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球上的大气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保护地球的体温 ----“保温被” 形成水循环 ----“永动机” 改变地表形态 ----“雕塑师”
(2)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生命之本”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固体杂质
大气的垂分层
电 离 层
地球束缚引力小 外层 空气质点往外跑
中间层顶到五百 氧原吸紫增温快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对流旺盛近地面, 纬度不同厚度变; 高度增来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1、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的上界
2000--30000千米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干洁空气组成图
其他气体1% 氩、CO2、O3
氧21% 氮78%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干 主要 N2 洁 成分 O2 空 CO2 气 次要 成分 O3
水 汽 主 要 作 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 AT娱乐 flp271bej “爸,现在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学校都为学生配备了宿舍楼,这样一来,既能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又能有利 于学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高中生家长陪读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弟弟已经是十八岁的大人了,在西方的一些国家, 孩子到了十八岁,家长就让他自己去干事业。你何必苦苦相伴舍不得放开呢?爸,你想过没有,你的这种‘捆绑式’教 育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舍得起放的开,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也许女儿的话是对的,回想一下自从进城以来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整整八年了,我究竟做了些什么呢?到头来却成了 一个流落街头四处漂泊的苏瘸子,真是悲哀啊! “爸,想开吧,做父母的没有一个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过分的溺爱就等于自杀。你还记得南方大学的范娇娇吗?她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娇娇„„她怎么了?”女儿的话刚一出口,我便焦急地问,因为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我的挂念。 “爸,看把你急的,就是女儿出了事,你也未必这么„„” “小荷,你瞎说些什么?我的女儿怎么会出事?„„”我咧咧切切地站起来。 女儿一边扶着我坐下一边说:“爸,你一定记得她的车撞了咱的行李箱的事吧?幸亏撞的是咱„„这次她惹大祸了,用 车撞了人,还驾车逃逸„„被查出后,罪加一等!” “这让他的父母怎么过呢?„„”我的心里揣揣不安起来。 “有一次,范教授夫妇让我开车去看她,在回家的路上,范教授深有感慨地说:‘我身为一个大学教授,教育出这样 的女儿真是枉为人师,亏对世人!更何况娇娇的妈妈还是学院的院长。小荷,你能谈谈你的父母吗?’我顺口而出:我 的爸爸妈妈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他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我从小他们就教育我怎样学习怎样做人,从他们的身上 我学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女儿的话虽然炫耀了许多,但她毕竟说出了做父母的心愿。 “爸,放开你的手,让我们自己勇敢地去面对人生,抱大的一代是不经风雨的„„” 几天以后,我终于告别了‘我的鬼屋’,结束了我那颠破流离的生涯,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小山村。 我自然而然地成了话题的焦点,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些捕风捉影的绯闻便成了我的传奇。 “听说苏家老六回来了,还废了一条腿?”爱打听消息的张老汉探头探脑地问。 “谁说不是呢,我亲眼见他拄着拐杖下的车,一瘸一拐地回的家„„”邻居张二婶儿证实着事情的真相。 “唉——!这孩子命苦,去时好好的,回来却成了个残疾„„”王大娘叹息着。 “这个倒霉蛋,凭着一个厂长不当,却贩起青菜来„„后来,好日子不过偏偏去城里搞什么亲子工程,到头来还不是 一塌糊涂„„依我看,他就是一个缩头乌龟,不是干大事的人。”年过九十的张老汉从躺椅上坐起来,用拐杖把地敲得 梆梆响。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地
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O、O3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特点:有选择性
大气的吸收作用有何特点?
(2)反射作用
云层越厚越浓,反射作用越强。 (是大气最强的一 种削弱作用) 特点:无选择性
A、 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B、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
切 (4)有时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突然中断,这可能是 (C) A、对流层出现云、雨、雾、雪等天气 B、臭氧层的存在 C、电离层受到耀斑爆发的干扰 D、空气对流运动所致
大气的吸收作用有何特点?
