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粘度的测定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目的:通过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了解粘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实验原理:粘度是指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

通过落球法可以测量液体的粘度。

当一球从管子的上端落下时,由于液体的粘滞力,球不能自由下落,而是随时间逐渐减速直到停止。

落球法利用粘滞力对球体的作用直接测得液体黏度,计算公式如下:η=2(g-ρV)/9c其中,η为液体的粘度,g为重力加速度,V为球体体积,ρ为球体密度,c为液体中球体的附面积所造成的阻力系数。

实验器材:落球仪、不锈钢球、粘度杯、天平、计时器。

实验步骤:1. 将清洗干净的粘度杯放置于水平桌面上,从中心位置向四周倾倒粘度杯内液体,使其液面略高于粘度杯口。

2. 用干净柔软的织物揩干不锈钢球的表面和手指指纹,取适量液体注入粘度杯中。

3. 轻轻放入处理好的不锈钢球,并避免球与粘度杯发生碰撞。

4. 将不锈钢球从杯口自由落下,计时器开始计时。

5. 直到不锈钢球停止落下,记录下时间t。

6. 用天平称出不锈钢球的质量m,以及球的直径D和液体的温度θ。

7. 重复以上步骤3至6,得到不同时间下的球体速度v。

8. 用计算公式计算液体的粘度。

η=2(g-ρV)/(9c)9.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液体的平均粘度。

实验数据与结果:实验条件:球体质量m=0.13g,球的直径D=2mm,液体密度ρ=1.207g/cm³,液体表面张力=0.0592N/m,重力加速度g=9.8m/s²。

实验结果如下:实验时间(s)球体速度v(m/s)0 05 0.037310 0.073815 0.106520 0.139225 0.170230 0.1998计算平均粘度:η = 2(g-ρV)/(9c) = 44.478Pa·s实验结论:本实验使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测量结果为Η=44.48Pa·s。

根据测得的粘度,比较不同液体的粘度大小,观察不同温度下同一液体的粘度变化,加深对粘度概念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测粘度的实验报告

测粘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粘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掌握使用粘度计进行粘度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通过实验,掌握粘度测量结果的记录、计算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粘度是描述流体内部摩擦力的物理量,是流体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粘度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性质和温度。

本实验采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液体的粘度,利用泊肃叶公式进行计算。

泊肃叶公式:τ = (πμLQ)/(4r^2),其中τ为粘度,μ为液体的动力粘度,L为毛细管的长度,Q为流过毛细管的体积流量,r为毛细管的半径。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毛细管粘度计、恒温水浴、温度计、量筒、秒表、滴定管、计时器等。

2. 实验试剂:待测液体、标准液体。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检查仪器是否完好。

2. 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

3. 将毛细管粘度计插入恒温水浴中,调整温度至待测液体的温度。

4. 将待测液体注入毛细管粘度计中,确保液体充满毛细管。

5. 打开计时器,记录液体的流出时间。

6. 重复步骤4和5,至少测量3次,求平均值。

7. 将标准液体倒入毛细管粘度计中,重复步骤4和5,求出标准液体的粘度值。

8. 根据泊肃叶公式,计算待测液体的粘度值。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待测液体体积:50.0 mL2. 待测液体流出时间:30.0 s、32.0 s、31.0 s3. 平均流出时间:31.3 s4. 标准液体粘度值:0.85 Pa·s5. 待测液体粘度值:0.86 Pa·s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液体粘度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实验结果表明,待测液体的粘度值为0.86 Pa·s,与标准液体的粘度值0.85 Pa·s 相近,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液体粘度的测量,加深了我们对粘度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实验仪器的完好,避免误差的产生。

流体粘度测量实验报告

流体粘度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流体粘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掌握旋转法测量液体粘度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分析实验数据,了解粘度与温度、流速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粘度是流体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是表征流体流动性能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采用旋转法测量液体粘度,其原理如下:当流体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时,流体中的分子受到旋转剪切力的作用,从而产生内摩擦力。

内摩擦力的大小与流体的粘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旋转时产生的扭矩,可以计算出流体的粘度。

实验过程中,同步电机以稳定的速度旋转,连接刻度圆盘,再通过游丝和转轴带动转子旋转。

如果转子未受到液体的阻力,则游丝、指针与刻度圆盘同速旋转,指针在刻度盘上指出的读数为0。

反之,如果转子受到液体的粘滞阻力,则游丝产生扭矩,与粘滞阻力抗衡,最后达到平衡。

这时与游丝连接的指针在刻度盘上指示一定的读数,即为游丝的扭转角。

将读数乘上特定的系数,即可得到液体的粘度。

三、实验器材1. NDJ-1型旋转式粘度计2. ZWQ1型晶体管3. 直流电源4. 烧杯5. 温度计6. 聚乙烯醇7. 计时器8. 螺旋测微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被测液体,置于直径不小于70mm的烧杯或直筒形容器中,准确控制被测液体温度。

