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解析之三

合集下载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环境卫生学剖析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环境卫生学剖析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环境卫生学81.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危害在于EA.生物数量减少B.生物遗传性状改变C.生物适应能力下降D.生物数量和种类都减少E.物种减少以致灭绝9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及其周围的EA.自然环境B.生活环境C.劳动环境D.社会环境E.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34.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EA.人群B.自然环境C.生活环境D.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E.人群及其周围的环境93.生态系统是由BA.生物群落构成B.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C.人类聚居而成D.人类与其它生物组成E.人类与非生物系统构成A.接触标志B.早期生物效应标志C.结构和功能改变标志D.疾病效应标志E.易感性标志125.血铅升高属于B126.低色素性贫血属于D46.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的作用存在易感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由于E A.性别不同B.年龄不同C.生活条件的差异D.营养状况的差异E.机体的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2.可引起机体发生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患的室内空气污染物最可能是C A.炭粒B.香烟烟雾C.尘螨D.CO2E.CO39.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BA.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B.地面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增加C.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D.雨雪水减少E.绿地减少43.全球气候变暖在医学上的主要危害是BA.中暑病例增多B.虫媒性疾病发病率增加C.损伤人类体温调节中枢D.人类对疾病的抵抗降低E.人类寿命缩短45.机体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应答反应是EA.由机体遗传因素决定B.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所致C.环境有害因素的强度过大所致D.环境有害因素持续作用时间过长所致E.机体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81.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危害在于EA.生物数量减少B.生物遗传性状改变C.生物适应能力下降D.生物数量和种类都减少E.物种减少以致灭绝9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及其周围的EA.自然环境B.生活环境C.劳动环境D.社会环境E.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40.通常高度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BA.0.55℃B.0.65℃C.0.75℃D.0.85℃E.1.00℃30.臭氧层位于B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电离层E.热层44.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A.氯氟烃类的污染B.燃料燃烧过程排放SOx/NOx过多C.太阳紫外线辐射过强D.光化学烟雾污染E.宇宙环境变化42.辐射逆温是由BA.外来射线产生B.地表物体对辐射热的吸收量小于散出量产生的C.大气污染物阻挡太阳辐射产生D.地表物体的辐射产生E.反气旋产生31.空气中的阴离子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最低浓度应为EA.103/m3B.105/m3C.107/m3D.109/m3E.1012/m342.医学上主要用于杀菌的电磁辐射是CA.微波辐射B.电离辐射C.紫外线D.可视线E.红外线93.生态系统是由BA.生物群落构成B.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C.人类聚居而成D.人类与其它生物组成E.人类与非生物系统构成2.可引起机体发生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患的室内空气污染物最可能是C A.炭粒B.香烟烟雾C.尘螨D.CO2E.CO38.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危害是CA.加速酸雨形成B.有利于啮齿动物、昆虫生长繁殖C.使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发病率增加D.不利于植物生长E.光敏感性皮肤病发病率增加8.与反气旋有关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BA.气流顺时针方向旋转B.风速大C.阻止污染物向上扩散D.天气晴朗E.出现逆温35.属于环境中变应原的物质是DA.多环芳烃B.一氧化碳C.炭粒D.花粉E.香烟烟雾41.沉降性颗粒物的粒径一般为EA.5μm~10μm B.10μm~50μmC.50μm~75μm D.75μm~100μmE.>100μm43.PM2.5是指直径EA.<2.5μm的颗粒物B.2.5μm~10μm的颗粒物C.2.5μm~5μm的颗粒物D.=2.5μm的颗粒物E.≤2.5μm的颗粒物33.可吸入颗粒物(IP)上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AA.金属氧化物B.甲醛C.氮氧化物D.石棉E.多环芳烃40.在环境污染物中具有致敏作用的是C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花粉D.大肠杆菌E.隐孢子虫96.当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80%,而且其主要由硝酸铵和硫酸铵组成时,造成其污染的主要是EA.木材燃烧B.尘土扬起C.植物微粒D.沙尘E.汽车尾气105.有一种大气污染物,水溶性,易被上呼吸道吸收,对眼、鼻及支气管有很强刺激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有促癌作用。

