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 古诗三首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合集下载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3张PPT)

闻 【
小
官 学
语
军 文
五
收 年
级
河 下
册
】南 杜 河甫 北
课题解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读完课题你有哪些理解和体会 ?
闻:听说 收:收复
听说官军把河南河北都收复了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 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 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 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 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 他杜少陵、杜草堂。
围绕一个喜字而言,欣喜的,愉悦的
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奇思妙想
诗人喜欲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一向爱书如命的诗人却也胡乱地卷 起诗书,急忙的与家人分享好消息 和快乐。
奇思妙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从“放”和“纵”可以看出诗人欣喜欲狂, 放歌和纵酒都是愉悦的表现。当诗人想到 能够回到家乡,心底的喜悦必须放纵出来。
诗人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心情 如何?又有哪些表现?
诗歌大意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 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 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 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
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想一想
整首诗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不正确的相互 教一教。 三、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试着划分节奏。
小
官 学
语
军 文
五
收 年
级
河 下
册
】南 杜 河甫 北
课题解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读完课题你有哪些理解和体会 ?
闻:听说 收:收复
听说官军把河南河北都收复了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 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 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 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 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 他杜少陵、杜草堂。
围绕一个喜字而言,欣喜的,愉悦的
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奇思妙想
诗人喜欲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一向爱书如命的诗人却也胡乱地卷 起诗书,急忙的与家人分享好消息 和快乐。
奇思妙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从“放”和“纵”可以看出诗人欣喜欲狂, 放歌和纵酒都是愉悦的表现。当诗人想到 能够回到家乡,心底的喜悦必须放纵出来。
诗人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心情 如何?又有哪些表现?
诗歌大意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 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 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 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
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想一想
整首诗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不正确的相互 教一教。 三、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试着划分节奏。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9张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背诵诗圣杜甫的诗。
感谢观看
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 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尾联:写诗人扇动想像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ch裳án。g
首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喜从天降,喜极而泣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川 剑外
巴峡
巫峡 长
河 蓟北 北 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河
南 洛阳 家乡
东
湖北 襄阳
海
江
湖南
衣,所以蔽体者也。 上曰衣,下曰裳cháng。
——《说文解字》
(可以买这本书看看)
(小蓟) (蓟北)
(襄阳)
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jì
tì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动得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白日
青春
阳光灿烂
美好的春天
颔联 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妻子和子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课堂总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 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 喜悦 ), 收拾行装立即( 还乡 )的事。表现了诗人真 挚的( 爱国 )情怀。
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欲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熟读成诵。 2.试着把这首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新知讲解
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
春望 (唐)杜甫
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 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 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泪……
新知讲解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课堂练习
一、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
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
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 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 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 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二、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诗人以自己赤诚的爱 国情抒写出风格迥异的爱国诗篇。有忧愤深 广的动情倾诉,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 你积累了哪些爱国诗篇,和同学一起分享一 下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新知讲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共24张PPT)部编版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感情? 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回顾背诵古诗:《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理解诗意并说说表达的思想感情。
意思: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此时已经年过半百,但一想到这漂泊之苦将因战事平息而让流离失所之人重回故里,便顿时有了精气神,能与妻子儿女作伴还乡
,怎不喜欲1狂.?作) 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多媒体呈现地图,从巴峡到巫峡,再从襄阳到洛阳,高山深水,长途跋涉,路途何其艰难?一个“即”“从”“便”“下”体现出诗人因欲狂的
喜悦而产生2的.归借心似助箭的注情感释)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自主拓学
1.拓展延伸:杜甫之所以能喜极而泣,关键在于他 的爱国之情的浓厚,下面老师将为大家展现杜甫的另 一首诗(多媒体展示《春望》),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杜甫在这首诗中的忧思之深。(交流学习体会)
2.尝试背诵。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还 写下过许许多多的壮丽诗篇。就请同学 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 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第十七页,共24页。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多媒体呈现地图,从巴峡到巫峡,再从襄阳到洛阳,高山深水,长途跋涉,路途何其艰难?一个“即”“从”“便”“下”体现出诗人因欲狂的
喜悦而产生的归心似箭的情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感情? 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回顾背诵古诗:《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理解诗意并说说表达的思想感情。
意思: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此时已经年过半百,但一想到这漂泊之苦将因战事平息而让流离失所之人重回故里,便顿时有了精气神,能与妻子儿女作伴还乡
,怎不喜欲1狂.?作) 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多媒体呈现地图,从巴峡到巫峡,再从襄阳到洛阳,高山深水,长途跋涉,路途何其艰难?一个“即”“从”“便”“下”体现出诗人因欲狂的
喜悦而产生2的.归借心似助箭的注情感释)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自主拓学
1.拓展延伸:杜甫之所以能喜极而泣,关键在于他 的爱国之情的浓厚,下面老师将为大家展现杜甫的另 一首诗(多媒体展示《春望》),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杜甫在这首诗中的忧思之深。(交流学习体会)
2.尝试背诵。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还 写下过许许多多的壮丽诗篇。就请同学 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 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第十七页,共24页。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多媒体呈现地图,从巴峡到巫峡,再从襄阳到洛阳,高山深水,长途跋涉,路途何其艰难?一个“即”“从”“便”“下”体现出诗人因欲狂的
喜悦而产生的归心似箭的情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29张PPT)人教部编版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译文:回 头看妻子和孩 子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胡乱 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你用一 个字概括。
喜
回家!回 家!终于可以 回家了!
