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后反思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后反思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针对部分学生缺乏独立人格的问题;针对部分学生不能分辨侵犯自己人格权的行为、不能维护自身人格权的现实;针对部分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有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某些不良行为。
因此,我把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定为重点,把人格尊严不可辱定为难点。
我以《晏子使楚》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现实中人格尊严受侵犯的一些现象进行关注,进而激起学生的像晏子一样捍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欲望。
在有效导入本课的同时,对学生的维权意识和维权热情进行了有效地调动。
在本节课中,我以“乞丐有自尊吗”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又及时有效地进行追问和点拨。
如:学生答:乞丐也是人,任何人都有人格尊严权。
我问:乞丐是最卑微的人,向人跪地求讨,以求生存。
甚至有些乞丐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骗取钱财,不劳而获,他有何尊严可言?!学生说:乞讨只是其生活手段,乞丐是很卑微渺小,但是你同情他就给他钱,你不给他他也不会伤害你,他比那些偷、抢、骗要好多了。
他也是应该有人格尊严的。
学生说得真好,我又及时点拨:任何人都有人格尊严权,面对乞丐的讨要,你可以不给他钱物,但并不能因为你给了他一些钱物,就可以肆意地侮辱他,侵害其人格尊严权。
通过讨论、回答和点拨,学生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最后,我又让学生结合两个实例和现实生活中的侵害名誉权的现象进行总结分析,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内转到课堂以外,观察社会生活,思考社会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侵权行为都会对他人带来伤害,自己也会因此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学会维护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这一权利。
在这节课中最大的缺憾是:因为一时慌张而打乱了课堂的节奏。
前边讲得有条不紊,生动有趣,而后半部分时间多,任务轻,想让学生就身边的事谈得深刻些,但学生一时之间,又想不出来,认识不到位,只会就书上来泛泛而谈,显得有些轻薄无力。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件(8年级下第4课第一框)

自学思考题
• 1.什么叫人格尊严权? • 2.什么叫名誉?良好名誉对个人有何有益 作用? • 3.侵害公民的名誉权有何危害? • 4.什么是名誉权?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 5.侵害名誉权的具体表现及危害分别是什 么?
人格尊严不可辱
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 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学校.幼 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 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1、什么叫人格尊严权? 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 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 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
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人格 是人格权的核心权利 尊严 人格权 权 人格尊严权
名誉权 肖像权 姓名权 隐私权
如果你是小光,会怎么想?
这位乘客是否侵害了乞丐的人格尊严权?
乞丐的故事 告诉我们:
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能因 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 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 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 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 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 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四川省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 涂宏
1、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 利用别人 的身体缺陷或缺点起外号的做法有 损别人的人格尊严,会破坏别人的 名誉,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既与 社会道德相违背后,又触犯了法律 。
2、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侵害名誉 权的行为 方式 侮辱 具体 表现
造成的危害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单项选择题1.同学们对下面漫画中违反班级规定的处罚方式,有不同的看法。
你认为正确的看法应该是( )A.这种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应该接受B.这是一种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规定C.这种规定可促进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D.这种处罚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2.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这说明( )①我国法律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②人格尊严权在公民的所有权利中居于首要地位③人格尊严不可辱④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可辱。
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人格尊严的是( )A.小华眼睛高度近视,戴着眼镜,同学们便喊他“四眼”加以取笑B.小陈上网聊天,假冒他人姓名,在网上辱骂同班同学C.小超攀爬围栏的照片被公布在网上D.小红母亲了解小红思想动向的方法是经常跟小红沟通,有时也会瞒着小红查看她与同学之间的书信4.2011年6月6日《京华时报》报道: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系系主任罗女士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和女贪官扯上关系。
因为和辽宁女贪官罗亚平重名重姓,媒体报道罗亚平的恶劣行径时配上了罗女士的照片,给罗女士带来了很大的烦扰。
罗女士遂将陕西《三秦都市报》告上法院。
对罗女士起诉陕西《三秦都市报》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②公民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③有助于提升个人的知名度,获得经济利益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据2011年5月19日的《珠江晚报》报道,北师大珠海分校保卫中心将开学来抓获的12名小偷照片汇集并印刷成海报,在学校宣传栏及学生宿舍张贴。
近日,“小偷海报”被人翻拍后放到了微博上,随即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保卫中心的做法侵犯了小偷的人格尊严权B.这些小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这种处罚C.保卫中心的做法是敢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表现D.保卫中心的做法是正确的,可以告诫人们不要违法犯罪6.老师在班会上批评中学生刘某成绩差,比猪还笨。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篇一: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篇一(一)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人格尊严不行辱1、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答: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困,也无论其是高管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至少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至少敬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2、问:人格尊严权的详细体现:答:人格尊严权详细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问:羞辱人格担当法律责任:答:人格尊严不行侮,羞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指责,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宪法、未成年人爱护法)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1、问:名誉的含义:答: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能、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观: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2、问:好名誉对个人的作用:答: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意,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敬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
