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 技术包括通信协议、能 量管理和数据处理等方 面。下面将对其中一些
关键技术进行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2.1 通信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是保证网络稳定 性和高效性的关键。由于传感器节点资源有 限,因此需要设计低功耗、高效能的通信协 议,以确保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质量和稳定 性。常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包括 IEEE 802.15.4、ZigBee、WiFi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3.1 环境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环境监 测领域,例如气象、水文、环境 保护等方面的监测。通过部署传 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环境参 数,如温度、湿度、气压、光照 等,并将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进 行分析和处理,以提供决策支持 和预警功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3.2 军事侦察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 点通常采用低功耗设 计,以延长网络的使 用寿命和降低能源消 耗。此外,节点体积 小、重量轻,方便部 署和移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和特点
1.3 自修复和 自适应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 节点具有自修复和自 适应能力,可以在节 点发生故障或受损时 ,自动调整网络结构 ,保持网络的连通性 和可用性。同时,网 络可以根据环境变化 和需求变化进行自我 调整和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
-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和特点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具有分布式、自组织、自修 复和自适应等特点,可以广泛 应用于环境监测、军事侦察、 智能家居、农业监测等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是由一 组能够自组织形成网络的低功 耗、微型、低成本传感器节点 组成的网络 下面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 详细的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详解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详解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详解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这些节点能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位置。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组网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决定着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模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模式有两种:平面型组网和立体型组网。

1. 平面型组网平面型组网是指节点在平面上均匀分布的组网模式。

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较近,通信路径较短,能够有效降低传输延迟和能量消耗。

平面型组网适用于需要对平面区域进行全面监测的场景,如土壤湿度监测、温度监测等。

2. 立体型组网立体型组网是指节点在三维空间中分布的组网模式。

节点之间的通信距离相对较远,通信路径较长,需要更强的通信能力和能量支持。

立体型组网适用于需要对三维空间进行全面监测的场景,如建筑结构监测、地震预警等。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拓扑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拓扑结构有多种,常见的有星型结构、树型结构和网状结构。

1. 星型结构星型结构是指所有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一个中心节点的组网模式。

中心节点负责数据的汇聚和转发,具有较高的通信能力。

星型结构简单、稳定,适用于小规模的传感器网络。

2. 树型结构树型结构是指节点之间通过父子关系构成的层级结构。

树型结构中每个节点只与其父节点和子节点直接通信,数据通过树形结构传输。

树型结构适用于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能够有效减少通信开销。

3. 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是指节点之间通过多跳通信形成的网状网络。

每个节点都可以与其他节点直接通信,数据通过多跳传输。

网状结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容错性,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传感器网络。

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协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协议有多种,常见的有LEACH协议、TEEN协议和PEGASIS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指由大量的分布在不同位置,能够自组织形成网络,并通过无线通信协作完成相应任务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具备多种独特的特点,包括分布式部署、自组织形成网络、资源受限、自愈性等。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感知环境、处理数据和无线通信的能力,节点之间通过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无线传感器网络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发展初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低功耗微处理器、嵌入式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和研究。

2000年代初,无线传感器网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包括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医疗保健等。

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1)无线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通过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传输,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至关重要。

目前广泛应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ZigBee、蓝牙、Wi-Fi等。

(2)能量管理技术: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由有限的能源供应,因此如何有效管理能量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重要问题。

能量管理技术涉及能量收集、能量传输和低功耗设计等方面。

(3)自组织与路由技术:无线传感器节点具备自组织的功能,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自动形成网络。

路由技术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网络拓扑发现、路由选择算法等。

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1)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大气环境监控、水质监测、气象预报等。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并对环境进行监测和预警。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组网与协同技术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组网与协同技术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组网与协同技术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大量微型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节点之间能够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和物联网等。

而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组网和协同技术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节点组网是指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过程,它决定了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通信方式。

目前常用的节点组网方法有集中式组网和分散式组网两种。

集中式组网是指通过一个集中的节点来控制整个网络的连接和通信,这种方法在节点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适用,但是对于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而言,这种方法的效率和可靠性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分散式组网成为了更加重要的一种节点组网方式。