(2)反射作用
云层越厚越浓,反射作用越强。 (是大气最强的一 种削弱作用) 特点:无选择性
(3)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有选择性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爱是什么? 一个精灵坐在碧绿的枝叶间沉思。 风儿若有若无。 一只鸟儿飞过来,停在枝上,望着远处将要成熟的稻田。 精灵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问道:“你爱这稻谷吗?” “爱。” “为什么?” “它驱赶我的饥饿。” 鸟儿啄完稻谷,轻轻梳理着光润的羽毛。 “现在你爱这稻谷吗?”精灵又取出一束黄澄澄的稻谷。 鸟儿抬头望着远处的一湾泉水回答:“现在我爱那一湾泉水,我有点渴了。” 精灵摘下一片树叶,里面盛了一汪泉水。 鸟儿喝完泉水,准备振翅飞去。 “请再回答我一个问题,”精灵伸出指尖,鸟儿停在上面。 “你要去做什么更重要的事吗?我这里又稻谷也有泉水。” “我要去那片开着风信子的山谷,去看那朵风信子。” “为什么?它能驱赶你的饥饿?” “不能。” “它能滋润你的干渴?” “不能。”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地球的大气是由气体、固体和液体组成的。
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氢气、氩气、氖气、氦气、甲烷等组成。
其中,氮气是最主要的成分,占据大气的约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只占据很小的比例。
大气的垂直分层是根据大气的温度变化来划分的。
从地球表面往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跳跃层和外层空间。
每一层的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
对流层是地球最接近表面的一层大气,它的厚度约为10-15公里。
这一层大气的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对流层中的气体在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后,会产生对流运动,形成云、风、雨等天气现象。
对流层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对生物和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厚度约为15-50公里。
平流层中的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上升。
平流层中的气流呈现水平流动,没有明显的垂直对流。
平流层的上层是平流层顶,下层是平流层底。
平流层中的氧气和臭氧层对地球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减少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跳跃层位于平流层之上,厚度约为50-80公里。
跳跃层中的温度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在这一层中,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垂直尺度,不同层之间的气体不会发生混合,形成了稳定的层状结构。
跳跃层中的气体密度很低,几乎没有空气流动。
这一层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没有直接影响。
外层空间是大气的最外层,位于跳跃层之上。
外层空间中的气体密度非常低,接近于真空。
这一层中几乎没有气体分子,只有极少量的气体原子和离子。
外层空间中的气体与地球的大气没有直接接触,是太阳风和星际空间的一部分。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对地球的生物和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层中的气体组成和温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人类通过研究和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可以更好地预测天气变化,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7年,由46个国家签署此议定书。 1995年,有15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的维 也纳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规定,将发达国 家停止使用氟氯烃的期限提前到2000年, 发展中国家则在2016年停止使用,2040年 淘汰。
使水维持液态
从太空看地球和月球
地球
月坑
小 行 星
太空中飘浮的小行星
“爱神”小行 星
坑深5km
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
碰撞的瞬间
美国亚利桑那陨石坑
加拿大曼尼古根的陨石坑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削 弱 作 用
能够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只剩下47%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
19% 34%
47%
作业
练习册 专题八
四、解读臭氧
•臭氧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略带淡蓝 色的气体。 •在平流层中含有臭氧的比例约为90%。
•臭氧是地球表面生物免遭紫外线伤害的
保护者,可吸收约99%的紫外线。
1、臭氧洞的分布范围
南极、北极、我国青藏高原上空。
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洞面积
创纪录达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 于4个澳大利亚。
大气逆 辐射
地面辐射
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
②大气层的厚度(海拔)和透明度(气候)
127℃
-183℃
28℃
24℃
没有大气的月球
有大气的地球
火星上的河床
火星上的溪谷
教学小结: Nhomakorabea1 .这节课要知道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 用;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以及太阳辐射 的影响因素; 2 .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 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学会用气温的垂直分布图,说明大气垂直分 层结构,气温垂直变化,以及对流层、平流层 的主要特点; 4.能运用本节课相关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在地理环境中作用干 洁 空 气 氮 含量7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 2 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 O 3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影响气温 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是不均匀的,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变化,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大气分层高度范围 气温的垂直变化 空气运动 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 规律 形成原因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大气随高度升高先降后增底层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下降;随后大气吸收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 / /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平流层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的高空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下冷上热) 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臭氧层位于22-27km 处)平流运动 天气晴朗为人类生存环境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飞机) 对流层低纬17-18km 中纬10-12km 高纬8-9km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下热上冷)地面是直接热源对流运动 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三.对流层的逆温现象1.逆温概念: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二氧化碳:1、变化趋势:呈现上升趋势,增加速度加快2、原因:①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②土地利用的变化(毁林,减少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3、影响: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生态恶化2.逆温现象图示:3.逆温现象最主要的特征:①空气温度差减小,对流运动减弱。