2. 将保护架装在仪器上,旋入连接螺杆。

3. 旋转升降旋扭,使仪器缓慢地下降,转子逐渐浸入被测液体中,直至转子液面标志和液面相平为止。

4. 调正仪器水平,按下指针控制杆,开启电机开关。

5. 转动变速旋扭,使所需转速数向上,对准速度指示点。

6. 放松指针控制杆,使转子在液体中旋转。

7. 记录指针在刻度盘上的读数,即为游丝的扭转角。

8. 将读数乘上特定的系数,得到液体的粘度。

9.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不同温度下液体的粘度。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记录不同温度下液体的粘度数据。

2. 绘制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3.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粘度与温度、流速等因素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的粘度逐渐减小。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度实验报告粘度液体测量实验报告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液体粘度的测定思考题牛顿环实验报告篇一: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化学物理系 05级姓名张亮学号一、实验题目:落球法测定液体的粘度二、实验目的:通过用落球法测量油的粘度,学习并掌握测量的原理和方法三、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1(斯托克斯公式的简单介绍粘滞阻力是液体密度、温度和运动状态的函数。

从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可导出斯托克斯公式: 粘滞阻力F?6??vr(1)2(η的表示在一般情况下粘滞阻力F是很难测定的。

还是很难得到粘度η。

为此,考虑一种特殊情况:小球的液体中下落时,重力方向向下,而浮力和粘滞阻力向上,阻力随着小球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最后小球将以匀速下落,由式得43rr3192?r(???0)g?6??rv(1?2.4)(1?3.3)(1?Re?Re?...) (2)13Rh161080式中ρ是小球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由式(2)得2??9(???0)gr2rr3192v(1?2.4)(1?3.3)(1?Re?Re?...)Rh1610801?18(???0)gd2(3)dd3192v(1?2.4)(1?3.3)(1?Re?Re?...)2R2h161080由对Re的讨论,我们得到以下三种情况: (1) 当Re0.1 时,可以取零级解,则式(3)成为1?0?18(???0)gd2(42ddv(1?2.4)(1?3.3)2R2h即为小球直径和速度都很小时,粘度η的零级近似值。

(2)0.1Re0.5时,可以取一级近似解,式(3)成为31?1(1?Re)?1618(???0)gd2ddv(1?2.4)(1?3.3)2R2h?1??0?3dv?0 (8) 16(3)当Re0.5时,还必须考虑二级修正,则式(6)变成31921Re)??2(1?Re?16108018(???0)gd2ddv(1?2.4)(1?3.3)32R2h119dv02?2??1[1??()] (9)2270?1四、实验步骤:1( 2(用等时法寻找小球匀速下降区,测出其长度l。

液体黏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黏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黏度的测定-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利用了奥廷森旋转粘度计,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的99%甲醇水溶液和60%甲醇水溶液的粘度值,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粘度值下降,但降幅逐渐减小。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出了两种甲醇水溶液的阿雷尼斯流变方程,并比对了两种溶液的黏度值差异,得出了结论。

关键词:粘度、甲醇、奥廷森旋转粘度计、阿雷尼斯流变方程实验原理:液体黏度是指流体内摩擦阻力大小的量度,在化工、生物工程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中采用奥廷森旋转粘度计(Ostwald Viscometer)来测定两种不同浓度的甲醇水溶液的粘度。

奥廷森旋转粘度计利用了运动规律与流体黏度密切相关的萨斯塔拉流体运动原理。

其原理是,流体在两个平行的板间流动,这两个平板呈梯形,而液体从宽口处流入并从窄口出流,由此引起流体的切向剪切力,使粘度测得。

流体黏度的数值与液体流体作用力、剪极限值以及所在流体物性等因素都有关系。

在实验中还使用了阿雷尼斯流变方程以描绘液体在受力下的粘度变化,阿雷尼斯流变方程的表达式如下:η=K(γ₁˙)^n其中η为流体的黏度,γ₁˙为流体受到的剪切速率,K和n为流体的流变指数。

实验步骤:1. 准备两种不同浓度的甲醇水溶液,分别为99%的甲醇水溶液和60%的甲醇水溶液。

2. 在温度计器上测定实验室的室温。

3. 取一定量液体放入奥廷森旋转粘度计上方的液体周期管内。

4. 将周期管下端清洗干净,缓慢逆时针旋转期管,使周期管中的液体充分下降,观察液面的下降量和时间,记录初始读数和末端读数。

5. 通过所记录的液面下降的距离、时间、液体的密度和液体周期管的内径,计算出液体的粘度值。

6. 重复以上的实验步骤,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

实验结果:| | T/℃ | 99%甲醇水溶液 | 60%甲醇水溶液 || :--------: | :--: | :------------------: | :------------------: || 初始读数 | 25 | 0.448 | 1.147 || 2min | 35 | 0.439 | 1.047 || 2min | 45 | 0.423 | 0.934 || 2min | 55 | 0.406 | 0.827 |分析与讨论:在实验中,所使用的两种甲醇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液体粘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粘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粘度的测定实验报告液体粘度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液体粘度是描述液体流动性质的物理量,具有重要的工程和科学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液体的粘度,探究不同因素对粘度的影响,并了解粘度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实验目的:1. 了解粘度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粘度的测定方法;3. 探究温度、浓度等因素对粘度的影响。