分散式组网是指在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每个节点都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算法自主地选择与其相邻的节点进行通信和建立连接。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组网效率和可靠性,还可以在节点失效或意外中断的情况下,通过重新组合节点连接,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目前在分散式组网中,蚁群算法、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被广泛应用于节点选择和连接优化的过程中。

除了节点组网,协同技术也是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正常运行和提高系统性能的关键。

协同技术是指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个节点相互合作,完成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功能的过程。

协同技术的实现需要考虑节点之间的通信、数据交换和任务分工等问题。

其中,协同通信是协同技术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在协同通信中,节点之间的通信是基础,通信方式的不同会极大地影响协同效率和可靠性。

目前常用的通信方式有广播式通信、单播式通信和多波束通信等。

广播式通信是指将信息同时发送给周围的所有节点,这种方式可以保证信息到达率,但会增加信道干扰和能量消耗。

单播式通信是指将信息只发送给其中一个节点,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信道干扰和能量消耗,但可能会带来通信链路稳定性和信息传输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

多波束通信是指采用多个天线向不同方向发射信息,在节点选择和数据交换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性能优势。

车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

车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

车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车联网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车辆之间的智能交互和信息共享,提升车辆安全性、交通效率和驾驶体验。

本文将对车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详细研究。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特定区域内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每个节点都具备感知、处理和通信能力,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将感知到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传送给其他节点或基站。

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诸如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领域。

二、车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1. 车辆安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传输,如跟车辆之间的距离、速度、刹车状态等,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反应时间,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监测车辆的疲劳驾驶状态,通过实时采集驾驶员的生理参数,预测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提醒驾驶员及时休息,保障行车安全。

2. 交通流量管理与控制车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感知交通流量情况,并将数据传输给交通管理中心。

交通管理中心可以根据实时的交通流量数据进行智能调度和交通信号控制,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用于实时监测道路的状况,如路面温度、湿度等,提供给驾驶员的导航系统,提供最佳的行车路线和行驶速度,以减少耗时和车辆排放。

3. 环境保护与能源管理车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监测和收集车辆排放的有害气体,如CO2、NOx等,或者实时感知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并将数据传回车辆,提醒驾驶员关注健康和环境问题。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应用于能源管理,根据交通流量情况、车辆速度、车辆燃油消耗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策略,提高车辆的能源利用效率。

三、车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挑战尽管车联网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分析

没有预先指定的中心, 节点可 以随时加入或离开网络, 感器 、 数据 处理单元和通信模 块的节点 ( 如图1 示) 各节点通 式 网络, 所 , 任 何节点 的故障 不会影 响整 个 网络 的运行, 有很 强的抗 毁 具 过协议 自组 成一个分布式 网络, 再将 采集来 的数据通 过优 化后
无线传感器 网络关键 技术分析 线 ・ 无地 天
张 宁
(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宁远 40 3) 1 11
摘 要 : 线传感 器 网络是 微 机 电技 术 、 线通信 技 术 和数字信 息处理 等学科 技 术交叉 发 展 的研 究领域 , 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 无 具 文章 介 绍了无线传感 器 网络 的定 义、 成及特 点, 组 并对 关键技 术 进行 了 分析。
K wor : i e e s e s r n t o k ;s r c u e h r c e i t c : e e h o o y ey ds w r l s s n o e w r s t u t r ;c a a t r s i s k y t c n l g
近年来 , 随着微 机电技术、 无线通信 技术和数字信息处理 技术 的飞速发 展, 集成了感知 、 计算、通信 能力, 具有低成本 、 低 功耗、 多功能 、 体积 小和 短距离无 线通信等特点的传感 器节
T o a d f p t n i l p lc to h us n s o o e t a a p i a i n
1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WN S 与传统传感器和测 控系 统相 比具有 明显 的优 势。 它采
大 在传 点变 成现 实, 由数量不等 的无 线传感器节点构建的 网络 , 被称 用点对点或 点对 多点的无 线连 接, 大减少了电缆成本 , 数字信号转换、 数字信号处理和 为无 线传感 器网络 ( S )。 S 可 以协同工作, WN WN 实时或长期监测 感器节点端 即合并了模拟信号 /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及其仿真平台分析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及其仿真平台分析