3、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
4、问:什么是名誉权及主要表现:答: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解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名誉权的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法律责任:名誉利益支配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名誉维护权: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值的贬低;有权在名誉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5、我国法律爱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羞辱或诽谤他人。
羞辱行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讪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羞辱行为。
诽谤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问:侵权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答:性质:既是不敬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敬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
危害: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指责,严峻的要担当法律责任。
(二)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一、我有肖像权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再现。
学案2.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两课时

4.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__________。不过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使降低,精神异常痛苦。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危害。
学案
时间:2012年3月28-4月2日第(8)份学案
科目
政治
姓名
姜先吉
课时
2
课题
2.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识记人格尊严权的内容,记住公民享有的名誉权,记住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学习重点
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学习难点
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学习过程
设计
自主学习:
1.公民作为一个“人”享有的最起码的_______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________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________权。表现为和两方面。
2.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为_____ _____权、________权、_________权、_____权等。
5.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________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_____权和名誉____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的良好名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____。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引言在尊重和保护人的权利和尊严方面,人格尊严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
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国籍或社会地位,都应该享有人格尊严权。
本文将探讨人格尊严权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人格尊严权的定义人格尊严权是指每个人在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自由、尊重、安全、隐私和尊严等。
这些权利是人的基本尊严的表现,是每个人应该被保护和尊重的。
三、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性1. 自由和尊重人格尊严权赋予了人们自由和尊重的权利。
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自由地思考、表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这种自由和尊重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的基础。
2. 安全和保护人格尊严权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和保护。
每个人都应该在没有恐惧和威胁的环境中生活。
这意味着社会应该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以确保人们不会受到伤害或侵犯。
3. 隐私和个人空间人格尊严权包含了每个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的保护。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不受他人的干扰和监视。
这个权利对于个人的发展和自由至关重要。
4. 尊严和平等人格尊严权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够被尊重和平等对待。
无论职业、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基本的尊重和平等对待。
这种尊重和平等是建立一个公正和包容的社会的基础。
四、人格尊严权的适用范围人格尊严权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身份和地位。
它适用于个人和群体,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私人领域。
人格尊严权也适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工作、医疗和社交等。
五、人格尊严权的保护与促进1. 法律保护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都对人格尊严权进行了明确的保护。
这些法律禁止虐待、歧视和侵犯人格尊严权的行为,并提供了救济措施和惩罚措施。
2. 教育与宣传教育与宣传是促进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和宣传,人们可以了解并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以及他们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这可以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尊重的社会。
3. 组织与倡导各种组织和倡导者也在努力保护和促进人格尊严权。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人人享有人格尊严

大伟
小明的行为违 反诚信看到了小明行为的不道德,而没看 到其行为违反了法律,缺少法律意识。因 此,其观点是不全方面的。
小辉
小明的行为既不 道德,又违法, 是侵害名誉权的
行为
小敏的见解比较全方面。小明因嫉妒 而污蔑大江作弊,致使某些同窗怀疑 大江的人品不仅有悖道德,也是违法 的。是侵害大江名誉权的行为。
禁用任何办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
小光的父亲认为12岁的孩子没有人格,且能够随意
体罚,这是一种人身依附的错误观点,同时,也违反了
法律的规定。
名誉:是一种人的名声,是社会组员对某 个公民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客观 名的誉社权会:评是价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 的客观社会评价和排除别人侵害的权利。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
头套还嫌犯人格尊严,辽宁首例“蒙面到庭”目击
名誉权
任何人都享有的作 为”人”的最起码 的社会地位和受到 别人与社会最起码 尊重的权利
姓名权
人格尊严 权
隐私权
肖像权
有关的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 严不受侵犯。严禁用任何办法 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 陷害。 第九十九条 公民享有姓名权, 有权决定、使用和根据规定变 化自己的姓名,严禁别人干涉、 盗用、假冒。
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重要有哪些?这些行为有什 么后果?
