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复习题
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及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复习题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______ 、土地因素_____________ 、生物因素。
2.环境因素具有________ 双重性,家畜通过自身的________实现和保持着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生产实践中应__________ 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4.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 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5.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________ 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一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6.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___________ 、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7.畜牧场规模的表示方法有:(1 )按存栏繁殖母畜头数计;(2)按年上市商品畜禽头数计;(3)按常年存栏畜禽总头数计。
8. 土壤特性对畜牧生产的影响在于 (1 ) 土壤的生物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污染土壤对家畜的危害, (3) 土壤的卫生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畜牧场环境污染的防治原则是和。
10.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___________、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11.畜牧业的三大支柱是______________ 、和。
12.家畜被毛的隔热作用是因为:被毛的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_____________ ,导热性差;且被毛层中有许多不流动的一空气;被毛的光泽具有」隔热性。
13.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3压_________ 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劳卫环卫复习题

41.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
A. CO2 B. NOX C. SO2 D. O3 E. CO
42.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
A.慢性砷中毒 B.慢性镉中毒 C.慢性铅中毒
D.慢性硒中毒 E.慢性汞中毒
34.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 B.地面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增加
C.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D.雨雪水减少 E.绿地减少
35.次生环境是指
A.天然形成的环境 B.某些元素分布不均所造成的环境
C.由于人类活动(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
D.无生物所形成的环境 E.以上都不是
D.主要经皮肤和呼吸道 E.经呼吸道和消化道
59.铅对血液系统的损害。
A贫血 B.白血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E.出血
60.在生产条件下毒物进入人体主要途径是
A.皮肤 B.消化道 C.消化道和皮肤
D.呼吸道和皮肤 E.以上都不是
47.热痉挛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体内钠、钾过量丢失 B.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
C.外周血管扩张和大量失水 D.排汗功能疲劳和衰竭 E中枢调节疲劳
48.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是
A.密闭、抽风 B.湿式作业 C.抽风、除尘
28.光化学烟雾事件易发生在
A.农村 B.城市 C.山区 D.内陆 E.沿海
29.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
A.婴儿期摄入氟过多所致 B.母体妊娠期间摄入过多非必需微量元素所致
C.胚胎期和婴儿期碘摄入过多所致 D.胚胎发育期和婴儿期严重缺碘所致
E.胚胎期和婴儿期多种微量元素严重缺乏所致
D.肝功能障碍 E.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题附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复习题附答案复习题一:选择题1.住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A.主要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居住、学习、工作B.主要是影响小气候C.主要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表现为慢性、潜在性和功能上的不良影响D.主要是对新迁入居住的家庭成员的健康产生影响E.主要是影响日照、采光、噪声、绿化和空气清洁状况等2.住宅建设应遵循( )A.适用、经济、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B.适用、经济、符合卫生要求的原则C.适用、经济、卫生、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D.适用、经济、符合卫生要求、方便生活、美观的原则E.方便生活、卫生、美观的原则3.住宅的卫生规模是指根据( )提出的住宅居室容积、净高、面积和进深等应有的规模。
A.小气候要求B.卫生要求C.建筑要求D.环境保护要求E.房间的配置要求4.室内空气中( )的含量是用作评价空气清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作为居室容积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的重要指标之一。
