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蛇类的常见疾病与防治,蛇的摄食习性有哪些共同点
防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防蛇措施与蛇伤治疗方法一、防蛇措施:1、除眼镜蛇外,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当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体时,蛇才咬人。
如果遇到蛇,若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振动周边地面、植物,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2、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
在南方通常5-10月份是蛇伤高发期。
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
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3、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
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
蛇伤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
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有扑火习惯,所以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被毒蛇咬伤。
4、应尽量避免在草丛中活动或休息,若须在草丛树木中活动,最好是穿高帮鞋(皮靴),穿着长衣长裤,戴帽、扣紧衣领、袖口、裤口。
5、尽量避免抓着树枝借力,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观察,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上。
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应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
6、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要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不要向其发起攻击。
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7、可把随手携带的东西往蛇旁边扔过去,转移它的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
8、若要杀死毒蛇(应有足够的胆量或他人的帮助),可取一根长棒,要具有良好的韧性(如竹竿等),快速劈向其脑部。
二、蛇咬伤后的治疗方法(一)一旦被蛇咬伤,应马上就近送往医院处理。
(二)如在野外或不能马上就医的情况下,做自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不能确定被何种蛇咬伤的情况下,不能以为无明显症状就判断是无毒蛇。
在多数情况下伤口可能模糊不清,在分不清是否毒蛇还是非毒蛇咬伤的情况下,应按毒蛇咬伤处理。
无毒蛇咬伤常见四排细小的牙痕,毒蛇咬伤通常见一个或两个或三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有的毒蛇有两排毒牙。
科普知识教育教案:了解小蛇的种类与生活习性

科普知识教育教案:了解小蛇的种类与生活习性了解小蛇的种类与生活习性小蛇,也称为蝮蛇,属于爬行动物。
它们身体柔软,通体无毛,靠着腹部的鳞片在地面上行走。
小蛇的种类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小蛇生活习性也不尽相同。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小蛇的种类与生活习性。
一、普通小蛇普通小蛇,也称为五步蛇,是一种常见的陆生蛇类。
它们身体颜色通常呈深灰色、棕色、黑色等颜色,通体呈扁平形。
普通小蛇性情温顺,不喜欢攻击人类,但如果被激怒或感到威胁,它们会向人类咬去。
因此,在野外活动中一定要保持警惕。
普通小蛇主要以蛙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物,是一种群居动物。
它们通常棲息在地洞或草丛中,白天隐蔽在树丛或石缝中睡觉,晚上才会开始活动觅食。