公然谩骂别人,大庭广众之下挖苦、嘲 笑、挖苦别人,往别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 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别人等行为,是诽 谤行为。
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别人、贬低别人人格, 使别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 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 谴责,严重的要承当法律责任。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件新人教版

C.小亮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说小鹏偷了他的钱
D.小文与同学聊天时无意中泄露了小红的日记内容
第七页,共22页。
【重点提示】 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具体体现 人格尊严权是指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 的权利。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疑难点拨】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非法侵害 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 贬低,有权在名誉受到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 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公然谩骂(mànmà)他人,大 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 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除此之外,还有新闻报道失实,诬告等 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 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 的谴责,重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C
A.刘某的父亲:“14岁的娃儿有什么人格尊严嘛!该罚就罚。” B.老师:“严也是一种爱,我严格要求刘某是为了他好。” C.学校校长:“老师侮辱、体罚刘某,侵犯了他的人格尊严权。” D.刘某同桌:“他成绩差,还顶撞老师,全是他的错。”
第十七页,共22页。
二、非选择题 16.北京某小学10岁的学生思阳(化名)在期末考试中,语文刚及格,外 语只得了20分,被老师要求到医院进行智商测验。老师说,让孩子测智商, 一是因为学校有规定,智商在70分以下的学生,成绩将不参加班级测评; 二是希望通过检测结果,找出孩子的弱项,“对症下药”。 (1)你认为学校的做法对吗?假如学生的家长就此向学校提出质疑,依 据是什么? 不对。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学校的做法是不尊重学生人格, 会导致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有人认为,学习差就是脑子笨,也就没有什么尊严,你认为呢?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每个人无论年长还是年幼、聪明还是愚笨,都享有 最起码的受到他人和社会(shèhuì)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套还嫌犯人格尊严 辽宁首例“蒙面到庭”目击
2003年4月2日,以前我们从 国外新闻中经常看到的刑事犯 罪嫌疑人头戴黑色头套出庭的 情景在锦州凌河区法院的刑事 审判厅出现,而这种进一步尊 重刑事犯罪嫌疑人的人格权, 并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保护其安 全的做法在该省尚属首例。
根据我国刑法“无罪推定 ”的原则,犯罪嫌疑人在没有被 法院判决之前属于无罪,而其名誉权等人格尊严权都应受到法 律保护。虽然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受到限制,但仍享有公民 一定的权利和义务。以往的刑事犯罪嫌疑人在提审过程中,面 部没有进行任何遮挡,这对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权利是一种侵犯。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规定:学校、幼儿园 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 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 尊严的行为。
侵权后果 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
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生宿舍失窃校长决定“选举”小偷
2004年4月15日夜里,在学校的一间教室里,进行 了一次大选,一次可以载入选举史的大选!这么说丝毫 不夸张,因为大选的结果关乎着200名学生的前途、命 运甚至是终身。所以教室内的空气异常紧张,同学们都 表情严肃,班长在讲台上谨慎地念着选票上的名字。每 念到一个人的名字,大家都会用一种神秘的眼神,偷偷 地望过去。
老师:你给我脸上刺的字好疼
1999年10月7日,学校六年级学生王某, 因为从同学文具盒里头偷了10元钱,被班主 任兼语文老师崔某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 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在墙上,用锥子在 他的脸上刺了一个“贼”字,刺完后,崔还 用她的发卡蘸上红墨水往他的脸上涂,说要 永远留着。
考考你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 词语来描述?
