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材料与膜制备
高分子膜材料及其制备

高分子膜材料及其制备一、高分子膜材料的种类:1.聚合物膜:聚合物膜是指以聚合物为基础的薄膜材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酰胺(PA)、聚氟乙烯(PTFE)等。
2.复合膜:复合膜是指由两种或多种材料通过复合工艺制备而成的薄膜材料,如聚乙烯醇(PVA)/聚乙烯(PE)复合膜、聚六氟乙烯(PVDF)/介孔石墨烯复合膜等。
3.功能膜:功能膜是指在高分子膜材料中添加特殊功能性材料,赋予其特殊的性能,如阻隔性膜、导电膜、光学膜等。
二、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1.拉伸法:将高分子材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后快速拉伸,形成薄膜状。
2.压制法:将高分子材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后压制,形成薄膜状。
3.溶液法:将高分子材料加入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后通过蒸发或者凝胶法制备薄膜。
4.浇铸法:在高分子材料融熔状态下,将其注入模具中,通过冷却固化成薄膜状。
5.混摩法:将高分子材料与其他相容的材料进行混摩,再经过热压或拉伸等工艺制备薄膜。
三、高分子膜材料的应用:1.包装领域:高分子膜材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阻隔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药包装等领域。
2.过滤领域:高分子膜材料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可用于水处理、液态分离等领域。
3.分离领域:高分子膜材料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分离性能,可用于气体分离、膜生物反应器等领域。
4.传感器领域:高分子膜材料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可用于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领域。
5.电子器件领域:高分子膜材料具有柔性、可塑性等特点,可用于柔性显示器、柔性电池等领域。
总之,高分子膜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和制备方法,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随着科技不断发展,高分子膜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薄膜材料的特点及其制备技术

薄膜材料的特点及其制备技术薄膜材料的特点及其制备技术厚度小于1微米的膜材料,称为薄膜材料。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薄膜材料的特点及其制备技术,希望能帮到大家!薄膜材料的特点与制备技术工业上有两大类塑料薄膜(厚度在0.005mm~0.250mm)生产方法——压延法和挤出法,其中挤出法中又分为挤出吹塑、挤出拉伸和挤出流延。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生产工艺有挤出吹塑、挤出拉伸和挤出流延,尤其是聚烯烃薄膜,而压延法主要用于一些聚氯乙烯薄膜的生产。
在挤出吹塑、挤出拉伸和挤出流延中,由于挤出吹塑设备的整体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对于拉伸和流延设备而言低得多的,本应用在不断增多。
不过在生产高质量的各种双向拉伸薄膜中仍然广泛使用挤出拉伸设备。
随着食品、蔬菜、水果等对塑料薄膜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农地膜、棚膜的高性能要求和工业薄膜的应用不断增加、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塑料薄膜设备生产商一直在不断创新,提高薄膜的生产质量。
薄膜材料的简介当固体或液体的一维线性尺度远远小于其他二维时,我们将这样的固体或液体称为膜。
通常,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厚度大于1微米的膜,称为厚膜;另一类则是厚度小于1微米的膜,称为薄膜。
半导体功能器件和光学镀膜是薄膜技术的主要应用。
一个很为人们熟知的表面技术的应用是家用的镜子:为了形成反射表面在镜子的背面常常镀上一层金属,镀银操作广泛应用于镜子的制作,而低于一个纳米的极薄的镀层常常用来制作双面镜。
当光学用薄膜材料(例如减反射膜消反射膜等)由数个不同厚度不同反射率的薄层复合而成时,他们的光学性能可以得到加强。
相似结构的由不同金属薄层组成的周期性排列的薄膜会形成所谓的超晶格结构。
在超晶格结构中,电子的运动被限制在二维空间中而不能在三维空间中运动于是产生了量子阱效应。
薄膜技术有很广泛的应用。
长久以来的研究已经将铁磁薄膜用于计算机存储设备,医药品,制造薄膜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
陶瓷薄膜也有很广泛的应用。
由于陶瓷材料相对的高硬度使这类薄膜可以用于保护衬底免受腐蚀氧化以及磨损的危害。
薄膜的化学制备方法

LB薄膜的特点