二、竹叶青小蛇竹叶青小蛇是一种绿色的小蛇,主要生活在亚热带地区。
竹叶青小蛇身体通常呈绿色或蓝绿色,形似竹叶,因此得名。
竹叶青小蛇是一种喜好高空活动的爬行动物,它们通常棲息在树上或灌木丛中。
竹叶青小蛇通常以昆虫、蚂蚁、蜘蛛等无脊椎动物为食。
由于它们生活在热带地区,因此温度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炎热的夏季,竹叶青小蛇通常在树干附近休息,避免中暑。
三、五步蛇五步蛇,也是一种陆生蛇类,与普通小蛇十分相似。
它们主要生活在南方地区。
五步蛇身体呈棕色或暗灰色,头部呈三角形,身体细长。
五步蛇主要以蛙类、鸟类、昆虫为食,而且极为善于狩猎。
它们通常在白天隐蔽在灌木丛或者树皮上,晚上出来活动、觅食。
四、眼镜蛇眼镜蛇是一种危险的蛇类,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印度和中国等地。
眼镜蛇身体较长,呈灰色或棕色,头部较大,有一个清晰的“眼镜”形状。
眼镜蛇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食物主要是鸟类、蛙类、小型哺乳动物等。
眼镜蛇咬人后会释放剧毒,并引起人类的生命危险。
因此,在野外活动中一定要保持距离,切勿招惹它们。
五、银环蛇银环蛇,又称金环蛇,是一种体型中等的毒蛇。
银环蛇身体呈长条形,呈黑色或棕色。
它们通常分布在热带地区。
银环蛇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蛤蜊、蚯蚓等为食。
国内常见毒蛇介绍及如何预防被咬

国内常见毒蛇介绍及如何预防被咬眼镜蛇国内毒蛇的品种并不是很多,一般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只有在外出旅行时才有可能接触到这些蛇。
对于毒蛇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避免到它们常生活的一些地点,如果真的碰到毒蛇也不要慌张,不要主动去攻击它们。
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我们主动招惹的话,它们也很少会主动出击。
1.蝮蛇(详情介绍)又名地扁蛇、土虺蛇、狗屎朴、灰链鞭、烂肚蛇、七寸子、麻七寸等。
头呈三角形,有颊窝,吻鳞明显,鼻间鳞宽,外侧缘尖细,背鳞明显,全长约60-70厘米。
背面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八字形斑,颞部有一镶黑色边的细白眉纹,躯干背面斑纹较大,一般有2行深褐色圆斑,左右交错排列,有的有深浅相同的横斑。
或有分散不规则的斑点,体侧有一列棕色斑点,腹面灰白或灰褐色,有黑斑。
蝮蛇分布很广,我国东南沿海水网地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秦岭山地,新疆及内蒙古草原,到处都有它的踪迹。
平原、丘陵、山区等各种环境都可以生活。
常栖息于坟堆、草丛、乱石堆及田野上,多盘曲成团,如狗屎样。
属于北方类型的蝮蛇,耐寒性强。
以蛙、鸟及鼠类为食,也能吃鱼类、蛇类及蜥蜴。
卵胎生。
产出的幼蛇吃蜈蚣等节肢动物,其毒液具混合毒。
2.眼镜蛇眼镜蛇是一种毒性强、危害大的毒蛇。
它的头颈背部有一对白色黑心的斑纹,很象人戴的眼镜,因此叫眼镜蛇。
一般动物的肋骨都在胸部,可是眼镜蛇却在颈部,而且可以活动。
它被激怒时,会竖起前半身,左右晃动,同时扩张颈部的肋骨,变得又扁又平,远远望去,如同戴着眼镜的一张脸。
眼镜蛇是非常残忍的毒蛇,在饥饿时,甚至会吞食同类。
眼镜蛇能在发出“呼、呼”声中,把毒液喷射出去,一下子就击中对手脸和眼睛。
生物学家认为,这也许是因为它们能感觉到动物或人脸的温度。
主要分布在两广、海南、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四川的金沙江河谷地带。
了解其生活习性尽量避免与其接触,不要主动攻击3.金环蛇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喜欢活动湿热地带的平原丘陵、山地的森林中,近水域的水塘边,溪流边或山坡岩洞内和住宅附近,为夜行性蛇类。
蛇类动物的主要生活习性介绍

蛇类动物的主要生活习性介绍
蛇的种类繁多,所处环境各不相同,因而生活习性不尽相同。
1适生环境大同小异
蛇一般生活栖息在隐蔽条件好、阴暗潮湿、食物丰富的地方,如草丛、灌木丛或山地森林中的石头缝隙、岩洞、坟墓或地穴中。
有时为了追逐食物如家鼠、鸡鸭而进入家舍中活动。
因为蛇各自的生活环境不同,其适应能力也不同。
如常在洞穴中活动的蛇体型粗短,头呈楔形,便于钻穴入洞;常在树上活动的蛇其身躯苗条,轻盈可过细枝;而海蛇尾扁如桨,以利水中游动。
2生存规律基本一致
除海蛇外,所有陆生蛇每年都有冬眠期。