实验仪器与试剂:1. 粘度计;2. 不同液体样品(例如水、甘油、油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粘度计清洗干净,并确保其表面无杂质;2. 将待测液体样品倒入粘度计中,注意不要超过刻度线;3. 在恒定温度下,通过观察液体在粘度计中的流动情况,记录下液体流动所需的时间;4. 重复上述步骤,分别测定不同液体样品的粘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液体样品的粘度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对液体粘度有显著影响。

随着温度升高,液体粘度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液体分子的热运动能力,使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降低了粘度。

2. 浓度对液体粘度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浓度越高,液体粘度越大。

这是因为浓度增加会增加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液体分子间的摩擦增加,从而增加了粘度。

3. 不同液体的粘度差异较大。

例如,水的粘度较小,而甘油和油的粘度较大。

这是由于不同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导致其流动性质不同。

实验结论:1. 温度和浓度是影响液体粘度的重要因素。

温度升高和浓度增加会导致液体粘度减小和增大。

2. 不同液体的粘度差异较大,这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实验误差与改进:1.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温度控制不准确、粘度计读数不准确等。

可以通过使用更精确的温度控制设备和粘度计,以及增加实验重复次数来减小误差。

2. 实验中只选取了少量液体样品进行测定,可以进一步扩大液体样品的种类和数量,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液体粘度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探究了温度、浓度等因素对粘度的影响。

粘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粘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粘度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测量液体黏度实验报告液体黏度的测量物理学系一、引言黏滞性是指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

如果在流动的流体中平行于流动方向将流体分成流速不同的各层,则在任何相邻两层的接触面上就有与面平行而与相对流动方向相反的阻力或曳力存在。

液体的黏度在医学、生产、生活实践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许多心血管疾病都与血液的黏度有关;石油在封闭的管道中输送时,其输运特性与黏滞性密切相关。

本实验旨在学会使用毛细管和落球法测定液体黏度的原理并了解分别适用范围,掌握温度计、密度计、电子秒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使用,并学会进行两种测量方法的误差分析。

二、实验原理(一)落球法当金属小圆球在黏性液体中下落时,它受到3个力,重力mg、浮力和粘滞阻力。

如果液体无限深广,在下落速度v较小下,粘滞阻力F有斯托克斯公式F=6πr是小球的半径;??称为液体的黏度,其单位是Pa·s.小球刚进入时重力大于浮力和粘滞阻力之和,运动一段时间后,速度增大,达到三个力平衡,即mg=+6π于是小球作匀速直线运动,由式,并用m??ldd3??,v?,r?代入上式,并因为6t2待测液体不能满足无限深广的条件,为满足实际条件而进行修正得(??-?)g2dt1??18lDH其中??为小球材料的密度,d为小球直径,l为小球匀速下落的距离,t为小球下落l距离所用的时间,D为容器内径,H为液柱高度。

(二)毛细管法若细圆管半径为r,长度为L,细管两端的压强差为?P,液体黏度为?,则其流量Q可以由泊肃叶定律表示:?r4?PQ?8?L由泊肃叶定律,再加上当毛细管沿竖直位置放置时,应考虑液体本身的重力作用。