优点:1. LB薄膜中分子有序定向排列,这是一个重要特点; 2. 很多材料都可以用LB技术成膜; 3. LB膜有单分子层组成,它的厚度取决于分子大小 和 分子的层数; 4. 通过严格控制条件,可以得到均匀、致密和缺陷密 度很低的LB薄膜;
缺点:
➢ 成膜效率低, ➢ LB薄膜均为有机薄膜,包含了有机材料的弱点; ➢ LB薄膜厚度很薄,在薄膜表征手段方面难度较大。
盲孔
和形状复杂的内腔;
4. 被镀材料广泛:可在钢、铜、铝、锌、塑料、尼龙、
玻
Ni2+
+
_
H2PO2
+H2O
表面 催化HPO32
+ 3H+ + Ni
璃、 橡胶、木材等材料上镀膜。
化学镀设备(Electroless plating equipment )
化学镀的应用
化学镀Ni-P-B活塞
Ni-P塑料模具
Ni-P铝质天线盒
PCB的局部化学镀
Layer 1
Tracks
Via Hole
SMD Pad
Layer 6
R34
IC3
二、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常用的化学制膜方法,与 蒸发、溅射等物理成膜方法相比,设备简单、成 本低、容易控制薄膜的化学组分比、可以用它方 便地制备多种薄膜和纳米材料,是一种适合于机 理研究的好方法。
4.在基片B,金属离子得到 电子被还原。
电镀服从法拉第定律
Faraday 定律(镀层厚度与时间和电流的关系)
• m=K I t • m=(M/nF) (I(d) S) t • p S h=(M/nF) (I(d)
S) t • p h=(M/nF) I(d) t
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课程设计实验课程名称电子功能材料制备技术实验项目名称薄膜材料及薄膜技术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薄膜材料及薄膜技术薄膜技术发展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在19世纪可以说一直是处于探索和预研阶段。
经过一代代探索者的艰辛研究,时至今日大量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材料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种材料的薄膜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其中包括纳米薄膜、量子线、量子点等低维材料,高K值和低K值介质薄膜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用Cu布线材料,巨磁电阻、厐磁电阻等磁致电阻薄膜材料,大禁带宽度的“硬电子学”半导体薄膜材料,发蓝光的光电半导体材料,高透明性低电阻率的透明导电材料,以金刚石薄膜为代表的各类超硬薄膜材料等。
这些新型薄膜材料的出现,为探索材料在纳米尺度内的新现象、新规律,开发材料的新特性、新功能,提高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提高信息存储记录密度,扩大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范围,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提高材料的耐磨抗蚀性等,提供了物质基础。
以至于将薄膜材料及薄膜技术看成21世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一、薄膜材料的发展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量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薄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薄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在材料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自然届中大地、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表面,一切有形的实体都为表面所包裹,这是宏观表面。
生物体还存在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观表面,如细胞膜和生物膜。
生物体生命现象的重要过程就是在这些表面上进行的。
细胞膜是由两层两亲分子--脂双层膜构成,它好似栅栏,将一些分子拦在细胞内,小分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可以毫不费力从膜中穿过。
膜脂双层分子层中间还夹杂着蛋白质,有的像船,可以载分子,有的像泵,可以把分子泵到膜外。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不同的离子须走不同的通道才行,比如有K+通道、Cl-通道等等。
细胞膜的这些结构和功能带来了生命,带来了神奇。
二、薄膜材料的分类目前,对薄膜材料的研究正在向多种类、高性能、新工艺等方面发展,其基础研究也在向分子层次、原子层次、纳米尺度、介观结构等方向深入,新型薄膜材料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薄膜材料是在基材上形成的一层薄膜状的材料,通常厚度在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它具有重量轻、柔韧性好、透明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能源、医疗等领域。
