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实用的交流调压电路—双向可控硅调压电路
可控硅调压电路原理

可控硅调压电路原理_可控硅调压器电路图_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分析图1 交流可控硅调压电路原理方框图(1)整流电路采用桥式整流,将220伏,50赫兹交流电压变为脉动直流电。
(2)抗干扰电路为普通电源抗干扰电路。
(3)可控硅控制电路采用可控硅和降压电阻组成。
(4)张弛振荡器由单结晶体管和电阻组成。
(5)冲放电电路有电阻和可变电阻及电容组成。
图2 交流可控硅调压电路的原理图3. 可控硅(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工作原理图中TVP抗干扰普通电源电路。
采用双向TVP管子。
它对于电网的尖脉冲电压和雷电叠加电压等等干扰超过去额定的数值量,都能有效的吸收。
整流电路采用桥式整流,由4只二极管组成,D1,D2,D3,D4组成。
双基极二极管组成张弛真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
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伏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c,二极管D1到D4整流,在可控硅SCH的A ,K两极形成一个脉动的直流电压。
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
在交流的正半周时,整流电路通过电阻R1,可变电阻W1对电容充电。
当充电电压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管子由截止变为导通。
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1,b1结和R2迅速的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
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
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伏,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
当交流电通过0点时,可控硅自行关断。
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C又重新充电…周而复始。
改变可变电阻的阻值可改变电容的冲放电时间,从而改变可控硅的导通时刻,来改变负载上的的输出电压。
4. 可控硅(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元件参数的选择(1)二极管D1,D2,D3,D4于300伏,整流电流大于安的硅流二极管。
型号2CZ21B, 2CZ83E。
(2)晶闸管选用正向与反向电压大于300伏,额定平均电流大于1安的可控硅整流器件。
型号国产3CT。
(3)调压电位器选用阻值围470千欧的WH114—1型的合成炭膜电位器。
可控硅资料

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电路2010-07-03 19:14可控硅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寿命长、动作快以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交流调压器多采用可控硅调压器。
这里介绍一台电路简单、装置容易、控制方便的可控硅交流调压器,这可用作家用电器的调压装置,进行照明灯调光,电风扇调速、电熨斗调温等控制。
这台调压器的输出功率达100W,一般家用电器都能使用。
1:电路原理:电路图如下可控硅交流调压器由可控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电路原里图如下:从图中可知,二极管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双基极二极管T1构成张弛振荡器作为可控硅的同步触发电路。
当调压器接上市电后,220V交流电通过负载电阻RL经二极管D1—D4整流,在可控硅SCR的A、K两端形成一个脉动直流电压,该电压由电阻R1降压后作为触发电路的直流电源。
在交流电的正半周时,整流电压通过R4、W1对电容C充电。
当充电电压Uc达到T1管的峰值电压Up时,T1管由截止变为导通,于是电容C通过T1管的e、b1结和R2迅速放电,结果在R2上获得一个尖脉冲。
这个脉冲作为控制信号送到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可控硅导通。
可控硅导通后的管压降很低,一般小于1V,所以张弛振荡器停止工作。
当交流电通过零点时,可控硅自关断。
当交流电在负半周时,电容C又从新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便可调整负载RL上的功率了。
2:元器件选择调压器的调节电位器选用阻值为470KΩ的WH114-1型合成碳膜电位器,这种电位器可以直接焊在电路板上,电阻除R1要用功率为1W的金属膜电阻外,其佘的都用功率为1/8W的碳膜电阻。
D1—D4选用反向击穿电压大于300V、最大整流电流大于0.3A的硅整流二极管,如2CZ21B、2CZ83E、2DP3B等。
SCR选用正向与反向电压大于300V、额定平均电流大于1A的可控硅整流器件,如国产3CT系例。
可控硅应用集锦2010-07-03 19:13本文介绍的这种延时照明灯非常简单,安装也十分方便,将它直接连接于普通开关的两端即可。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1.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 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
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
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
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工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化 2,触发导通 在控制极G上加入正向电压时(见图5)因J3正偏,P2区的空穴时入N2区,N2区的电子进入P2区,形成触发电流IGT。
在可控硅的内部正反馈作用(见图2)的基础上,加上IGT的作用,使可控硅提前导通,导致图3的伏安特性OA 段左移,IGT越大,特性左移越快。
TRIAC的特性什么是双向可控硅:IAC(TRI-ELECTRODE AC SWITCH)为三极交流开关,亦称为双向晶闸管或双向可控硅。
TRIAC为三端元件,其三端分别为T1 (第二端子或第二阳极),T 2(第一端子或第一阳极)和G(控制极)亦为一闸极控制开关,与SCR最大的不同点在于TRIAC无论于正向或反向电压时皆可导通,其符号构造及外型,如图1所示。
因为它是双向元件,所以不管T1 ,T2的电压极性如何,若闸极有信号加入时,则T1 ,T2间呈导通状态;反之,加闸极触发信号,则T1 ,T2间有极高的阻抗。
可控硅调压调温