由于 无 线传 感 器 网 络 WS Wi ls e sr N t ok ) N( r esS no ew rst e
仿 真 技 术 。 目前 现 有 的 模 拟 仿 真 技 术网 以 及 节 点 的 微 型 性 、 成 本 、 功 耗 移 低 低 等综 合 特性 , 因此 对 其 的 研 究 已 成 为 热 点 。WS 由大 量 N
真研 究 的发展 。 关 键 词 :无 线 传 感 器 网 络 ; 真 平 台 ; 估 指 标 仿 评
中 图 分 类 号 :T 3 3 P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An l ss nd e e r h o i o a t c n l g n sm u a i n f wie e s ay i a r s a c f p v t l e h o o y i i lto o r l s
的 同 构 或 异 构 节 点 组 成 , 它 们 能 够 协 作 地 进 行 实 时 监
真 上 存 在 不 少 问 题 。 此 , 文 在 阐 述 WS 的 良 好 节 点 因 本 N
模 型 、 构 框 架 及 设 计 、 由协 议 、 统 实 现 等 方 向 , 结 路 系 并
根 据 WS 的 技 术 特 点 对 主 流 仿 真 环 境 进 行 系 统 分 析 N
s n o ne Ⅳo k e s r rs
JA G Q n h n , AO eg , I N ig C e G F n
(.hj n Frs y nvri Lna 13 0, hn 2Z ea g U i ri o eh o g Haghu 10 2, hn 1 1Z e ag oet U i sy, i n 3 10 C i i r e t a; .hj n nv sy fT c n l y, nzo 3 0 3 C ia i e t o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及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及特点



启发式的节点唤醒和休眠机制。
(2) 时间同步

时间同步是需要协同工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的一个关键机制。

不同晶体的振荡频率不完全相同,随着时间的推 移,时间会出现偏差。
特定的应用中,传感器节点需要彼此合作才能完 成任务,需要实现时间同步。

(3) 定位技术


位置信息是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中不可缺 少的部分,没有位置信息的监测消息通常 毫无意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通常会使用三边测量 法、三角测量法或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节 点位置。根据定位过程中是否实际测量节 点间的距离或角度,把无线传感器网络中 的定位分类为基于距离的定位和与距离无 关的定位。
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 (1) 拓扑控制

拓扑控制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 拓扑控制是指在满足区域覆盖度和网络联通度的条件下, 通过节点发射功率的控制和网络关键节点的选择,删掉不 必要的链路,生成一个高效的网络拓扑结构,以提高整个 网络的工作效率,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拓扑控制自动生成的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能够提高路由 协议和MAC协议的效率,可为数据融合、时间同步和目标 定位等方面奠定基础,有利于节省节点的能量来延长网络 的生存期。
(4) 网络安全




WSN安全问题是信息机密性、数据产生的可靠性、数据融 合的高效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安全机制:机密性、点到点的消息认证、完整性鉴别、新 鲜性、认证广播和安全管理。水印技术 由于节点处理能力、计算能力的限制,安全性与普通网络 有很大区别,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主要挑战; 另外,无线传感器网络任务的协作特性和路由的局部特性 使节点之间存在安全耦合,单个节点的安全泄漏必然威胁 网络的安全, 所以在考虑安全算法的时候要尽量减小这 种耦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分析
作者:王娜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年第24期
摘要无线传感网络集合了微机电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无线通信技术等学科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应用价值较高。

本文简要分析了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对其组网模式、拓扑控制、媒体访问控制和链路控制、移动控制模型以及路由、数据转发及跨层设计等五项关键技术做了简要研究。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
微机电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集合了这三种学科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也随之兴起。

无线传感网络能够实现协同工作,能够长期、实时的监测各种待检测对象数据,其广泛的应用到了不同的领域中,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改变,基于以上,本文简要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

1 无线传感网器络的特点
数据获取网络、数据分布网络和控制管理中心是无线传感网络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处理器模块、通信模块和传感器模块,三个模块的各个节点能够通过协议自行组成分布式的网络,之后将采集的数据进行优化,再通过无线电波传回到信息处理中心。