薄膜材料制备的原理主要涉及物理蒸发、溅射、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
其中,物理蒸发是指将所需材料制成块状或颗粒状,利用高温或电子束加热,使材料从固态直接转变为蒸汽态,并在基材上沉积形成薄膜。
溅射是将材料制成靶材,用惰性气体或者稀释气体作为工作气体,在高电压的作用下进行放电,将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溅射到基材上形成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气态前体分子引入反应室,通过化学反应沉积到基材上,形成薄膜。
薄膜材料制备技术不仅包括上述原理所述的基本制备方法,还涉及到不同材料、薄膜厚度、表面质量等方面的特定要求。
例如,为了提高薄膜的品质和厚度均匀性,可采用多台蒸发源同时蒸发的方法,或者通过旋涂、喷涂等方法使得所需薄膜材料均匀地覆盖在基材上。
此外,为了实现特定功能,还可以通过控制制备条件、改变材料组成等手段来改变薄膜的特性。
薄膜材料具有多种应用领域。
在电子领域,薄膜材料可以用于制作集成电路的介质层、金属电极与基板之间的隔离层等。
在光学领域,薄膜材料可以用于制作光学滤波器、反射镜、透明导电膜等。
在能源领域,薄膜材料在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器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医疗领域,薄膜材料可以用于制作人工器官、医用伽马射线屏蔽材料等。
此外,薄膜材料还应用于防腐蚀涂料、食品包装、气体分离等领域。
虽然薄膜材料制备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其制备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薄膜厚度均匀性、结晶性能、粘附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压力、物质流动等多个参数的影响,以确保薄膜的质量。
此外,部分薄膜材料的制备成本相对较高,制约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推广。
总的来说,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不断改进制备技术,提高薄膜材料的制备效率和质量,将有助于推动薄膜材料在各个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ro膜生产工艺

ro膜生产工艺RO膜生产工艺一、引言RO膜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等领域。
RO膜的生产工艺对于膜的性能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RO膜生产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以及一些常见的改进方法。
二、RO膜生产工艺的基本流程RO膜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 材料准备:RO膜的主要材料是聚酰胺薄膜,需要选择适当的原料并进行准备。
原料通常是聚酰胺单体和交联剂,通过混合、溶解等处理得到膜材料。
2. 膜材料制备:将膜材料溶液均匀地涂覆在膜基材上,形成膜层。
膜基材可以是无纺布、纤维素膜等,其选择与膜的应用有关。
3. 膜形成:将膜基材浸入溶剂中,使膜材料形成膜结构。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溶剂的浓度、温度、浸泡时间等参数,以确保膜的结构和性能。
4. 膜固化:膜形成后,需要进行固化处理,以提高膜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
固化方法可以是热固化、化学固化等,具体选择取决于膜的要求。
5. 膜后处理:膜固化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后处理步骤,如清洗、干燥、切割等,以得到最终的RO膜产品。
三、RO膜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RO膜生产工艺中有一些关键的技术,对于膜的性能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个关键技术的介绍:1.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聚酰胺单体和交联剂是膜性能的关键。
需要考虑单体的反应性、交联剂的稳定性、材料的成本等因素。
2. 涂覆技术:膜材料的涂覆均匀性对于膜的性能和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涂覆技术有手工涂覆、刮涂法、喷涂法等。
3. 膜形成条件:膜形成过程需要控制溶剂的浓度、温度、浸泡时间等参数。
这些条件的选择要根据膜材料的特性和要求进行优化。
4. 膜固化方法:膜固化可以提高膜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热固化可以通过烘干或热压等方法实现,化学固化则需要添加适当的固化剂。
四、RO膜生产工艺的改进方法为了提高RO膜的性能和生产效率,人们进行了许多工艺改进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改进方法:1. 膜材料改进:通过调整聚酰胺单体和交联剂的配比,改变膜材料的分子结构和性能,以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和通量。