蛇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当秋末气温逐渐变冷时,蛇的体温随之下降,蛇体功能减退,当气温降到6-8℃时,蛇就停止活动,进入冬眠状态。
所以,蛇每年的秋天就积蓄足够的营养养肥身体,然后就钻进地下、洞穴或草堆开始冬眠。
冬眠期间,蛇处于昏迷状态,不吃不喝,代谢水平大大降低,靠体内积蓄的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直到来年春暖花开时为止。
为了度过严寒的冬天,往往几十条甚至成百上千条蛇集聚一洞穴中群居冬眠,以利互相取暖、相互保暖。
冬眠期一般为10月至翌年2月,北方延长到3月至4月。
待天气转暖后,蛇才苏醒过来,再回到大自然中自由地生活、繁衍半年多时间,到10月份又进入冬眠,年年如此。
蛇所以有冬眠期,一是因为寒冷的气温使它无法
1。
五步蛇的生活习性

五步蛇的生活习性
五步蛇,又称为王蛇,是一种常见的蛇类动物。
它们生活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喜欢生活在草地、田野和树林中。
五步蛇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五步蛇是一种夜行性动物。
它们通常在夜晚活动,白天则会躲藏在树洞
或者草丛中休息。
这种生活习性使它们更容易捕食夜间活动的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
其次,五步蛇是一种善于攀爬的蛇类。
它们喜欢爬上树枝或者灌木丛,以便更
好地觅食和观察周围的环境。
这种攀爬能力也使它们更容易逃避天敌的追捕。
再次,五步蛇是一种擅长伪装的蛇类。
它们的身体颜色和斑纹可以很好地融入
周围的环境,使它们更难以被发现。
这种伪装能力不仅有助于它们捕食,也能帮助它们躲避捕食者的袭击。
此外,五步蛇是一种食肉动物。
它们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为食,
捕食时通常会悄无声息地接近猎物,然后迅速出击将其制服。
最后,五步蛇是一种温和的蛇类。
它们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有在受到威
胁或者被逼到绝境时才会采取防御行为。
因此,人们在接触五步蛇时应该保持冷静,不要激怒它们,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总的来说,五步蛇的生活习性使它们能够很好地适应自然环境,成为生态系统
中重要的一部分。
人们在与五步蛇接触时应该尊重它们的生活习性,保护这些美丽的动物。
食用蛇的品种及养殖方法

食用蛇的品种及养殖方法现在人们吃的蛇大多是人工养殖品种,而蛇肉不仅是鲜美的名贵菜肴,还具有滋补健胃的功能。
下面来看食用蛇的品种及养殖方法。
食用蛇品种1、黑眉锦蛇俗称家蛇、黄长虫、菜花蛇、三索线、广蛇等。
成蛇体形长约1.5~2.2米,眼后有明显的黑纹延伸到颈部,蛇名“黑眉”由此而得。
它是做蛇火锅、蛇肉串、蛇烤片的主要蛇种。
母蛇产卵7~15枚。
2、乌梢蛇俗称乌蛇、水律蛇、乌梢鞭、一溜黑、乌药蛇等,成蛇体躯长达2米,背面颜色由绿褐、棕褐到黑褐,也可分为黄乌梢、青乌梢和黑乌梢,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此黑线在成年蛇的身体后部逐渐隐色。
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作过详尽的说明。
在当今社会,乌梢蛇以其独有的食、药、保健疗效,再一次被人们认识。
传统的药中的乌蛇即为本蛇的干品,皮可用制高档的工艺品。
蛇或蛇胆均可独立泡制“乌蛇酒”或“乌蛇胆酒”,深受中外消费者的欢迎,此蛇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母蛇每次产卵7~30枚,孵化期为45~50天。
3、王锦蛇俗名油菜花蛇、王蛇、锦蛇、菜花蛇、王字头蛇等。
体长近2米,食性杂,动作敏捷、性凶猛,长势性,是上市量大、受欢迎的肉蛇之一。
产卵期在7月份,每次产蛋8~15枚。
4、赤链蛇俗名火赤链、红百节蛇、红斑蛇、红48节等。
其花纹色泽为红黑相间呈斑点状,是广泛用于泡酒药的主要原料之一。
东三省泡制的“参蛇酒”便是此蛇,治疗风湿效果极佳。
蛇胆可入药,此蛇产仔,每次7~12条不等。
5、斑锦蛇俗名白花蛇、花蛇、菊花蛇等。
为食用的主要蛇种之一。
其肉和胆用作“五蛇酒”,“五蛇胆酒”。
两广一带常用此鲜蛇或干品泡酒,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等症。
6、滑鼠蛇俗称水律蛇、草锦蛇、黄闺蛇等。
蛇身长2米以上,头背黑褐色、后缘黑色,唇鳞淡黄色,与乌梢蛇颜色相仿,但无黑线贯穿,因其皮大而厚实,被推为“最上品”原料之一,蛇与胆均可入药,是治疗风湿病之良药。
7、灰鼠蛇俗称黄肚龙、黄金条、黄梢蛇、过山龙等。
养蛇技术大全

养蛇技术大全第一讲蛇的生活习性和蛇场建设蛇是爬行动物,目前世界上现存的蛇类有2600种左右。