公卫助理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测试题及答案

公卫助理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测试题及答案

公卫助理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测试题及答案2017公卫助理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测试题及答案测试题一:1.水永久硬度指:( )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B.钙、镁的重碳酸盐C.钙、镁的硫酸盐和氧化物D.水中不能除去的钙、镁盐类E.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总和2.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为:( )A.空气氧分压B.水温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3.同一生物体在不同阶段富集系数增加的过程是:( )A.生物蓄积作用B.生物浓缩作用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4.近海富营养化表现为:( )A.赤潮B.水华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5.水质细菌学检验的常用指标是:( )A.细菌总群B.总大肠菌群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6.地面水氧化物含量突然增时,表明其受:( )A.生活污水污染B.农田径流污染C.工业废水污染D.人、畜粪便污染E.含氮有机物污染7.地面水环境指数常用评价标准是:( )A.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B.选用参数的最高容许浓度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农田灌溉水质标准E.送院污水排放标准8.有机物(卤代烃等)在水环境中最重要的化学转化反应是:( )A.水解反应B.络合反应C.中和反应D.氧化反应E.还原反应9.最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为:( )A.有机氮B.蛋白氮C.氨氮D.亚硝酸盐氮E.硝酸盐氮10.可致水质发黑、发臭的是:( )A.耗氧作用>复氧作用B.耗氧作用<复氧作用C.耗氧作用=复氧作用D.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E.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11.水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介质是:( )A.水B.悬浮物C.颗粒物D.生物体E.胶体12.含亚铁盐地下水抽出地面后呈现:( )A.棕色或棕黄色B.绿色或黄绿色C.黄褐色D.黑色E.蓝色13.水中氯化物过多时呈:( )A.苦味B.收敛味C.涩味D.沼泽味E.咸味14.有毒金属和有机污染的主要迁移介质是:( )A.水B.沉积物(颗粒物)C.细菌D.底泥E.生物体15.流量大的江河,污水在断面可出现:( )A.岸边污染带B.污染物在断面分布均匀并多方位扩散C.水华D.赤潮E.海水入侵16.有微生物参与的化学净化过程是:( )A.中和酸废水B.有机氮化物分解C.乙拌磷杀虫剂在腐殖酸存在下分解D.氨基甲酸酯在天然水中通过自由基作用E.中和碱废水17.一条受污染河流中鱼类突然大量死亡,最常见原因:( )A.pH值异常B.DO值过低C.有毒物存在D.有病原物存在E.缺少营养物质18.产生氯酚臭的水酚浓度为:( )A.0.1 mg/LB.0.01 mg/LC.0.001 mg/LD.0.005mg/LE.0.0025mg/L19.酚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是:( )A.与酶中巯基结合B.使蛋白质凝固C.影响呼吸链功能D.致突变E.影响介质平衡20.流行病资料提示下列哪项指标可能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有关:( )A.水中硬度高B.水中硬度低C.水中氯含量高D.水中氟含量高E.水中硝酸盐高21.清洁水量BOD520一般应小于( )A.1mg/LB.2 mg/LC.3 mg/LD.4 mg/LE.5mg/L22.关于甲基汞损害健康的正确论点是( )A.经食物摄入汞致汞中毒B.经饮水摄入汞致汞中毒C.汞经肠道吸收于血液D.甲基汞的碳----汞链不稳定E.进行性不可恢复性的病理损害23.下列哪项答案是正确的:( )A.水体自净主要受河水流量、河床构造影响B.河水复氧速度与排污量有关C.河水溶解氧与水温有关D.水温越高,溶解氧含量越高E.水温越高,溶解氧饱和差越小24.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贡献较大的元素是:( )A.PB.D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5.影响地面水水质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流量C.未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D.自然因素E.季节26.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代表性指标是:( )A.CODB.BODC.DOD.TODE.TOC27.甲基汞在机体主要作用靶器官是:( )A.脑B.肝C.脾D.肾E.骨骼28.污水一级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 )A.BODB.悬浮固体C.总固体D.氮肥等营养物质E.细菌29.下列哪种属废水三级处理方法:( )A.物理处理法B.化学处理法C.活性污泥处理法D.生物处理法E.以上方法综合30.属于污染物物理净化过程的.有:( )A.氧化还原作用B.分解作用C.减毒作用D.增毒作用E.沉淀作用31.关于医院污水处理,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 )A.仅需一级处理B.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可满足要求C.医院污水处理中污泥可作为肥料D.医院污水中放射性物质不需处理E.医院污水消毒后方可排放32.河水取水点的防护带是:( )A.上游100米至下游50米B.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C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D.上游50米至下游100米E.上游100米至下游1000米参考答案1.D2.B3.A4.A5.C6.D7.B8.A9.A 10.E11.D 12.C 13.E 14.B 15.A 16.B17.B 18.C 19.B 20.B21.A22.E23.C24.A25.C26.E27.A28.B29.B30.E31.E 32.B下载文档。