可控硅调压调温本例介绍的温度控制器,具有SB260取材⽅便、性能可靠等特点,可⽤于种⼦催芽、⾷⽤菌培养、幼畜饲养及禽蛋卵化等⽅⾯的温度控制,也可⽤于控制电热毯、⼩功率电暖器等家⽤电器。
1.电路图温度控制器电路如图7.116所⽰。
2.⼯作原理220V交流电压经Cl降压、VD,和VD。
整流、C2滤波及VS稳压后,⼀路作为IC(TL431型三端稳压集成电路)的输⼊直流电压;另⼀路经RT、R3和RP分压后,为IC提供控制电压。
在被测温度低于RP的设定温度时,NTC502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Rr的电阻值较⼤,IC的控制电压⾼于其开启电压,IC导通,使LED点亮,VS受触发⽽导通,电热器EH通电开始加热。
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Rr的电阻值逐渐减⼩,同时IC的控制电压也随之下降。
当被测温度⾼于设定温度时,IC截⽌,使LED熄灭,VS关断,EH断电⽽停⽌加热。
随后温度⼜开始缓慢下降,当被测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IC⼜导通,EH⼜开始通电加热。
如此循环不⽌,将被测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简单实⽤的⼤功率可控硅触发电路图⼀般书刊介绍的⼤功率可控硅触发电路都⽐较复杂,⽽且有些元件难以购买。
笔者仅花⼏元钱制作的触发电路已成功触发100A以上的可控硅模块,⽤于⼯业淬⽕炉上调节380V电压,⼜装⼀套⽤于⼤功率⿎风机作⽆级调速⽤,效果⾮常好。
本电路也可⽤作调节220V交流供电的⽤电器。
电路见图。
将两只单向可控硅SCRl、SCR2反向并联.再将控制板与本触发电路连接,就组成了⼀个简单实⽤的⼤功率⽆级调速电路。
这个电路的独特之处在于可控硅控制极不需外加电源,只要将负载与本电路串联后接通电源,两个控制极与各⾃的阴极之间便有5V~8V脉动直流电压产⽣,调节电位器R2即可改变两只可控硅的导通⾓,增⼤R2的阻值到⼀定程度,便可使两个主可控硅阻断,因此R2还可起开关的作⽤。
该电路的另⼀个特点是两只主可控硅交替导通,⼀个的正向压降就是另⼀个的反向压降,因此不存在反向击穿问题。
双向可控硅mac97a6详解及其的应用电路

双向可控硅mac97a6详解及其的应用电路引言:双向可控硅mac97a6是一种常用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它在电力控制和调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具有双向触发特性,可以用来控制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开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基本原理、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一、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基本原理1. 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结构:双向可控硅mac97a6是由两个晶闸管反向并联组成,其结构简单而有效。
它的触发特性使得它能够在正负半周均能进行导通和关断。
2. 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工作原理:当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控制端处于导通状态时,只有当施加的触发脉冲正负半周达到一定电压时,双向可控硅mac97a6才能导通,实现功率的控制和变换。
3. 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特性:双向可控硅mac97a6具有较高的工作频率、耐高压、低功耗等特点,使得它在电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应用电路1. 交流电路中的应用:双向可控硅mac97a6常常被用在交流电路中,如交流调压器、交流调速器等。
它通过对电压进行控制,使得交流电路在不同负载条件下能够自动调节输出电压和频率,实现电力的高效利用。
2. 电磁场中的应用:双向可控硅mac97a6还可以被应用在电磁场控制中,如变压器、感应加热等设备中。
通过对电路的控制,可以实现电磁场的精确调节,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双向可控硅mac97a6作为一种重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电力控制和调节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双向触发特性使得它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电路和场合,实现精确的功率控制和调节。
在未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应用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利用提供更多可能。
总结本文从双向可控硅mac97a6的基本原理、特性到其在电路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器件的机会。
双向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及原理图