各国法律毫无例外地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
4、名誉权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含义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 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重要性
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名誉利益支配权
问: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什么?品行优良者就一 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
小明污蔑大江作弊一事,在同学中议论纷纷:
小明的行为只是情 绪失控,以后注意 培养自制力就行了
大伟
小明的行为既不道 德,又违法,是侵 害名誉权的行为
小明的行为违反诚 信准则,只是一种 不道德的行为。
小辉
“身正不怕影子歪”、 “和为贵”,我应该 主动找小明谈谈心
人格权
重要性
生命健康权 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
名誉权 肖像权 姓名权 隐私权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其他人格 权如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 证人的尊严。
3、侵犯人格尊严要承担的责任。
相关法律
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小敏
大江
3、侵害名誉的危害性:
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不过品 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人的名誉 权常常会受到侵害。有时,一个诚实的人会被污蔑 成骗子,以致蒙受奇耻大辱,社会评价降低,精神 异常痛苦。
危害
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
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
道德、危害社会秩序。
品行 表现
评价所用的词
诚实、信用、真诚、善良、聪明、正派、 优良 公正、廉洁、敬业、精干等
奸诈、邪恶、歹毒、卑鄙、无耻、狡猾、 不良 虚伪、愚蠢、懒惰、笨拙等
1、名誉的含义
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 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如:诚实或奸诈、善良或邪恶、正派或卑 鄙、精干或笨拙、真诚或虚伪等。
2、良好名誉的作用
谚语:名誉是人的第二生命。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名誉的民族,崇尚 “士可杀而不可辱”,以自己的主观努力追求一 个好名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 继承这一传统,做受人尊重和赞誉的人。
每一个人都处在社会评价中,名誉集中体 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好的方面) 可以使我们①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的名誉 不仅可以②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以③获得 经济利益。
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人与动物的区别之 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现代 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与表现
含义:人格尊严权是指每个人享有作为“人” 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 重的权利。
表现:有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与重要性
那么,良好的名誉有什么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良好名誉的作用
在北京,银行对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的人实行信 用审查制度,信用等级达"AAA"的,最高贷款比信用 一般者高百分之三十。上海市民可以在没有任何担 保的情况下,仅凭自己良好的信用向银行借钱。中 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对个人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 资信良好者最高可贷10万元。
中学生大江关心集体,热心 助人,学习成绩优良。师生公认 他是正直、富有爱心、能力强的 好学生。但是英语考试后,同学 小明却告诉班主任和一些同学: “大江考试作弊。”有的同学因 此指责大江不诚实、虚伪,大江 听后非常难过。老师经过认真调 查,发现小明所反映的问题完全 失实,小明最后也承认自己是因 为嫉妒才这样说的。
深圳一商店逼女贼举“我是小偷”牌子示众
一名30多岁的妇女正高举 写有“我无耻,我是小偷”字 样的牌子,她始终将头埋在胸 前,以回避路人的异样眼光。 据数名目击者称,该妇女在保 安的监督下在店门口站了20多 分钟。 该店工作人员说,因店中经常有物品被偷,让小 偷举着警示牌站在店门口,“主要是为了警示其他的 小偷”。隔壁店面的女营业员说,她看不过眼曾和隔 壁的工作人员交涉,但被拒绝,“小偷是让人痛恨, 但这种惩罚小偷的方式伤人自尊”。
唱票结束后,有6名同学“幸运”地当选了。当选 了什么呢?小偷!他们当选了大家心目中的小偷。小偷 也可以选,对,这几位同学就是被大家选出来的小偷! 选举小偷,听来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呀?但是它确实发 生了,就发生在安徽省亳州市帅威特服装技校。而且, 选举的主办人,不是别人,正是这所服装技校的校长!
荒唐:选出小偷罚款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