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的题目及答案详解(2018年的)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的题目及答案详解(2018年的)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2018年)目录一、儿童保健学二、妇女保健学三、环境卫生学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五、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六、流行病七、免疫学八、内科九、社会医学十、生化十一、生理十二、微生物学十三、卫生毒理学十四、卫生法规十五、卫生统计学十六、药理十七、医学伦理学十八、医学心理学十九、营养与食品卫生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儿童保健学1.人体器官系统在由胎儿期发育至成熟的过程中,以下哪一个系统仅存在一次生长突增高峰CA.骨骼系统B.肌肉系统C.神经系统D.呼吸系统E.循环系统88.胎儿身长增长最快是DA.孕前2 周B.孕0-12 周C.孕13-27 周D.孕28-42 周E.孕42 周90.以下关于个体关键生长期的正确叙述是 CA.在该时期细胞的生长方式是以增生为主B.在该时期细胞的生长主要表现为分化C.若在此期受到干扰,会造成器官或组织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碍D.若在此期受到干扰,不会造成器官或组织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碍E.各组织或器官的关键生长期是相同的10.儿童“生长”指的是BA.细胞和组织的分化B.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C.细胞和组织功能的不断完善D.身体器官的成熟E.儿童体质的发展10.关于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正确的是BA.各系统平衡生长发育B.连续性C.断续性D.倒退性E.无生长轨迹现象11.第二性征迅速发育是在DA.婴儿期B.学龄前期C.幼儿期D.青春期中期E.青春期早期12.男性青春期性器官发育的第一信号是 DA.变声B.长出腋毛C.阴茎增大D.睾丸增大E.遗精13.男童青春期性器官发育的第一信号是 AA.睾丸增大B.阴茎变大C.长出腋毛D.遗精E.变声6.关于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CA.身高标准体重可以反映儿童现时营养状况B.百分位数法的原理和制作过程与离差法基本相似C.离差法通常只用于等级评价法D.发育年龄是以某些指标的平均发育水平和变异来评价儿童的发育状况E.相关回归法既能评价发育水平,又能反映发育的均匀程度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EA.儿童单位体重的营养需要量高于成人B.儿童在生长高峰期的营养需求量明显增加C.儿童单位体重对水的需求量高于成人D.营养需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E.年龄越小,营养缺乏病的发病率越低A.等级评价法B.曲线图法C.百分位数法D.相关回归法E.身高标准体重129.利用身长观测图观察儿童体重增长趋势采用的方法是E130.按性别按各年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水平采用的方法是B13.不属于婴幼儿期心理发育特点的是EA.感知发育B.言语发育C.动作发育D.情绪发育E.抽象逻辑思维发育7.以下属于筛查性智力测验的是 BA.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B.绘人测验C.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D.发育量表E.斯坦福-比奈量表15.儿童膳食中蛋白质提供能量占总能量的适宜比例为C A.8%~10% B.12%~15%C.25%~30% D.32%~45%E.55%~65%15.儿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供热比例应为EA.12%~15% B.16%~20%C.25%~35% D.45%~50%E.55%~65%107.9 岁男童,每日需能量2000 千卡,碳水化合物摄入占能量的60%,每日应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为 DA.150 克B.200 克C.250 克D.300 克E.350 克17.不属于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是CA.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B.行为协调,反应适度C.智力发育超常D.人际关系良好E.情绪稳定16.1 个月的小儿应接种的疫苗是BA.卡介苗B.乙肝疫苗C.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D.麻疹疫苗E.百白破混合制剂17.我国普遍应用的口服疫苗为CA.卡介苗B.乙肝疫苗C.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D.麻疹活疫苗E.百白破混合制剂16.新生儿居室湿度宜保持在CA.30%左右B.40%左右C.50%左右D.60%左右E.70%左右11.新生儿期是指出生至生后CA.7 天B.14 天C.28 天D.30 天E.42 天85.出生后至一岁以内的城市婴儿需进行几次健康检查 CA.一年检查一次B.每半年检查一次C.每季度检查一次D.每一个月检查一次E.只在婴儿有病时,进行检查18.属于婴儿期特点的是BA.生长发育缓慢B.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紊乱C.容易出现心理卫生问题D.喜欢参与集体化和社会化活动E.容易发生龋齿和弱视12.婴儿期的特点是DA.容易发生龋齿B.体格生长缓慢C.口语发育迅速D.容易发生消化不良E.喜欢参加集体活动A.婴儿期B.学龄前期C.幼儿期D.青春期E.学龄期129.儿童个性初步形成是在C130.儿童抽象逻辑思维成为思维主导方式是在E103.4 个月的婴儿,腹泻 3 天,水样便,眼窝凹陷,皮肤弹性略差,适宜的治疗应为DA.禁食B.停止母乳喂养C.无论何种病原,大量使用抗生素D.及时补液,控制脱水E.给予升压药,防止血压过低97.2 个月婴儿腹泻3 天,水样便,眼窝凹陷,皮肤弹性略差,适宜治疗应是C A.及时给予升压药B.无论何种病原大量使用抗生素C.及时补液,控制脱水D.禁食E.停止母乳喂养96.正值夏秋季节,一位4 个月小儿的母亲向医生咨询如何预防佝偻病。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考试题及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考试题及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考试题及答案2017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考试题及答案试题一:选择题1.土壤中元素的本底值是指:( )A.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B.任何一处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C.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D.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含量E.土壤表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2.