A.CO2B.HCHOC.VOCSD.222RnE.B(a)P5.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 50096—1999)》规定居室净高为( )A.1.8m~2.2mB.2.Om~2.5mC.2.4m~2.8mD.2.5m~3.OmE.3.Om~3.5m6.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是( )A.脉搏B.皮温C.出汗量D.体温E.温热感7.住宅室温标准一般指气湿、气流、热辐射在正常范围时,居室中央距地板( )高处的气温A.0.5mB.1.OmC.1.5mD.2.OmE.2.5m8.室内外存在同类污染物发生源时,该污染物的( )A.室内浓度往往是低于室外浓度。
B.室内浓度往往是与室外浓度相等。
C.室内浓度往往是高于室外浓度。
D.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浓度无关。
E.室内浓度往往与室外其他污染物浓度有关。
9.居室内的自然照度至少需要( )才能基本满足视觉功能的生理需要。
A.151xB.251xC.301xD.751xE.1001x10.冬季建筑施工加入的防冻剂,会造成建筑物渗出( )A.HCHOB.NH3C.NO2D.SO2E.222Rn11.尘螨是家庭室内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常隐藏在( )A.空调机冷却塔的冷却水B.淋浴器、洗衣机C.加湿器、水龙头D.微波炉、计算机E.床铺、家具和地毯12.建筑材料和装饰物品中含有大量( )等污染物。
网络学院本、专科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共240分)

网络学院本、专科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共240分)一、多选题(A型题,共55分)1. 一般所说的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A.地质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B.化学性、物理性、地理性因素C.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D.化学性、地理性、地质性因素E.物理性、生物性、地质性因素2. 环境卫生学重点的研究内容是A. 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B. 环境污染在环境中的转归C. 环境治理D. 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E. 环境质量评价3. 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指A. 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和调节能力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力C. 物质循环能力D. 生态平衡的能力E.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消除速度4. 关于酸雨的不正确叙述是A.来源于大气SO2, NO XB.降雨pH小于5.6C.可腐蚀建筑物D.使土壤金属迁移加快E.可促进农作物生长5. 二次污染物是指A. 直接从污染源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B.与一次污染物理化性状不同毒性变小的污染物C. 空气中长期存在的难于降解的污染物D.受某些因素作用后转变成理化性状完全不同毒性更大的新污染物E.排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沉降后由于某种原因再次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6. 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A. <4.5B. <5.6C. 4.5-4.0E.>4.57. 原生环境是指A. 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未受动物活动的影响B. 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 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条件D. 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活动的环境条件E. 以上都不是8.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A. 区域内的传染病B. 自然疫源性疾病C. 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D. 公害病F.种族遗传性疾病9. 光化学烟雾的二次污染物有A.飘尘B.NOxC.O3D.烃E.CO210. 生活环境中的小气候包括A.温度、湿度、气压、风速B.温度、湿度、风速、热辐射C.电磁辐射、温度、湿度、风速D.湿度、电离辐射、气压、风速E.以上都不是11. 臭氧层位于A.平流层B.对流层C.逸散层D.热成层E.中间层12. 同温层又称为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成层13. 大气圈中与人类生命活动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是A. 平流层B. 热成层C. 逸散层D. 对流层E. 中间层14.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物质是A. FB. COC. CO2D. ClE. NO215. 温室效应气体主要是指A. NOxB. COC. N2O3D. CO2E. O316. 气温垂直递减率通常是指在对流层内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A.降低0.65℃B.升高0.65CC.升高0.986℃D.降低0.986℃E.降1.25℃17. 总悬浮颗粒物的粒径为A.>100μmB.≤50μmC.0. 4-10μmD.≤10μmE.≤100μm18. 烟气中有害气体着地点距烟囱的距离一般为有效排放高度的A.10-20倍B.40倍C.30-50倍D.<5倍E.25倍19. 气温逆增常发生于A.夏季B.夏秋季C.冬季D.夏季的白天E.秋季20. 在环境健康效应谱的理论模式中哪种效应的发生率最高A. 死亡B. 患病C. 生理负荷增加D. 生理代偿性变化E. 生理反应异常21.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的污染物是A. 异氰酸甲酯B. 有机氯C. 有机磷D. 盐酸E. 敌敌畏22. 室内空气中氡的健康效应是A. 中毒B. 致癌C. 免疫抑制D. 致畸E. 非特异效应23. 可吸入颗粒物的粒经为A. ≤10μmB. ≥5μmC. 5-15μmD. 1-5μmE. 0.1-4μm24. 煤烟型烟雾事件多发生于A. 炎热季节B. 霉雨季节C. 寒冷季节D. 凉爽季节E. 机动车拥挤的地区25. 光化学烟务事件多发生于A. 夏秋季的白天B. 冬春季的深夜C. 冬春季的白天D. 夏秋季的夜晚E. 阴雨天26. 人群健康效应谱是揭示A. 