因此,可以写出?r4V??t8?L(5)本实验所用的毛细管黏度计如图1所示,实验时将一定量的液体注入右管,用吸球将液体吸至左管。

保持黏度计竖直,然后让液体经毛细管流回右管。

设左管液面在C处时,右管中液面在D处,两液面高度差为H,CA间高度差为h1,BD间高度差为h2。

粘度测量实验报告

粘度测量实验报告

粘度测量实验报告篇一:流体粘度的测定实验液体粘度的测量实验——斯托克斯法测液体的粘度胡涛热能1班 15摘要:设计出了粘度测量的实验, 该实验使用的器材不多, 且均为常用器材, 较易开展.关键词:液体粘度系数; 斯托克斯法1 实验提供器材游标卡尺、小钢球、磁铁、待测液体、停表、镊子、密度计、温度计, 不同内径的圆形有机玻璃容器一组 ( 5 个) , 50 mL 量筒一个.2 实验原理在粘滞液体中下落的小球, 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重力w 、浮力f 和阻力F , 阻力来自于附着在小球表面的液层与其相邻液层之间的内摩擦力, 即粘滞力,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 这时小球所受到的阻力为:F=6πηυR. 如果小球质量均匀, 在无限宽广的粘滞液体中(来自: 在点网)下落时的速度较小, 以致小球后面不产生旋涡并以v0 匀速运动时,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及物体的受力平衡可得方程于是可得出液体的粘度系数公式:式中η是液体粘滞系数, d 是小球直径, υ0 是小球在无限宽广的粘滞液体中匀速下落时的速度( 收尾速度) . ρ和σ分别表示小球和液体的密度, 由上式可求出液体粘滞系数. ( 1) 式是小球在无限广延的液体中下落推导出来的, 在实际测量中, 液体总是盛在有器壁的容器里而不满足无限宽广条件, 故( 1) 式还需引入修正系数, 于是粘度公式变为( 2)式中D 为圆筒形容器的内径, h 表示容器内液体的高度. v 是小球在有限宽广的粘滞液体中匀速下落时的速度, 由小球在容器中匀速下落的距离除以对应的下落的时间求出, 即v = L / t .3 实验要求设计的实验思路为采用合理操作方法, 选用合适的实验器材, 设计数据表格, 完成各项要求.3. 1 设计实验求出小球在无限深液体中的收尾速度并求液体的粘度系数图1 t—d/ h 图实验提示: t 与d/ h 成线性关系. 该实验可采用的方案: 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液体, 求出小球匀速下落通过距离L 所需的时间t 1. 当各量筒中液体高度为h2 , h3, h4 时, 重复以上操作, 求出t 2, t3, t4, 根据t 1, t 2, t 3, t 4, 及h1 , h2, h3, h4 , 作图t—d /h图, 拟合直线与纵轴相交, 其截距为t , 则t 就是h→∞时, 即无限深的液体中, 小球匀速下落通过距离L 所需要的时间t 值.如图1 所示. 算出速度代入公式可求出液体的粘度系数.3. 2 设计实验求出小球在无限广液体中的收尾速度并求该液体的粘度系数图2 t—d/ D 图实验提示: t 与d/ D 成线性关系. 该实验可采用的方案: 实验中采用一组直径不同的圆管, 依次测出同一小球通过各圆形管相同高度两刻线间所需的时间. 以t 作纵轴, d / D 作横轴, 由图示法将测得的各实验数据点连成直线, 延长该直线与纵轴相交, 其截距为t0 , t 0 就是当D→∞时, 即在横向无限广的粘滞液体中, 小球匀速下落距离L 所需的时间t 值. 如图2所示. 算出速度v 代入公式可求出液体的粘度系数.3. 3 设计实验思路, 求小球在无限深广液体中的收尾速度可采用的设计思路: 在3. 2 的基础上依次改变筒内液体的高度, 根据t 与d/ h 成线性关系, 求出d/h 为零时的t 值, 即为无限深广液体中t 0 值.篇二:粘度法测分子量实验报告实验二十一高聚物相对分子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黏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和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数据处理
由(4)可知,待
,则

25时,
待标待
时,
待标待
时,
待标待
时,
待标待
表3黏度实验数据处理I
实验温度/25 30 35 40 水的密度
0.9970 0.9959 0.9940 0.9922

水的黏度
0.8904 0.7975 0.7194 0.6529

0.7852 0.7809 0.7767 0.7720
乙醇的密度

水的流经时间
104.6 93.10 83.27 75.85 水
乙醇的流经时间154.9 141.6 130.6 117.2

乙醇的黏度 乙
1.039 0.9507 0.8815 0.7981
以对作图,根据式(5)的直线关系求出无水乙醇的温度特性常数A 和B ,将数据处理结果列表
0.00318
0.003200.003220.003240.003260.003280.00330
0.003320.00334
0.003361/T (K -1
)
lg (Pa s)
表4 黏度实验数据处理II 实验温度
25
30
35
40
/
乙0.01645 -0.02196 -0.05478 -0.09794 (1/T)/K 0.003356 0.003300 0.003247 0.003195 A/K 0.00142
B 0.00333
七、思考题
(1)液体黏度与温度有何关系?
温度越高,黏度越低。

(2)简述测定流体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测定黏度通常测定一定体积的流体经一定长度垂直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然后根据泊赛耳公式计算其黏度,然而直接由实验测定液体黏度的黏度是比较困难的,通常采用测定液体对标准液体的相对黏度,用已知的标准流体的黏度来求出待测流体的黏度。

方法:奥氏黏度计、乌氏黏度计。

(3)为什么整个实验必须使用同一支黏度计进行测定?
根据泊赛耳公式可知,利用同一支黏度计,在相同条件下,两种液体的黏度比即等于它们的密度与流经时间的乘积比。

使用同一支温度计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