学完这首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欣喜欲狂的心 情吗?请你根据老师所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首诗的大意。也可以根据诗意编排一个小 短剧,表现给大家看看。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我激动地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 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日头照耀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 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快快动身起程 从巴峡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译文:日头照 耀我放声高歌痛饮 美酒,趁着明媚春 光与妻儿一同返回 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赶快。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 代城池。
译文: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 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捷报之突然。 听到消息后的 反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 “涕泪满衣裳”的原因。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基调 是喜悦激动,语气欢快,前六句读出 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后两句语速变快 读出诗人心情的急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回 头看妻子和孩 子哪还有一点 的忧伤,胡乱 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作伴:与妻儿一同。
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你用一 个字概括。
喜
回家!回 家!终于可以 回家了!
学完这首诗你能感受到诗人欣喜欲狂的心 情吗?请你根据老师所讲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 说这首诗的大意。也可以根据诗意编排一个小 短剧,表现给大家看看。
译文: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我激动地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 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 喜若狂。日头照耀我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 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快快动身起程 从巴峡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译文:日头照 耀我放声高歌痛饮 美酒,趁着明媚春 光与妻儿一同返回 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赶快。 便:就的意思。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 代城池。
译文: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 穿过巫峡,到了襄阳后直奔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捷报之突然。 听到消息后的 反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找出诗人 “涕泪满衣裳”的原因。
朗读指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朗读基调 是喜悦激动,语气欢快,前六句读出 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后两句语速变快 读出诗人心情的急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3张PPT)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首诗分别表达 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全班交流汇报: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 诗人,人民的诗人?
忧国忧民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极而泣 [唐]杜甫 悲喜交加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设身处地想一想: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
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
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字词学习
jì
蓟北
shang
衣裳
tì
涕泪
xiāng
襄阳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
新课导入
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 圣”。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 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 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 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 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诗人愉快的 心情。
用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课件)-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总结升华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王昌龄的呐喊: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是陆游的悲与愤: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是杜甫的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拓展延伸
说说你知道的爱国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甫
学习任务一
对话诗人,释题激趣
作者简介
“诗圣”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 合称“李杜”。
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
解读诗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②他想到了前线战士浴血奋战的场景,将士们奋勇杀 敌,不收复失地不还家,才换来了收复蓟北的喜讯。 他这份喜欲狂里,有着对将士们忠勇的决心的敬佩啊!
领悟诗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是听到的意思,“河南 河北” 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 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诗歌,理解诗意
初读诗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jì
tì
chánɡ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 便 下xi襄ānɡ阳 向 洛 阳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

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歌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诗
首联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颔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颈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歌内容解析
首联:喜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以久)
颔联:妻子一扫往即日事愁抒云情(诗欣喜若狂) 颈联:纵酒欢唱做伴还乡(多年心愿)
欢庆 喜பைடு நூலகம் 还胜 乡利
尾联: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
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写闻收复之喜,后四句写急欲还乡之情。
赏析名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阳光灿烂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春色荡漾伴随 全家正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尾联 便下襄阳/向/洛阳。
字词意思我知道:
涕泪:眼泪
··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再看
·却·看妻子愁何·在· 何在:在哪里,意思是没有、不见了。
·漫卷诗书喜欲狂 ·青·春作伴好还乡
漫:随便 青春:春天
品读赏析:
1、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浮现了那些画面? 2、诗中的那个词语最能表明诗人的心情? 3、你是从哪个地方感受到诗人的狂喜的?