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如下特点:
1.1 硬件资源有限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采用的处理器和储存器为嵌入式的,这就使得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受到限制,从而限制了其计算能力,影响了信息处理;
1.2 电池容量有限
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地对真实世界具体值进行测量,无线传感器网络各个节点在待测区域内分布十分密集,因此,每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都需要储备长期使用的能量,或者自行吸收外界的太阳能;
1.3 没有中心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会构成对等式网络,这个网络没有指定的重心,节点能够随时随地的加入网络或离开网络,这依赖于动态拓扑结构,任一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对等式网络的运行,抗毁能力较强。

此外,无线传感网络各个节点之间能够通过分布式算法进行均衡协调,即使在没有人值守的情况下也能够组织测量网络;
1.4 自组织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网络的布设不需要依赖网络设备,各个节点能够通过分层协议和分布式算法自行组织网络,在开机之后就能够组成独立网络;
1.5 多跳路由
由于节点的通信能力不足,覆盖范围较小,因此节点只能实现短距离通信,多跳路由能够实现覆盖范围之外的节点间通信。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关键技术分析
2.1 组网模式
2.1.1 扁平式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功能定位相同,通过不同节点之间的写作来完成数据汇聚和交流的组网模式。

2.1.2 网状网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传感器节点形成的网络上增加一层无线网络,传感器节点数据会收集到无线网络中,这种模式有效实现了节点之间的信息通信,并且能够在网内进行融合处理。

2.1.3 层次型组网模式
节点分为利用数据汇聚簇头节点和普通节点,普通传感节点能够将数据发送到簇头节点上,之后通过簇头节点将数据汇聚到后台。

2.1.4 移动汇聚模式
移动终端将目标区域内的数据进行收集,之后转发到后台。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网络的容量,但移动汇聚节点的轨迹会一定程度影响数据传递的速度,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控制移动终端轨迹和速率。

2.2 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技术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经常会出现冲突问题和数据丢失问题,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控制技术能够根据数据流状态来对临近节点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对节点信道访问方式和顺序的控制,有效的降低了能后,扩大了容量,解决了冲突和数据丢失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复杂环境
下的短距离无线射频,较长距离下覆盖范围过渡临界区域宽度与通信距离的比值较大,这会导致链路的不稳定,因此媒体访问控制要充分考虑链路的特性。

2.3 路由、数据转发和跨层设计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流向与互联网相反,终端设备向网路提供信息,这就对无线传感网络的网络协议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其中,节点信息的转发与数据流向的选择都是由跨层服务信息来完成的。

后台互联网还会将人物信息传送给节点,这就要求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还要设计能量较高的数据分发协议。

此外,网络编码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数据转发效率,其能够通过减少数据包转发次数来提升网络的转发效率和转发容量。

2.4 移动控制技术
就目前来看,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织结构的模式逐渐由固定模式向移动模式转变,这就使得节点的移动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节点的移动收集能够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

在汇聚点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一轮数据情况来分析下一轮能够最大程度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汇聚点的具体位置,节点位置能够根据事件发生的频率进行自行移动,节点能够汇集在事件发生频率较大的地方,同时节点的移动控制还能够通过分担事件汇报任务的方式来延长网络的寿命。

2.5 拓扑控制技术
为了保证网络联通的同时信息能量的高校、稳定传输,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可以使用拓扑控制技术,拓扑控制技术主要分为时间控制技术、空间控制技术和逻辑控制技术:
2.5.1 时间控制技术
时间控制技术能够调度节点睡眠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控制节点睡眠、工作的占空比,这就能够实现节点的交替工作,能够在有限的拓扑结构间进行拓扑的切换;
2.5.2 空间控制技术
空间控制技术能够对节点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节点联通区域的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就会形成不同的联通状态,进而实现控制能耗、提升容量的目的;
2.5.3 逻辑控制技术
逻辑控制技术能够通过邻居表排除不符合要求的节点,这就帮助无线传感器网络形成稳固、可靠的拓扑结构。

3 结论
综上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项有潜力改变人们未来生活的重要技术,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受限于通信技术、成本过高、能量供应不足、网络结构不合理、容量小等因素,无线传感器网络还未能够大量的投入使用,但需要明确的是,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各项关键技术都有着重要的功能,其有着很大的潜力帮助人们实现更准确的信息获取与处理。

参考文献
[1]袁书同,赵志刚.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组网技术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92-97.
[2]曹鹏飞,赵振.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微计算机信息,2012,09:389-391+4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