②对流层某一高度气温异常,随高度上高而递增,因而从该高度开始,空气温度由上冷下热转变为上冷中高下冷。
3.1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ok解析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依据: 根据大气的温度、 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 直方向上的差异,将 大气圈进行分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1、
大
气
垂
直
结
构
层 千米
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 能见度好,气流平稳
高层 大气
平流层顶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到大气上 界(高度 80~500千米高空有 约2000~ 若干电离层,能反射 3000千米) 无线电波
离地面远,引力小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 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 度电离状态
3、大气各层对人类活动影响
厚度(KM)
20
17~18km
15
10~12km
10 8~9km
10~12km 8~9km
5
N 90° 60° 30° 0° 30° 60° 90°S 纬度
特别提醒
1、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①对流层的高度取决于空气的对流运动的强度 ②空气对流运动的强度取决于近地面空气温度的高
低和空气上下层温差的大小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大气各成分含量分析】
1、干洁空气中各种气体所占比例基本上不变, 但人类活动影响改变
CO2增多----矿物燃料燃烧、毁林,“温室效应” SO2、NO2增多—矿物燃料燃烧、交通,“酸雨”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增多—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 氟氯烃增多,致冷剂的使用而排放破坏臭氧层,臭氧层空洞 O3减少臭氧层空洞,紫外线增强,危害人体健康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平流逆温: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贴近地面的空气 层受冷地面的冷却作用,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 成。 下沉逆温:常发生在山地,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 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 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 形成的,所以又被称为地形逆温。
逆温的影响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 不易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⑵该层水汽含量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 高空飞行
三、高层大气
1、厚度:自平流层顶部向上到大气上界 2、随高度增加气温先降温再升温 先降温的原因是因为这部分的热量来自于地面辐射,距离地面 越远,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后,地面辐射几乎为零,剩下 部分的高层大气此时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距离太阳越近,温度 也就越高。 3、先进行对流运动,再进行平流运动
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
a
B
气的 逆辐射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 温度比晴天时 高 。
读图题2:
1、读“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A为 紫外线 光区,B为
可见光区,C为 红外线光区,
太阳辐射能集中在 可见 光区。
⑵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
氧化碳主要吸收 C ,平流 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 A ,
接照射也是明亮的
D.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A )
A.大气逆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太阳辐射
选择题2
3、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B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地面反射 D.大气逆辐射
4、下列辐射按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正确的 是…………………………………………( D )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大气辐射 D.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垂 直 分 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
主要形式
散射
反射
Page 29
巩固练习
1、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又对地面 有保温作用的是: C A、氮气 B、臭氧 2、对流层的特点有: D C、二氧化碳 D、氧气
A、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0.6°C
Page 3
第一课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一、大气概况
概念:
包围地球的空气称为大气。 作用:
生命存在和人类发展所必须的。
Page 5
二、大气的组成
大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你认为大气中包含哪些成分呢? 干洁空气 水汽 杂质
Page 6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三大组成成分 氧 作用
Page 19
天气 晴朗 复杂 多变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 线,为人类生存环 境天然屏障;大气 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
800
高度(千米)
看谁找的错误多
温度变化曲线
高 层 大 气 50 平流层
客机
复杂多变天气
12 对流层
臭氧集中
-100 -50
0
50 100 温度(C)
800
高度(千米)
(低纬地区对流高度 可达17—18km,高 纬地区仅8—9km)
气 温 垂 直 分
布
3、天气现象复杂 12 多变。
热
(例:雨、雪、冰雹、台风)
冷
对 流 层
0
-60
20 温度 (℃)
二、平流层特点:
1、温度随高度的增 加而递增;
高度(km)
气 温 垂 直 分 布
50
热
2、以平流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
特点:
选择性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在太阳辐射 的可见光中,
波长较短的蓝
色光最容易被 空气分子所散 射,所以晴朗 的天空呈现蔚
蓝色。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
反射
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为什么不会太高?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反射越多。 云层的反射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了。
冷
22—27km处为臭氧层
平 流 层
3、天气晴朗。
12
-60
0
20 温度 (℃)
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 次穿过了大气的哪几层?