双向可控硅的⼯作原理及原理图标签:可控硅(358)双向可控硅的⼯作原理1.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分析原理时,可以把它看作由⼀个PNP管和⼀个NPN管所组成 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状态。
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
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
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
这个电流⼜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所以⼀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
由于可控硅只有导通和关断两种⼯作状态,所以它具有开关特性,这种特性需要⼀定的条件才能转化 2,触发导通 在控制极G上加⼊正向电压时(见图5)因J3正偏,P2区的空⽳时⼊N2区,N2区的电⼦进⼊P2区,形成触发电流IGT。
在可控硅的内部正反馈作⽤(见图2)的基础上,加上IGT的作⽤,使可控硅提前导通,导致图3的伏安特性OA段左移,IGT越⼤,特性左移越快。
⼀、可控硅的概念和结构?晶闸管⼜叫可控硅。
⾃从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发展成了⼀个⼤的家族,它的主要成员有单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光控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可关断晶闸管、快速晶闸管,等等。
今天⼤家使⽤的是单向晶闸管,也就是⼈们常说的普通晶闸管,它是由四层半导体材料组成的,有三个PN结,对外有三个电极〔图2(a)〕:第⼀层P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阳极A,第三层P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控制极G,第四层N型半导体引出的电极叫阴极K。
从晶闸管的电路符号〔图2(b)〕可以看到,它和⼆极管⼀样是⼀种单⽅向导电的器件,关键是多了⼀个控制极G,这就使它具有与⼆极管完全不同的⼯作特性。
pic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调节交流电压的电路设计

p i c单片机控制双向可控硅调节交流电压的电路设计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由于项目需要根据光照传感器采集到的光照强度或上位机的指令调节交流灯泡的亮度。
最好的方式便是调节供电的交流电压。
参考了许多资料,最后决定采用采集交流信号的同步信号,并根据此交流信号输出延时脉冲控制可控硅导通角的方式进行交流调压。
1.交流电压过零点信号提取图1 交流同步信号提取如上图1所示,左侧为两个30K/2W的电阻,这样限制输入电流为:220V/60K=,由于该路仅仅是为了提取交流信号,因此小电流输入即可。
整流桥芯片采用小功率(2W)的KBP210,之后接入一个光耦(P521),这样如图1整流后信号电压值超过光耦前段二极管的导通电压时,即产生一次脉冲,光耦右侧为一上拉电路,VCC为单片机供电电压:+。
光耦三极管导通时,输出低电平,关闭时输出高电平。
输出同步信号如上图1同步信号。
2.PIC单片机的输入信号及输出脉冲图2 单片机的输入同步信号及输出脉冲如上图2所示,采集到的同步信号进入PIC单片机的一个数值I/O口,作为外部中断的触发信号,每触发一次,单片机进一次中断,然后人为定义一个延时,一定导通角后输出可控硅触发信号,延时时间越长(注意应小于半个周期的时间:10ms),一个周期内的导电时间越短,即输出电压平均值越小,灯泡越暗。
3.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图3双向可控硅驱动电路如上图3所示,PIC单片机的数字输出口DO,输出触发信号。
此处考虑到单片机引脚的输出电流有限,电路用单片机引脚输出触发三极管,控制电路的通断。
(此处电路可考虑进一步精简,如单片机引脚串联一小电阻:200Ω,直接驱动光耦可控硅)触发信号为高电平时,光耦可控硅MOC3021基极触发已承受压降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使用一30K/2W的电阻限制双向可控硅TLC336A的基极电流最大为:220V/30K=。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上图为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其工作原理为:接通电源,220V经过灯泡VR4 R19对C23充电...由于电容二端电压是不能突变的...充电需要一定时间的...充电时间由VR4和R19大小决定...越小充电越快...越大充电越慢...当C23上电压充到约为33V左右的时候...DB1导通..可控硅也导通...可控硅导通后...灯泡中有电流流过...灯泡就亮了... 随着DB1导通...C23上电压被完全放掉...DB1又截止...可控硅也随之截止...灯泡熄灭...C23上又进行刚开始一样的循环...因为时间短人眼有暂留的现象,所以灯泡看起来是一直亮的,充放电时间越短...灯泡就越亮,反之...R20 C24能保护可控硅...如果用在阻性负载上可以省掉.如果是用在感性负载,比如说电动机上就要加上去,这个电路也可以用于电动机调速上.简易混合调光电路图调光电路图如附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电学原理可知,电容器接入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最大值在相位上相差90°。
根据这一原理,把C1 和C2串联联接,并从中间取出该差为我所用,这比电阻与电容串联更稳定。
电路中,D1和D2分别对电源的正半波及负半波进行整流,并加到A触发和C1或 C2充电。
进一步用W来改变触发时间进行移相,只要调整W的阻值,就可达到改变输出电压的目的。
D1和D2还起限制触发极的反相电压保护双向可控硅的作用。
常用调光方法的工作原理核心提示: 1、脉冲宽度调制( PWM )调光法这种调光控制法是利用调节高频逆变器中功率开关管的脉冲占空比,从而实现灯输出功率的调节。
半桥逆变器的最大占空比为 0.5 ,以确保半桥逆变器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管之间有一个死时间,以避免两个功率开关管由于共态导通1、脉冲宽度调制(PWM)调光法这种调光控制法是利用调节高频逆变器中功率开关管的脉冲占空比,从而实现灯输出功率的调节。
半桥逆变器的最大占空比为0.5,以确保半桥逆变器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管之间有一个死时间,以避免两个功率开关管由于共态导通而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