土壤的容水性主要和( A )有关A.土壤颗粒粒径B.地面的雨雪水量C.土壤所含化学元素D.土壤中空气E.土壤有机物含量3.土壤大肠菌值是:( )A.100g土壤发现的大肠菌群数B.发现大肠菌的最少土壤克数C.1g土壤中发现的大肠菌群数D.发现一个大肠菌群的土壤千克数E.土壤中大肠菌群数4.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土壤颗粒越小容水性越大B.土壤颗粒越大渗水性越强C.土壤颗粒越小毛细管作用越差D.土壤容水性越大透气性越差E.土壤颗粒越小比表面越大5.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土壤中的空气组成成分在土壤上层与大气相近似B.深层土壤中O2减少,CO2增多C.土壤空气和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气体交换D.土壤中空气各种成分的数量与污染程度无关E.土壤通气性与大气压力有关6.土壤气型污染的特点之一是:( )A.污染物主要在土壤深层B.污染物集中在土壤表层C.污染物在土壤中均匀分布在各层D.污染物在土壤中浓度与大气中浓度无关.E.污染物在土壤中分布不受气象因素影响7.土壤中有机物的腐殖质化实质是:( )A.有机物无机化的过程B.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过程C.有机物有机化的过程D.有机物的有氧分解过程E.有机物的硝化阶段8.痛痛病是一种( )A.职业病B.公害病C地方病D.传染病E.职业性多发病9.某地土壤中镉的自然本底值为0.1mg/kg,土壤中镉的卫生标准为1.0mg/kg则该地区土壤镉的环境容量为:( )A.1.lmg/kgB.1.0mg/kgC.0.9mg/kgD.0.1mg/kgE.0.1mg/kg~1.1mg/kg10.土壤污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的危害途径是:( )A.动物-土壤一人B.人一土壤一人C.土壤一人D.动物一人E.以上都不对11.寄生虫卵作为评价土壤清洁程度的指标是( )A.鞭虫卵B.蛔虫卵C.血吸虫卵D.钩虫卵E.活寄生虫卵12.引起痛痛病的污染物是:( )A.汞B.铬C.有机磷农药D.镉E.铊13.土壤污染的来源不包括( )A.大气污染物B.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C.固体废弃物D.化肥及农药的使用E.地质环境中区域性差异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过高14.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过多可破坏土壤的自净过程,主要因为:( )A.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态B.影响土壤的环境容量C.影响土壤的元素含量D.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活活动E.以上都对15.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中规定蛔虫卵死亡率为:( )A.65%~75%B.75%~85%C.85%~95%D.95%~100%E.80%~95%16.关于土壤的叙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基本因素B.土壤的构成和性状能影响微小气候C.土壤污染是水源被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D.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可以直接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E.以上都不对17.天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为( )A.肠道致病菌B.大肠杆菌C.破伤风杆菌及肉毒杆菌等D.金黄色葡萄球菌E.噬菌体18.含氮有机物进入土壤后进行无机化的第一个阶段是( )A.硝化作用B.氧化作用C.腐殖化作用D.氨化作用E.微生物作用19.多数人认为痛痛病是慢性镉中毒,镉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饮水B.吃鱼C.蔬菜D.粮食E.空气20.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不包括( )A.杀灭土壤中的所有微生物和寄生虫卵B.实行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C.对含有毒物的污水进行净化,回收处理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E.治理工业废渣21.污染的土壤化学性污染来源不包括( )A.钢铁厂工业废水B.矿山采掘废水C.化工厂工业废水D.屠宰场污水E.生活污水22.痛痛病患者主诉疼痛性质多为( )A.刺痛,活动时加剧B.刀割样痛,不缓冲C.间歇样痛,与气候变化无关D.轻度疼痛,可感受E.闪电样痛,伴蚁走感23.判定某地区人群有慢性镉危害,应具备的条件为( )A.尿镉15μg/g肌苷B.尿β2微球蛋白1000μg/g肌苷C.尿NAG酶(DAG酶—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7U/g肌苷D.出现10%联合反应率E.包括上述各项答案1.C2.A3.B4.C5.D6.B7.C8.B9.C 10.A 11.B 12.D 13.E 14.D 15.D 16.E 17.C 18.D 19.D 20.A 21.D 22.A 23.E。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三)【试题】下面不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A.伦敦烟雾事件B.日本发生的水俣病C.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D.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酸甲酯泄露事件E.前苏联的核电站泄露事故『正确答案』B【试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A.慢性中毒B.急性中毒C.变态反应D.肺癌E.佝偻病『正确答案』E【试题】哪项容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并属于二次污染物A.颗粒物B.NOxC.PAHD.二噁英E.臭氧『正确答案』E【试题】下列污染物与颗粒物具有协同作用的是A.SO2和NOxB.BaP和SO2C.二噁英和SO2D.BaP和多环芳烃E.铅和多环芳烃『正确答案』B【试题】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发生在A.乡村居民中B.城市居民中C.燃天然气的居民中D.燃煤气的居民中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的居民中『正确答案』E【试题】有关一次最大浓度的采样,错误的是A.选择生产负荷最大B.在污染源的上风侧C.在污染最严重时采样D.采样时间最长不超过30分钟E.在气象条件最不利污染物扩散时采样『正确答案』B【试题·单选题】以下哪种类型的灾害不属于自然灾害A.气象性灾害B.洪水灾害C.地质灾害D.森林大火E.核战争污染『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战争属于人为地灾难,不属于自然灾害。