17—18km
10km
8~9km 南极 赤道
8~9km 北极
平流层 —— 对流层 —— 平流层
三、高层大气特点:
1、温度随高度的增 高度(km) 加先递减,而 后 递增。 2、流星、极光现象 50 出现。 高 层 大 气
对 流 层
-60
0
20 温度 (℃)
山顶的海拔为3050米, 那么温度是多少?
-3摄氏度
高 度 每 上 升 一 千 米
气 温 下 降 6 摄 氏 度
15-(3050—50)/1000*6= -3℃
山下的海拔为50米, 温度是15摄氏度
一、对流层特点:
1、温度随高度的增 加而递减;
高度(km)
2、对流运动显著; 50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氧原子吸收波长小于 0.175微米的紫外光 臭氧大量吸收波长大于 0.175微米小于0.4微米的 紫外光 二氧化碳、水汽、云和浮 尘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
有怎样的特性?
选择性
地
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雾粒、小水珠等
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容易被散射
高层大气
50km
平流层
12km
对流层
1、大气共分 为几层?从下往上 依次是什么层?它 们的界限是怎样的?
50km
2、各层的气 温随高度的变化有 何变化?你还能从 图中观察到各层有 何特点?
12km
对 流 层
一、对流层特点:
1、温度随高度的增 加而递减。
高度(km)
气 温 垂 直 分
50
布
12
积雨云
大气的削弱作用
作用形式 参与作用的 波长范围 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臭氧 (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各种波长的
作用特点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
波长较短的 蓝紫光 紫外线 红外线
无选择性 有选课堂总结:
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 组 成
干洁空气 水汽 杂质
温度变化曲线
你找对了吗?
高 层 大 80 气 50
臭氧集中
平流层
客机
12 对流层 -100 -50 0
复杂多变天气
50 100 温度(C)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
Page 22
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选择性吸收
主要表现形式
散射 反射
Page 23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从中我们可以得 知,大气的吸收作用
高度(km)
C、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D、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呈电离状态
0C
Page 32
Page 33
Page 34
Page 35
气 温 垂 直
分 布
3、有电离层,能反
射无线电波,利 12 于无线电通信。
-60 0
20 温度 (℃)
大气 分层 高层 大气
气温垂直变化
规律 原因
空气 运动
天气 与人类关系 现象
有电离层,能反射无 线电波,对无线电通 信有重要作用
靠臭氧吸 随高度增 收太阳紫 平流运 平流层 加而增高 外线增温 动为主 随高度增 地面是直 对流运 对流层 加而递减 接热源 动显著
月球表面的照片
--------2011年10月8日上南天文社同学拍摄
1、为什么月球表面会有 如此多的坑洼?
陨石撞击
2、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 从物理角度分析 ,地 球被撞击的概率会更 高,但为何不是这样?
有大气的保护
Page 1
知识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B、由于上部冷下部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由于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水汽和杂质最集中的一层,天气复杂多变
Page 30
3、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 B 50 示大气层 是( ) A.低纬对流层 B 中纬 平流层 C ) 4、该层大气( C 高纬对流层 D 低纬 A、随高度增加,纬度增幅变小 12 B、能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平流层
化合物,破坏大气中的O3。
Page 8
为什么登山运 动员要背着沉 重的氧气筒?
三、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共分 为几层?从下往上 依次是什么层?它 们的界限是怎样的? 2、各层的气 温随高度的变化有 何变化?你还能从 图中观察到各层有 何特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
分层依据: 温度、密度的 大气垂直运动状况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含量7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 洁 空 气
氮
二氧化碳 臭氧
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
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影响气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
固体杂质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 和含量的变化。 温室效应: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CO2含量增加。 臭氧层破坏:冰箱、冰柜的使用,释放大量氟氯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