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和技术;(3)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事业,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与组织能力;(3)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及其合理安排3. 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4.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及其计算5.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执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机械加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3)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执行。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计算;(2)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合理安排;(3)复杂零件的制造工艺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工艺规程等内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工艺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法:开展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2. 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3. 实践教学:安排4次实验实训课程,每次2课时;4.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包括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产中的机械制造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刀具、夹具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机械制造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机床、刀具、夹具等设备的分类和使用方法;3.加工质量的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中涉及的复杂计算和优化;2.机床、刀具、夹具等设备的复杂操作和维护;3.加工过程中突发问题的解决策略。

三、教学过程1.引入知识点:通过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定义、分类、原理、应用等方面,确保学生充分理解。

3.列举应用实例:结合实际生产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4.提出问题或案例:提出相关问题或案例,让学生思考并解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PPT演示:使用精美的PPT演示文稿,展示机械制造技术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案例。

2.视频教学:通过观看操作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机床、刀具、夹具等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3.实践操作: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床、刀具、夹具等设备,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安排随堂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相关计算、思考题、小论文等,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

3.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出勤率、课堂表现等)、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选用高质量的教材,涵盖机械制造技术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切削力、切削热和刀具磨损。

3. 熟悉机械加工方法,包括铸造、焊接、热处理、切削和磨削等。

4.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设计和优化。

5. 掌握机械制造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知识。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概述1.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1.2 机械制造的分类和特点2. 金属切削过程2.1 切削力2.2 切削热2.3 刀具磨损3. 机械加工方法3.1 铸造3.2 焊接3.3 热处理3.4 切削3.5 磨削4.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设计4.1 工艺过程的概念和作用4.2 工艺过程的设计原则4.3 工艺过程的优化5. 机械制造质量控制5.1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5.2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5.3 质量控制的实施和持续改进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实例。

2. 互动: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实践:参观实验室或工厂,观察和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制造工艺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

3. 实验室或工厂:实地观察和操作。

4.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论文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讨论等。

2. 考试成绩:笔试、实际操作等。

3. 综合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包括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3. 实践环节:参观工厂或实验室,进行实地操作。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

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设计和优化。

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2. 教学难点:切削力的计算和控制。

切削热的产生和处理。

刀具磨损的机理和补偿。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流程。

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系统。

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业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机械制造的分类:批量生产、单件生产和自动化生产。

机械制造的流程:设计、加工、装配和检测。

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法:铸造、焊接、切割、铣削、磨削等。

机械制造的工艺系统:机床、刀具、夹具、量具等。

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字化制造、精密加工、绿色制造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室实践,讲解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和工艺系统。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机械制造流程图和工艺路线图。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系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2.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理解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

2.2 教学内容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机械加工工艺的分类:常规加工、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切削参数、热处理参数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工艺条件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执行:加工顺序、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验室实践,讲解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基本概念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计算机械加工工艺参数并制定工艺规程。

实验室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常见工艺及应用;(3)熟悉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与效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常见工艺及应用;3.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与效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常见工艺及应用;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与效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工艺路线制定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讨论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生产效率问题;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3. 案例材料:收集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案例;4. 实践教学安排:联系机械制造企业,安排学生参观学习。

六、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课堂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享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生产效率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

(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加工方法和技术。

(3)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目的、分类和特点。

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加工方法、顺序、路线、夹具和刀具等。

3.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铸造、焊接、切削、磨削、钻孔、铰孔、镗孔等。

4.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5.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与生产率:质量控制、生产率提高、工艺优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

(2)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3)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夹具、刀具选用。

(2)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计算和控制。

(3)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和生产率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机械制造技术。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2)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机械制造设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

2. 评价内容:(1)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的掌握程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机械制造等。

机械制造的分类:批量生产、单件生产、成套生产等。

机械制造的特点:精度、表面质量、强度等。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设计、加工、装配、检测等。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采用课堂讨论法,讨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的案例分析。

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工艺路线、工艺参数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分类:铸造、焊接、热处理、机加工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加工质量、加工效率、加工成本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切削、磨削、抛光等。

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工艺可行性、工艺经济性、工艺稳定性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采用实验法,演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

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机械制造工艺的选用原则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机械制造装备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装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装备的发展趋势。

3.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装备的基本概念:机床、工具、夹具等。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分类;(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熟悉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常见的机械制造方法;(4)了解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等基本要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程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2)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3)利用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意识;(3)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分类;2.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 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常见的机械制造方法;4. 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等基本要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分类;(2)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常见的机械制造方法及其特点;(4)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等基本要求。

2. 教学难点:(1)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2)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的计算与控制;(3)机械制造工艺的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案例教学法:分析实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制造实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分类;3. 分析实例: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讲解常见的机械制造方法及其特点;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机械加工精度、表面质量等基本要求的理解,并进行小组讨论;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实践环节:安排实验或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制造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编制部门:机电及自动化工程系机制与汽车教研室审定部门:
审定人签名:
2004 年 3 月20 日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性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装备(机床、刀具、夹具)的基本知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典型零件的加工,机械加工中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其控制方法,先进制造技术等内容。

