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税率与利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 百分数(二)税率和利率》(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 百分数(二)税率和利率》(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2 百分数(二)税率和利率》(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二)税率和利率”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本章主要介绍税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税率、利率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百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税率、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理解税率、利率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其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税率、利率的概念,知道其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税率、利率的概念,计算方法。

2.难点:税率、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理解税率、利率的概念,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其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税率、利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案例。

2.练习题:分层次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提前将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上课之初,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税率、利率的概念。

例如,通过一个商品打折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税率的概念。

然后,通过一个存款利息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利率的概念。

呈现(15分钟)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税率、利率的概念后,通过课件,详细讲解其计算方法。

税率是指税收占商品价格或收入的比例,计算公式为:税率 = 税额 / 计税依据。

利率是指利息占本金的比例,计算公式为:利率 = 利息 / 本金。

操练(15分钟)在呈现了税率、利率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名师教案《税率与利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名师教案《税率与利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名师教案《税率与利率》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税率、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税率、利率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税率、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税率、利率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素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知税率、利率。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税率?什么是利率?(二)探究税率2.教师展示税率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税率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练习计算税率,巩固知识点。

(三)探究利率2.教师展示利率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利率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练习计算利率,巩固知识点。

(四)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税率、利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挑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计算。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交流心得体会。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五、作业设计1.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出一道关于税率、利率的题目,并解答。

2.家长协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的税率、利率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税率、利率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学生在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

3.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税率:税率是征税额度与计税依据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比如,一件商品的价格是100元,如果税率是10%,那么应纳税款就是10元。

对话设计:师:同学们,如果你们买了一个玩具,价格是100元,商家说需要支付10%的税,你们知道要交多少钱吗?生:10元!因为100元的10%就是10元。

新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税率、利率》教学设计人教版

新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税率、利率》教学设计人教版

《税率、利率》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0~11页。

学习目标:1.了解纳税和储蓄等专有名词的含义。

2.能应用百分数、分数的知识灵活解决有关纳税和利息的实际问题。

3. 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依法纳税和储蓄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纳税观和理财观。

学习重点:理解纳税和利息的含义。

学习难点:掌握求应纳税额和利息的方法。

学习准备:课件等。

学习过程:环节预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1、商场春节打折促销,冰箱一律八五折,如果顾客购买一台原价3500元的冰箱,可节省多少钱?2、某县前年秋粮产量为2.8万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

去年秋粮产量是多少万吨?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温故上节课所学有关折扣和成数的相关知识及计算方法。

二、新知讲授(一)纳税1.出示P10页主题图,提问:“你知道哪些纳税项目?”在解决问题前,先给出纳税的含义、用途、种类,让学生对纳税有一定的了解。

2.给出一个例子,在例子找出“应纳税额”、“利率”等专有名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将名词的解释具体化、生动化。

3.P10例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说一说,并进行小组讨论、解答问题。

4.P10“做一做”学生回答,老师批改。

(二)利息1.由“做一做”中的人物关系顺延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逐步培养自己的合作探索精神,更加善于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融入到知识形成的到储蓄及利息的讲解中来。

并直接普及“本金”、“利息”、“利率”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利息的计算公式。

2.给出一道例题,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讨论解题思路,然后小组作答,说出自己的想法。

3.P11例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来说一说,并进行小组讨论、解答问题。

4.P11“做一做”学生回答,老师批改。

整个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巩固应用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税率教学设计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税率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税率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税率教学设计第【1】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和理解纳税的相关知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还要懂得什么是应纳税额和税率,能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更要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法制意识,从小养成依法纳税的意识。

通过计算税款的过程加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教材P10例3,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纳税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学习掌握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并能计算应纳税额。

2.通过计算应纳税额,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计算应纳税额知道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税率的含义,会计算应纳税额。

【难点】:利用税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1.调查表;2.复习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算式。

(1)200的5%是多少?(2)700的6%是多少?(3)40万的60%是多少?学生完成后,说说整数乘百分数是怎么计算的,百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1:先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生2: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缩小为原来的。

……二、导入新课方法一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现在各项事业和建设都蓬勃发展,你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建设项目?预设生1:发展经济、发展科技。

生2:文化事业、国防事业。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图片)下面是我国各项典型事业的图片,大家看看。

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大家想一想,为了进行现代化的建设事业,给我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大笔的资金是怎么来的呢?预设生1:靠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来创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讲 百分数(税率和利率)》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讲 百分数(税率和利率)》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讲百分数(税率和利率)》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讲主要讲述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税率和利率。

本讲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税率、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讲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百分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税率、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不够深入。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税率、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税率、利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税率、利率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税率、利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税率、利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税率、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计算器、纸张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百分数,那么什么是百分数?如何计算百分数呢?”接下来,教师引入本讲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另一种应用——税率和利率。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税率、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税率、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通过讲解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税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税率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税率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税率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税率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6、7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巩固生活中的税率、折扣、利息等问题解答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生活中的税率、折扣等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设计:一、整理回顾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学生回顾,教师板书:税率问题、利息问题、打折问题等二、整理解题思路:1、利息问题:妈妈将8000元钱按3.24%的年利率存入银行3年,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那么到期后一共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钱?引导学生分步解答,理解解答过程与每步意义。