不同健康效应在人群中的发生率B. 健康效应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C. 不同剂量下某效应的发生率D. 不同剂量下生物效应的变化E. 以上都不是27. 形成煤烟型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A. 悬浮颗粒物和NOxB. 汽车废气和SOxC. 颗粒物和PANsD. 颗粒物和O3E. 颗粒物和SOx28. 污水一级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A. 有机污染物B. 悬浮固体C. 总固体D. 氮肥等营养物质E. 细菌29. 关于医院污水处理,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A. 仅需一级处理B. 一、二级处理可满足要求C. 医院污水处理中污泥可作为肥料D. 医院污水中放射性物质不需处理E. 医院污水消毒后方可排放30.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是A.CaB.MgC.P. ND.P. PbE.N. CuF.As. Zn31. 下列哪个指标最能代表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A. CODB. BODC. DOD. 总固体E. 以上都不是32. 以下哪项不属于饮水常规微生物检测指标A. 大肠菌群B. 余氯C. 细菌总数D. 病原菌E. 粪大肠菌群33. 军团病的致病原是A. CO2B. NOC. 细菌D. 病毒E. 甲醛34. 污水二级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A.B0DB.悬浮固体C.总固体D.氮肥等营养物质E.细菌35. 水俣病是由于长期摄入A.砷污染的水B.甲基汞污染的水C.汞污染的水D.酚污染的E.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36. 甲基汞在机体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A.脑B.肝C.脾D.肾E.骨骼37. 饮水氯消毒时,水中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消耗的氯称A.加氯量B.有效量C.需氯量D.余氯量E. 以上都不是38. 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那项是错误的A.发病与性别无关B.成人迁入氟病区后一般不患氟斑牙C.患氟斑牙不一定伴氟骨症D.氟骨症发病率不随年龄增加而升高E.迁入重氟病区者氟骨症发病早,且病情重39. 土壤Cd的自然本底是0.3ppm,Cd的土壤最高容许浓度值为1.0ppm,则土壤对Cd的环境容量是A.1.0 ppmB.1.2 ppmC.0.7 ppmD.0.5 ppmE.5 ppm40.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人-土壤-人”方式传播A.伤寒B.痢疾C.肠炎D.钩端螺旋体病E.霍乱41. 拟建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称为A.环境回顾评价B.环境现况评价C.环境影响评价D.环境综合评价E.环境区域评价42. 决定工业区与居住区位置关系最主要的依据是A.主导风向B.年平均的风向和风速C.静风频率D.微风频率E.风速43. 下列哪项不可设置在卫生防护带内A.消防站B.车库C.浴室D.运动场E.绿化地带44. 化妆品最常见的损害部位是A.皮肤B.呼吸道C.眼睛D.消化道E.头发45. 水中硝酸盐氮含量甚微, 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明显增高A. 污染刚刚发生B. 受污染不久, 现仍在继续C. 长久以来一直受污染D. 已完全自净E. 以上都不是46.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好发年龄是A.0 --11岁B.12--18岁C.20--40岁D.40--50岁E.发病与年龄无关47. 光化学烟雾对机体危害的主要特点A. 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B. 肺水肿C. 神经学系统损害D. 肝肾损害E. 皮肤损害48. 饮水水质标准中铁、锰、锌制订主要是依据A. 流行病学资料B. 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影响C. 毒理学资料D. 对水生生物的作用E. 对感官性状的影响49. 生成氯化副产物的前体物质主要为A. 苯B. 醇类C. 醛类D. 腐殖酸E. 以上都不是50. 河水取水点的卫生防护带是A.上游100米至下游50米B.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C.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D.上游50米至下游100米E.上游100米至下游1000米51. 肠道寄生虫病传播途径是A. 土壤-动物-人B. 动物-土壤-人C. 土壤-人D. 人-土壤-人E. 以上都不是52. 总大肠菌群指标反映水体A.有无病原体存在B.受有害毒物污染的程度C.水质的清洁程度D.受粪便污染的程度E.自净效果53. 永久硬度是指水中的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B.钙,镁的重炭酸盐C.钙,镁的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D.水净化处理所不能除去的盐类E.锰的盐类54. 投射角是A. 工作面中心向窗上缘和对面建筑物的顶点连线的夹角B. 工作面中心向窗上缘连线和水平线的夹角C. 阳光向工作面的投射角D. 工作面中心向窗上下缘连线的夹角G.以上都不是55. 卫生防护带内可建A. 住宅B. 文化娱乐场所C. 仓库D. 医疗设施E . 托幼机构二、填空:(25分)1.氧垂曲线是水体中过程和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第二章温热环境复习题

第二章温热环境复习题一、概念:等热区、临界温度、过高温度、舒适区热射病、热性喘息、饱和差、露点、风向玫瑰图、贼风二、填空1. 因素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重要。
2.直肠温度的测量应将温度计感温部位深入直肠一定深度,大家畜为 __________cm,猪羊等中等家畜为__________cm,小家畜禽为 __________cm。
3.静止代谢是要求动物在、、条件下用间接方法测定的动物的产热量。
4.炎热高温季节,为缓和家畜热应激,可适当减少饲料用量,增加添加,以保证家畜的营养需要。
5.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__________。
6.炎热地区,如果色被毛和色皮肤相结合时最理想的。
前者善于反射太阳辐射能,后者吸收紫外线,使不至于穿透皮肤。
7.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__________。
8.机体的热调节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形式。