中药药剂学:常用成膜材料和制备工艺

中药药剂学:常用成膜材料和制备工艺常用成膜材料目前常用的成膜材料有天然与合成高分子物质两类。
天然的有淀粉、糊精、纤维素、明胶、虫胶、阿拉伯胶、玉米朊、琼脂、海藻酸等;合成高分子物质有纤维素衍生物、聚乙烯醇(pva)、聚乙烯胺类、聚乙烯氨基缩醛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吡啶衍生物等。
其中成膜性及膜的抗拉强度、柔韧性、吸湿性和水溶性等都以聚乙烯醇(pva)为。
聚乙烯醇是由醋酸乙烯酯ch2=ch-co-ch3聚合后,经氢氧化钾醇溶液降解(降解的程度称为醇解度)后制得的高分子物质[-(-ch2-choh-)n-]。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pva的性质,主要由它的分子量和醇解度来决定。
分子量越大,水溶性越差,水溶液的粘度大,成膜性能好。
一般认为醇解度为88%者水溶性,在温水中能很快地溶解。
当醇解度达99%以上时,在温水中只能溶胀,在沸水中才能溶解。
国产pva有05-88和17-88两种规格,醇解度均为88±2%,平均聚合度分别为500~600和1700~1800,即分子量分别为22000~26400和74500~79200,对水的溶解速度前者较快。
pva的毒性和刺激性都很小,pva溶液对眼组织不仅无刺激性,而且是一种良好的眼球润湿剂,能在角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且不会阻碍角膜上皮的再生。
pva口服后在消化道中吸收很少,仅作为一个药物的载体,当在体内将药物释放,呈现疗效后,80%的pva在48小时内由大便中被排出。
膜剂的制备工艺一般膜剂由以下成分组成:主药0%~70%(g/g)着色剂(tio2色素)0%~2%成膜材料(pva等)30%~100%增塑剂(甘油、山梨醇等)0%~20%表面活性剂(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豆磷脂)1%~2%填充剂(caco3、sio2、淀粉)0%~20%脱膜剂(液状石蜡)适量制备膜剂常用涂膜法,其工艺流程如下:成膜浆液配制→加入药物、着色剂等→消泡→涂膜→干燥→脱膜→含量测定→包装小量制备法:将精制的pva溶解于水中,滤过,滤液加入主药充分溶解。
薄膜材料及制备方法概述

智能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单晶
能源材料
航空航天材料
功能材料 建筑材料 信息材料
液晶 多晶 准晶
材料
非晶
功能材料
光电材料 超导材料 热电材料 介电材料 磁性材料 隐身材料 梯度功能材料 仿生材料 纳米材料 磁阻材料
透光和导光材料
发光材料 激光材料 红外材料
磁形变储存器
非线性光学材料 光调制用材料 。。。
薄膜材料的应用
表面改性 超硬膜用于切削工具 能量变换薄膜与器件 传感器 半导体器件 记录与存储 平板显示器 金刚石薄膜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 发光器件 。。。
表面改性
表面改性:在保持块体材料固有特性(例如机械强度等)的优点的基础上,仅对 表面进行加工处理,使其产生新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所需要功能的各种方法, 统称表面改性。
按照原子排布: 单晶 多晶 非晶 (玻璃) 按照性能用途: 结构材料 以力学性能为基础,以制造受力构件所用材料; 功能材料 介电材料,压电材料,热电材料,磁性材料,光电材 料,超导材料,隐身材料……
材料种类繁多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光电材料
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 生物材料
表面改性
表Hale Waihona Puke 改性的应用概况(一)目的耐蚀
基材
高强度钢 低碳钢 不锈钢 特殊钢 磁性铁合金 钢材 Inconel 合金 Al及Al合金
表面层(膜)
Al,C Zn Ti Cr Ta Al,C W,Ta,Ti
应用领域
方 法
螺栓、一般结构件、 离子镀、溅射镀膜、 飞机与航天器、船 离子注入、等离子 舶汽车 增强PVD和CVD、 永磁材料(钕铁硼 离子束混合、电镀 等) 等 排气管、汽车、 航空发动机、 高温喷气喷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双酚A型聚砜(PSF)
由双酚A的二钾盐与二氯二苯砜在二甲亚砜的溶液中在
190℃下经亲核缩聚反应合成。
聚砜的不对称膜产量最大的是超滤膜。
聚砜的耐温性良好,可在80 ℃下长期使用。
聚砜是气体分离基本材料。最早实现工业规模气体分离的 Prism分离器,分离材料即为聚砜不对称中空纤维膜。
膜技术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将发挥关键性作用。膜技术用 于续天发然酵气技的术脱的应CO用2和(H可2S提;高燃反料应乙器醇生生产产效中率膜15生~物80反倍应)器;连乙 醇提取过程中渗透汽化的应用(可节能90%)等对保障我国 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膜法水处理将是缓解我国北方资源型缺水危机的重要技术。 膜技术是解决我国水质型缺水危机、提高饮用水水质的保障。 膜及集成技术可实现城市生活污水的完全回用。膜生物反应
聚砜类材料经过磺化或经氯四基化和季胺化,即可得到带 负电或带正电的荷电膜。可用于制备纳滤膜或电渗析膜。
(2)聚芳醚砜(PES)
双酚A型聚砜
聚芳醚砜
由双酚S(二羟基二苯砜)的二钾盐与二氯二苯 砜在环丁砜的溶液中亲核缩聚反应合成。