【试题·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A.发生时间的突然性B.污染范围的不定性C.心灵创伤的严重性D.负面影响的多重性E.健康危害的复杂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特征:(1)发生时间的突然性;(2)污染范围的不定性;(3)负面影响的多重性;(4)健康危害的复杂性。

【试题·单选题】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有A.急性刺激作用B.急性中毒和死亡。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1.微量元素的剂量效应曲线为:()2. A.直线3. B.U型4. C.S型5. D.不规则型6. E.抛物线型7.【答案】B8. 2.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9. A.10. B.11. C.12. D.13. E.14.15. 3.16. A.17. B.18. C.19. D.20. E.21.22. 4.23. A.24. B.25. C.26. D.27. E.28.29. 5.30. A.31. B.32. C.33. D.34. E.以上都不是35.【答案】B36. 6.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37. A.饮水受镉污染38. B.水中铬污染39. C.水中砷超标40. D.饮水中汞含量超标41. E.以上都不是42.【答案】E43.7.COPD是指:()44. A.慢性支气管炎45. B.肺气肿46. C.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47. D.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48. E.以上都包括49.【答案】E50.8.引起痛痛病的物质是:()51. A.Cr52. B.As53. C.Hg54. D.Cd55. E.Pb56.57.9.58.59.60.61. D.62.63.64.65. A.66. B.67. C.68. D.69. E.70.71.72. A.73. B.74. C.75. D.76. E.77.78.79. A.80. B.81. C.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82. D.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空气中氧不断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83. E.地面水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所含的氧量84.【答案】B85.13.对大气中某一点污染源的污染现状进行监测时,在风向比较固定的情况下,其布点可选用()。