9.饥饿家畜采食饲料后,数小时内的产热量高于饥饿时的产热量。
这种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称为__________。
10.皮肤蒸发散热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机制进行。
11.四种散热方式中,辐射、传导、对流这三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这部分热能使畜舍_________升高,故又称为__________。
蒸发散热使畜舍_________升高,又称 _________。
12.没有汗腺动物如鸡、兔,高温时只能加强和蒸发散热。
13.高温对母畜生殖的不良作用主要在配种前后一段的间内,猪在配种后的天内、第天和天是对高温敏感的关键时期。
14.公对高温非常敏感, 26.7 ℃可使精液品质下降,超过35 ℃,可使精液完全失去受精能力。
在纬度35°地区,这种动物的公畜常发生。
15.判断温热因素对家畜的综合影响,常用、、和等指标。
三、判断1.平均体温=0.7×直肠温度+0.3×皮肤温度。
卫生考试试题

卫生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食物应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A. 苹果B. 青菜C. 鸡蛋D. 面包2. 为了避免细菌滋生,熟食应该放在哪个温度以下?A. 4°CB. 10°CC. 20°CD. 30°C3. 在做饭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哪种颜色的切菜板来切生肉?A. 红色B. 黄色C. 蓝色D. 绿色4. 厕所卫生间使用完毕后,应该用哪种方式清洁?A. 用水冲洗B. 使用漂白水消毒C. 用干净毛巾擦拭D. 不清洁5. 在制作沙拉时,应该先处理哪种食材?A. 生菜B. 橄榄C. 鸡肉D. 番茄二、判断题6. 空气清新剂可以代替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A. 对B. 错7. 每周至少要更换一次床单被套,保持床铺清洁卫生。
A. 对B. 错8. 餐具清洗时,应该选择用凉水洗涤。
A. 对B. 错9. 生活垃圾应该随意扔弃,不必分类处理。
A. 对B. 错10. 洗手应该用肥皂擦洗10秒以上,保证杀灭细菌。
A. 对B. 错三、简答题11. 请简要介绍一下如何正确使用洗手液洗手。
12. 怎样正确清洁和保养厨房炊具,以确保食品安全?13. 你认为卫生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有哪些?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综合题14. 请写一份家庭卫生清洁计划,包括每日、每周和每月需要做的清洁工作,以确保家庭卫生环境良好。
15. 请描述一次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措施,以及处理应急情况的步骤。
以上为卫生考试试题,请认真作答。
祝你考试顺利!。
环境卫生练习题

1・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按其属性可分为()A.物理性、化学性、放射性生物性、放射性、化学性C.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D.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致癌物E.致癌物、致突变物、内分泌干扰物C2当前大气污染丄要是由于A. 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形成的B.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C. 工业污染造成的D. 燃料燃烧造成的E. 交通运输造成的B3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丁A. 含有大量重金属废水污染所致B. 含有人量有机物废水污染所致C. 含有大量磷、氮废水污染所致D. 含有大量硫、磷废水污染所致E. 含有大量氯化物、硫酸盐废水污染所致C在阳光照射强烈的夏天,菜交通繁忙的城市居民尤其是心脏病及肺部疾病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眼睹红肿、流泪、咽喉痛、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头痛、胸闷、心脏功能障碍等症状,你认为出现这些症状可能的原因是 .A某种传染病流行B光化学烟雾C煤烟型烟雾事件 D CO急性中毒E附近火山喷发烟雾B5、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被称为A. 公害病B. 职业病C. 地方病D. 疫源性疾病E. 以上都不是6、某些物质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传递,并浓度逐级增高,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做A. 富营养化B. 生物转化C. 生物富集D. 环境自净E. 生物迁移7、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A. 伦敦烟雾事件B. 痛痛病事件C. 水俣病事件D. 米糠油事件E. 以上都不是8、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慢性毒作用引起的是A.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B. 四日市哮喘病C. 痛痛病事件D. 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E.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9、痛痛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A. 铅B. 铬C. 镉D. 锰E. 锌10、水俣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A. 砷B. 汞C. 碘D. 氟E. 氯11、二次污染物是指A. 直接从污染源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B. 比一次污染物毒性变小的污染物C. 空气中长期存在的难于降解的污染物D. 一次污染物受某些因素作用后,转变成理化性状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E. 一次污染物沉降后,再次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12、引起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初始污染物主要来自A. 燃烧排放的烟尘B. 工厂排放的废气C. 汽车尾气D. 生产事故排出的毒气E. 火灾事故排出的烟气13、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A. V 5.6B. V 6.6C. V 7.6D. 5.6 〜6.6E. 6.6 〜7.614、受生物性污染的水体最易引起A. 