区分应得利息、实得利息,税后利息等术语意义。

提醒学生三点,让学生自己先说说在前阶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的:(1)计算利息时,千万不要忘记乘时间。

(2)不要忘记是否要交利息税。

什么情况不用交?(3)要看题目要求是取出什么?像这题千万不能将“本”都丢了。

2、纳税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7题读题理解:哪些稿费应该纳税?怎样计算?3、打折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6题读题看图理解题目意义。

分析解题方法:原价乘折扣=现价三、拓展练习(补充)1、小琴妈妈七月份的工资收入是1350元,扣除800元后按5﹪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

小琴妈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2、爸爸20xx年6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为2.25﹪,到期时国家按所得利息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

到期时爸爸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爸爸这次储蓄实际收入多少元?3、一套瓷器,如果比成本价多80元出售,则可赚25%;实际卖出后,反而亏了80元,这套瓷器是打几折出售的?4、商店有100台洗衣机,如果按每台1000元出售,则每台可得20%的利润。

六年级数学教案《税率与利率》

六年级数学教案《税率与利率》

六年级数学教案《税率与利率》一、教学目标1.理解税率与利率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税率与利率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税率与利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税率与利率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素材3.学生练习题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税率与利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对税率与利率的了解。

(二)新课讲解1.讲解税率的概念a.税率的定义: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的比率。

b.举例说明:如购物时支付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

c.税率计算方法:税率=应纳税额/计税依据×100%2.讲解利率的概念a.利率的定义: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b.举例说明:如储蓄存款、贷款等。

c.利率计算方法:利率=利息/本金×100%3.对比税率与利率a.相同点:都是比率,都是百分比。

b.不同点:税率是税收的比率,利率是利息的比率。

(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购物时支付的增值税a.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增值税?b.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税率计算方法求解。

c.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2.案例二:储蓄存款利率a.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储蓄存款的利息?b.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利率计算方法求解。

c.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

(四)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税率与利率的计算方法。

(五)拓展延伸1.学生讨论:税率与利率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税率与利率解决实际问题?(六)课堂小结2.教师强调税率与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沟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税率与利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税率与利率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讲百分数(税率和利率)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讲百分数(税率和利率)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讲百分数(税率和利率)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讲主要介绍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税率和利率方面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实例理解税率是如何计算和应用的,以及利率在金融领域中的作用。

通过本讲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解决涉及税率和利率的实际问题,并理解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税率和利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税率和利率的计算中。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1. 税率和利率的百分数转换。

2.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税率和利率的计算。

3. 理解税率与实际收入的关系以及利率对金融决策的影响。

教具学具准备1. 黑板和粉笔。

2. 教学PPT,包含税率、利率的实例和计算题。

3. 计算器,用于复杂计算示例。

4. 实际物品或图片,如商品价格标签、银行存折等,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税率和利率的概念,如购物时遇到的税率、银行存款的利率等。

2. 基本概念讲解:详细讲解税率、利率的定义,以及它们与百分数的关系。

3. 实例演示:使用PPT展示具体的税率和利率计算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计算过程。

4. 学生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难点解析: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解析。

6. 应用拓展:通过实际情境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税率、利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设计,以清晰的图表和步骤展示计算过程,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本概念填空、计算题和应用题。

应用题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计算购物时的含税价格、比较不同银行存款利率下的收益等,以检验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侧重于学生对税率和利率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率与利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及储蓄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理解储蓄的意义。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

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义。

(1)除了税收,人们把有结余又暂时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银行里,这也是支持国家建设的行为。

你对储蓄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了解说一说)
(2)自学教材第11页内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信息。

①(实物投影出示存单的凭证)这里哪个是本金,哪个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这是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什么?
③小结: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设计意图】虽然对于储蓄这件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很有必要。

4.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到期后,王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到期后王奶奶能取回的钱应该包括哪几部分?我们可以先算出什么?试着先算一算王奶奶能拿到多少利息。

②反馈交流。

预设1:5000×3%×2=300(元);
预设2:5000×3.75%=187.5(元);
预设3:5000×3.75%×2=375(元)。

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呢?
④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关?该如何计算?讨论得出如下关系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小结:存期不同,利率也不相同,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对应。

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时还要考虑存款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自行计算利息,探讨利息的计算方法,在反馈中进行辨析答疑,从而得出利息的正确计算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巩固。

⑥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⑦口答。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王奶奶到期拿到的钱应该包括利息和本金两部分。

(2)尝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012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

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交流反馈。

重点对比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方法二:8000×(1+4.75%×5)=9900(元)
说说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3)教师:我们是如何计算利息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将例题及尝试练习略作调整,使得教学更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

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

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

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下面是张叔叔2012年8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

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①要知道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得知道什么?(根据回答出示银行存款利率表)
②存期半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③集体交流反馈。

2.实际运用
在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压岁钱吗?如果把这些压岁钱存起来,你打算怎么存,到时会得到多少利息?你准备怎么使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把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选做):
(1)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2)了解家里的储蓄情况,了解我国最新的储蓄利率的信息。

【设计意图】课后调查,让课堂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