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讲义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

我们自毁于自己创造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我们自毁于自己创造的环境污染,……我们自毁于容许有害的社会条件继续存在。

——美国卫生总署《健康的人民》

行为与行为的要素

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

一、概述

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变人们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培养、建立和巩固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决定了其与行为科学的紧密联系。为此,我们需要在了解人类行为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一)健康相关行为概念及其分类

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大类。

(二)促进健康行为

1.概念及特点

促进健康行为(health promoted behavior):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具有5个方面特征:

(1)有利性:行为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

(2)规律性:行为表现规律有恒而不是偶然行为;

(3)和谐性:个体行为表现有个性但同时与能其所处的环境和谐;

(4)一致性: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没有冲突;

(5)适宜性:行为强度适宜,能理性控制。

2.促进健康行为的五种类型

(1)日常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如合理营养、有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身体活动等。

(2)避开环境危害行为:指避免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如离开被二手烟污染的环境、在有污染的环境中工作时穿戴防护用具、积极应对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事件等。

(3)戒除不良嗜好:不良嗜好指的是对健康有危害的个人偏好,如吸烟、酗酒与滥用药品等。戒烟、戒毒、戒除酗酒、滥用药品、网络成瘾等属于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4)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事件预先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预防事故发生,以及能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溺水、车祸、火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

(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指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卫生保健服务,以实现三级预防,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包括定期体检、预防接种、患病后及时就诊、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积极康复等。其中:1)求医行为(health-seeking behavior):指人们感到不适,或察觉到自己患有疾病时,主动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

2)遵医行为(compliance behavior):指个体在确诊患有疾病后,积极遵从医嘱检查、用药,配合治疗的一系列行为。

(三)危害健康行为

1.概念及特点危害健康行为(health-risky behavior):指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具有以下特点,即潜伏期长、特异性差、协同作用强、变异性大、及习得性。

(1)潜伏期长:不良生活方式形成以后,一般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对健康产生影响,出现明显的致病作用。这一特点使得人们不易发现并理解不良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加之行为的习惯性,改变起来难度较大。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采取干预措施,阻断其对健康的危害。

(2)特异性差:与致病行为模式的特异性不同,不良生活方式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表现为一种不良生活方式与多种疾病和健康问题有关,而一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又与不良生活方式中的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吸烟与肺癌、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有关;而高血压又与吸烟、高盐饮食、缺乏锻炼等多种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3)变异性大: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大小、发生时间早晚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例如,有的人吸烟会发生肺癌,而有的人也同样有此不良生活方式却没有得肺癌。此外,即使是同时开始不良生活方式,以同样的量作用同样长时间,其结果也不尽相同。

(4)协同作用强:当多种不良生活方式同时存在时,各因素之间能协同作用、互相加强,这种协同作用最终产生的危害,将大于每一因素单独作用之和。

(5)习得性:危害健康的行为都是在个体后天的生活经历中学会的,故又称为“自我制造的危险行为”。

2.危害健康行为的四种类型

(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持续的定势化的行为称为习惯,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习惯及其特征称生活方式(life style)。不良生活方式则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包括能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退行性病变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锻炼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肥胖、心血管系统疾病、早衰、癌症等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潜伏期长、特异性差、协同作用强、个体差异大、广泛存在等特点。

(2)致病行为模式:致病行为模式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A型行为模式和C型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表现为争强好胜,工作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警戒性和敌对意识较强,勇于接受挑战并主动出击,而一旦受挫就容易不耐烦。该行为模式又称为“冠心病易发性行为”,有关研究表明,具有A型行为者冠心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地高于非A型行为者。

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行为表现是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表面隐忍而内在情绪起伏大。C型行为模式又称为“肿瘤易发性行为”,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患宫颈癌、胃癌、结肠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高出其他人三倍左右。

(3)不良疾病行为: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不良疾病行为常见的表现形式有:疑病、恐惧、讳疾忌医、不及时就诊、不遵从医嘱、迷信乃至自暴自弃等。

(4)违规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并危害健康的行为,如药物滥用、性乱等。违规行为即直接危害行为者个人健康,又严重影响社会健康与正常的社会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