介水传染病B. 急性中毒C. 慢性中毒D. 公害病E. 恶性肿瘤15、饮用水卫生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不发生• • •A. 消化道疾病B. 介水传染病C. 食物中毒D. 急慢性中毒E. 水型地方病16、饮用水净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 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B. 除去水中的有毒物质C. 使水质达到细菌学检验项目的限值D. 降低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E. 使水质达到卫生学要求17、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A. 保持水中有一定量的余氯B. 改善水质的感官性状C. 除去水中有毒物质D. 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病E. 预防水型地方病的发生18、我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A. 氯化消毒B. 紫外线消毒C. 臭氧消毒D. 碘消毒E. 煮沸消毒19、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A. Cl 2B. HOCIC. Cl —D. Ca (OCI) 2E. OCI —20、比较理想的饮用水水源是A. 降水B. 江、河水C. 泉水D. 深层地下水E. 水库水21、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细菌总数应低于A. 3 CFU/mlB. 100 CFU/mlC. 1000 CFU /mlD. 3 CFU /LE. 100 CFU /L22、集中式给水河流取水点,规定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防护带范围包括A. 上游100米至下游50米B. 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C. 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D. 上游50米至下游100米E. 上游100米至下游1000米23、下列哪项不是生活饮用水检验的指标• •A. 毒理学指标B. 细菌学指标C. 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D. 放射性指标E. 流行病学指标24、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管网末梢水的游离余氯不低于• • •A. 0.01mg/LB. 0.02 mg/LC. 0.03mg/LD. 0.04mg/LE. 0.05mg/L25、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总大肠菌群不超过• •。
农村环境保护期末复习题

农村环境保护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农业资源与环境是在原( D )、农业化学等学科基础上构建的一门学科。
A.农业气象学B.生态学C.水土保持学D.土壤学2.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 B )召开。
A瑞典斯德哥尔摩 B巴西里约热内卢 C丹麦哥本哈根 D法国巴黎3. 自然环境既包括未受或很少受到人类影响的“原始状态”,也包括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创造的一些人工条件,前者常常被称之为自然环境或( A )环境。
A原生 B人为 C次生 D人文4.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以下属于自然原因的是( C )。
A 砍伐森林 B废水排放 C 火山爆发 D废气排放5.以下不属当前我国用量最大的农用化学品的是( D )。
A.化肥B.农药C.农膜D.种衣剂6. 我国农药生产中,产量最多的是( A )。
A杀虫剂 B.杀菌剂 C.杀螨剂 D. 除草剂7. 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中,“四位”不包含以下哪一个? ( D )A日光温室 B.沼气池 C.畜禽圈 D. 厨房8. 以下哪一项不是“老三项”环境管理制度? ( C )A.“三同时”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 限期治理制度D.排污收费制度9.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属于农村人居环境中的(B )。
A. 自然系统B.支撑系统C.社会系统D. 居住系统10.水产立体养殖、多层次立体种植利用的是( D )原理A.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B.生物相克C.食物链D.生态位√13.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其中稻草、玉米秸秆和( B )3种秸秆数量一般占秸秆总量的75%以上。
A高粱秸 B. 麦秸 C.大豆秸 D.花生秸14.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15. 在水产养殖污染中,属于人为污染的是( A )。
A 饵食残余造成的污染 B. 水生生物死亡造成的污染C. 水体中细菌造成的污染D. 水体中病毒造成的污染16. 以下哪一项不是“老三项”环境管理制度? ( D )A.“三同时”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 排污收费制度D.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17.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中,目前最通用、节俭的是( A )A.沼气处理技术B.三格化粪池处理技术C.稳定塘处理技术D.人工湿地处理技术18.“谷物喂鸡、鸡粪还田”利用的是( C )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卫生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2、二次污染物: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
典型的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
3、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粒径≤100um的颗粒物。
4、可吸入颗粒物(IP),指空气动力学直径≤于10um的颗粒物,也称为飘尘。
5、城市热岛效应:人口密集的城市,热量散发远远大于郊区,结果造成城区气温较高。