我国有17O多种,多数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以北各省区,由于气温干燥寒冷,蛇的种类较少。
蛇全身是宝,食蛇和利用蛇来医治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蛇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具有滋补强体的作用;蛇皮是名贵的制革原料;蛇胆,蛇干可以制备多种药物;蛇毒更具有防治癌症的特殊疗效,就连蛇血,蛇蜕等也均可人药。
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的扩大,自然界中野生蛇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了满足人们对蛇的需求量增大的需要,人工养蛇,作为一门新兴的养弦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以无毒的黑眉锦蛇、王锦蛇为例,讲一讲经济类食用蛇养殖的方法。
第一节蛇的生活习性蛇是变温动物。
它们的活动与自然环境的气岳。
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讲,蛇类主活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在20 一30度之间,气温过高或过低,蛇的活动量减少,进食量也相应的减小。
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
蛇的生活习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由于白昼温差的关系,不同的蛇种,还具有不同的昼夜活动规律,这是蛇对温度条件的一种适应特性。
,除了环境温。
度和湿度条件外,蛇类的昼夜活动的规律,主要决定于被捕食对象的活动时间。
每年的三月,惊蛰至清明之间,蛇从冬眠中苏醒,如果遇到天空晴朗、气温较高的天气。
蛇便会纷纷从冬眠处出,在洞口附近、向阳背风的地方,沐浴第一次阳光的瘟暖,蛇类性成熟后,在每年冬眠后第一次肠皮时便开始交配。
所以雄蛇出蛰后,并不是立即寻栽食物,而是追逐交配伴侣。
这段时间是蛇的寻偶交配阶段。
在自然环境下,每年的夏初到冬初,是蛇的主要活动时期,夏季的7、8,9三个月,是蛇最活跃的时期,这段时间,蛇四处游动,到处觅食和繁殖,同时,还经常到水边饮水和洗澡,但是,当气温高于40度时,蛇便会寻找树荫、草丛等阴凉处躲避高温。
秋未来临,气温降低,蛇便会转入地势较寓的干燥洞穴,草堆或树洞,不再进食,准备冬眠。
蛇类常见病处理

蛇类常见病处理发现疾病尽早治疗即便我们认为我们的饲养工作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蛇还是有可能生病,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毕竟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总会忽略一些容易想不到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也可能就是导致蛇生病的原因。
不过不管怎么样,既然生病了就要采取相应地措施。
一、急性肺炎蛇常见病之一。
其表现是蛇呼吸困难,张口不闭,不愿捕食,长逗留在窝外,发病较急,严重时可引起大批死亡。
多发生于雌蛇产卵或产仔期间,因此时身体虚弱,不进食水,再加上气温潮湿炎热,使蛇容易患病。
防治措施是对雌蛇在产卵(仔)期间供应充足清水,通风良好,降低周围温度。
治疗:腹腔注射青霉素、链霉素、使用剂量一般是兽用剂量的1/4。
如注射毒霉素,每天2次,每次10万单位,经3天治疗,可大部分痊愈。
或者口服药物,如毒霉素类片剂,每天2次,每次10万单位;或严迪,每次1片,每天2次,以水送服,治疗3天即可。
二、霉斑病常见于饲养中的蛇类,特别是蝮蛇、五步蛇等步动蛇种。
这种病常发生在生活环境较差、活动范围小、环境潮湿的情况下。
主要预防措施是使蛇的栖息地保持干爽,让蛇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也可经常用石灰清扫吸湿或将石灰用纸包好放入蛇窝的一边,定期更换。
症状:腹部鳞片出现点状或黑色霉斑,有的向全身蔓延,波及背鳞与尾鳞,最后引起溃烂,7~15天死亡。
出现霉斑病症状后,应立即将蛇全部取出,把健康蛇与病蛇隔离饲养,消毒居住地,治疗病蛇。
治疗:用2%碘酊涂于蛇体患者,每天2次。
或浸泡于0.1%高锰酸钾溶液中,1周后可治愈。
霉斑病应早发现、早治疗,晚期治疗效果不佳。
毒蛇采毒不要过于频繁三、寄生虫蛇类体内寄生虫感染种类很多,有鞭节舌虫、线虫、绦虫、蛔虫等,蛇体皮肤有蜱螨寄生。
治疗方法:口服兽用敌百虫溶液,每千克蛇体重给药0.01g,连续给药5天,对体内寄生的各种寄生虫均有杀死或驱除效果。
