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名人传》序培训资料
《名人传》序教学教案

《名人传》序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及其背景。
1.2 理解《名人传》序的意义和作用。
1.3 掌握名人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手法。
1.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简介。
2.2 《名人传》序的内容概述。
2.3 《名人传》序的写作特点和手法。
2.4 名人生平和成就的介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介绍罗曼·罗兰及其作品《名人传》。
3.2 阅读《名人传》序,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3.3 分析《名人传》序的写作特点和手法。
3.4 学生分享对名人生平和成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罗曼·罗兰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
4.2 学生对《名人传》序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4.3 学生对《名人传》序的写作特点和手法的掌握程度。
4.4 学生对名人生平和成就的理解和感悟的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罗曼·罗兰及其作品的资料。
5.2 《名人传》序的文本资料。
5.3 名人生平和成就的资料。
5.4 教学多媒体设备。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收集并整理罗曼·罗兰及其作品的资料,包括生平、著作、时代背景等。
6.2 准备《名人传》序的文本资料,确保学生有清晰的阅读材料。
6.3 搜集相关名人生平和成就的资料,包括图片、文献、视频等。
6.4 准备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名人的生平和成就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7.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名人传》序中的写作技巧和手法。
7.3 利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对名人传的理解和感悟。
7.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名人传的深层含义。
第八章:教学步骤8.1 步骤一: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名人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手法。
8.2 步骤二: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人传》序,分析其意义和作用。
《名人传》序 教案教学设计

《名人传》序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名人传》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背景等。
激发学生对《名人传》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及其背景。
简要介绍《名人传》的主要内容。
1.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名人的看法。
1.4 教学活动播放罗曼·罗兰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其有更直观的了解。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名人,分享对该名人的看法和兴趣。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兴趣,激发全班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内容介绍罗曼·罗兰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
分析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动机和目的。
2.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者。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
2.4 教学活动播放罗曼·罗兰的生平介绍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创作《名人传》的动机和目的。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思考,促进全班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三章:名人传概览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对《名人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引导学生了解名人的生平和成就。
3.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名人传》中涉及的名人及其生平和成就。
分析名人的成功要素和给我们的启示。
3.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对名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名人的成功要素和给我们的启示。
3.4 教学活动播放《名人传》的预告片或相关片段,让学生对名人的生平和成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名人的成功要素和给我们的启示。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思考,促进全班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四章:名人传精读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名人传》中的名人和他们的成就。
《名人传》序 教案教学设计

《名人传》序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名人传序言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名人传》的基本信息和作者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名人传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激发学生对名人传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名人传》的作者、出版时间和背景。
简述《名人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强调名人传对个人成长和启发思考的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名人传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增强学生对《名人传》的了解。
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名人传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名人传的写作目的和意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名人传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名人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分析《名人传》的写作目的,如传扬名人成就、传承名人精神等。
探讨名人传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如激发奋斗动力、提供人生启示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名人传》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写作目的。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名人传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名人的奋斗历程与成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名人的奋斗历程和主要成就。
引导学生从名人经历中获取奋斗动力和人生启示。
3.2 教学内容:分析《名人传》中名人的奋斗历程,包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总结名人的主要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
引导学生从名人经历中获取奋斗动力和人生启示。
3.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法,生动介绍名人的奋斗历程和成就。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从名人经历中获得的奋斗动力和人生启示。
第四章:名人传的阅读与思考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人传的方法和技巧。
激发学生思考名人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教授阅读名人传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名人的成长背景、成就和经验等。
引导学生思考名人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如激发斗志、提供借鉴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展示阅读名人传的方法和技巧。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名人传的心得和感悟。
第五章:名人传的案例分析与启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名人传的意义。
2023最新-《名人传》序教案【优秀4篇】