PES的耐温性良好,可在140℃下长期使用。是
目前首选的可耐蒸汽杀菌的超滤、微滤膜材料。
2、膜材料的要求
膜是膜技术的核心。
膜材料的化学性质和膜的结构对膜分离的 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对膜材料要求:良好的成膜性、热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耐酸、碱、微生物侵蚀和耐 氧化性
2.2 高分子膜材料
1、纤维素衍生物类
纤维素是资源最为丰富的天然高分子,由 于纤维素分子量很大,在分解温度前没有 熔点,且不溶于通常的溶剂,无法加工成 膜,必须进行化学改性。生成纤维素酯、 纤维素醚才能溶于溶剂。纤维素本身也能 溶于铜氨溶液和二硫化碳等,在纺丝和成 膜过程中又回复到纤维素的结构,故称为 再生纤维素。
器技术将是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 膜技术是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除废水外,在废气治理领域
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膜技术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相关待业技术进步的高新技术。 膜技术是国防建设的需要。野战供水问题。 目前我国用于海水淡化的反渗透膜材料研究基础薄弱,膜材
料基本依赖进口,难以降低膜法水处理成本,长远来讲也会 危及国家安全。
酸纤维素含乙酸51.8%,三取代醋酸纤维素CTA含乙酸 61.85%,制膜用CA的乙酸含量为55%~58%,接近2.5个 羟基被取代。CTA乙酸含量为60%~61%. 醋酸纤维素是制备不对称反渗透膜的基本材料(一般是 CA和CTA的混合物)。也可制备卷式超滤和微滤组件。
(4)乙基纤维素
) 反应制得。
具有较高的气体透过特性和较高的气体透过选择 性,其中空纤维组件已用于空气中氮和氧的分离。
2、聚砜类
是一类耐温高强度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抗蠕变 性能,故自双酚A型聚砜(PSF)出现 后,即继 CA之后发展成为目前最重要、生产量最大的合成 膜材料。可用作微滤膜和超滤,更可用作复合膜 的底膜,用于RO和气体分离膜。
3、聚酰胺类
(1)脂肪族聚酰胺 代表产品尼龙6和尼龙66,是生产最久的合成纤维。
尼龙6由已内酰胺在高温下开环聚合而得。 尼龙66由已二胺和已二酸缩聚制得。 尼龙6和尼龙66无纺布用于RO膜和气体分离支撑底 布 超细尼龙纤维的无纺布的平均孔径可达1μm以下, 可直接用于微滤。
纤维素硝化用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硝化程度用含N量表 示,制膜用硝酸纤维素含N量在11.2%~12.2%,约相当于 两个烃基被硝酸硝化。
广泛用于透析用膜和微滤膜。为增强膜强度,一般与醋酸 纤维素混合使用,是通用的微滤膜材料。
(3)醋酸纤维素(CA,CTA)
再生纤维素
醋酸纤维素
由纤维素与乙酸酐-乙酸混合物(或乙酰氯)反应制备。 醋酸纤维素的酯化程度 一般以乙酸含量表示,二取代醋
(1)再生纤维素
纤维素的相对分子量在50~200万,在溶解过程中 中降解,再生纤维素的相对分子量约在几万到几 十万。
传统的再生纤维素有铜氨纤维素和黄原酸纤维素, 是很好的透析材料,大量用于人工肾。
(2)硝酸纤维素 (CN)
再生纤维素
硝酸纤维素
纤维素重复单元葡萄糖残基上的三个OH基均可与无机酸 或有机酸生成酯。
(4)聚醚酮 ①酚酞型聚醚酮(PEK-C)
酚酞型聚醚砜
酚酞型聚醚酮
由酚酞、碳酸钾与二氯二苯酮或二硝基二苯酮 在环丁砜溶液中220℃亲核缩聚制得。
在超滤和气体分离方面与PES-C类似。
②聚醚醚酮(PEEK)
氢醌与二氟二苯砜在二苯砜中280~300℃下亲核 缩聚制备。 是结晶性聚合物,不易找到合适溶剂制备不对称 膜。 磺化PEEK则是无定形聚合物,可用于制备离子 交换膜和纳滤膜。
(3)酚酞型聚醚砜(PES-C)
双酚A型聚砜
酚酞型聚醚砜
由酚酞、碳酸钾与二氯二苯砜在环丁砜的溶液中220℃亲
核缩聚反应合成。 是我国自行开发的耐高温材料。PES-C的耐温性比PES又
有较大提高。用于制备超滤膜亲水性优于PSF, 在相同截 留分子量下其水通量比聚砜可增加50%。 磺化的PES-C(SPES-C)可用于均相离子交换膜、荷电 超滤膜和纳滤膜。
2.1 引言
1、膜材料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在世界能源短缺、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
下,膜分离科学研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欧、美、 日等发达地区和国家从战略的高度,投巨资立专项加强研 究。 膜法水处理技术已在海水及苦咸水淡化、超纯水制备、制 取饮用水、废水处理和回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的能源工业石油化工(包括天然气)本身是能耗大户, 也是环境污染大户。其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反应、分离、 浓缩、纯化,都迫切需要用新的方法, 改造传统的方法, 以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这都和膜技 术息息相关。石油化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地位 给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