4、请从诗中找出诗人途径的地点,列 出作者的还乡路线.
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从那个 字眼体会到的?
初闻涕泪满衣裳 白日放歌须纵酒
漫卷诗书喜欲狂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中那个词最能表达作者心情?
喜欲狂
你是从哪个地方感受到诗人的狂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 。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 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笔下都有真实的反 映,被称为一代“诗史”。他与李白并称“ 李杜”。他的诗,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 响很大。代表作有《江畔独步寻花》《春夜 喜雨》等。
自读要求
把握诗歌的节奏,试读诗歌。
闻 官军 收 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自读要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认一认
jì tì shāng xiāng
蓟涕裳襄
蓟北 痛苦流涕 衣裳 襄阳
辨一辨
tì
涕
“涕”字部首是“氵” 。注意它与梯子的“梯 ”、 剃头的“剃”、第 一的“第”部首不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习目标
第三课时
1.认识“蓟、涕、裳、襄”4个生字,会写 “涕、巫”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古诗。
2.理解诗句之意,抓住“喜欲狂”体会作者的 情感。
3.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培养学 生的爱国思想感情。
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 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 ——杜甫。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 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真 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 民疾苦,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 历史巨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 学习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
理解题目
听说 收复。
。
闻 官军 收 河南河北
指唐王朝 的军队。
古代指黄河。
品词析句
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杜甫流落在蜀地。
剑外 忽传收 蓟北,
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
句意:从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河南 河北的消息。ຫໍສະໝຸດ 品词析句刚刚听说 。
初闻涕泪满衣裳。
洒满 。
句意: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止不住的泪 水洒满了衣裳。
课堂小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喜欲狂
悲喜交加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爱国情怀
推荐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 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 出门搔首怆平生。
(本诗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 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 诗人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拓展延伸
杜甫只是因为自己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 返故乡而喜吗?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 喜欲狂”是为谁而喜为谁而狂?
他为战乱平息,祖国重归统一而喜;他为老百姓 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 欲狂”里,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
课堂小结
杜甫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始终怀着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伟抱负。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 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诗,被人尊称为“诗圣”。最后让 我们全体起立背诵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返回 。
句意: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
品词析句 立即。
在今四川省 巫山县东。
即从巴峡穿巫峡,
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
句意:立即动身,到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
品词析句
就 。
转向 。
便下襄阳向洛阳。
东下 。
句意:然后就北下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 都洛阳。
感悟诗情
理解了诗意,再读诗歌,诗中有个 词最能反应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心 情,你能找出来吗?
从本诗中的哪些词语我们可以体会 到杜甫“喜欲狂”的心情?用波浪线 画出来。
感悟诗情
结合以下词语可以体会杜甫“喜欲 狂”的心情。
“涕泪”:这也是喜悦的泪,他终于可以重返故 乡了,他喜极而泣。
“漫卷诗书”:杜甫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 了,从他这种反常的表现,我感受到了诗人的“喜 欲狂”。
品词析句
回头看 。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妻子和孩子 。
句意:回头看看妻子和儿女,哪里 还有忧愁。
品词析句
胡乱地卷起 。
漫卷 诗书喜欲狂。
句意:胡乱收拾着诗书,高兴得简直要 发狂。
品词析句
尽情。
白日放歌须纵酒,
纵情饮酒 。
句意:在白天里不但尽情歌唱,还要开 怀痛饮。
品词析句
指春天。
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纵酒”:杜甫当时已经52岁了。一个白 发苍苍的老人既要尽情歌唱,还要开怀畅饮,真是 “喜欲狂”呀!
感悟诗情
“即从、穿、便下、向”:现实中路途 遥远而在狂想中那么快就到家了,真是“ 喜欲狂”啊。
“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想到旅途有 宜人的景色伴随,那么快那么顺畅地就返 回了故乡。想到这里,杜甫禁不住“喜欲 狂”!
xiāng
襄
“襄”是襄阳的“襄” ,它易与“嚷 、壤、 瓤”混淆,注意区分。
自读检测
读完杜甫的这首诗,试着说一说本诗描写 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简介背景
公元763年春天,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在 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 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 下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