(二)感恩故事分享1. 同学分享: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感恩故事,如父母的无私付出、老师的悉心教导、朋友的关心帮助等。
2. 视频观看:播放了一段关于感恩的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三)感恩主题讨论1. 分组讨论: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如何将感恩落实到行动中”进行讨论。
2. 小组代表发言: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感恩实践活动1. 感恩卡片制作:鼓励同学们制作感恩卡片,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感激之情。
2. 感恩信撰写:引导学生给父母、老师或朋友写一封感恩信,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班会总结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取得的成果,并强调了感恩在行动中的重要性。
四、班会成果1. 同学们对感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感恩是一种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2. 同学们学会了将感恩落实到行动中,如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孝敬父母等。
3. 班级氛围更加和谐,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五、班会反思1. 班主任表示,本次班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继续加强感恩教育。
2.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3. 学校应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参与感恩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完整版)感恩于心行动于行1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一)——感谢你的爱活动背景:此刻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儿女,自幼被视为掌上明珠,父亲母亲对孩子百般喜爱,要什么给什么。
但是,孩子关于父亲母亲的付出并没存心识到,反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尊敬父亲母亲的现象。
个别学生不懂得珍惜学习时机的来之不易,不会与同学友善相处。
活动目标:1、经过互动交流、交流,让学生认识父亲母亲,感谢父亲母亲,学会感恩,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感恩的心能从亲人开始,推己及人,延长到老师、朋友、别人,以及社会。
3、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觉人间的亲情、友谊和恩德,在接受别人关爱、支持和救助时,给别人以回报和关爱。
活动要点:培育感恩意识,学会感恩。
活动难点:在生活中学会感恩活动准备:歌曲:《感恩的心》活动过程:(一)导入:讲话引入,浸透话题。
1、发问:在你成长的十几年里,你摔过跤、受过伤吗?当时的感觉如何?2、有资料记录,用刀把手上的肉割开,人的痛苦指数是6;往人的手指甲内钉竹签,人的疼痛指数是 7;妈妈在十几年前生你的痛苦指数是8;肝癌后期时候人的痛苦指数是10,当痛苦指数为 10的时候,人一定经过打肚冷丁才能保持。
十几年前,妈妈冒着生命危险,忍着痛苦指数是 8的难过,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
你到达的最先24小时,假如没有成年人辅助,你将死去。
你出生最先的几个月,你的爸爸妈妈每晚要起来7-8 次给你喂奶、换尿布,在这么精心的照顾下,你才能存活下来。
你是这个世界上最柔弱的生物。
要知道,一只老鼠生下来2个小时就会走路,自己找食吃,自己存活下来。
而你没有你爸爸妈妈爱你,你根本没有方法活下来。
以此引出课题《感谢你的爱》(板书)(二)、叙述故事,感觉亲情。
1、师叙述父亲母亲爱孩子的故事:下边,老师将为同学们讲诉一个发生在 5.12 汶川地震中一个真切的、催人泪下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实在汶川地震中一位罹难母亲,急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塌下来的房屋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空隙能够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爬行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先人行膜拜礼,不过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在她的身体下边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体有3、4个月大,由于母亲自体包庇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寂静的睡着,他酣睡的脸让全部在场的人感觉很暖和。
小学感恩实践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做人的基本素养。
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我校特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小学感恩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体验、感悟,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感恩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活动时间2021年9月20日至2021年10月20日四、活动内容1. 感恩主题班会各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享故事、讨论交流等形式,了解感恩的意义,体会感恩的重要性。
2. 感恩手抄报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感恩手抄报比赛,要求学生以“感恩”为主题,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比赛分为低年级组、中年级组和高年级组,评选出优秀作品。
3. 感恩故事演讲比赛举办感恩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感恩故事,传递正能量。
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评选出优秀选手。
4. 感恩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感恩实践活动,如:(1)为老师、家长洗脚:让学生为父母、老师洗脚,体验父母、老师的辛劳,学会感恩。
(2)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学生走访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为他们送去温暖。
(3)环保公益活动: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学会关爱大自然。
(4)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服务、敬老院慰问等,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5. 感恩主题征文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感恩主题征文比赛,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
比赛分为低年级组、中年级组和高年级组,评选出优秀作品。
