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声音复习资料.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六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人教版语文六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一、生字词。

gē tián yuàn xiān guǒ kuí wú lín sī méi lǜ搁板填空埋怨掀起裹住魁梧淋雨撕破倒霉考虑Yōu yí qiàn liū gē hēi悠久仪式道歉溜走割舍嘿嘿笑二、词语盘点。

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大吃一惊残疾瘦削宽厚张皇竭力泰然强制茫然劝阻焦黄着迷耐心修理如愿流连忘返身无分文溜之大吉十指连心怒目圆睁兴高采烈四字词语:寒风呼啸狂风怒号汹涌澎湃又黑又冷干干净净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苍白僵硬潮湿阴冷忐忑不安魁梧黧黑自作自受缝缝补补流连忘返身无分文溜之大吉刻骨铭心十指连心怒目圆睁不由分说一如既往蹑手蹑脚尽心尽力大吃一惊无法割舍无所不知从未谋面泪流满面羞愧不已兴高采烈省吃俭用舍己为人波涛(汹)(涌)近反义词。

近义词舒适——舒服抱怨——埋怨流连忘返——恋恋不舍打扰——打搅反义词潮湿——干燥严肃——活泼忐忑不安——镇定自若慈祥——严厉四、关于课文理解9《穷人》1、《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他的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本课的思想内容有两个重点:(1)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赞颂富于同情,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课文在写作上,通过(环境),(心理)和(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课文中省略号的作用:课文多处运用了省略号,主要作用有:(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3单元 复习题全(答案)参考

3单元 复习题全(答案)参考

第三单元《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量音高)。

2、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音调高),大音叉(音调低)。

3、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每秒振动的次数)。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6、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如果振动停止,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动),这说明音叉在(振动)。

7、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声音的强弱由(幅度)决定。

8、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多声音(越高),水越少声音(越低)。

9、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0、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1、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2、在拨动钢尺时,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声音(越低)。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4、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1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6、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7、人靠(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

18、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

18、成年女子的声带约(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约(15毫米)。

19、在人耳的构造中,(鼓膜)非常重要,它长在(头骨)里。

20、(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

21、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捂住耳朵)、(张开嘴巴)。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声音》实验及简答题一、实验题:1、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许多,请把这些发声的方法记录下来。

二、连线题:1、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听到的声音高用力敲击锣轻轻敲击锣听到的声音低鼓皮振动得快鼓皮振动得慢听到的声音强弹拨伸出桌子距离长的尺子弹拨伸出集子距离短的尺子听到的声音弱2、幅度大声音高音量振动快慢幅度小声音低音调振动幅度振动快声音强振动慢声音低3、连线:请把耳朵的结构和它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耳道传递振动到内耳鼓膜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听小骨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三、分析题:1、按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片,声音高低的变化规律是?请说明理由。

(用“高低”或“低高”表示)2、编钟是一种乐器,由一组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金属片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

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编钟的音高变化。

(用“高低”或“低高”表示)3、在一支试管中加一些水,轻轻敲击试管,试管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由振动产生的。

对着试管口朝水平方向轻轻吹气,试管会发出“嗡嗡”的声音,这是由试管中的振动产生的。

如下图所示:1号、2号、3号、4号四个相同的细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水。

(“高、较高、较低、低”)(1)用小棒敲击杯口,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1: 2: 3: 4:(2)对着玻璃杯口朝水平方向轻轻吹气,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1: 2: 3: 4:四、简答题: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我们听到过许多声音,请写出6种不同的声音。

我听到过的声音:这些声音在( )、(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2、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4、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

5、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6、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7、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8、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9、怎样描述声音的强弱?10、怎样描述音高?1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拉的松,声音就 ;当橡皮筋拉的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 ,轻轻拨,声音就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完整资料).doc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完整资料).doc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易读错的字音上腭(è)哺(bǔ)乳驯(xùn)良勉强(qiǎng)矫(jiǎo)健散(sǎn)射单调(diào)夹(jiā)丝玻璃榛(zhēn)子狭(xiá)窄当(dàng)作分杈(chà) 处(chǔ)理粘(zhān)在一起削(xuē)弱潜(qián)入尽(jǐn)管看(kān)守2.多音字散 sàn(分散)应 yīng(应该)调 tiáo(调节)削 xiāo(削皮)sǎn(散文) yìng(呼应) diào(单调) xuē(削减)晕yūn (晕车)Yùn(日晕)3.形近字分辨燥(干燥)猪(小猪)腭(下颚)捕(捕捞)即(立即)肺(肺部)噪(噪音)猎(猎人)鳄(鳄鱼)哺(哺乳)既(既然)柿(柿子)澡(洗澡)赚(赚钱)粘(粘住)废(废品)躁(暴躁)嫌(嫌弃)贴(贴画)费(浪费)4.近义词特征——特点宽敞——宽广捕获——捕捉判断——判定特殊——特别清楚——清晰凉爽——凉快5.反义词宽敞——狭窄退化——进化倾斜——垂直坚硬——柔软清楚——模糊强烈——柔和凉爽——闷热6.重点词语理解。