《名人传》序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名人传》序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人传》序篇一一、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体味英雄的伟大之处:自助与助人。
自助体现在对自身苦难超越;助他体现在对其他陷于苦难中的人的关注。
2、美育目标:通过朗诵,及对重点段落的品读使学生感到文章文辞的感染力。
可稍加提点。
二、教学重点:德育目标。
三、教学难点:美育目标。
四、教辅器材:录音机。
五、教学步骤:(一)放音乐。
1分钟后调小音量朗诵课文,直接进入题记,不读标题。
(9分钟)(二)导语:各位同学,谁知道刚才的朗诵配乐是什么曲子?(学生齐答)你在其中感到了什么?——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
勇敢、乐观的斗争精神,坚强不屈的意志和真挚的感情。
规模宏伟壮观,尖锐冲突而激动,最终却安宁而欢乐。
预示着英雄克服了苦难,斗争以胜利告终。
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篇用文字抒写的《英雄交响曲》——《〈名人传〉序》【书写标题、作者】(三)介绍作者:罗曼·罗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是《约翰·克里斯朵夫》、《贝多芬传》。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罗曼·罗兰以贝多芬为原型写的一部长篇巨著。
它描述了天才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成长、奋斗和最终以失败告终的一生。
语言富有音乐美,而故事情节则像一首庞大的交响乐,每章都由不同的基调组成。
被誉为的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而《贝多芬传》则与《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一起被收入《名人传》。
我们今天看的这篇课文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写的序。
(2分钟)(四)进入正文:好,大家把书翻到82页,看第四小节。
快速找出这段的中心句,看看哪句最能体现作者的观念。
(同学回答“我所认为的英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名人传》序 教案教学设计

《名人传》序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名人传》序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序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名人传》序的背景介绍。
2. 序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分析。
3. 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序的内容。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名人传》序的背景和意义。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序的内容,理解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分析序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序中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2. 阅读理解测试: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序的理解程度。
3.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价,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名人传》序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
3. 阅读理解测试题。
4.2 教学材料1. 学生手册: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讨论问题。
2.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引导学生的思考。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名人传》序的背景和意义。
2. 第二课时:学生自主阅读序的内容,理解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3. 第三课时:分组讨论,分析序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5.2 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40分钟):介绍背景和意义。
2. 第二课时(40分钟):自主阅读和理解序的内容。
3. 第三课时(40分钟):分组讨论和分析。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技巧6.1 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名人传〉序》教案策划

《名人传》序教案策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名人传》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罗曼·罗兰及名人传的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序文中的精彩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序文的主旨和观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提高文本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名人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对名人传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名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掌握《名人传》序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罗曼·罗兰及名人传的背景。
(2)分析并欣赏序文中的精彩语言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序文的主旨和观点。
(2)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罗曼·罗兰及《名人传》的背景。
(2)引发学生对名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名人传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名人传》序,理解序文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序文中的精彩语言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序文,理解序文的主旨和观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名人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教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名人传的相关章节,加深对名人的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文本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名人传》序的理解程度。
4. 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名人传》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名人传》序(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名人传》序的背景和意义。
(2)能够分析序中的主要论点和论据。
(3)能够概括序中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名人传》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名人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名人传》序2. 教学重点:理解序的背景和意义,分析序中的主要论点和论据。
3. 教学难点:概括序中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对名人的定义和意义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名人传的兴趣。
(2)简要介绍《名人传》序的背景和意义。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名人传》序,理解序中的主要论点和论据。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序中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一位名人进行研究和分析。
(2)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阅读理解测试,检查学生对《名人传》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能力的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观察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名人传》序文本。
2. 名人传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
3. 报告模板和评价标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名人的尊重和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要全面考虑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扩展1. 名人传相关的人物故事分享:(1)教师分享一些名人传中的感人故事或名人的名言警句。
(名人传)序 人教版 教案