2.教学方法:
注意与已进行的教学环节衔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意从“应用角度”出发,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以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注意以学生为本,采用启发、引导、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注意采用实物、教具、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加大教学信息量。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的讲授和训练,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对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全貌的了解与把握;
(2)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具有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3)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具备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
(4)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5)了解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

4.课程类型:专业技术基础课
5.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加工、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

二.课题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1.绪论
知识点:制造业与制造技术,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本课程性质、内容、特点与学习方法;产品制造过程,生产类型与组织;机械制造技术概论,材料成形工艺(Δm=0),材料去除工艺(Δm<0),材料累积工艺(Δm>0)。

重点: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三种制造工艺方法。

2.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装备
知识点:机床的分类、型号和技术参数,典型机床的加工工艺范围,车床的传动原理,数控机床与加工中心;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刀具材料,刀具几何角度,刀具种类及选用,砂轮;机床夹具概述,工件的定位,工件的夹紧,典型夹具。

重点:机床的型号和技术参数,刀具材料,刀具几何角度,工件的定位。

难点:车床的传动原理,刀具几何角度,工件的定位原理。

3.第二章金属切削基本原理
知识点:金属切削过程,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切屑的类型,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切削力的来源及分解,切削力测定和切削力实验公式,单位切削力、切削功率,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切削热的来源与传导,切削温度,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切削液;磨削机理;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切削用量的选择。

重点:切屑的形成与切削变形,切削力,刀具磨损与刀具耐用度,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难点: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影响切削力的因素,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4.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
知识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工艺规程;零件工艺分析,毛坯的选择,定位基准选择,工艺路线的拟订,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的确定,机床及工艺装备的确定,确定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编制工艺规程文件;工艺尺寸链的概念,工艺尺寸链计算的基本公式,工艺尺寸链的应用;成组技术(GT)概述,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成组工艺过程的设计,成组生产组织形式;计算机辅助机械加工工艺规程CAPP的发展概况,CAPP系统的结构与功能,CAPP基本原理;机器装配工艺方法,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重点: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定位基准选择,工艺路线的拟订,加工余量的确定,工艺尺寸链计算,机器装配工艺方法。

难点:定位基准选择,工艺尺寸链计算,机器装配工艺方法。

5.第四章典型零件加工
知识点:轴类零件加工概述,轴类零件的外圆表面加工,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套筒类零件加工概述,套筒类零件的内孔表面加工,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箱体类零件加工概述,箱体零件的平面加工方法,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圆柱齿轮加工概述,齿轮零件的齿形加工,圆柱齿轮加工工艺分析。

重点: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套筒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圆柱齿轮加工工艺分析。

6.第五章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知识点:加工精度,表面质量;机械加工系统几何误差:机床主轴的回转运动误差,机床导轨误差,机床传动链误差,夹具与定位误差,工艺系统的其他几何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影响分析,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影响分析,工艺系统内
应力影响分析,机械加工中的振动;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提高表面质量的途径;制造过程质量统计分析:加工误差的性质,分布图分析法,点图分析法。

重点:加工精度,表面质量,主轴回转运动误差,机床导轨误差,机床传动链误差,夹具与定位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加工误差的性质,分布图分析法。

难点:夹具与定位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分布图分析法。

7.第六章先进制造技术
知识点: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特种加工,超精密加工,微机械制造,超高速切削,快速原形制造技术(RPM);制造自动化技术:CNC技术,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智能制造IM:先进制造哲理、管理技术与生产模式: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AM,网络化制造,企业资源计划ERP。

重点:特种加工,快速原形制造技术(RP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精益生产LP,企业资源计划ERP。

(二)实践教学
1.实验
实验结合理论课进行,实验项目和要求如下:
2.课程设计
目的及要求: 巩固和加深学生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知识,培养学生具有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制图和正确使用各种技术资料的能力。

工作量:1周
内容:研究设计题目,确定生产类型;选择被加工零件的毛坯及绘制毛坯图;编制被加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选择所用机床和工夹量具;确定加工表面的工序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填写有关工艺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变动。

四.课程参考资料
1.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参考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福润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曾志新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世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机械制造学,王贵成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机械制造工艺学,朱焕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五.说明
(一)本大纲的特点:本大纲是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的。

执行时应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教学时数,将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

比如“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方向的,可略去第五章不讲。

(二)教学法建议:
1.由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瞄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应用性和能力的培养。

2.要紧密结合现场生产实际,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现场教学等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意从“应用角度”出发,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以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3.注意以学生为本,采用启发、引导、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注意采用实物、教具、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加大教学信息量。

4.由于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需要授课老师有较宽的知识面、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授课经验。

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授课教师要经常下厂锻炼、下厂实习,多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以丰富实践经验。

要加强教学研究,开展示范教学、互相听课等,以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