另外,驱虫灵、左噻咪唑、硫双二氯酚等均可使用。
皮肤上寄生的蜱螨,可将蛇用尼龙袋装好,浸于0.1%的敌百虫溶液中10分钟,蜱、螨死亡脱落后以水清洗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种蛇类的常见疾病与防治,蛇的摄食习性
有哪些共同点
蛇的摄食习性有哪些共同点
蛇
虽然蛇的种类繁多,而且不同的蛇在生活习性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毕竟是同一个物种,所以在摄食习性方面,蛇还是有着很多共同点的,我们可以做一定的了解。
不管是是广食性蛇类还是狭食性蛇类,基本上都有以下几种共通点:
1.食物均是直接吞下。
蛇采食时,不是咬碎后一口一口地慢慢往下吞,而是采取“囫囵吞枣”的方式整体吞食。
蛇类虽然没有四肢,但它们有密排倒钩的锯齿牙,因而一旦捕到食物后便用牙钩挂住食物直接吞入腹中。
如果捕到难以直接吞咽的大食物,便会先用自己身体的前半部分迅速将食物缠绕几圈,并且越缠越紧,待其完全窒息死亡,将其挤压变细后再慢慢进食。
蟒蛇在吞食较大食物时便是采用此种方法。
毒蛇捕食说采用突然袭击的方法,先是猛咬上动物一口,将毒液注入所捕动物体内,咬住稍等片刻后再行吞食;但有时也会先把动物松口扔掉,待几分钟后动物中毒或死亡时,再从容不迫地找寻食饵的头部,从头部开始,但也有从咬获部位开始吞食的情
况,如虎斑蛇、赤链蛇等。
2.有些蛇会吃腐食。
绝大多数的蛇类只捕食活的小动物,对已死动物是不予理睬的。
仅有个别蛇类除正常的吞吃活体动物外,还喜欢吞食“腐臭”的动物尸体,如赤链蛇。
但人工养殖情况下,是不赞成让蛇吃“腐”食的。
4.采食随季节发生一定的改变:多数蛇类的采食结构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季节不同,蛇采食的食物品种和数量也不同。
因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原来可采食的动物已长大或暂时没有,只能选择其他动物来饱腹。
另外不同季节蛇类活动的时间,也因所采食动物的活动时间而随之改变。
5.成蛇与幼蛇的食性有差异:有的蛇类,成蛇和幼蛇在食性上的“差异”比较大,如极北蝰和蝮蛇,成蛇以鼠类为食,幼蛇则食各种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小动物。
6.消化快慢有区别:蛇类消化食物的速度快慢与所处环境的湿度有关。
在正常情况和一定的温差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蛇的消化速度越快;反之则相反,其进食频率亦与消化快慢有直接关系。
另外,蛇类的消化能力均非常强,无论吞食什么动物都能充分地消化的吸收,连骨骼也无任何残留。
只有鸟羽、蛋壳和兽毛不能消化,但能随同粪便一起排出。
7.蛇对水的需求较高:众所周知,蛇类的耐饥饿能力比较强,很长时间不进食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
但蛇类一般都是嗜水动物,除沙蟒、花条蛇等荒漠上生活的蛇类不需要额外饮水外,其余蛇类都需要适量饮水。
有水无食的情况下,蛇类耐饥饿的时间相当长;无食又无水的话,蛇类耐饥饿程度则会大大缩短。
蛇类蜕皮也
需一定的“水分”,一部分因干燥而蜕不下皮的蛇类,喜欢潜在水中浸泡,离水后很快就能轻松蜕皮。
五种蛇类的常见疾病与防治
宠物蛇
蛇类枯尾病
[诊断]枯尾病一般由脾胃功能障碍,未及时治疗而并发的病症。
常表现为体瘦、厌食、尾部皱瘪、进而干枯。
[治疗]以健脾益胃为主。
中药可用春砂仁、木香、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煎水灌服。
西药可灌服的葡萄糖,复合维生素B 液等。
注射维生素B12。
蛇类口腔炎
蛇类出蛰初醒后,由于身体瘦弱,一些有害细菌侵袭蛇的颈部,引起肿胀的口腔炎。
病蛇张口不能闭合,不能吞吃食物,最后因不进食和水而饿死。
治疗方法是:用生理盐水冲洗病蛇口腔,后用龙胆紫溶液擦两颌,每天各冲洗、涂擦一次,直至消炎消肿后才停止。
蛇类寄生虫病
[诊断]蛇体内有多种寄生虫,如鞭节舌虫、绦虫、蛔虫、线虫、蛲虫等以及体外寄生虫,如蜱螨等。
患有寄生虫病者,常见食欲不振,体质衰弱,头老是低着,严重者还会喷吐粘液。
[治疗]用驱蛔灵,精制兽用敌百虫,四咪唑等治疗。
蛇类急性肺炎
在7、8月份,产卵后的母蛇因身体虚弱,对气温过高不适才得此病。
病蛇会呼吸困难、盘游不安、不想归洞,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治疗方法是:用粉剂80万单位的链霉分8次包于青蛙皮内填喂病蛇,再用清水冲下。
每天1-2次,一般3-4天即可痊愈。
蛇类肠道感染
[诊断]一般由于饮食不卫生以及肠道寄生虫引起。
病蛇常逗留窝外,体瘦无神,粪便不成形,排泄次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