86. A.扇形布点87. B.方格布点88. C.棋盘布点89. D.梅花布点90. E.以上都不是91.【答案】A92.14.决定大气污染程度最基本的因素是()。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考试15+2016年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考试15+2016年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考试15 2016年(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0,分数:10.00)1.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环境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解析:2.生态系统(ecosystem):(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解析:3.健康效应谱(spectrumofhealtheffect):(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的效应是一个连续的多个阶段的过程,整个效应从弱到强分为5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为健康效应谱。

)解析:4.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解析:5.有效氯:(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氯成分称为有效氯。

2020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3【公共卫生综合科目】-环境卫生学 A1A2型题【圣才出品

2020年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库3【公共卫生综合科目】-环境卫生学 A1A2型题【圣才出品
14.环境有害因素导致机体有害效应存在一个生理和病理逐步变化的过程, 如当接触 CO 浓度升高,则机体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升高,其二者关系是( )。
A.因果关系 B.剂量-效应关系 C.剂量-反应关系 D.对立统一关系 E.相互作用关系 【答案】B
15.随着环境有害因素的剂量增加,产生某种生物学效应的个体数随之增 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效应的个体数占总测定个体数的百分数来表示,这种关 系是( )。
A.因果关系 B.剂量-效应关系 C.剂量-反应关系 D.对立统一关系 E.相互作用关系
4 / 201
圣才电子书

【答案】C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6.某些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只有在体内浓度达到 中毒阈值时,才会产生危害,这种污染物具有( )。
A.潜隐性 B.蓄积性 C.迟发性 D.时间性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17.环境因素联合作用通常有四种类型,哪一种不属于联合作用?( ) A.相加作用 B.独立作用 C.协同作用 D.累积作用 E.拮抗作用 【答案】D
18.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 A.污染物质使环境的构成功能或存在状态发生了变化 B.污染物质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 C.污染物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活条件 D.污染物危害了人体健康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19.环境污染的特征是( )。 A.影响范围大,作用时间长 B.影响人群面广 C.多为低剂量、高浓度、多种物质联合作用 D.环境污染一旦形成,消除很困难 E.以上都是
5 / 201
圣才电子书

【答案】E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0.环境污染的来源有三大方面( )。 A.工业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性染 B.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性染 C.工业性污染、农业性污染、生活性染 D.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实验性污染 E.工业性污染、农业性污染、实验性污染 【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解析之三一、名词解释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health/environmental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食物链(foodchain):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作为食物,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

3.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effectivedose):指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或分子等靶部位或替代性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4.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disease):指由于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不均衡,使某些地区个别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超出机体的适应范围,导致动植物和人群发生特有的地区性疾病。

5.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影响到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

6.逆温(temperatureinversion):大气温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7.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种作用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8.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orders,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

9.有机物的腐质化: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不断分解又不断合成,最后变成腐殖质的过程。

10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1.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答案】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2.我国目前最普及和最有效的用于饮用水的化学消毒方法是______.【答案】氯化消毒3.城乡规划卫生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

【答案】城市规划法4.过量的氟进入体内,可使大量的______沉积在正发育的牙组织中,致使牙釉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棱晶结构,导致氟斑牙。

【答案】氟化钙5.环境卫生学既是______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______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预防医学;环境科学6.氡及其短命子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引起______.【答案】肺癌7.室内小气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热辐射四个基本物理因素。

【答案】气温;气湿;气流8.住宅卫生防护措施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噪声控制。

【答案】保温与隔热;遮阳与采暖;通风换气9.我国氟中毒病区分布特点,北方以______型病区为主,南方以______型病区为主,交汇区大致在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答案】饮水型;燃煤污染10.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称为______.【答案】介水传染病(或水性传染病)三、选择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B.水圈C.土壤岩石圈D.生物圈E.以上都包括【答案】E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B.脉搏、心率C.代谢产热量D.出汗量E.温热感【答案】C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答案】B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B.生活居住环境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答案】D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B.温室效应C.酸雨D.氮循环不平衡E.以上都是【答案】D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答案】D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E.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答案】C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B.氯胺消毒法C.折点消毒法D.二氧化氯消毒法E.过量氯消毒法【答案】D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B.毒理学指标C.细菌学指标D.水体自净指标E.放射性指标【答案】D10.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6B.5.6C.4.6D.3.6E.2.6【答案】B11.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呼吸带高度B.0.5米的高度C.1.0米的高度D.3米的高度E.5米以上高度【答案】A12.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吨,煤中含硫量为1%,约有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SO2()。