《名人传》序教学目标一、从作者的认识角度正确认识作者给当时欧洲时代所下的定义,对功利主义盛行的欧洲的批判。
二、体会作者强调的精神对人类的引领力量,了解英雄所起的作用。
三、懂得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对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作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所阐述的名人观、英雄观。
难点:辩正地认识作者给欧洲和名人所下定义的内涵。
解决办法:反复诵读文章,深入领会。
学生活动设计快速阅读、精读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充分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出生于律师家庭,上大学期间曾与托尔斯泰通信,托尔斯泰“不以暴力抗恶”“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博爱”等思想对他产生深刻影响;他的民主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又形成了罗曼·罗兰世界观和创作中最突出的特点。
正是这种思想,使得罗曼·罗兰对名人、对英雄有了他独特的评判标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这篇《〈名人传〉序》。
二、明确目标1.从作者的认识角度正确认识作者给当时欧洲时代所下的定义,对功利主义盛行的欧洲的批判。
2.体会作者强调的精神对人类的引领力量,了解英雄所起的作用。
3.懂得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对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作用。
三、整体感知课文是作者为《名人传》写的自序。
在这篇序言中,首先为名人下了定义:名人并不是那些声名显赫之辈,也不是那些位尊权重之流,更不是万众欢呼簇拥之星。
真正的“名人”是具有仁慈的胸怀、坚毅的品格,以精神的力量,为人类做出贡献,为人类增添勇气,为人类指明方向的人。
作者这样下定义,是有其深刻认识的。
在课文中,作者分三个部分,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一)平庸的时代。
作者认为,现实的欧洲是一个平庸的时代,“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
作者这样评价欧洲,并不是指欧洲当时的工业水平、生活质量、科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而是特指作者界定的精神上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传>序》阅读指要导入:让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的名字。
于是,将出现许多伟人的名字:秦始皇、拿破仑、孔子、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
(注意区分伟人与明星)把这些名人分为四类:治国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灵魂的文学家,造福人类的科学家。
然后提醒同学们,至少还有一类名人非常值得大家崇拜,那就是追求完美的艺术家,像音乐家贝多芬、雕刻家与画家米开朗琪罗。
今天就来学习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序》。
预习检测:1.罗曼?罗兰(1866-1944)__国作家,音乐评论家。
20世纪初,他写了几部名人传记:《_____传》、《_______传》)和《_____传》,三传合称为《名人传》。
罗曼?罗兰在写《名人传》的同时发表的长篇小说《_________》,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与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1915年,罗曼?罗兰被获得_____文学奖。
作者详细介绍: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
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
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
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
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
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说的灵魂》。
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
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2.《<名人传>序》开头题记引用了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有什么作用?答案1.法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约翰?克利斯朵夫诺贝尔2.暗示文章的主题。
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担当患难,凡担当患难必须善良高尚。
正文阅读引导:一、引言:在《<名人传>序》开头有一句贝多芬的名言:“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由此推知,《名人传》是一本什么书?《名人传》应是一部诸多“不幸的遭难者”依靠良善心灵与高尚品格,战胜灾难过程的一本书二、《<名人传>序》主要阐述了什么哲理?明确:人生常遇患难,伟人产生于患难,形成于超人的奋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与顽强的毅力是进行超人奋斗的前提。
三、第一部分(1—3)写作《名人传》的时代要求——应时代与斗争的需求,写《名人传》献给受难者。
1、作者认为,现实的欧洲是一个平庸的时代,“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
作者这样评价欧洲,并不是指欧洲当时的工业水平、生活质量、科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而是特指作者界定的精神亡的“自由”。
作者认为欧洲已经沉陷于“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围中,功利主义的盛行已经“窒息”了欧洲的生命。
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个平庸、沉重的时代,这是像作者这样崇尚精神、鄙视物欲的艺术家所不能容忍的,他已经感到“周围的空气多沉重”,无法呼吸。
再看看和自己一样“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生活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
斗争的对象是无形的:孤独、静寂、贫穷、日常的烦虑、沉重与愚蠢的劳作,耗尽了他们的精力,使他们再没有力量反抗平庸的生活、时代。
更可悲的是,孤独的他们还“彼此隔离”着,因为世俗生活的拖累,使他们不可能过多地交往,“连对患难中的弟兄们一援手的安慰都没有,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他们只能依靠自己”。
谁来援助他们,谁来安慰他们,谁来带领他们走出沉闷,摆脱平庸,得到光明和幸福?时世需要英雄!四、第二部分(4、5)呼唤英雄与英雄的定义,着重阐述英雄的伟大在于品格,人们从中汲取勇气。
即使平庸的时代,也有横空而出的英雄:毕加大佐和蒲尔民族说明英雄是不死的,是平庸所毁灭不了的。
所以,作者期望:“让我们来摧毁时间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西方人认为上古时代是英雄的时代,上古的民族是英雄的种族。