往郊外方向气温逐渐降低,如果在地图上绘制等温图,城区的高温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岛屿,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会把城市的污染物带向农村。
6、酸雨:当降水的PH值<5.6时称为酸雨。
7、光化学烟雾:是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所致,是一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臭氧(90%以上),醛类以及各种过氧酰基硝酸酯。
8、卫生标准:是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直接目的,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
它是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
9、COD:化学耗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它是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代表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
10、BOD5:5日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是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在实际工作规定以20℃培养5日后,1升水中减少的溶解氧量称为5日生化需氧量。
它是评价水体中污染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11、耐热大肠菌群:是一群在44.5℃培养,24小时内能产酸产气使乳糖发酵的细菌,耐热大肠菌群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是判断饮用水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微生物学指标。
12、水体富营养化:当湖泊,水库接纳过多含磷,氮的污水时,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湖泊、水库污染的主要现象。
13、污水生物处理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
14、地方性氟中毒: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叫地氟病。
有饮水型,饮茶型和煤烟型。
15、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一种由于地区性环境缺碘引起的地方病,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症状是甲状腺肿大。
16、地方性克汀病:严重地甲区,因胎儿严重缺碘而使其CNS发育障碍,表现为呆、小、聋、哑、瘫等呆小症状,又称呆小症。
17、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称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均为有效氯。
18、需氯量:用氯及含氯化合物消毒饮用水时,氯不仅与水中的细菌作用还需要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其整个过程需要的氯的总量为需氯量。
19、余氯:氯化消毒以后,达到消毒效果后水中还有一部分有效氯,称为余氯。
20、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的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21、溶解性总固体:水样经过滤后再将滤液蒸干所得的残留物,其含量主要取决于溶于水中的矿物性盐类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多少。
22、环境质量评价:是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的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
23、环境质量指数:是将大量监测数据经统计处理后求得其代表值,或环境卫生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把它们代入专门设计的计算式,换算成定量和客观地评价环境质量的无量纲数值,这种数量指标就叫环境质量指数。
也叫环境污染指数。
24、环境影响评论: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二、填空题1、三大全球环境问题为: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2、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色素沉着、红斑、抗佝偻病、杀菌、免疫增强作用。
3、燃煤产生的主要污染物:CO、SO2、NO2、颗粒物、多环芳烃。
4、大气污染物有:工农业生产、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交通运输、其它如地面扬尘。
5、反映水体有机物污染的指标:含氮化合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
属于间接指标的有:溶解氧、化学耗氧量。
6、水质的性状评价指标分为三大类:物理性状指标,化学性状指标、微生物学性状指标。
7、对江河水体进行调查采样时,应设三个采样段面:清洁或对照断面、污染断面、自净断面。
8、地方性克汀病的主要表现:呆、小、聋、哑、瘫。
9、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表现:氟骨症、氟斑牙。
10、水源的选择原则: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技术经济合理。
11、地面水作为水源时,常规处理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为杀灭细菌)。
12、水厂常用饮水消毒方法: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1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细菌总数不超过:每ml水不得超过100CFU,总大肠菌群:每100ml水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群:每100ml水不得检出,出厂水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游离性余氯不低于0.05mg/L。
总大肠菌群MPN/100ml14、土壤生物性污染的监测指标主要有:大肠菌值、产气荚膜杆菌值、蛔虫卵数。
15、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表现:末梢神经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掌跖部皮肤角化、肢端缺血坏疽、皮肤癌变。
