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 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泊秦淮等 历年中考鉴赏阅读试题

精品文档《泊秦淮》、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近体诗中的绝句(七绝)。
(2)请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烟、水、月、沙、酒家、秦淮河。
)从表达方式上分析,此诗的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叙事,第三、四句则是议论。
(3 )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的特点。
(4 2.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
答: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3.答:两个“笼”字描写出青的烟雾和惨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和细沙,描绘了一幅朦胧淡雅而又冷清愁寂的水边夜色图。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
4.答: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
这句话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罩在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上。
5.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作者借商女唱亡国之音的《后庭花》,表面是讽刺“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醉死梦生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6.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答:首句运用互文手法,“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使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7.如何理解“隔江”二字答:“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的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8. 答:后两句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9.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答: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泊秦淮》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

5.赏析“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的表达 文中的商女唱忧伤的亡国之曲埋 下伏笔,同时与题目“夜泊秦淮”相对应。
6.诗的前两句,应先有“夜泊秦淮”, 而后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这样颠 倒顺序来写好在哪里?
10.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隔江犹唱 《后庭花》”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了浅显的 典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 历答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 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 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谢谢观赏
《泊秦淮》中考阅读 经典赏析试题
1.译文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 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 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2.主旨、情感
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或:表 达了诗人忧时伤世的思想)。
运用了浅显的典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 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 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 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答:这样写一开始就描绘了一幅迷蒙冷 寂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 夺人的艺术效果。
7.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 所描绘的画面。
答: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 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凄冷、迷蒙。
8.分析这首诗后两句的后两句真正“不 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的后两句用曲笔的写法,借指责 商女讽刺了那些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 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 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无比 关怀和深切忧虑,也表达了爱国思想。
古诗文阅读和答案:《泊秦淮》

⑴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的特点。(1分)
⑵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学完一课应该通过练习来温习课堂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导语:学完一课,应该通过练习来温习课堂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下面是古诗文阅读和答案:《泊秦淮》,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
杜牧《泊秦淮》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泊秦淮》,完成后边题目。(3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泊秦淮_0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泊秦淮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最后一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对于典故的理解是理解本诗思想感情的关键,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做的一首《玉树后庭花》,本诗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吸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参考答案: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作者身世、时代背景等与诗歌思想感情有关的资料,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泊秦淮杜牧阅读答案

泊秦淮杜牧阅读答案古诗词赏析(从甲、乙两首中任选一首作答)(4分)(甲)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将近酒家。
商女无人知晓亡国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诗中用一个“”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2分)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2分后)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写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伤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抨击了她的天真幼稚,又抒写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叹。
(乙)己亥杂诗龚自珍滚滚往昔白日横,诗云鞭东指即为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本诗开头两句,以“”修饰离愁,以“”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1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就是:(2分后)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至春泥进行M18x,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往昔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抒发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属于园田位居》(种豆南山下)所抒发的官场分道扬镳、归隐田园的引疾归思想相同。
(甲)10.笼近酒家(2分)11.d(2分)(乙)10.浩荡白日斜或天涯(2分)11.d。
《泊秦淮》阅读练习及答案

《泊秦淮》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牧《泊秦淮》鉴赏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鉴赏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4.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泊秦淮》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泊秦淮》中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杜牧(803-约852年),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
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
他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后来,由于卷入党派纷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施展。
诗文中多讽喻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背景】当时,唐王朝已经衰败,内部有军阀割据,外部有敌人侵扰,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政治上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但是统治集团还在尽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
杜牧这首诗就是借历史事实,讽喻当世,既以愤怒的心情对统治者的荒淫进行揭露,又以沉痛的语调向他所属的阶级发出警告。
【主题思想】这首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物,表达了作者对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二、选择题:1、对《泊秦淮》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错,这首诗是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之泊秦淮

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之泊秦淮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阅读题之泊秦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分析:此诗前两句写秦淮夜景,首句“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两句抒发感慨,《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
“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阅读题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主题:本文通过描写作者夜泊秦淮河看到朦胧冷寂景色之下,歌女在纵情高歌亡国曲,展示了一幅达官贵人灯红酒绿,沉迷酒色,寻欢作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世道的愤恨,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抨击与嘲讽,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近体诗中的绝句(七绝)。
(2)请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烟、水、月、沙、酒家、秦淮河。
(3)从表达方式上分析,此诗的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叙事,第三、四句则是议论。
(4)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的特点。
2.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
答: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3.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答:两个“笼”字描写出青的烟雾和惨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和细沙,描绘了一幅朦胧淡雅而又冷清愁寂的水边夜色图。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4.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
答: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
这句话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色,笼罩在河面以及水边的沙滩上。
5.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作者借商女唱亡国之音的《后庭花》,表面是讽刺“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醉死梦生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6.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答:首句运用互文手法,“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使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7.如何理解“隔江”二字?
答:“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的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答:后两句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9.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答: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10.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全诗表达诗人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或者: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
1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
描绘了一幅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的画面。
1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作简要赏析。
答: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13.诗的首句描绘的画面有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一下。
答:(1)首句诗为我们描绘了朦胧(迷茫),冷寂(悲凉)的画面。
(2)迷蒙的烟雾笼罩这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
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寒冷的时节,而且还写出了在人的心头掠过的一丝寒意。
14.请简述最后一句的《后庭花》的相关典故,并分析作者指责商女的用意。
答:南朝陈后主在位的时候,大建宫室,生活奢侈,创制了《玉树后庭花》等歌曲寻欢作乐。
作者指责商女实际上是一种曲笔,他真正想指责的是那些听歌女唱歌的人。
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没有忧患意识。
15.有同学在默写时常把“近酒家”写成“进酒家”,请你联系上下句说说为什么是“近”而不能是“进”。
答:“夜泊”可见诗人所乘的船停泊在酒家附近,听到了从酒家传来的歌声,没有进入酒家;诗人借酒家的商女来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听歌者(晚唐的统治者),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是不会进入酒家的。
16.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画面:晚上寒气渐起,使秦淮河上浮起了一层淡淡的烟雾。
白雾胧胧笼罩在水面上,而清冷的薄月照在河边的细沙上,使细沙泛出银光。
特点:清冷,静谧,幽静,富有诗意。
17.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答: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18.文学常识填空。
本诗选自《》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9.理解性默写。
(1)融情于景,描画秦淮河冷清凄清朦胧景象;点明时间、地点为下文议论作铺垫的诗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泊秦淮》中诗中渲染了一幅迷茫、冷落的水上夜景图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泊秦淮》中写景叙事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5)《泊秦淮》中将读者引入朦胧迷离的境界的诗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泊秦淮》一诗中,借用景物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凄凉愁寂之感的两句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7)杜牧在《泊秦淮》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8)《泊秦淮》中讽刺达官贵人不图国家兴盛,沉迷享乐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泊秦淮》中诗人从陈后主荒淫亡国联想当时晚唐命运,内心充满国仇家恨的郁闷对现实深切忧思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泊秦淮》中借用典故来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用来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
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2)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选择题。
(1)对《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首句表现了一种空寂冷愁的情调,隐含着诗人的吊古伤今的特殊感受。
B.次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还让读者看到了灯红酒绿、顾客颠狂暴饮的“酒家”。
C.“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句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的是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沉溺于歌舞升平、不理朝政的上层统治者。
D.这首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