但是作者并不是抄袭这种通常的信念。
他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古希腊智慧绝伦的思想圣哲,也不是古罗马开拓疆土的元老帝王。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当时的欧洲,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辈出,但是作者把他们排除在英雄之外,因为他们的成就或业绩,无不与功利有关或只带来功利上的效应。
“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英雄是能以“伟大的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苦难的人。
五、第三部分(6、7)英雄的作用,主要阐述“学习最伟大者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
这样的英雄,是与平庸的时代对立的。
平庸时代的特点,就是以功利为追求,而丧失精神上的自由。
真正的英雄,以仁慈的心怀,伟大的品格,映照出自私自利的卑下世风,使人们看到生命的伟大、丰满、幸福。
英雄往往生活在“长期的受难”中,“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在肉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折,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
正因为如此,才使他们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
人类的力量、勇气,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赋予世人精神的安慰和激励。
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赋予贝多芬,正因为他对时代的深刻批判和对英雄独特的见解。
重点难点理解引导:1、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与人们一般认识的英雄不同。
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统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以仁慈、品格作为精神表率,解救民众的苦难。
在此,罗曼?罗兰认为只有以心灵使自己伟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们通常以成功论英雄,罗曼?罗兰认为英雄与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2、第二段告诉我们,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们的斗争总是艰难而又悲惨的。
具体怎么艰难?怎么悲惨?A他们的斗争无日无止,看不到头;B孤独寂寞,没有伙伴;C贫穷,缺少财力物力;D“沉重与愚蠢的劳作”;E没有希望,没有一点安慰。
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超人的努力与奋斗,是“成为伟大”,而取得成就则是“显得伟大”。
罗曼?罗兰的名人观与英雄观是,只有在患难中拥有伟大的心灵和伟大的品格,才能成为伟大的人。
3、理解“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时间会把他们一起摧毁。
”这句话还是紧扣作者给英雄所下的定义。
伟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质;而没有伟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受无知的人顶礼膜拜,满足他们功利的愿望。
4、理解“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磨难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们的精神更高贵,使他们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响大众,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难”使他们成为“伟大”。
【同步达纲练习】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贝多芬传》序(节录)①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②好似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一个,说是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说的:“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我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
”③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
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的: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
④成败又有什么相干?⑤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或是悲惨的命运,把他们的灵魂与疾病的铁砧上锻炼;或是,目击同胞受着无名的羞辱与劫难,而生活为之戕害,内心为之破裂,他们永远有遭难的日子;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
所以不幸的人啊!切莫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
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有意无意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动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在此英勇的队伍中,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
他在痛苦中间即曾祝愿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夸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
”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米修斯,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噢,人啊,你当自助!”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
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1.第一自然中“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
(在横线上写出人名)2.第一自然段由五个句子组成,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⑤。
根据作者的思路,该段的层次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3.用不超过15个字,把第一节中“成为伟大”的意思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二自然段有两层意思,请你用不超过35个字,把这两层意思概括写出来。
答:第一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