五、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感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会了感恩。
2. 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提高。
3. 学生们关爱他人、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得到培养。
感恩我们在行动班会记录(3篇)

第1篇时间:2023年3月15日地点:班级活动室主持人:张晓琳参与人员:全体班级同学及班主任李老师一、班会背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以“感恩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本次班会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体会感恩的意义,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并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班会流程(一)暖场环节1. 播放感恩视频:主持人张晓琳播放了一段关于感恩的视频,视频中展现了父母、老师、同学在不同场景下的关爱与帮助,同学们观看后纷纷感动落泪。
2. 分享感动瞬间:同学们依次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动瞬间,有的是父母的辛勤付出,有的是老师的悉心教导,有的是同学的真诚帮助。
(二)主题演讲1. 班主任发言:李老师首先发言,她强调了感恩的重要性,指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力量。
她鼓励同学们要时刻怀揣感恩之心,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
2. 学生代表演讲:班级学生代表李明同学发表了题为《感恩的心,感恩的行动》的演讲。
他讲述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点滴感动,并表示要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三)互动环节1. 感恩卡片制作:同学们分组制作感恩卡片,将自己的感恩之情写在卡片上,并送给父母、老师或同学。
2. 感恩故事分享:同学们分享了身边的感恩故事,有的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有的分享了别人帮助自己的感人故事。
(四)总结与反思1. 主持人总结:张晓琳同学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她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感恩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将感恩之情付诸实践。
2. 同学们反思:同学们在反思环节,纷纷表示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实际行动去感恩,去回报。
三、班会成果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感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班级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心得体会:(一)张同学:“这次班会让我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我要珍惜父母的爱,努力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教案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重要性,认识到身边人的付出和关爱。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表达感恩、回报感恩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身边人的付出与关爱3. 学会感恩、表达感恩、回报感恩的方法4. 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友情的故事分享5. 实践环节:制定个人感恩计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感恩的重要性,学会表达感恩、回报感恩。
2. 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将感恩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交流,提高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分享,让学生感受关爱与感恩的力量。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制定个人感恩计划,将感恩付诸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引导学生进入感恩的主题。
2. 讲解感恩的定义与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3. 分享身边人的付出与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感恩的情感。
4. 讲解学会感恩、表达感恩、回报感恩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去做。
5. 分享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友情的故事,让学生受到启发。
6. 让学生制定个人感恩计划,将感恩付诸实践。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本次班会的感悟,重点反映自己对于感恩的认识和行动计划。
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行为,是否能够将班会内容实践出来。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感恩表现和亲子关系的变化。
七、教学资源1. 音乐:《感恩的心》2. 故事素材:关于感恩的的真实故事或寓言故事。
3. 感恩计划模板:提供给学生参考的感恩计划格式。
八、教学时间1. 班会时间:45分钟2. 课后实践:为期一周的感恩行动计划。
九、教学延伸1. 开展“感恩日记”活动,鼓励学生每天记录下至少一件感恩的事情。
2. 举办“感恩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演讲的形式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激之情。
感恩活动主题班会记录(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漠。
为了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我校决定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本次班会旨在通过讲述感恩故事、分享感恩心得、开展感恩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二、班会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班会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班会主持班主任:李老师五、班会参与人员全体师生六、班会流程1. 主持人开场李老师: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为主题的班会,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感受感恩的力量。
2. 感恩故事分享(1)学生甲分享:我曾经有一位非常关心我的老师,她在我学习上给予了很多帮助,让我懂得了感恩。
(2)学生乙分享:我的父母为了我的成长付出了很多,我一定要学会感恩,将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3. 感恩心得交流(1)学生丙:感恩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会感恩身边的人和事,珍惜他们给予我们的关爱。