安然无恙: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古往今来:从古代到现在。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灵巧。

驯良:和顺善良矫健:强壮有力。

玲珑:轻巧细致。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7.听写掌握课本52页的词语,背诵语文园地三的日积月累。

二、课文内容1.《鲸》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作者用课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主要”这个词说明了须鲸除了吃虾和小鱼,还吃其他的食物,去掉“主要”这个词,句子的意思就改变了。

小学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小学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资料第一单元《天气》天气是指在某个时间地区的大气状况,它会影响着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为了记录每天的天气现象,我们可以使用天气日历。

在天气日历中,需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同时,如果有云,还需要记录云的类型。

观察天气时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需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因此,在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并且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可以使用风速仪来测量。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为了测量降水量,我们可以使用雨量器,它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

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对于天气信息的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的一些特征和变化规律。

然而,一个月的天气变化并不能代表整个年份的气候特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为分贝。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音高的单位为赫兹。

4、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能在固体(桌子)、液体(水)、气体(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6、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7、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

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8、保护我们的听力的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控制发声源、限制传播过程、保护耳朵。

Q:看下面这张图,同学C在写字,同学A和同学B都能听到同学C写字的声音。

请问:(1)同学A和同学B谁更快听到同学C写字的声音?为什么?答:同学A更快听到。

因为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气体(空气)快。

Q:完成下图 Q:为什么道路的两边种树有什么作用?答:1.降低噪音2.净化空气3.增加绿化Q:电视遥控上的音量键调节的是电视声音的(A)。

A.强弱B.高低C.高低和强弱Q:耳朵中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部位是( C )A、耳蜗B、听小骨C、鼓膜Q:古代人们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

运用的原理是: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 B )A、慢B、快C、一样C1。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归类复习资料(完整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归类复习资料(完整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归类复习资料(完整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归类复资料(完整版)一、音乐的分类音乐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类,常见的音乐分类有:1. 乐曲:乐曲是由旋律和节奏组成的,可以用乐器演奏或人声演唱。

如交响乐、合唱曲等。

2. 歌曲:歌曲是用人声演唱的音乐作品,可以分为民歌、流行歌曲、儿童歌曲等。

3. 舞曲:舞曲是为了配合舞蹈而创作的音乐,有着鲜明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

4.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反映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音乐,如中国音乐、印度音乐等。

5. 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通过电子设备产生的音乐,常见于现代流行音乐和电影配乐中。

6.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具有严谨结构和高雅气质的音乐,如巴赫、贝多芬的作品。

二、乐器的分类乐器是演奏音乐的工具,可以根据演奏方法和声音发生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乐器分类有:1. 管乐器:通过吹气或吹风产生声音的乐器,如长笛、小号等。

2. 弦乐器:通过弦线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等。

3. 铜管乐器:通过按动阀门改变气流产生声音的乐器,如圆号、长号等。

4. 打击乐器:通过击打或摩擦乐器表面产生声音的乐器,如鼓、钹等。

5. 键盘乐器:通过按动键盘产生声音的乐器,如钢琴、电子琴等。

三、音乐的特点音乐有以下特点:1. 旋律:旋律是音乐中的主要音调组合,人们通过旋律来感知和记忆音乐。

2.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的有序的时间分割和重复,给音乐带来活力和动感。

3. 音色:音色是乐器或人声所特有的音质,不同音色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和情绪。

4. 和声:和声是同时发出的多个声音的组合,营造出音乐的丰富层次和和谐感。

5. 动态:动态是音乐的强弱变化,通过控制音量和音符的持续时间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四、乐理知识1. 音符:音乐的基本元素,用来表示音高和音长。

2. 调式:音乐的调性和音阶,常见的调式有C调、G调等。

3. 节拍:音乐的基本单位,决定了音乐的节奏和节奏感。

4. 装饰音:音乐中用来装饰音符的音符或音程。

四年级科学-声音-期末复习卷

四年级科学-声音-期末复习卷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期末复习资料1、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主要从音高、音量、音色等方面去区别。

2、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不会发生变化。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强弱会发生变化。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4、振动: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停止了。

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

6、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越粗、大、长的物体音高低,越细、小、短物体音高高)8、说话声的高低与声带振动的快慢有关系。

9、大铁钉发出的声音高,小铁钉发出的声音低;橡皮筋拉得紧,发出声音高,拉得松,发出声音低;敲击不同水位的水杯,浅水杯发出的声音高,满水杯发出的声音低;吹不同水位的试管,满水试管发出的声音高,浅水试管发出的声音低10、用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

11、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的速度越快,音高越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的速度越慢,音高越低。

1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14、“土电话”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通话时要拉紧棉线)。