A.9.0吨B.4.5吨C.18吨D.90吨E.45吨【答案】A13.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A.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B.水体自净的间接指标C.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间接指标D.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直接指标E.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指标【答案】C14.水体污染物的转化是指()。

A.污染物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B.污染物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介质C.污染物改变了原有的化学性质、毒性和生物学效应D.污染物在水中逐渐扩散,以致于浓度降低E.污染物在水中只发生浓度的变化【答案】C15.环境污染对遗传影响的典型事例是()。

A.痛痛病事件B.黑脚病事件C.光化学烟雾事件D.水俣病事件E.煤烟型烟雾事件【答案】D16.在大气光化学反应产物中,80%以上是()。

A.过氧乙酰硝酸酯B.醛类C.臭氧D.氧化烃E.过氧化氢【答案】C17.山谷风的风向是()。

A.白天由山坡吹向谷地,夜间由谷地吹向山坡B.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由山坡吹向谷地C.冬天由山坡吹向谷地,夏天由谷地吹向山坡D.夏天由山坡吹向谷地,冬天由谷地吹向山坡E.以上都不是【答案】B18.下列哪项不是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制定的依据()。

A.毒理学指标B.细菌学指标C.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D.放射性指标E.流行病学指标【答案】E19.大气卫生标准中规定两种浓度,其中制定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污染物的()。

A.急性中毒和刺激作用B.人群过敏和慢性中毒C.急慢性中毒D.潜在性危害和急性刺激作用E.慢性中毒和潜在性危害【答案】E20.堆肥法的原理是()。

A.人畜粪便和有机垃圾在适宜条件下和微生物作用产生高温并形成大量腐殖质B.人畜粪便在有氧条件下发生化学分解达到无机化C.人畜粪便、垃圾在密封容器中氧化分解,达到无害化D.人畜粪便、有机垃圾在密封容器中氧化分解,然后又在厌氧菌作用下发酵腐熟E.以上都不是【答案】A21.目前我国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最主要措施是()。

A.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比例B.提倡喝开水C.多吃海带D.供给碘化食盐E.改善居住条件【答案】D22.通过哪种方式可以减少金属镉向农作物的转移()。

A.加入石灰使pH值增加,使其转化成难溶盐B.加入Ca(COI)Cl使pH值增加,转化成难溶盐C.加入硅酸使pH值降低,转化成难溶盐D.加入CaCl2使pH值降低,转化成难溶盐E.加入NaCl与镉元素结合【答案】A23.下列哪种因素可促进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A.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B.饮水的钙离子浓度低、硬度小、pH值低C.当地气候干旱、半干旱,降雨量低于蒸发量D.富含钙、硒和抗氧化物的饮食E.饮水的钙、镁离子浓度高、硬度大、pH值低【答案】C24.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A.空气、水、土壤(岩石)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D.空气、水、土壤(岩石)、食物和生物体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答案】B25.有三种类型的化合物,其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曲线的特征不同,它们是()A.有机物、无机物和金属化合物B.有机物、无机物和必需微量元素C.无阈值化合物、无机物和必需微量元素D.无阈值化合物、有阈值化合物和必需微量元素E.有机物、无机物和有阈值化合物【答案】D26.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A.地势低凹B.逆温C.空气潮湿D.气温高E.大气SO2污染严重【答案】D27.家居环境铅污染主要与下列哪种家用化学品有关?()A.化妆品B.洗涤剂C.涂料D.粘合剂E.杀虫剂【答案】C28.下列哪种症状不是慢性砷中毒的特异性表现()A.皮肤色素代谢异常B.掌跖部皮肤角化C.末梢神经炎D.乌脚病E.麻痹性震颤【答案】E29.土壤污染引起钩端螺旋体和炭疽病的危害途径是()A.动物-土壤-人B.人-土壤-人C.土壤-人D.动物-人E.以上都不对【答案】B30.集中式给水水质监测的必测项目是()A.细菌学指标、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B.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和游离性余氯C.细菌学指标、色度和游离性余氯D.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浑浊度E.细菌总数、肉眼可见物和游离性余氯【答案】A四、问答题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答:定义: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研究内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2.何为生物标志物?试述环境与健康研究中的生物标志物的种类。

答: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生物标志物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