(2)学生丁:感恩是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勇往直前。
4. 感恩实践活动(1)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感恩手势舞表演,以表达对父母、老师、同学的感恩之情。
(2)学生分组进行感恩卡制作,将心中的感恩之情用文字和图画表达出来。
5. 总结发言李老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感受到了感恩的力量。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关爱。
七、班会总结本次班会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为主题,通过讲述感恩故事、分享感恩心得、开展感恩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以下是本次班会的几点收获:1. 学生们对感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力量。
2. 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表达感恩之情,通过制作感恩卡、表演感恩手势舞等方式,将感恩之情传递给身边的人。
3. 学生们增强了感恩意识,纷纷表示要从现在开始,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的关爱。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教案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 引导学生学会回报,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激之情。
3. 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回报的方式与方法3. 身边的感恩实例4. 班级内的感恩活动5. 行动计划与实施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感恩故事,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认识感恩的重要性。
3. 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感恩实例,感受感恩的力量。
4. 讨论:分组讨论回报的方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
5. 活动:组织班级内的感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
6. 总结:回顾本次班会内容,强调感恩的重要性,并提出行动计划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分享感恩实例。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回报的方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
3. 实践法:组织班级内的感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感恩的理解与认识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提出的回报方式。
3. 学生参与班级感恩活动的热情与表现。
4. 学生行动计划与实施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包括感恩的定义与意义、回报的方式与方法、身边的感恩实例等。
2. 准备班级内的感恩活动素材,如感谢卡、感恩墙等。
3. 提前通知学生参加班会,并准备分享自己身边的感恩实例。
七、教学环境1. 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教室进行班会。
2. 确保班级内的设备正常,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布置教室,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如摆放一些鲜花、感恩标语等。
八、教学后记1. 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回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和回报。
3. 提醒学生按照行动计划实施,将感恩付诸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于心,实践于行》主题班会活动记录
《感恩于心,实践于行》主题班会活动记录活动时间:20xx年5月5日上午8:00——8:40活动地点:南宁四中高2013(2)班活动目的:通过此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不仅感恩父母,感恩教师,还要感恩千千万万帮助过自己的人、事、物,并为本周日(5月11日)母亲节做好准备。
活动内容: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对自己有帮助的千千万万的人(1)通过两个截然不同的对待父母的事例的视频引导学生该如何对待父母。
(2)通过i爱的小测试启发学生应与父母沟通与交流。
(3)通过班主任对教师工作的介绍,感悟教师对学生的付出,启发学生感恩教师。
(4)介绍一些感恩父母,走进老师的具体方法、做法。
活动计划:(1)通过播放两个小视频,引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一起分享看了这两个视频的感受及当自己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该如何与父母处理好关系。
(2)通过爱的小测试了解班级学生对父母的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引导学生应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3)通过分享父母为自己做过最感动的事和自己为父母做的感动的事,了解父母的艰辛。
(4)通过班主任对工作的介绍了解教师对学生的付出情况,从而感恩教师。
(5)通过方法的介绍,希望学生能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并将感恩付诸于行。
活动效果:此次班会课上出现了一个亮点,班级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以及在高中前与父母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蜕变感恩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即通过他的分享感染了班级的所有成员,利于班会的顺利进
行。
班主任对班会的评价:优点:(1)班会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内容包括视频、爱的小测试、小故事还有方法的介绍,并且这些方法对学生起非常大的作用。
因为学生就是那种不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虽然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但是苦于羞涩不便将感恩付诸于行,这些方法就帮助学生找到表达自己爱意的途径。
(2)视频不错。
两个视频的效果形成鲜明对比,这两个视频缺少任何一个视频都不可以。
(3)分享的故事非常不错。
真实的事例容易感染学生。
不足:(1)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学生分享的故事还可以更加深层次的挖掘。
(2)对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好的回答应做较多的评价。
如果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回答的积极性就被打压,以后就不会有学生回答的局面。
这节班会课上对班上同学好的分享只是用两句话的评价就带过,这在以后的课堂上需要注意。
(3)提问的次数不一定很多,但是所提的问题应该要问到点子上,才能便于学生回答。
这节班会课上自己有时提问过于宽泛,让学生无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