这些材料传播声音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木尺、铝箔、尼龙线、棉线15、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水中第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16、耳朵结构可分:外耳(耳廓、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内耳(耳蜗、听觉神经)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17、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可以控制的,使发生罐的声音变轻的方法:用手捂住、用棉花塞住耳朵、包上厚纸、使发生罐远里自己、轻摇发生罐、少放几颗豆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声音1、听听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3、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轻轻击打时声音弱,重一点击打时声音强。

敲击长短不同的大小铁钉:大铁钉声音低,小铁钉声音高)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溅起水花,这说明音叉振动了,并把振动传给了水面,引起了水面的振动。

4、所谓的听力范围并不是指响度 ,而是指音调 ,也就是物体振动的频率 ,用赫兹(Hz)表示,一般人的听觉范围在 50—15000 赫兹,听觉灵敏的在 ,20Hz-20000Hz 。

频率高于20000 赫兹的叫超声波(例如蝙蝠发出的),频率低于20 赫兹的叫次声波,如地震、海啸时会产生。

5、人身体上也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就是声带。

我们的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子,当呼吸的时候,空气通过声带,声带张开但不振动。

说话或唱歌的时候,空气从肺部向上通过喉咙,并快速闭合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 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 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3、声音的变化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音高也叫音调,单位是赫兹( Hz)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往装水的瓶子里吹气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与敲击时相反:水越少声音越低,水越多声音越高。

4、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5、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6、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7、一般来说,弦越细、越短,张得越紧,音调就越高;反之,弦越粗、越长,张得越松,音调就越低。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5、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能传播声音的物质也称介质。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其次,气体最慢。

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没有空气)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4、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5、声音在铝箔、木尺、棉线、尼龙绳中的传播效果:铝箔>木尺>尼龙绳>棉线,一般金属传递声波的效果更好一些。

6、利用土电话能传播声音,过程是: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棉线,会使棉线产生振动,从棉线的一端传到另一端。

如果棉线没有拉直,听不到声音,突然用手捏住棉线,也听不到声音,因为手捏住时,振动就停止了。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其中耳廓和外耳道合称为外耳,鼓膜和听小骨合称为中耳,耳蜗和听觉神经合称为内耳。

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到内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报告给大脑4、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 ------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5、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7、保护我们的听力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过高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2、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3、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所以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4、生活中减少噪声的方法:电影院的墙壁和天花板用吸音材料;地上铺地毯;高速路上建“隔音墙”;多植树造林;在医院、图书馆控制自己声音,不要大声喧哗等。

资料库:1、鼓膜还有另外一层特殊的保护-----耵聍。

耵聍是外耳道分泌的液体,可以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住灰尘和小飞虫等。

因此不要经常掏耳朵。

2、当男孩长到 12 岁时,就开始进入变声期,声带变得更长、更厚。

嗓音变得更低。

3、当遇到过强的声音时,我们可以采取保护听力的方法是:捂住耳朵,张开嘴巴。

自我检测一、填空1.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数字代表的是音叉()。

2.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而()和()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3. 声音强弱可以用()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4.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

5.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中,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振动得越()。

6. 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当()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7. 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和()三个部分。

8. 当发声强时,鼓膜振动();发声弱时,鼓膜振动()。

二、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1. 用嘴对着大小相同的 4 支试管吹气,下列哪支试管发出的声音最高?()A 、不盛水的试管B 、盛 1/2 管水的试管C 、盛 1/4 管水试管2. 怎样可以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些?()A 、把橡皮筋拉得紧一点B 、把橡皮筋拉得松一点C 、用力搓橡皮筋3. 下列关于音叉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B、用相同的力去敲击两个大小不同的音叉,大的音叉声音要强C、用相同的力去敲击两个大小不同的音叉,小的音叉声音要弱D、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敲击现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高低相同4. 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老师讲课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没有依靠任何物质C、真空中也能传声D、敲锣时,要使锣停止发声,可用手使劲按住锣面不让其振动 5. 声音能在哪些物质中传播?()A 、固体B 、液体C 、气体D 、固体、液体和气体均可6. 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B、在液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C、在气体中传播最快,在固体中传播最慢7. 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减弱噪声的措施是()。

A、学校周围设立声音屏障或植树造林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D、摄入更多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三、判断题1. 振动就是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3. 声音过高或过强都不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

()4.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5.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可以用来调试人的声音和测试人的音高。

( )7. 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的。

()8. 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有所不同。

()9.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不看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不振动。

()10.被敲打后的音叉放在水里水花飞溅,是因为音叉在振动。

()四、观察题(共计37 分)1.连线请将生活中有关声音的现象与解释用线连接起来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声音的强弱是可以控制的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喇叭会感觉到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给摩托车的发动机装上消声器声音可以在物体上传播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将耳朵的结构和作用联系起来耳廓传递声波到中耳外耳道将声波转化为振动鼓膜收集声波听小骨将听觉信号报告给大脑耳蜗传递振动听觉神经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3、土电话的声音是怎样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