砷中毒引起黑脚病。
16、水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运动失调、末梢感觉减退、视野向心性缩小、听力障碍。
水俣病患者可出现肢端感觉麻木,向心性视野缩小,共济失调,语言和听力障碍等典型症状。
1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订的原则: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所含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三、问答题1、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P41)答:环境污染对人群可引起急慢性危害及致癌、致畸的远期危害。
环境污染引起的急性危害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如发生在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等(2)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危害:如2005年12月,广东一企业超标排放含镉废水,导致下游10万人无法饮用此江水;事故引发的污染事件:有毒有害的化工原料、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意外事故而大量进入环境造成的污染事件:2005年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部分江段污染,导致居民用水发生困难;核泄漏事故:前苏联、美国、日本都发生的核电站泄漏事故;(3)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如2003年春季世界范围内的SARS 流行,患者呼吸道传染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危害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非特异性影响、(2)引起慢性疾患,如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甲基汞的长期暴露可损害脑和神经系统。
(3)持续性蓄积危害。
如铅、汞等。
环境污染引起的致癌危害:空气污染与肺癌:水污染与肿瘤:我国江苏省某肝癌高发区的居民多以饮用水质很差的宅沟水和泯沟水为主。
环境污染引起的致畸危害:如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原子弹后,放射性污染诱发出生胎儿小头畸形和智力低下;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反应停”事件。
2、试比较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的特点(P78)3、试述水质不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举例说明)答:(1)水质受到污染后,感观性状的变化:当大量含热废水进入地表水时可造成热污染;水中腐殖酸过多时水的色呈棕黄色;水中有机物的腐败分解、溶解的气体如硫化氢等可造成天然水的臭和味;水中含泥沙、粘土、有机物会造成水的浑浊现象。
(2)水质不良引起介水传染病:当病原体如霍乱,痢疾、肝炎病毒、寄生虫等进入水体中,居民通过饮用、食物、洗涤等活动接触被这些生物性致病因子污染的水体后,可能会造成与水有关的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如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生活在该地的居民通过饮用水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地方性氟病。
(4)有毒化学物质,急慢性中毒,“三致作用”:工业排放的废水中若含有氰化物,砷、汞等化学物质,如水俣病和痛痛病4、试述氯化消毒的原理和氯化消毒的优缺点。
(P174)答:氯化消毒是指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消毒的一种方法。
氯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CL2+H2O----HOCL+H++CL- HOCL ------- H ++OCL-氯的杀菌作用机制是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
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主要是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从而使细菌死亡。
氯化消毒的优缺点:(1)普通氯化消毒法。
优点:A 加氯量省、接触所需时间短,效果可靠。
B 经济方便、适用。
缺点:A 水中含有苯酚类物质时,加氯消毒会产生氯酚臭。
B 游离性余氯,不稳定,不能保持到管网末梢C 对病毒的杀灭效果差D 能产生三卤甲烷类致癌物质。
(2)氯胺消毒法。
优点:三卤甲烷类物质的形成明显减少;如先加氨后加氯,则可防止产生氯酚臭,化合氯较稳定,在管网中可维持较长时间,使管网末梢余氯得到保证。
缺点:氯胺的消毒作用不如次氯酸强,接触时间长,费用较高;需加氨而操作复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差。
5、试述氯化副产物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措施。
(P156)答:氯化副产物形成的量和和类型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氯化副产物是指氯化过程中CL2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的卤代烃类化合物称为,包括挥性和非挥发性)(1)有机前体物的含量,通常把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称为有机前体物,如腐殖酸、富里酸、藻类及其代谢物、蛋白质等。
(2)加氯量、溴离子浓度以及PH值等因素:当有机前体物的含量一定时,投氯量越大,接触时间越长,生成的THMs(挥发性三卤甲烷)越多。
水中的溴化物浓度较高时,则会生成各种溴代THMs。
含量往往高于氯仿。
THMs的生成还与水的PH值有关,随着PH值升高,三卤甲烷生成量越大。
氯化副产物的危害:许多氯化副产物在动物实验(Ames试验,致畸试验)中证明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目前减少氯化副产物的措施有:采用生物活性炭除去或降低有机前体物含量:通过混凝沉淀和活性炭过滤等净化措施来降低或除去氯化副产物;改变传统氯化消毒工艺,如避免预氯化和折点氯消毒,采用中途加氯法;采用其他消毒方法,如采用二氧化氯或臭氧做氧化剂(消毒剂)或改用氯胺消毒等,以减少氯化副产物的形成。
6、试述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原因及流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